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13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二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必修2

2013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二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必修2

B.工匠积极性高
C.中央集权的作用 D.市场需求
2.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几件青铜器
图片中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是
司母戊鼎
战国铜戈
编钟
四羊方尊
A.农具和酒器 C.礼器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D.兵器和农具
3.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
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 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康熙时期又出现了珐琅彩 的瓷器,其花纹凸起有立体感, 画面瑰丽,华美绝伦。到雍正 时期,把珐琅彩中花、鸟、竹、 石与诗、书法融为一体,富丽 中见古雅之风,使人爱不释手。 这时期,粉彩瓷器的画面也开 始有了明暗、浓淡、深浅的变 化与过渡,色调温润柔和,极 富立体感。乾隆在位60年,瓷 业生产无论质量、数量均达高 峰。所以清代瓷器收藏应以康、 清同治粉彩瓶 清朝乾隆年间御制珐琅彩瓶 雍、乾三代为主,不仅收藏价 值高,且可保值、增值。
定窑 官窑 汝窑
钧窑 哥窑 景德镇
请你欣赏
定窑 汝窑
官窑
哥窑
钧窑
景 德 镇 四 大 传
青花瓷

名 瓷 展 览 区
白 如 玉, 薄 如 纸, 声 如 磐, 明 如 镜
粉彩瓷
彩色釉瓷
玲珑瓷
明清制瓷业
青花八仙纹盖罐 明宣德 高41厘 米 估价:RMB280000一380000 盖上饰缠枝莲纹,颈外部连 钱纹装饰带,肩部海水飞马纹, 腹部是主题纹饰----"八仙过海" 图,青花绘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 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 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 曹国舅,各显神通、漂洋过海。 近足部饰海涛纹。纹饰生动,人 物飘逸。造型端庄凝重,秀美规 整。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178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178人民版PPT课件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1.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 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2.《国语 • 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 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 周时期
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B.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3.中国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 人士的喜爱。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瓷器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三种形态 经营方式 产 品 流通状况 地 位
官营 手工业
(夏朝)
政府直接 武器,皇室、不在市场流 长期占主导
经营
官府和贵族
通 地位
消费品 (不(以自交然换经济为)生产目的)
民营 民间私人 民间消费品 在市场流通 明中期后占 手工业 经营 (以交换为(生商产品目经的济))主导地位
2、发展缓慢的原因: ①自然经济的抵制; ②封建制度的阻碍; ③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束缚。
五、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①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享誉世界; ②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官营-主导,
民营-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重要比重) ③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而相应变化; ④明中后期在江南地区的一些手工业部门
明清 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瓷器争奇斗艳
3、丝织业:(中国最早养蚕缫丝织绸)
时期 主要成就
四五千 已经养蚕,有了丝织品 年前
商周 商朝有了织机,能织多种丝织品; 周朝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单元总结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单元总结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济日趋活跃。 • (2)农村人口不断涌进城市,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 • (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
资本主义萌芽。 • (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
变化。
7
• 2.时代特征
• (1)战国时期的城市一般都是诸侯国的政治中心(都城),这 些都城一般都商业兴盛,交换的商品大多数是贵族用的奢 侈品,这些商品与人民的日常生活联系不是很密切,而且 各个诸侯国流通的货币品种不一,这反映了商品经济在封 建社会初期发展的时代特征。
13
• 2.(2018·全国文综卷Ⅰ,4分)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 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 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 为生,受雇期间,若A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 就。这反映出当时 ( )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15
• 3.(2018·江苏历史卷,4分)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 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 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 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D 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 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 )
•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 线索2:古代手工业的成就: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 古代手工业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历史悠 久,部门齐全,多种经营模式并存,技术水平领先。明中 3
• 线索3:古代商业的发展:模式固定→突破限制→出现商 帮。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优质PPT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优质PPT课件

夏、商、周:官府垄断 (“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继续发展
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收归官办
4、主要成就和影响:
领先世界的冶金业; 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历史悠久;素 称发达;世界 领先。
第二页,共29页。
(1)高超的冶金技术:
技术 冶铜技术 冶铁技术
炼钢技术
发展概况 原始社会晚期:掌握 商周时代:繁荣 西周晚期:已有铁器(铁剑 )春秋战国:使用铁农具,并推广 两汉:高炉炼铁 东汉: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两汉:炒钢技术 南北朝: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夺得千峰翠色来。”五代人徐夤赞叹曰:“捩翠融青瑞色新,陶 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诗歌、文献的描写越是优美,越引得人们去考证、猜想,以致于出 现了各种各样的说法。而秘色瓷究竟“秘”在何处,知道的人却越
来越少,也就越发加剧了这种瓷器的神秘感。
第七页,共29页。
鉴宝
当一回文物鉴定专家,请同学辨别其它宋朝五大名窑的瓷器。
“瓷器大国”
第二十页,共29页。
探究小结: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何特征?
1、中国古代手工业是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三种家经庭营手形工态业并存。
材料一:在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种类较少,只有石器、骨角器、陶
器、纺织、酿酒、编织部门;奴隶社会增加了冶铜业,封建社会又增加 了冶铁、制糖、棉纺织业等部门。……明清时代的某些手工业部门, 如制瓷、制糖、矿冶、井盐等行业的部分手工工场中,都已具有相
"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
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
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
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中国艺 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208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208人民版PPT课件
汉朝 技艺高超、“丝绸之路”、丝 唐朝 国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分
工更细 宋朝 棉纺织业发展 明朝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
(二)冶铸业
冶铜业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青铜器 商周青铜铸造大发展,主要是礼器
春秋末期:最早人工冶铁
战国时期:生铁;炼钢淬火技术 冶铁业 汉:燃料煤炭;技术水排(东汉南
阳太守杜诗)水力鼓风冶铁装置
司母戊大方鼎:目前世界上 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重 832.84千克。
半坡陶盆
龙山黑陶
唐三彩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
原始青瓷
越窑青瓷
邢窑白瓷
唐代釉下彩绘瓷水盂
清代粉彩瓷
河北定窑,以优质白瓷著称世。不仅是 宫廷贡品,还由丝绸之路传至中亚、东 欧各国。
河南钧窑,皇室用瓷。钧瓷两 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 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 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 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 霞。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 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 术效果。钧瓷釉层厚,在烧制 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 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 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 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 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 北宋末年“花石刚”之需,以 花盆最为出色。
江西景德镇窑,以青白瓷(又叫“影青瓷”) 著称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派 人到景德镇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底书“景德 年制”,称“景德镇瓷器”,景德镇遂由此而 得名,成为千古“瓷都”。
青花瓷
颜色釉瓷
浙江龙泉窑瓷,主要特点是釉面布满龟裂的 纹片,通常称之为“开片”。片纹,大小有 别、颜色深浅不一,有“鱼子纹”“百圾 碎”“金丝铁线”等特殊艺术效果。本属于 烧造工艺上的一种缺陷,但就如画家变败笔 为神奇一样,哥窑瓷器因其自然开裂现象而 增添了生机,反而博得人们的喜爱,给人以 一种崭新的艺术享受。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人民版必修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人民版必修

【易错防范】 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的演变及地位 从经营的方式看,私营手工业经历了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手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的 转变;至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 导地位,但私营手工业不断发展,到明朝中后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易错防范】 民间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 (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 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 (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
——许涤新、吴承明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注:“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体现的是一种雇佣关系。 思考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手工业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变化: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超过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雇佣关系出现, 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
[史论形成] 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征 (1)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 (2)官营、民营和家庭(田庄)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3)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4)生产技术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世界。 (5)生产规模扩大,在明清时期出现手工工场。 (6)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呈现相应的变化。
2.棉纺织业的兴盛 史料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 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王应奎《柳南续笔》 注:“御寒”“生暖”“无不赖之”主要反映了棉布的功能及地位。 思考 史料中的棉之功“过于蚕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棉布实用价廉,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343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343人民版PPT课件
A.宋代丝织业的发展。
B.宋代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
C.宋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D.宋代制瓷的高超技巧。
“景德镇是中国的瓷都,但现在各地
都在追赶,景德镇要有所作为。目前中国 瓷器在世界排名第六、七位上徘徊,世界 各地大饭店根本不用中国瓷器,很多器物 只能在国外地摊上卖:无论是工艺、原料 都落后了。现在国外用动物骨头做原料, 配上瓷土,既白又轻,图案新颖,细腻精 美,好的一只盆子值我们一桌青花瓷的钱。 我们不能老是吃老祖宗的遗产,老是搞仿 古没有出路,总要走进死胡同的。我们必 须在实用瓷的开发上下功夫,学习国外的 先进技术,夺回国际市场。 ”
—— 汪庆正《中国陶瓷史》
读了上面这段材料后你最突出
的感受是什么?谈谈你所受到的启 发和感触,课后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自己的看法。
种类及用途、发展趋势等方面来思
考。)
阅读教材14页的内容,填写下表:
朝代 春秋晚期
燃料
战国中期
汉代
南北朝
北宋
冶铁技术特点及成就
朝代
春秋晚 期
战国中 期
汉代 南北朝
北宋
燃料
木炭
木炭 煤 煤 煤
冶铁技术特点及成就 特点
冶铁技术产生
炼钢、淬火技术 水力鼓风——水排
灌钢法 冶炼进程加速,效率提高
结合教材第五目“陶瓷业的成就”指出图 片中哪些属于陶器,哪些属于瓷器。
阅读教材第一目“家庭手工业 和田庄手工业”和第二目“工官” 和“匠户”的内容,从古代中国手 工业的经营形态、经营方式、生产 规模、劳动力来源、工艺水平、消 费对象、流通方式这几个方面来自 主探究并概况出要点。
填写下面表格内容:
经营形态 经营方式 生产规模
劳动力

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区 别 出 现 雇 佣 关 系
早期 的资 本家
早期 雇佣 工人
手工作 坊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 2、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丝绸远销亚洲、欧洲 3、唐朝时期瓷器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4、明清时海上丝绸之路 5、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外销 丝国 瓷器大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材料:
我国曾被外国学者誉为“丝绸之源”。丝的发明和丝绸的制作, 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而西方,却是到很晚时候才学会养蚕缫丝 的。有一个为人们所常说的笑话:大约到公元3世纪时,古罗 马一位叫保萨尼亚斯的学者说:丝是一种好像金龟子一样但比 之大两倍的小动物体中取出的。赛里斯人(即中国人)把它们 养四年,喂它们吃小米,然后从它们的残骸中获取丝。这当然 是很可笑的,说明西方一直到公元3世纪时(我国已在魏晋时 代),还不了解丝是怎样提取的。古希腊人把中国叫做“赛里 斯”,即“丝绸之国”。在古罗马,恺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 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 的黄金去购买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磅竟值黄金12两,迫使皇 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丝绸。
康熙青花瓷
清康熙珊瑚红珐琅彩莲纹碗
清乾隆胭脂红珐琅 彩鼻烟壶
清代粉彩瓷
(3)丝织业
古代丝织业的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
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商代: 已有了织机
西周:
西汉:
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在长安设东西织室
唐代: 丝织技术高、吸收了波斯织法与图案风格
宋代: 吸收了花鸟画的写实风格
明清: 在苏杭设织造局,缎是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战国的铁农具
冶铁示意图
铸造铁器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南宋棉毯
棉毯出土于浙江兰溪县一座南 宋墓葬里。它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 棉毯,长2.51米,宽1.16米,经纬 条线一致,两面拉毛均匀、细密。
采桑图
◆古代中国纺织业发展主要特点
▪从原料看: 麻、葛纺织业---丝织业---棉纺织业 ▪从经营形态看:官营、地主官员私营、农民家庭 ▪从发展程度看:分布广、分工细、品种多、技艺高 ▪从发展趋势看:是中国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
(皮囊鼓风) (马排鼓风) (水排)
南北朝时期:
司母戊方鼎:是中国商代后
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目前世 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重 832.84千克。
四羊方尊:商晚期的贮酒器。商代方
尊中现存最大的一件,高58.3厘米,重 约34.5公斤。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 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 礼器中的至尊气象,被誉为青铜器“十 大国宝”之一。
课标内容
•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 发展的基本史实,认 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 展的特征。
本课结构
家庭(田庄)手工业
古代中国 的手工业 经济
形态 部门
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 )
民营手工业(主要是明清)
纺织业:织女的劳绩
冶炼业:攻金之工
陶瓷业:夺得千峰翠 色来
一、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1)家庭(田庄)手工业 -------“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
宋朝 棉纺织业发展棉纺技术推广资到本闽粤
元朝 黄道婆改进棉纺技术
主义
明朝 出现雇工和劳动力市场 萌芽
商朝甲骨文文中的奥秘 ——中国是最早养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



解说语:1972年在中国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 一号 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面料 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锦。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 约2.6平方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可谓“薄如 蝉翼”、“轻若烟雾”, 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 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长安 河西走廊 今新疆境内 亚欧非地区
“赛里丝”
• 据史书记载,古罗马 人十分喜爱中国的丝织品, 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 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袍 出现在剧场曾轰动一时。 那时期,身穿中国丝织品 衣服,成为罗马社会上层 的风尚。
• 西方称中国“赛里丝” (丝国),长期以来丝绸 之路绵绵不绝。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 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春秋剑












战 国 铁 双 镰 范
2005年1月发现于山东济南,遗址 发现有大量铁矿渣、煤渣及红烧土 等冶铁遗迹。
遗汉 址代
冶 铁
人力鼓风
杜诗水排——水力鼓风
四、制瓷业:夺得千峰翠色来
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彩陶、黑陶) 从商朝到东汉: 由陶向瓷过渡 唐东代汉:末制唐期瓷三:业 彩成,为越独青出现立邢青的白瓷生、产釉部下门彩,绘。 宋代: 遍布各地,五大名窑。 清代: 元代:青花瓷
民间消费, 在市场流通
满足官府专用 和皇帝私用, 不在市场流通
“工官”制度(官营手工业)
1、含义:官营手工业制度
2 .特点:专门负责制造 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
利: 技术水平高
3、影响:
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
弊:
以推广,技术工艺往往导致失 传。
古代官营手工业——皇室和贵族 (代表当时最高技术)
古代家庭手工业
金镶嵌杯盘
金八宝双凤纹盆
二、纺织业:织女的劳绩
原始纺织业出现 新石器时代 原料:麻、思葛考、:丝古代中国
工具:骨梭纺、织骨业针发等展有什
商周时期 丝织业在经济生产么中主地要位特重点要?(“妇功”
汉朝
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绒锦) 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国”)
唐朝 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
定窑:在河北曲阳,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胎质薄而坚硬, 瓷釉洁白莹润。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
汝窑:在河南宝丰,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釉面有细小的 纹片,称为“蟹爪纹”。
哥窑:相传在浙江龙泉,开片较大,为冰裂纹或形成一种 无规则的蜘蛛网线,叫百圾碎。
官窑:在河南开封,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 ,釉面多有开片。 钧窑:在河南禹州,产品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
青花瓷的无穷魅力
奥运地铁支线中 青花瓷风格的车站
是谁绣出了惊艳世界的 奥运青花瓷颁奖礼服?
平均年龄在68岁以上的苏州老绣娘用快要失传的
宫廷绣法,绣出了这美到惊艳的“青花瓷”颁奖礼服
必修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手工业:指依 靠手工劳动, 使用简单工具 的小规模工业 生产。
发明粉彩瓷器工艺、珐琅瓷。
中国首次发现古人类用于蒸制食品的套装陶器
近日, 甘肃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套2800年前古人类所用 的陶制烹饪器具,其中一为陶锅,另一为放置在锅上用来蒸 东西的笼屉(即为史书中记载的“甑”)
半 坡 陶 盆
陶古 鬶人
温 酒 用 的
半坡人面网纹盆彩陶
山东龙山文化黑陶
唐三彩




唐代青瓷
解说语: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 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她以造 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同时还吸取了中 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 。唐三彩的生产在中国已1300多 年的历史。
宋代青瓷 宋代白瓷
元青花瓷
青花瓷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 然后施以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温一 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由于釉下钴料在 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故习称“青 花”。瓷质细洁纯白,配以釉下彩的蓝 色彩绘,幽菁雅淡,深受人们喜爱。
田庄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管理方式——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特点:是一个完备的微型社会,是自 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农户的 副业
(农民) 小
自给自足, 缴纳赋税 (剩余部分出售)
民间私人 自主经营
政府直接 经营、集 中、大作 坊
民间 一般 工匠
无偿调用 各类工匠 大 (匠户)
三、冶铸业:攻金之工
1、冶铜业:
(1)新石器时代: 铜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2)商周时期:青铜器制造水平世界领先
2、冶铁业:
(1)春秋晚期产生
(2)战国时期推广:①块炼铁(锻铁) 生铁(铸铁)
②炼钢、淬火技术
(3)汉代推行官营:
①燃料变化: 木炭 煤炭
②供风技术: 自然通风 人力
畜力
水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