声声慢(寻寻觅觅)
《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及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及赏析李清照《声声慢·寻寻找觅》原文及赏析《声声慢·寻寻找觅》,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际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深厚的时代颜色。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声声慢寻寻找觅原文及赏析,盼望对您有所关心!《声声慢·寻寻找觅》宋朝李清照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古诗今译】一个人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可是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久都寻不见、觅不回了;呈现在眼前的和滞留于心的只有孤寂和冷清;这怎能不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上心头,令人难以忍受。
特殊是秋天这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将息了。
饮入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着天空,一行行雁字拂过,回想起过去寄给丈夫的诗书中,曾设想鸿雁传书,互通音信,如今那些雁儿自是旧时相识,可丈夫已故,书信无人可寄,更感到难过不已。
地上处处都是零落的黄花,如今有谁能与我一同采摘?成天守着窗子边,孤孤独单的,怎么才能挨到天黑啊!黄昏时候,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得尽【赏析】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闻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闲适生活,闺情相思,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风格顿变。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
宋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全文翻译及鉴赏

宋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全文翻译及鉴赏《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之作,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
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确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难能可贵之作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声声慢·寻寻觅觅》作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地、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寻寻觅觅》注释①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②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③乍暖还(xuan旋)寒:指秋天的天气。
乍暖乍寒,忽冷忽热。
④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
⑤怎敌地:对付,抵挡。
⑥晚来风急:“晚”一本作“晓”。
⑦损:表示程度极高。
⑧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⑨堪摘:可,可摘⑩次第:光景、情境。
⑾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声声慢·寻寻觅觅》翻译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讲解

《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讲解作品原文声声慢寻寻觅觅⑴,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⑵。
乍暖还寒时候⑶,最难将息⑷。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⑸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⑹,如今有谁堪摘⑺守着窗儿独自⑻,怎生得黑⑼梧桐更兼细雨⑽,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⑾,怎一个愁字了得⑿!词句注释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养息适应。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摘:可摘。
⑻着: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3-6]白话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文学赏析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赏析《声声慢》

赏析《声声慢》《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下面是关于赏析《声声慢》的内容,欢迎阅读!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我到处寻寻找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
乍暖还寒的时节,是最难忍受。
两杯淡酒,又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大雁飞过之时,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满地的黄花堆积着,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我独自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时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
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么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赏析唐宋古文家素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
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
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靖康之变之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是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了,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其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翻译及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翻译及赏析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带来关于《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声声慢·寻寻觅觅宋代: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注释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损:表示程度极高。
堪:可。
著:亦写作“着”。
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赏析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声声慢·寻寻觅觅-古诗-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古诗-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评解】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集评】罗大经《鹤林玉露》:起头连叠七字,以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
杨慎《词品》: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不独争雄于闺阁也。
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张端义《贵耳集》: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用《文选》诸赋格。
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
更有一奇字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许第二人押。
妇人有此文笔,殆间气也。
徐釚《词苑丛谈》: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刘体仁《七颂堂随笔》:易安居士“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稳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
周济《介存斋词选序论》:李易安之“凄凄惨惨戚戚”,三叠韵,六双声,是锻炼出来,非偶然拈得也。
许昂霄《词综偶评》:易安此词,颇带伧气,而昔人极口称之,殆不可解。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后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
陆鎣《问花楼词话》:《声声慢》一词,顿挫凄绝。
吴灏《历朝名媛诗词》:易安以词专长,挥洒俊逸,亦能琢炼。
《声声慢》的赏析

《声声慢》的赏析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声声慢》的赏析,一起来看看吧!声声慢·寻寻觅觅宋代: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词句注释⑴寻寻觅觅:意思是想把失去的一切都要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译文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与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
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
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赏析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声声慢·寻寻觅觅》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声声慢·寻寻觅觅》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声声慢·寻寻找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际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深厚的时代颜色。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声声慢·寻寻找觅》课文原文声声慢·寻寻找觅李清照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空空荡荡无主见,冷冷清清好凄凉,悲凄惨惨好心伤。
一时觉暖一时觉凉,身子如何得疗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难过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不认当年旧同乡。
菊花委地尽枯黄,我引悲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守着窗前挨时间,盼不到天黑好挹怏。
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2.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声声慢·寻寻找觅》教案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文内容。
2、反复诵读,分析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
3、培育喜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声声慢》抒情仆人公形象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了解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公平,爱情之尊。
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伤。
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体会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
(3)情感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深远意义。
教学重点:“意象——意境——情感”的逐层赏析。
教学难点:挖掘意象内涵,以我之心入诗词之境,体味易安“愁”。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诵读是诗词鉴赏的前提。
教师做示范背诵,进行兴趣培养与方法指导。
(2)情境再现法。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3)比较法。
通过与前期作品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学习方法
(1) 朗读法。
反复朗读,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2) 合作探究法。
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感受学习乐趣。
(3) 个性化解读法。
大胆创新,说我所想,写我所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幻灯片)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臧克家的这幅对联是赞颂?——李清照。
(板书课题)
(二)授新
1、走近清照(幻灯片)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婉约派词人。
出身文学世家,
酷爱诗文。
与丈夫赵明诚共研诗文鉴赏金石,著有《漱玉词》《金石录》。
家中书籍、字画、金石、古玩颇丰。
生活幸福。
丈夫长时间求学在外,她就在家中写诗词表示思念。
金
兵入侵,北宋沦陷她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孀居一系列的变故。
异地漂泊,举目无亲,无儿
无女,形单影只。
书籍古玩丢毁殆尽。
还险些遭到政治陷害。
晚年生活十分凄苦。
她的诗
词也以金兵入侵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李清照的人生天堂地狱两重天,人生不幸诗词幸,通俗晓畅的易安体诗词“皎
皎如明月,清辉长相照”。
(幻灯片)
2、走进《声声慢》
①了解词牌,培养兴趣(幻灯片)
“声声慢”,词牌名。
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称“胜胜慢”。
亦称“凤示凰”“寒
树叹”“人在楼上”。
慢词。
据传宋末元初蒋捷作此慢词俱用“声”字入韵,故称此名。
②反复诵读,直觉感知
浏览全词,勾画能体现情感的字眼,结合词牌名,把握语调语速。
(低沉、缓慢、轻柔、哀婉)
教师范读——学生习读——指名诵读——齐读
全词围绕一个字展开?(“愁”——词眼)(板书愁)
“这次第”在词中具体是怎样的?找出相关诗句读一读。
通过反复诵读,我们已经对《声声慢》有了初步感知,也找到了词眼“愁”。
下面我们就品读她的“愁”味。
③用心品读,深入探究
你觉得哪个诗句特别牵动你的心,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怎样的易安?(幻灯片)
示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从动作到环境到心情,从外到内,层层深入,清照的内心何等凄苦悲愁!
“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
天气忽冷忽热,让人无法调养。
其实正如酒不醉人人自醉一样,景不伤人人自伤。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淡酒难消风急之寒。
是酒不够烈吗?不,是愁太浓。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雁儿啊,我还能像你那样自由翱翔、回归故里吗?雁儿啊,我还能请你云中寄锦书吗?丈夫不在,我又能寄向哪里寄往何处呢?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菊花已然凋零,堆积满地,瘦弱枯黄憔悴,如何摘取?人比黄花瘦,有谁怜惜?
(满地的黄花开得正艳,堆堆叠叠,而我这般憔悴孤苦,有花堪折岂能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独守空窗,苦挨天黑。
白天已是苦挨,黑夜岂不更孤苦?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黄昏梧桐细雨,飘飘洒洒点点滴滴无休无止,是梧桐的眼泪,是秋天的眼泪,是我清照的眼泪。
(幻灯片,试读一句即可,也可不读只展示)
(三)小结
1、思想内容
词人描写了怎样的所见、所闻?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幻灯片)(找学生板书意象)
乍暖还寒的天气,急劲的秋风,北雁南飞,满地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空窗,通过这些意象极力渲染秋的悲凉冷清。
并融情于景,借悲景抒发自己孤苦寂寞的复杂愁绪。
金兵入侵,北宋沦陷。
国破家亦亡,夫死又无子,人老他乡,形单影也只。
词人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除了“愁”字,你还能想到那些字眼?
(苦,恨,伤,痛,哀,怨,悲……)
千愁百苦凝结成一首小诗:(幻灯片)
易安愁
乍暖还寒晚风急,淡酒黄花雁过时。
独守空窗难寻觅,梧桐细雨冷凄凄。
这是老师写的,有兴趣的同学课下也可以尝试创作一下。
2、艺术手法(幻灯片)(板书情景交融叠字)
本词在艺术表现上除了情景交融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叠字。
开篇七个叠字为全词奠定凄凉哀伤的感情基调,也增强了一种音乐的节奏美韵律感。
(四)积累
知识积累,学以致用
诗词中一些意象的特定含义:雁——思人思乡梧桐——孤独寂寞
例:(幻灯片)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赵嘏《寒塘》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五)拓展
融会贯通,个性解读(幻灯片)
1、对比诵读李清照前期后期作品,从意境与情感角度分析一下不同之处。
前期:《如梦令》《醉花阴》(意境明朗清丽,抒伤春思人的闺阁之情)
后期:《声声慢》《武陵春》(意境凄清冷寂,将个人的愁思愁绪与伤时伤国
的家国之痛融为一体,具有厚重深远的时代意义。
)
2、完成下列仿写:
李清照前期的词是明朗清丽的初春。
我们看到了春天的灿烂,春天的思念,春
天里一个美丽女子的温柔与浪漫;
李清照后期的词是()。
(),
(),(
)。
例:李清照后期的词是凄清冷寂的深秋。
我们看到了秋天的悲凉,秋天的惆怅,秋天里一个瘦弱老人的孤独与绝望。
(六)延伸
大胆创新,情感提升
李清照太苦了,她沉浸在自己的哀愁里无法自拔。
你来劝慰一下这个孤苦词人吧。
(幻灯片)
(例:易安易安,居安何易?何曾易安?你瘦弱的肩怎能担起这如山的愁,你疲惫的心怎
能装下这如水的苦?当往事不再,就不再回忆;当痛苦不去,就不去痛苦。
管它满地的黄花,看看漫山的红叶;管它旧识的过雁,看看碧空的苍鹰。
易安,请你转身,请你倾听,
我们正在你的诗词里咀华含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在学生齐读齐背中结束课程)
(七)作业(幻灯片)
1、背诵《声声慢》。
2、将本词改写为一篇文辞优美的小散文。
3、片段练习:李清照,我想对你说
(八)板书
声声慢
李清照
淡酒晚风
过雁黄花情景交融
愁
空窗黄昏叠字
梧桐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