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语文古文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23年成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23年成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23年成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以吾之矛,攻吾之盾B.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C. 以子之矛,攻吾之盾D. 以吾之矛,攻子之盾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中庸》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其含义是:A. 苗条B. 贤淑C. 温文尔雅D. 端庄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诗的作者是: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体现了以下哪种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法家思想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______,死而后已”出自《左传》,表示忠诚不渝。

2. “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强调了内心平静的重要性。

3. “______,出淤泥而不染”是形容荷花的诗句,出自周敦颐的《爱莲说》。

4. “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是《出塞》中的名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感慨。

5. “______,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及其作者范仲淹的文学成就。

2. 请简述《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及其作者王勃的文学地位。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史记》中司马迁的史学观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论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23年成考语文文言文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A2. 答案:C3. 答案:B4. 答案:C5. 答案:A二、填空题1. 答案:鞠躬尽瘁2. 答案:静以修身3. 答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 答案:秦时明月汉时关5. 答案:海内存知己三、翻译题1. 翻译:学习了知识之后,经常复习它,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2. 翻译:通过复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这样的人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高起本)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高起本)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语文(高起本)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强。

B.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提高了自己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C. 尽管他工作十分繁忙,但他还是抽出时间认真学习外语。

D. 鉴于这个课题难度较大,他决定先易后难,逐步进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且字形、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谈笑风生(谈笑风生)B. 惟妙惟肖(惟妙惟肖)C. 纷至沓来(纷至沓来)D. 妄自菲薄(望自菲薄)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C. 他的报告深入浅出,既揭示了问题的实质,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D. 虽然天气寒冷,但并没有阻止他们完成任务的决心。

4、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翠色欲流(yù liú)B. 纷至沓来(dá lái)C. 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óng)D. 悬梁刺股(xuán liáng cì gǔ)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谈到这次失败,他心情沉重,感到愧对领导和同事。

B. 谈到这次失败,他心情沉重,觉得愧对领导和同事。

C. 谈到这次失败,他心情沉重,认为愧对领导和同事。

D. 谈到这次失败,他心情沉重,说愧对领导和同事。

6、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拈轻怕重(niān)潜移默化(qián)B. 殚精竭虑(dān)妙手偶得(ǒu)C. 鞠躬尽瘁(cuì)气壮山河(shān)D. 雕梁画栋(liáng)欢腾鼓舞(tēng)二、现代文阅读Ⅰ(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及答案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古文练习题及答案
六、分析题
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一、选择题
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是( )
A.苏轼
B.欧阳修
C.王安石
D.韩愈
【答案】B
2.本文得出了怎么样的反天命历史观,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
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
B.民本思想
C.关心天下百事
D.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
【答案】A
3.“满招损,谦受益”的名言最早出自( )
A.《论语》
5.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答案】全都;不能,无法
6.智勇多困于所溺。
【答案】迷恋的人或事物
四、翻译下列句子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答案】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心愿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答案】当他俘虏了燕王父子,用带子捆绑起来,把梁国君臣的人头盛在盒子里……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
【答案】《欧阳文忠公集》
4.在本文中,作者提出的论点是__________。
【答案】“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答案】推究
2.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答案】祭祀
3.请其矢,盛以锦囊。
【答案】取出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答案】这里泛指绳索;用木匣装起来

成人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

成人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

【题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有千乘之国,拥百万之众,国虽大,必立太子。

太子者,国之根本,民之主也。

故立太子,必择贤能,以继先王之业,承祖宗之志。

昔周文王,有圣德之君,国富民安,子孙相继,享国八百载。

文王崩,武王继位,以贤能立太子,曰伯邑考。

伯邑考仁爱孝悌,谦恭有礼,国人皆称贤。

武王崩,成王继位,伯邑考为辅政大臣,国家大政,悉听其言。

成王崩,康王继位,伯邑考仍为辅政大臣,国事井井有条。

及康王崩,昭王继位,伯邑考辞官归隐,修身养性,以终天年。

自伯邑考之后,诸侯争霸,战乱频仍。

周室衰微,天下大乱。

秦孝公继位,国势日衰,民不聊生。

孝公欲图霸业,振兴国家,然贤能无继,国运堪忧。

于是,孝公下令,广求天下贤才,以辅佐太子。

时有范雎者,出自寒微,博学多才,通晓兵法,擅长谋略。

范雎闻秦孝公求贤,遂进京献策。

孝公见范雎,问以国事,范雎对答如流,言辞凿凿。

孝公大喜,遂拜范雎为相国,辅佐太子。

范雎辅佐太子,勤于国事,广纳贤才,推行法治,国家逐渐富强。

太子继位,即为秦昭王。

昭王继位后,范雎继续辅佐,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之首,为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秦昭王崩,孝文王继位。

孝文王崩,庄襄王继位。

庄襄王崩,秦始皇继位。

秦始皇统一天下,开创了秦朝的辉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自伯邑考之后/诸侯争霸/战乱频仍/周室衰微/天下大乱B. 自伯邑考之后/诸侯争霸/战乱频仍/周室衰微/天下大乱也C. 自伯邑考之后/诸侯争霸/战乱频仍/周室衰微/天下大乱也/周室D. 自伯邑考之后/诸侯争霸/战乱频仍/周室衰微/天下大乱也/周室衰微【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周文王崩,武王继位,以贤能立太子,曰伯邑考。

武王崩,成王继位,伯邑考为辅政大臣,国家大政,悉听其言。

B. 秦孝公继位,国势日衰,民不聊生。

孝公欲图霸业,振兴国家,然贤能无继,国运堪忧。

C. 范雎辅佐太子,勤于国事,广纳贤才,推行法治,国家逐渐富强。

成考语文成人高考(高起本)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成考语文成人高考(高起本)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语文(高起本)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勤奋刻苦B. 良苦用心C. 畸形病态D. 妙笔生花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是()A. 残羹冷炙B. 鹿死谁手C. 龙飞凤舞D. 理直气壮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沉默(mò)B. 嘈杂(cáo)C. 沸腾(fèi)D. 沧桑(cāng)4、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一致的是:A. 招待 / 招引B. 落款 / 落枕C. 雕刻 / 雕虫小技D. 熔岩 / 熔炉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逐年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B、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设一些课外活动。

C、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说明我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的正确性。

D、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6、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驰骋疆场疆场——边疆B. 蹉跎岁月蹉跎——时光C. 气贯长虹气贯——气势D. 纵横捭阖捭阖——关合二、现代文阅读Ⅰ(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茶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饮品。

自古以来,茶就与诗、书、画、琴等艺术形式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茶文化不仅体现在茶的制作、品饮上,还体现在茶的精神内涵上。

茶,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历来被誉为“绿色的精灵”。

茶汤的绿色,让人联想到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茶香,让人陶醉于清新的空气;茶味,让人品味到生活的甘甜;茶形,让人感受到茶的韵味。

茶,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茶文化中的“茶道”,是对茶艺的高度概括。

茶道讲究“和、敬、清、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茶道中的“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敬”,是指对茶、对人的尊重;“清”,是指心境的宁静、纯洁;“寂”,是指内心的宁静、淡泊。

成人高考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

成人高考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

成人高考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填空题(18分)1.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第一次解释了六书的含义。

六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的是造字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的是用宇法。

2.古今汉语的词义差异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面来考察o3.通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借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主要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5.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解释字词(34分)(一)说明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

(12分)6.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

7.赦之,以劝事君者。

8.薛谭乃谢求反。

9.入幄中闻酒臭而还。

10.厉王虐,国人谤王。

1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二)说明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10分)12.瘫水暴益,荆人弗知。

13.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14.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15.出跳乎井干之上。

16.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在句中的意义(12分)17.庄公寤生,惊姜氏。

成人高考考试题语文及答案

成人高考考试题语文及答案

成人高考考试题语文及答案成人高考的语文试题通常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部分。

以下是一套模拟的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及其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 请解释文中“政通人和”的含义。

2.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自然景观?答案:1. “政通人和”指的是政治清明,人民和睦,社会稳定。

2. 作者提到了洞庭湖、远山、长江等自然景观。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问题。

《我的母亲》(节选)老舍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的一生充满了不平凡的故事。

她用勤劳的双手,撑起了我们这个家。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忙忙碌碌,从早到晚。

她常说:“人活着,就要不停地干,不能闲着。

”1. 作者对母亲的评价是什么?2. 母亲的生活态度是怎样的?答案:1. 作者认为母亲是一个勤劳、坚强的普通农村妇女,她的一生充满了不平凡。

2. 母亲的生活态度是勤劳、积极,她认为人活着就要不停地工作,不能闲着。

三、作文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范文: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

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他们用知识和技术拯救生命,缓解病痛。

从小,我就被医生的这种精神所感动,立志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在我的梦想中,我不仅要成为一名技术精湛的医生,更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我会尽我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我都会一视同仁。

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为了实现我的梦想,我将不断学习医学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同时,我也会培养自己的同理心,学会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2023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文言文阅读习题及解析

2023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文言文阅读习题及解析

精选(三)古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晋平公问叔向"曰:“岁饥民疫,翟人攻我,我将若何?”对曰:“岁饥,来年而反“矣;疾疫,将止矣:程人,不足患也。

”公曰:“患有大于此者乎?”对曰:“夫大臣重禄而不极谏,近臣畏罪而不敢言,左右顾宠干小官而君不知,此诚患之大者也”公曰:“善!”于是令国中曰:“欲有谏者为隐”,左右言及”国吏,罪。

”(刘向《说苑·善说》)【注释】①叔向:春秋时晋国大夫、②翟(dí)人:即狄人指北方少数民族。

③反:通”返”指恢复正常收成。

④为隐:隐没。

⑤言及:这里指非议。

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16.叔向的两次“对曰”,分别阐述了怎样的观点?请加以概括。

(6分)17.听完叔向的陈述.晋平公有什么反应?(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5~17题。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日:“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日:“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日:“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韩非子·说难》)15.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联系这些语句的内容;说说胡国被消灭留下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8分)16.文中“此二人说者皆当矣”;“此二人”指的是谁?(4分)17.宋国的富人“智人疑邻”表现了什么心理?(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 题。

(25分)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

至夜,觉肤瘁;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

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日:“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某诡告翁日:“鸭乃某甲所盗。

彼深畏骂焉,骂之亦可儆将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故狗似玃①,玃似母猴②,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

此愚者之所以大过③也。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④,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子夏⑤之晋,过卫,有读史记⑥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

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至于晋而问
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⑦,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

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⑧所闻,则得之矣。

【注】①玃(jué):大猿猴。

②母猴:又叫沐猴、猕猴。

③过:错误。

④穿井:打井。

⑤子夏:孔子的学生。

⑥史记:史书。

⑦经:界限。

⑧为:这里是审察的意思。

16. 文中能够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句话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4分)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

(2分)举例论证。

(2分)
17. “丁氏穿井”闹出了什么笑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子夏为什么敢于质疑书
上的记载?(6分)
明明是丁氏打了井,可以节省一个劳动力,却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一个人来。

(2分)
因为丁氏传出的:“吾穿井得一人”的话过于简洁,有歧义,结果以讹传讹,闹出笑话。

(2分)
“晋师三豕涉河”有违常理,“三豕”与“乙亥”字形相近。

(2分)
18. 将文章最后一句话(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它的含义。

(6分)
遵循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来审查自己听到的传闻,就可以知道真实的情况了。

(3分)
这句话强调了尊重事理人情的重要
性,提出了察言的原则和方法。

(3分)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

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赵王信秦之间①。

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②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

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③。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
於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馀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

【注】①间:间谍。

②马服君:赵奢的封号。

③胶柱而鼓瑟:瑟。

古代弦乐器;柱是用来调弦的;鼓,弹奏。

把柱胶住,弦不能调,声音就没有变化了。

16. 把文中划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赵王于是任命赵括为将军,替代廉颇。

蔺相如说:“赵王根据名声来任用赵括,如同把柱胶住来弹琴啊。

赵括只能读读他父
亲的兵书,不懂得活用应变。

”赵王不听从,还是任命他为将军。

(意思对即可)。

(5分)17. 从赵奢对赵括的态度中,可以看出赵奢是一个怎样的人?
赵奢是一个行事谨慎、以国家利益为重、有预见性的人。

(意思对即可)。

(5分)18. 赵国的长平惨败留下了哪些历史教训?
(1)决策者用人不当,一意孤行(意思相近即可,3分)
(2)指挥者纸上谈兵,脱离实际(意思相近即可,3分)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

秦恶楚而善于齐。

王翦帅师伐楚,田璆谓齐王曰:“盍救诸?”齐王曰:“秦王与吾
交善,而救楚是绝秦也。

”邹克曰:“楚非秦敌也,必亡,不如起师以助秦,犹可以为德而固其交。

”田璆曰:“不然。

秦,虎狼也,天下之强国六,秦已取其四,所存者齐与楚耳。

譬如摘果,先近而后远。

其所未取者力未至也,其能终留之乎?今秦岂诚恶楚而爱齐也?齐楚若合,犹足以敌秦。

以地言之,则楚近而齐远,远交而近攻,秦之宿计也。

故将伐楚先善齐以绝戎援,然后专其力于楚。

楚亡,齐其能独存乎?谚有之曰:‘攒矢而折之,不若分而则折之之易也。

’此秦之已效计也。

楚国朝亡,齐必夕亡。

”秦果灭楚,而遂伐齐,灭之。

[注]:璆:音qiú。

宿(sù):旧有的,一向有的。

攒(cuán):聚集,集中。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文字的大意(6分)
答:现在秦国难道真的是恨楚国爱齐国吗?齐楚两国如果联合起来,还足以抵抗秦国。

按地理位置来说,就是楚国近齐国远。

结交远的而攻打近的,这是秦一贯使用的计谋。

所以秦将要攻打楚国就首先同齐国友好,以断绝对楚的军事援助,这以后便集中军力攻击楚国。

楚国灭亡了,齐国又怎么能独自存在呢?
(意思对即可)
17、秦恶楚而善齐,出兵伐楚,概括说明齐国君臣对此各持怎样的态度。

(6分)
答:齐王:主张与秦和好,不要得罪秦国(2分)
邹克:主张发兵助秦,巩固和加强与秦国的关系(2分)
田璆:力主援楚抗秦(2分)
(意思对即可)
18、田璆所引用的“谚语”,意在说明什么?(4分)
答:①说明秦国分离对手可以很容易各个击破。

②说明齐楚是命运共同体,唇亡齿寒,合则共存,离则相继而亡。

(任答一点,意思对即可)(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9题。

蜀贾三人,皆卖药于市。

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赢①。

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贵贱,惟买者之
欲,而随以其“良”、“不良”应之。

一人不取良,惟其多,卖则贱其价,请益则益之,不较②;于是争趋之,其门之限③,月一易,岁余而大富。

其兼取者,趋少缓,再期④,亦富。

其专取良者,肆⑤日如中宵,旦食而昏不足。

郁离子见而叹曰:“今之为士者,亦若是夫!昔楚鄙⑥三县之尹⑦三:其一廉,而不获与⑧上官,其去也,无以僦⑨舟,人皆笑,以为痴。

其一择可而取之,人不尤⑩其取,而称其能贤。

其一无所不取,以交于上官,子吏卒而宾富民,则不待三年,举而任诸纲纪之司,虽百姓亦称其善,不亦怪哉!”
[注]①赢:利润。

②不较:不计
较。

③限:门槛。

④再期:两年。

期,周年。

⑤肆:店铺。

⑥楚鄙:楚国的边远地方。

⑦尹:此指县官。

⑧不获与:不被赏识。

⑨僦(jiù):租赁,雇用。

⑩尤:指责,怪罪。

16.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文字的大意(5分)
答:其大意:“其中一个,横征暴敛,无所不贪,用索取的钱财,贿赂上司,他像对儿子一样对待下属吏卒,像对待宾客一样地对待富家。

”(意思对即可)
17. 用文中的话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世人对“楚鄙三县之尹”的态度各自是:
答:(6分)世人对“三县之尹”的态度是:其一“人皆笑,以为痴”;其一“人不尤其取,
而称其能贤”;其一“百姓亦称其善”。

18. 郁离子将“蜀贾三人”与“三县之尹”这样对比意在说明什么?(4分)
答:(4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奸商与贪官没有区别。

大奸大富,小奸小富,不奸不富;大贪大富,小贪小富,不贪不富。

(意思相近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