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特性参数

合集下载

人体动力学参数

人体动力学参数

人体动力学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体质量:通常以千克(kg)为单位,反映了人体的重量。

2. 人体身高:通常以米(m)为单位,反映了人的高度。

3. 人体质心位置:人体质心位置的确定对于分析人体运动和设计人体工程学产品非常重要。

质心位置可以通过体重和身高进行计算,公式为:质心位置(cm)= (体重(kg)× 身高(cm)) / 100。

4. 人体转动惯量:人体转动惯量是描述人体转动特性的参数,与人体质量和质心位置有关。

转动惯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转动惯量(kg·m²)= 体重(kg)× (质心位置(m))²。

5. 人体运动能力:人体运动能力包括肌肉力量、耐力、灵活性等,这些因素会影响人体的运动表现和运动能力。

这些参数在人体动力学研究和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分析人体运动、设计人体工程学产品、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等。

健康人体的基本参数值

健康人体的基本参数值

健康人体的基本参数值一、体重和身高:体重和身高是衡量一个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对成年人来说,体重和身高的理想比例是根据身高和体格指数(BMI)来确定的。

成年女性的BMI应在18.5-24.9之间,男性的BMI应在20-25之间。

二、血压:正常血压的数值范围是收缩压在90-120毫米汞柱(mmHg)之间,舒张压在60-80 mmHg之间。

血压超出这个范围,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三、心率:健康人体心率的正常范围是每分钟60-100次(静息状态下)。

体育锻炼后,心率可能会增加,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四、体温:正常体温的数值一般被认为是摄氏36.5-37.5度之间。

体温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可能是发烧或低体温的迹象。

五、血糖:血糖是衡量人体运行能量的重要指标。

正常血糖范围是每升血糖在空腹状态下3.9-5.6毫摩尔(mmol/L)之间。

六、胆固醇:胆固醇是人体血液中的脂质。

总胆固醇的正常水平应该低于5.2毫摩尔(mmol/L),而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不应超过3.4毫摩尔(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应在 1.0-2.0毫摩尔(mmol/L)之间。

七、呼吸频率: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是每分钟12-20次。

呼吸频率的改变可能是由于焦虑、运动或一些疾病引起的。

八、肺活量:肺活量是指一次完全吸气和呼气的最大空气容量。

正常肺活量的数值取决于年龄、性别和身体健康状况。

通常,成年男性一次肺活量为4-6升,成年女性一次肺活量为3-4升。

九、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氧气的饱和度。

正常血氧饱和度应该在95%以上。

血氧饱和度低于92%可能表示氧气供应不足,需要进一步关注。

十、白细胞计数:总结:。

人体的人机学参数

人体的人机学参数

人体的人机学参数人体的人机学参数是指人体在与机械设备或计算机进行交互时的一些基本属性和特征,包括运动能力、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等。

这些参数对于设计和研发人机交互系统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用户行为,提供更符合人类需求的交互体验。

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人机学参数。

1.运动能力:人体的运动能力是人机交互中最基础的参数之一、它包括人体的力量、速度、灵敏度和精确性等方面。

例如,手指的精细运动能力可以影响到使用触摸屏的精准性,而手臂的力量和速度则可以决定使用力控设备时的操作效果。

2.感知能力:人体的感知能力是指我们感知和处理外界信息的能力,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在人机交互中,我们常常利用这些感知通道来获取用户的输入和反馈信息。

例如,通过摄像头来识别用户的动作,通过麦克风来接收用户的语音指令。

3.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我们对于输入信息的理解和反应速度直接影响到与机器交互的效果。

例如,我们在观看屏幕上的图像时,需要能够快速地识别出其中的对象和关系,以做出相应的反应。

4.人体尺寸和人体比例:人体尺寸和比例对于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界面和设备非常重要。

不同人群的身高、体重和体型差异较大,这直接影响到操作界面的布局、交互元素的大小和可访问性等。

合理的人体比例设计可以使得不同人群都能够方便地操作和使用设备。

5.人体姿势和动作:人体在与机器交互时的姿势和动作也是衡量人机学参数的重要指标。

例如,我们在使用手机时常常需要屈曲手指,而在使用键盘时需要保持手指的伸直状态。

合理考虑不同姿势和动作对于人体的影响可以提高人机交互的舒适性和效率。

除了以上几个参数,还有一些其他的人机学参数也非常重要。

例如,疲劳度和专注力可以影响用户长时间使用设备的体验;心率和呼吸率可以反映用户的情绪和压力水平等。

综上所述,人体的人机学参数是设计和研发人机交互系统时需要考虑的基本要素,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并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第3章人机

第3章人机
等张收缩:张力不变,长度变化。属动态力,使肢 体产生运动,肌肉做外功。
➢ 2.人体的力量 包括:握力,推拉力,蹬力和提拉力。
➢ 3.1.3 人的其他物理特性
➢ 1.人的热力学特性 (1)人体的产热
1)人体能量代谢和产热 2) 人体温度及其调节
(2)人体与环境的热交换 包括: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
➢ 2.情感过程
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所持的体验。
(1)情感的类型
高兴,悲伤,愤怒,恐怖,警戒,惊愕,憎恨和 接受。
(2)情绪的生理基础
情绪的产生不单纯取决于人体对外界刺激的生理 反应,而是外界刺激,机体生理变化以及认知过 程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生理变化只是 情感过程的基础,心理的认知过程起主要作用。
➢ 3.2.3 人的生理节律性
又称生物节律,是生命过程的时间特性。它可分 为:昼夜节律,周节律,月节律等。 1.生理节律 引起生理节律的条件主要有自然环境,体内激素 和人为环境。
➢ 2.时差和老化
时差是因跨时区航空飞行引起的昼夜节律的差异 问题;老化是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生理功能逐 渐退化的问题,即是个体生存寿命内的生命周期 性问题。
(3)条件反射的意义 条件反射的机制使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大大提高。
➢ 3.疲劳 疲劳是一种生理过程,它是人体部分功能的下降 或失常,是由于人体内同化与异化过程的平衡状 态受到破坏而引起的。
(1)疲劳的特征 包括:疲劳的生理表现,生理表现。
(2)疲劳的生理意义 1)疲劳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 应。 2)消极意义在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的功能。
➢ 3.1 人的物理特性
主要包括:几何特性,力学特性,热学特性,电 学特性,声学特性和其他物理特性。

人体的人机学参数总结

人体的人机学参数总结

人体的人机学参数总结
一、一般人体人机学参数
1、骨骼参数:骨骼参数是由骨骼长度,宽度,厚度等参数构成,可
以说是人体构造的基础。

如肱骨长度一般在27cm,肩胛骨宽度在6cm,肩
胛骨厚度在 2.3-2.4mm,肱骨宽度在7.2-7.3mm,桡骨宽度在 2.7-3.3mm,肱骨厚度一般在1.6-2.2mm,桡骨厚度一般在1.2-2.2mm,腕骨厚度为
1.2-
2.2mm。

2、关节参数:
关节参数是人体构造和运动的重要指标,包括关节范围、灵活性和体
重载荷等。

如肩关节的关节范围为0-180°,关节摩擦力在0.1-0.7N·m,活动范围为-45°~+45°。

肘关节的关节范围为0-145°,活动范围为-30°~+30°,关节摩擦力在0.1-0.6N·m。

腰关节的关节范围为-60°~
+60°,活动范围为-30°~+30°,关节摩擦力在0.5-2.5N·m。

膝关节
的关节范围为0-145°,活动范围为-45°~+45°,关节摩擦力在0.1-
0.7N·m。

3、肌肉参数:
肌肉参数是描述肌肉结构、肌肉活动和力量的重要参数。

如肩部有肱肌、肩胛肌、肱二头肌,其抗力为10-15N。

肱三头肌抗力为10-20N,肱
四头肌抗力为10-22N,内旋肌抗力为6-10N,外旋肌抗力为9-12N。

胸部
有胸大肌,抗力为7-10N。

腰部有腰伸肌、腰屈肌,其抗力分别为20-25N
和6-10N。

生命体特征

生命体特征

生命体特征人类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生命体之一,拥有独特的生命体特征。

其中,人类的五官与感知能力是我们与外界进行沟通、感知和认知的重要方式。

以下将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个方面,介绍人类五官的特征和功能。

一、视觉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知方式之一,我们通过眼睛感知光线,进而获取世界的信息。

人类的眼睛位于头部前部,由眼球、眼睑和泪腺等组成。

眼球是视觉的主要器官,它由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部分组成。

角膜能够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则能够调节眼球的焦距,使我们能够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

视网膜是感受光线的重要部分,它包含了大量的感光细胞,能够将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和解读。

二、听觉听觉是人类感知声音和声波的能力,通过耳朵实现。

人类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它们能够收集和引导声音进入耳朵。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和耳腔等部分,它们能够将声音从外耳传递到内耳。

内耳是听觉的主要器官,它包括耳蜗和前庭等部分。

耳蜗是感受声音的重要部分,它能够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通过听神经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和解读。

三、嗅觉嗅觉是人类感知气味和化学物质的能力,通过鼻子实现。

人类的鼻子位于面部中央,由鼻腔和嗅觉神经组成。

鼻腔内有大量的嗅觉感受器,它们能够感知空气中的气味分子,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通过嗅神经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和解读。

人类的嗅觉非常敏感,可以帮助我们辨别食物的新鲜度、感知危险气体和识别他人的个人气味等。

四、味觉味觉是人类感知食物味道的能力,通过舌头实现。

人类的舌头由味蕾和味觉感受器组成。

味蕾分布在舌头的表面,它们能够感知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通过舌神经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和解读。

人类的味觉可以分辨出五种基本味道,即甜、酸、苦、咸和鲜。

味觉不仅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美食的美味,还能够帮助我们判断食物的安全性和品质。

五、触觉触觉是人类感知物体质地、温度和压力的能力,通过皮肤实现。

人的生理特性

人的生理特性

人的生理特性(一)人的感觉与感觉器官l,视觉1)常见的几种视觉现象①暗适应与明适应能力。

人眼对光亮度变化的顺应性,称为适应,适应有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暗适应是指人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开始时一切都看不见,需要经过一定时间以后才能逐渐看清被视物的轮廓。

暗适应的过渡时间较长,约需要30min才能完全适应。

明适应是指人从暗处进入亮处时,能够看清视物的适应过程,这个过渡时间很短,约需1min,明适应过程即趋于完成。

人在明暗急剧变化的环境中工作,会因受适应性的限制,使视力出现短暂的下降,若频繁地出现这种情况,会产生视觉疲劳,并容易引起事故发生。

为此,在需要频繁改变光亮度的场所,应采用缓和照明,避免光亮度的急剧变化。

①眩光。

当人的视野中有极强的亮度对比时,由光源直射或由光滑表面的反射出的刺激或耀眼的强烈光线,称为眩光。

眩光可使人眼感到不舒服,使可见度下降,并引起视力的明显下降。

眩光造成的有害影响主要有,使暗适应破坏,产生视觉后像;降低视网膜上的照度;减弱观察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观察物体时产生模糊感觉等,这些都将影响操作者的正常作业。

3)视错觉。

人在观察物体时,由于视网膜受到光线的刺激,光线不仅使神经系统产生反应,而且会在横向产生扩大范围的影响,使得视觉印象与物体的实际大小、形状存在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视错觉。

视错觉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主要类型有形状错觉、色彩错觉及物体运动错觉等。

其中常见的形状错觉有长短错觉、方向错觉、对比错觉、大小错觉、远近错觉及透视错觉等。

色彩错觉有对比错觉、大小错觉、温度错觉、距离错觉及疲劳错觉等。

在工程设计时,为使设计达到预期的效果,应考虑视错觉的影响。

(2)视觉损伤与视觉疲劳①视觉损伤。

在生产过程中,除切屑颗粒、火花、飞沫、热气流、烟雾、化学物质等有形物质会造成对眼的伤害之外,强光或有害光也会造成对眼的伤害。

眼睛能承受的可见光的最大亮度值约为106cd/m2。

如越过此值,人眼视网膜就会受到损伤。

人体躯干模型32件参数

人体躯干模型32件参数

人体躯干模型32件参数人体躯干模型是一项令人着迷的科学研究,它提供了深入了解人类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机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人类的视角向您介绍这32件参数,并探讨它们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第一组参数是关于身高和体重的。

身高和体重是我们常常关注的指标,它们可以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体型和健康状况。

身高和体重的合理比例对于身体的平衡和稳定非常重要。

第二组参数是关于躯干的长度和宽度的。

躯干是我们身体的支柱,它承载着上半身的重量并保持平衡。

躯干的适当长度和宽度可以提供良好的支撑力,使我们的身体保持直立。

第三组参数是关于躯干的柔韧性和强度的。

躯干的柔韧性和强度决定了我们身体的灵活性和耐力。

柔韧的躯干可以使我们更容易进行各种运动和活动,而强健的躯干则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防止受伤。

第四组参数是关于躯干的骨骼结构和肌肉组织的。

躯干的骨骼结构和肌肉组织是支撑和运动的基础。

骨骼提供了稳定和保护,肌肉则负责运动和力量输出。

这些参数的合理配合可以使我们的躯干更加坚固和有力。

第五组参数是关于躯干的器官位置和功能的。

躯干内部有许多重要的器官,如心脏、肺、肝脏和胃等。

这些器官的位置和功能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良好的器官位置和健康的功能可以保持我们身体的平衡和正常运转。

第六组参数是关于躯干的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

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是躯干内部的重要系统,它们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部位。

血液循环的顺畅和呼吸系统的健康对于身体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第七组参数是关于躯干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是我们与外界交流和感知的重要媒介。

它们帮助我们感受到外界的温度、触觉和疼痛,并将信息传达给大脑。

这些参数的正常运作可以使我们更敏感和灵活地应对各种环境。

通过对这32件参数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躯干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

希望本文能给您带来一些启示,并激发您对人体躯干模型的兴趣和思考。

让我们珍惜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的特性参数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32人体的特性参数【大纲考试内容要求】:熟悉人体特性参数及人的心理因素。

【教材内容】:(二)人体的特性参数1、人体特性参数与产品设计和操纵机器有关的人体特性参数很多,归纳起来有如下4类:1)静态参数静态参数是指人体在静止状态下测得的形态参数,也称人体的基本尺度,如人体高度及各部分长度尺寸。

2)动态参数动态参数是指在人体运动状态下,人体的动作范围,主要包括肢体的活动角度和肢体所能达到的距离等两方面的参数。

如手臂、腿脚活动时测得的参数。

3)生理学参数生理学参数主要是指有关的人体各种活动和工作引起的生理变化,反映人在活动和工作时负荷大小的参数,包括人体耗氧量、心脏跳动频率、呼吸频率及人体表面积和体积等。

4)生物力学参数生物力学参数主要指人体各部分(如手掌、前臂、上臂、躯干(包括头、颈)、大腿和小腿、脚等)出力大小的参数,如握力、拉力、推力、推举力、转动惯量等。

2. 人体劳动强度参数。

(1)能量代谢率。

能量代谢率= 劳动代谢率/基础代谢率所谓基础代谢率是指劳动者在绝对安静横卧状态下,为维持生命,在单位时间内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量。

劳动代谢率是指劳动者在劳动时的能量消耗量与安静时的能量消耗量之差除以劳动时间。

安静时的能量消耗量大体为基础代谢量的120%。

能量消耗量可通过测定劳动时呼出气中的O2及CO2的比例,算出劳动者O2的消耗量折算得到。

能量代谢率RMR的经验计算公式为:LogRMR=0.0945x-O.53794 (4—2)log(13.26-RMR)=1.1648-0.0125x (4—3)式中X——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呼气量,即x=每分钟呼气量/每平方米体表面积。

按上式分别求出各项劳动与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分别乘以相应的累积时间,最后得出一个工作日各种活动和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值,再把各项能量消耗值总计除以工作日总工时,即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谢率。

(2)耗氧量(单位L/min)。

人在作业时因耗能量增加,需氧量也必增多,每分钟的需氧量称为耗氧需。

人体每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称为最大耗氧量,正常成人一般不超过3L,常锻炼者可达到4L以上。

人的最大耗氧量为:Omax=(56.592-0.398 A)W×10-5 (4—4)Omax可作为允许最大体力消耗的标志。

(3)心率F(单位min-1)。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有时也用心率的变化来评价劳动强度,人的最大心跳速率为:Fmax=209.2—0.94A3:(4-5)d.劳动强度指数I 。

劳动强度指数I是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指标,指数大反映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劳动强度小。

体力劳动强度按I大小分为4级:Ⅰ级(I≤15)为轻劳动;Ⅱ级(I=15~20)为中等强度劳动;Ⅲ级(I=20~25)为重强度劳动;Ⅳ级(I>25)为“很重”体力劳动。

I的经验计算公式为:I=3T+7M (4—8)式中T——劳动时间率=工作日净劳动时间(min)/工作日总工时(min),%;M——8h工作日能量代谢率;3——劳动时间的计算系数;7——能量代谢率的计算系数。

通过以上经验公式计算的I,基本上能正确反映生理负荷大小。

能量代谢率、耗氧量、心率及劳动强度指数分级标准见表4—20表4——1 劳动强度分级(三)1.疲劳的定义疲劳分为肌肉疲劳(或称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或称脑力疲劳)两种。

肌肉疲劳是指过度紧张的肌肉局部出现酸痛现象,一般只涉及大脑皮层的局部区域。

而精神疲劳则与中枢神经活动有关.它是一种弥散的、不愿意再作任何活动和懒惰的感觉,意味着肌体迫切需要休息。

2.产生疲劳的原因及消除途经1)疲劳的原四超过生理负荷的激烈动作和持久的体力或脑力劳动、作业环境不良、单调乏味的工作、不良的精神因素、肌体状况不良以及长期劳逸安排不当等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及管理方面的因素,都是造成疲劳的原因。

另外,机器本身在设计制造时,没有按人机工程学理论设汁或设计不周,也是人体过早出现疲劳的原因。

2)消除疲劳的途径消除疲劳的途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在进行显示器和控制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因素;通过改变操作内容、播放音乐等手段克服单调乏味的作业;改善工作环境,科学地安排环境色彩、环境装饰及作业场所布局,合理的温湿度,充足的光照等;避免超负荷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等。

3)疲劳的测定①主观感觉调查表法。

列一个由若干两种截然相反状态组成的表,让劳动者作出回答记号以表明他在特定瞬间的主观感觉。

②分析脑电图。

利用脑电图仪观测并记录大脑部分脑电波(α,β,γ,δ和θ等5种波形)的周期(波率)、振幅<波幅)和相位,以及波形分布、对称性、节率性等,可以判断劳动者肌体处于何种机能状态。

通常把α波、θ波增加,β波减少,作为疲劳和思睡的指标。

这种脑电图分析法,目前,由于遥控和遥测技术的发展,脑电图已能用于现场调查,并以成功地用于追踪坐姿操作,如对车辆驾驶人员的疲劳研究。

⑧测定闪频值(CFF)。

对于工作期间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工种(如电话员、机场调度员等)、视力高度紧张的工种以及枯燥无味单调重复的工种,其工作前后的闪频值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一般可达—6H2。

故可以此来判断一个人的疲劳程度。

④智能测验。

智能测验包括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运动反应等功能测验。

例如通过测量劳动者的简单反应时间或复杂反应时间的变化,决定他是否出现疲劳。

若出现疲劳,则反应时间会增加。

再如测量握力和肌耐力,可以衡量运动反应功能,若全身乏力、疲倦,则握力和肌耐力则有所下降。

③精神测验。

这项测验主要是测定劳动者的精神集中程度(即大脑皮层所处的机能状态)、视觉感知的准确性和运动反应的速度等。

例如让劳动者计算一定难度的数学题,观察并比较劳动前后其完成的时间和正确率;测验劳动者记忆力的变化;测定其联想,即思维能力的变化,当疲劳时,思维能力也随之降低。

⑧连续拍摄人体动作的变化。

在人的肢体上固定一个发光物体,将人在劳动中的动作连续拍摄下来,实验发现随着疲劳的增长,人的多余动作增多,动作速度变慢,动作幅度减小,动作周期性的准确程度降低。

用此法可以对各种不同疲劳程度进行准确的测定。

现已有由机器控制的测算人的动作速度的专用设备。

将一台摄像机连接在上面,由计算机系统自动打印出该动作时间内动作速度偏离标准的数值,根据动作速度的变化情况来确定疲劳的程度。

人的心理因素二、人的心理因素据事故统计资料表明,由人的心理因素而发生的事故约占70%~75%,或者更多。

(一)能力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一定任务的本领,或者说,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心理特征。

能力标志着人的认识活动在反映外界事物时所达到的水平。

影响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感觉、知觉、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和操作能力等。

1.感觉、知觉和观察力感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则是大脑对感觉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即对感觉到的客观事物所做出的反应。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是一个知觉、思维、言语等综合作用的智力活动过程,它在感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叫做观察力。

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

在工业生产和科研等活动中,要求安全监察员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及时发现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事故隐患,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避免事故发生。

2.注意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活动的指向或集中。

注意能保证人及时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变化,使人更好地适应环境,“注意”在安全生产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工人在操作机器时集中注意力,是减少误操作、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

3.记忆记忆是大脑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

记忆是从认识开始的,并将感知的知识保持下来。

根据保持的程度,分为永久性记忆和暂时性记忆。

记忆的特征有:持久性、敏捷性、精确性、准确性等。

在安全生产中记忆力强弱也是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之一。

4.思维思维就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心,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

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实现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井转化为理性知识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

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括、判断和推理。

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广阔性、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和敏捷性等。

思维能力的强弱与人的阅历(包括知识的深浅)、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密切关系,阅历越深,实践经验越丰富,思维能力越强。

5.操作能力操作是人通过运动器官执行大脑的指令对机器进行操纵控制的过程,操作能力水平的高低对安全监察人员及工人搞好本职工作极为重要,它将直接影响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以上所述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就构成人的智力,它包括人的认识能力和活动能力。

其中观察能力是智力结构的眼睛,记忆能力是智力结构的储存器,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中枢,想象能力是智力结构的翅膀,操作能力是智力结构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转换器。

(二)性格性格是人们在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社会行为方式中区别于他人所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道德品质和意志特点是构成性格的基础。

尽管人的性格有千差万别,但就其主要表现形式,可归纳为冷静型、活泼型、急躁型、轻浮型和迟钝型等5种。

在安全生产中,有不少人就是由于鲁莽、高傲、懒惰、过分自信等不良性格促成了不安全行为而导致伤亡事故的。

安全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深入挖掘和发展劳动者的一丝不苟、踏实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提倡劳动者养成原则性、纪律性、自觉性、谦虚、克己、自制等良好性格;克服和制止粗枝大叶、得过且过、懈怠、消极、狂妄、利己、自满、任性、优柔寡断等这些易于肇事的不良性格。

(三)气质气质的表现特征有以下4种:(1)精力旺盛、热情直率、刚毅不屈的人也往往易于性情急躁、主观任性;(2)灵活机智、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性格开朗的人也往往易于情绪多变、生活散漫、轻举妄动;(3)安静、稳定、情绪不外露、沉着踏实、从容不迫、耐心谨慎的人也往往易于因循守旧、动作缓慢、沉默寡言;(4)孤僻寡言、心绪消沉、行动迟缓、自卑退让的人也往往会千易近人、容易相处、谦虚谨慎。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合理地选择不同气质的人担任不同的工作,以便充分发挥其所长,以利于完成任务,可减少事故的发生。

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必须从人的气质出发,使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否则,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往往会产生副作用。

(四)需要与动机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合理的需要能推动人以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方面去进行积极的活动,达到有益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为了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对安全、教育、劳动、交往的需要比对衣、食、住、行的需要更为强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