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药物设计

合集下载

新型药物开发与设计策略

新型药物开发与设计策略

新型药物开发与设计策略在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中,新型药物的研发和设计策略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疾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来开发出更安全、有效的药物。

本文将讨论一些新型药物开发的设计策略。

1.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通过针对特定疾病分子靶点来治疗疾病的策略。

靶点可以是异常活跃的蛋白质、信号传导途径或其他与疾病相关的生物分子。

通过了解疾病过程中的关键靶点,我们可以设计药物来干预并抑制这些靶点,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多靶点药物除了单一的靶点治疗药物之外,多靶点药物也被广泛研发。

这样的药物可以同时结合多个靶点,从而产生更强大的治疗效果。

多靶点药物的设计需要深入研究疾病的复杂机制,找到与疾病相关的多个靶点,并利用合适的技术将多个靶点结合在一起。

3. 全新筛选平台为了更高效地筛选和发现新型药物,科学家们在筛选平台上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传统的药物筛选通常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而新型筛选平台通过整合计算机模拟、高通量筛选、人工智能等技术,大大提高了药物筛选的速度和准确度。

4.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也为药物研发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使用CRISPR-Cas9等工具,科学家们可以直接修改细胞基因组,修复异常基因,甚至在基因水平上纠正遗传疾病。

这一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新药物的发现,还可以用于个性化医学的发展。

5. 代谢物组学通过代谢物组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对疾病治疗的影响。

代谢物组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作用机制以及潜在的毒性反应,从而指导新型药物的设计和研发。

6. 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一种利用纳米材料进行药物传递和释放的技术。

通过将药物封装在纳米粒子中,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靶向性和稳定性,同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纳米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疗效,还可以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结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药物的研发和设计策略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新型药物设计与合成的化学策略

新型药物设计与合成的化学策略

新型药物设计与合成的化学策略在当今医学领域中,新型药物的设计与合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开发出更加安全、高效且精准的药物,化学家们采用了多种化学策略。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用的化学策略,以及它们在新型药物设计与合成方面的应用。

1. 靶向药物设计靶向药物设计是一种以特定的疾病靶标为基础,通过结构修饰和合成来定制药物分子的策略。

通过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化学家们可以设计出能够与疾病相关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子。

这些分子可通过模拟药物-靶标相互作用的方式进行合成,并经过一系列体外和体内实验进行筛选。

2. 底物基导向合成底物基导向合成是一种以底物的结构为基础,通过特定的合成策略来构建目标分子的方法。

在底物基导向合成中,化学家们尝试根据底物的结构来确定反应的反应性和选择性。

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和催化剂,提高目标分子合成的产率和纯度。

3. 多样性导向合成多样性导向合成是一种以多样性为目标,通过特定的合成策略合成大量化合物的方法。

这种策略可用于探索药物化合物的结构空间,发现具有活性的分子。

通过设计多样性库,化学家们可以快速合成大量药物模型,并通过高通量筛选方法进行评估。

4. 绿色合成绿色合成是一种注重环境友好的合成方法,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试剂和溶剂,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和能源的消耗。

在新型药物设计与合成中,绿色合成策略被广泛采用。

例如,使用可再生材料作为起始物或溶剂,使用可重复利用的催化剂以及探索高效的反应条件等。

5. 妥协合成妥协合成是一种平衡合成效率和合成成本的策略。

在新型药物合成中,妥协合成常常用于合成目标分子的关键中间体或合成路线的优化。

通过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和加速反应速率,化学家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高产率和高纯度的产物。

总结起来,新型药物设计与合成的化学策略有靶向药物设计、底物基导向合成、多样性导向合成、绿色合成和妥协合成等。

这些化学策略的应用为新药的合成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加速了新药的发现和开发。

然而,我们也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化学策略,不断提高药物合成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型药物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新型药物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新型药物设计的方法和策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针对医疗领域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从最初的试错到如今的定向治疗,新型药物研发的方法和策略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从分子设计、虚拟筛选和智能化设计三个方面详细讲述新型药物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一、分子设计分子设计是药物设计的基础和核心,指的是通过对药物的分子结构进行设计,优化药效,减少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等,从而使药物更具针对性和可控性。

在分子设计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化合物库筛选、计算化学、分子模拟和结构优化等。

其中,化合物库筛选是指通过分类筛选已知的化合物库,选出与治疗目标相关的潜在候选药物;计算化学则是通过计算分子结构的能量、振动、电荷等物理化学性质,预测药物的活性和性质;分子模拟则是通过对药物与受体、酶等分子的交互作用进行模拟和分析,预测药物的效应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结构优化则是指对候选药物分子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活性和生物利用度等。

二、虚拟筛选虚拟筛选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对候选药物进行筛选、优化和排除,以寻找与治疗目标具有高度相似性的药物,从而降低药物的研发成本和时间。

虚拟筛选主要包括两种方法:构建药物虚拟筛选模型和组合药物虚拟筛选模型。

构建药物虚拟筛选模型是指通过对药物分子结构进行计算化学分析和分子模拟等技术手段,建立与治疗目标高度吻合的药物分子模型,以实现药物的分子设计和优化。

组合药物虚拟筛选模型则是通过将多个候选药物的药效数据组合并分析,建立药效和综合性评价模型,从而实现对多个药物的同时筛选和评价。

三、智能化设计智能化设计是指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相关技术手段对候选药物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高药物研发效率和成功率。

智能化设计主要包括两种方法:神经网络设计和智能化药物设计。

神经网络设计是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已知的药物分子数据进行训练和学习,建立药物分子结构和活性关系的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对未知药物进行分析和预测。

智能化药物设计则是将机器学习、自动化科技等技术手段与传统的药物设计方法相结合,自动分析数据,自动生成化合物,并对化合物进行筛选和评价,从而实现药物设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新药研发中的靶向药物设计

新药研发中的靶向药物设计

新药研发中的靶向药物设计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药物研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更加精确定位的“靶向药物”。

这类药物通过精准地定位病原体和病变细胞中的特定蛋白和分子,实现对疾病的精准治疗,相比以往的广谱药物具有更高的疗效和更少的副作用。

本文将分析新药研发中的靶向药物设计,以期探索未来药物研发的方向。

一、靶向药物的定义和分类靶向药物是指针对特定受体、酶、信号通路等治疗靶点的药物,能够精准干预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节点或者识别并选择性地靶向作用于特定细胞亚群或细胞器。

根据靶向药物作用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靶向蛋白药物、靶向信号通路药物、靶向核酸药物等多个类别。

靶向蛋白药物是指直接针对病原体或者病变细胞上的特定蛋白进行干预的药物,通过抑制或激活这些蛋白的功能,实现对疾病的治疗。

比如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肿瘤靶向药物就是通过抑制HER2、EGFR等癌细胞上的特定蛋白,达到抑制癌细胞增殖的目的。

靶向信号通路药物是指能够抑制或激活特定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节点,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和生存的药物。

比如目前临床使用的抗风湿药物雷公藤素,就是通过干扰T细胞的信号通路,起到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

靶向核酸药物是指通过同特定的核酸序列结合,抑制或干扰基因表达、蛋白翻译等生物过程达到治疗作用的药物。

比如最新上市的mRNA疫苗,就是通过向人体内注入编码病原体蛋白的mRNA序列,激发人体产生抗体和免疫反应,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效果。

二、靶向药物设计的方法靶向药物设计需要从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分子的结构特征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需要通过深入的疾病机理研究,找到合适的治疗靶点。

同时需要在理解药物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寻找药物分子中与靶点相互作用的关键位点,并进行药物分子的合理设计和改造。

另一方面,在药物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药物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药代动力学性质等,寻找适合的药物分子结构。

针对不同的药物目标和药物分子特性,靶向药物的设计方法也存在差异。

全新药物设计.ppt

全新药物设计.ppt
(一)位点连接法
位点连接法是程序LUDI、Verlinde等采用的方法,位点就是 结合口袋中与受体化学特征相匹配的配体的结构模式,其定义 了活性口袋中配体分子可能的化学特征,在这一点能放置一个 或几个与受体原子有良好作用的配体原子。位点连接法就是根 据位点的特征和位置在活性口袋放入合适的小分子碎片,在片 段上进行合适的生长和连接以得到完整的配体分子。代表软件 有GLIX,LUDI等。
这一方法基本要点在运用CHARMM力场进行分子动力学模 拟时,忽略溶剂分子间的非键相互作用,这样在分子动力学 模拟时,溶剂分子在能量合适的区域就叠合在一起,从而提 高了搜寻溶剂分子与受体分子结合区域的效率。小分子碎片 如水和苯分子可当作溶剂分子,运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搜寻 分子碎片与受体的结合区域,对低能碎片结合区域通过能量 优化和比较结合能,从而确定碎片的最佳作用位点。
(二) 产生合适的配体分子
根据活性位点的特征,产生相应的相匹配的配体小分子 片段,用连接基团将小分子片段连接成完整的分子。
(三)配体分子活性的评估
对连接完整的配体分子,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评价它们 与靶标分子的结合活性,并且进行排序,从中选择部 分评价最佳的配体分子进行一步的结构优化或合成。
(四)配体分子的合成和活性测试
现在发展了一些经验计算方法来克服这些缺点,这些 经验参数是建立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虽然其物 理意义不是十分明确,但实用,并且计算速度比能量 计算方法快
采用ASA方法有关的软件有:
1)Grid,是Goodford等发展的评价小的有机分子片段 和受体相互作用的方法。
其基本的原理将受体生物大分子的活性部位划分 为有规则的网格点,将探针分子放置在这些网格点上, 用分子力场的方法计算网格点上各种探针分子与受体 活性位点原子的相互作用能,从而搜寻出各种探针分 子的最佳作用区域

新药设计的一般方法

新药设计的一般方法

新药设计的一般方法1新药的创制流程新药的创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总的来说包括研究与开发两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是相继发生有互相联系的。

区分两个阶段的标志是候选药物的确定,即在确定候选药物之前为研究阶段,确定之后的工作为开发阶段。

所谓候选药物是指拟进行系统的临床前试验并进入临床研究的活性化合物。

研究阶段包括四个重要环节,即靶标的确定,模型的建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1.1靶标的确立确定治疗的疾病目标和作用的环节和靶标,是创制新药的出发点,也是以后施行的各种操作的依据。

药物的靶标包括酶、受体、离子通道等。

作用于不同的靶标的药物在全部药物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

以2000年为例,在全世界药物的销售总额中,酶抑制剂占32.4%,转运蛋白抑制剂占16.0%,受体激动剂占9.1%,受体拮抗剂占10.7%,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占9.1%等等。

目前,较为新兴的确认靶标的技术主要有两个。

一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或进行基因敲除以验证与特定代谢途径相关或表型的靶标。

这种技术的缺陷在于,不能完全消除由敲除所带来的其他效应(例如因代偿机制的启动而导致的表型的改变等)。

二是利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通过抑制特定的信使RNA对蛋白质的翻译来确认新的靶标。

例如嵌入小核核糖核酸(snRNA)控制基因的表达,对确证靶标有重要作用。

1.2模型的确立靶标选定以后,要建立生物学模型,以筛选和评价化合物的活性。

通常要制订出筛选标准,如果化合物符合这些标准,则研究项目继续进行;若未能满足标准,则应尽早结束研究。

一般试验模型标准大致上有:化合物体外实验的活性强度;动物模型是否能反映人体相应的疾病状态;药物的剂量(浓度)--效应关系,等等。

可定量重复的体外模型是评价化合物活性的前提。

近几年来,为了规避药物开发的后期风险,一般同时进行药物的药代动力模型评价(ADME评价)、药物稳定性试验等。

1.3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新药研制的第三步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新型药物的设计和合成

新型药物的设计和合成

新型药物的设计和合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药领域也迎来了革命性的进展。

新型药物的设计和合成成为了当今药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介绍新型药物设计和合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一、新型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新型药物的设计是指通过对生物分子与目标疾病之间相互作用的了解,通过合理的分子设计和结构优化来获得具有较高活性和选择性的化合物。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靶点的选择:通过深入研究目标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确定适合作为药物治疗靶点的关键蛋白质或分子。

2. 药效团的识别: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计算模拟技术,确定与靶点相互作用的关键药效团。

3. 分子结构设计:根据药效团的信息,设计出合适的分子结构,并通过结构优化获得更好的药物活性。

4. 药物候选化合物的筛选: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和生物活性测试,筛选出具有良好药物活性的候选化合物。

二、新型药物的合成方法新型药物的合成是设计的重要一环,只有通过合理的合成方法才能制备出理想的化合物。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新型药物合成方法:1. 有机合成:有机合成是制备新型药物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有机合成反应,可以将不同的功能团或骨架引入到分子结构中,从而获得具有特定药效的化合物。

2. 封闭方法:封闭方法主要用于合成复杂的天然产物类药物。

通过封闭反应,将多个反应步骤组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合成目标化合物。

3. 生物合成:某些药物可以通过生物合成的方法获得。

生物合成利用微生物或其他生物体的代谢途径,通过加入适当的基因工程改造,产生目标化合物。

4. 点击化学:点击化学是一种快速、高效的合成方法。

通过点击反应,将两个或多个小分子快速反应组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大分子。

三、新型药物的应用领域新型药物的设计和合成在医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抗癌药物:通过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靶向,新型药物在癌症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靶向药物、免疫调节剂和化疗辅助药物等都是新型抗癌药物的代表。

新型创新型药物的设计与研究

新型创新型药物的设计与研究

新型创新型药物的设计与研究近年来,药物研究领域的创新日新月异,以前医学界认为无法治愈的疾病,现在也有了打破记录的可能,如艾滋病、乙肝等。

这些惊人的成果都归功于新型创新型药物的设计与研究。

所谓新型创新型药物,指的是基于特定分子的靶向药物、具有创新性的生物制品以及基于基因及细胞治疗的药物。

它不仅仅是单一的药物,而是以综合治疗为核心的新型治疗体系。

新型药物的设计理念非常不同于以往的药物研究,需要从更精细的角度出发,从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答案。

设计药物需要多方面的信息参与,例如,营养学、环境学、人类遗传学等等,从而找到最为适合人类体内的较佳方案。

靶向药物是新型创新型药物的代表,由于作用于疾病靶标,具有更准确的作用效果,并减少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目前,靶向药物的研究已在肿瘤、心血管、神经科学等疾病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以肿瘤举例,靶向药物的优点在于更加准确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从而减少姐妹细胞受损的概率,同时避免了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对于患者的治疗过程大大带来便利。

另外,基于基因及细胞治疗的药物也是新型创新型药物的重要领域。

该类药物通过干细胞、免疫细胞、病毒载体等治疗模式,在治疗免疫系统紊乱疾病、新兴传染病等方面表现抢眼,且具有记忆性的特点。

比如目前常见的肿瘤免疫治疗,就是免疫细胞针对癌细胞产生杀伤作用,不仅免除了很多放射化学治疗的副作用,而且更能产生长时间效果,真正实现了全面治愈。

生物制品也是新型创新型药物的重要领域。

所谓生物制品是由活体组织或细胞进行文化制备的药物,可作为替代药物,针对传统化学合成药物的不足,克服了传统药物良性用药的药效淡化、耐药性高、副作用大等问题。

生物制品在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单克隆治疗、肝素替代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实际上,新型创新型药物的研究和设计,是一个复杂、高科技的过程。

从缩小药物领域范围到寻找靶标,从计算机模拟药物到人体试验,全方位的研发流程大大增加了探索新型药物的难度和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新药物设计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已经有了很多算法, 但每一种算法都并非完善,或多或少存在着各种局限性, 在很大程度上人的经验因素在药物设计中占有很大的比 重,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片段和蛋白的柔性 (2)和分子对接的程序一样,全新药物设计 的方法也缺乏一种完善、有效的评价方法来评 估配体,现有的打分方法都存在着各自的缺陷 和局限性
(二) 产生合适的配体分子 根据活性位点的特征,产生相应的相匹配的配体小分子 片段,用连接基团将小分子片段连接成完整的分子。
(三)配体分子活性的评估 对连接完整的配体分子,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评价它们 与靶标分子的结合活性,并且进行排序,从中选择部 分评价最佳的配体分子进行一步的结构优化或合成。 (四)配体分子的合成和活性测试 选择评价最佳的配体分子进行合成,并且测定其活 性,经过几轮循环,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
(二)碎片连接法
碎片连接法(见图)就是将与受体活性位点有较好作用的基团用连接基 团连接起来,这一基本思想就是组成整个分子的各部分,它们本身能与受 体有很好的结合,对整个分子与受体的结合都有贡献。这种方法可以很快 地把位于活性口袋中的候选片段进行连接得到完整的配体分子,碎片与受 体活性部位的结合方式可以用多种方法得到,碎片间的连接方式也有多种, 同时也可以设计柔性骨架,考虑碎片和骨架的柔性。但设计的分子可能比 较复杂,难以合成。代表软件有HOOK,CAVEAT,SPLICE等。
全新药物设计的方法很多,但这些方法的基本思路是相 似的,就是通过分析蛋白质活性口袋的特征来得到和口 袋特征相匹配的配体分子或片段,主要分为活性位点分 析法、分子连接法两种方法。
1 活性位点分析法(active site ananlysis, ASA) ASA方法主要预测与生物大分子有较好结合的原子或基团, 用来分析的探针分子可能是一些简单的分子或碎片,例如 水或苯环,结果可找到这些分子或碎片在活性部位中的可 能结合位置。因为这一方法无法产生完整的分子,但在全 新药物设计方法中十分重要,并且是一个成功的全新药物 设计nnection method)
分子连接有四种不同的方法,分别为位点(site point)连接法, 碎片(fragment)连接法、逐步生产法(sequential build-up)和 随机(random)连接法。
(一)位点连接法
位点连接法是程序LUDI、Verlinde等采用的方法,位点就是 结合口袋中与受体化学特征相匹配的配体的结构模式,其定义 了活性口袋中配体分子可能的化学特征,在这一点能放置一个 或几个与受体原子有良好作用的配体原子。位点连接法就是根 据位点的特征和位置在活性口袋放入合适的小分子碎片,在片 段上进行合适的生长和连接以得到完整的配体分子。代表软件 有GLIX,LUDI等。
如Agouron公司成功地运用GRID软件设计出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 Pissabarro等运用GRID和LUDI相结合的方法,成功设计出了活性较 高的PLA2酶的抑制剂。
2)MCSS(multiple copy simultaneous search,MCSS), MCSS是karplus等人发展的一套方法,目前已经作为 InsightII中的一个模块实现了商业化, 这一方法基本要点在运用CHARMM力场进行分子动力学模 拟时,忽略溶剂分子间的非键相互作用,这样在分子动力学 模拟时,溶剂分子在能量合适的区域就叠合在一起,从而提 高了搜寻溶剂分子与受体分子结合区域的效率。小分子碎片 如水和苯分子可当作溶剂分子,运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搜寻 分子碎片与受体的结合区域,对低能碎片结合区域通过能量 优化和比较结合能,从而确定碎片的最佳作用位点。
3)HINT,是Kellogg等人发展的计算分子酯水分配系数 以及评价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方法。HINT软件能较好地搜 寻出受体与配体疏水性基团结合的疏水区域,结果与晶体 结构测定结果一致。
优点:
ASA方法能获得不同碎片与受体结合的最佳位置,并且通 过能量评价可以发现不同碎片与受体结合的取向,为以后 的分子连接性方法打下了基础,再者运用不同的碎片作为 探针,大大扩大了分子设计的范围,可以提供多个候选分 子参考合成。 缺点 就是ASA方法不能设计出完整的分子,必须靠经验将不同 的碎片连接成分子,或与其他全新药物设计方法合用设计 出完整的分子。
(3)设计过程中只考虑受体和配体的作用,无法考 虑药物复杂的作用机制
(4)可能设计的基团在化学和生物上不稳定,再者 难于合成
§8.2 全新药物设计的一些重要方法 全新药物设计方法出现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发展极为 迅速, 最早的全新设计方法为GRID ,然后各种方法 应运而生,现已开发出一批实用性较强的软件,其主 要软件有LUDI 、Leapfrog 、SPROUT、 Builder 等, 其中LUDI最为常用
采用ASA方法有关的软件有: 1)Grid,是Goodford等发展的评价小的有机分子片段 和受体相互作用的方法。 其基本的原理将受体生物大分子的活性部位划分 为有规则的网格点,将探针分子放置在这些网格点上, 用分子力场的方法计算网格点上各种探针分子与受体 活性位点原子的相互作用能,从而搜寻出各种探针分 子的最佳作用区域
(三)逐步生长法
逐步生长法以一个片段为起点,逐步生长得到一个完整的配体分子的方法。 如果以不同的孤立片段做为起点,可以得到不同的配体分子,这种方法在生长的 过程中,新加入的片段一般会进行构象分析来确定最佳构象,这样很大程度上可 以避免漏筛,但这种的局限性在于怎样让分子的生长跨越活性口袋中那些对配体 贡献不大的结合区域,再者怎么避免组合膨胀问题,因为在一个片段的基础上, 片段生长有很多种方式,以次类推,生长多次后,生产的分子数是很大的,同时, 生产的分子,很大一部分无法合成。代表软件有Leapfrog,LEGEND, SPROUT等。
如图 显示了怎样将一些典型分子碎片放置在受体活性部位中的合适位置上。
疏水区
O
=O H
氢键给体区
评价选择的碎片和靶标蛋白活性位点结合好坏的方法有 好几种: 基于能量计算的方法,用分子力场的方法,计算碎 片与受体大分子的作用能,这种方法计算量大,计算依 赖如力场参数,并且在能量计算中,溶剂的作用十分重 要 现在发展了一些经验计算方法来克服这些缺点,这些 经验参数是建立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虽然其物 理意义不是十分明确,但实用,并且计算速度比能量 计算方法快
全新药物设计
§8.1 全新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问题
全新药物设计(de novo drug design)就是根据 靶标分子结合位点的几何特征和化学性质,设计 出与其相匹配的具有全新结构的化学结构。
全新药物设计的一般过程
确定活性部位结构特征
产生匹配的配体分子
预测设计化合物的活性
候选化学物的合成 和活性测试
具体步骤:
(一) 确定活性位点
根据靶标的三维结构以及受体-配体的作用特征,合理定义受体 活性结合位点的结构和化学特征,如疏水场分布、氢键作用位点、 静电场分布、立体结构等特征,这些特征除了从受体的结构或生化 实验中得到外,也可以用一些计算的方法得到如COMFA模型、药效 基团模型、分子对接模型等等
(四)随机连接法 基本原理和前三种连接法相类似。 常见软件有CONCEPTS,CONCERTS, RECEPTORS等
§8.3 全新药物设计的重要应用
Teruki Honma等人报道了利用LEGEND程序进行CDK4抑制剂的设计工 作。作者在CDK2三维晶体结构的基础上,用同源模建的方法得到CDK4 的三维模建结构,再基于CDK4的模建结构,设计了一类新的抑制剂, 如图所示。首先根据CDK2与抑制剂的结合特征,结合序列联配,可以 确定CDK4的结合口袋和配体的结构特征。然后运用LEGEND全新药物 设计,采用氢键数大于等于2、环的数目大于等于1,氢键的成键顺序从 Val96 C=O → Val 96 N-H → Glu94 C=O → Lys35 N-H的标准产生 1000个全新的结构,在这些结构中,大部分是无法通过商业途径买到或 难以合成。
氢键给体
氢键受体
疏水区
A.抑制剂L828276与CDK2复合物 B. 抑制剂staurosporin与CDK2复 合物 C.抑制剂roscovitine与CDK2的复合物 D. 预测的CDK4抑制剂结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