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运动专题讲解

合集下载

板块的运动课件

板块的运动课件
课件
目录
• 板块运动概述 • 板块运动的动力学 • 板块运动的类型 • 板块运动的实例 • 板块运动的影响 • 未来研究方向
01
板块运动概述
板块运动的定义
总结词
板块运动是指地球板块在地球内部力量作用下沿着一定方向移动的现象。
详细描述
板块运动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地球板块在地球内部力 量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路径进行移动的现象。这些板块由地壳和部分上 地幔组成,并在地球表面形成不同的地形和地貌。
板块运动的研究意义
总结词
研究板块运动有助于深入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历史 ,预测地质灾害,以及指导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
详细描述
研究板块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 化历史,探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动力学机制。此外, 通过研究板块运动,我们可以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 如地震、火山喷发等,为人类提供安全保障。同时, 板块运动的研究还可以指导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如 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开采、大型工程的地质勘查和选址 等。因此,研究板块运动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
总结词
引入复杂因素
详细描述
目前的板块运动模型主要考虑了地幔对流、重力、弹性力 等基本因素,未来可以尝试将其他复杂因素(如地震、板 块间的相互作用、地壳的粘性等)引入模型中,以更全面 地揭示板块运动的机制。
总结词
多尺度模拟
详细描述
为了更好地理解板块运动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表现 ,未来可以开展多尺度模拟研究,将板块运动与地球其他 现象(如气候变化、火山活动等)进行关联,从更广阔的 角度探究地球系统的整体行为。
02
板块运动的动力学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
01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是板块 运动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板块运动常考知识点

板块运动常考知识点

板块运动常考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板块运动常考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咱地球的地壳不是一整块儿,而是分成好多块儿,就像拼图一样,这些块儿就叫板块。

这些板块呢,一直在慢慢地移动,这就是板块运动。

就好比是一群大乌龟在地球这个大球面上缓缓地爬动,当然这只是个简单好懂的比喻啦。

②重要程度:在地理学科里,这板块运动可重要了。

它能解释好多地球上的事儿呢,像地震啊、火山为啥会在某些地方经常出现,还有山脉是怎么形成的。

要是不了解板块运动,那地球好多奇妙的地理现象就像蒙着一层纱,看不透。

③前置知识:在学板块运动之前,最好对地球的基本结构有个大概的了解,知道地壳、地幔这些东西。

要是连地球的基本分层都不知道,板块运动学起来就有点懵圈,就好比做菜之前得知道炉灶咋用一样。

④应用价值:实际生活中用处也不少呢。

了解板块运动,就能大概知道哪些地方地震风险大,可以把房子建得更结实点;找矿的时候,也可以根据板块运动的规律来找那些可能藏着金属矿的地方。

比如说,在板块碰撞挤压的山区,可能就容易有金属矿呢。

那要是地震预报更准确一点,就可以减少不少损失呢。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地理学科里,板块运动算是比较核心的知识啦。

就像一个大树的主干,和地形地貌、地震火山等很多知识分支都连着呢。

②关联知识:跟地震、火山、山脉的形成、海洋地形等知识都有关系。

比如说板块碰撞的时候,就容易产生地震和火山,两个板块挤压还能把地拱起来形成山脉。

这种关联就像是一个大家庭里的亲戚关系,互相影响着呢。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有点大哦。

难点在于理解板块运动的具体过程和机制。

比如说板块为啥会动呢?这可不像咱们想让乌龟往哪爬就往哪爬那么简单。

关键是要理解板块之间不同的相互作用方式,像碰撞、张裂等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这可是常考的重点。

考查方式可多了,可能会通过地图让你指出板块边界在哪儿啦,问你某个地震多发地带跟板块运动有啥关系啦等等。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地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软流层上缓慢地移动。

专题5 板块运动

专题5  板块运动

日本群岛 喜马拉雅山脉
落基山脉
马里亚纳海沟
东非大裂谷
安第斯山脉
大西洋
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 科学研究永无止尽!
向四级跳冲击
板块构造学说
总结前人成果 不断完善
海底扩张学说
探测科技成果 逻辑推理
大陆漂移学说
提出科学假设 验证科学设想
板块构造学说
运动形式 形成地貌 板块张裂 裂谷 (生长边界) 海洋 洋 海沟 ( 洋 板 消 陆 岛弧链 块 亡 相陆 碰 边 撞 海岸山脉 界 撞 ) 陆陆 相撞 巨大山脉 举例 东非大裂谷 大西洋 马里亚纳海沟
美洲板块
1
4 3 5
6
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示意图
今天的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大洲陆地海岸的环抱之中。 如果没有西面的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连,它就是个典型的内陆 海了。令人难以想像的是,如今的地中海过去曾是一个比现在大数 百倍的喇叭形巨洋。 ——摘自网页中国雅虎知识堂

红 海
用板块构造学说来分析以下地形的形成原因:
(4)大西洋的形成 (5)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6)冰岛的形成
亚欧板块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太 平 洋 板 块 南 极 洲 板 块
东非大裂谷
大陆漂移主要证据
驱动大陆漂 移的动力来 自何方?
海底探测技术的发展下的两大发现: 1、大洋中脊的发现: 海底地形
海沟
大洋中脊 (海岭)
海底探测技术的发展下的两大发现: 2、离大洋中脊越远,洋壳越老,并以洋脊为 轴呈对称分布。
海底洋壳年龄分布图
海底扩张学说
主要观点:洋壳从海岭处不断生长并向两侧扩张,老的洋壳在海 沟处俯冲入地幔而消失。 (大洋中脊)

板块运动高考知识点

板块运动高考知识点

板块运动高考知识点【引言】高考是每位学生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场考试,而板块运动作为物理学的重要内容经常出现在高考试题中。

掌握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提高物理成绩,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变动以及地壳构造的形成。

本文将针对板块运动的高考知识点展开详细阐述。

【正文】1. 板块运动的概念板块运动是指地壳板块在地球上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根据现代地震测量和地磁测量,科学家发现地球表面上的陆地和海洋区域被划分为数个大块,这些块就是地壳板块。

板块运动主要有三种形式:地壳横向推动、地壳上升和下降以及地壳的扭转。

板块运动使得地球表面上的陆地和海洋形成了现在的位置格局。

2. 地质构造的类型地球上的地质构造包括大陆构造和海洋构造。

大陆构造主要指的是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包括地壳的隆起、坳陷和垂直运动等。

而海洋构造则主要指的是海洋地壳的形成和演化,包括洋脊的形成、洋沟的形成以及海底山脉的生成等。

3.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主要有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和地震引起的地震波。

地球内部的热对流是由地球内部的热量不均匀分布所引起的,热对流使得地壳板块向前推动,形成板块运动。

而地震引起的地震波也会产生地壳的移动,进而影响板块运动。

4. 板块边界的类型板块边界主要有三种类型:构造边界、构造边界和转换边界。

构造边界是指地壳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同向挤压、剪切和伸展。

构造边界是指地壳板块相互分离的边界,主要发生在洋脊的形成和扩张过程中。

而转换边界则是由地壳板块相互滑移而形成的,常常伴随着地震的发生。

5. 板块运动的地质现象板块运动所造成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和地壳形变。

地震是由于地壳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地表抖动现象,地震的发生频率和地震带的位置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

火山喷发则是由于地壳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地热能量释放导致地下岩浆的上升而引起的。

而地壳形变主要包括地壳的隆起、坳陷和地壳的扭转等。

6. 板块运动的意义板块运动对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板块运动PPT学习课件

板块运动PPT学习课件

老的洋壳在海沟处洋俯壳 冲入地幔而消失大;陆地壳
岩石圈最海不底稳 扩张的海岭驱动力新是←地—幔—物—质洋对壳流年。龄 ———→老 海沟
定的破碎带 (洋壳诞生处)
10
(洋壳消亡处)
练一练 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回答:
C
D
B
A
E
(1)海洋中最深的地方是__海__沟__,是洋壳的消亡处。
(2)新大洋的诞生处位于__C(填字母)是__海__岭_(__洋__脊__),
地球表面在运动!
1
板块构造学说
专题5 板块运动
2
本堂课主要内容
1
大陆漂移学说
2
海底扩张学说
3
板块构造学说
4
板块构造理论的应用
3
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
一张地图引发的科学革命…
大陆漂移学说:
①漂移方式:大陆地壳漂浮在大洋地壳上进行移动 ②漂移过程:泛大陆于中生代起,逐渐分裂、漂移 ③漂移动力:驱动力来自天体引潮力与地球自转离心力
巍然不动定如山
材料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地震局
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马宗晋先生
表示,台湾岛在以每年七十至八
十毫米的速度向大陆方向移动。
玉山
材料二
台湾岛的形状、山脉走向、 地质构造三者一致,都是北北东 向。台湾山脉形成于喜马拉雅造 山运动,至今还在不断长高。海 拔超过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2座。 最高峰玉山海拔3997米,为中国 东部第一高峰。
探测科技成果 逻辑推理
大陆漂移学说
提出科学假设 验证科学设想
19
本节课重点内容
板块构造学说 主要内容
六大板块名称和相对位置
板块的边界类型及其作用

地理专题5板块运动

地理专题5板块运动

地理专题5板块运动专题5板块运动知识一、板块构造学说1、软流层:在上地收幔上部,即地下约60千米~250千米到400千米处,由于受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加热,导致岩石软化,部分呈熔融状态,因此这部分圈层称为软流层(圈)。

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2、岩石圈:在软流层以上到地表的部分,是由岩石组成,称为岩石圈。

包括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岩石和地壳两部分。

3、板块构造学说: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是由若干刚性板块构成,全球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法国的地质学家提出。

①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②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张裂和碰撞。

4、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海洋中的张裂往往形成海岭(大洋中脊、洋脊)大洋中的洋脊是岩石圈中最在稳定的破碎带,地幔物质从洋脊顶部的开裂处涌出,形成新的大洋地壳,并把原有的大洋板块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向两侧推移,使海底不断扩张,直至海沟处下沉消融。

因此海洋板块的年龄较为年轻,虽然地球历史有46亿年之久,可海洋底部至今没有发现超过2亿年的岩石。

而大陆板块则要古老得多。

从洋脊向两侧的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洋脊的年龄最轻。

5、板块碰撞:消亡边界,(1)当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时,①由于大洋板块位置较低;②密度较大,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直插入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这里往往会形成海沟,是海洋最深的地方。

而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成为岛弧和海岸山脉,如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自北向南: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2)当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时,则形成巨大的山脉,如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撞产生了喜马拉雅山脉。

(3)许多矿产资源和地热资源也分布在这里。

6、大陆漂移学说依据:①非洲西海岸的轮廓与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非常吻合;②以古气候、古冰川、古生物以及地质构造和大洋两侧岩石相互吻合。

专题5 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

专题5 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

大洋的深度
大洋的最深处并不在大洋的中心, 而是在大洋的边缘这又是为什么?
海沟
洋脊
地幔物质
软流层
地幔物质的对流是板块作用的驱动力
板块内部
板块交界处
地壳比较稳定
消亡边界 (碰撞) 陆洋碰撞
生长边界 (张裂) 裂谷、海洋
陆陆碰撞
巨大山脉
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
练习
亚欧 太平洋 1、日本位于_____板块和_______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极不稳 定。
地中海 大西洋 太平洋
红海
思考:
喜马拉雅山脉地区能够从海洋变成高大山脉,那么同学 们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运动理论,思考分析太平洋,大西洋, 红海,地中海的命运.它们未来面积是变大还是会变小?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
在4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区地带是一片广阔的海洋。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它逐步上升,成为“地球的第三极”。 据观察测算,喜马拉雅山至今还以每年15—50毫米的速度仍 在升高。由于喜马拉雅山脱海成陆很晚,因此,又是世界上 最年轻的山脉。
为什么雄伟的喜马 拉雅山上会有海洋 生物的化石?
喜马拉雅山 上如此巨大 的褶皱是怎 样形成的呢?
专题5 板块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
魏格纳的发现
洋底岩层年龄分布图
• 板块构造学说主要内容: • 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 2、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
产生大陆漂移现象
• 3、板块内部相对稳定; 板块交界处是地壳运动的活跃地带
2、(不定项选择)下列应用板块构造学说对地质地貌现象 的解释,正确的是 ( ABC )
A. 大西洋是板块张裂而产生
B. 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C.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 D. 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岛弧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处

专题5_板块运动_知识点

专题5_板块运动_知识点

专题5 板块运动
①亚欧板块
②非洲板块
⒈全球(岩石圈)可划分为六大板块③美洲板块
④印度洋板块
⑤南极洲板块
一、板块构造学说⑥太平洋板块
①板块交界处是地壳运动的活跃地带,板块内部相对较稳定
②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或海洋(如大西洋)
Ⅰ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形成岛弧、海岸山脉和海沟(如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
⒉板块在软流层上运动③板块碰撞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喜马拉雅山脉
Ⅱ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形成巨大的山脉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阿尔卑斯山脉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安第斯山脉
Ⅱ震中:震源到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
①要素Ⅲ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
Ⅳ震中距:地面上任意一点与震中间的距离
⒈地震
Ⅵ地震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
二、地震与火山②分布Ⅰ环太平洋地震带
Ⅱ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Ⅰ环太平洋火山带
⒉火山:①分布Ⅱ红海沿岸和东非火山带
Ⅲ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
Ⅳ洋底火山带高二(1)班江彩霞、李仲麟、戴佳睿、侯博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0=10m/s 的物块冲上一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且足够长的木板上。

物块质量为m =4kg ,木板质量M =6kg ,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6.0=μ,试问:物块将停在木板上何处【启导】物块冲上木板后相对木板向右运动,会在木板摩擦力作用下匀减速运动,木板会在摩擦力作用下匀加速运动,两者共速后,一起匀速运动。

求物块停在木板上何处,实际是在求物块与木板的相对位移大小。

【解析】方法一(基本公式法)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对物块 1ma mg =μ 对木板 2Ma mg =μ 解得 21m/s 6=a ,22m/s 4=a 设两者共速时所用时间为t ,则t a t a v 210=-解得 s 1=t这段时间物块与车的位移大小分别为m 7212101=-=t a t v xm 221222==t a x两车的位移之差m 521=-=∆x x x 故物块能停距木板左端5m 处 方法二(图像法)作出物块与木板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物块与木板的加速度v21m/s 6==g a μ22m/s 4==g Mma μ 两者t 时刻速度相等,则t a t a v 210=-解得 s 1=t分析可知,图中阴影面积为板、块的相对位移,由几何关系知m 5210==∆t v x 故物块能停距木板左端5m 处 解法三(相对运动法)以地面为参考系,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对物块 1ma mg =μ 对木板 2Ma mg =μ 解得 21m/s 6=a ,22m/s 4=a以木板为参考系,物块的初速度为0v ,加速度为()21a a +-,则 两者相对位移为()m 522120=+=∆a a v x故物块能停在距木板左端5m 处 【答案】物块能停在距木板左端5m 处【品味】本题是板块问题得基本问题。

求解本题一定要弄清摩擦力起的作用,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理解相对位移。

本题用不同方法进行了求解意在加强学员从不同角度分析处理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要注意对比不同方法的解题出发点,有意识培养自己的思维灵活性、方法的多样性。

木板受牵引的板块问题2长m L 5.1=、质量kg 3=M 的木板静止放在水平面上,质量kg 1=m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右端,木板和小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101=μ,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02=μ。

现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取2m/s 10=g ,求:(1)使小物块不掉下木板的最大拉力0F (小物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2)如果拉力N 21=F 恒定不变,小物块所能获得的最大动能是多少。

【引导】当木板所受水平外力F 小于某一值时,木板会在水平外力作用下加速运动,物块相对于木板就有了相对运动趋势,就会受到木板的静摩擦力作用,并且在其作用下也做与木板加速相同的加速运动。

由于物块的加速度由静摩擦力提供,所以物块与木板相同加速度的加速运动的加速度是有上限的,就是物块和木板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时、对物块所产生的加速度,而这也是木板与物块能保持相对静止一块加速的临界加速度。

求出这个临界加速度,就可以求出物块不掉下去的最大拉力,因为只要板、块发生了相对滑动,其就必然能够掉下去。

如果物块在木板上滑动了,那么其从木板后端将要掉下去时的动能最大,因为此前其一直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加速。

【品味】在本题第一问的求解中,对临界加速度的分析和求解是关键,而在第二问的求解中用相对位移求时间则是关键。

不难发现,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并不很长的题目竟然包含着临界问题和相对运动问题,难怪乎不少学员都叹息板块问题太难!“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有些人宁愿被困难征服,有些人喜欢征服困难,你想做哪一种呢其实,当你全心投入的时候,你会发现别样的精彩!不妨来试试。

B 的质量为m =、长L =1m 。

某时刻A 以v 0=4m/s 向右的初速度滑上木板B 的上表面,物体A 的质量M =1kg ,在A 滑上B 的同时,给B 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

忽略物体A 的大小,已知A 与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µ=,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

试求:(1)若F =5N ,物体A 在小车上运动时相对小车滑行的最大距离;(2)如果要使A 不至于从B 上滑落,拉力F 大小应满足的条件。

【品味】本题中物块有了速度,较之上一题运动情境要复杂一些,在分析时就要更加细心。

在求解本题第二问时,思维是否缜密直接影响到问题能否得到完满解决,有不少学员可能只考虑到不从平板车右边冲出一种情况。

物块受牵引的板块问题例|4如图所示,一块质量为M 、长为l 的匀质木板放在很长的水平桌面上,板的左端有一质量为m 的物块,物块上连接一根很长的细绳,细绳跨过位于桌面边缘的定滑轮并与桌面平行,某人以恒定的速度v 向下拉绳,物块最多只能到达板的中点,且此时板的右端距离桌边定滑轮足够远.求: (1)若板与桌面间光滑,物块与板的动摩擦因数.(2)若板与桌面间有摩擦,为使物块能到达板右端,板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的范围.【品味】求解本题第一问的关键是抓住物体的位移关系,而第二问中弄清物块能够运动到木板右端的临界条件则是解题的关键。

斜面上的板块问题例|5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1m 的43A B0v F长木板。

开始时,长木板上有一质量为2m 的小铁块(视为质点)以相对斜面的初速度0v 从长木板的中点沿长木板向下滑动,同时长木板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始终做速度为v 的匀速运动(已知二者速率的值v v >0),小铁块最终跟长木板一起向上做匀速运动。

已知小铁块与木板、木板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θμtan >),试求: (1)小铁块在长木板上滑动时的加速度 (2)长木板至少多长(3)小铁块从中点开始运动到最终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拉力做了多少功【引导】物块受到沿斜面的重力分量和摩擦力的作用,且由于θμtan >,所以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物块做匀减速运动,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出加速度。

由于物块最终跟长木板一起向上做匀速运动,所以物块速度减为零后又会反向加速,但在物块和木板共速前物块运动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下。

由于木板一直匀速运动,因此由平衡条件可以求出拉力大小,再求出物块位移,就可以按照功的定义求解拉力做功了。

当然,也可以依据动能定理求解。

【品味】本题运动情境较为复杂,根据θμtan >对铁块运动状态的判断体现了学员对斜面模型规律的掌握程度;对小铁块运动情况的分析与运算则又能反映出学员对运动学规律的认识深度;对临界条件的分析又能彰显学员对临界问题的分析能力;而对拉力做功的运算则不仅考查学员对功、能的理解,也能反映出学员对问题的综合把控能力。

本题综合性较强,覆盖面较广,对学生的悟性要求也较高。

多对象板块问题例|6(2009·山东)如图所示,某货场将质量为m 1=100 kg 的货物(可视为质点)从5高处运送至地面,为避免货物与地面发生撞击,现利用固定于地面的光滑四分之一圆轨道,使货物中轨道顶端无初速滑下,轨道半径R= m。

地面上紧靠轨道次排放两声完全相同的木板A、B,长度均为l=2m,质量均为m2=100 kg,木板上表面与轨道末端相切。

货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g=10 m/s2)(1)求货物到达圆轨道末端时对轨道的压力。

(2)若货物滑上木板A时,木板不动,而滑上木板B时,木板B开始滑动,求μ1应满足的条件。

(3)若μ1=,求货物滑到木板A末端时的速度和在木板A上运动的时间。

【启导】物块滑下圆轨道末端获得速度,由圆周运动规律可以求得物块对轨道的压力。

第(2)问中当其冲上木板A后,A未动,说明物块施予A的摩擦力小于地面对A、B板的最大静摩擦力。

物块滑上B后,B动了,说明物块施予B的摩擦力大于地面与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第(3)问中看μ1=是否满足(2)中所求的范围内,若满足的话,可根据运动学规律求时间。

【答案】(1)3000N (2)10.6μ0.4<≤(3)【品味】本题第(2)问中根据“A动B不动”分析物块摩擦力所满足关系是一个难点!本题与前面所研究过的题目不同,其对象较多,除物块外有两个木板。

物块在A上运动过程中,可将A、B看做整体来分析,问题就得到了简化。

因为A随然没动,但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我们不妨理解为A发生了形变,从而了挤压B,而地面又阻碍B运动,所以归根结底,地面对A、B整体的摩擦力是阻碍A运动的原因。

多过程板块问题例|7(2010·福建)如图所示,物体A 放在足够长的木板B 上,木板B 静止于水平面。

t =0时,电动机通过水平细绳以恒力F 拉木板B ,使它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 B =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已知A 的质量m A 和B 的质量m B 均为,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1μ=,B 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μ=,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求: (1)物体A 刚运动时的加速度a A ; (2)t =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P ;(3)若t =时,将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立即调整为W 5='P ,并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一功率不变,t =时物体A 的速度为s 。

则在t =到t =这段时间内木板B 的位移为多少 【启导】本题第(1)问易求;第(2)问需要根据速度公式先求出时木板的运动速率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木板所受的牵引力,然后按照瞬时功率的表达式求出功率P ;第(3)问需要先求出木板所受拉力,然后对木板进行分析,确定木板的运动状态,为进一步求解奠定基础。

【答案】(1)s 2(2)7W (3)【品味】本题为2010年福建省压轴题,其涵盖受力分析、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功率、动能定理等力学重要知识内容,涉及面非常广。

本题第(1)问是常规性问题,一般同学都能做出来。

第(2)问,在掌握功率概念及求解方法的同时,要求能对木板B 受力情况做出正确的分析。

第(3)问的过程较为复杂,充分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功能关系求解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对学生基础的扎实性、方法的灵活性和思维的缜密性都有较高要求,区分度较大。

本题在设置上层层深入,由易到难,使学生容易上手却又难以深入,能够较好检测出学生学业水平,的确是一道不错的高考题!由本题我们至少能明显能体会到这么两点:一是其实高考压轴题也是能得分的,不要盲目放弃;二是练好基本功是根本,特别是对较为复杂的题目,高考中有几道题是直接套套公式就能出来的呢61.板块问题本质特征①两物体叠放并接触②两物体间通过摩擦力发生作用2.常见基本问题及其处理方法常见基本问题处理方法分析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动力、阻力)根据物块与木板的相对运动方向来判断,摩擦力的突变的时刻:物v与板v相同时板、块能一起加速运动的最大加速度板、块间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相对位移的计算弄清对地位移和相对位移的概念是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