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锦瑟

合集下载

《锦瑟》教案(通用14篇)

《锦瑟》教案(通用14篇)

《锦瑟》教案(通用14篇)《锦瑟》教案篇1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

人们或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1.资料链接1——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是谁吗?(李商隐)今日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了解同学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沟通。

老师对同学沟通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同学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始终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苦痛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宠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动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一)教你方法: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会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尝语言。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同学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会诗的意境。

3.同学结合解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三)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肯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你从诗中捕获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锦瑟》教案3篇

《锦瑟》教案3篇

Only your smile can make you find light in the endless darkness.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锦瑟》教案3篇《锦瑟》教案篇1(一)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

(二)能力目标: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三)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四)重点:鉴赏本诗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

(五)难点:本诗的旨意。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诗歌浩如烟海,唐朝的诗人灿若繁星。

但其中有一个诗人,他一不小心陷入了朋党之争,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个诗人就是李商隐;他的一首《锦瑟》诗,让无数人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旨意,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这一首诗。

二、对于李商隐,我们并不陌生,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无题》)。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三、作者简介: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

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

“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

高中语文《锦瑟》教案范例

高中语文《锦瑟》教案范例

一、教案基本信息高中语文《锦瑟》优秀教案范例学科领域:高中语文年级:高一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8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锦瑟》全文;(2)掌握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及用法;(3)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4)分析并评价诗歌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从关键字词、句子、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美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2)领悟诗人的情感,体会人生的无常和悲欢离合;(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含义和用法;(2)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3)诗人的情感表达和人生感悟。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寓意;(2)如何评价诗歌的艺术价值;(3)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理解诗人的心境。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 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锦瑟》的具体词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4. 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理解诗人的心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1.2 学生齐读《锦瑟》全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1.3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初步理解和感受。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字词含义和用法;2.2 学生合作探讨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2.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3.1 教师讲解诗歌的关键字词、句子和结构;3.2 教师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和人生感悟;3.3 教师举例分析诗歌的艺术价值。

4. 情感体验4.1 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感;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4.3 教师总结并进行情感教育。

锦瑟-人教版必修3语文教案

锦瑟-人教版必修3语文教案

锦瑟-人教版必修3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锦瑟》一文,使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不同寻常的文学成就;2.理解《锦瑟》的语言特点和艺术风格,整体把握其意境和思想内涵;3.通过分析《锦瑟》的文学结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评水平;4.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锦瑟》的语言特点和艺术风格;2.完整地掌握《锦瑟》的文学结构和意境;3.通过分析《锦瑟》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评水平。

教学难点1.理解《锦瑟》的深层意义和象征意义;2.分析《锦瑟》的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技巧。

三、教学方法1.阅读方法:通过师生交流讨论,发现文章创作手法,掌握作者呈现意境的方式。

2.听写方法:通过听写锦瑟部分文字,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感知能力。

3.朗读方法:通过朗读,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节奏,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感受能力。

4.探究方法:通过分析《锦瑟》的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批评和审美能力。

1. 导入(10分钟)1.播放陶渊明简介的视频,并通过教师讲解,介绍陶渊明作为一个文学巨匠的背景,引导学生对文学家及其作品有一个初步认识。

2.通过提问和介绍,分析《锦瑟》的故事背景,相应的文学背景,以及是否有其他作品中涉及到了类似主题等。

2. 理解(25分钟)1.朗读《锦瑟》全文。

2.阅读讨论,通过师生互动,理解和诠释文本涉及到的一些文化、思想、历史等。

如“况复”、“乐”等含义,以及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基础。

3.探索课文的表达技巧,如比喻、对仗、排比等,分析这些技巧如何加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分析(25分钟)1.分析《锦瑟》的文学结构,如总开头、中心、末尾,以及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2.对文章的语言表达进行细致分析,包括文章中的形象、意境、情感等,并挖掘这些表达技巧和意象在烘托思想内涵方面的作用。

《锦瑟》教案6篇锦瑟教案教学过程

《锦瑟》教案6篇锦瑟教案教学过程

《锦瑟》教案6篇锦瑟教案教学过程下面是我分享的《锦瑟》教案6篇锦瑟教案教学过程,供大家赏析。

《锦瑟》教案1◆自读导言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3、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自读程序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理解内容,赏析意境。

诗词之美多美在意境的塑造。

所以诗词赏析重在其意境的塑造。

自读时在初步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去品味意境。

3、背诵。

◆自读点拨1、背景说明2、总体内容把握《锦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开始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弦?聆锦瑟之繁弦,思年华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佳人锦瑟,一工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境,不复成寐,无限悲感,难言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

此时,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

月、珠、泪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

蓝田山日光煦照,山中玉气冉冉升腾(古人认为事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

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了。

3、重、难点分析《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它以首句前二字为题,看似咏物,实乃一篇借锦瑟以隐题的咏怀之作。

《锦瑟》李商隐一、导入。

由《无题》“青鸟殷勤为探看”引出作者。

二、解题1、字义山,号玉溪生,河南沁阳人。

2、(注释1)主题:悼亡之作。

3、特色:典故雅致精工;基调哀怨悲愁;意境迷离凄婉;语言清丽隽永。

三、教师范读四、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颂读五、思考:1、“五十弦”的锦瑟会联想到什么?用了什么手法?明确:自己年近半百。

传统的比兴手法。

2、典故分析:庄周梦蝶——美好扑朔迷离望帝化鹃——相思南海蛟人——破灭蓝山暖玉——迷惘六、主旨归纳:请同学据自己的感受自由谈,可发挥想象和联想。

执著一念的美好情感的破灭;才情不为人知的悲哀;悼亡之作……七、背诵八、作业: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锦瑟》优质课教案2篇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锦瑟》优质课教案2篇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锦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疏通字词,了解典故,读懂诗歌句意。

2.初步领悟情感,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3.了解李商隐,解读诗歌背后的故事。

教学重点:字词典故句意的理解、领悟情感、品味意境。

教学难点:领悟情感、品位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名句对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一点通。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来共同赏析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知人论世,走进作者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 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忘恩负义。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便去世。

唐代诗人,李商隐是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

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或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或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或托古讽今以咏史,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爱情诗,尤以《无题》组诗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无题其一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其二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2024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锦瑟》课件

2024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锦瑟》课件

2024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锦瑟》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锦瑟》的背景及作者李商隐的生平,把握诗歌的历史文化内涵。

2. 分析《锦瑟》的诗歌结构,掌握其起承转合的艺术特色。

3. 品味《锦瑟》的语言魅力,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锦瑟》中的隐喻和象征,把握诗歌的情感内涵。

教学重点:《锦瑟》的诗歌结构分析,语言艺术品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一次自己感受到时光流转的经历,从而引出《锦瑟》的主题。

2. 背景介绍: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历史文化内涵。

3. 诗歌朗读:让学生集体朗读《锦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句解析:分析诗句中的隐喻和象征,如“无端五十弦一弦杂,五十弦上一弦清”等,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5. 结构分析:讲解《锦瑟》的起承转合结构,以板书形式呈现。

6. 语言艺术品味:挑选诗句进行赏析,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杂五十弦清”,体会诗歌的语言魅力。

7.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

8.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一首李商隐的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背景:李商隐生平及创作背景2.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3. 语言艺术:诗句赏析4. 情感表达:隐喻和象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探讨其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李商隐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诗歌艺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背景介绍2. 诗歌结构分析3. 语言艺术品味4. 情感表达探讨5. 作业设计一、诗歌背景介绍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创作活跃于晚唐时期,深受当时社会政治动荡的影响。

《锦瑟》一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命运无常的感慨。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内涵。

古诗词诵读 锦瑟(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 锦瑟(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锦瑟》(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锦瑟》。

2. 理解《锦瑟》的诗意和主题,体会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领悟诗的艺术魅力。

4. 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诗意的理解和主题的把握。

2.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和情感的体会。

2.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领悟。

教学准备:1. 课文《锦瑟》printed copies2. 相关背景资料and analysis resources3. Projector and whiteboard for presenting images and quotations4. Poems and articles related to "Jin Se" for parative study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Introduce the poem "Jin Se" and its author, Li Heyan.2. Briefly discus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prevling literary style during that time.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poem "Jin Se" aloud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rhythm, tone, and intonation.2. Encourage students to express their initial understanding and feelings towards the poem.三、诗意理解(15分钟)1. Provide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poem's meaning and theme.2. Discuss the symbolism and imagery used in the poem, such as the "thousand arrows" and the "evening primrose."四、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10分钟)1. Identify and analyze the literary devices used in the poem, such as metaphors, similes, and alliteration.2.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devices in conveying the poem's themes and emotions.五、课堂小结(5分钟)1. Summarize the mn points discussed in the class.2. Encourage students to continue exploring and appreciating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Recap the previous class's discussion on "Jin Se."2. Introduce the activities for this class.二、对比阅读(15分钟)1. Provide students with several poems and articles related to "Jin Se" to pare and contrast.2. Discus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works and "Jin Se."三、创作背景和作者意图(10分钟)1. Discuss the historical and personal background of Li Heyan and how it may have influenced the creation of "Jin Se."2. Explore the possible intentions and messages that Li Heyan wanted to convey through this poem.四、课堂小结(5分钟)1. Summarize the mn points discussed in the class.2. Encourage students to reflect on their learning and share their thoughts.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Recap the previous classes' discussions on "Jin Se."2. Introduce the activities for this class.二、诵读和背诵(15分钟)1.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poem "Jin Se" aloud withexpression and emotion.2. Encourage students to practice reciting the poem to enhance their memory and understanding.三、延伸阅读(10分钟)1. Provide students with additional poems Li Heyan or other Tang Dynasty poets to read and analyze.2. Discus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poems and "Jin Se."四、课堂小结(5分钟)1. Summarize the mn points discussed in the class.2. Encourage students to continue exploring and appreciating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瑟李商隐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及其创作风格;2、在诵读基础上理解诗歌大意并背诵诗歌;3、欣赏艺术特色: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4、体悟朦胧的主旨。

教学重点1、背诵诗歌;2、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

教学难点迷离的意境(至于朦胧的主旨,不必深究。

)教学方法诵读体悟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下面二首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我和你要见面,固然很难,但要分别起来,也觉得很困难。

这时的东风,似乎没有力气,百花都已凋谢了。

春蚕到了死的时候,方才吐完牠的丝;蜡烛要点到它的芯子成了灰,那烛油方才干掉呢。

我早晨对着镜子,只是忧愁乌云一般的鬓发要变成白色;夜里吟诗,却觉得月光有寒冷的意思。

这里到蓬莱山,没有多少路程。

现在分别后,我预备差遣三只脚的青鸟,常常飞到你那边探听消息。

鉴赏: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

起句两个“难”字,点出聚首不易别更难,感情缠绵。

颔联以春蚕蜡烛作比,喻坚贞不渝。

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

相劝自我珍重,又苦情密意。

尾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

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韵译】: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评析】:这是一首怀妻的抒情诗。

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余味隽永。

——“爱情”、“怀妻”,这两首诗的作者是谁?其妻是谁?何以夫妻之情如此缱绻?二、李商隐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三次应试,后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26岁时娶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为妻,从此开始了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

也从此开始了不幸,当时朝庭内,牛(僧儒)李(德裕)党争激烈。

推荐人为令狐,令狐属牛党,而岳父王茂元则属李党,于是李商隐被卷入党争的漩涡,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被人排挤,困顿凄凉,潦倒终身。

仕途坎坷,壮志成灰,卒年46岁。

其诗作的主要成就在艺术上,大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了解这些,对我们学习《锦瑟》是十分必要的。

三、题解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算做是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四、初读感知1、听范读(多媒体);2、指导朗读: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总要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才好。

3、自读,理解大意:〈〈教参〉〉释译: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

意思是:锦瑟呀,你要那么多的弦干什么?你每根弦上发出的乐音都勾起了我对以往美好时光的回忆。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

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

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

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本来,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

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

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

“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

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

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

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

尾联: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

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名家译文:当代著名学者张中行说:古今解此诗者不少于几十家,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

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

五、主旨(怀妻一说,能自圆其说即可,不必深究。

)这是一位才华横溢而痴情的诗人在追忆亡妻时所奏出的一曲人生哀歌。

全诗借助诗歌的语言和意象,将锦瑟弹奏的各种艺术意境(迷幻、哀怨、清寥、缥缈)化为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庄生梦蝶、杜鹃啼血、遗珠有泪、蓝田生烟),以概括抒写生聚的欢乐和死别的哀伤,传达他在思念亡妻时迷惘、寂寥、惆怅的心声。

因此它兼有音乐的意境、画面的形象和诗歌的意象的三重暗示性。

附多种解说:1、朱彝尊:“此悼亡诗也。

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

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

‘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

‘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

‘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

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

”(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2、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

‘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

‘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

”(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3、汪师韩:“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

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

‘晓梦’喻少年时事。

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

‘春心’者,壮心也。

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

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惟见月照而泪。

‘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采,而日中之精气,自在蓝田。

”(摘自《诗学纂闻》)六、艺术鉴赏(此乃重点)1、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

庄周梦晓迷蝴蝶: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

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

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沧海月明珠有泪: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

计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近观却元。

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

总之,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之深。

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2、清丽的语言(清新秀丽,即淡雅。

)鲁迅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

”这是对李商隐语言艺术的高度评价。

从这首诗也可见一斑。

例如开头写诗人听瑟的演奏,用的只是“无端”“一弦一柱”等,语语清空如话,却使人可以想像出那音调的凄婉悲怨来。

中间两联所描绘的图景也同样具有清新明丽的特点,其中有栩栩然而飞的庄周的化身──蝴蝶;有杜鹃的声声哀鸣;有海上鲛人的泪光珠光;有晴空下升腾着的玉气。

每一幅都有浓浓的抒情气氛和丰富的意蕴,可以使人品味无穷。

(莫明其妙)七、背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