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师范大学校训

吉林师范大学校训在极具活力的新时代,为了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吉林师范大学依据一流学科指南,激励全体师生立足校园,贯彻落实学校的校训,持之以恒地开展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工作,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培育学科创新人才贡献力量,共同把吉林师范大学建设得更加出色。
吉林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崇尚科学,忠实责任”。
这句校训体现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引领着师生不断探索、推进学科发展的奋斗路径。
首先,勤奋学习是吉林师范大学以及其师生奋进的前提和基础。
吉林师范大学拥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和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为师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扎实掌握课程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发挥最大的潜力,取得最好的学习成果,完成更高的学术水平。
其次,刻苦钻研是学习的重要性质。
不仅要有勤奋的学习习惯,也要有刻苦耐劳的实践能力。
吉林师范大学让师生在高效实践中得出认识,不断学习最新的学术知识,不断积累最新的技能,不断思考最新的观点,从而有效地提升学术水平,不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储备。
第三,崇尚科学是学习最重要的精神。
吉林师范大学以科学理念和学术道德指导师生,让师生以客观、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以仔细、严谨的态度研究问题,以事实为依据,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推动学科发展。
最后,忠实责任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师生要坚持自己的责任,做到诚实守信,勤奋学习,学以致用,以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去服务社会,全面发展自己,将理念付诸实践,把学校的校训植根于心中,坚守正确的品德修养,不辱使命,成为有建设性的人才。
总之,吉林师范大学的校训旨在引导师生做到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崇尚科学,忠实责任,把吉林师范大学的宗旨落实在实践当中,把校训时时植根于心,把吉林师范大学的使命坚持到底,让全体师生团结协作,携手共进,创造一个更加出色的未来。
2023年吉林师范类大学有哪些 吉林所有师范类大学排名

2023年吉林师范类大学有哪些吉林所有师范类大学排名1、吉林师范类大学名单吉林师范大学(JilinNormal University),简称为“吉林师大”,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是吉林省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入选院校,是吉林省高中骨干教师培养中心、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吉林师范大学始建于1958年时名四平师范专科学校,1973年学校升格为四平师范学院,1962年至1966年吉林省政府先后将通化师专、白城师专、吉林师专并四平师范专科学校。
学校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师范类大学有哪些吉林所有师范类大学排名】2、东北师范大学简介:东北师范大学(NortheastNormal University),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
建校于1946年,原名东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1950年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易名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是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之一;教育部批准设置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111计划”即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高校之一;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教育部直属的六所综合性师范大学之一;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3、通化师范学院简介序号院校名称所在地学历层次院校类型1东北师范大学吉林本科师范2通化师范学院吉林本科师范3吉林师范大学吉林本科师范4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本科师范5长春师范大学吉林本科师范6白城师范学院吉林本科师范7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吉林本科师范8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高职(专科)师范9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高职(专科)师范4、吉林师范大学简介通化师范学院坐落于长白山下、鸭绿江畔、中朝边境的吉林省通化市。
学校始建于1929年,当时校名为辽东省立(通化)第六师范学校,历经七次变革,197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公办本科普通高等院校。
吉林师范大学是一本吗是双一流大学吗

吉林师范大学是一本吗是双一流大学吗在高考志愿填报选择院校时,很多考生和家长对吉林师范大学的相关情况很关心。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吉林师范大学是一本吗是双一流大学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吉林师范大学是一本吗教育部门并没有划分吉林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大学,毕业证上只有本科和专科之分,是几本只是民间的说法,到底是一本还是二本通常是根据该大学在各省份招生批次来决定的。
根据公开信息可知:吉林师范大学在吉林既有本科一批又有本科二批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吉林师范大学是二本大学;如果你不是吉林考生,吉林师范大学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一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吉林师范大学是一本大学。
吉林师范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根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可知,吉林师范大学没有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也没有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所以吉林师范大学不是双一流大学。
吉林师范大学,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是吉林省重点大学,也是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更是吉林省高中骨干教师培养中心、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学校建有四平、长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
现有21个学院,1个教学部,有66个本科专业,覆盖了9个学科门类。
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13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转型发展示范专业(群)4个,省级本科高校应用型专业(群)校企合作综合改革项目5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3个;现有1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拓展阅读:吉林师范大学王牌专业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吉林师范大学校训

吉林师范大学校训吉林师范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坐落在"英雄城"四平市,始建于1958年。
学校是吉林省高中骨干教师培养中心、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截至2013年,学校拥有13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92个硕士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覆盖了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8个学科门类。
吉林师范大学校训:好学近知,力行近仁语出《中庸》"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内涵: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职业素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取向;终身学习知行统一的行为准则;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想追求。
历史沿革吉林师范大学前身是建于1958年9月15日的四平师范专科学校。
建校之初,有教职员工29人,学生285人,分中文、数理、地生、政史四个专业。
1960年,四平师范专科学校开始招收首批四年制本科生129人。
同年9月,校舍从四平一中西楼的二楼迁到新校址(原四平专署办公用房),结束了借地办学的历史。
10月,四平师范学校从公主岭迁回四平并入四平师范专科学校,学校在校学生达到1070人,教职员工达到184人。
1962年至1966年,吉林省政府先后将通化师专、白城师专、吉林师专并入四平师专,校名为四平师范专科学校。
1966年,学生总数达到1228人,教职员工总数达到393人,占地面积达到1500亩,分东西两校办学。
1973年,经上级批准,四平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四平师范学院。
1979年,学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4年,学院设立外事机构,扩大学院对外交流。
国际上,与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乌克兰、韩国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1985年,学校各系全部迁入西校,结束了长达20年的东西两校办学的格局。
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四平师范学院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热烈庆祝吉林师范大学建校50周年——吉林师范大学五十年

“
国家 大 学 生 文 化 素质 教 育 基 地
窭憋 嫠期瑙辫幽 誊
二
:
F 孓幕手誉翠一
硕研 究成果
。
注 重 科技成 果 转 化
,
,
坚 持产学 研 结合
,
,
不 断提
学校 实 施人 才 强 校 战略
队伍
。
努 力建 设 高 素 质 人 才
,
升社会贡献 力
863
、
。
2006
年 以来
、
学校共 承担 国家
特别是改
年来
、
,
吉 林 师 范 大 学忠 实履行 现 代 大学人才
,
培养
知 识 创 新 和 服 务 社 会 的神 圣 使 命
、
学校
在 教 学 改革
业
、
科学研 究
、
、
管理 服 务
、
学生就
大 学 生社会 实践
大 学 文 化建 设
,
、
党 的建
一 ,
设 等方 面 不 断 改革 创 新
取 得 了丰 硕 成 果
需要
,
学 校大力 发 展 新 的 办 学 特 色 增 长 点 j 广 泛 开
,
展 非师 专 业 的职 业 养成 教 育
力
,
特 色 发 展 之 路越走越 宽
学校 不 断 改 革 课 程 体 系
。
,
加 强 教学基 本 建 设
,
,
“
构 建 开 放 多 元 的人 才 培 养 体 系 学 生 全 面 发展 的基础
,
公元
。
现 出新 的蓬勃 活 力
5 0 年来
,
吉林师范大学高等数学教材

吉林师范大学高等数学教材高等数学教材高等数学作为大学数学系列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培养起着关键作用。
吉林师范大学的高等数学教材以其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全面系统的知识点涵盖,成为广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高等数学的重要辅助材料。
一、教材概述吉林师范大学高等数学教材是一本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教材。
本教材内容内容全面,并且结合了数学理论与实践应用。
教材分为基础篇、拓展篇和应用篇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适当的难度和深度,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二、教材特点1.系统性:本教材从基础数学概念开始,逐步引入高等数学的各个分支,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2.深入浅出:教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解释清晰,为学生建立起数学思维的框架。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不仅介绍数学的理论知识,还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应用问题,将数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4.强调解题方法: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供了大量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5.丰富的习题:教材配备了大量的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证明题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三、教材应用吉林师范大学的高等数学教材已经在该校数学系列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中的案例和实例广泛涉及各个领域,如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能够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同时,该教材也适用于其他高校数学类专业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吉林师范大学的高等数学教材通过其全面系统的内容、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丰富的习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工具。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这本教材,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
吉林师范大学校园网使用说明

吉林师范大学校园网使用说明
一、注册账号 (2)
二、安装客户端 (3)
三、查询是否注册账号已通过审核 (6)
四、登陆上网,(目前只需申请帐号、安装客户端) (7)
一、注册账号
1、登陆用户自助系统http://10.254.0.100,进入校园网帐号注册页面。
图1
2、填写个人信息,(由于涉及到缴费信息,必须如实填写!)。
图2
3、等待管理员审核
图3
二、安装客户端
1、登陆用户自助系统http://10.254.0.100,点击页面左下角校园网认证客户
端下载.
图4
2、直接运行安装
图5
图6 3、下载到本地后安装
图7
图8
图9
图10
右键安装客户端点击属性
图11
解除锁定,点击确定,然后双击程序进行安装4、安装注意事项
(1)、无论通过任何下载软件下载客户端都需操作图11步骤。
(2)、安装客户端是无论遇到任何安全软件提醒都必须允许。
(3)、也可将其他学生下载好的客户端传至本机安装。
三、查询是否注册账号已通过审核
1、登陆用户自助系统http://10.254.0.100,输入登陆信息。
图12
2、已经通过审核会登陆如图12页面。
图13
3、未通过审核,会在当前页面提示“帐号名或者密码错误。
”,请等待管理员
审核。
图14
四、登陆上网,(目前只需申请帐号、安装客户端)
双击校园网认证客户端,打开后双击1X预设链接,输入学号、密码点击链接。
吉林师范大学校徽校标

文档编号:0000 236
VI设计
吉林师范大学
(蓝图VI设计内部资料)
一个优秀的VI设计是可以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充分的展现,是高度发展信息社会需要的,它可以使学校的面貌更加光彩照人,有利于学校建立良好的形象,并将学校形象能得到具体的视觉展示,从而更容易被社会接受和认可。
大学校园VI设计(LOGO)的目的和宗旨,就是将大学校园形象要素,包括各种深层的形象和表层形象内涵要素,通过标准化、统一化的视觉识别形象体系VI,展现给全社会公众,使社会公众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从而形成良好并且具鲜明个性特点的高校校园形象。
VI使人们产生联想,并能感受到该学校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吉林师范大学校徽
吉林师范大学校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师范大学
省级教学研究课题一览表
2008年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研究课题汇总表
序号
课题名称
主持人
类别
备注
1
“评、管、建、导”四结合的教学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张勇
重点
2
地方高师院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王国君
重点
已结
3
高校《中国近代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范立君
重点
4
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考核评价研究
梁海英
重点
已结
5
以“双以一模”“三点一线”式趣味激励法为主线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探究
魏敏
重点
已结
6
高等学校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宋立新
一般
7
《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开放式、自主网络学习环境的研究与实践
汪津
一般
已结
8
教师教育优质系列教材研究与实践
纪国和
一般
已结
9
生物科学专业学科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生化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一般
许淑杰
范立君、夏宇旭、王立、邱广军、聂有财
历史学
9
创新人才培养视野下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
一般
王跃
王国君、吴振利、刘丽华、孙晶瑶
教育学
10
电气信息类专业工程数学系列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一般
华杰
常喜、么艳平、汪津、张朝阳
工学
11
*适应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对外汉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文学
2012年吉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立项课题汇总表
序号
课题名称
负责人
立项级别
备注
1
传统音乐文化在音乐课堂的传承与研究
颜铁军、金顺爱、赵晓强、金镇国、胡晓伟、李姝
重点
2
基于合作文化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研究
李朝辉、宋立华、吴振利、龚冬梅、王丽娟、纪国和
重点
3
普通高中数学文化(史)选修课程案例开发研究
徐乃楠、孔凡哲、史宁中、刘鹏飞、王宪昌、王喆
重点
4
小学低年级学困生不良学习的干预研究
张文霞、孙崇勇、纪红艳、刘凤英、李淑莲、张春梅
重点
5
我省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观察与对策研究
陈雪、杜秀君、李朝辉、闫爱静、赵岩、于萍
重点
6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王洪振、刘春明、程军、刘淑华、周晓馥、程焉平
重点
7
中小学隐性德育课程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规划
15
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与优化高师历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互动研究
杨卫东、李西亚、刘天浩、王国君、孙阳华
规划
法学
9
电气信息类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一般
王广德
王立忠、汪津、董姝敏、秦政坤
工学
已结
10
新课标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模式的构建与实
施
一般
宁国利
孔祥羽、杨朴
肖振宇
文学
2012年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研究课题汇总表
序号
推荐课题名称
类别
课题主持人姓名
课题参与人员姓名
课题所属学科
备注
1
数学教师专业化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职前职后有效衔接的视角
高峰、孙桂荣、金志茹、谭晓闯、崔建立、王健
规划
12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吉林省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现状与建设问题研究
王泽德、郝思涵、王鹏、陶莹、纪国和、
赵上帛
规划
13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策略研究
陆国志、吴振利、王杰、宋立华、刘慧、
马艳秋
规划
14
语篇分析框架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社会功能模式研究
高卫红、崔建立、张彧、刘冬霞、封姝羽、孙文玲
工学
5
本土化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改革与实践
重点
李岩
王楠楠、陈文国、李世明、石洋、谷笑源
艺术学
6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探究式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重点
苏永利
杨秀莲、郭宏、王柏文、马凤龙
法学
7
化学教育实习“三阶段·五环节”指导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一般
王良
姜大雨、马春宏、陆国志、崔运成、马艳秋
理学
8
“本科教学工程”实施背景下的历史学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一般
王艳荣
肖振宇、权赫子、孔祥羽、曹旸旸、李忠娟
文学
12
高师俄语专业学生就业能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养策略研究
一般
梅春才
高国翠、杨慧、王春红、张磊
文学
13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改革与实践
一般
刘丹
李雪艳、周晶、孙欣欣、时松、吕爽
教育学
14
出版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一般
陈莹
张祺午、孙红军、兰元、张玉梅
赵亚静、邹之坤、张潭、徐焕文、王艳舫、王晓丽
重点
8
中学物理实验与传感器整合的研究
刘茂军、肖利、朱彦卓、刘惠莲、董玉生、沈红伟
重点
9
“微运动”理念植入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赵刚、孙良、李阳
规划
10
地理教师地理视角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张立峰、卢万和、崔泽洙、王小禹、陈智文、梁雨华
规划
11
基于跨文化交际知识的高中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重点
王桂波
吴振利、关秀娇
郭宏、汪津
教育学
3
新课程背景下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与专业教学
能力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重点
陆国志
王杰、王桂波
马凤龙、宋丽华
教育学
4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论》课程改革与实践
重点
肖利
刘惠莲、刘茂军
曹丽华、孙亚明
理学
已结
5
新形势下地方高师院校历史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重点
重点
付军
刘鹏飞、徐乃楠、杜奕秋、郝连明
理学
2
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指导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重点
吉学武
宋会君、佟云龙、任可欣、刘宇
教育学
3
全程、分布、定点教育实习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重点
刘惠莲
费金有、肖利、刘茂军、华中
理学
4
地方高师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重点
梁海英
董延华、侯锟、刘松、谭振江
于长春
一般
10
高师院校俄语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梅春才
一般
已结
2010年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研究课题汇总表
序号
推荐课题名称
类别
课题主持人姓名
课题参与人员姓名
课题所属学科
备注
1
地方高师院校非教师教育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重点
秦政坤
王国君、吴振利
孙阳华、刘洪波
教育学
2
非师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于鹏翔
许淑杰、王国君
范立君、翁有利
历史学
6
地方高师院校服务性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一般
吴振利
秦政坤、王鹏
孙阳华、李卓
教育学
7
“质量工程”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训练探索与实践
一般
任百祥
杨春维、石淑云
滕洪辉、苏斌
工学
8
地方高师院校法学专业集成化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般
崔明石
苏永丽、荣月、
王震、孙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