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线开行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系统集成与创新
2万t重载组合列车大容量胶泥缓冲器改进方案的研究

本 次线 路 测试 的主 要 内容 是 测试 和记 录 大 秦线
太铁科 原 道 技・
重 运大 发 论专 载输 会 布 文栏
2万 t 重载组合列车大容量胶泥 缓冲器 改进 方案 的研 究
危 翔: 太原 铁路 局 科 研 所 , 长 所
摘 要 :大秦 线开行的 2万 t 重载组 合列车 中,s 改型机 车 Q X S K一
提 出改进 方案 , 并对 改进 方案 进行 地 面试验 和线路 运 行 对 比试 验 试 验 结果 表 明 , . 改进 方 案可靠 性较 原方
兰卡 玛 克斯 公 司再 次 对 子进 行 有 限元 分 析 计 算 得 出 : 极 限情 况下 , 在 芯子 裂 损 部位 ( 圆筒 的螺纹 根 部 )
・
太原 铁 道 科 技
图 3 强化落锤 耐久试 验
弹性胶 泥芯子 的圆筒 上 。对裂损 后 的 4个芯子 圆筒分 别进行 了化学 成分 、 械性 能 、 机 金相 组织等 分析 。通过
图 2 胶 泥芯子 圆筒裂 损后的 上 、 下断 面状况
鼽 届 际载输 会 国重 运大 发
2万 t 车牵 引任 务 2 列 4趟 , 当中部从 控机 车 2 担 0趟 ,
运行记 录显示无 受冲击 或异 常起非 常记 录。这 说 明裂 损缓 冲器在 裂 损 时 , 受 的 冲击力 不 会 太 大 , 冲 器 所 缓 的裂损 与冲击力 的大小 不存 在必 然的联 系。4个缓 冲 器芯 子 裂 损部 位 基 本 相 同—— 均发 生 在 芯 子 的 圆 筒 螺纹根 部 , 了验 证缓 冲器芯 子 裂损是 不 是强度 设 计 为 不足等 原因 引起 , 进行 有关 的理论计 算和试 验验证 。 1 理 论计算 . 1 在设计 缓 冲器 时用 AN Y S S软 件进 行 过有 限元 分 析 , 算结 果表 明芯 子 的强度 具有 很 大的余 量 。为 确 计 认芯 子 的强 度 , 岛卡玛 克斯 缓 冲装备 有 限公 司和 波 青
大秦线开行重载列车新技术的应用(1)

大秦线开行重载列车新技术的应用(1)线的概况。
结合大秦线的具体特点,从机务设备、车辆、通信信号、站场及装卸车点、工务设备、供电系统和安全保障措施等7个方面,介绍了大秦线开行重载列车的新技术。
重载铁路运输因其运能大、效率高、运输成本低而受到世界各国铁路的广泛重视,得到迅速发展。
20世纪8O年代以后,由于新材料、新工艺、电力电子、计算机控制和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在铁路的广泛应用,机车、车辆、机车无线同步操纵与电空制动以及线路等方面的技术及装备水平不断发展,重载列车的牵引重量也有很大提高。
目前,国外重载列车牵引重量一般为1~3万t.我国在大秦线已开行2万t列车,列车编组为210辆C80型货车。
大秦线途经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全长653km,是我国第一条开行重载列车的双线自动闭塞电气化铁路运煤专线,成为我国北路煤炭运输的重要通道。
大秦线与京承、京秦、津山、迁曹等多条干线接轨,地形复杂、山区多、隧道长、站间距离大,重车线最大上坡道为4,最大下坡道为l2。
(化稍营至涿鹿、延庆至茶坞2段为长大下坡道),最小曲线半径为400m,共设有23个车站。
2004年、2005年、2006年大秦线相继进行了接触网和站场的2亿t扩能改造施工。
改造后大秦线有11个车站到发线有效长为2800m,可接发2万t列车,有3个车站到发线有效长为1700m,可接发1万t列车。
目前,大秦线全部开行1万t和2万t列车,在开行重载列车技术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1.机务设备1.1机车采用大功率机车,轴重为23t/25t.机车装设:2000监控装置、无线通信平台(车机联控)、400K+400M电台(用于机车之间联系)、列尾控制盒、LOCOTROL控制设备(开行组合列车)及配套设备(800MHz电台、OCU设备、CCB2制动机等)、E级钢车钩及尾框、大容量胶泥缓冲器、自动过分相装置等。
单元机车采用双机重联。
1.2机务段整备场改造为具备整备双机的能力,检查坑长为80m.配设重载机车设备的各种检测设备及维修基地。
大秦线开行2万t重载列车的综合运输技术

大秦线开行2万t重载列车的综合运输技术
丁志庭
【期刊名称】《世界轨道交通》
【年(卷),期】2004(000)009
【摘要】当前,世界各国铁路发展呈现着两大趋势:“客运高速”和“货运重载”。
这是铁路发展的方向,也是高科技在铁路的应用和体现。
为加速提升中国铁路的竞争力,继续保持铁路在交通运输业中的骨干地位,应加快铁路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重载运输技术的发展,是中国铁路的当务之急。
现着重介绍作为中国重要煤炭运输主通道的大奏线实现2亿t年运量、开行2万t重载列车应采用的重载运输技术。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丁志庭
【作者单位】中国铁道学会铁道重载委员会委员/原北京铁路局副总工程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92.921
【相关文献】
1.大秦线开行3万吨重载列车存在安全风险的探讨 [J], 王志强;
2.大秦线开行重载列车新技术的应用 [J], 袁革;唐玉川
3.围绕经济发展依靠自主创新大秦线2万t重载列车开行研究与实践——访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王悦明 [J], 王志明;王小红;
4.大秦线开行3万吨重载列车存在安全风险的探讨 [J], 王志强
5.大秦线开行3万吨重载列车供电能力的研究 [J], 杜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秦线2万t重载组合列车试验研究

文章 编 号 :10 —74 (O 8 6— 08 3 08 82 2O)0 00 —0
铁 道 机 车 车 辆
RA W A J C M0兀v & C Ⅱl Y I 0 0 E AR
V0 .8 No 6 12 .
De . c 2 0 08
第6 期
大秦 线 2 t 万 重载组合列车试验研究
9
议评定 指标 。三是 研 究性 试验 分 析 ,它是 通 过对 试验 结果 的分析 ,比较性能 优 劣 ,但 不进行 强制 性评 定 。
果。
关键词
大秦线 ;2 t 万 重载组合列车 ;评 定指标 ;测试 平台
文 献 标 志码 :A
中 图分 类 号 :U 9 .2 229 1
大秦 线是我 国第一 条 以开 行重 载 单元 列 车为 主 的 双线 电气 化铁路 ,西起 北 同 蒲线 的韩 家 岭站 ,东 至 秦 皇岛地 区的柳 村南 站 ,全长 63 m,是 我 国北 方 煤 炭 5 k 运输 的重要 通 道 。大 秦 线与 京 承 、京 秦 、京 山 、迁 曹 等多条 干线 接 轨 ,地 形 复杂 、山区 多 、隧道 长 、站 间 距离大 ,重 车 线 最 大 上 坡 道 为 4 o % 、最 大 下 坡 道 为
试验 、紧急制动试 验 、阶段 制 动试 验 、循 环 制动模 拟 试验 、Let l oo o 通讯 丢 失后 制 动性 能测 试 和 ket l r oo o 及 r
()新 c 车钩连挂方式采用牵引拉杆 , 辆 1 , 1 3 组
两端为 1 6号旋转 车 钩 和 l 固定 车钩 连 挂 ,中 间为 7号
台 (最终为 1 8 0台) - 、I 2机车 10台 ( I X 2 最终为 10 8
大秦线正式开行2万t重载列车

今后大秦线q益 日 Ⅱ ̄ 开行一列 2 t x 幺 - 3 万 列车, 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加开列车对数。 万 t 2 重载列车的顺利开行, 开辟了中国铁路重载 运输史上的新纪元。 ( 成双银)
~
牵引 2 t 万 列车的 S4 5 改型机车进 行了多项技术改造 , 为了实现对 各分开的机车进行无 线同步控制 , 缓解长大 列车的冲击和 不
协调, 机车加装了 L C T OL O O R 通讯控制系统和 C B I C —I 制动系统。 通过蜂窝式 G M- S R网进行无线数据传输。同时加装了自动过 分相系统, 采用了更能抗冲击的 E级钢车钩和大容量弹性胶泥车钩缓冲器。这些新技术、 新产品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 2 c 万
[ 广州地铁 四号线车辆采购合 同附件—— 技术规格书 f .04 4 】 z 20 . 】
【 广州市轨道交通线 网建设规 划调整【 .0 5 5 】 Z 20 . 】
f 广州市轨道交通线 网车辆 、 6 6 ] 车辆段及 综合基地设置专题研究[】 z.
2 04 0 .
.
‘
裁列车 。
2 t 万 列车采用 5 台被誉为“ 大力神” S4 的 S 改型机车, 用不同的编组方式进行牵引, 最常用的牵引方式是 2 2 1 - - 分布式组合, 约 20 C 0 0 节 8 车厢分成两部分, 5 S4 被 台 S 改型机车以前拉后推的方式在大秦线蜿蜒前行, 总长 2 m。 .k 7
的基础 。
参考 文献 :
[ 广州地铁一号线车辆采购合 同附件—— 技术规格书[ .9 4 1 】 z 19 . 】 【 广州地铁二号线车辆采 购合 同附件—— 技术规格书【】 0 0 2 】 z. 0 . 2 【 广州地铁三号线 车辆采 购合 同附f一 3 】 牛 技术规格书【】 0 3 Z. 0 . 2
开展重载运输实现机车牵引新跨越

专题报道秦线全长653 km,连接着我国煤炭主产区大同和具有国内最大煤港的秦皇岛,是我国第一条开行重载单元列车的运煤专线,承担着全国五大电网、十大钢铁公司和6 000多家工矿企业生产用煤和出口煤炭的运输任务,煤运量占全路煤运量的1/8,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贸易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虽然运量每年以20%的速度逐步递增,2002年运量首次突破1亿t,2003年运量达到1.2亿t,但区间通过能力早已处于饱和状态。
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相比,作为煤炭专运线的大秦线依然呈现出明显的制约,运能与运量的矛盾十分突出。
大秦线尽快实施扩能改造,通过最优的设计和少量投入,实施“大编组、高运量、低密度”的重载运输模式,最终实现“列重2万t、年运2亿t”目标,将标志着我国重载运输取得巨大突破,也必将对既有线发展重载运输提供有力的借鉴,对牵引动力革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3年以来,大同铁路分局立足挖潜,科学创新,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渐次试验开行了从5 750 t,直至11 000 t的万吨重载列车。
2003年,多项机务技术指标均创全路第一。
其中,完成机车总走行33 093千机公里,机车总重吨公里1 038.1亿t・km,机车日产量276.9万t・km,列车平均牵引3 532 t。
2004年一季度,大秦线完成机车总重吨公里369.3亿t・km,机车总走行12 795千机公里。
1 大秦线实行重载运输面临的压力和挑战1.1 运输任务的压力由于运量的逐年增加,大同铁路分局为充分挖掘运输潜力,相继出台并实施了多项运输组织措施,而几乎每一项措施的出台,都会带来机车运用组织和作业方式的变化,给机务的运用组织和安全管理带来一系列的困难。
为了实现大秦线年运量目标,在机车车辆、基础设施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只有依靠调整运输组织措施来挖潜提效。
仅2004年上半年,各项运输组织调整措施已出台了150项之多,引起了人换线、车换型的变化以及面对新线路、新机型、新技术和新情况的局面。
大秦线开行20 kt级重载组合列车系统集成与创新

大秦线开行20 kt级重载组合列车系统集成与创新
耿志修
【期刊名称】《中国工程科学》
【年(卷),期】2008(010)003
【摘要】大秦线是我国第一条双线重载电气化运煤专线,西起北同蒲线,东至秦皇岛,全长653 km,设计运量为1×108t/a,于1992年12月通车.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须尽快大幅度提高大秦线的运输能力.铁道部依靠自主创新,首次实现了GSM-R技术与Locotrol技术的结合,800 MHz数据电台与Locotrol技术的结合,单套Locotrol系统与SS4机车的结合,以及2台和谐型大功率机车加可控列尾的创新方式,开发了重载配套装备,通过集成创新,使大秦线开行20 kt级重载组合列车获得成功,年运量由2002年的1×108 t提高到2007年的3×108 t,是原设计能力的3倍.【总页数】13页(P31-43)
【作者】耿志修
【作者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北京,1008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6
【相关文献】
1.大秦线开行2万t级重载列车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对策 [J], 马大炜;冀彬;王成国
2.大秦线试开行9500t重载组合列车 [J],
3.围绕经济发展依靠自主创新大秦线2万t重载列车开行研究与实践——访中
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王悦明 [J], 王志明;王小红;
4.大秦线开行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系统集成与创新 [J], 耿志修
5.大秦线开行9500吨级组合重载列车的研究与试验 [J], 南杰;黄光宇;冀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秦铁路开出煤列“巨无霸”

⼤秦铁路开出煤列“巨⽆霸”2019-05-07⼀列车运煤2万吨,由4台电⼒机车牵引、201辆载重80吨的专⽤敞车组成,全长2658⽶正当⼈们为煤炭供应紧张、各地频频拉闸限电⽽⼼急如焚的时候,2004年12⽉12⽇,铁路传出⼀个⼤喜讯:装载2万吨煤的组合列车在⼤秦线运⾏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真是⼀趟运煤专列的“巨⽆霸”,全列由4台韶⼭4型电⼒机车牵引、201辆载重80吨的专⽤敞车组成,整个列车长达2658⽶!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副部长胡亚东都登上了这趟试验列车第⼀位主控机车,亲⾃指挥这次中国铁路史上迄今运量最重的列车运⾏试验。
从⼤同开到秦皇岛煤运码头,全程653公⾥,历时9⼩时20分钟,⼀路平稳。
2万吨级运煤重载列车的试验成功,是铁路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取得的⼀个重⼤成果,对于扩⼤主要运煤通道⼤秦铁路的运输能⼒,缓解全国煤炭供应紧张状况,具有⼗分重⼤的意义。
⼤秦铁路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第⼀条双线电⽓化、开⾏重载单元列车的运煤⼲线,设计能⼒是1亿吨,可是到2003年时,年运量已突破1.2亿吨。
2004年7⽉29⽇,总理考察⼤秦线时,要求铁路部门进⼀步挖掘潜⼒,扩⼤运能,确保电煤运输,为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多做贡献。
铁道部党组随即作出决定,把正在进⾏中的⼤秦铁路扩能改造加快进度,增加项⽬,实现各种设备的匹配,争取最⼤效益,提出:到2005年,使⼤秦铁路能开⾏2万吨级单元重载列车、年运量达到2亿吨。
⼤秦铁路⽰意图实现⼤秦铁路年运2亿吨的扩能⼯程,有机车车辆、牵引供电、线路基础、通信信号等各个环节的设备问题,还有⾏车组织、安全管理等⼯作的改进,是⼀项复杂的系统⼯程。
就以这趟试验列车来说,均匀分挂在201辆运煤专⽤敞车中的4台机车如何能保持同步操纵,就是个⼤难题,铁道部引进了美国CE公司的机车⽆线同步操纵技术,使第⼀台主控机车司机的每⼀个操纵动作都成为⼀道指令,通过⽆线传输,只需0.2秒,第⼆台机车即可⾃动完成同⼀动作,由此推进,⾄第四台机车完成同⼀动作,间隔不过0.6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秦线开行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系统集成与创新系统集成与创新耿志修: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兼科学技术司司长,北京,100844摘要:大秦线是我国第一条双线重载电气化运煤专线,承担着全国铁路1 8%煤炭运量。
开行2万t重载组合列车涉及很多技术难题,采用L OCOTROL技术必须解决好“山区铁路通信可靠性、长大下坡道周期制动、长大列车纵向冲动”三大技术难题。
铁道部先后安排60多项科研项目,自2004年起经过三个阶段、上百次试验,实现了大秦线开行2万t重载组合列车技术创新、体系创新和运输组织创新,在运量和运输收入、装备水平等方面显著提高。
关键词:重载运输技术;重载组合列车;机车无线同步操纵;GSM-R;大秦线2003年,铁道部党组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为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作出了在大秦线开行2万t重载组合列车、大幅度提高大秦线运输能力重大决策。
通过系统集成与创新,2006年3月28日,大秦线正式开行了2万t重载组合列车,标志着我国铁路重载运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 需求牵引,科学决策大秦线是中国第一条双线重载电气化运煤专线,西起北同蒲线韩家岭站,东至秦皇岛地区柳村南站,全长653 km。
1985年开工建设,一期、二期分别于1988年和1992年底投入运营。
2002年,大秦线达到了年运量1亿t设计目标。
作为我国重要煤炭运输通道,大秦线承担着全国铁路18%煤炭运量,负责全国六大电网、五大发电公司、380多家主要发电厂、十大钢铁公司和6 000多家企业生产用煤和民用煤、出口煤运输任务。
为从根本上提高大秦线运输能力,2003年末,铁道部党组作出了加快大秦线重载技术创新和扩能改造、快速提高大秦线运输能力重大决策。
科学论证表明,开行2万t重载组合列车,提高列车牵引重量,是大幅度提图1 大秦线煤运通道高运输能力最优选择。
2万t重载组合列车净载重16 800 t,如每天开行24.5对列车,即可达到年运量1.5亿t;每天开行49对列车,可实现年运量3亿t;每天开行70对列车,可实现年运量4亿t。
不仅全面提高了大秦线运输能力,而且可提供充足综合施工、维修天窗。
2003年12月,铁道部组织考察组对美国和南非铁路重载技术进行了考察,对当今世界上先进重载技术即机车无线同步操纵技术(LOCOTROL)和有线电控空气制动技术(ECP)进行了对比分析。
认为采用GE公司LOCOTR OL技术开行2万t重载组合列车,更符合中国铁路路情和大秦线运输实际,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可控。
2 科研试验,集成创新大秦线开行2万t重载组合列车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技术难题。
2万t重载组合列车长达2 672 m,大秦线地处山区,隧道多,坡道大,采用LOCOTROL技术开行2万t重载组合列车,必须解决好“山区铁路通信可靠性、长大下坡道周期制动、长大列车纵向冲动”三大技术难题。
2.1 科研试验铁道部先后安排了60多项科研项目,以攻克三大技术难题为主要目标,在列车同步操纵、无线数据传输、牵引、制动技术、车辆重载技术、基础设施强化技术、牵引供电强化技术、重载运输组织技术、重载组合列车优化操纵、综合维修技术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工作,形成了大秦线2万t重载组合列车重载运输技术体系。
在铁道部组织下,自2004年起进行了3个阶段、上百次试验(其中综合试验26次),对大秦线开行2万t重载组合列车进行了系统集成创新。
目前已掌握了3种编组开行方式技术。
图2 重载运输技术体系(1)采用4台SS4机车进行4×5 000 t重载组合列车综合试验。
LOCOTROL技术在世界各国重载运输中已应用30多年,安装了7 00 0多台机车,均以5 000 t列车长度为基本单元开行重载组合列车。
由于原来采用450 MHz数据电台在山区隧道地区传输距离仅为650 m,为满足大秦线运输需求,铁道部采用800 MHz数据电台作为无线传输平台,首次实现了800 MHz数据电台与LOCOTROL技术系统集成,传输距离达到790 m,满足了机车间通信要求,同时实.现了SS4机车与LOCOTROL技术、CCB-Ⅱ制动机系统集成,实现了对SS4机车、新型C80车辆、机车自动过分相设备}改造和试验验证。
自2004年开始,进行了4×5 000 t重载组合列车综合试验。
2004年1 2月12日,试验成功了中国第一列2万t(4×5 000 t)重载组合列车。
(2)采用4台SS4机车进行2×10 000 t重载组合列车综合试验。
大秦线有46个万吨装车点和8个2万t装车点,为了满足运输需要,提高运输效率,需要开行万吨单元列车组成2万t重载组合列车。
自2005年开始,通过科学论证、系统集成、综合试验,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LOCOTROL技术与GSM-R技术结合,成功进行了2×10 000 t重载组合列车综合试验,标志着中国铁路重载运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2006年5月,按照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进行了2×10 500 t综合试验(210辆C80),每列2万t重载组合列车可增加l 000 t重量。
(3)采用2台和谐型机车开行2×10 000 t重载组合列车。
2007年5-7月,成功进行了用2台大功率和谐型电力机车加可控列尾装置牵引2万t重载组合列车综合试验,开创了世界铁路重载史新篇章。
采用2台大功率和谐型机车牵引2万t重载组合列车,减少了机车台数,提高了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
图3 大秦线重载组合列车编组开行方式2.2 工程改造为满足大秦线开行2万t重载组合列车需要,对大秦线牵引供电系统进行了增容改造,强化了路基、轨道、桥梁等基础设施,将13个站场到发线延长到2 800 m,加强和完善了GSM-R无线双网系统,配套改造了信号设备。
大秦线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计划2007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大秦线CTC系统开通使用,将进一步提升铁路装备水平,提高运输效率。
2.3 创新成果通过2万t重载组合列车开行,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了创新。
2.3.1 技术创新一是系统集成创新。
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LOCOTROL技术与GSM-R 技术结合,并成功应用于2×10 000 t重载组合列车。
把LOCOTROL技术由过去点到点通信传输,发展为系统网络通信传输,解决了机车间通信距离限制关键问题,标志着我国铁路重载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世界铁路重载技术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是首次实现了采用2台和谐型大功率机车加可控列尾方式,开行2万t重载组合列车,是世界重载技术又一次创新,开创了世界铁路重载史新篇章。
三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800M H z数据电台与LOCOTROL技术结合,并成功应用于大秦线4×5 000 t重载组合列车,使通信传输距离由45 0 MHz650 m提高到800MHz790 m,进一步拓展了LOCOTROL技术应用领域。
图4 采用单套LOCOTROL系统与机车结合示意图四是首次采用单套LOCOTROL系统与SS4机车结合,实现了主控机车双端同步操纵控制功能。
与GE公司推荐方案相比,200台SS4机车仅设备改造就节约资金1亿元。
五是首次系统采用了重载车辆及重载配套技术。
为大秦线设计生产了C 80重载货车,加装了120—1制动阀和中间牵引杆,在SS4机车上加装了E 级钢车钩和大容量弹性胶泥缓冲器,纵向冲击力减少35%。
六是首次采用机车自动过分相装置。
自主研制机车自动过分相装置确保了重载组合列车安全平稳运行。
2.3.2 体系创新在大秦线开行2万t重载组合列车技术创新过程中,探索了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充分发挥了铁道部政府主导作用,组织2万t载组合列车相关重大科技项目实施。
部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亲自指挥重载试验,部机关各部门紧密配合,根据大秦线运输需要,不断推进系统集成创新,优化重载列车开行方案。
二是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主体作用,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攻关。
在铁道部统一指挥下,北京铁路局、太原铁路局、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与北京交通大学、铁道科学研究院、通号集团公司设计研究院、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首科中系希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组成了产学研用联合体,与GE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工作,成功实现了大秦线2万t重载组合列车系统集成创新。
大秦线开行2万t重载组合列车技术创新实践,为完善我国铁路科技创新机制进行了成功探索。
2.3.3 运输组织创新一县优化了运输组织。
大秦线在世界上首次采用4台机车1+2+1方式、2台和谐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1+1+可控列尾方式,开行2×10 000 t重载组合列车,符合大秦线运输特点,具有运输效率高,制动性能好,纵向冲动小,安全平稳等特点。
二是实现了集疏运一体化。
2×10 000 t重载组合列车,满足了大秦线46个万吨和8个2万t装车点需要,缓解了湖东站编组压力。
2万t装车点可开行点对点重载组合列车,充分发挥了先进技术装备优势,构建了集疏运一体化格局,大幅度提高了运输效率和效益。
3 运力提升,效益显著3.1 运量显著提高2002-2006年,大秦线运量从1亿t提高到2.54亿t,已成为世界上年运量最大铁路,2007年运量预计将达到3亿t,相当于又新建了2条大秦线。
从2006年3月28日正式开行2万t重载组合列车,到2007年8月底累计运量已达到1.254Lt。
目前,大秦线每日开行2万t重载组合列车25对左右,年运量超过1.54Lt,已高于国外重载铁路年运量。
图6 2020年煤运基地铁路运输通道3.2 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大秦线2万t重载组合列车开行,显著提升了我国重载装备水平,不仅为大秦线运量大幅度提高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也为《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其他铁路煤运通道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3.3 运输收入显著增长大秦线运输收入从2002年79亿元增加到2006年161亿元,增加了1 03.8%,预计2007年将达到172亿元。
开行2万t重载组合列车,大幅度压缩了全周转时间,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和效益。
3.4 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开行2万t重载组合列车,提高大秦线运输能力,对缓解全国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秦线每天开行25对2万t重载组合列车,年增运煤炭7 000多万t,可多发电1 500亿kW.h。
随着和谐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陆续投入运用,2万t重载组合列车开行对数将进一步增加。
大秦线已成为煤运通道重载运输示范性工程、既有线扩能改造样板性工程和铁路发展标志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