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0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

人教版2020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

人教版2020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中考复习阶段,小轩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②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③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有甲烷、氢气和氧气;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⑤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是: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②④⑤【答案】A【解析】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合理;②催化剂一定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有的反应中加快反应速度,有的反应中减慢反应速度,不合理;③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不合理;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合理;⑤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合理;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合理。

故选A。

点睛: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能够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B.t1℃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C.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D.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2℃时,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丙【答案】B【解析】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A.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如升温会析出固体,所得仍是饱和溶液;B. t1℃时,丙的溶解度为12g,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2÷(12+100g)×100%≈11%,故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C. t2℃时,甲、乙两种物质在相同量的溶剂里形成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因为降温前后甲的溶解度差较大;D.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丙,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也是乙>甲=丙,溶液升高到t2℃时,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质不析出,故溶液组成不变,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故升温后甲与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丙,所以升温后三种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选B3.现有一包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为m种,溶液中溶质为n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m=2,则n=2或3 B.若固体中金属的质量为 48g,则m=4 C.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D.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6g【答案】B【解析】【分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的活动性Zn>Cu>Ag,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Zn首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Zn反应完成时,Cu再与硝酸银反应.碳与硝酸银不反应。

2020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

2020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

2020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t℃时160g37.5%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50%。

下列方法正确的是A .蒸发40g 水,改变温度至t 1℃B .蒸发50g 水,改变温度至t 2℃C .加入20g 溶质,改变温度至t 2℃D .加入65g 溶质,改变温度至t 3℃【答案】B【解析】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100%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t℃时160g37.5%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60g ×37.5%=60g ,则溶剂的质量为100g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 )×100%。

A.温度为t 1℃时,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5g ÷175g ×100%≈43%,不可能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溶液; B. t 2℃该物质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200g×100%=50%;将160g37.5%的溶液蒸发50g 水后,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60g÷110g×100%≈54.5%.即有溶质析出得t 2℃时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50% C. t 2℃,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0g,所以加入20g 溶质后能完全溶解,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g÷110g×100% ≠50% D. 加入65g 溶质,改变温度至t 3℃所得溶液为t 3℃时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大于50%。

选B点睛:①被溶解的那部分物质才是溶质。

②某温度下浓度最大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2.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 .表示KMnO 4加热制O 2生成的MnO 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B .表示CO 还原CuO 的实验中,试管内固体质量与时间关系图C.表示向Ca(NO3)2(含少量 HCl)溶液中滴加K2CO3溶液,沉淀量与K2CO3的加入量的关系图D.表示向足量的稀HCl中加入少量Fe,溶液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因为MnO2是生成物,所以质量是由0逐渐增加的;B、试管内固体质量的变化就是CuO→Cu的质量变化;C、滴加滴加K2CO3溶液,首先和盐酸反应,然后和Ca(NO3)2反应;D、溶液质量的变化就是HCl→FeCl2的质量变化。

2020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

2020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

2020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属于氧化物,不完全正确,错误;B、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因为氮气和氧气都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都能使木条熄灭,不完全正确,错误;C、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含氧的化合物是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错误;D、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去油污,石墨优良的导电性可作电极,完全正确。

故选D。

2.向盛有一定质量MgO和MgCO3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42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50 g不饱和溶液。

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A.5.3%B.5.6%C.12.7%D.13.4%【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22MgO 2HCl=MgCl H O 409540++溶液增加质量3222MgCO 2HCl=MgCl H O CO 848444=4044+-↑++溶液增加质量可见生成的氯化镁相同时造成的溶液质量增加是相等的,与是氧化镁还是碳酸镁反应无关;设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为x ,则2MgCl 9540x 150g-142g=8g溶液增加质量 95x 40=8g解得x=19g ;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g100%12.7%150g⨯≈。

故选:C 。

【点睛】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3.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氯化钠、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

2020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

2020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

2020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向质量为m的Zn和Fe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滤液的颜色一定呈无色 B.滤渣中的物质一定有3种C.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滤液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答案】D【解析】Zn +CuCl2= ZnCl2 +Cu65 64Fe+CuCl2= FeCl2 +Cu56 64由此可知,锌的反应使固体质量减少,铁的反应使固体质量增加,质量为m的Zn和Fe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

说明锌、铁都参与反应,因此溶液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选D点睛: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不能正确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A.A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加入铁粉的质量,也可以表示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质量B.B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质质量,又可表示溶液的导电性C.C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反应时间,也可以表示加入二氧化锰质量D.D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剂质量,又可表示溶液质量【答案】A【解析】【详解】A、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产生氢气的质量从0逐渐增加,稀盐酸完全反应,氢气质量不再增加,A图中横坐标可以表示加入铁粉的质量;苛性钠部分变质,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因此生成气体的质量先为0,一段时间后逐渐增加,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A图中横坐标不能表示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质量;A选项图像不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符合题意;B、澄清石灰水中加入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钙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减少至0,溶质质量逐渐减小至0,溶液中阴阳离子逐渐减少至0,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减弱至0,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易溶于水,溶质质量逐渐增加,溶液中阴阳离子逐渐增加,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加,B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质质量,又可表示溶液的导电性,B选项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C、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钾元素守恒,反应过程中固体中钾元素质量保持不变,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化,不影响钾元素质量,C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反应时间,也可以表示加入二氧化锰质量,C选项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浓硫酸,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逐渐增加,硫酸不挥发,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稀硫酸不具有吸水性,一段时间后,溶剂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都不再变化,另外浓硫酸不是100%的纯硫酸,溶剂质量和溶液质量的起始质量不为0,D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剂质量,又可表示溶液质量,D选项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及答案

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及答案

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1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衣服晾干B.木柴燃烧C.西瓜榨汁D.冰块融化2.(1分)下列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酒精B.木柴C.石油D.氢气3.(1分)下列物质中,含有金属元素的是()A.H2SO4 B.ClO2C.Al(OH)3D.P2O5 4.(1分)铁锈的主要成分是()A.Fe2O3B.FeO C.Fe3O4D.Fe 5.(1分)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O2B.H2O2C.SO2D.MnO2 6.(1分)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A.碳酸钙B.氯化钠C.浓盐酸D.浓硫酸7.(1分)下表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其中呈碱性的是()物质肥皂水蔗糖水食醋柠檬汁pH 10.2 7.0 3.3 2.0A.肥皂水B.蔗糖水C.食醋D.柠檬汁8.(1分)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A.铝合金门窗B.铁锅C.铜导线D.金项链9.(1分)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B.C.D.10.(1分)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1中得到的气体为O2B.产生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C.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氢气D.该实验可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11.(1分)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化学式为NO2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C.乙和丙组成元素相同D.生成21g丙的同时生成18g丁12.(1分)M、N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

20℃时,将等质量的M、N 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乙,升温到40℃时,现象如图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烧杯a中加入的固体为MB.所加固体质量大于20g小于或等于30gC.40℃时,烧杯a、b中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D.40℃时,烧杯a、b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3分)13.(2分)“便携式制氧气”可用于家庭输氧,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2020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

2020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
2020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描述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表示向一定量大理石中滴加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
B. 表示加热一定量碳铵(NH4HCO3),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
C. 表示电解水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及氧气的质量关系
D. 表示向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
【答案】B
【解析】
向一定量大理石中滴加稀盐酸,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随盐酸的增多而增多,当碳酸钙反应完,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氨气、水,生成物中没有固体,所以反应结束,固体质量为零;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向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镁比铁活动性强,反应快,由于 镁粉和铁粉足量,酸反应完反应结束,生成氢气的质量一样多。选B
①将固体X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②测X溶液的pH,pH= 13;
③向X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
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关于固体X组成的判断有以下几种说法:
5.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
A.若甲是碳酸钙,则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
B.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则丁可以是单质碳
C.若甲是碳酸钠,乙是硫酸钠,则丁可以是氯化钡

2020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

2020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

2020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某合金2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A.Zn和Fe B.Zn和Cu C.Cu和Au D.Mg和Al【答案】D【解析】铜、金不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不可能是Cu和Au混合物;设生成0.2g氢气需要锌、铁、镁、铝的质量分别为x、y、m、n,计算如下Zn + H2SO4 ==== ZnSO4 + H2↑65 2x 0.2g65/x=2/0.2gx=6.5gFe+H2SO4=FeSO4+H2↑56 2y 0.2g56/y=2/0.2gy=5.6gMg+H2SO4= Mg SO4+H2↑24 2m 0.2g24/m=2/0.2gm=2.4g2Al + 3H2SO4 = Al 2(SO4)3 + 3H2↑54 6m 0.254/m=6/0.2gm=1.8g由以上结算结果可知可能是镁、铝的混合物,选D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碱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有机化合物都含碳元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答案】B【解析】A、碱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错误;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错误;D、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错误。

故选B。

3.工业上利用生产钛白的副产品硫酸亚铁制备还原铁粉的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转化”时在溶液中生成了FeCO3沉淀,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B.“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只有(NH4)2SO4C.“干燥”过程中有少量的FeCO3转化为FeOOH和CO2,此时与FeCO3反应的物质有O2和H2OD.取14.06g还原铁粉(仅含有Fe和少量Fe x C)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得到0.22gCO2,另取相同质量的还原铁粉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Fe x C与稀硫酸不反应),得到0.48gH2,则Fe x C的化学式是Fe2C【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转化时,硫酸亚铁与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铵,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B、硫酸亚铁与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铵,碳酸铵过量,故“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铵和碳酸铵,符合题意;C、“干燥”过程中有少量的FeCO3转化为FeOOH和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铁、氧、氢、碳元素,故反应物中也应含铁、氧、氢、碳元素,故有水参与了反应,反应后,铁元素化合价升高,故应该有氧化剂参与了反应,故有氧气参与了反应,不符合题意;D、14.06g还原铁粉(仅含有Fe和少量Fe x C)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得到0.22g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故Fe x C中的碳元素全部转化到了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0.22g100%=0.06g12+162⨯⨯⨯,设还原铁粉中铁的质量为x2442Fe+H SO=FeSO+H5620.48gx↑56=20.48gx x =13.44g 故还原铁粉中Fe x C 的质量为:14.06g-13.44g=0.62g ,故Fe x C 中铁元素的质量为:0.62g-0.06g=0.56g ,故56x :12=0.56g :0.06g ,x =2,故Fe x C 的化学式为:Fe 2C ,不符合题意。

2020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

2020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2.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a一定是化学变化
B.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
C.转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
【答案】A
Hale Waihona Puke 【解析】【分析】【详解】
转化a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比如过滤可以将固体物质和溶于水中的物质分开。故选A.
D、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减少至完全消失,之后随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D正确。故选A。
【点睛】
根据反应进程,分析反应对溶液组成的影响,结合图示该因素变化的曲线,判断曲线与反应事实是否相符。
B、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溶液中的氯化铝不断形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后,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沉淀逐渐减少。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B正确;
C、图中所示,溶液的pH逐渐变大,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溶液渐呈中性,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而使溶液逐渐呈碱性的反应事实,选项C正确;
5.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B. 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4:7
C. 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B
【解析】除杂的要求①所用试剂只能将杂质除掉,不能把想保留的成分反应掉,②除杂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符合除杂要求;B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溶液和水,而一氧化碳不反应,能除杂;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要求;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但是氯化钙过量,引入氯化钙杂质。选B
7.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A.在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C.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D.等质量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KNO3
NaCl
BaCl2
Ba(OH)2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I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弹簧夹后Ⅰ中气体增多压强变大,将稀盐酸压入Ⅱ中,但是盐酸和硝酸钾不反应,看不到溶液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A错误;B、I中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硫酸和氯化钠不反应,看不到溶液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B错误;C、I中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会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能看到溶液变浑浊,符合实验现象,故C正确;D、铜和硫酸不反应,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不会看到气泡,现象不符,故D错误.故选C
D、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减少至完全消失,之后随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D正确。故选A。
【点睛】
根据反应进程,分析反应对溶液组成的影响,结合图示该因素变化的曲线,判断曲线与反应事实是否相符。
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Ⅰ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Ⅰ和Ⅱ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
A
B
C
D

CaCO3、稀HCl
Na2CO3、稀H2SO4
Zn、稀H2SO4
Cu、稀H2SO4
【分析】
【详解】
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变质,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稀硫酸, , ,溶液减少的质量,即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6g+100g-114.2g=4.4g,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的碳元素全部转化到了二氧化碳中,原固体混合物中的钠元素全部转化到了硫酸钠中,最后蒸干得到的固体即是硫酸钠的质量,故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原固体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故原固体混合物中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为:9.2g:1.2g=23:3。故选C。
3.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已知NaAlO2易溶于水,则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加入一定量时会出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而水的质量不增加的阶段而后继续增加;而反应的事实却是溶液中水会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而不断增加,选项A错误;
5.除去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Fe2O3(Fe)——用盐酸浸泡,然后过滤、洗涤、烘干
B.CO(CO2)——先通入足量的浓NaOH溶液,后通过浓硫酸
C.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烘干
D.NaCl(Na2CO3)——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详解】
设7.2g镁和氯化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x
若铁没有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设5.6g铁和硝酸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y
若铁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铁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因此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或等于25.8g,小于26.6g。
故选B。
【点睛】
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为碳、铜和铁,镁完全反应,铁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
2.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a一定是化学变化
B.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
C.转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转化a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比如过滤可以将固体物质和溶于水中的物质分开。故选A.
4.现有一包由5.6g铁、7.2g镁、1.0g碳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中。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可能是
A.26. 2g
B.26.6g
C.26. 0g
D.25. 8g
【答案】B
【解析】
【分析】
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铁强于铜,镁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镁完全反应后,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碳和氯化铜不反应。
B、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溶液中的氯化铝不断形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后,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沉淀逐渐减少。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B正确;
C、图中所示,溶液的pH逐渐变大,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溶液渐呈中性,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而使溶液逐渐呈碱性的反应事实,选项C正确;
2020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有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18. 6g,加入100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14.2g,将其蒸干得到固体28.4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为
A.46:3B.46:11C.23:3D.23:6
【答案】C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