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知识清单

合集下载

高考古诗词鉴赏知识汇总

高考古诗词鉴赏知识汇总

高考古诗词如何鉴赏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相知相思别恨离愁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

(常有松、竹、梅等意象)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

(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一、字眼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模式三步走:第一步:指出诗眼(词眼、字眼)或解释该字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从字的活用、或修辞角度结合诗句分析其表层意和深层意第三步:点出该字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结构上有何作用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高考诗歌鉴赏题考点知识清单

高考诗歌鉴赏题考点知识清单

高考诗歌鉴赏题考点知识清单高考诗歌鉴赏题考点知识清单一、考点解析1、品评诗句中某个字眼的艺术效果即赏析诗眼(炼字);2、对寻常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效果)与理解(含义、色彩、情味等);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这里着重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评析。

二、炼字方法点拨1、找出关键字,并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故意在一些地方设置关键字,这些地方,往往就是全诗或全句中的“诗眼”,要详加分辨。

2、赏析影响诗意的关键字词。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

3、整体分析、综合后进行书面表达。

步骤:(1)、先整体分析全诗的意境,找出一些关键意象,明白诗的旨意和情感(2)、找出关键字,并思索其在整句和整首诗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意境、手法、表达、情感等几个角度进行思索、分析。

(3)整理并成文,注意表述的层次性、语言的简洁性,最好是分点进行总结。

四、知识清单(一)古典诗歌的炼字例说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出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

1、炼数量词。

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诗人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庚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2、炼形容词。

专题06古诗词赏析(考点清单)

专题06古诗词赏析(考点清单)

专题06 古诗词赏析一、课标要求1.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二、考试内容考查内容有课内诗词,有课外诗词;其考查主要是“欣赏”,而不是鉴赏,考查主要在“理解”上: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什么感情?什么风格?字词有何妙处?比较……的异同?课内古诗词基本篇目: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李白)、《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刘禹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月夜忆舍弟》(杜甫)、《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商山早行》(温庭筠)、《咸阳城东楼》(许浑)、《无题》(李商隐)、《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过零丁洋》(文天祥)、《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南安军》(文天祥)、《别云间》(夏完淳)、《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三、考试题型常见的考查方向:1.把握内容,体会情感2.诵读语句,分析风格3.品味词语,赏析名句4.描述画面,分析意境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古诗词曲阅读是主要考查题型。

四、方法技巧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

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完美版)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完美版)

实用文档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完美版)所望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卒章显志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心志。

照应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

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

【作用】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使作品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种类】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

“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析】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线索线索有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等。

【作用】有利于理顺内容,掌握其结构,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析】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之感。

过渡过渡,是使文章连贯、结构严谨的一种手段。

【作用】“承上启下”,这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结构上的,另一层是内容上的。

结构上就是对整体的把握,增加条理和文章的语言的流畅性。

内容上就是对上面篇幅的总结和对下面篇幅的开头总起作用。

高考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

高考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

高考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高考是每个学生都非常重视的一次考试,尤其是对于文科生来说,诗词鉴赏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高考,本文将对高考诗词鉴赏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代文人及其作品1. 杜甫: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描绘了社会动荡和人民困境。

代表作有《登高》、《月夜忆舍弟》等。

2. 李白:李白是唐代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其作品充满豪迈和想象力。

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等。

3. 白居易:白居易是唐代后期诗人,以写自然风景和人物为主。

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4. 王维: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题材的代表性诗人,诗作清丽而含蓄。

代表作有《送别》、《相思》等。

二、韵律格律1. 韵:韵是指诗词中音节相同的部分,分为平声和仄声。

平韵是声调平均的,仄韵则有轻重之分。

2. 平水韵:平水韵是最早的韵书,当中的韵脚包括轻声、嘟嘟声、沉声和延声四种。

3. 双调、对仗:双调是指平声和仄声交替出现的对仗,可以增加诗词的韵律感。

三、诗词的表达形式1. 形象描写:诗词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写,表现情感内涵。

如描写山水、描写花草等。

2.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诗词更富有感情色彩。

3. 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的比较来进行描写,起到形象生动的作用。

四、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隐含相似之处进行描写,增加诗词的表达力。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性格和行为,更好地表达诗词的主题。

3. 对仗:对仗是诗词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用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语言的美感。

五、常见题材及鉴赏技巧1. 山水田园诗:这类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2. 唐诗宋词鉴赏:高考中常出现的文学题材,要注意把握诗词的基本意义和修辞手法。

3. 古文观止:常见的古文鉴赏题,需要熟悉古文的常用词汇和文言文的语法。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二、诗歌的语言
炼字题答题技巧: 1.点明特征:点出词性或情感色彩(有时需要解释 词的含义); 2.代词入句:把字词意思放入句中进行解释并展开 联想,描述景象。 3.分析意境:分析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点出字 词的情感或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①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例:“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②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③描写 a.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被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其更鲜明、突出。 b.正面描写。采用各种表现手法直接描写所要描写的对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5.草: (1)生生不息,象征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2)用草木繁盛反衬荒凉、偏僻,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3)报春信使,用来抒发爱春、惜春之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4)寄托离别愁绪,表达思乡怀人的情感。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6.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用来寄托离愁别绪,多见于游子思 归,好友相别。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
孤故
帆人
远西
影辞
碧黄
空鹤
尽楼
,,
孤帆远影碧空见花
长三
江月
天下 际扬 流州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
一、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分为:人物形象与物象(意象)。
人物形象包括: 1.诗人形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2.主人公形象: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
物象(意象)包括: 1.自然景物形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2.客观事物形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花》)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在高考语文考试中,诗词鉴赏是一个重要的考查内容。

熟悉并理解诗词鉴赏的知识点,对于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都有很大帮助。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的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

一、什么是诗词鉴赏诗词鉴赏是指对古代或现代诗词作品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的活动。

通过鉴赏,可以了解作品的主题、意境、修辞手法等,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二、常见的诗词鉴赏要素1. 诗歌体裁: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体裁,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

同时,还要了解现代诗歌的形式特点。

2. 诗歌格律:掌握古代诗歌的韵脚、平仄、押韵方式等基本要素,了解不同格律对于诗歌的影响。

3. 诗歌题材:深入了解不同题材的诗歌,如山水田园、爱情婉约、抒发思乡等,以及诗人创作的背景和意图。

4. 诗歌意象与象征:注意诗歌中的意象,了解意象的来源和象征的意义,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涵。

5. 诗歌修辞手法: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分析手法对于诗歌表达的作用。

6. 诗歌韵律:注意诗歌中的节奏、音律等方面的特点,感知音乐感和韵律感。

7. 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体会诗歌的美学价值和审美体验。

三、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步骤1. 全篇把握:阅读全文,了解诗词的整体结构和主题,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2. 理解词意:逐句理解,理解每个词语的意义和修辞手法,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 领会情感:通过词语和修辞手法,感知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4. 分析技巧:针对诗词中的韵律、修辞手法、意象等要素进行分析,分析手法对于情感表达的作用。

5. 总结评价:对于整篇诗词进行总结评价,分析诗词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效果。

四、诗词鉴赏的实战技巧1. 多读多练: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培养对于诗词的敏感和理解能力。

2. 拓宽知识面:了解不同朝代、不同题材、不同流派的诗词作品,增加对于诗词的理解广度。

3. 集中精力:在考试中,要集中精力,仔细阅读,理解诗词作品的细节和意义。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典诗歌鉴赏1. 唐诗宋词元曲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唐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代表作品如《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忆江南》。

- 宋词: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

- 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代表作品如《西华山》、《蝴蝶梦》。

2.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手法- 唐诗的意象: 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宋词的意象: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茶杯盈满香泛泛,看指尖生白月圆”。

- 古典诗歌的比喻手法: 如“花前失却消息,天外月孤明”、“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3.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唐诗:以清新含蓄、咏怀忧愁为主要特色,表达心境、抒发情感。

- 宋词:以空灵浪漫、婉约柔情为主要特色,抒发爱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元曲:戏剧性强,情感表达直接、豪放,兼具唐诗和宋词的特点。

4. 古典诗歌的韵律、格律、韵脚- 韵律:指诗句中的声调、音长、重音等读法,使整首诗的朗朗上口。

- 格律:唐诗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宋词的词牌,元曲的五律、七律、八行双调等,是规定诗歌的韵律长度和节奏。

- 韵脚:诗句末尾的音节,如仄韵和平韵。

二、现代诗歌鉴赏1. 新诗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新诗:自由诗、意象诗、写景诗,代表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 现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特点: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诗人对时代、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简洁明快、意境的抒发和节奏的变化等。

3. 新诗派别及代表诗人- 流派:白话诗派、新感觉派、新月派、壁报诗派等。

- 代表诗人:郭沫若、毛泽东、艾青等。

4. 现代诗歌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 现代诗歌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生活、社会问题和思想状况,与现实主义文学有紧密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知识清单梳理
按内容分类:
1.怀古诗:
形式标志:古迹、古人、古事、“怀古”
写法特点: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对比
内容特点:
1)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建功立业的志向,或壮志难酬。

2)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3)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大前途命运。

4)抒发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

2.咏物诗
形式特点:物象为题、“咏”
写作特点:托物言志、托物抒情
3.山水田园诗
形式特点:景物描写
写作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烘托渲染、白描
内容特点;
1)热爱自然美景
2)喜欢田园生活恬淡闲适、悠然自得、隐居为乐
3)渴望归隐,厌弃官场,对现实不满
4)仕途失意的寂寞
4.战争诗
形式特点:“塞”、“征”、“军”、“战”
写法特点:典故使用
内容特点: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2)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
3)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战争的惨烈
4)报国无门的怨愤,归家无望的痛苦
5)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百姓流离失所的同情
5.行旅诗(羁旅漂泊诗)
形式特点:特殊意象(“月”“雁”“芳草”“船”“马”等)
写法特点:借景抒情、对写法、想象、联想
内容特点:
1)旅途的艰辛、寂寞、飘零之感
2)思乡怀人
3)怀才不遇,落魄潦倒
6.闺怨诗
1)妇女对征战在外或求取功名的丈夫的思念,孤独寂寞,盼望其归来2)希望丈夫建功立业
3)对战争的厌恶
7.送别思念诗
形式特点:“赠”、“送”、“别”、“思”
写法特点: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想象
内容特点:
1)依依不舍
2)慰勉、告或祝愿
3)想象别后情景
4)想象对方场景
答题方法
一、鉴赏人物形象型
提问方式:(1)本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答题步骤:性格特征+身份
(2)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有的要求简要分析,要求分析的要结合诗句内容)
答题步骤:特点(概括要全面准确)+分析
注意:以上两种题型属于同体异构,答题模式注意区别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2.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3.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
9. 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

如王昌龄的《闺怨》
10. 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

如苏轼。

二、鉴赏事物形象型
提问方式:
1)描绘了这一事物怎样的形象?这一事物有怎样的特点?(有的要求简要分析,要求分析的要结合诗句内容)
答题步骤:参考人物形象分析步骤,要注意外在特点加上内在品质,分析要全面准确具体。

2)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形象?
答题步骤:事物特点+手法(往往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寄托的志向或情感
三、鉴赏意境型(或景物形象)
提问方式:
1)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3)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
要忠实于原诗,语言力求优美简洁通顺。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
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记住常用意境词:雄浑壮丽、清幽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雄浑莽苍、空寂幽静、静谧清幽、朦胧缥缈、萧条荒凉、冷寂萧瑟、清新淡雅
四、鉴赏诗歌的语言
1.鉴赏炼字型
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个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比另外某字)好在哪里?
3)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

答题步骤与要点:
①、表明看法:某字传神或某字更好
②、指出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③、如果有修辞手法,要点明
④析其作用: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现事物或人物怎样的特点,或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

(应关注词语的不同词性)
公式:含义+(手法)+作用
2.鉴赏关键词型(一字或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
1)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本诗是围绕哪个字或词写的?本诗是如何围绕某字或某词写的?
答题步骤与要点:
①点名看法:是围绕某字或某词写的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内容要围绕这个关键字或词
③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总领全诗、过渡)
④分析该词对突出主旨有什么作用(表达某种情感)
公式:点明看法+分析内容+分析作用
3.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设问方式: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答题步骤: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整首诗的语言特色)+举例证(结合诗中语句、内容具体分析)+析情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记住常用的语言特点术语:
含蓄委婉、幽默风趣、简洁洗练、平实质朴、典雅华丽、自然清新、朴素自然、雄浑厚重、婉约细腻、豪迈奔放、慷慨悲凉、沉郁顿挫、准确传神、言简意丰、音韵和谐等。

其中有些词可以作为诗歌整体风格特点的概括。

五、鉴赏表达技巧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有何效果?
3)作者是怎样描写某物某事的?
答题步骤与要点:
①明手法:准确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技巧;
②析内容: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或技巧所表现的内容;
③析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A:突出事物什么特点
B:营造怎样的意境
C:起到怎样的效果(如形象生动、含蓄委婉、拓展了意境、鲜明)
D: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

公式:明手法+析内容+析效果
记住常见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烘托、渲染、比兴、象征、想象、白描、直说与用典、点面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以声衬静、托物言志、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细节描写、欲扬先抑、借古抒怀、借古讽今、即事抒怀
记住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借代、夸张、反复、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双关等。

六、分析诗歌的情感态度
提问方式:
这首诗(或某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题步骤与要点:
①概括情感:要全面准确具体,有几点答几点,用词要准确,内容要具体,如答“忧愁”就很笼统,要回答为什么而忧愁,如“仕途失意的忧愁”“思乡怀人的忧愁”
②结合内容分析(没有要求分析的可不分析)
③点明手法:如果明显地运用了某种表现手法,要点明,如常见的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

公式:概括情感+具体分析+点明手法
情感的内容:参照诗歌内容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