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导学案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导学案

中考二轮复习教案—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一)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点。

2.了解议论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以议论文三要素为切入点,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难点:议论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用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教学设想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1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子曰:“温故而知新。

”只要我们在复习中善于思考,探寻规律,总结方法,就一定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会有更大的收获。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议论文阅读的专项复习。

★二、出示目标★三、预习检测:议论文知识小测试(出示幻灯片)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2. 和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3.常见的论证方法有、、、等。

4.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

5.议论文语言的特点是、等。

6.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

★四、考点导航中考议论文阅读的要求比较明确,《南通市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对议论文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幻灯片(显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和阐述。

议论文阅读是中考难点。

了解考什么、怎样考,复习方法得当,就会化难为易。

★五.经典回顾、归纳考点★六、知识梳理(一)、准确找出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

1.请判断以下各句哪是论点,哪是论题。

(1)敬业与乐业()(2)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3)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6)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议论文复习教案本节课复习目标:1、找准或归纳文章的论点2、找出或归纳文章的论据3、指出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复习重难点:找准或归纳文章的论点;找出或归纳文章的论据;指出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复习过程:一.导入二.明确中考议论文阅读的考查内容三.出示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四.中考真题示例:议论文阅读科学不怕挑战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②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

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óu)子。

”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

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

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

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

”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④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

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

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⑤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⑥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

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

⑦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

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③④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3、说说画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五.常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能准确找出并写出论点。

2.能准确区分并会补充论据。

3.能准确判定论证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议论文阅读。

中考中议论文可以说是必考的,想不想拿高分?(生:想)好,下面老师把我的独家秘诀传授给你们。

(老师提前师板书)请同学们大声读一遍。

议论文阅读复习理解三要素,明确考咱啥。

方法总结准,保我高分拿。

理解三要素,“三要素”是什么?【温故知新】出示课件,请学生填空、朗读。

1. 是作者针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或现象所持的观点或主张。

有的议论文只有一个论点,叫;有的议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几个从属的论点,叫。

2. 是证明论点的依据,可分和。

名人的名言、古语、俗语、谚语、定理公式等,叫作,真实的、典型的名人事例、历史事件、生活事例、统计数据等,叫作。

3. 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据和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纽带。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

【实战演练】+【方法总结】学案上出示2018、2019、2021年XX语文三年中考议论文阅读文章及相关题目。

演练一:从论点的角度,看考查题型,分析做题思路和方法。

——师:同学们先不读文章,先浏览考查题目,看看哪几道题考查的是论点,你获得了什么信息?——生读题目,生回答。

——生:2018、2019年的问题相同,都是直接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021年的问题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中心论点。

如果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可以肯定,表明论点的句子一定在文中。

如果让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中心论点,那就需要自己总结。

——师:请同学们快速找出前两篇文章的论点。

北排同学找第一篇的论点,南排同学找第二篇的论点,并说出快速找到论点的方法。

——生回答,解说做题方法,师引导,小结。

——出示课件:方法总结:(一)准确找出并写出论点1.论点的形式:一般是一个完整的肯定的陈述句。

2.看位置,找论点:①看标题②看开头③看结尾④看中间——请同学们完成第三篇文章的17题,并说出总结方法。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议论文阅读)(4课时)现代文阅读能力要点: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教学要求是:“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清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

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

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议论文阅读: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2、弄清文章的类别归属(立论、驳论或二者结合);3、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并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4、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层次(纵式结构、横式结构、“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5、认识、分析论据类型,具体分析其作用;6、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及驳论中的归属论证等等);7、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能抓住关键词语、典型语句,注意分析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8、分析写法上的其他特点(如夹叙夹议、议论中的说明和过渡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9、运用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

一、走向预测1、课外材料为主2、人文内涵丰富课外命题材料,大多涉及人们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以期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如2002年《吃苦是一种资本》(南京市)《宽容是美德》(河南省)《读书·养气·写作》(上海市)等。

这些材料可以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3、考查整体把握《大纲》明确指出“语法修辞和文体常识不列入考试范围”,《课标》也说“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因此不应在阅读题中考语法、修辞、作家作品常识和文体知识,而应注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是阅读能力的核心。

以片段文字作命题材料的将更少见,趋向以整篇文章来教师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

《课标》要求“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点。

2.了解议论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以议论文三要素为切入点,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难点:议论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用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教学设想: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年的中考增加了议论文知识的考查,所以,今天由老师带领咱们同学一起复习一下有关议论文的阅读知识。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有所收获!二.中考考查方向师:议论文阅读的要求比较明确,《新课程标准》对议论文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生齐读)屏幕(显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之间的关系,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学生齐读一遍。

师:其中“观点”就是我们常说的——生(齐答):论点。

【板书】师:“材料”就是——生(齐答):论据,【板书】师:“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就是生(齐答):论证。

【板书】师:我们就称这三点就是议论文的——生(齐答):三要素。

三、知识梳理文体回顾:(屏幕)师:梳理了知识,我们就有了底气,那么,我们现在做考题是不是就能百战不殆了?不是,那还需要我们知彼!四、了解议论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师:在中考中,议论文阅读怎么考,老师课前统观了历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考题题型,归纳了以下几点,大家齐读一遍:(屏显) 1.明确中心论点; 2.分析补充论据; 3.分析论证方法; 4.理清论证思路; 5.品味语言特点。

6、联系实际,开放拓展谈看法师:怎样阅读议论文,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那这节课我们先探讨前三种类型(屏显)题型一:把握中心论点题型二:分析论据的作用,并补充论据题型三: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五、探讨议论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一)链接中考:[热点题一(论点题)]1、如衡阳市2007年中考题第16题:胡适先生在做北大教授和校长时,对青年人很关心,在演讲过程中,胡适先生反复强调并关心学生的中心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2分)答:不要抛弃学问师:指名回答怎么找到的呢?师:那么,如何准确而迅速地把握文章的论点呢?技巧点拨:看标题,看开头,看结尾,有些文章还可能在中间,比如《怀疑与学问》;温馨提示: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不能是疑问句,不能是短语,不能是修辞格式:“什么”是“什么”/应该+动词短语 /要(能)或不要(不能)怎么样师:北京中考实例:【09年】《俯而学与仰而思》(不是完整的句子、没有明确的判断)[10年】《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不是陈述句、没有明确的判断):考考你:(屏显)链接中考:[热点题一(论点题)]2、再如衡阳市2008年中考《不完满才是人生》第12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题技巧:1、注意语言提示,有的议论文有提示文章论点的词语,提示词语一般是“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所以我说”等2、通过论据反推论点。

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一篇: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梳理议论文文体知识。

2、议论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二、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佛说:前世500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今天,我们在此相会,真是天赐良机,如果我们抓住了这45分钟,就等于抓住了今年中考议论文阅读20分左右,同学们,想抓住这个机会吗?(生答)二)梳理议论文文体知识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板书)上战场前,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情况了如指掌。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议论文文体知识(填空形式):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逻辑推理)来表明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某一现象的(见解)和(主张)。

2、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3、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必须要(正确鲜明)。

4、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论据的类型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据必须要(真实、可靠、典型)。

5、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联系(论点)与(论据)的纽带。

6、论证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7、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8、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

三)探讨议论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1、梳理了知识,我们就有了底气,那么,我们现在做考题是不是就能百战不殆了?不是,因为我们还不“知彼”,今天老师当了一回“刺探”,现在我就来汇报一下“敌情”:我统观了历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考题题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寻找或提炼论点。

2)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概括作者思路。

4)分析开篇或中间的某些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5)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或含义。

6)补充论据。

2、我已刺探了敌情,如何用良策应敌呢,同学们,就看你们的了!下面我们分组讨论,现在我给各小组几十秒钟时间快速选出一个组长来,各组长再快速选出一个记录员来。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议论文阅读教学目标:1.能够概括文章或文段的中心论点。

2.能够分析四种常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能够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4.能够筛选议论文的重要信息,完成选择题和部分主观题。

5.能够欣赏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直击中考:议论文是中考必考的内容。

从近三年的题型来看,题型结构相对稳定,一般以选择题和主观题兼而有之的形式来考查信息筛选、内容理解和概括、观点分析和论证方法。

考查的形式与高考有所接近,但不过分拔高,文段较为浅显,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和点评能力。

明师指津:针对中考对议论文的考查内容及侧重,我将主要从五个题型入手,让同学掌握解题方法。

题型一:观点分析(概括中心论点,评价作者观点)论点定义:一个陈述观点的句子。

(简略定义)论点位置: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有的文章开头提出论点,有的文章末尾得出论点,有的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提出论点,也有的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太集中,需要汇集概括。

注意: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

评价观点:注意结合文本内容,仔细读题,表述流畅。

题型二: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论证方法的作用:1.举例论证:列举了……事例来证明……观点,生动具体,增强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话谚语)来证明……观点,使作者的观点更具权威性,增强说服力。

3.比喻论证:把……(观点)比作……,使抽象的道理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把……和……从正反两方面作对比,更为突出地论证了……观点,增强说服力。

例题解析:相貌和心灵XXX世上很少有人完全不在乎自己的相貌。

一般来说,年轻人比年长者更在乎。

年轻人入世还浅,不免看重人际关系较浅的层面,留意别人对于自己的表面印象,所以在容貌上也比较敏感。

与关心名声相比,关心容貌更是一种虚荣,因为与名声相比,容貌离一个人的真实价值更远。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导学案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导学案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议论文的有关知识,能运用一定的方法做题。

2、过程与方法:用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做题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每一篇文章中得到人生的哲理和启示。

重点:掌握做题的方法和规律。

难点:让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和方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复习思路和内容1、明确议论文的文体知识:(1) 议论文的概念; (2) 议论文三要素; (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4)议论文的结构; (5)议论文的语言特征。

2、进行知识点的专项训练。

3、进行完整的议论文语段综合训练。

课前自主复习归纳一、议论文的一般常识二、议论文的考点归纳。

(根据后面近三年中考题归纳)1、2、3、4、5、6、三、基础知识及答题技巧例1:老实人是不是总要吃亏?在腐败黑暗的旧社会,老实人吃亏并不奇怪,甚至是常事。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老实人吃亏不再成为一种普遍的、正常的现象。

不老实的人可能会得意于一时,但最终吃亏的还是他们。

像鲁迅先生所说的谎话也会淹没他自己。

假象与谎话被拆穿的那天,说谎者何颜对人呢?有些阿谀奉承、投机钻营的人,可能一时会受到某个上司的赏识,但他会永远春风得意吗?常言道:“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老实的人终归要为他的不老实付出代价。

总的来看,还是做老实人不吃亏。

本文的论点是:例2: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

”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

”我非常喜欢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的确,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相去不远了。

这段文字的观点是:例3:勤能补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阳县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导学案学校年级班级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 课题议论文阅读复习
学习目标1、联系课文系统复习议论文的基础知识。

2、在具体练习中归纳阅读议论文的方法。

3、在辨析练习中纠正比较容易犯的错误。

一、温故知新
A:填空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2、和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3、常见的论证、、
、。

4、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
——。

5、议论文的语言的特点是、等。

6、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

B: 判断
1、《谈读书》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
2、《敬业与乐业》的中心论点是“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
3、引用名言证明论点是道理论证。

()
4、《谈读书》中“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运用的论证方法是:打比方。

()
5、举例论证在文中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
6、运用几个事例来证明同一观点时,几个事例的顺序可以随意安排。

()
7、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也可以几种论证方法综合使用,答题时要找全。

()
8、议论文语言首先要求生动形象。

()
二、沙场练兵
拥有爱的源泉(13分)
(1)篱笆修筑竖三桩,暖流涌动感心房。

感恩从来都不是无缘无故存在的,我们感恩是因为曾经索取和获得——父母的爱、朋友的情、师长的教导……曾经有一股清泉,润泽心田;曾经有一阵和风,唤醒希望;曾经有那么一个人,在你困苦时,把手伸向了你。

这份帮助,也许是送来千金,也许只是投来一个默默的眼神,但都足以让我们心生温暖,度过难关。

感动,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在心田里发芽。

在心的指引下,我们感恩。

(2)感恩重在。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也许在心灵接受到爱的讯息时只产生谢意,那么,何不把它化为行动——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次伸手,都行。

感恩于亲人,田世国为母捐肾;感恩于朋友,梁山好汉倾力相助;感恩于人民,。

他们以行动感恩,青史留美名。

一万次的空想都不及一次行动,再大的谢意也比不上实质性的帮助。

感恩是心头的一张邮票,唯有用行动去传递,才是真实而美丽的。

(3)感恩重在 ________。

真诚甘泉淌心间,诚意火把暖两人。

帮助的人已伸出真诚的手,受助的人若衷心感应,快乐和幸福会同时飞向两个人。

他真心报答,坦然而快乐;我接受回报,幸福而
满足。

感恩的心是真诚的。

感恩就像天上的繁星,彼此真诚地照耀着,温暖着,默默守望,相映成辉。

(4)感恩要善于选择时机和方式。

可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盲目的感恩也许会在你想为别人遮阳时,却遮住了他的视线。

要明白,锦上添花当然好,雪中送炭更重要。

雨中送伞,夜行送光,将感恩的心化为柔和的雨丝,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无声地滋润他。

将感恩的心化为准确的晴雨表,然后高举那把伞,在炎炎夏日里为他阻隔如火骄阳。

(5)感恩要永远感怀于心。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一时兴起的“感恩”只是一种负担,真正怀有感恩之心的人是不会因时间而淡忘恩情的。

感恩不能像诸葛亮那样“愚忠”,却要像他那样将恩情铭记于心。

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记着,曾经有一个人帮我爱我,让我感激涕零。

当日子在指尖慢慢滑落时,依然感怀于心。

(6)爱是纯的,心是诚的,感恩是真实的,感动是永恒的,感恩的心便是充实而幸福的。

感恩的心是一条悠远的小溪,滋润着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让爱和温情在你我心间流淌。

(7)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便拥有了爱的源泉。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分)
2、根据你的理解,分别在(2)(3)这两段话第一句的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4分)
3、阅读第(2)段,将下列材料补充完整。

(3分)
感恩于亲人,田世国为母捐肾;
感恩于朋友,梁山好汉倾力相助;
感恩于人民,。

4、第(4)段中引用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有什么作用?(3分)
三、直击中考
谈骨气
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

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

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

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
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

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

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

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

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

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

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绝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1、本文的论点是(2分):谈骨气
2、用简要语言概括文段中的三个事实论据(4分):
论据①:南宋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抵抗,最后为民族利益而死。

论据②:古时候,有一位饿得要死的穷人,有人丢给他一碗饭,并说道“嗟,来吃食”穷人虽死去,但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论据③:宁可倒下去,也不向敌人屈服。

3、短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论证方法(1分),作用是(2分)举文天祥、古代穷人、闻一多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观点。

4、三个事例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三个事例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所以不能调换。

5、为中心论点补充一个名人事例作正面论据。

鲁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人的救济粮。

四、巩固练习
回顾九年级学过的《陋室铭》,思考以下问题:《拥有爱的源泉》、《谈骨气》、《陋室铭》三篇文章在结构上有没有什么共同点?你能从中发现写简单议论文的一个模式吗?
学习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