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海燕》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件:第9课 海燕 (共56张PPT)

:这 是 一 只
《海燕》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 前夕最黑暗的年代。工业危机,蔓延到了俄国,工厂 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 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 勃兴起,正在动摇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 深谙底层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 新时代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海燕”的 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 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海燕》是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尾声部分。 《海燕》一经发表,便在俄国大地上产生巨大反响, 它被革命者用胶印和手抄等方式广为传播,一时间成 为最受欢迎,最富有宣传性和号召力的诗传单。
《海燕》是一首散文 诗,散文诗是一种文学 体裁,具有散 文和诗的 特点,是富有诗意的散 文。
诗歌:语言优美、情感 丰富、有强烈的节奏感 李桥中学:罗雪琴 散文: 语言优美、 情感 丰富、形散神不散
1、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 精神。 2、象征手法、对比和烘托。 3、反复诵读,品味激越奔放 强烈的语言特点 。
从这些词句,可以概括出海燕什么特点?
黑色闪电 碰、直冲、穿过、掠起 大笑、号叫 两次叫喊 矫健 勇敢、锐不可当 乐观、坚定 豪迈
正面描写海燕
海燕是一个:
矫健勇猛 自信乐观 斗志昂扬 坚强无畏
的形象。
作者为什 么还要反复地 写乌云、狂风、 惊雷、闪电呢?
卷集 暗 低 压
——描写大小云块翻滚聚拢的情景, 渲染出环境的恶劣。 ——写出云块浓重。 ——形容直逼海面。 ——表现面积大,来势猛。
战斗精神。
侧面衬托海燕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 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 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 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 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 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 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是的,遮 不住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海燕》

象征:它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 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 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 思想和感情。
作用:
表达委婉曲折含蓄, 化“抽象”为“具体” 形象可感。
暴风雨
——象征1905年俄国 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 革命形势。
海燕
——象征勇敢坚强、乐观自 信、勇于献身的无产阶级革 命先驱者
的海燕。
这是一只
我是从文中 的。
的海燕。 感受到
课文还写了其他的动物,请同学们从 课文中找出描写其他动物的句子,并 谈谈对它们的印象。
对象
填表 海燕 海鸥 海鸭
企鹅
高傲地翱 呻吟 动作 翔,勇敢 飞窜
地叫喊 掩藏
呻吟
躲藏
心理
欢乐 期望
恐惧 吓坏 畏惧
1.为什么还要写到其他三种动物呢?
通过对照,衬托出海燕无比英勇、 乐观的形象。
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勇于献身的 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激发情感,放声畅读
当堂达标
一、读一读,注意画线字的读音。
呻吟 shēn yín 翡翠 fěi 蜿蜒 wān yán
畏惧 qiè 掠起 lüè 号叫 háo
二、思考下列形象可以象征什么?
荷花
蜡烛
落叶
梅花
让我们的人生像海燕 一样翱翔!
谢谢大家!
海燕
作者: 高尔基
海燕,一种非常小的海鸟,外形似燕,尾叉形。体羽以深褐色 为主,兼有黑色或灰色及白色。散布于除北冰洋外的各大洋, 大都生活于偏远无人居住的岩崖岛屿。它们主要栖息于海上, 食物为小鱼、乌贼、浮游生物及碎鱼。
作者介绍
•高尔基(1868--1936):
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 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文学奠基人。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海燕》(43张)(共43张)PPT课件

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 《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 燕之歌”,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 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 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它塑造了象征大 智大勇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 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 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 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他 在1906《暴风雨之前》中引用“让暴风雨 来得更猛烈些吧”作结。
太阳:
象征光明的未来
乌云、闪电
狂风、雷声: 海燕
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
勇敢、坚强、乐观、自信的 无产阶级先驱者
(1-6段) (7-11段)
暴风雨在孕育, 1、海燕高傲地飞翔。
海燕渴望暴风
雨的来临。
2、其它海鸟惊慌失措。
暴风雨在临近, 1、乌云浓暗。
海燕搏风击浪,
欢乐叫喊。
2、海燕英勇搏斗。
(12-15段)
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 鸣。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 自己的深渊里。
海 鸥 ——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 海 鸭 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
革命和不革命者
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 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 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 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 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海燕之歌》的命运
《信使报》书报审查官批示:“《信使报》上准 备发表幻想曲《春天的旋律》。在这篇幻想曲中, 在鸟儿们唧唧喳喳谈话的形式下,描述了当前俄国 社会中最近的学潮,和伊万诺夫将军根据圣旨对学 生所进行的侦查追究而引起的种种情绪。……至于 海燕之歌,则是直接的教唆,要大家继续对所谓开 始明显失掉耐心的政府进行斗争。我建议不允许《 春天的旋律》发表。”
《海燕》优秀教案(精选

《海燕》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海燕》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生词学习、文学常识了解、课文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修辞手法鉴赏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散文的韵味。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及其作品风格。
3. 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借助海燕形象表达的对理想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阅读与分析,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掌握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高尔基的图片及其作品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味,体会作者的情感。
3. 生词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如“翱翔”、“搏击”等。
4. 课文解析(1)课文结构分析:让学生分析课文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写作思路。
(2)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讨论海燕形象所象征的意义,理解作者追求理想、坚定信念的情感。
5.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举例分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小练笔。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文海燕2. 作者:高尔基3. 课文结构:总分总4. 生词:翱翔、搏击等5.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述自然景象的文字。
2. 答案:(1)课后练习答案见教材。
(2)示例:夕阳如金,洒满大地。
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欢快地跳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高尔基的其他作品,如《童年》、《在人间》等。
(2)开展“走进自然,描绘美景”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观察自然,锻炼写作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海燕》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海燕》教案《海燕》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孩与海燕之间的故事,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场景。
本篇教案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抓住文本中的生动细节,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一、教材分析1. 课文简介《海燕》是一篇夏衍先生的童话,主人公小男孩每天都会去海边看海燕,他和海燕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小男孩的爷爷曾经告诉他:“是人类先伤害了自然,再利用自然;自然要保护我们,只有我们还自然一份优雅的美德,自然才会对我们垂青。
”这也是小男孩和海燕之间所表现的和谐相处的意义。
2. 学习目标1)知道童话的特点,懂得童话故事的寓意。
2)理解并掌握课文的情节,理解作者的感情体验。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细节观察能力和情感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关注环境保护。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童话的特点、理解课文情节,培养情感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细节,理解课文表达的意义,增强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教师可以提问:“我们这些天的天气怎么样?”引入自然和季节的话题,图示或短视频或诗歌等引导学生回忆或感受不同季节下的自然环境,为阅读本文创造气氛。
2. 导入课文教师出示全文例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讲解生字生词,包括燕子、削掉、碎石、湖水、椰林、盘岛等,让学生了解新单词的意思,便于后续的阅读。
(1)例句引入:当初夏,东南风悄悄地吹来,燕子脆哨哨地鸣叫,飞越大海,高高低低地飞,仿佛一颗闪烁的星星。
(2)讲解生字生词,梳理本篇文章的情节。
3. 教案主体1) 阅读理解教师将课文分段,让学生分析每一段的情节,感受每段之间的联系,理解本文,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1)第一段海燕是一个黑白的小鸟,它每天在海边飞翔。
男孩每天都会去看它。
(2)第二段一天,男孩削掉一个小草叶,投向海燕。
海燕受惊了,随即又飞回来,并在男孩跟前滑翔半天,然后又飞走了。
《海燕》优秀教案及反思(精选

《海燕》优秀教案及反思(精选一、教学内容《海燕》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包括:1.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记叙文的特点。
3. 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海燕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课文结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海燕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海燕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海燕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海燕》2. 结构:总分总3. 重点词语:翱翔、盘旋、勇敢、自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分析课文结构,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3)运用课文中的词语,仿写一段描述海燕的短文。
2. 答案:(1)课文主题:表现了海燕的勇敢、自由,表达了作者对海燕的喜爱之情。
(2)课文结构:总分总。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讲解难点句子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今后需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郑振铎的其他作品,如《猫》《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海燕》课文及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海燕》课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海燕》全文。
2.分析并体会文章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效果。
3.感受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4.培养学生的朗读、分析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文章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论海燕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本文作者郑振铎,介绍其背景和创作风格。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三、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象征手法,引导学生理解海燕、大海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2.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提高学生的修辞水平。
1.让学生讨论文章中的重点句子,理解作者的情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脉络。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如排比、对偶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文章中的难点句子,理解作者的情感。
四、写作训练1.以“海燕”为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教师批改并给出建议,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启示。
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启示,让学生理解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2.分析文章的社会意义,让学生关注现实,提高社会责任感。
1.让学生讨论文章的启示,分享自己的感悟。
2.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拓展。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本单元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启示。
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启示,让学生理解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2.分析文章的社会意义,让学生关注现实,提高社会责任感。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文章的启示,分享自己的感悟。
2.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拓展。
五、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海燕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朗诵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文学创作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了解象征与比喻的区别,掌握象征的基本特征。
通过仿写、扩写、改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深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课文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描述海燕的飞翔、栖息和鸣叫
写作手法: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海燕的形象
重点与难点:分析海燕的特点,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布置作业和预习要求
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作业布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05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海燕的形象和意义。
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课文朗读与整体感知
Hale Waihona Puke 学生自读,圈点勾画,标出生字、生词和不懂的地方。
小组合作,互相纠正朗读中的错误,并讨论解决生字、生词和不懂的问题。
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和停连等朗读技巧。
听录音或教师范读,感受文章的情感基调和节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燕》教学设计
青龙中学李金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2)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有创意的阅读,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让学生生成阅读鉴赏能力。
3)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尊重学生的富有个性化的独特体验,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生活,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进行反复的比较赏析,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领会“海燕”精神内涵。
掌握象征的写法。
【教学难点】
随着环境的变化逐层深入的把握海燕形象,使阅读向纵深发展。
【教学方法】
1、诵读感知内化。
对于初中生来说,怎样把实际与作品内容结合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
2、设疑合作探究。
对于形象思维,通过精心设疑合作探究,逐步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内涵。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演示大海图片,唤起学生对大海的回忆。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俄国作家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
二、解题、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1. 简介作者
高尔基(1868—1936年),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
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
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06年发表了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高尔基自传性的三步曲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解题
作为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者高尔基,为什么在1901年3月要写这样的散文诗呢?
注释告诉我们,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1905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当时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
来自社会底层、深知社会底层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3.时代背景
十九世纪末叶,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夕,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工人中传播,工人运动此起彼伏,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高尔基亲自参加了反对沙皇的火热的革命斗争。
他目睹反动军警殴打、屠杀学生的罪行,于是满腔义愤地写下了“幻想曲”《春天的旋律》。
这篇小说是高尔基根据自己与沙皇政权斗争的亲身经历,结合当时俄国革命斗争形势写成的。
由于革命观点鲜明,沙皇书报审查机关不准出版。
只有结尾部分才得以发表,这就是《海燕》。
它反映了当时革命群众在革命先驱者的激励下,对沙皇专政及其黑暗制度越来越愤激的斗争情绪,预言了沙皇黑暗统治的必将崩溃。
因此,它一发表,立即成为进行革命宣传斗争的有力武器。
三、检查字词
1.注音:
呻吟胆怯翡翠掠起蜿蜒
2.多音字
号晃吓
四、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
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感悟课文内容。
2、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诵读。
五、合作探究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2、分组讨论:分析海燕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1)课文以暴风雨到来之前的大海为背景,先后描绘了几个画面?这几幅画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2)伴随着海面图景形式变化,海燕动作、情态有何变化?
(3)文章是以什么线索来写暴风雨的?
3、各组发言
4、师生归纳
六、深入探究:理解对比、烘托手法在诗中的作用。
1、屏幕出示思考题
(1)这首散文诗所要赞颂的对象是海燕,那么海燕象征了什么?
(2)为什么在写海燕高傲的飞翔之前还要写大海、狂风、乌云?它们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3)文中的暴风雨又象征了什么?
(4)为什么还要写海鸥、海鸭和企鹅?它们分别又有什么象征意义?
2、学生跳读课文,认真思考。
3、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4、师生归纳。
七、巩固练习
了解背景,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连线题
海燕革命高潮
海鸥
海鸭反动势力
企鹅
大海革命先驱者波浪
乌云恐惧革命、闪电悲观失望者狂风
暴风雨革命力量
八、拓展延伸
你从海燕的身上能学到什么?如何做新时期的海燕?
九、课堂总结
1、如果让你在“海燕”前面加一个修饰性的词语,你认为应该是什么?
2、你知道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吗?
十、作业
以《海燕:我心中的歌》为题,写一篇随笔。
十一、板书设计
海燕海鸥、海鸭、企鹅
正面描写对比侧面描写
突出海燕英勇乐观之美
赞扬———————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