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共18张PPT)

合作探究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的影响及启示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对我国外交事 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由此使中国: ①迎来了与外国建交的热潮, ②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 ③改善了我国的国际环境, ④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启示:
①弱国无外交,要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②外交活动必须要符合本国利益。
2、70年代中美改善关系的原因(中方):
1961年中苏关系彻底恶化,苏联撤走了援助中国建设的全部专家和项目,甚至 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 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①有利于改善______________, 中国的国际地位 对付______________ 来自苏联的威胁 。 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有重要作用。 ②对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毛泽东首次率团访问苏联 D.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
练一练
4、1971年10月,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 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反映的历史事件叙述不正确的 ( )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发生在中美谋求改善关系之际 5、小张以“中国外交”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他发现2017年是我国某一 重大外交事件发生46周年,这一外交事件是指 (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C.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D.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成功举行 6、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性的经济组织活动。下列 属于我国参与全球性经济组织活动的是 ( ) A.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B.成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C.积极加强与欧盟的合作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材,主要围绕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展开,包括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史料,生动地展现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
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对我国外交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开放的背景有所了解。
但针对外交事业的具体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学生可能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外交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重要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外交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国家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分析史料,提高学生对外交事业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炼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法:以典型外交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2.课件:相关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笔等4.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的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包括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单元导读本单元主要从新中国的国防和外交上讲述新中国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以在战争的废墟上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国防力量。
特别是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在极其薄弱甚至空白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铸造了守卫祖国安宁的钢铁长城。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艰难的国际环境,我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相继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方针,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到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通过努力,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先后与日本和美国建交,由此,与我国建交的国家纷纷而来。
改革开放后,我国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活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主题与课时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1课时)课标要求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学习目标1、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相关史实。
2、了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
3、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体会外交是利益的博弈,理解新时期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的大国责任。
评价任务1.完成评价任务一、(检测目标1)2.完成评价任务二、(检测目标2)3.完成评价任务三、(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在前一课,学生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这为本课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本课紧承上一课的内容,是上一课内容的继续和延伸,着重介绍了20世纪70年代及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成就,它包含了本单元三个重点内容:中美、中日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及中国全方位的外交所取得成就。
它和本单元其它两课一起概述了新中国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懂得外交事业的发展源于国力的增强。
重点: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
难点: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共15张PPT)

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
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建交公报》
1971年7月美国总 统特使、总统国 家安全事务助理 基辛格秘密访华
2.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 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一三 探究点:全方位外交
展
21世纪
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加强国际合作
随堂训练
1.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
C 席位是在( )
A.第24届联大 B.第25届联大 C.第26届联大 D.第27届联大
2.标志着中美两国二十多年对抗结束,关
C 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是( )
A.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华 B.1971年基辛格访华 C.1972年尼克松访华 D.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1.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政策,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举措
(1)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 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2)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3)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4)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 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外交事业的发展
导入新课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 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 1971年7月15日去,。北我京们、双华手盛一顿接触,一个时 同时发表公告,代这结篇束不,到另两一百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字的公告一发表,就震动了整 个世界。你知道这是在为他什们么离吗开?机场时,周恩
人教部编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共27张PPT)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 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 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 合法权力。
(1)中国综合国力和
(2)发展中国家在联
国际地位的提点高击此处输入论文的主题,即此篇论文的题目
合国的力量加强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是什么;可以进行较详细的描述,并加以适当
性的修饰;但切忌过多赘述,言简意赅地进行 介绍即可。
点击此处输入论文的主题,即此篇论文的题目 是什么;可以进行较详细的描述,并加以适当 性的修饰;但切忌过多赘述,言简意赅地进行 介绍即可。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2018年中国外交亮点主要体现在四大主场活动】
今年的中国外交亮点主要体现在四大主场活动上。 一是4月在海南点击举此行处输博入鳌论文亚的洲主题论,坛即此年篇论会文,的题主目旋律是改革开放。 二是6月在青岛是什举么行;可上以海进行合较作详细组的织描述峰,并会加,以适主当旋律是弘扬“上海精神”。 三是9月在北京性的举修行饰;中但非切忌合过作多赘论述坛,言峰简意会赅,地进主行旋律是“一带一路”。 四是12月在上介海绍首即可次。举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旋律是市场开放。
祖国统一大业
重要认识: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 2.自主阅读课本86-87页的内容,用时间轴的方式,完成中美建交大事记。
1971.4 1971.7
1972
1979
“总统先生,你 把手伸过了世界 上最辽阔的海洋 来和我握手。22 年没交往了呵!”
——周恩来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 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 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共25张PPT)优秀课件

二、中美、中日建交
2.中日建交 时间:1972年
事件: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三、全方位外交
背景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 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世纪50年代 1954年,日内瓦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
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0世纪70年代 1972年,中日建交
20世纪90年代
1979年,中美建交 1997年,香港回归 1999年,澳门回归
21世纪
加入WTO、一带一路、APEC、 AIIB、BRICS、G20……
B、中国人口多令美国害怕
C、世界的稳定离不开中国
D、美国承认新中国的发展壮大
1、原因: 材料一:70年代美国还深陷在越南战争之中;西欧日本的 崛起削弱了二战后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在这一阶段的 美苏争霸中,美国已经力不从心了。
-----《世界当代史》
①70年代美国处于美苏争霸劣势,为应对来自 苏联的共同威胁。
42.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11.每个女人都希望男人把她当做唯一,而不是二选一。 16.学会知而不言,因为言多必失。 65.英雄的事业必定包含着艰险,如果没有艰险也就不成为英雄了。 19.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7.成功是别人失败时还在坚持。 66.人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36.大成功者,非疯,即颠。你的激情能达到那种程度,离你的成功就不会很远了。 45.有时候想找人说说话,于是一遍遍翻看手机里的电话簿,却不知道能够给谁发个消息或打个电话,最后还是按下了“清除”。其实很想找个人倾诉一下,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终的最终是什么也 不说,告诉自我,明天就好了。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外交事业的发展》是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17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事业。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展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本课内容包括: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非合作、改革开放后的外交事业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外交事业方面,学生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对具体的外交事件和外交政策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非合作等外交事件,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树立和平、合作、发展的国际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非合作等外交事件。
2.难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外交事业的发展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非合作等外交事件。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外交事业发展的原因。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外交事件,让学生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4.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资料:关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文献、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非合作等外交事件的资料。
3.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中国( )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实行了对外开放
C.推行全方位外交
D.建成了小康社会
A
真题演练
(2022年重庆B卷)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美
国总统就职演说中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根据
毛泽东的安排,《人民日报》于1月28日破例刊登
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这表明( )
A.中美双方都有意改善两国关系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探究一: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加入”?
1945年4月25 日,董必 武参加联合国成立大会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占 据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背景 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 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却 长期被联合国排斥。排斥在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得到越来越多 国家的支持
—— 1971年乔冠华在联大上的讲话
材料二 联合国没有中国的参加就没 有代表性,解决不了世界上任何重大 的问题;中国的参加使联合国变成了 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国。
——1971年致中国代表团的欢迎词
①对中国:是中国外 交的重大胜利,进一 步提高国际地位。
②对世界:有利 于维护世界和平、 加强国际合作。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一】中国部分纪事年表
【材料三】两阿提案投票情况
1957年 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1964年 第原一因颗原一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第综一合颗氢国弹力爆提炸高成功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原因三: 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材料二】新中国的外交策略
1953年 和平原共因处二五:项原则 195中5年国积求极同主存动异方的针外交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 我在国联为合什国么 的能 合够 法在 席位20世?根纪本70年原代因恢复
材料一: 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
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落成;1970
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材料二: 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
可设想的。
——尼克松(1970年2月18日)
材料二 当1969年尼克松就任总统之际,改变的时机似乎比较成
熟。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地承认,日本崛
起为美国经济上的竞争者,而中苏分裂的加剧则提供了利用此
情况来加强美国优势的机会 ——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国人正是要同这个人(尼克松)讨论联合国席位、美
国的承认、台湾问题的解决……最重要的是要同他讨论改善国
际地位,以遏制苏联可能的进攻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中美关系解冻的原因有哪些?
中美关系解冻的原因:改善中美关系,成
从美国方面看:
为两国共同需求!
1.中国崛起,遏制中国的失败,需要中国出力量
2.日本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冲击
3.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导入新课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 1971年7月15日,北迈京步、向华他盛走顿去时,特意伸出手 同时发表公告,这去代篇。结不我束到们,两双另百手一一个接时触代,开一始个了时。 字的公告一发表,就震动了整——《尼克松回忆录》 个世界。你知道这是为在他什们么离吗开?机场时,周恩来对尼克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飞机 舷梯还有三四个台阶时,就向周 总理伸出了手。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
敌对
正常化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并结合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机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
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
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
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
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
衰落。
——《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
大国外交——冰释雪融
1954年,国际日内 瓦会议上,美国国务 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 来握手。
1971年10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中国 是创始国之一。
新中国建立后,台湾当局(蒋介石 集团)在美国的支持下,占据了联合 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 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 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中苏关系正常化/中俄关系
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活动 积极发展与欧盟的关系
全方 位, 多层 次, 立体 化的 外交 布局
大国外交——东方风来
思考:中国在变革世界,大国担当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大国责任与担当: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 的作用。
4、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广泛 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加强国际合作
5、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行,形成全方位、 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Hale Waihona Puke 全方位外交主要表现
大国是 关键 周边是 首要
发展中 国家是
基础 多边是 重要舞
台
中美关系 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
中日关系 __人__类___命__运___共__同___体___
从国际体系的旁观者到参与者、建设者、贡
献者和引领者,中国一步一个脚印,走近世
界舞台中心。
—《大国外交》
大国外交——东方风来
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变革世界,大国担当中,采 取的重要措施: 1、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 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2、推进与主要大国的关系
3、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中苏分裂的加剧
从中国方面看: 国家调整对外政策根本出发点
1.遏制来自苏联的威胁
2.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国家民族利益
3.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看图说史 1971年“乒乓外交”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 尼克松访华 1979年 中美正式建交
美国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
边的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
大国外交——东方风来 从近代的屈辱外交,到70年来新中国外交事业取 得辉煌成就,你能找到原因所在吗?有何感想?
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 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乔治·桑特尔《尼克松传》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得以恢 复的原因和意义
2.知道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 的签署、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的史实
3.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大国外交——扬眉吐气
乔的笑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 华潇洒而豪放的大 笑,被西方媒体描 述为:“震碎了议 会大厦的玻璃!”
67
50
40
35
30
23
20
17
9
10
19 7
0
1949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至今 1959 1969 1979 1989 1999
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外交事业的大发展时期, 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大国外交——东方风来
“一带一路”国 际合作高峰论 坛会标
程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
2、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 一个中国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梅开三度
中日建交 中国重返联合国
中美关系正常化
大国外交——冰释雪融
1972年9月 日本首相 田中角荣 访华
推动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
1949~至今 与我国建交外交关系国家数目统计图
70
60
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
提出异议。”
—《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
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利坚合众国政
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 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
1、从中美两个联合公报来看,在中台美湾建问交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