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独立基础条形基础

合集下载

独立基础及条形基础钢筋讲义

独立基础及条形基础钢筋讲义
1
一、基础钢筋量计算
(独立、条形、满堂等)
2
条形基础配筋计算
3
底板主筋的计算: 单根长度 = 底板的宽—2×保护层厚+2×弯钩长 根数 = 设置段长÷钢筋布置间距+1
分布筋的计算: 单根长度 = 受力筋的设置段长 根数 = 设置段长÷钢筋布置间距+1
4
转角处设置的原则 1、混凝土条形基础底板在T形及十字
钢筋工程量计算公式
• 钢筋工程量计算公式
• 钢筋工程量=钢筋长度(m)×相应钢筋每米重量 (kg/m)
式中:钢筋长度(m) =构件长-砼保护层厚度×2 钢筋直径每米重量:
7.85103 d 2 106 1 0.00617d 2 (kg / m)
4 式 中 :d的 单 位 为mm。
形交接处,底板横向受力钢筋仅沿一个主 要受力方向通长布置,另一个方向的横向 受力钢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宽度 1/4处
2、在拐角处底板受力钢筋应沿两个方 向布置,如图示。
5
红线为分布筋
分布钢筋与同向受力筋搭接150mm
分布钢筋与同向受力筋搭
接150mm
6
分布钢筋与同向受力 筋搭接150mm
7
分布钢筋与同向 受力筋搭接 150mm
8
条形基础
9
10
11
条形基础钢筋的计算
受力筋的计算:1、条基宽度-2*保护层
若,条基宽度大于等于设定值(受力筋长度计算的 设定值)时,
2、0.9*边长(条基宽度)
• 当基础底板宽度b大于或等于2500mm时,底板的横向受力钢筋 长度L可按0.9或(b-50)交错布置,并应满足关于截断钢筋 对延伸长度的要求
横向(纵向)受力筋长度=独基底长(底宽) -2*保护层

11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讲解

11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讲解

11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讲解11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P58~P59墙、柱插筋构造(变)所有墙插筋,弯钩均不得小于6d;当hj≤lae(板厚不满足直锚长度)时,弯锚15d;所有柱插筋,弯钩均不得小于6d且150;当hj≤lae(板厚不满足直锚长度)时,弯锚15d。

当插筋部分保护层厚度小于5d(无外伸时,外部插筋),锚固区应设横向钢筋(或箍筋),间距不小于100mm。

增。

当设计指出墙外侧纵筋与底板纵筋搭接连接时,基础底板钢筋应伸至基础顶面。

变。

取消了原图集按插入长度的不同确定弯钩长度的做法。

新提出了锚固区加水平钢筋的做法。

当柱为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高度不小于1200mm时,或当柱为大偏心受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高度不小于1400mm时,可仅将柱四角插筋伸至底板钢筋网上(伸至底板钢筋网上的柱插筋之间间距不应大于1000mm),其它钢筋满足锚固长度lae 即可。

P60独立基础DJ J、DJ P、BJ J、BJ P底板配筋构造1、独立基础底板双向交叉钢筋长向设置在下,短向设置在上。

2、基础底板钢筋距边缘≤75且≤S/2处起设。

3、坡形独立基础的上边缘每边超出柱边50mm。

2.2.1设计时应注意:当独立基础截面形状为坡形时,其坡面应采用能保证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的较缓坡度;当采用较陡坡度时,应要求施工采用在基础顶部坡面加模板等措施。

P61双柱普通独立基础(即“不设基础梁的”)底部与顶部配筋构造1、图集注:双柱普通独立基础底部双向交叉钢筋,根据基础两个方向从柱外缘至基础外缘的伸出长度ex和ex’的大小,较大者方向的钢筋设置在下,较小者方向的钢筋设置在上。

2、顶部纵筋设置在下,分布筋设置在上。

3、顶部纵筋的锚固长度统一从柱内边缘算起(不再分“柱内”和“柱外”)。

(变。

原06G101-6,P45:柱外顶部纵筋锚固长度从柱中心线算起)P62设置基础梁的双柱普通独立基础配筋构造1、图集注:双柱独立基础底部短向受力钢筋设置在基础梁纵筋之下,与基础梁箍筋的下水平段位于同一层面。

结构识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柱子

结构识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柱子

结构识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柱子前期发表的结构识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柱子,并未收录到本专栏,读者反映查找不便,特汇编为一篇文章以成系列第一篇独立基础识图结构工程识图重点分五大部分:①基础、②柱(墙)、③梁、④板、⑤楼梯,其中基础又分为独立基础、桩基础、筏形基础等形式,先讲独立基础,见下图:图1:基础平面图【例1】识读某建筑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

1、首先了解独立基础编号及其代表的形式,见下表:注:设计时应注意:当独立基础截面形状为坡形时,其坡面应采用能保证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的较缓坡度;当采用较陡坡度时,应要求施工采用在基础顶部坡面加模板等措施,以确保独立基础的坡面浇筑成型、振捣密实。

2、图1为某建筑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平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1)该建筑基础为普通独立基础,根据选用的符号分析是坡形截面和阶形截面两种形式。

图中普通独立基础有三种编号,分别为DJP01、DJP02、DJP03;阶形截面普通独立基础有一种编号,为DJJ01。

每种编号的基础选择了其中一个进行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2)以DJP01为例进行识读。

从标注中可以看出该基础平面尺寸为2500mm×2500mm,竖向尺寸第一阶为300mm,第二阶尺寸为300mm,基础底板总厚度为600mm。

柱子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

基础底板双向均配置直径12mm的HRB335级钢筋,分布间距均为150mm。

各轴线编号以及定位轴线间距,图中都已标出。

第二篇条形基础识读1、条形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墙承重时,基础沿墙身设置,多做成长条形,这类基础称为条形基础或带形基础,一般用于多层混合结构、自建房等,如图2-1所示。

图2-1 条形基础2、基础的构造组成以条形基础为例,介绍一下基础的构造组成,如图2-2所示图2-2 条形基础的构造组成(1)地基地基是基础下面的土层,承受由基础传递的建筑物的全部荷载。

条形基础(精选)

条形基础(精选)

【引言】条形基础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基础结构之一,其设计和施工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条形基础进行详细讨论,包括条形基础的定义、构造、设计要点、材料选择、施工流程以及常见的施工问题等。

【概述】条形基础是建筑物承受重力和水平作用力的关键部分,它能将建筑物的荷载分散到大范围的土层中。

条形基础根据不同的工况和土质条件,采用不同的形式和尺寸。

本文将对条形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进行全面分析,并介绍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正文】1.条形基础的定义与分类1.1定义:条形基础是指一种长形状的基础结构,通常呈矩形或圆形截面,用于支撑建筑物的荷载。

1.2分类:根据不同的形式和施工方式,条形基础可分为简单条形基础、连续条形基础和嵌固条形基础等。

2.条形基础的构造特点2.1结构形式:条形基础通常由基础座、立柱或墙体、钢筋网和混凝土组成。

2.2荷载分布:条形基础通过其长形状将建筑物的荷载分散到较大的土层中,降低基础的承载压力。

3.条形基础的设计要点3.1土壤力学参数的确定:根据不同土壤地质条件和荷载情况,合理确定土壤的承载力和侧向土压力等参数。

3.2尺寸的确定:根据建筑物的荷载、荷载分布和土壤承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条形基础的尺寸。

3.3钢筋配筋:通过合理的钢筋配置,提高条形基础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4.条形基础的材料选择4.1混凝土:条形基础的主体材料应选用强度高、耐久性好的混凝土。

4.2钢筋:选择与混凝土搭配使用的钢筋,根据设计要求和承载能力进行合理的配筋。

5.条形基础的施工流程与常见问题5.1施工准备:包括施工工艺流程的制定、材料的准备和施工机械的选择等。

5.2基础底部处理:包括基坑开挖、土层处理、基底平整等工作。

5.3钢筋施工:包括基础钢筋的加工、布置、焊接和固定等工作。

5.4混凝土浇筑:包括搅拌、运输、浇注和养护等环节。

5.5施工质量控制与常见问题:包括施工质量检查、收敛性能检测和常见的施工问题及解决措施等。

独立基础跟条形基础

独立基础跟条形基础

独立基础跟条形基础独立基础与条形基础是建筑中常见的两种基础形式,它们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这两种基础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比较。

独立基础是指建筑物中每个柱子或墙体都有独立的基础来支撑的形式。

它适用于较小的建筑物或单个柱子的情况。

独立基础的设计和施工相对简单,可以根据建筑物的负荷和土壤条件进行调整。

独立基础的优点是结构稳定,可以有效分散建筑物的荷载,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然而,独立基础的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不适用于限制空间的场所。

条形基础是一种长条形的基础,适用于多柱结构或长墙的情况。

它通常沿着建筑物的长度方向铺设,可以有效地分散荷载并提供良好的支撑。

条形基础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整体荷载和地基的承载力,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

与独立基础相比,条形基础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适用于限制空间的场所。

然而,条形基础的施工相对复杂,需要更多的材料和人力成本。

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在选择上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建筑物的类型和规模。

对于小型的建筑物或单个柱子,独立基础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而对于多柱结构或长墙,条形基础更为适用。

其次是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基础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此外,建筑物的负荷和使用条件也是选择基础形式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实际工程中,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还可以结合使用。

例如,在大型建筑物的柱子上使用独立基础,而在墙体的部分则采用条形基础。

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两种基础的优点,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和效果。

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是建筑中常见的两种基础形式。

它们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中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类型、规模、土壤条件以及负荷要求等因素。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甚至结合使用,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各类基础施工方法(桩基础、筏板基础、独立基础、条形基础)

各类基础施工方法(桩基础、筏板基础、独立基础、条形基础)

一、旋挖成孔灌注桩基施工本工程桩基础采用旋挖机械成孔灌注桩,共配置8台SR200D旋挖钻机。

1、旋挖桩施工流程旋挖桩的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2、旋挖桩施工方法(1)测量放线定位复核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符合要求后,测放出各桩桩位,拼装好桩架就位。

根据预先测设的测量控制网(点),定出各桩位中心点。

双向控制定位后埋设钢护筒并固定,以双向十字线控制桩中心。

开钻前必须先校核钻头的中心是否与桩位中心重合。

在施工过程中还须经常检测钻具位置有无发生变化,以保证孔位的正确。

(2)钢护筒埋设:护筒有定位、保护孔口和维持液(水)位高差等重要作用,可采用打埋和挖埋等设置方法。

当挖埋时,护筒与坑壁之间用粘土填实。

护筒埋设深度根据地质情况而定,一般为2.5~3.0m,要求高于地面50cm。

(3)挖土(岩)成孔旋挖钻机的钻进工艺采用静态泥浆护壁钻斗取土的工艺,是一种无冲洗介质循环的钻进方法,但钻进时为保护孔壁稳定,孔内要注满优质泥浆(稳定液)。

旋挖钻机工作时能原地做整体回转运动。

旋挖钻机钻孔取土时,依靠钻杆和钻头自重切入土层,斜向斗齿在钻斗回转时切下土块向斗内推进而完成钻取土;遇硬土时,自重力不足以使斗齿切入土层,此时可通过加压油缸对钻杆加压,强行将斗齿切入土中,完成钻孔取土。

钻斗内装满土后,由起重机提升钻杆及钻斗至地面,拉动钻斗上的开关即打开底门,钻斗内的土依靠自重作用自动排出,钻杆向下放关好斗门,再回转到孔内进行下一斗的挖掘。

在成孔过程中要根据土层情况及时注入泥浆护壁,同时合理调节泥浆的比重,成孔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在停机时,应保持孔内水位的高度泥浆比重及粘度符合规范要求,以防坍孔。

在土层中成孔时,采用一般锥形桶斗齿取土,穿透土层后,更换带挖掘机斗齿的钻头掘进,一直致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方可终孔。

成孔时须及时填写施工记录,在土层变化处捞取渣样,判明土层,以便与地质剖面图核对,达到设计岩面后,及时取样鉴定。

成孔时要依据土层情况,控制进尺速度,为确保孔的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须保持桩机平整、加强检查、勤检勤纠。

条形基础的类型

条形基础的类型

条形基础的类型
条形基础是指跨越土层深度很浅的建筑物基础,常常用于轻型结构和临时建筑,也可以用于建筑物的深基础中的加固部分。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土层状况,条形基础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独立条形基础:也叫独立墩基础,即条形基础上支承独立的柱子或墩子。

适用于加固复杂地质环境,或需要根据不同的建筑物结构来设计基础的情况。

2. 连续条形基础:也叫墙式基础或壁式基础,是一种连续的条形基础结构,通常呈现出墙的形式。

适用于长条形建筑物或需要分段支撑的建筑物。

3. 集中条形基础:也叫点式基础或点基础,是一种圆形或方形的单点基础,适用于小型、轻型建筑物或土层较坚硬的地质环境。

4. 筏式条形基础:是一种大面积的条形基础,由多根条形基础组成,形状类似于网格。

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低、需要广泛分散载荷的建筑物。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条形基础在应用场景、承载能力、结构形式和
建造难度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结合具体的建筑设计和土层状况来选择适当的基础类型。

08独立基础条形基础

08独立基础条形基础

7一、独立基础1、工艺流程清理--混凝土垫层--钢筋绑扎--相关专业施工--清理--支模板--清理--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

(1)清理及垫层浇灌地基验槽完成后,清除表层浮土及扰动土,不留积水,立即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垫层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严禁晾晒基土。

(2)钢筋绑扎垫层浇灌完成后,混凝土达到1.2Mpa后,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弯钩部分必须与底板筋成450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5cm处绑扎第一个箍筋,距基础顶5cm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做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然后绑扎剩余箍筋,保证柱插筋不变形走样,两道定位筋在基础混凝土浇完后,必须进行更换。

二、条形基础1、工艺流程清理--砼垫层--清理--钢筋绑扎--支模板--相关专业施工--清理--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

(1)清理及垫层浇灌地基验槽完成后,清除表层浮土及扰动土,不得积水,立即进行垫层砼施工,砼垫层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严禁晾晒基土。

(2)钢筋绑扎垫层浇灌完成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弹线、支模、铺放钢筋网片。

上下部垂直钢筋绑扎牢,将钢筋弯钩朝上,按轴线位置校核后用方木架成井字形,将插筋固定在基础外模板上;底部钢筋网片应用与混凝土保护层同厚度的水泥砂浆或塑料垫块垫塞,以保证位置正确,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除满足搭接要求外,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当基础高度在900mm以内时,插筋伸至基础底部的钢筋网上,并在端部做成直弯钩;当基础高度较大时,位于柱子四角的插筋应伸到基础底部,其余的钢筋只须伸至锚固长度即可。

插筋伸出基础部分长度应按柱的受力情况及钢筋规格确定。

与底板筋连接的柱四角插筋必须与底板筋成450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5cm处绑扎第一个箍筋,距基础顶5cm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做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然后绑扎剩余箍筋,保证柱插筋不变形走样,两道定位筋在打柱砼前必须进行更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设计资料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条件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 =130kPa。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 = 180kPa。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 = 240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f ak = 300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下表所示。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土层编号土的名称重度(kN/ m3)孔隙比e液性指数I L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压缩模量E S(MPa)标准贯入锤击数N承载力特征值 f ak (kPa)①杂填土18②粉质黏土200.650.8434137.56130③黏土19.40.580.7825238.211180④细砂210.623011.616240⑤强风化砂质泥岩2218223004、水文地质条件(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 1.5m。

5、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如下图所示。

柱网平面图6、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F K=1873KN,M K=193KN·m,V K=83KN,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F=2435KN,M=251KN·m,V=108KN 7、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25~C30,钢筋采用HPB235、HRB335 级。

8、设计分组第 10 组,共 12 人,选择题号1~12,基础持力层选用④号土层,设计○B 轴柱下独立基础。

9、设计要求每人根据所在组号和题号,完成指定轴线的独立基础设计。

对于另外两根轴线的基础,只要根据所给荷载确定基础底面尺寸,以便画出基础平面图。

要求分析过程详细,计算步骤完整,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应具有条理性,图纸整洁清晰。

10、设计内容1、确定基础埋深;2、按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底面尺寸;3、计算地基变形值,验算地基变形特征值;4、基础结构设计:拟定基础剖面尺寸,进行地基梁正截面和斜截面设计及底板抗剪验算和配筋设计,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

5、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独立基础大样图,并提出必要的技术说明。

参考资料1.《土力学》(第 2 版)东南大学等四校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基础工程》(第 2 版)华南理工大学等三校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赵明华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二、独立基础设计1.选择基础材料基础采用 C30混凝土,HPB335 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m。

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根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选取。

① 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 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 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 1.2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kPa 。

③号土层:粘土,层厚 1.5m ,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Pa 。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 2.7m ,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kPa 。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很厚,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kPa 。

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 1.5m。

取基础地面高时最好至持力层下0.5m,本设计取○4 号土层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地面为0.5+1.2+1.5+0.5=3.7m。

由此得到基础剖面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3. 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 根据细沙e=0.62,查表得b=2.0,d=3.0。

基地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18 0.5 + 201+(20-10)0.2+9.4 1.5+110.5 3.7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 f a (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修正)为f = f + ηd (d-0.5)=240+3.0×13.68×(3.7-0.5)=371.33KPa 上式 d按室外地面算起。

4. 初步选择基础尺寸取柱底荷载标准值:F K =1873KN ,M K =193KN·m ,V K =83KN 。

计算基础和回填土 G K 时的基础埋置深度为d= 1 (3.7 + 4.15) =3.925m基础底面积为A 0=Fk=1873= 5.96m2f - d 371.33 - 2.2 10 -1.725 20m=13.68 KN m 3由于偏心不大,基础底面积按 30%增大,即A=1.3A 0=1.3×5.96=7.7m 2初步选定基础地面面积A = lb = 3.8 2.5 = 9.5m 2 ,且b =2.5m<3m 不需要再对f a 进 行修正。

5. 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基础和回填土重为G = r dA = ( 2.210+ 1.72520)9.5= 536.75KN 偏心距为因此 p k min >0,满足要求 基地最大压力:P k max = F k +A G k (1+ 6e l k )=1873+9.5536.25(1+ 630..8106)=255.61kPa <1.2f a =445.60kPa满足要求 因此最后确定基础底面长 3.8m ,宽 2.5m 。

6. 地基变形验算 求基低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p =F +G =1873+20 2.5 3.8 1.5+10 2.5 3.8 2.2 = 2367 = 249.16kpaA 2.5 3.8 9.5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 r d = 0.518+120+0.210+ 1.59.4+0.511= 50.6kpa则基础附加压力p = p - = 249.16 - 50.6 = 198.56kpa = 0.198mpaekMkF k +G k 193 + 83 0.81873+ 536.75 259.4l 259.4= 0.106m < l= 0.6m 2409.756pk =pk max + p k min255.61+ 213.72 = 234.66KN /M 2 f = 371.33KN /M 2确定沉降计算深度因为不考虑相邻荷载的影响,故可以按式估算:z = 2.5(2.5-0.4ln2.5)= 5.3m取z =5.3m沉降量计算,l/b z/b点-号(M)(mm)(mm)(mm)0 0 1.52 0 1.00 01 2.2 1.52 1.76 0.791 1740.2 1740.2 0.017 29.584.7 1.52 3.76 0.526 2475.0 734.82 0.011 8.0826 25.3 1.52 4.24 0.483 2559.9 84.88 0.011 0.93 38.6 0.024 3由计算可得取 =5.3 符合要求。

确定沉降经验系数○1 计算值A1740.2 + 734.82 + 84.88 2559.9E = i = = = 13.1mpaS(A / E ) 1740.2/11.6 + 734.82/18+84.88/18 195.56○2 值的确定假设,按表书本表 4.4可得插值求得s =1.2③最终沉降量为 S=S = 1.2x 38.6 = 47.4mm 满足地基规范要求。

7. 计算基地净反力取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F=2435KN ,M=251KN·m ,V=108KN 。

净偏心距为L 3.8 =0.139m< L= 3.8= 0.63m66基础边缘处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为冲切验算简图(柱下冲切)M e0 = F 251+1080.8 2435 n maxPn min=l F b (16e l 0)=2435 294.355(16 0.139 3.8312.58kPa ) =200.06kPa8.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型基础)冲切验算简图(变阶处冲切)柱边基础截面抗冲切验算l=3.8m,b=2.5m,a = b = 0.5m, a = 0.5m。

初步选定基础高度h=800mm,两个台阶,每个台阶均为400mm。

h =800-(40+10)=750mm(有垫层)则冲切力a +2h = 0.5 + 20.75 = 2m <b=2.5m因此,可得a =a t +a b=500 + 2000=1250mmm 2 2因偏心受压,pn取p n max =312.89kPa,所以冲切力为Fl = P n max[(l - ac -h0)b-(b -bc-h0)2]= 312.89[(3.8- 0.5- 0.75) 2.5 - (2.5- 0.5- 0.75)2 ]2 2 2 2= 683.7 KN抗冲切力为0.7 f a h = 0.7×1×1.430×1.25×0.75=938.423KN >683.7KN 满足要求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由于有a =b = 1.25m , a = 1.9 m , h 01 = 400 - 50 = 350 mm所以a + 2h = 1.25 + 2 0.35 = 1.95m <b=2.5m取 a b = 1.9 m 。

因此,可得冲切力为Fl = P n max [( - 1 - h 0)b -( - 1 -h 0) ]3.8 1.9 2.5 1.25= 312.58[(3.8 -1.9- 0.35) 2.5 - ( 2.5 -1.25- 0.35)2 ]2 2 2 2= 445.11KN抗冲切力为0.7hp f t a m h 0=0.711430 1.6 1.35=560.56KN >445.11KN 满足要求9. 配筋计算ama t + a b1.25 + 1.952= 1.6 m选用HPB335级钢筋,fy =300N mm2。

1)基础长边方向2)对于Ⅰ-Ⅰ截面(柱边),柱边净反力为l + acp nI = pn min+( pn max- pn min)= 200.06 + 3.8+ 0.5(312.58 - 200.06)7.6= 263.72kPa悬臂部分净反力平均值1(p n max + p nI) = 1 (312.58 + 263.72) = 288.15kPa 弯矩为M I = 1 (P n max + P nI )(l -a c )2(2b +b c ) 288.15= 288.15 3.32 5.5 = 719.11KN m24AsI =0.9f h = 0.9300750= 3551.18mm 对于截面Ⅲ-Ⅲ(变阶处),有l + a 1p nIII = p n min +( p n max - p n min )= 200.06 +3.8 + 1.9174.112.527.6= 284.45kPa1 (Pn max + PnIII)(l -a )2(2b +b )298.5 298.51.92 6.25 = 280.63KNm24A sI = 0.9M f III h = 02.980.3603130560 = 2969.62mm 2比较A sI 和A sIII ,应按A sI 配筋,实际配18φ16@180As=3619.8mm 2>3551.1mm 23)按基础短边方向因为该基础受单向偏心荷载作用所以,在基础短边方向的基底反力可按均匀分布计算,取719.11106MIII =p n = 1( p n max + p n min )= 1(312.58 + 200.06)= 256.32kPa对于Ⅰ-Ⅰ截面(柱边) 弯矩为M II = n (b - b c ) (2l + a c ) 256.32 (2.5 - 0.5)2 (7.6 + 0.5)= 346.03KNm弯矩为M IV = n (b - b 1) (2l + a 1) 256.32 (2.5 -1.25)2(7.6 + 1.9) = 158.53KNm0.9f h 01.958.35030130560 =1677.57mm 2比较A sII 和A sIV ,应按A sII 配筋,实际配16φ12@130As=1809.6mm 2>1708.8mm 210. 基础配筋大样图AsIIMII346.031060.9f h 0.9300750= 1708.8mm 对于ⅠV -ⅠV 截面 变阶处)A sIV =基础配筋大样图如下图所示±0.000B-B11.确定○A 、○C 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由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得:5 号题○A 、○C 两柱子基底荷载分别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