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海养老产业调查报告
上海市闵行区老年人居家养老社会化运作调查及对策分析

上海市闵行区老年人居家养老社会化运作调查及对策分析发表时间:2017-02-21T14:54:10.5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作者:陆海峰刘梅朱培兴陈静金燕任传成[导读] 对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社区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及意愿的调查分析,了解目前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
(1上海市闵行区马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闵行区 200240)(2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 200240)【摘要】目的:对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社区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及意愿的调查分析,了解目前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居家养老社会化运作建议。
方法对5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通过SPSS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共发放问卷420份,收回问卷387份,其中有效问卷347份。
在养老构成上面,社区居家养老分别有252人,占整体有效受访者人数的66.6%;在养老意愿方面,有262人,占75.5%的老人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作为自己养老的理想方式。
结论:居家养老社会化运作是适合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应大力发展。
【关键词】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社会化运作【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355-02 【Abstract】Objective By investigat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will of the aged people in Hefei,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community home-based care are found,an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and perfect it are put forward.Methods Thequestionnaires are randomly distributed to the residents aged above 55 in Minhang District,and then the data are analyzed through the SPSS. Results 420 questionnaires are distributed ,387questionnaires arereturnedand 347 questionnairesare valid.The survey shows:community home-based care takes up 66.6%,coming in to 252 and there are 262 elderly people (75.5%) willing to choose the community home-based care as their ideal care way.Conclus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develop the communityhome—based care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country.【Keywords】 Aged; Aged care model;Aged care demand;Home-based care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1]。
中国养老项目调研报告(2017)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调研报告(2017年)目录一、养老产业相关概述 (4)(一)养老事业特点 (4)(二)中国老龄人口概况 (4)(三)中国养老产业的特征分析 (5)1、中国养老产业的定义和目标 (5)2、养老产业的三维分类 (6)3、中国养老产业的特殊性分析 (6)4、中国养老产业和老龄事业的关系 (7)5、中国养老产业的管理体制 (8)二、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与问题 (10)(一)主要成就 (10)(二)突出问题 (11)1、整体发展问题 (11)2、思想观念的问题 (13)3、政策法规的问题。
(13)4、管理体制的问题。
(13)5、发展机制的问题。
(14)6、服务机构发展困难的原因分析 (14)三、消费者需求调研 (15)(一)市场需求概况 (16)(二)市场需求详细分析 (17)(三)消费特性 (31)四、产业政策研究 (31)五、产业发展趋势 (32)(一)养老产业三段式发展时期 (32)第一阶段:2011-2020,养老产业快速发展阶段。
(32)第二阶段:2021-2035,养老产业集中繁荣期。
(32)第三阶段:2036-2050,养老产业成熟期。
(33)(二)上门服务模式+ “互联网养老”呼之欲出 (33)(三)社区养老模式蓄力发展中,社会力量引领变革 (34)六、常见养老模式 (36)居家养老模式 (36)1.政府主办,层级联动模式。
(37)2.政府主导,中介组织运作模式。
(38)3.政府资助,机构主办,连锁经营模式。
(39)4.政府购买服务,公司承办,市场运营模式。
(40)老年公寓 (40)七、现有养老模式案例陈列及分析 (43)(一)机构养老案例 (43)广州友好老年公寓 (43)北京银龄呵护中心 (43)机构养老的盈亏分析: (43)(二)社区居家养老 (45)上海:“88547”(拨拨我社区)的社区服务网 (46)(三)生态养老 (47)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 (47)北京太申祥和山庄 (48)云南卧云仙居 (49)浙江城仙居 (49)(四)以房养老 (50)(五)异地养老 (51)“候鸟式”养老 (52)“季节性”养老 (52)海外华人回国养老 (53)(六)度假养老基地连锁 (54)江苏生态养老连锁 (54)辽宁连锁养老超市 (55)八、养老产业链产品分析 (55)(一)中国便携医疗电子市场规模分析 (55)1.便携式医疗电子产品出口额略大于进口,但进口额增长较快 (56)2.便携式医疗电子产品市场规模保持强劲增长 (56)3.便携式医疗电子产品销售额高速增长 (56)4. 便携医疗电子领域投资升温 (57)(二)中国老年生活及护理用品亟需创新 (57)1、中国老年生活用品的消费特征分析 (58)2、老年生活及护理用品的政策扶持效应分析 (60)(三)中国老年助听器市场运行分析 (61)(四)中国老年手机市场现状分析 (62)一、养老产业相关概述(一)养老事业特点一个国家对养老服务性质如何界定,受该国政府对社会福利概念和理念的理解和认识的影响,取决于政府对社会福利政策的价值取向。
2017年中国养老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查分析

2017年中国养老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查分析2018-02-21郯城仁康医院养老院1、我国老龄化程度将不断加剧我国目前已经处于老龄化社会。
按联合国标准:当一个地区 60 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 10%,或 65 岁老人占总人口的 7%,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我国 1999年 60 岁以上人口已达到 10.3%,标志着当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2016 年我国65 岁以上人口已达到 1.49 亿人,几乎是英国和德国两国人口综合。
65 岁以上人群占总人口比例为 10.80%,超过联合国标准 7%近 4 个百分点。
受长期低生育率、不断增长的人口预期寿命以及人口年龄动态累积效应的影响,从2015 年到 2060年,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将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老年人口比重持续提高以及老龄化速度远高于其他国家等显著特征。
我国老龄人口增速也常年远超人口增速。
2016 年我国 65 岁以上人口增速为 3.5%,较 2015 年增长了约 500 万,而总人口在 2016 年增速仅为 0.59%,同年出生率也仅为12.95‰。
2003 年至 2016 年我国 65 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增速达到 3.4%,同期我国人口增速为 0.5%,老龄人口比重连年不断增加。
我国 65 岁以上人口增速超过总人口增长速度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老龄人口在全国人口比重将在未来30。
年内加速上升。
根据测算,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将在 2055 年左右达到最高峰,预计将达到约 5.07 亿人,此数值将是 2015 年数值的近 2.5 倍。
根据测算,同期我国人口可能正处于人口高峰后的下滑阶段,预计总人口数量约13.2亿人,届时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38.53%。
老龄化问题将在未来几十年间快速激化,2055 年后,60 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趋于稳态。
预计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在 2055 年前后趋向最高峰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同期我国青壮年人口将可能出现快速下滑态势,传统养老模式面临压力。
关于养老行业的调研报告

在美国,养老问题成为各党派大选时辩论的重点。
作为老龄人口占总人口14%以上的全民选举制国家,竞选人的养老理念会成为能否走上总统宝座的最重要因素。
在欧洲,很多国家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由于经济的大幅衰退和高福利政策的压力,其养老问题也十分严重(参考希腊“退欧”风险)。
在日本,很多老人为了得到基本的照护,开始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以期望到监狱中得到基本的照料。
人口老龄化,成为许多国家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作为第一人口大国,养老问题同样困扰着中国。
我国近几年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还会迎来超老龄化社会。
对于刚刚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我国来说,养老行业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不完善,养老行业护理人才短缺……都在阻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养老不仅仅是养老机构和养老企业的事,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
幸运的是我国已开始认识到了未来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各项养老改革政策已开始陆续实施。
2017年2月国务院等十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通知》;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在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有6次讲到养老。
对此,各省市纷纷出台响应政策加以响应。
8月份,湖南省发改委、民政厅等13部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实施意见》,从简放政权、强化监督等方面破除养老服务业瓶颈;9月份,杭州市民政局等11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工作的通知》。
虽然政策一片利好,但社会资本在养老领域的活力尚未激发,养老行业品牌效应明显,资源集中,成熟的盈利模式尚待探寻。
此外,由于养老服务的公共属性,养老机构多以非盈利性为主,存在政府主导产业发展的情况,因此,社会资本多持币观望。
2017年3月,智能居家养老系统安心桥完成PreA轮500万人民币的融资,投资方为云创世纪;2017年9月,居家养老共享平台养你一辈子完成PreA轮2000万人民币的融资,投资方为马蚁投资;2017年9月,共享疗养(养老)村落乌托邦疗养村完成种子轮1000万人民币的融资,投资方为中国茶博会。
2017-2018年养老行业市场前景发展调查分析研究报告

2017-2018年养老行业市场前景发展调查分析研究报告摘要养老行业以服务老人和社会为己任, 在中国目前的社会和市场状况下,家庭养老和社会保障是主要方式,民营养老还方兴未艾。
但养老行业尤其是民营养老业是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的。
本行业分析报告正是分析和挖掘这一商机,首先对养老行业的产品进行了介绍,然后从宏观到微观,从民营养老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市场供需状况到养老行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从其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及趋势到产业链结构,并给出了结论和自己创造性的投资建议。
报告不仅从各方面分析了养老行业尤其是民营养老业的发展现状,而且深度精析了民营养老业发展的有益条件和因素。
需要说明是本文立足于长远战略,从市场潜力的发展视角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投资建议。
关键词:民营养老市场潜力供给需求生命周期产业链目录前言...................................................................................................................... - 3 -第一章产品分析............................................................................................... - 5 -第二章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 6 -第一节整体经济形势分析...................................................................... - 6 -第二节人口老龄化压力带来的的机遇................................................. - 8 -第三节国家养老政策的分析................................................................ - 10 -第四节社会因素分析............................................................................ - 13 -第五节经济周期的影响分析................................................................ - 15 -第三章行业供给与需求分析........................................................................ - 15 -第一节行业供给分析............................................................................ - 15 -第二节行业需求分析.............................................................................. - 17 -第三节行业供需对比分析.................................................................... - 19 -第四章产业组织分析 .................................................................................... - 21 -第一节市场结构分析............................................................................ - 21 -第二节市场行为分析............................................................................ - 25 -第三节市场绩效分析............................................................................ - 26 -第四节市场竞争分析............................................................................ - 27 -第五章行业发展分析 .................................................................................... - 30 -第一节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 30 -第二节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 30 -第六章产业链分析......................................................................................... - 34 -第一节横向产业链分析........................................................................ - 34 -第二节纵向产业链分析........................................................................ - 36 -第七章结论和建议......................................................................................... - 37 -前言在我国,自养老产业概念提出以来,对其概念的定义,普遍认为是一个专门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养老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养老产业是养老事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表现形式,但是养老的产业化发展并不意味我国养老事业的完全产业化,不管产业化如何推进,如何发展,养老事业作为社会福利中的重要部分,会一直存在着,因此,产业化和福利化将是我国养老事业发展中的两种根本形式。
2017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投资调研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投资调研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养老产业需求基础情况分析 (3)一、养老产业需求增长情况 (4)二、养老产业发展新契机 (8)第二节我国养老产业现状 (10)第三节构建多元化养老格局 (14)一、“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催生需求 (14)二、政策催化养老产业 (15)第四节养老服务业情况分析 (18)一、养老服务业模式 (18)二、“互联网家”养老模式分析 (20)三、养老地产新格局 (24)四、社区养老模式发展 (28)第五节外国养老产业模式分析 (30)一、美国:成熟的上门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 (30)二、日本:发达的上门养老介护服务 (39)第六节未来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42)一、养老产业繁荣发展期 (42)二、上门养老服务发展趋势 (44)三、社区养老模式蓄力发展 (44)第七节企业分析 (45)第一节养老产业需求基础情况分析我国养老产业需求巨大,市场容量超 4 万亿元。
根据国家统计年鉴,截至 2014 年末,我国 60 岁以上老人 2.12 亿人,占总人口的 15.5%; 65 岁以上人口 1.38 亿人。
2014 年养老行业市场容量或已达到 4.1 万亿元。
其中,∙养老机构产业:根据 2014 民政统计年鉴,截至 2014 年末全国养老院床位共计约551.4 万张,假设平均每张床位价格为 3500 元/月, 2014 年末我国养老院每千人床位数仅为约 25 张,相较国际上 50 张左右的标准,市场存在翻倍需求。
预计养老机构市场容量约 4700 亿元。
∙养老服务产业,根据国家老龄委《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报告,全国失能半失能老人或已达到 4000 万人,该部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较高,假设该类人群月均服务消费支出为 4000 元/月,渗透率为 70%,则失能及半失能老人服务市场规模约为1.35 万亿元;目前空巢老人家庭率达 50%以上,大中城市达到70%以上,而根据 OECD 的调查结果显示, 13%老人接受长期护理,扣除失能老人的情况,假设非失能老人长期护理的费用为 2500 元/月,则非失能老人服务市场规模约2300 亿元。
上海老年人照料护理服务及养老意愿调查状况

上海老年人照料护理服务及养老意愿调查状况(2017年3月27日)2015年8月,全国启动了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上海地区调查,涉及浦东、闵行、奉贤、宝山、虹口、普陀、黄浦、杨浦和崇明9个区县的144个调查点,调查人数4320人,有效问卷4301份。
2016年10月,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对浦东、杨浦、黄浦、普陀、徐汇、静安、闵行、虹口、长宁9个区的1100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展了“上海市老年人养老意愿调查”,有效问卷1025份。
现就两次调查中有关上海老年人照料护理服务、养老意愿及养老支出情况等主要数据发布如下:一、总体评价上海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方面,总体状况良好,日常活动完全能自理的老年人占93.3%,完全不能自理的占4.5%。
照料状况方面,多数老年人能够得到照料,家庭成员依然是最重要的照料者。
此外,家政服务人员(保姆、小时工等)的选择率也显示出了照料服务社会化的趋势。
上海老年人养老意愿方面,多数老年人不愿意离开家居环境接受照料,越是高年龄组的人群,在家的意愿越高;“自己照顾自己”和“在家由家人照顾”比例最高。
表示“在养老机构”、“异地养老”和“视情况而定”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说明历经多年家庭照料功能社会化的变迁以及社会照料服务体系的发展,老年人对于未来的照料问题具有了较为成熟的认识和多元的选择。
但同时显示,选择“高端养老公寓或住宅”的比例不高,老年人群对于养老机构的价格承受能力仍然偏低。
二、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上海地区调查基本情况1、老年人的照料状况。
有13.1%的老年人表示需要照料。
在这部分老年人之中,有89.4%的表示有人照料。
而主要照料者之中,选择率最高的依次是配偶、儿子和女儿,分别为30.7%、23.2%和18.8%,表明在现阶段,家人依然是最重要的照料者;此外,家政服务人员(保姆、小时工等)的选择率也达到13.5%,明显超过其余选项,显示出了照料服务社会化的趋势。
2017年养老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2017年养老产业发展分析报告2017年5月目录一、我国养老业发展痛点:需求激增,供给缺失 (5)1、人口结构变化驱动养老需求增长 (5)2、老龄人口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巨大 (6)3、不仅是医疗:“银发消费”动力延伸 (7)4、养老产业供给:养老服务匮乏,医护资源相对紧缺 (9)二、养老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 (12)1、日本养老产业发展 (12)2、台湾养老产业发展 (14)(1)照顾服务细节化以满足差异化需求 (14)(2)多层次、高密度覆盖机构布局拓展市场空间 (15)(3)养老机构融入社区 (15)(4)生物医疗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带动产业升级 (16)三、养老消费:“医食住行用”的全面升级 (17)1、收入增长,观念改变,“银发消费”潜力巨大 (17)2、“医食住行用”的全面升级 (20)(1)医:医疗供给侧改革推动高端医疗发展 (21)(2)食:营养保健优先,药品保障升级 (23)(3)住:养老床位尚有较大缺口 (24)(4)行:有钱有闲,养老旅游潜力卓越 (25)(5)用:医疗器械与家政看护共同发展 (25)四、政策推动下养老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26)1、政策推动下养老产业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26)2、产业痛点下的发展趋势:多层次+智能化 (29)五、主要风险 (32)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以及老龄人口在未来不断增长的趋势共同驱动着养老需求的持续增长,能够满足老龄人口需求的服务提供将是目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的投资主题。
当前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痛点在于,相对缺乏的供给与快速扩张的需求不匹配的矛盾。
我国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数量在快速上升,而老龄人口天然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巨大;同时,老龄人群在满足生存的基础之上,还具有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需求,从而衍生出“银发消费”的新动力。
从国内要老产业供给来看,存在养老服务占比过低、养老服务配套机构分布不均等问题。
而另一方面,我国一户资源尽管在持续增长,但仍相对匮乏,并且在医疗资源相对稀缺的背景下,老龄人口获取医疗资源还存在一定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老年住宅市场调查报告上海老年住宅市场调查报告一、老年人住宅市场机遇分析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面临或即将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计划生育工作的推进,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不断下降,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
根据联合国将“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准来看,我国已于1999年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老龄化问题势必使传统的养老观念、养老模式发生深刻的改变,老年人对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和精神文明等方面需求的日益增长,将直接导致养老设施的“有效需求”远远超过“有效供给”。
作为全国老龄化问题最突出的城市——上海,如何满足市场上的“有效需求”,如何为企业开创新的利润获取模式,不仅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顺利召开有着重大的意义,更对全国老年住宅市场的开发有着深远地影响与深刻地表率作用,而这正是我们进行本次市场调查的最终目的。
(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1、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在世界各国中,60岁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以意大利为最高,达23%,其次为希腊的22.8%和日本的22%,再次是德国的21.8%和瑞典的21.7%。
不过该组织预测,尽管以老人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为标准统计出的几个“老人大国”都是发达国家,但目前全世界的老年人有一半以上的老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根据联合国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2002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人为 6.29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0%。
到2050年,老人人数将猛增到19.64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21%,平均每年增长9000万。
其中,世界经济发达地区的老人总数将由目前的 2.36亿人增加到 3.95亿人,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将由目前的20%增加到33%,经济欠发达地区将由目前的 3.93亿人猛增到15.69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将由目前的8%增加到19%,届时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3个国家是西班牙、意大利和日本。
世界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增长情况年份1970 1980 1990 2000 2010全世界8.4 8.6 9.2 9.8 10.7发达国家14.5 15.5 17.6 19.2 21.2发展中国家 6.1 6.3 6.9 7.6 8.5中国 6.8 7.4 8.6 9.9 11.7资料来源: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全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1999年成为老年型的国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平均每年以3%的速度持续增长,更为突出的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高达1100万,并以年均5%的速度递增,截止2006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 1.44亿,占总人口的11%。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预测,到202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将占全国总人口19.34%;到2040年,将占到27.8%,而到本世纪中叶,更将达到 4.4亿左右,约占亚洲老年人口总数的36%,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2.3%。
中国老年人口规模之大,老龄化速度之快,高龄人口之多,都是世界人口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
3、上海成为老龄化问题“重灾区”。
从上海市民政局获悉,上海是全国老龄化最早且最严重的地区,上海市的老龄化速度不仅快于市总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于世界老龄化速度与全国老龄化速度。
据悉,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上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我国用了27年;而上海只用了21年(1979年- 2000年)。
截至到2006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75.6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0.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7.58万人,占总人口15.2%。
这两大比率均已逼近世界世界“老人大国”。
而根据第5次人口普查资料预测,上海将比全国足足提早10年进入老年人口数高速增长期,届时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以平均每年10.45万人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30年迅猛增至528万人,成为高度老化的城市。
仅以上海老年人口数高速增长期的前一年——2010年为限,若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老人为全市老年人口总数(312万人)的3%,则全市需老年床位近10万张。
(二)老年人市场潜力巨大1、老年消费力不断增长。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城市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消费力也在不断增长。
2000年国家有关部门通过调查和分析预测,到本世纪一十年代末,中国退休劳动者一生的积蓄总和相当于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另据中国老龄人协会估计,中国老年人消费约每年3000亿人民币,而且随着老年人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其消费数额还将得到进一步增长。
由此可见“老年人市场”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
2、老龄产业(老年人产业)成为朝阳产业。
与此同时,老龄产业(老年人产业),尤其是老年人住宅产业已成为一个极待开发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
所谓老龄产业,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特殊商品、设施和服务行业的总和。
这项产业以满足老年人特殊要求为目的,以开发老年消费市场为途径,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为目标,是集生产、经营、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
老龄产业服务对象是老年人,涉及到一、二、三产业,其所涵盖的相关领域主要有:①家庭服务业,②日常生活用品业,③房产业,④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业,⑤制药和健康服务业,⑥旅游和娱乐业,⑦金融业,⑧教育行业,⑨婚姻市场业,⑩其他特殊行业等。
3、老年住宅业商机无限。
老龄产业既包括老年商品,也包括老年服务,而老年住宅业同时涵盖了这两部分的内容,涉及老年人房产、护理、保险、教育等上述的各大领域,是老龄产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核心部分,其所蕴涵的无限商机是不言而喻的。
(三)老年住宅的定义、分类与消费特征1、老年住宅的定义。
⑴什么是“老年住宅”《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中是这样定义:老年人居住建筑是指老年人长期生活的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基本内容的居住场所,包括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干休所、老人院(养老院)和托老所,也包括普通住宅中供老年人居住或是使用的部分。
这个定义的内容是为了和老年人公共建筑相区分,老年人的公共建筑是指除了老年居住建筑以外,为了解决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要求而设立的建筑,它是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建筑,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老年医疗保健方面建筑:老年病医院、老年康复中心、保健站、老年门诊所等;B、老年教育方面建筑:老年大学、图书阅览室、书画协会等;C、老年文娱方面建筑:老年活动中心、俱乐部、老年之家等;D、其它老年服务建筑:老年餐厅、日间服务站等。
老年人居住建筑和老年人公共建筑共同组成老年建筑,在报告中研究的“老年住宅”特指老年人的居住建筑。
因为老年住宅与普通住宅之间的差异性,如消费群的专一性——它是“针对老年人提供的住宅产品”,产品设计的特殊性——住宅楼、医疗看护、交通线路、配套设施等方面符合老人的生理特点,社区活动的广泛性——在娱乐、学习、交往、情感等方面照顾老人的心理需要,所以,它又被称为“银色住宅”、“乐龄住宅”、“关怀住宅”。
⑵如何建设老年住宅不同的老年住宅有其各自的设计原则和使用功能,但从本质上来说,它都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A、住宅设计必须要照顾到老年人特殊的身体状况;B、无论是单独的住宅还是大型的社区都必须配备丰富精神文化的设施;C、老年住宅必须具备满足不同阶段老年人需求而改变空间形式的特性,这种可改造的空间能够适当调整住宅的空间和功能,日本提出的“百年住宅”和“长寿住宅”,就是通过改造住宅空间来适应人生不同阶段居住需求。
2、老年住宅的分类。
⑴进制按照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状态分类1986年国际慈善机构(HTA)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状况将老年住宅分为七种类型:A类:富有活力,生活完全自理的退休人士和退休前老人居住的健康住宅。
B类:生活基本自理,需要少许监护和帮助的健康老人住宅。
C类:提供全天监护和最低限度的服务和设施的健康老人住宅。
D类:专为体力虚弱而智力健全,但不需要护理和监护的老人住宅。
E类:专为体力尚且健全而智力衰退并需要个人生活照料和监护的老人住宅。
F类:专为体力和智力都衰退并需要个人监护和护理的住宅。
G类:专为体力和智力衰退并患有疾病、受伤等的老人入住的注册医疗机构。
⑵按照老年人对服务要求的不同分类A、提供给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老人居住的健康住宅。
这种类型的住宅是提供给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Self-helping Aged People)居住的,所谓“自理老人”是指生活行为完全自理,希望保持自己独立的生活习惯,很少或基本不需要其它帮助的老年人。
如果老年人能够独立生活,但想要居住更安全一些,喜欢同其他老人住在一起,就可以选择独立生活的方式。
这种方式的代表环境是两种:老年公寓和老年聚集住宅;B、辅助生活区或居民照料区。
这种类型的住宅是提供给“介助老人”(Device- helping Aged People)居住的,所谓“介助老人”是指生活行为要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设施等帮助的老年人。
辅助生活的其它名字是:居民照料,寄宿和照料,寄宿之家,辅助照料,个人关照,老年之家,受保护照料等。
如果老人日常生活活动诸如洗澡、穿衣、吃饭等需要帮助,需要提醒服药,需要24小时保安服务,可能有困难自己行走,有特殊医疗要求,有失禁问题,有时健忘或困惑(老年痴呆症),辅助生活区是合适的选择;C、护理院。
这种类型的住宅是提供给“介护老人”(Under Nursing Aged PeoPle)居住的,所谓“介护老人”是指大部分或全部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
护理院是为康复期病人以及慢性和长期患病的人们提供24小时护理照料的设施,它提供常规的医药监督和康复治疗,不同的护理院各有专长。
如果老人需要24小时护理照料,没有轮椅、助行器或其他人的帮助不能行走,不能自己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到了老年痴呆晚期阶段,需要治疗和恢复设施,患有长期或慢性病,选择护理院居住是合适的。
护理院的其它名称有:专业护理设施,康复之家,护理设施,长期照料设施;D、连续照料退休社区。
如果老人身体健康,现在可以独立生活,希望在今后生活的每一个阶段都得到照料,即生活服务有保障,可以选择连续照料退休社区居住。
一般个人付给社区一次性费用和月租费来支付生活开销。
连续照料退休社区是发展的概念,社区为老人提供住房、活动、服务、医疗照料。
不同的是,它提供老年不同阶段的连续照料,从独立生活到必要时的辅助生活和护理院;E、活跃老年社区。
活跃老年社区是一个年龄限制的社区,专门为那些喜欢参加身体和社会活动的老年人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