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区域经济的统计分析
统计局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统计局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统计局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对全市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评估。
通过研究各个方面的数据和指标,我们发现全市经济在过去一年中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尽管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但整体上的发展趋势依然是积极向上的。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着重关注一系列问题,如产业结构升级、创新能力提升、环境保护等。
通过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和优化政策措施,我们相信全市的经济发展将迎来更加良好的前景。
1. 引言统计局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旨在全面了解全市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全面梳理各个领域的数据和指标,我们将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全市经济的稳定发展对于全市的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 经济增长分析2.1 GDP增长情况根据数据统计,去年全市的GDP总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比增长率达到了X%。
这一增速略低于去年同期,但仍然保持了相对较高的水平。
这主要得益于全市在工业、服务业和农业等领域的积极推动和发展。
2.2 主要经济指标分析除了GDP增长外,我们还关注了其他一些主要经济指标的发展情况。
例如,全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X%,消费品零售额增长X%,出口增长X%,进口增长X%等。
从整体上看,各项指标均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为全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支撑。
3. 产业结构升级分析尽管全市的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的产业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第一产业的贡献度相对较低,第二产业仍然占主导地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仍然有待提高。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4. 创新能力提升分析创新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在当前全球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全市需要加大创新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统计数据显示,全市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了X%,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X%。
区域经济分析方法

区域经济分析方法
区域经济分析方法是研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问题的方法。
常用的区域经济分析方法包括:
1. 区域统计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地区的经济统计数据,比如GDP、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等,来了解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
2. 区域比较分析:将不同地区的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差异和相似之处,以及发展潜力和优势。
3. 区域经济模型: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解释地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机制,比如输入产出模型、重力模型、均衡模型等。
4. 区域经济排名和评价: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地区的经济绩效进行排名和评估,从而揭示地区经济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5. 区域经济空间分析: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将地区经济数据与地理空间信息结合起来,分析地区间的空间关系和区域经济空间格局。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和决策者了解和解决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包括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合作与竞争等。
安徽“十二五”期间地区新经济增长点选择研究

个 科学 的评 价 指标 体 系 , 为分 析 、 价 的综 合 尺 作 评 度 。1 文 参 照 中国城市 经济 发展 研究 中心提 出 的城 _ l本 ]
一
市综 合经 济 实力 的概 念 , 即城市 综合 经 济实 力指 城 市 所拥 有 的全 部实 力 、 力及 其在 国 内外 经济 社会 中的 潜 地 位和影 响 力 , 安 徽 统 计 年 鉴 》2为基 础 , 立 数 以《 [ ] 建
东第 3 , 国第 2 位 全 2位 。2 0 年末 , 09 全省户籍人 口 为 675 9 万人 , 全 国第 8 。全 省共有河 流 200 居 位 0
据库 。在选取评价指标时, 尽可能多的使用复合量纲
收 稿 日期 :0 1 0 —0 21 ~ 9 5 基金项 目: 安徽省哲 学社 会 科 学规 划 项 目“ 十二 五 ’ ‘ 时期 安徽 经 济发 展 的新 经 济增 长 点研 究 ” 果 之 一 ( 成 编号 : AHS 0 — KF 9 1I 9 ; 0) ) 安徽大学研究 生学术创新项 目“ 十二 五’ 0 ‘ 安徽 主导产业 的选择及对策研究” 成果之一 ( 编号 :f 9 1 9 。 yc 0 2 ) 0 作者简 介 : 许鹏远 (9 5 ) 男 , 1 8 一 , 安徽马鞍 山人 , 安徽大学商学 院硕 士研 究生 。研究方 向: 术经济与 区域经济发展 。 技
一
致 , 而推 动全 省 经 济 可持 续 发 展 , 大 限度 地 降 从 最 二 、 长 极综 合评 价指 标体 系 增 增长 极 的确定 不仅 涉及 城 市 的经济 指标 , 还应 考
低 经 济成本 , 获得最 佳 的经济 效 益 。
区来 更好 地 带动 周 围地 区 的பைடு நூலகம்展 , 因此这 些地 区的选 择与 培育 将 对整 个 区 域 的 经 济发 展 起 到至 关 重 要 的
安徽省地市经济发展差异及类型划分研究

为找 出多个城 市之间 的差距 和 比较优势 ,全 面考察其经
济 发 展 水 平 , 文 章 在 构 建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时 ,遵 循 了 全 面 性 、 可 比性 、典 型 性 及 可 行 性 四条 原 则 ,选用 了 4个层 面 共 2 7个
指标构成指标体系 ,具体设 置为:经 济发展规模 :生产总 值 、 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 社会消 费品零售 总额 、 进 出口总额 、第三产业产值 、工业产值 ;经济发展结
以上 数据 主 要 来 自《 安徽 省统 计 年 鉴 2 0 9 或 由其 推 算 , 06 ,
部分 数据 来 自 《 国统计年鉴 2 0 9 中 0 6 。某指标 比重= 该指标值/ 全省对应指标值 。其 中工业废水排 放量 比重和城镇 生活污 水
排 放 量 比重 两 项 指 标 为 逆指 标 ,在 进 行 实 证 分 析 时取 其 倒 数 。
维普资讯
2 0 年 第3期 08 ( 第 1 3期 ) 总 0
大 众 科 技
DA ZHoNG KE J
Hale Waihona Puke No 3。 0 8 . 2 0
( mu t eyN .0 ) Cu l i l o1 3 av
安徽省地 市经济发展差异及 类型划分研 究
【 键 词 】经 济 发 展 差 异 ; 因子 分 析 ; 聚 类分 析 关 【 中图 分 类 号 】F 2 17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10 — 1 1 080 — 15 0 文 0 8 15 ( 0 )3 0 7 — 3 2
( )指 标体 系 的构建 和数 据选 取 二
一
地 方 财 政 收 入 、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 均 科 学 教 育 支 出 、 人 人 人 均 医疗 及 社 会 福 利 支 出 、人 均 旅 游 收入 、人 均 邮 电 电 信 业 务 收 入 、年 末 实有 车 辆 数 比重 、年 末 实 有 城 市 道 路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统计评价研究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统计评价研究马成文; 马广海【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00)010【总页数】4页(P85-88)【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 统计评价; 层次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作者】马成文; 马广海【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增速始终保持较高水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
但是,应该看到,在较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扩大投资与出口驱动来加以实现的,是主要依靠劳动力、土地、环境的低成本优势和吸引外国低端制造业为前提条件的,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了投入产出效率低下、低端产能过剩、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加剧、消费升级受阻。
面对劳动力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高中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中低端制造业向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以及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承载力下降的严峻形势,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今后我国经济发展要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新时代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为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要求。
转换增长新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已成为各级政府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
但由于各区域资源禀赋、交通区位、现实基础、人力资本、开放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必然存在区域不均衡性。
为反映不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揭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以便为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依据,进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统计评价,显得尤为必要。
统计局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一)

统计局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一)统计局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的发布,是全市经济监测和调控的一项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全市经济总体情况、各项经济指标分析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全市经济总体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本市经济总量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GDP稳定增长,且保持在全球40强城市中。
其中,第三产业增速最快,已经成为本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
同时,农业和工业也保持平稳增长。
总体来看,经济增长率保持高位,经济运行呈现积极趋势,显示本市经济整体运行趋于均衡。
各项经济指标分析:一、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资本构成呈现多元化。
其中,民间投资平稳增长,社会资本投资占比逐年提高。
总体来看,固定资产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为本市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增长,且现代制造业成为新的支撑点。
数据显示,本市高技术产业增速快,科技含量高,许多企业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同时,传统产业仍在持续发展,有望实现升级转型。
三、消费市场本市消费市场呈现增长态势,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品种更多元化。
其中,服务消费增速快,百姓的文化娱乐需求也得到充分满足。
总体来看,本市消费市场呈现强劲增长,显示本市消费者信心越来越高,为本市经济增长提供了可靠支撑。
四、对外贸易对外贸易逐年提高,且方向越来越多元化。
数据显示,本市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进出口量稳定增长,服务贸易成为第二大外汇收入来源。
同时,本市与殷欧、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的贸易输出目标不断扩大。
发展趋势: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本市经济整体构架越来越完备,具有很大潜力和巨大的发展优势。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同时,我们也将注重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发展差异,积极实行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推进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加健全的城市经济生态系统。
总之,本市经济运行呈现良好稳定的态势,各项指标均取得新进展,发展趋势乐观,为我们积极展开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基于计量模型的安徽省GDP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District economy | 区域经济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18基于计量模型的安徽省GDP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吴琼 刘永超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安徽蚌埠 233000摘要:21世纪以来,经济上处于中部的安徽地区实现着经济的稳健增长。
2016年安徽地区生产总值达24771.89亿元,较1990年增长了近24(23.254)倍。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深度解析影响安徽地区生产总值的因素将更加有利于促进安徽省经济的发展。
本文应用金融计量学以及宏观经济学所学知识,根据经济理论选取影响安徽地区生产总值的四个主要因素建立回归模型,利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分析、检验、修正,使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诸多因素如何影响安徽地区生产总值,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EVIEWS8.0;计量经济学模型一、引出问题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关于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国内很多学者进行过相应的研究论述。
李春红,韦泽多,卢桂玉(2012)建立多层线性模型,从纵向角度分析科技投入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提出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经费利用率的看法。
姚玉臣(2014)根据定量分析研究,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组合预测等数理统计方法,利用SPSS1、EVIEWS6.0对GDP显著影响因素及显著因果关系做了系统的分析。
胡鹏,武墨(2016)选取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我国GDP数据,基于EVIEWS模型对其进行分析整理,最后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议。
左盛威(2011)运用统计和计量方法,得到国内生产总值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
王鼎立(2017)在左盛威(2011)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我国GDP影响因素做出更进一步的分析,提出了积极财政货币政策的建议,促进经济持续以中高速发展。
中国县域统计年鉴数据处理:安徽各区县2013-2017多年宏观经济指标数据分析对比

15
100 105000
2017 安徽省
金寨县
3814
11
12
68
80981
2017 安徽省
霍山县
2043
3
13
36
58848
2017 安徽省
涡阳县
2110
20
4
168
2017 安徽省
蒙城县
2091
2
12
3
143 233690
2017 安徽省
利辛县
2005
3
20
172
2017 安徽省
东至县
3261
3
2
12
68
3354
2016 安徽省 固镇县
1361
3
8
65
4889
2016 安徽省 凤台县
894
5
11
63 132990
2016 安徽省
寿县
2948
3
22
140 187200
2016 安徽省 当涂县
1002
2
9
48 103459
2016 安徽省 含山县
1028
8
45
69453
2016 安徽省
和县
1319
一、基本情况
数据年度
省(自治 区、直辖
市)
区县\指标
行政区域 面积
平方公里
乡个数 个
镇个数 个
街道办事 处个数
户籍人口
第二产业 从业人员
个
万人
人
2017 安徽省
长丰县
1841
4
10
77
2017 安徽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区域经济的统计分析信息与计算科学 2005级李明指导教师王莉莉摘要:随着近几年中央对中部崛起的关注和规划,安徽省在经济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和历史原因,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及对主成分分析结果的辅助聚类分析,得出对各地区域经济水平的综合评价,找出各地区的优势和差距,便于针对提出相应的建议,对安徽省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差异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安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区域经济,SASAnhui Provinc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regional economicLi Ming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Grade 2005Directed by Wang Lili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ise of the central concerns of Central and planning, Anhui Province has mad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leaps and bounds, but as a resultof differences in geographic and historical reasons,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i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the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model and the cluster assisted analysis,obtains to 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to discover identify strengths and gaps between each place, which is advantage for proposing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 thus carries on 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to the region economy development condition and the difference of Anhui Province, aimed at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nhui Province to provide a reference.Key words:cluster analysi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regional economic, SAS1 前言安徽省地处华东地区腹部,地跨长江、淮河流域,属国内南北地理交汇过渡地带,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面积约为14万km 2,人口6741万,其周边与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南、山东等省接壤,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安徽省拥有富集的矿产资源,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便捷的水陆交通资源,以及较强的科教资源[1]。
随着近几年中央对中部崛起的关注和规划,对中部省份投资力度的逐年加大,作为中部六省之一的安徽省在经济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和历史原因,在安徽省现行17个地市中,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中国的日趋清晰,实现省内区域的经济协调也被列入安徽省人大会议的规划纲要[2]。
本文根据《安徽统计年鉴》(2OO8)的最新统计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的结合,对安徽省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差异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安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 主成分分析2.1主成分分析数学原理主成分分析是考察多个数值变量间相关性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它是研究如何通过少数几个主成分来解释多变量的方差—协方差结构。
导出几个主成分,使它们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始变量的信息,且彼此间不相关[3]。
在社会经济的研究中,为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问题,必须考虑许多经济指标,这些指标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我们所研究的对象的特征,但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信息的重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因此可以对其采用主成分分析[4]。
设对某一事物的研究涉及到P 个指标,分别用12,,P X X X …,表示,这P 个指标构成P 维随机向量为12(,,)P X X X X =…,,主成分通常的做法是求出原指标的线性组合i F11112121212122221122p p p p p p p pp pF X X X F X X X F X X X μμμμμμμμμ=+++=+++=+++且满足如下条件:每个主成分的系数平方和为1,即222121i i pi μμμ+++=主成分之间相互独立,既无重叠的信息,即(,)0,,,1,2,,i j Cov F F i j i j p =≠=主成分的方差依次递减,重要性依次递减,即12()()()p Var F Var F Var F ≥≥≥2.2主成分分析计算步骤设有n 个观测对象,每个对象有p 项指标,得到p 项指标的原始数据 (1) 计算相关系数矩阵⎥⎥⎥⎥⎥⎦⎤⎢⎢⎢⎢⎢⎣⎡=pp p p p p r r r r r r r r r R 212222111211(1)在(1)式中,(,1,2,...,)ij r i j p =为原变量的i x 与j x 之间的相关系数,其计算公式为∑∑∑===----=nk nk j kji kink j kj i kiij x xx xx x x xr 11221)()())(( (2)因为R 是实对称矩阵(即ij ji r r =),所以只需计算上三角元素或下三角元素即可。
(2)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首先解特征方程0=-R I λ,通常用雅可比法(Jacobi )求出特征值(1,2,)i i λ=…,p ,并使其按大小顺序排列,即0,21≥≥≥≥p λλλ ;然后分别求出对应于特征值i λ的特征向量),,2,1(p i e i =。
这里要求i e =1,即112=∑=pj ij e ,其中ij e 表示向量i e 的第j 个分量。
(3) 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主成分i z 的贡献率为),,2,1(1p i pk ki=∑=λλ累计贡献率为),,2,1(11p i pk kik k=∑∑==λλ一般取累计贡献率达85—95%的特征值m λλλ,,,21 所对应的第一、第二,…,第()m m p ≤个主成分。
(4) 计算主成分载荷 其计算公式为),,2,1,(),(p j i e x z p l ij i j i ij ===λ (3)得到各主成分的载荷以后,还可以按照(2)式进一步计算,得到各主成分的得分⎥⎥⎥⎥⎦⎤⎢⎢⎢⎢⎣⎡=nm n n m m z z z z z z z z z Z 212222111211 (4)3 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3.1 确定指标体系根据综合评价的代表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以及安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选取以下11个指标: 1X 为地区生产总值,反映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2X 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反映区域经济平均发展水平;3X 为第一产业总产值,反映区域内农业发展水平;4X 为第二产业总产值,反映区域内工业发展水平;5X 为第三产业总产值,反映区域内服务业及城镇化水平;6X 为财政收入,反映区域内经济实力;7X 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反映区域内经济投入与公益设施建设能力;8X 为全社会零售总额,反映区域内居民的消费水平和实际购买力;9X 为进出口总额,反映该区域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商业竞争能力;10X 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反映区域内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11X 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反映区域内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5]。
根据《安徽统计年鉴》(2008)最新数据[6],到2007年安徽省17个地区各项经济指标(表1)表1 2007安徽17个省辖市的主要经济指标城市 1X 亿元 2X 元 3X 亿元 4X 亿元 5X 亿元 合肥 1334.20 27566.00 80.02 651.20 602.98 淮北 259.19 12674.00 29.07 140.02 90.10 亳州 343.27 6718.00 108.32 96.61 138.04 宿州 424.92 7448.00 151.15 123.17 150.60 蚌埠 412.09 12818.00 86.42 158.70 166.97 阜阳 462.42 5515.00 140.92 154.84 166.66 淮南 358.71 15699.00 37.90 199.12 121.69 滁州 443.93 10814.00 114.95 178.57 150.41 六安 439.83 7216.00 112.11 158.86 168.86 马鞍山 532.10 42063.00 21.23 351.98 158.89 巢湖 404.62 9809.00 89.89 168.60 146.13 芜湖 582.12 25933.00 32.00 337.97 212.15 宣城 336.73 13077.00 65.60 134.41 136.82 铜陵 286.83 40116.00 7.87 194.32 84.73 池州 156.57 10949.00 33.70 59.61 63.26 安庆 593.51 10589.00 113.93 249.14 230.44 黄山215.1515427.0030.7081.50102.95表1(续) 2007安徽17个省辖市的主要经济指标城市 6X 万元 7X 万元 8X 万元 9X 万美元 10X 元 11X 元 合肥 1019846 8535835 4690023 487555 25873 4485.67 淮北 156481 1295306 727449 5362 25323 3373.74 亳州 99080 741576 131**** **** 17114 2999.59 宿州 118897 85365911480974136 18296 3072.00 蚌埠 226182 1382248 1562442 27439 19779 3616.47 阜阳 170333 1136055 1927370 11235 17585 2655.28 淮南 232999 2076024 1090181 7858 31372 3697.52 滁州 221739 1737317 1262378 39553 17753 3820.99 六安 203142 1466257 1609747 20097 17403 3058.20 马鞍山 413729 2772714865255216462 31888 6144.87 巢湖 188369 1892670 1219662 17942 19870 3975.67 芜湖 439138 3286980 1658339 86973 22960 5208.42 宣城 218634 2255888 1144270 28138 21558 4285.01 铜陵 179052 955129 571649 220136 23376 4614.20 池州 127660 10677645364097369 18462 4011.87 安庆 321964 2548334 1980663 28221 19191 3501.62 黄山131395158290973101412266217474295.07根据2007年安徽省17个市的各项经济指标,利用SAS 软件做主成分分析,得到如下结果:表2 原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R= 1.00000.28610.21540.93680.98370.94800.92750.95080.80190.22000.21330.2861 1.0000.68120.56880.20990.47430.39050.04870.71620.69640.86040.2154.6812 1.0000.10540.2111.0896.08570.3449.2487.6710.70110.--------93680.5688.1054 1.00000.89430.97740.93780.81120.89080.48700.49240.98370.20990.21110.8943 1.00000.93900.93960.97540.78470.15900.14960.94800.4743.08960.97740.93901.00000.98360.86440.88020.41460.44330.92--750.3905.08570.93780.93960.9836 1.00000.86710.83720.39550.40420.95080.04870.34490.81120.97540.86440.8671 1.00000.67570.0267.03030.80190.7162.24870.89080.78470.88020.83720.6757 1.00000.45570.54030.2200---0.6964.67100.48700.15900.41460.39550.02670.4557 1.00000.64050.21330.8604.70110.49240.14960.44330.4042.03030.54030.64051.0000⎛⎫⎪ ⎪ ⎪⎪ ⎪ ⎪⎪ ⎪ ⎪⎪ ⎪ ⎪⎪ ⎪-⎪--⎝⎭表3 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方差比率序号特征值相邻特征值的差方差比率累计比率1 6.94941050 3.89747519 0.6318 0.63182 3.05193531 2.61575534 0.2774 0.90923 0.43617997 0.17086809 0.0397 0.94894 0.26531188 0.04427782 0.0241 0.97305 0.22103406 0.17300777 0.0201 0.99316 0.04802628 0.03240625 0.0044 0.99747 0.01562003 0.00960692 0.0014 0.99898 0.00601311 0.00212796 0.0005 0.99949 0.00388515 0.00130147 0.0004 0.999810 0.00258368 0.00258365 0.0002 1.000011 0.00000003 0.0000 1.0000为了确定主成分的个数和顺序,一般选取它的累计贡献率大于或等于85%[8],由程序运行结果可知,相关系数矩阵中有两个大的特征值6.94941050和3.05193531,前两个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已经达到了90.02%,因此提取两个主成分,由主成分载荷(附录图3)可知,第一主成分对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总值、第三产业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零售总额、进出总额变现出较强的相关性,这些变量体现了区域经济的运行质量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劲,代表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