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常见问题解答
建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建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延误工期,还可能导致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
本文将就建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资金问题在建筑施工中,资金问题是一个常见的挑战。
很多项目由于预算不足或者资金流动不畅,导致施工进展缓慢甚至停工。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合理的资金规划和管理。
建设单位和施工方应该提前做好预算,并确保资金的及时到位。
同时,建设单位还可以寻求银行贷款或者引入合作伙伴来解决资金问题。
二、人力资源问题建筑施工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人员的流动性较大,这就给施工进度和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设单位可以与当地的职业技术学校或者建筑工会合作,培养一支稳定的施工队伍。
此外,建设单位还可以提供良好的待遇和福利,吸引优秀的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归属感和稳定性。
三、材料质量问题建筑施工中,材料质量问题是一个常见的挑战。
不合格的材料会导致施工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设单位应该选择有信誉的供应商,并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
同时,施工方应该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控制,定期抽查和检测,确保材料的合格性。
四、施工进度控制问题施工进度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过长的施工周期会导致项目延期交付,给建设单位和业主带来损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方应该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五、安全问题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施工现场存在各种潜在的危险,如高空作业、电气设备、施工机械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方应该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同时,建设单位应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六、环境保护问题建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施工现场会产生大量的噪音、粉尘和废水等污染物。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常见材料问题有哪些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常见材料问题有哪些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材料的质量和使用情况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材料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还可能给建筑物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常见材料问题。
一、材料质量不合格这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最常见也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会以次充好,将劣质材料混入优质材料中出售。
比如,在钢材的采购中,可能会遇到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等指标不达标的情况;水泥可能存在安定性不合格、强度不足等问题;砖块可能存在抗压强度不够、尺寸偏差过大等缺陷。
这些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一旦被使用到工程中,将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材料性能不匹配不同的建筑部位和施工环境对材料的性能要求是不同的。
如果在施工中选用了性能不匹配的材料,也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例如,在防水工程中,如果选用了耐水性差的防水材料,就容易出现渗漏现象;在寒冷地区的建筑施工中,如果使用了抗冻性能不足的混凝土,在冬季可能会发生冻胀破坏。
三、材料储存和保管不当材料在施工现场的储存和保管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但却十分重要的环节。
如果储存条件不符合要求,可能会导致材料变质、损坏或失效。
比如,钢材长时间露天存放会生锈;水泥受潮会结块;木材在潮湿环境中容易腐朽。
此外,不同材料之间的混放也可能会相互影响,例如化学材料与金属材料接触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
四、材料检测不规范材料检测是确保材料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存在检测不规范的情况。
比如,检测样本的选取不具有代表性,检测设备不准确或未经过校准,检测人员操作不熟练或不遵守检测规程等。
这些都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无法真实反映材料的质量状况。
五、材料浪费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管理不善或施工工艺不合理,可能会造成材料的大量浪费。
比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果计算不准确,可能会导致混凝土过剩;在砌体施工中,如果砖块的切割不合理,也会造成砖块的浪费。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材料品质问题与解决方法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材料品质问题与解决方法引言近年来,随着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迅速发展,材料品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材料品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钢结构材料的品质问题与解决方法1. 产品标准不一致由于不同地区和厂商生产钢结构材料时采用的标准不尽相同,会导致产品之间规格、性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解决方法是在选择材料供应商时,要查证其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进行充分的对比和评估。
2. 材料强度不达标在钢结构材料制造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好热处理或者淬火温度以及时间等因素,就有可能导致材料强度不达标。
这种情况下需要提供明确的对策,比如加强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控和监测。
3. 板件表面质量差板件表面质量差主要表现为较多坑洞、划痕、凹陷等问题。
这样的问题可能会影响材料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解决方法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板材表面质量的检查,采用合适的涂层和防腐措施。
二、混凝土材料的品质问题与解决方法1. 配比不合理混凝土配比不合理可能导致强度低、开裂等问题。
解决方法是制定严格的配比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现场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调整。
2. 掺合料使用问题掺有劣质掺合料或者过量掺入有害物质会导致混凝土不稳定,可能出现耐久性差、裂缝等问题。
解决方法是确保所用掺合料符合相关标准,并保证按照正确的添加比例进行施工3. 施工工艺不当混凝土浇筑时,如坍落度不均匀、振捣不到位等问题,都会影响混凝土成型质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并严格遵循相关的施工规范与操作流程。
三、墙体材料的品质问题与解决方法1. 砖块尺寸不合格砖块尺寸不合格会导致墙体施工质量低下,如墙面不平整、裂缝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自动化生产线生产,保证产品尺寸精度,并制定严格的监控标准。
2. 砂浆强度不达标砂浆强度不达标可能导致砌筑后出现脱落、开裂等情况。
在选择砂浆供应商时,要确保其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并进行抽样检验。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及常见问题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及常见问题
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各种建筑工程材料,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测试。
此外,为确保这些材料满足预期的质量标准,还需要检测其性能和持久性。
以下是建筑工程材料检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 水泥质量不稳定
水泥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但其质量可能会不稳定,导致其使用寿命和稳定性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进行检测和测试。
· 仪器的检测:使用适当的仪器检测水泥中的化学成分,以确保其质量稳定。
· 质量控制:建立水泥生产过程的严格质量控制程序,确保每个批次的水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 质量监控:对生产过程进行持续监控,避免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 实验室测试:对混凝土的组成和配方进行实验室测试,以了解其强度、密度和其他关键性质。
· 数据监控:随时监控混凝土的温度、湿度和其他重要数据,以确保其生产合格。
3. 砖的尺寸和结构不均匀
· 扫描仪:使用三维扫描仪对每个砖进行扫描,以检测砖的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 取样测试:随时对生产线上的砖进行取样测试,以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建筑材料常见问题解答--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常见问题解答-----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1.一般的讲,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可归纳为哪几类?答:一般的讲,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可归纳为以下几类:物理性质:包括材料的密度、孔隙状态、与水有关的性质、热工性能等。
化学性质:包括材料的的抗腐蚀性、化学稳定性等,因材料的化学性质相异较大,故该部分内容在以后各章中分别叙述。
力学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质应包括在物理性质中,但因其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有重要意义,故对其单独研究,包括材料的强度、变形、脆性和韧性、硬度和耐磨性等。
耐久性:材料的耐久性是一项综合性质,虽很难对其量化描述,但对建筑物的使用至关重要。
2.什么是材料的化学组成?答:材料化学组成的不同是造成其性能各异的主要原因。
化学组成通常从材料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两方面分析研究。
材料的元素组成,主要是指其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材料的矿物组成主要是指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团组成形式各异的现象。
3.建筑材料的微观结构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何特点?建筑材料的微观结构主要有晶体、玻璃体和胶体等形式。
晶体的微观结构特点是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空间的排列有确定的几何位置关系。
一般来说,晶体结构的物质具有强度高、硬度较大、有确定的熔点、力学性质各向异性的共性。
建筑材料中的金属材料(钢和铝合金)和非金属材料中的石膏及水泥石中的某些矿物等都是典型的晶体结构。
玻璃体微观结构的特点是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空间的排列呈无序浑沌状态。
玻璃体结构的材料具有化学活性高、无确定的熔点、力学性质各向同性的特点。
粉煤灰、建筑用普通玻璃都是典型的玻璃体结构。
胶体是建筑材料中常见的一种微观结构形式,通常是由极细微的固体颗粒均匀分布在液体中所形成。
胶体与晶体和玻璃体最大的不同点是可呈分散相和网状结构两种结构形式,分别称为溶胶和凝胶。
溶胶失水后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凝胶结构,可以把材料中的晶体或其他固体颗粒粘结为整体。
如气硬性胶凝材料水玻璃和硅酸盐水泥石中的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铁酸钙都呈胶体结构。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材料问题分析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材料问题分析引言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技术,通过将各种构件在工厂加工好后再进行现场组装,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效率并降低了施工成本。
然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材料选择不当或者材料质量问题等原因,会导致一些常见的问题出现。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一、墙体板裂缝墙体板裂缝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最常见的材料问题之一。
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材料选择不合理:在墙体板制作过程中,选用低质量或者不适合施工环境条件的材料作为基材,容易造成墙体板强度不够、抗风压性能差等问题。
2. 拼缝设计不合理:墙体板在拼接处形成较大缝隙,未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容易引起裂缝产生并扩展。
3. 设计参数偏差:在进行装配式建筑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墙体板的变形和伸缩性,造成墙体应力不均匀分布,从而产生裂缝。
二、屋面渗漏屋面渗漏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另一个常见的材料问题。
主要原因如下:1. 屋面防水材料选择不当:在装配式建筑中,防水材料的选用非常重要。
如果选用质量不过关或者不适合施工环境条件的防水材料,很容易造成屋面渗漏。
2. 施工工艺不规范:装配式建筑对屋面施工要求较高,如果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或者存在疏忽大意的情况,也会导致屋面渗漏。
3. 设计问题:在设计阶段未充分考虑到降雨量等气象因素、结构是否能够承受排水压力等问题,从而导致屋面渗漏。
三、地板变形地板变形是装配式建筑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主要原因如下:1. 材料质量问题:地板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低质量的木材或者其他复合材料,容易引发地板变形。
2. 基底不平整:地板所铺设的基底不平整,导致地板起伏不平,容易出现变形。
3. 温湿度问题: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环境中,如果温湿度没有控制好或者变化太大,也会导致地板变形。
四、窗户漏风窗户漏风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材料问题之一。
其主要原因如下:1. 窗框质量问题:选用质量差的窗框材料或者安装不严密,造成风从缝隙中逸出。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材料问题及解决方法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材料问题及解决方法随着现代化建筑技术的不断创新,装配式建筑在各种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使用装配式建筑材料时,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材料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法。
一、墙体材料问题及解决方法1. 安装不平整在装配式建筑墙体安装过程中,由于人为原因或材料质量问题,可能导致安装后墙体表面不平整。
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施工前认真检查材料质量,保证每个构件尺寸和形状符合要求;二是在安装时使用专用工具和设备来调整墙体位置和形状,保证墙体表面平整度。
2.接缝开裂由于温度变化或地震等自然原因,墙体接缝可能出现开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选用高强度的连接件和粘结剂,在墙板与框架之间提供足够的刚性连接;二是在装配过程中采取合适的措施,减少墙体受力和变形的影响;三是对接缝处进行防水处理,以减少水分渗透引起的开裂。
3. 隔音效果不佳装配式建筑墙体的材料选择和安装方式可能影响隔音效果。
为了提高隔音性能,一方面要选择具有良好隔音效果的材料,例如吸音材料、隔音膜等;另一方面,在安装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构件之间的密封性,并且使用专业设备进行噪声测试和调整,确保达到设计要求的隔音效果。
二、屋面材料问题及解决方法1. 屋面渗漏装配式建筑屋顶渗漏是一个常见问题。
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包括:一是在设计阶段选择合适的屋面防水系统,并确保其符合当地建筑标准;二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监控和检测,及时处理任何潜在的漏水点;三是定期维护和检查屋顶防水层,及时修复损坏或老化部分。
2. 热传导问题屋面作为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热传导问题可能导致能耗增加和室内温度不稳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是选择具有较低热传导系数的材料进行施工;二是在屋面结构中使用有效的隔热层,如泡沫塑料隔热板等;三是合理设置通风设施和遮阳措施,减少夏季阳光直射屋面的时间和强度。
3. 屋面质量问题装配式建筑屋面质量的问题可能来自材料本身或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建筑材料售后问题解决方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六年级数学(全卷90分钟完成)一、判断题。
(共5分) 1. 32+31÷6=1÷6=61 ( ) 2. 76×41就是求76的41是多少。
( ) 3. 修一段路,已经修了85千米,就是已经完成了85%。
( )4. 如果两个圆的周长比是2:3,那么它们的面积之比是4:9。
( )5. 一本书原价a 元,现在九折出售,现价比原价便宜了0.1a 元。
( )二、选择题。
(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上将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共5分)6. 要直观表示王阿姨体温的变化情况,选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A.条形B.折线C.扇形D.无法确定7.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这个数小。
B.圆的面积比扇形的面积要大。
C.一批零件共102件,全部合格,合格率是102%。
D.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 某商品原价100元,第一次降价10%,第二次再降价10%。
这种商品第二次降价后的售价是( )元。
A.80B.81C.90D.919. 在边长是10cm 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 )。
A.21B.2πC.41D.4π 10. 下面几杯糖水,最甜的是( )。
三、填空题。
(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写正确答案)(共24分)11. 把41: 0.5化成最简单整数比是( ),比值是( )。
12. 3:( )=16) (=0.125=( )÷8=( )% 13. 在〇里填上“>”、“<”或“=”。
6589⨯〇89 1.0127+〇1127⨯ 51〇4351÷ 131178÷〇111378⨯ 14. 2米长的绳子,用去31,还剩( )米。
如果用去54米,还剩( )米。
15. “苹果的价格比雪梨贵41”是把( )的价格看作单位“1”,苹果的价格相当于雪梨的( ),也就是苹果的价格与雪梨的价格的比是( ),雪梨的价格比苹果便宜(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材料常见问题解答第5章水泥1.简述硅酸盐水泥的生产过程。
答:生产硅酸盐水泥时,第一步先生产出水泥熟料。
将石灰石、粘土和校正原料(常为铁矿石粉)按比例混合磨细,再煅烧而形成水泥熟料。
然后将水泥熟料与适量石膏、混合材料按比例混合磨细而制成水泥成品。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过程可简称为“两磨一烧”。
2.国家标准对硅酸盐水泥定义是什么?硅酸盐水泥分为哪两种类型?答:国家标准对硅酸盐水泥定义为: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即国外通称的波特兰水泥)。
硅酸盐水泥分为两种类型,不掺加混合材料的称为Ⅰ型硅酸盐水泥,其代号为P?Ⅰ。
在硅酸盐水泥粉磨时掺加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料的称为Ⅱ型硅酸盐水泥,其代号为P?Ⅱ。
3.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有哪些?各种矿物单独与水作用时,表现出哪些不同的性能?答: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有: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
各种矿物单独与水作用时,表现出不同的性能,见下才表。
水泥熟料矿物的组成、含量及特性能硅酸三钙铁铝酸四钙A C 铝酸三钙硅酸二钙CS 矿物名称32CAF CS 4310%~7%矿物含量~~37%60% 15% 15%~37%18%快快最快慢水化速度中大最大小水化热矿快快慢硬化速度最快物中低高早期强度低特低高低后期强度高性优良抗干缩性中差中好最差耐腐蚀性差水泥中各熟料矿物的含量,决定着水泥某一方面的性能。
4.经水化反应后生成的主要水化产物有哪些?答:经水化反应后生成的主要水化产物有: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铁酸钙为凝胶体(它是水泥具有胶结性能的主要物质),氢氧化钙、水化铝酸钙和水化硫铝酸钙为晶体。
在完全水化的水泥石中,凝胶体约为70%,氢氧化钙约占20% 。
5.影响硅酸盐系水泥凝结硬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硅酸盐系水泥凝结硬化的主要因素(1)水泥的熟料矿物组成及细度水泥熟料中各种矿物的凝结硬化特点是不同的,不同种类的硅酸盐水泥中各矿物的相对含量不同,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决定了不同种类的硅酸盐水泥硬化特点差异很大。
水泥磨得越细,水泥颗粒平均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更多的水泥熟料矿物暴露在外,水化时水泥熟料矿物与水的接触面大,水化速度快,结果水泥凝结硬化速度也随之加快。
(2)水灰比1水灰比是指水泥浆中水与水泥的质量比。
当水泥浆中加水较多时,水灰比变大,此时水泥的初期水化反应得以充分进行;但是水泥颗粒间由于被水隔开的距离较大,颗粒间相互连接形成骨架结构所需的凝结时间长,所以水泥凝结较慢。
(3)石膏的掺量生产水泥时掺入石膏,主要是作为缓凝剂使用,以延缓水泥的凝结硬化速度。
此外,掺入石膏后,由于钙矾石晶体生成,还能改善水泥石的早期强度。
但是石膏掺量过多时,不仅不能缓凝,反而对水泥石的后期性能造成危害。
(4)环境温度和湿度水泥水化反应的速度与环境的温度有关,只有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水泥的水化、凝结和硬化才能进行。
通常,温度较高时,水泥的水化、凝结和硬化速度就快;温度降低,则水化、凝结和硬化速度延缓;当温度低于0℃,水化反应停止。
更有甚者,由于水分结冰,会导致水泥石冻裂。
温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泥水化的早期阶段,对水泥水化后期影响不大。
水泥水化是水泥与水之间的反应,只有在水泥颗粒表面保持有足够的水分时,水泥的水化、凝结硬化才能得以充分进行。
环境湿度大,水泥浆中水分不易蒸发,就能够保持足够的水泥水化及凝结硬化所需的化学用水。
如果环境干燥,水泥浆中的水分蒸发过快,当水分蒸发完毕后,水化作用将无法继续进行,硬化过程即行停止。
水泥浆中的水分蒸发过快时,还会引起水泥制品表面的收缩开裂。
因此,使用水泥时必须注意洒水养护,使水泥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中完成硬化。
(5)龄期水泥的水化硬化是一个长期的不断进行的过程,随着水泥颗粒内各熟料矿物水化程度的加深,凝胶体不断增加,毛细孔不断减少。
水泥的水化硬化一般在28d内发展速度较快,28d后发展速度较慢。
(6)外加剂的影响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凝结和硬化速度受硅酸三钙、铝酸三钙含量多少的制约,凡对硅酸三钙和铝酸三钙的水化能产生影响的外加剂,都能改变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凝结硬化性能。
如加入促凝剂(CaCl、NaSO422等)就能促进水泥水化硬化过程。
相反掺加缓凝剂(木钙糖类)就会延缓水泥的水化、硬化过程。
6.硅酸盐水泥的水化速度有何特点?硬化后的水泥浆体由哪些成分组成?答:硅酸盐水泥的水化速度表现为早期快后期慢,特别是最初的3~7d内,水泥的水化速度最快,所以硅酸盐水泥的早期强度发展最快。
硬化后的水泥浆体称为水泥石,主要是由凝胶体(胶体与晶体)、未水化的水泥熟料颗粒、毛细孔及游离水分等组成。
7.根据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规定,对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有哪些要求?答:根据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规定,对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要求有:(1)密度与堆积密度硅酸盐水泥的密度与其矿物组成、储存时间和条件以及熟料的煅烧程度有关。
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3算时通常采用3.10g/cm 。
硅酸盐水泥的堆积密度,除与矿物组成及细度有关外,主要取决于存放时的紧密程度。
计算时通常采3用1300 kg/m。
(2)细度水泥细度是指水泥颗粒粗细的程度。
通常水泥越细,凝结硬化速度越快,强度(特别是早期强度)越高,收缩也增大。
但水泥越细,越易吸收空气中水分而受潮形成絮团,反而会使水泥活性降低。
此外,提高水泥的细度要增加粉磨时的能耗,降低粉磨设备的生产率,增加成本。
(3)标准稠度用水量2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是指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所需要的水量。
通常用水与水泥质量的比(百分数)来表示。
硅酸盐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一般在21%~28%之间。
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主要与水泥的细度及其矿物成分有关。
(4)凝结时间水泥从加水开始到失去流动性,即从可塑状态发展到固体状态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凝结时间。
凝结时间又分为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初凝时间是指从水泥加水拌和时起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所需要的时间;终凝时间是指从水泥加水拌合时起到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具有强度的时间。
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是以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在规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用凝结测定仪来测定。
(5)体积安定性水泥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适当的性质称为水泥体积安定性。
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一般是由于熟料中所含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过多或掺入的石膏过多等原因造成的。
(6)强度水泥强度一般是指水泥胶砂试件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外力。
根据外力作用形式的不同,把水泥强度分为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拉强度等,这些强度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很大区别。
水泥的抗压强度较高,一般是抗拉强度的10~20倍,实际建筑结构中主要是利用水泥的抗压强度较高的特点。
硅酸盐水泥的强度主要取决于4种熟料矿物的比例和水泥的细度,此外还与试验方法、试验条件、养护龄期有关。
(7)水化热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亦称为水泥的水化热。
水泥放热量大小及速度与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和细度有关。
硅酸盐水泥水化热很大,冬期施工时,水化热有利于水泥的正常凝结、硬化。
但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如大型基础、大坝、桥墩等,水化热是有害因素,可使大体积混凝土产生开裂。
因此,大体积混凝土中一般要严格控制水泥的水化热。
(8)不溶物和烧失量不溶物是指水泥经酸和碱处理后,不能被溶解的残余物。
它是水泥中非活性组分的反映,主要由生料、混合料和石膏中的杂质产生。
烧失量是指水泥经高温灼烧处理后的质量损失率。
它主要由水泥中未煅烧组分产生,如未烧透的生料、石膏带入的杂质、掺合料及存放过程中的风化等。
当样品在高温下灼烧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分解及化合等一系列反应并放出气体。
凡不溶物和烧失量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的水泥均为不合格品水泥。
(9)碱含量。
硅酸盐水泥中除主要矿物成分以外,还含有少量其它化学成分,如钠和钾的氧化物─碱。
碱含量按NaO+0.658KO计算值来表示。
当用于混凝土中的水泥其碱含量过高,骨料又具有一定的活性时,会在潮22湿环境或有水环境中发生有害的碱集料反应。
8.常见的水泥石腐蚀有哪几种情况,腐蚀原因(损害机理)如何?答:常见的水泥石腐蚀有:软水侵蚀(溶出性侵蚀)、酸类侵蚀(溶解性侵蚀)、盐类腐蚀、强碱腐蚀等。
除上述四种侵蚀类型外,对水泥石有腐蚀作用的还有糖类、酒精、脂肪、氨盐和含环烷酸的石油产品等。
(1)软水侵蚀(溶出性侵蚀)软水是不含或仅含少量钙、镁等可溶性盐的水。
雨水、雪水、蒸馏水、工厂冷凝水以及含重碳酸盐甚少的河水与湖水均属软水。
软水能使水泥水化产物中的Ca(OH)溶解,并促使水泥石中其他水化产物发生2分解,强度下降。
故软水侵蚀称为“溶出性侵蚀”。
各种水化产物与水作用时,因为Ca(OH)溶解度最大,所以首先被溶出。
在水量不多或无水压的情况下,2由于周围的水迅速被溶出的Ca(OH)所饱和,溶出作用很快即中止,破坏仅发生于水泥石的表面部位,危2害不大。
但在大量水或流动水中,Ca(OH)会不断溶出,特别是当水泥石渗透性较大而又受压力水作用时,2水不仅能渗入内部,而且还能产生渗透作用,将Ca(OH)溶解并渗滤出来,因此不仅减小了水泥石的密实2 3度,影响其强度,而且由于液相中Ca(OH)的浓度降低,还会破坏原来水化物间的平衡碱度,而引起其他2水化产物如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的溶解或分解。
最后变成一些无胶凝能力的硅酸凝胶、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等,水泥石结构彻底遭受破坏。
软水腐蚀的轻重程度与水泥石所承受的水压及与水中有无其他离子存在等因素有关。
当水泥石结构承2--受水压时,受穿流水作用,水压越大,水泥石透水性越大,腐蚀越严重;水泥中含有少量的SO、Cl、4++Na、K等离子时,能提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使溶出性腐蚀加重。
溶出性侵蚀的速度还与环境水中重碳酸盐的含量有很大关系。
(2)酸类侵蚀(溶解性侵蚀)硅酸盐水泥水化产物呈碱性,其中含有较多的Ca(OH),当遇到酸类或酸性水时则会发生中和反应,2生成比Ca(OH)溶解度大的盐类,导致水泥石受损破坏。
2碳酸的侵蚀:这种反应长期进行会导致水泥石结构疏松,密度下降,强度降低。
另外水泥石中Ca(OH)2浓度的降低又会导致其他水化产物的分解。
进一步加剧了水泥石的腐蚀。
一般酸的腐蚀:各种酸类都会对水泥石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其损害机理是酸类与水泥石中的Ca(OH)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或者易溶于水,或者体积膨胀导致水泥石中产生内应力而引起水泥石破坏。
无机酸中的盐酸、硝酸、硫酸、氢氟酸和有机酸中的醋酸、蚁酸、乳酸的腐蚀作用尤为严重。
(3)盐类腐蚀1)硫酸盐及氯盐腐蚀(膨胀型腐蚀)在一些湖水、海水、沼泽水、地下水以及某些工业污水中常含有钠、钾、铵等的硫酸盐,它们会先与硬化的水泥石结构中的氢氧化钙起置换反应,生成硫酸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