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1各区森林风景资源单体编码表

合集下载

附表1各区森林风景资源单体编码表

附表1各区森林风景资源单体编码表

附表1 各县(市、区)森林风景资源单体编码表附表2 森林风景资源单体调查表(正面)调查组:评价人:拍摄时间:(背面)调查组:评价人:拍摄时间:(背面)调查组:评价人:拍摄时间:(背面)调查组:评价人:拍摄时间:(背面)调查组:评价人:拍摄时间:(背面)附表8 调查小组工作总结表注:填写说明1. 调查区名称:根据调查工作分工安排,一般是填写所在行政区地名。

2. 调查时间:填写调查工作开始至结束的时间。

3. 行政隶属:填写调查区名称所在地的行政归属。

要求按照从高级至最低级行政单位先后次序,依次写明表明调查区名称所在的省、市、县、乡、村。

如其中的某级行政单位不写自明,也可省略。

4. 调查区概况:填写调查区面积、行政区划、人口、经济、自然环境等内容。

5. 调查工作过程:填写工作流程及安排,写清时间与调查区域、调查重点以及主要事件等。

6. 调查工作统计:(1)实测调查地点:填写进行野外调查的实测点数目;(2)填写单体调查表:填写单体调查表的总份数;(3)座谈走访:填写调查过程中进行座谈走访的总次数;(4)拍摄照片:填写表现森林风景资源特征的照片数;(5)工作总结会:填写调查过程中小组召开工作总结会的次数。

7. 风景资源统计及名录:根据调查过程中所记录的资源类型和评价等级进行统计填写。

8. 调查组主要成员:统计正式调查组成员总人数,以及专业、分工等情况;9. 区域森林风景资源开发现状与前景:填写调查区重要森林风景资源旅游开发潜力、旅游利用水平等内容;10. 遗留问题:简要叙述调查过程中不够完善的各类问题,包括调查方法、成果质量等。

附表9 重要森林风景资源统计汇总表附表10 森林风景生物景观资源统计表附表11 森林风景地文景观资源统计表附表12 森林风景水文景观资源统计表附表13 森林风景天象景观资源统计表附表14 森林风景人文景观资源统计表。

森林旅游单体调查

森林旅游单体调查

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单体名称:常绿混交林基本类型:林地单体序号:1代号HUAXI-520888- CAB行政位置贵阳市花溪区地理位置东经106°40ˊ24″——106° 52ˊ,北纬26°26ˊ13″——26° 34ˊ性质与特征(单体性质、形态、结构、组成成分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因素,以及单体生成过程、演化历史、人事影响等主要环境因素)此景观为人工丛树景观,区域面积小,其树种为常绿阔叶林。

,造型美观,春夏秋冬具有观赏性,常年均有观赏性。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单体所在地区的具体部位、进出交通、与周边旅游集散地和主要旅游区[点]之间关系):阔叶林景观位于湿地公园中部的后山边缘位置,湿地公园中较多,树下是大片草地,能休憩观光,景观旁为湿地公园主要交通要道,面积虽然小,但是为旅客在疲劳是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场所,是景区不可多得的景点,为景区增添了一个亮点。

这是,湿地公园的后山。

能让游客实行登山运动。

保护与开发现状(单体保存现状、保护措施、开发情况):是新开发的自然生物景观,由于天生天长,树木始终较小,目前处于半开发状态。

由于景观建造时间短,建议修上山的路后再开放。

共有因子评价问答(你认为本单体属于下列评价项目中的哪个档次,应该得多少分数,在最后的一列内写上分数)评价项目档次本档次规定得分你认为应得的分数单体为游客提供的观赏价值,或游憩价值,或使用价值如何?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30~22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21~13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12~6 12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5~1单体蕴含的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如何?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25~20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9~13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12~6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5~1 4物种是否珍稀,景观是否奇特,此现象在各地是否常见?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见15~13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12~9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 8~4 4 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3~1如果是个体有多大规模?如果是群体,其结构是否丰满?疏密度怎样?各类现象是否经常发生?独立型单体规模、体量巨大;组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美、疏密度优良级;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10~8独立型单体规模、体量较大;组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和谐、疏密度良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很高7~5独立型单体规模、体量中等;组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谐、疏密度较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高4~3 3 独立型单体规模、体量较小;组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较和谐、疏密度一般;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小2~1是否受到自然或人为干扰和破坏,保存是否完整?保持原来形态与结构5~4形态与结构有少量变化,但不明显 3 3 形态与结构有明显变化 2形态与结构有重大变化 1在什么范围内有知名度?在什么范围内构成名牌?在世界范围内知名,或构成世界承认的名牌10~8在全国范围内知名,或构成全国性的名牌7~5在本省范围内知名,或构成省内的名牌4~3在本地区范围内知名,或构成本地区名牌2~1 2开发旅游后,多少时间可以开发旅游?或可以服务于多少游客?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300天,或适宜于所有游客使用和参与5~4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250天,或适宜于8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3适宜游览的日期超过150天,或适宜于6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2 2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100天,或适宜于4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1本单体是否受到污染,已受到严重污染,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5环境是否安全?有没有采取保护措施使环境安全得到保证?已受到中度污染,或存在明显安全隐患, -4 已受到轻度污染,或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3 已有工程保护措施,环境安全得到保证。

magjdAAA林业代码表

magjdAAA林业代码表

林地图斑(小班)属性数据结构表注:是否为补充林地、林地保护等级、林地功能分区、主导功能区4个因子为预留的规划属性因子字段。

林地图斑属性数据代码林地图斑(小班)属性数据中,省(区、市)和县(市、旗)按国家统一代码填写,乡(林场)、村(林班),以县(局、团)为单位按照有关标准由各县自行统一编码。

其他因子按代码或实测数值填写。

各因子编码见表—表。

—表地类代码表注:1.林地至少划分到二级地类;2.规划补充林地现状地类要求划分到二级地类,其他非林地由各地自行确定划分到一级地类或二级地类。

表地形因子代码表表森林(林地)类别代码表注:1.所有林地均填写森林(林地)类别。

2.重点公益林地包括国家级公益林和地方重点公益林;其他公益林地为一般公益林。

、3.重点商品林地包括国家和地方建设的重点用材林和经济林基地。

表公益林事权等级代码表表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代码表表林地质量等级代码表'表土地权属代码表【注:按土地权属分,林地分为国有和集体。

为反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情况,将集体林地按经营权分为农户家庭承包经营、联户合作经营和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其中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是指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农户为单位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

联户合作经营:是指落实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承包农户自愿联合经营或组成股份林场(公司)、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形式经营的集体林地。

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是指由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多种形式经营管理的集体林地。

表起源代码表表林种代码表(注:对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划分林种。

表龄组代码表表工程类别代码表注:其他林业工程各县(局、团)可根据当地工程建设实际扩充编码。

表土地退化类型代码表表森林灾害类型代码表表森林灾害等级评定标准与代码表表交通区位代码表注:林地交通区位划分标准由各地自行制定。

根据与森林经营单位的距离和交通运输条件,将县域内的林地交通区位由好至差划分为1、2、3、4、5五个等级。

优势树种(组)代码优势树种(组)代码执行《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

森林二类调查因子分类及代码一览之欧阳文创编

森林二类调查因子分类及代码一览之欧阳文创编

森林二类调查因子分类及代码一览1、地类:乔木林纯林111 乔木林混交林112竹林113 人工矮化乔木林114 疏林地120国规灌木林131 其它灌木林132 未成林造林地141 苗圃地150采伐迹地161火烧迹地162宜林荒山荒地171宜林沙荒地172 其它宜林地173 旱地211 水田212水域230 未利用地240工矿建设用地251居民建设用地252 交通建设用地253 其它用地2542、权属:国有1 集体2 个人3 其它43、地貌:中山1 低山2 丘陵3 岗地4 平原54、坡位:脊部1 上部2 中部3 下部4 谷地5 平地6全坡75、坡向:北1 东北2 东3 东南4 南5 西南6 西7西北8 无96、母质名称:花岗岩、片麻岩类17、土壤名称:黄宗壤111(山地黄宗壤22黄褐土23黄宗壤性土24)8、土壤/腐殖层/枯枝落叶层厚度:厚1 中2 薄39、立地类型:阴坡中厚层土类型2915阴坡薄层土类型2916阳坡中厚层土类型2917 阳坡薄层土类型291810、森林(林地)类别:生态公益林1 商品林211、起源:天然1 人工212、林种:水源涵养林111 护岸林115 护路林116速生丰产用材林132 一般用材林133 薪炭林141果树林151 药用林154 其它经济林15513、平均年龄:记录树木实际生长年龄14、龄组:幼龄林1 中龄林2 近熟林3 成熟林4 过熟林515、产期:产前期1 初产期2 盛产期3 衰退期416、竹林龄组:幼龄竹1 壮龄竹2 老龄竹318、公益林事权:国家级1 省级2 市级3 县级419、公益林保护等级:特殊1 重点2 一般320、生态区域:湿地(水库)14 未纳入国家范围内的水库21、生态功能等级:好1 中2 差322、群落结构:完整结构1 较完整结构2 简单结构323、自然度:Ⅰ 1 Ⅱ 2 Ⅲ 3 Ⅳ 4 Ⅴ 524 健康状况:健康1 亚健康2 中健康3 不健康425、商品林经营等级:好1 中2 差326、生长类型:Ⅰ类林1 Ⅱ类林2 Ⅲ类林327、可及度:即可及1 将可及2 不可及328、经营类型:人工松类用材林 2 人工杉类用材林 4 落叶松马尾松短轮伐期用材林11火炬松湿地松短轮伐期用材林12 意杨短轮伐期用材林13水源涵养林14 农田防护林17 护岸林18 护路林19 薪炭林27 油料林28 特种经济林29 果树林30其它经济林31 毛竹林32 杂竹林3329、造林类型:填写适合的树种及其代码30、经营措施类型:抚育间伐型1 改造型2 幼林抚育型3封育型4 管护型531、天然更新等级:良好1 中等2 不良332、工程类别:平原绿化123 退耕还林坡地造林131 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132 其它工程29033、土壤水蚀等级:轻度1 中度2强度3 极强度4 强烈534、农地造林的在小班卡片补充说明:是农地造林但是第一栏地类要填写相对应的名称和代码35、立木类型:林木1 散生木2 四旁树336、湿地类型:水库、拦河坝、蓄水区11农用池塘、小型水池14 灌溉用沟、渠15稻田、水田16永久性河流21。

林业调查地类代码表

林业调查地类代码表

林业调查地类代码表篇一:森林二类调查因子分类及代码一览森林二类调查因子分类及代码一览1、地类:乔木林纯林111 乔木林混交林112竹林113 人工矮化乔木林114 疏林地120国规灌木林131 其它灌木林132 未成林造林地141 苗圃地150采伐迹地161火烧迹地162宜林荒山荒地171宜林沙荒地172 其它宜林地173 旱地211 水田212水域230 未利用地240工矿建设用地251居民建设用地252 交通建设用地253 其它用地2542、权属:国有1 集体2 个人3 其它43、地貌:中山1 低山2 丘陵3 岗地4 平原54、坡位:脊部1 上部2 中部3 下部4 谷地5 平地6全坡75、坡向:北1 东北2 东3 东南4 南5 西南6 西7西北8 无96、母质名称:花岗岩、片麻岩类17、土壤名称:黄宗壤111(山地黄宗壤22黄褐土23黄宗壤性土24)18、土壤/腐殖层/枯枝落叶层厚度:厚1 中2 薄39、立地类型:阴坡中厚层土类型2915阴坡薄层土类型2916阳坡中厚层土类型2917 阳坡薄层土类型291810、森林(林地)类别:生态公益林1 商品林211、起源:天然1 人工212、林种:水源涵养林111 护岸林115护路林116速生丰产用材林132 一般用材林133 薪炭林141果树林151 药用林154 其它经济林15513、平均年龄:记录树木实际生长年龄14、龄组:幼龄林1 中龄林2 近熟林3 成熟林4 过熟林515、产期:产前期1 初产期2 盛产期3 衰退期416、竹林龄组:幼龄竹1 壮龄竹2 老龄竹318、公益林事权:国家级1 省级2 市级3 县级419、公益林保护等级:特殊1 重点2 一般320、生态区域:湿地(水库)14 未纳入国家范围内的水库21、生态功能等级:好1 中2 差322、群落结构:完整结构1 较完整结构2 简单结构323、自然度:? 1 ? 2 ? 3 ? 4? 524 健康状况:健康1 亚健康2 中健康3 不健康425、商品林经营等级:好1 中2 差3226、生长类型:?类林1 ?类林2 ?类林32(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林业调查地类代码表)7、可及度:即可及1 将可及2 不可及328、经营类型:人工松类用材林2 人工杉类用材林4 落叶松马尾松短轮伐期用材林11火炬松湿地松短轮伐期用材林12 意杨短轮伐期用材林13水源涵养林14 农田防护林17 护岸林18 护路林19薪炭林27 油料林28 特种经济林29 果树林30其它经济林31 毛竹林32 杂竹林3329、造林类型:填写适合的树种及其代码30、经营措施类型:抚育间伐型1 改造型2 幼林抚育型3 封育型4 管护型531、天然更新等级:良好1 中等2 不良332、工程类别:平原绿化123 退耕还林坡地造林131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132 其它工程29033、土壤水蚀等级:轻度1 中度2强度3 极强度4 强烈534、农地造林的在小班卡片补充说明:是农地造林但是第一栏地类要填写相对应的名称和代码35、立木类型:林木1 散生木2 四旁树336、湿地类型:水库、拦河坝、蓄水区113农用池塘、小型水池14 灌溉用沟、渠15 稻田、水田16 永久性河流21 篇二:二调地类代码表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A2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篇三:林业信息综合核查表(最新版)1.1 林业综合核查1.1.1 重复上报、虚报登记表核查人员: 核查时间: 年月日1.1.2 人工造林(更新)实绩、退耕还林保存状况小班调查表省: 县: 乡: 上报年度:地区类别: 单位:亩,%调查员: 调查时间: 年月日1.1.3 年度人工造林(更新)保存状况小班调查表省: 县: 乡:上报年度: 地区类别:单位:亩,%,cm调查员:调查时间: 年月日1.1.4 封山(沙)育林实绩核查小班调查表调查员:调查时间: 年月日1.1.5 封山(沙)育林成效核查小班调查表调查员:调查时间: 年月日1.1.6 封山育林实绩核查样圆记录表4省:县:乡:村或封育区: 上报年度: 样圆面积:10 m21.1.7 封山育林成效调查样圆记录表省: 县:乡: 村或封育区:上报年度:样圆面积:10 m21.1.8 飞播造林成苗调查播区因子记载表单位:亩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区) 调查年度上报年度计划年度飞播年度播区名称播区图幅号是否重播作业方式作业设计单位资质县确认播区面积: 核实播区面积:播区上报宜播面积A:按分县统计上报面积平差后的宜播面积B:播区核实宜播面积核实宜播面积平均每亩有效苗株数:有苗频度:点播、植苗成活率%: 效果评定: 核实宜播面积前地类:疏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其它宜林地其它无立木林地林地权属林木权属飞播类型上报工程类别核实工程类别林种目的树(草)种组成损失面积其中:1.自然灾害 2.建设征用占用 3.开垦种地5不合格原因:1.植被处理2.种子质量 3.播期选择4.风蚀沙埋5.病虫鼠害6.立地条件7.干旱8.播区管护宜播面积不核实原因:1.虚报2.重复上报 3.无作业设计4.面积测量不准宜播面积规划林地情况:调查者: 年月日6。

森林二类调查因子分类及代码一览之欧阳文创编

森林二类调查因子分类及代码一览之欧阳文创编

森林二类调查因子分类及代码一览1、地类:乔木林纯林111 乔木林混交林112竹林113 人工矮化乔木林114 疏林地120国规灌木林131 其它灌木林132 未成林造林地141 苗圃地150采伐迹地161火烧迹地162宜林荒山荒地171宜林沙荒地172 其它宜林地173 旱地211 水田212水域230 未利用地240工矿建设用地251居民建设用地252 交通建设用地253 其它用地2542、权属:国有1 集体2 个人3 其它43、地貌:中山1 低山2 丘陵3 岗地4 平原54、坡位:脊部1 上部2 中部3 下部4 谷地5 平地6全坡75、坡向:北1 东北2 东3 东南4 南5 西南6 西7西北8 无96、母质名称:花岗岩、片麻岩类17、土壤名称:黄宗壤111(山地黄宗壤22黄褐土23黄宗壤性土24)8、土壤/腐殖层/枯枝落叶层厚度:厚1 中2 薄39、立地类型:阴坡中厚层土类型2915阴坡薄层土类型2916阳坡中厚层土类型2917 阳坡薄层土类型291810、森林(林地)类别:生态公益林1 商品林211、起源:天然1 人工212、林种:水源涵养林111 护岸林115 护路林116速生丰产用材林132 一般用材林133 薪炭林141果树林151 药用林154 其它经济林15513、平均年龄:记录树木实际生长年龄14、龄组:幼龄林1 中龄林2 近熟林3 成熟林4 过熟林515、产期:产前期1 初产期2 盛产期3 衰退期416、竹林龄组:幼龄竹1 壮龄竹2 老龄竹318、公益林事权:国家级1 省级2 市级3 县级419、公益林保护等级:特殊1 重点2 一般320、生态区域:湿地(水库)14 未纳入国家范围内的水库21、生态功能等级:好1 中2 差322、群落结构:完整结构1 较完整结构2 简单结构323、自然度:Ⅰ 1 Ⅱ 2 Ⅲ 3 Ⅳ 4 Ⅴ 524 健康状况:健康1 亚健康2 中健康3 不健康425、商品林经营等级:好1 中2 差326、生长类型:Ⅰ类林1 Ⅱ类林2 Ⅲ类林327、可及度:即可及1 将可及2 不可及328、经营类型:人工松类用材林2 人工杉类用材林4 落叶松马尾松短轮伐期用材林11火炬松湿地松短轮伐期用材林12 意杨短轮伐期用材林13 水源涵养林14 农田防护林17 护岸林18 护路林19 薪炭林27 油料林28 特种经济林29 果树林30其它经济林31 毛竹林32 杂竹林3329、造林类型:填写适合的树种及其代码30、经营措施类型:抚育间伐型1 改造型2 幼林抚育型3 封育型4 管护型531、天然更新等级:良好1 中等2 不良332、工程类别:平原绿化123 退耕还林坡地造林131 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132 其它工程29033、土壤水蚀等级:轻度1 中度2强度3 极强度4 强烈534、农地造林的在小班卡片补充说明:是农地造林但是第一栏地类要填写相对应的名称和代码35、立木类型:林木1 散生木2 四旁树336、湿地类型:水库、拦河坝、蓄水区11农用池塘、小型水池14 灌溉用沟、渠15稻田、水田16永久性河流21。

林地一张图代码表

林地一张图代码表

林地一张图代码表林地图代码表是森林资源调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表,用于表示各种森林地物类型和森林资源信息。

该表适用于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利用、林业规划等领域。

林地一张图代码表包括了林地地物、林木状态、土壤质地、坡度、坡向、林木树种等多个方面的信息,通过图形符号和色彩来表示。

各个符号和颜色的含义是由国家林业局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的,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具有统一、标准的意义。

林地一张图代码表中,森林地物细分了森林、林缘灌木/草地、灌木林和裸地/农地/城市等不同的类型。

其中,森林是指人工或天然的森林,林缘灌木/草地指森林边缘生长的灌木或草地,灌木林指以灌木为主要植被的林带,裸地/农地/城市指未覆盖植被的陆地、农业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

在林木状态方面,林地代码表区分了正常、死亡、病虫害、人为砍伐和火灾等不同的状态。

其中,正常状态指树木生长健康,死亡状态指树木已死亡,病虫害状态指树木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人为砍伐状态和火灾状态则是指树木因人为和自然原因而被砍伐或烧毁的状态。

土壤质地方面的符号则表示土壤中粘土、泥炭、沙子和岩石等不同组分的占比,通过不同颜色来表示。

坡度则以不同的阴影程度、线总符号和颜色来表示,从而表现出坡度的大小和陡峭程度。

坡向符号则表示森林地坡向的方向,采用箭头、圆圈、凸字和斜线等不同的符号来表示。

在林木树种方面,林地一张图代码表分为针叶树和阔叶树两大类,,通常采用不同的颜色和符号来表示不同的树种。

例如,针叶树一般采用绿色或深绿色表示,阔叶树则通常采用浅绿色或黄色等颜色表示。

而在特定情况下,也会对一些重要树种进行特殊的标示,以便更好地识别。

除此之外,林地一张图代码表还有其他的一些信息,如海拔高度、林木胸径、森林类型等等,这些信息都是在林业调查和林业规划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总的来说,林地一张图代码表是森林资源调查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为森林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了标准、统一的符号系统,能够帮助森林资源调查人员进行准确、高效的调查和数据处理,为森林资源的科学和可持续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然资源调查工作分类和编码说明

自然资源调查工作分类和编码说明

1、林地包括路旁2行(含)以上或者树冠10m(含)以上的树。

“四旁”林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按照植被类型归类,如生长乔木应为乔木林。

2、城市内部公园内的林、草不解译;城市公园景观水面由于属于湿地类型,所以需要解译出来。

3、洪水位岸线之间的林地、草地、耕地归属:按照林地、草地、耕地分类,提取时不作为洪泛湿地。

4、如果判断该河流为“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则只勾画包含滩涂的外边界,不单独解译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的水面范围。

5、景观草地归入建设用地。

图斑可以画出来,独立设置类别,比如高尔夫球场。

6、桥梁:解译时,桥梁与其他任何地类之间不发生拓扑关系。

在提取交通运输用地时,再将桥梁归并其中,所以桥梁与交通运输用地之间需有“公共边”进行衔接。

7、解译必须掌握以下几点原则:(1)图斑套合精度一定要优于1:5000比例尺要求,与遥感图像纹理严格吻合。

(2)工作区解译图斑必须为全覆盖解译,无镂空、重叠和缝隙等拓扑问题。

(3)图斑属性的定义必须遵循先识图、再参考的原则。

当影像上难以辨别类型的时候,先参考历史数据属性类型,需注意所参考资料的优先级别(与自然资源类型相关的参考二调属性,与资源环境相关的参考07年生态环境属性);当参考数据明显也不能准确反应影像特征使,按照排除法,从一级类到二级类进行逐个排除,在属性项里给定最为贴近的类别,并将与之有关联的属性类填在“备注”栏中。

(4)解译时,把握先大后小(大的主导性图斑,小的零散图斑)工作思路,将区域主体框架先完成,再根据上图指标掏细部;注意:先大后小不是粗,是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解译该片区的主要空间类型。

(5)基于有下发的二调参考数据,解译时最好先开展图斑面的解译(沟渠例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表1 各县(市、区)森林风景资源单体编码表
附表2 森林风景资源单体调查表
(正面)
调查组:评价人:拍摄时间:
(背面)
调查组:评价人:拍摄时间:
(背面)
调查组:评价人:拍摄时间:
(背面)
调查组:评价人:拍摄时间:
(背面)
调查组:评价人:拍摄时间:
(背面)
附表8 调查小组工作总结表
注:填写说明
1. 调查区名称:根据调查工作分工安排,一般是填写所在行政区地名。

2. 调查时间:填写调查工作开始至结束的时间。

3. 行政隶属:填写调查区名称所在地的行政归属。

要求按照从高级至最低级行政单位先后次序,依次写明表明调查区名称所在的省、市、县、乡、村。

如其中的某级行政单位不写自明,也可省略。

4. 调查区概况:填写调查区面积、行政区划、人口、经济、自然环境等内容。

5. 调查工作过程:填写工作流程及安排,写清时间与调查区域、调查重点以及主要事件等。

6. 调查工作统计:
(1)实测调查地点:填写进行野外调查的实测点数目;
(2)填写单体调查表:填写单体调查表的总份数;
(3)座谈走访:填写调查过程中进行座谈走访的总次数;
(4)拍摄照片:填写表现森林风景资源特征的照片数;
(5)工作总结会:填写调查过程中小组召开工作总结会的次数。

7. 风景资源统计及名录:根据调查过程中所记录的资源类型和评价等级进行统计填写。

8. 调查组主要成员:统计正式调查组成员总人数,以及专业、分工等情况;
9. 区域森林风景资源开发现状与前景:填写调查区重要森林风景资源旅游开发潜力、旅游利用水平等内容;
10. 遗留问题:简要叙述调查过程中不够完善的各类问题,包括调查方法、成果质量等。

附表9 重要森林风景资源统计汇总表
附表10 森林风景生物景观资源统计表
附表11 森林风景地文景观资源统计表
附表12 森林风景水文景观资源统计表
附表13 森林风景天象景观资源统计表
附表14 森林风景人文景观资源统计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