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课件7共27张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课件7共27张

浪漫 主义 文学
现实 主义 文学
现代
主义
文学
14世纪 15世纪
16 世纪
关注人性
规范典雅
17世纪 18世纪
侧重理性
19世纪
20 世纪
一、浪漫主义文学 ——失望不满中寄托理想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心声,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国别 法国
英国
作家 巴尔扎克
司汤达
罗曼·罗兰 狄更斯
勃朗特三姐妹
俄国
丹麦
挪威
美国
萧伯纳
普希金
列夫·托尔斯泰 安徒生 易卜生
马克·吐温
代表作品
《人间喜剧》
《红与黑》 《约翰·克里斯朵夫》
《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
《简爱》《呼啸山庄》 《艾格尼斯·格雷》 《苹果车》
《叶普盖尼·奥涅金》
《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
深入发掘 感情世界
创作风格上以想象
力丰富的 构思和跌 宕起伏的情节 为主
关注社会问题 揭露社会黑暗
现 代 主

《等待戈多》
爱:咱们干吗不上吊呢?
弗:用什么?
爱:你身上没带绳子?
弗:没有。 爱:那么咱们没法上吊了。 弗:咱们走吧。
爱:等一等,我这儿有裤带。 弗:太短啦。 爱:你可以拉住我的腿。
弗:可是谁来拉住我的腿呢?
满难以名状的迷惘、困惑。现代派文学正是这一部分
人的思想情绪的曲折反映。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
流 派
时间
背景
代表人物及作品

高中历史必修3:第八单元第二十二课

高中历史必修3:第八单元第二十二课

济(社会现实)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对于两类文学的产生要结合19世纪30年代的欧 洲政治、经济、思想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尝试答题】
(1)材料1是浪漫主义;材料2是
现实主义。
(2)此观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 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
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 学的不同
1.从产生到繁盛的时间看,从19世纪30年代
起,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文学的主要潮流。现
代主义文学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二三 十年代达到繁盛时期。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2.从兴盛的社会根源看,现实主义文学的 发展是由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开 始大量暴露,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现代主义 文学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兴起,经济危机、
1.苏联文学 (1)高尔基
①高尔基是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②20世纪初,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 海燕 《_______》。 ③长篇小说《_______》,成为社会主义现实 母亲 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从此揭开了无产阶级 文学的历史新纪元。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2)阿· 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三部曲、 奥斯特洛夫斯基 _________________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都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品。 (3)肖洛霍夫是苏联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 静静的顿河 长篇巨著《____________》、短篇小说《一个 人的遭遇》,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
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
了普遍的危机感。 3.从创作特点看,现实主义强调真实具体

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教案: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教案: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20世纪初的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为救国救民,孙中山提出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民族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面对不断发展的革命形势,在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开始了他一生的伟大转变,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本课分三目内容。

第一目“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讲述的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它是中外理论成果的结晶;第二目“三民主义”主要介绍了三民主义的内容和作用;第三目“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重点介绍孙中山理论的新发展,以及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作用,对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学情分析】对于孙中山和三民主义思想,学生并不陌生,而且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有所接触,所以学习起来会倍感亲切。

高二的文科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但是本课的理论性较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适当的补充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突破难点。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通过了解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知道三民主义渊源于多元的人来优秀文化遗产。

(2)学生通过识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三民主义的作用及其深远的影响。

(3)学生通过对比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理解从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最大限度获取信息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三民主义变化的背景以及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化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化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3(人教版)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基础达标1.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伴随着对启蒙运动和欧洲革命的反思,欧洲文学中出现了()A.古典主义流派B.浪漫主义流派C.现实主义流派D.现代主义流派答案:B2.(2013·福建会考)展示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社会生活,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的作品是()A.《老人与海》B.《巴黎圣母院》C.《人间喜剧》D.《战争与和平》答案:C3.下列作品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

这一主题是()A.爱国主义和民族斗争精神B.反封建残余C.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三幅作品分别是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中国的鲁迅、印度的泰戈尔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故选A项。

答案:A4.196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他的作品《等待戈多》“描绘了人类面对永远的、不可料知的等待”。

“他”是() A.雪莱B.雨果C.海明威D.贝克特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答案:D5.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其创作风格是()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D.理性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时间信息“18世纪末19世纪初”和关键信息“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可以判断是浪漫主义文学,故选A项。

注意B项应为19世纪中期。

答案:A6.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在评论某文学流派时说:“(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

”据此可知,此文学流派()A.表达了对理想主义的追寻B.着眼于揭露封建主义的罪恶C.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的渲染D.注重于对现实的审视与批判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信息“(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可知是指现实主义文学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故D项正确;A、C项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现实主义文学是揭露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病,B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22 文学的繁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22 文学的繁荣

巴尔扎克
葛朗台是欧洲文学史上吝 啬鬼的典型,他一生以追求金钱 为目的,只要看到金子,“连眼 睛都是黄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 光彩”。临死前还交代女儿把钱 财保管好,将来到阴间向他交账。 他一年四季都穿一双呢袜,手套 要用一年零八个月,领带永远是 黑的;晚上一家人只点一支蜡烛, 严冬只许在规定的时间生火,甚 至妻子病了也怕出钱找医生…… 他把“他所有的情感都集中在吝 啬的乐趣上”。巴尔扎克通过这 个形象写出了资产阶级罪恶的发 家史和金钱关系的罪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也不要气愤! 在愁苦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会来临。 心儿为将来而热烈地跳动, 眼前的事情虽叫人悲戚, 但一切转眼就会消逝, 事情一过去便成为欢愉。
普希金诗歌欣赏
三、现代主义文学
时间: 20世纪 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和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特点:强调集中表现自 我,手法比较怪诞,故 事模糊不清,语言风格 悖离传统。 代表: 贝克特《等待戈多》
“理性王国”失望和不满。
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浪漫主义文 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特点: 1、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深入挖掘人 的感情。 2、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 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3、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 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雨果(1802——1885)
法国作家,浪漫主 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在诗歌、戏剧、小 说、文艺理论等方 面均有建树。1831 年,雨果发表小说 《巴黎圣母院》, 揭露中世纪教会的 黑暗和罪恶,同时 宣扬仁慈与爱情创 造奇迹的人道主义 思想。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现实主 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托尔 斯泰的主要创作活动,是在 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到1905 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期间进行的,这正是俄国社 会大变动时期。其代表作 《安娜· 卡列尼娜》从贵族婚 姻和家庭关系这个角度,描 绘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生活 的广阔画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学案: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学案: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分析与思考】本单元主要讲述了18C末至19C以来文学艺术特别是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轨迹,点明其中的内在发展逻辑。

⑴18C末19C初,受启蒙运动影响,理性主义盛行欧洲,崇尚理性的新古典主义艺术流派出现。

但是,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失败,人们开始不再盲目相信理想,开始追求人类的内心感情,于是,所谓的浪漫主义流派在文学艺术领域盛行。

⑵19C中叶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在此期间,很多有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纷纷批判和揭露社会丑陋现象,在文学艺术领域,以批判社会现实为宗旨的现实主义流行。

⑶20C以后,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是,社会也更加动荡,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使世界更加不安,人们心灵越来越空虚和迷茫,反对传统为特征的现代主义流派开始出现于文学艺术领域。

在此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印象画派、电影电视艺术等。

1、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2、文学成就:⑴西方文学:18C末到19C30年代,文学艺术家关注和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崇尚浪漫主义;19C中叶后,现实主义开始风行;20C,现代主义文学兴盛起来。

⑵社会主义文学:20C,以苏联为代表,曾经繁荣一时。

⑶亚非拉文学:产生了一些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作品。

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前导学】一、“浪漫主义文学”把握三点1、背景: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

2、特点: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②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3、代表:①雨果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②雪莱《西风颂》和《致云雀》、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③海涅《诗集》《旅行记》等,政治抒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精品课件 第八单元第22课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精品课件 第八单元第22课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 文学艺术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课程标准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
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一、浪漫主义文学 1.背景
(1)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 30 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
争频仍,动乱不已。 理性王国 ” (2)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_________ 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2) 英国:狄更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卫· 科波菲尔》 ,描述 社会下层生活,反映英国的社会状况。 (3) 俄国:普希金的《叶甫盖尼 · 奥涅金》;列夫 · 托尔斯泰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娜· 卡列尼娜》 享誉世界。 安徒生 同情弱者,嘲弄权贵; (4)北欧:丹麦__________
伦比亚:马尔克斯。④尼日利亚:索卡因。
[特别提醒] 文学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能生动深刻地反映 出时代特征。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如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世界大战都对文学 流派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对“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最好 诠释。
归纳综合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世界文学艺术空前 繁荣,文学艺术家人才辈出,杰作纷呈,出现
挪威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揭露资产阶级的
唯利是图和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 马克· 吐温 的作品,痛斥了资本主义金 (5)美国:__________ 钱至上的丑恶本质。
思考探究 图为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一次马克· 吐温应邀赴 宴,席间,他对一位贵妇说:“夫人,你太美丽 了!”不料那妇人却说:“先生,可是遗憾得
(1)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秀教学案例
2.通过欣赏和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使学生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4.教育学生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为榜样,追求真理、崇尚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要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旨在通过分析这些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文学艺术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背景,包括社会历史状况和文化特点。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教师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解答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
3.问题拓展: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作品中的一个问题出发,拓展至其他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2.问题导向:教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活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某一文学作品或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1.自我反思: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国别
作家
作品
美国 法国
海明威 贝克特
《老人与海》 《等待戈多》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特征:

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手法怪诞;

故事背景模糊不清。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同 背景不同 异 反映的侧重点不同 艺术手法不同
同: 集中表现自我
20世纪苏联文学
• 背景: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制 度的建立。
浅谈读过的 世界名著
第22课
• 文学的繁荣
浪漫主义文学

历史背景:
• 革命和战争频繁;
• 政治黑暗,社会不平等;
• 社会各阶层对“理想王国”
深感失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材料一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
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 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 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 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 完全破产了。……早先许下的永 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 战争”。 材料二 浪漫主义“试图用美丽的 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 。
雨果
雨果(1802—1882)是 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 学运动的领袖。在诗歌、 戏剧、小说、文艺理论 等方面均有建树。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人类从此不再有皇权统治, 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人类从此 一律平等,
雪莱 没有阶级、民族和国家的区别,
(1792-1822)也不再需要畏惧、崇拜、分别高 低; 每个人就是管理他自己的皇帝, 每个人都公平、温柔和聪明。
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19世纪末
期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 不断提高。资本主义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然而 伴随着这一过程,人类付出了巨大代价。尤其是两 次世界大战的烟云,无情地嘲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 存权力。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使西方各国 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 然等,均失去和谐存在的必然性;人们面对的是一 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文明的发展形成与人相对 立的状态;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西方价值观受到怀 疑等。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现代主义文学便应运 而生。
法国 英国 俄国
丹麦
巴尔扎克 狄更斯
普希金 列夫·托尔斯泰
安徒生
挪威 美国
易卜生 马克·吐温
作品
《人间喜剧》 《大卫·科波菲尔》 《叶甫盖尼·奥涅金》 《安娜·卡列尼娜》
《将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玩偶之家》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现实主义文学
• 特征:
• 关注社会问题,再现社会风貌, 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社 会黑暗,批判社会罪恶。
浪漫主义文学
• 影响: • 浪漫主义文学伴随着资产阶级
革命时代,它的发展有利于扫 荡封建残余势力,鼓励人们为 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现实主义文学
历史背景:
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 着工业革命在西欧的开 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 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 固有的矛盾和弊端逐渐 暴露。
现实主义文学
国别
作家
现实主义文学
• 影响:
• 揭露了资本主义 社会的本质; 反映了社会现实。
20世纪世界文学
• 现实主义文学
国籍 作家
代表作
英国 萧伯纳 《苹果车》
法国
罗曼· 罗兰
《约翰·克里 斯朵夫》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 世界的经济危机、严重的社会问 题、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 《老人与海》的精彩句段:
• 1.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远当然 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 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 2.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 3.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 以的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 4 .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 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海明威(1899—1961)
美国作家,1954年诺贝尔文 学奖获得者。二战以后,移居古 巴,创作了中篇小说《老人与 海》。小说中有一句名言:“一 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 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 败他。” 1961年,因精神忧郁自 杀。海明威的创作具有独特的风 格,逼真的记述、简约的文体、 细致入微的心理剖析和情景交融 的环境描写,使他成为开创一代 文风的巨匠。
• 南美洲文学
国别
作家
作品
哥伦比亚
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霍乱时期的爱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世纪亚非拉美文学
• 非洲文学
• 尼日利亚的索卡因《解释者》
20世纪亚非拉美文学
• 特征
主流都体现了反对殖民压 迫、反对社会不公的爱国 主义精神
归纳你读过 的名著属于哪 个文学流派?
如果你想写小说, 你准备采用什么形式? 描写什么内容?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 材料二:"它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 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 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 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 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
巴尔扎克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 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出生 于法国图尔市的一个中产 阶级家庭。1816—1819年, 他在法科学校学习法律, 并先后在诉讼代理人和公 证人事务所当见习生。通 过形形色色的案件,他洞 察了社会的丑恶,为他日 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大学毕业后,从事文 学创作。
浪漫主义文学
国别 作家
作品
法国 雨果 《巴黎圣母院》
英国 雪莱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西风颂》
德意志 海涅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浪漫主义文学
•特征:
政治上反封建,发掘人类的感情世 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创造风格,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 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西风颂》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我们要在地上得到幸福,
再不愿老是饥肠辘辘,
再不愿把勤劳的两手获得的东西,
拿去填饱那些吃闲饭的肚腹。
海涅
为着一切的人们, 这地上有足够的面包产生。
(1797-1856)
玫瑰花呀,常春树呀,美呀,乐呀,
甜豌豆呀,也同样能孳生。
材料一: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 制度在西欧几个主要国家最后战胜封建 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 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 社会弊病日益显露和激化,“使人和人 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 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 别的联系了”。面对这种冷酷的社会现 实,“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 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20世纪苏联文学
作家 高尔基
作品 《母亲》
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世纪苏联文学
• 特征: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 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多样化的民族形式,社会主 义内容。
20世纪亚非拉美文学
• 亚洲
国别 作家 印度 泰戈尔
作品 《飞鸟集》
中国 鲁迅
《呐喊》《彷徨》
20世纪亚非拉美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