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解剖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医学课件胃的解剖与功能(带附加条款)

医学课件胃的解剖与功能(带附加条款)

医学课件——胃的解剖与功能一、胃的解剖结构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

胃的形状像一个扁平的袋子,成年人胃的容量约为1-2升。

胃壁由内向外依次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1.粘膜层:胃粘膜表面有许多不规则的皱褶,称为胃皱襞。

胃皱襞上有许多胃小凹,胃小凹底部有胃腺,分泌胃液。

胃粘膜层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对胃的保护和消化功能至关重要。

2.粘膜下层: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组织。

3.肌层:胃壁的肌层较厚,主要由平滑肌构成。

胃平滑肌分为内环肌和外纵肌,收缩时使胃蠕动,研磨食物。

4.浆膜层:为胃的最外层,由结缔组织构成,表面覆盖着一层浆液。

二、胃的功能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具有贮存、混合、分解和消化食物的功能。

1.贮存功能:进食时,食物通过食道进入胃,胃壁肌肉扩张,容积增大,暂时贮存食物。

2.混合功能:胃壁肌肉收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

3.分解功能:胃腺分泌的胃液含有盐酸、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原等成分,能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杀死食物中的细菌。

4.消化功能: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原在盐酸作用下转化为胃蛋白酶,进一步分解蛋白质。

同时,胃壁的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促进消化。

5.排空功能:食物在胃内消化后,逐渐排入小肠。

胃的排空速度与食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有关。

一般来说,稀的流体食物排空较快,稠的固体食物排空较慢。

三、胃的生理特点1.胃酸:胃液中的盐酸具有杀菌、激活胃蛋白酶原、促进消化等功能。

正常情况下,胃酸的分泌受到神经和激素的调节,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2.胃粘膜保护:胃粘膜表面的粘液和碳酸氢盐能中和胃酸,形成保护屏障。

胃粘膜细胞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受损后可迅速恢复正常。

3.胃的蠕动:胃壁肌肉的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促进消化。

胃的蠕动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具有节律性。

4.胃的排空:食物在胃内的排空速度与胃和十二指肠的压力差、胃肌的收缩力等因素有关。

正常情况下,胃的排空速度与食物的消化速度相适应。

解剖胃的知识点总结

解剖胃的知识点总结

解剖胃的知识点总结胃是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位于腹腔中上部,是一个呈C形的扁平囊状器官。

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食物的储存和初步消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胃的解剖结构进行详细的介绍,了解其形态特征、位置、血液供应、神经支配以及其内部结构和功能。

一、胃的形态特征胃主要包括贲门、小弯、大弯和幽门四部分。

贲门位于胃的上方,是连接食管和胃的部分,贲门下端与胃体相连。

由于食管与贲门的连接并不紧密,因此可以将贲门视为胃的上部。

贲门的左侧与胃的小弯相连,右侧连接着胃的大弯。

胃的两侧均有一小凹陷,分别称为胃小凹和胃大凹,两个凹陷之间的部分称为胃底。

最后,幽门位于胃的下方,连接着小肠。

由于胃的外形呈C形,因此可以将其分为前、后、上、下四个面。

前面是贲门和胃底,后面是幽门和胃底的接触面。

上面是胃小凹和胃大凹,下面是胃小凹和胃幽门之间的凹陷部分。

二、胃的位置胃位于腹腔的上部,整个器官位于膈下。

胃的贲门位于左侧膈膜下隆凸处,幽门位于脊椎的第一、第二腰椎水平的右缘,大约位于脊椎的中线。

此外,胃的位置还受到相邻器官的影响。

例如,肝脏位于胃的上方,脾脏位于胃的左侧,胰腺位于胃的后方。

三、胃的血液供应胃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肠系膜血管和腹主动脉的分支。

腹主动脉的胃支脉主要包括胃动脉和左支脉,它们主要通过胃底及胃肌层分布。

此外,肠系膜动脉也会向胃部供血,它们主要通过胃的小弯和大弯部分分布。

由于胃是一个消化器官,因此其血液供应十分重要,一旦血液供应不足,胃黏膜就会受到损害。

四、胃的神经支配胃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迷走神经和蜇戳神经。

迷走神经通过胃的迷走神经支配反射,从而调节胃的分泌和运动功能。

蜇戳神经则主要通过胃的蜇戳神经支配胃的肌肉,从而控制胃的运动。

五、胃的内部结构和功能胃的内部结构包括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

黏膜是胃内腔的内层,由于其内层有大量的皱褶和乳突,可以增大其表面积。

粘膜下层位于黏膜的下方,由于其丰富的弹性纤维和松散的结缔组织,可以使黏膜保持其形状。

胃镜标准诊断术语之食管部分

胃镜标准诊断术语之食管部分

胃镜标准化诊断术语之食管部分(哈医大四院消化内科王立国医生)(一)概述1食管解剖:成人全长23-28cm,平均25cm,左右径3cm,前后径2cm,距门齿分别为15cm和40cm;2食管三个生理狭窄:A第一狭窄:距门齿15cm,第6颈椎,咽与食管连接处即食管入口处;B第二狭窄:距门齿23cm,第4、5胸椎,支气管和主动脉弓交叉处;C第三狭窄:距门齿40cm,第10胸椎,横膈食管裂孔处,又称贲门;3内镜下食管分三段:上段距门齿15-23cm,粘膜光滑,散在纵行毛细血管网;中段距门齿23-32cm,9点至12点处可见主动脉弓与主支气管交叉所致的管腔内凹陷性切迹,即第二个生理性狭窄,3点-4点处可见管壁外脊柱椎体压迫管腔所致的串珠状坡状微隆起,可见密集的树枝样毛细血管网;食管下段距门齿32-40cm,可见贲门齿状线及密集栅状毛细血管网;4食管定位:分前后左右侧壁,进镜后没有任何旋转时视野上方右侧壁,下方左侧壁,左侧为前壁,右侧为后壁;当有旋转时定位如下:液体潴留及食管中段左心房压迹,并可见搏动为左侧壁,支气管压迹为前壁,椎骨压迫为后壁,食管内不变规律:顺时针左、前、右、后;5注意事项:正常情况下鳞状交界线SCJ(齿状线)和胃食管连接线GEJ处于同一位置,病理情况下不一致;食管粘膜上见到岛状橘红色粘膜称胃粘膜异位;25%正常人食管粘膜见白色结节或小斑,为上皮棘细胞增厚,称糖原棘皮症。

食管上段食管中段食管中段食管下段(二)食管疾病分类(按平坦型、溃疡型、隆起型和其他分类)1食管平坦型病变(<良恶性>充血性、薄膜状、剥脱性病变)(1)充血性病变:良性充血性病变包括:反流性和非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真菌感染;食管胃粘膜异位。

恶性充血性病变包括:食管粘膜内癌和原位癌。

1)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分级很重要:洛杉矶分级A级,食管可见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长度小于5mm(局限于一个黏膜皱襞内);B级,食管可见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长度大于5mm(局限于一个黏膜皱襞内),且病变没有融合;C级,食管黏膜破损病变有融合,但是小于食管管周的75%;D级,食管黏膜破损病变有融合,且大于食管管周的75%。

消化内镜学知识点总结

消化内镜学知识点总结

消化内镜学知识点总结一、消化内镜学概述消化内镜学是一门以消化内镜为主要工具,通过胃镜、肠镜等内窥镜技术对食管、胃、肠等消化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消化内镜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起着重要作用。

二、消化内镜学的主要内容1. 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检查是消化内镜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胃镜、肠镜、食管镜等检查。

通过内窥镜检查,可以对消化道的黏膜进行直接观察,发现和诊断消化道疾病。

2. 内窥镜治疗:内窥镜治疗是消化内镜学的另一核心内容,主要包括黏膜下层注射、黏膜剥离、黏膜下层切除、硬化剂注射、内窥镜下止血等治疗方法。

通过内窥镜治疗,可以对消化道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

3. 内窥镜下生物活检:内窥镜下生物活检是消化内镜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内窥镜采取组织活检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4. 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是消化内镜学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可以有效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对于保留消化道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5. 内窥镜下介入治疗:内窥镜下介入治疗是消化内镜学的新发展领域,包括内窥镜下经皮支架植入、内窥镜下静脉曲张结扎、内窥镜下黏膜下注射等介入治疗方法,对于一些消化道疾病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三、常见消化内镜学检查1. 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消化内镜学的常规检查之一,通过胃镜可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发现和诊断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

2. 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是消化内镜学的常规检查之一,通过肠镜可以观察结肠黏膜的病变情况,发现和诊断结肠炎、息肉、结肠癌等疾病。

3. 食管镜检查:食管镜检查是消化内镜学的常规检查之一,通过食管镜可以观察食管黏膜的病变情况,发现和诊断食管炎、食管癌等疾病。

4. 十二指肠镜检查:十二指肠镜检查是消化内镜学的常规检查之一,通过十二指肠镜可以观察十二指肠黏膜的病变情况,发现和诊断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医学检验技术:胃镜检查的相关知识

医学检验技术:胃镜检查的相关知识

医学检验技术:胃镜检查的相关知识现在由于天气炎热,很多人都会在饮食上不注意,胃镜的检查越来越普遍。

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说一下关于胃镜检查的相关知识。

(一)细胞1.红细胞由于红细胞可被盐酸所破坏,正常胃液中检不出红细胞,插管损伤时可见少许新生鲜红细胞,无病理意义。

办酸缺乏时红细胞形态可完整,标本内有大量红细胞时,提示胃部可能有溃疡,恶性肿瘤等。

2.白细胞胃液内可见白细胞,多属中性粒细胞,正常空腹胃液含量约为100-1000个/ l白细胞增加1000/ l时多属病理现象,可见于胃粘膜各种炎症时。

鼻咽部分泌物信痰液混入时可见成堆白细胞,同时还可见抟柱状上皮细胞及载炭细胞,无临床意义。

胃酸高时细胞质被消化吸剩裸核,低酯或无酸时其白细胞形态完整。

3.上皮细胞正常胃洗衣机中可见磷状上皮细胞,来自口腔、咽喉、食管粘膜,无临床意义;不见或偶见柱状上皮,来自胃粘膜,吸炎时增多,胃酸高时上皮细胞也吸见裸核。

镜检时如发现有成堆的大小有均、形态不规则、核大、多核的细胞时,应该高度怀疑是癌细胞,需做巴氏染色等进一步检查。

(二)量正常空腹12h的胃液残余量约为50ml。

在插管成功后持续负压吸引1h所得的胃液总量称为基础胃液量,正常基础胃液量为10~100ml。

若大于100ml为增多,常见于:胃分泌增多,如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瘤等;胃排空障碍,如幽门梗阻、胃蠕动功能减退等;十二指肠液反流等。

如胃液量小于10ml为减低,主要见于萎缩性胃炎、胃蠕动功能亢进等。

(三)颜色正常胃液为无色透明液体,不含胆汁、血液,无食物残渣。

混浊灰白色,混有大量黏液所致;鲜红血丝,多因插胃管时损伤胃黏膜所致;棕褐色,见于胃溃疡、胃炎、胃癌等;咖啡渣样,见于胃溃疡、胃癌及糜烂性胃炎等;黄色、黄绿色,见于插管时引起的恶心、呕吐,以及幽门闭锁不全、十二指肠狭窄所致的胆汁反流等。

(四)食物残渣正常空腹12小时胃液应无食物残渣,若大量出现淀粉颗粒、脂肪滴和肌肉纤维时,多因患圾胃幽门梗阻,引起胃蠕动功能降低的疾病。

内镜专科知识点总结

内镜专科知识点总结

内镜专科知识点总结一、内镜检查1. 消化道内镜检查消化道内镜检查是指通过上消化道内镜(胃镜)和/或结肠镜对食管、胃、十二指肠和结肠进行检查。

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疾病,如胃溃疡、胃息肉、食道癌、结肠息肉、结肠癌等。

消化道内镜检查需要患者采取空腹状态,同时进行镇静或麻醉,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恐惧感。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食管、胃等器官,避免损伤和感染。

2. 呼吸道内镜检查呼吸道内镜检查是指通过支气管镜对气管、支气管和肺部进行检查。

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肺癌等。

呼吸道内镜检查需要患者采取空腹状态,同时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呼吸道粘膜,避免损伤和感染。

3. 泌尿道内镜检查泌尿道内镜检查是指通过膀胱镜对膀胱、尿道和肾脏进行检查。

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泌尿道疾病,如膀胱炎、膀胱结石、泌尿道癌、肾结石等。

泌尿道内镜检查需要患者采取空腹状态,同时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泌尿道黏膜,避免损伤和感染。

4. 内镜生物活检内镜生物活检是指通过内镜技术对病变组织进行取样,以明确病变性质和诊断疾病。

内镜生物活检可以通过消化道内镜、呼吸道内镜、泌尿道内镜等进行,常见的有胃镜活检、结肠镜活检、肺部活检、膀胱镜活检等。

在进行生物活检时,医生需要准确地定位病变组织,避免损伤周围结构。

二、内镜治疗1. 内镜止血术内镜止血术是指通过内镜技术对消化道、呼吸道等腔道进行止血治疗。

常见的内镜止血术包括内镜下注射、内镜下热凝、内镜下止血夹等。

内镜止血术通常用于溃疡出血、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肺部出血等。

2. 内镜粘膜下黏膜剥离术(ESD)ESD是指通过内镜技术对消化道、呼吸道等腔道进行黏膜下肿瘤的切除。

ESD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准确地切除肿瘤,并尽量保留正常组织。

ESD可以用于早期胃癌、早期食管癌、早期结肠癌等的治疗。

胃镜的基本知识与操作

胃镜的基本知识与操作

胃镜的基本知识与操作一.内镜的发展 内镜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硬式内镜: 1795年—1932年;2半屈式内镜:1932年—1957年 光纤维问世3纤维内镜: 1957年—1983年;4电子内镜: 1983年—至今二.内镜基本结构: 一套完整的内镜设备由内镜、光源和附件组成。

内镜基本结构:前端、可屈部、镜身、操作部和导光五个部分。

前端包括观察窗、照明窗、送气、送水出口、抽吸、活检孔,有的还设有活检钳抬举器,用来控制器械的伸出角度。

三.胃镜检查适应症 胃镜检查并发症 胃镜检查禁忌症四.胃镜基本手法第一个老师教我就是双手操作胃镜操作部来调节旋钮,右手不时的调一下旋钮,插一下镜,我现在叫这是“双剑合并”可惜并不能举世无双,哈哈!还自我感觉良好,可见一位好的老师是多么重要,特别是在你启蒙阶段。

这又证明广泛交流见识他人的操作并吸收其优点及长处多么重要!在做胃镜的过程中,手法,姿势是相当重要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良好的操作习惯,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就取巧,以后将很难把内镜操作的漂亮潇洒。

在操作中一般左手持内镜操作部,右手始终持镜身插入部,不要将右手抬起辅助调节左右旋钮。

左手拇指和无名指调大钮控制上下,这样的好处是能自如的控制内镜的出入,特别是微细操作即使在患者呕吐时,仍可良好的控制内镜前端在自己想其所处位置,不会因为呕吐关系使镜身前端退后。

姿势也是相当重要的,好的操作姿势你做的轻松,而看者也觉的有美感,持内镜操作部应自然,大约在剑突偏左水平,不要太高象红灯记中的李玉河举灯一样,也不要把镜子放的太低影响操作旋转。

两足分开略狭于肩的宽度,做镜子的过程中尽量不要过于扭动身体,通过左右手联动完全可以达到你想到达的位置。

左右方向的观察是通过通过旋转(严格讲应该是摆动)镜身来调节左右,实际上单纯右手旋转镜身的方法来控制左右旋转或单纯通过左手旋转镜身来调节左右是不可能完全轻松自如的达到你想观察的位置,只有通过左右手同方向的旋转(严格讲应该是摆动)才能做到,应该注意的摆动是手持操作部的左手与以手持镜身的右手之间的胃镜弯曲部为支点(故操作时不要过于靠近操作台面)来摆动镜身,同时结合右手的同方向旋转!好的漂亮的操作手法是建立在良好的操作习惯基础上的,再加上勤学多练,总有一天,你身边的医生和护士也会说你做的特漂亮!!!持镜手法:胃镜的持镜手法因人而异,我个人使食指和中指同时控制吸引阀和注气、注水阀(图1),用大拇指和无名指控制大旋钮,当向上调节镜头时用拇指下压大旋钮,当向下调节镜头时用无名指下压大旋钮。

胃肠外科知识点总结归纳

胃肠外科知识点总结归纳

胃肠外科知识点总结归纳一、解剖学知识1. 胃肠道的解剖结构胃肠道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直肠等,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结构、位置和功能。

例如,胃是位于腹腔上部的消化器官,分为胃底、胃体和胃窦等部分;小肠又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等不同的部分。

2. 血液供应和淋巴引流胃肠道的血液供应主要由肠系膜动脉和肠系膜静脉来完成。

淋巴引流主要是通过门静脉系统向肝脏引流。

3. 神经支配胃肠道的神经支配主要由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来执行。

这些神经对胃肠道的蠕动、分泌和血流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4. 解剖变异胃肠道的解剖结构存在一定的变异,例如胃食管反流病的解剖缺陷可能导致食管黏膜的曝露和损害。

二、生理学知识1. 消化吸收胃肠道的主要功能是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

这需要包括酸碱、胰酶、肠蠕动等多种生理机制的协同作用。

2. 蠕动和分泌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是完成消化吸收的重要生理过程。

胃肠道的蠕动能够保证食物在胃肠道内的推进,而分泌则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

3. 免疫功能胃肠道在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病原体的侵犯。

4. 神经调节胃肠道的神经调节对其功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于蠕动和分泌过程。

三、病理学知识1. 胃肠道疾病胃肠外科最常见的病症包括溃疡病、胃食管反流病、胆囊炎、胆石症、结直肠癌、胃癌等。

2. 肠系膜血管疾病肠系膜血管疾病是指由不同原因引发的肠系膜血管疾病,常见的包括肠系膜动脉栓塞、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等,临床上多表现为急性腹痛、肠壁水肿等症状。

3. 肠梗阻肠梗阻是指肠道腔内或外因素引起的肠腔或肠腔进口阻塞,导致肠内容物在阻塞部位无法通过而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四、诊断技术1. 影像学胃肠外科医生在进行诊断时通常会使用X光、超声、CT、MRI等影像学技术来帮助确定病灶的位置和范围。

2.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胃肠外科医生常用的诊断技术之一,包括结肠镜、胃镜和食管镜等。

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包括血液、尿液、粪便等多项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镜解剖知识点总结
胃镜检查是指医生通过将一根柔软的光纤胃镜或者柔性内窥镜插入患者口腔,经食管进入
胃部、十二指肠进行内窥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内科、外科、消化内科、胃肠外科和消化内
镜科医生了解胃黏膜、十二指肠黏膜、贲门、幽门、胃大弯、胃小弯、幽门前区、幽门后区、胃底、胃底小弯、胃底大弯、贲门周围区、胃窦、胃体和胃角等的有效方法。

通过胃
镜检查,医生可以清晰准确地观察到胃壁上的各种病变,包括胃黏膜有无充血、水肿、溃疡、息肉、癌变等。

胃镜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胃、十二指肠的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规的检查方法之一。

一、胃镜解剖知识点总结
1. 胃的解剖结构:胃是人体消化器官之一,属于消化道一部分。

胃主要由贲门、幽门、胃底、胃体和胃角构成。

2. 胃镜检查的现场操作:胃镜检查需要一定的准备工作,包括术前禁食、患者取舌扁平、颈、腹部局部麻醉等。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检查方
法和技巧,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胃镜检查的常见病变:胃镜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和诊断多种胃部疾病,包括慢性浅表
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癌等。

通过胃镜检查,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病变部位的大小、形状、颜色、表面光滑度等特征,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4. 胃镜检查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虽然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但在实际操
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包括出血、穿孔、肺炎等。

因此,在进行胃镜检查时,
医生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 胃镜检查的临床意义:胃镜检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意义,可以帮助医生发
现和诊断多种胃部疾病,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同时,胃镜检查还可以
指导临床手术,评估手术效果,预测预后等。

总结起来,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窥镜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

通过胃镜检查,医生可以清晰准确地观察到胃壁上的各种病变,包括贲门、幽门、胃底、
胃体和胃角等部位的病变,从而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希望本文对胃镜
解剖知识点有所总结和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