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一路 动作名称
八极拳[1]
![八极拳[1]](https://img.taocdn.com/s3/m/e1b1a6eb0975f46527d3e129.png)
下, 右臂屈肘向后平顶肘, 拳停于右肩
月,
雀
前, 拳心向下, 眼平视前方
。如图1 2 。
要求: 震脚, 拧腰顺肩, 侧身发劲完
整协调, 以腰摧力。
六、转身并步按掌栽拳
身体左转, 右脚足跟提起, 左脚提起
收回, 左拳变掌掌心向下
。如图13
3 1 、3 2
0
要求: 翻身要转如轮。
二。_ ,
加
色轰‘
图3 5 图3 6 图3 7
图3 1 图3 2
十五、抢臂转身震脚马步架推掌
( 1 )重心左移, 身体左转, 右臂由右
侧向下经腹前向左侧摆动。同时左臂由上
内则靠拢
。
同时, 右臂经右侧向上绕至头
前上方成亮掌, 掌心斜向上, 掌指向左,
。
要求: 后坐下栽拳一
致。
七、挪手弹踢腿
左手向上、向后搂手
变拳收泡于腰间。
如图15 。
图1 7 图1 8
图1 4
九、弓步盘时冲拳
身体稍左转, 重心左
翻民同时, 重心移至左腿, 右腿向右斜下弹
出。如图16
。
弹出腿, 绷足背, 足高不过
移, 右足跟提起, 右臂内
旋向左斜前横摆, 左拳平
( 2 )身体向左翻转, 右脚下震,
提起, 以右足为轴, 身体继续左转,
随转体而成立圆摆动
。如图3 0
。
身体
左脚
两臂
向下后直臂摆动。如图3 3
。
( 2 )上势不停, 右臂继续向上, 左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八极拳始祖引用“八极”一词定为拳名,非常绝妙。
“八极”属古地理概念,“八”为数字,“极”为顶端,远端之意。
“八极”系天地间四面八方极远的地方。
《淮南子·地形训》记载曰:“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又“九州之外乃有八殥,八殥之外而有八紘,八紘之外乃有八极”。
“殥,犹远也紘,维也,维络天地而为之表,故曰紘也”。
此为“八极”一词之正解。
八极拳,行拳必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
警,慌、毒、猛、烈、神、急。
内存八意方可先机制胜;外俱八形始堪进退;应敌时身体中正,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以稳重厚实而博人。
“八意”“八形”“八面”均以“极”字为宗旨。
此为“八极拳”之所由来也。
本拳又称开门八极拳,盖取应敌进招不离硬开门之意也。
八极拳内存八意,八意者:警、慌、狠、毒、猛、烈、神、急是八种攻防意识,需精心修炼,达到极限为目的。
警:是极其高度的警觉意识;慌:是指在慌乱中,处变不惊,镇定自如的意识;狠:是指极其凶狠、凌历的意识;毒:是指极其残忍毒辣的意识;猛:是指极其勇猛剽悍的意识;烈:是指极其强烈狂暴的意识;神:是指极其神速顽强拼博的意识;急:是指极其快捷急发的意识。
八极拳外具八形。
八形者:龙、虎、熊、猴、燕、犬、鹰、鹑。
八形要象形而取其意,用其神。
龙:龙能隐潜腾伸,呼风唤雨,翻江搅海,隐形无踪,出没无常。
进步捷如风,变化如蛟龙。
虎:勇猛、凶残、霸气、猛进、猛扒、猛撞、猛插、猛楼、猛按的威猛之气势。
熊:沉稳、镇定、坚实、厚重,蹲靠、硬碰、硬撞、挤靠、上掀、拔根。
猴:机警快捷、动如疾风、快如闪电、愣打、快接、急弹。
燕:敛体束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侧锋而入,见隙即钻。
犬:凶猛剽悍,反应敏锐和非凡的听觉和嗅觉。
鹰:目锐、利爪、束身闪钻,迅猛快捷,急冷狠抓。
鹑:极快的起动。
急突善钻的高超技能。
发招似鹑突也。
外俱八形:模仿八种动物的习性特点,用其神,取其意,化其技。
八极拳“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稳重厚实,健力而博人。
少林五形八极拳(全)

少林五形八极拳(全)少林五形八极拳由清代海参和尚所创,按金、木、水、火、土五行而定,以龙、蛇、虎、鹤、豹五种动物象形而仿。
又按东,西、南、北、中五方作出五门.又叫“闯五门”,即是有五大势法为主,故称“五形八极”。
一、少林五形八极拳歌诀少林八极五形功,内里玄妙说不清。
出势双龙来斗宝,猛虎跳涧扑地平。
约子蹿山多勇猛,白鹤亮翅斜飞腾。
弓步进山打猛虎,丹凤展翅回首鸣。
金蛇入洞弓身进,黄龙转身急滚龙。
退步诱敌急逗走,大小缠拧猛迸攻。
豹子洗澡缩身势,猿猴跳跃砸地中。
双手捞月底上找,回身滚肠狠又凶。
力士推碑力量大,白猿坐桩稳如钟。
狮子擒头左右摆,凤凰旋窝快如风。
金鸡展翅斜弹腿,野马奔川上山峰。
大鹏展翅左右抖,白蛇寻食双手拧。
金鸡独立怀抱斗,鹅子反身左右崩。
狸猫伸爪欲扑鼠,子燕寻食向前冲。
青龙摇尾团团转,金刚合十招法成。
五形八极收招住,习成也得数十冬。
练成百病不入体,益寿延年如青松。
二、动作顺序起势1.青龙出水2.猛虎扑地3.怪蟒钻林4.白鹤展翅5.登山打虎6.大雁斜飞7.白蛇进洞8.反身推月9.脱壳蜕皮10.近身扶仓11.左手大缠12.右手大缠13.进步缠腕14.进步击掌15.挂搭按敌16.近身撑捶17.跳打迭膝18.底封双掌19.上推铁窗20.转身揣裆21.力士碰碑22.罗汉坐钟23.黑虎摇尾24.金刚挎虎25.转身推月26.展翅弹踢27.豹子出群28.大鹏展翅29.右手采拿30.独立抱斗31.登山打虎32.倒步崩阴33.反打撩阴34.一推迎门35.张飞闯营36.黄龙摆尾37.罗汉朝祖收势三、少林五形八极拳图解说明起势两脚八字步,上体正直,两臂自然下垂,两掌五指并拢,掌心向内,掌指向下,目视前方(图1)。
1.青龙出水抬右脚原地震脚下落,体左转90°,左脚前上一步,两腿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向前穿击,左掌高与头平,右高掌与肩平,两掌心斜相对,掌指斜向前。
目视前方(图2)。
2.猛虎扑地两脚向前弹跳半步,先右后左震脚下落,体右转90°,两腿成左仆步;同时,两掌拍地,掌心向下,掌指向前。
(完整word)八极拳(精)

八极拳(一)魏彦丰八极拳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拳种之一。
它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诸省,南方及海外也见。
河北沧州是八极拳的发源地,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个名叫“癞”的云游高僧始传给吴钟,尊“癞”为始祖一世,吴钟为初祖二世,迄今历经200多年不衰.40年代末,原南京中央国术馆,将八极拳列为必修拳术。
八极拳随之广传全国,饮誉海外.八极拳动作节短势险,猛起硬落。
发力暴猛.以其刚烈雄健、朴实简洁的风格和独特的技击特点著称于世。
拳谚曰:“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
可见它在我国武坛众多门派中的地位。
八极拳练法要求: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三练寸截寸拿寸吐露,四练筋骨皮肉合。
八极拳套路图解起式两脚并步,身体自然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于两腿外侧,掌心均向里,掌指均向下,目视前方(图1)。
要点:头要端正,颏微收,挺胸,直腰,收腹,身体自然正直,两臂自然下垂。
第一段1。
并蹲步栽捶两脚右拧,身体右转90度,两腿屈膝半蹲,成为并蹲步,右拳直臂向下栽拳于小腹前,拳眼向里,拳面向下,左拳屈于右腋前,拳心向里,拳面斜向右,目视前方(图2).要点:头要端正上领,颏微收,挺胸,直腰,收腹,气向下沉。
2。
抱拳弹腿左拳收抱于左腰间,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同时,左腿支撑身体,右腿提起向前弹踢,右脚脚崩平,脚尖向前,目视右脚尖方向(图3)。
要点:支撑腿要稳,弹踢要迅猛,短快,力达脚尖。
3。
马步劈拳身体左转,右腿屈膝收回扣于左脚膝窝处,成为扣腿,同时,两拳向外、向上侧平举,与肩平,两拳拳眼均向上,拳面均向外,目视前方(图4)。
接着,两拳直臂向下、向里交叉于腹前,左臂在里,右臂在外,两拳拳心均向里,两拳拳面斜向下,目视前方(图5)。
不停,右脚向右侧落步,两腿屈膝半蹲,成为马步,同时,两臂直臂交叉上举外分,左拳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右拳翻拳向右下侧劈砸,拳面向右,拳背向下,高与肩平,目视右拳方向(图6)。
要点:扣腿要稳,扣腿、抡臂、砸拳动作要连贯,一气呵成。
八极拳一路(动作名称)

八极拳一路(动作名称)
第一段:
第一式,起式。
第二式,上步撑拳。
第三式,两仪鼎。
第四式,狮子小张口。
第五式,十字拳(拉弓式)。
第六式,献胯。
第二段:
第七式,冲天掌。
第八式,闭地肘。
第九式,合子手。
第十式,拉弓式。
第十一式,上步撑拳。
第十二式,两仪鼎。
第三段:
第十三式,霸王举鼎。
第十四式,双肋肘。
第十五式,揣裆。
第十六式,窝里炮。
第十七式,挖眉。
第十八式,搓提。
第十九式,托枪式。
第二十式,单手推窗。
第二十一式,朝阳手。
第二十二式,炮提,
第二十三式,二郎担山。
第二十四式,跪膝。
第四段:
第二十五式,拥肘。
第二十六式,翻胯(膀胯)。
第二十七式,闭胯。
第二十八式,右小缠。
第二十九式,撩阴掌。
第三十式,左小缠。
第五段:
第三十一式,白蛇吐信。
第三十二式,跃步穿袖。
第三十三式,通背式。
第三十四式,反身挂塔。
第三十五式,单翼顶。
第三十六式,收势。
八极拳单打一路,附招式图解,更加易懂易学

八极拳单打一路,附招式图解,更加易懂易学八极拳中除了有小架套路以外,还有单打。
小架是八极拳的基础,有了坚实的基础后再练单打。
八极单打是八极拳练习实战的套路,现介绍八极拳单打一路。
1.预备势立正站立,身体微向左侧,全身由松静自然而变为高度警惕,两肩垂下,两手掌心向内放在两胯处,虎口向前,十指下垂,头面向左,眼睛向左前方看(图1)。
2.开始势开始时,左手左脚向前采出,右手右脚在后原地不动,身体侧身而站,右腿屈曲成弓步形,左腿也向前,腿部稍微弯曲。
然后,右手成拳,从小腹部经头面从右向左划过,再回到丹田部停住,拳面向前,虎口向上,小臂横在腹部前面,左拳在右拳向左前打出时,从左前方捋回,再从右小臂下前穿,向小腹部前面穿出击打,拳面向左前方,虎口在上,身体头面转向左方,眼往左前方看去(图2)。
【要点】右拳向左打,右小臂要在胸前画圆,左拳捋回后两肩要沉,先缩后展,左拳前打是肩催肘、肘催手,而力根在腰,发劲是身体的整体力。
3.打顶心肘接上势,左脚抓地,身体前移,重心移到左腿上,右手右脚同时向前打、踢,手脚齐动(图3)。
然后,右脚向前落地后屈膝,同时右手从左前方向上划过,再向右后方甩去,拳面向后,虎口在上,手心向外,左脚再前进一步,落地后屈膝,站成马裆步,在进身的同时左臂屈肘,用肘尖向左前方顶击,左拳面向右方,虎口在下,手心向外,拳放在左胸旁,头面向左,眼向左看(图4)。
【要点】此势是主动进攻的动作,要快、要猛、要暴、要烈,犹如迅雷不及掩耳、山崩地裂之势,其势必不可挡。
实战时右手攻打时不论打中与否,都要迅速上左脚,用左肘连击。
这种疾如闪电、快如惊雷的进攻,对方是很难招架的。
4.进步反背捶(贯耳捶)接上势,身体左转,右脚上步,右腿屈膝,两腿仍站成马裆步,同时右拳向前平行贯击,拳面向前,虎口在左,在右拳向前贯打时左拳从左胸旁向下勾勒,到裆部左方,拳面向右,虎口在里,手心向下,眼向前看(图5)。
【要点】右拳要贯打敌方耳门太阳穴,是为重击,左拳下勾是挂击敌方的来拳。
八极拳绝招

八极拳绝招
歌诀:
舍身步法足连身
回缩一寸爆一尺
五行用劲连串珠
崩锤连环千层浪
动作展示:
歌诀:
玉女穿梭缠牙手拳掌肘手一点走步法万变手不变寸劲气势凶浪追
友情链接:北京自然门
志创传媒
歌诀:
猛虎爬山前后走前进连环拳掌肘提笼换步舍身后爬前袭后伏虎手硬爬倾斜运虎爪上爬后爬手披挂舍身步法爬山步雄虎上山气盖世
秘谱歌诀:
熊形靠崖晃三肩手肘肘锤肩三锤贴山穿山水火集跻身靠打爆发水活步贴山打后椎穿山靠乱三才位靠打跻身要心胃心身慈悲毒手违
动作展示:
歌诀:
挑担行走杆刚柔擒人手臂放肩走打开胸骨顶骨碎五行合气名八极
挑打顶肘为八极拳标志性招法,里面暗藏数十个小手法,七八种腿法,以及身法的运用,非言语难以表明。
八极八势

肢体(主要指双臂)由外向内揽扣合拢的打法及力量都是“抱”,虎抱捶为其中之一。强氏的虎抱捶可分为两个招式:1、圈抱。左足上前一大步,右足随之滑动前移,成左四六步,同时右掌速回收,再和左臂一齐从身两侧向身前围抱;左臂弧形连抱带下压停于左肋下,拳眼朝里,右臂弧形抱于头前上方,拳眼朝下;头和上体微向左前倾。要点:双臂向内抱要有拧裹劲;身体要有向前拥挤和向左下的沉坠劲。用法:对方顺步冲右拳,我方上左足落在对方前足后埋根,同时左臂向内下格挡截压,顺势滑抱对方后臀往里拧带,身体向左下方斜转,用右肘里侧向左下搓打挤压对方颈部,将其摔倒。2、劈砸抱。右足上一大步,左足随之向前滑进,成右四六步;右前臂里裹下压,右拳收按于右肋下,拳眼朝里,左拳从身后往身前上方外旋,穿搓劈打,拳心斜对鼻尖。要点:上体稍右转,带动步进拳打;右拳裹压与左拳穿打配合要协调一致;动作内含的十字劲和缠丝劲要发好。用法:接上动,对方右转身撤回右足,我方顺势赶打,进右步落在对方前腿后面埋根,右前臂拨压对方撤步时打出的左冲拳,左拳穿拥击打对方面部、颈部或胸
4.八极拳师与内家拳师在暗劲上有何不同?
刚猛暴烈,显形于外,被称为明劲,拳家都要经历这个阶段。把刚劲逐渐消去,柔劲越来越大,这是内家拳师在慢慢把明劲换成暗劲,打拳以暗劲为主,侧重养生。于是有了带有揶揄意味的“太极十年不出门”。八极拳师的明劲不减,仍然体现八极的劲力风格,但已揉进坚韧之力,刚柔相济,伺机而用,不走极端。
根据自己的经验领会如下。1、行气、发力要与拳式合拍,做到协调一致,同步进行。2、拳式的动作幅度小,用力轻,或打暗劲时,应闭口开鼻,以鼻行气,在较细的气流冲过鼻腔时,发出“哼”的微声。例如出探掌。3、动作大而猛,需全力以赴,仅以狭窄的鼻腔行气显然不行,此时要以口腔为主,大量的气流高速喷射出来,发出近似“哈”的声音。例如打卧立炮。4、打大势(大招、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段:第一式,起式。
第二式,上步撑拳。
第三式,两仪鼎。
第四式,狮子小张口。
第五式,十字拳(拉弓式),第六式,献胯。
第二段:第七式,冲天掌。
第八式,闭地肘。
第九式,合子手。
第十式,拉弓式。
第十一式,上步撑拳。
第十二式,两仪鼎。
第三段:第十三式,霸王举鼎。
第十四式,双肋肘。
第十五式,揣裆。
第十六式,窝里炮。
第十七式,挖眉。
第十八式,搓提。
第十九式,托枪式。
第二十式,单手推窗。
第二十一式,朝阳手。
第二十二式,炮提,第二十三式,二郎担山。
第二十四式,跪膝。
第四段:第二十五式,拥肘。
第二十六式,翻胯(膀胯)。
第二十七式,闭胯。
第二十八式,右小缠。
第二十九式,撩阴掌。
第三十式,左小缠。
第五段:第三十一式,白蛇吐信。
第三十二式,跃步穿袖。
第三十三式,通背式。
第三十四式,反身挂塔。
第三十五式,单翼顶。
第三十六式,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