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持续改进表PDCA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PDCA记录表

人员紧张,有些病区产假人员较多。
制定对策:1、护士长加强管理和督导;
2、责任组长关注本组休假护士的
量表完成情况,履行自己的职责;
3、加强护士安全培训,让护士充
分意识到风险评估量表对预防不
良事件的重要性;
4、护理部加强督导和检查。
P
对策实施:1、护士长利用晨会、护士会给护理人员讲解护理风险评估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护士重视度;2、病区护士休假所分管的病人,护士长及时安排在班护士完成各种护理工作;3、责任组长关注本组病人各种量表的完成情况,及时查漏补缺;4、护理部加强督导和检查,对存在的缺陷进行护理质量的扣分,必要时对产假多的病区进
行护士调配。
D
小结:经过上述对策的实施,现A
本院护理风险评估表的到位率
由%升至%。措施有
效,继续实施,持续改进。
C追踪落实改进:
全院护理风险评估表的到位率上
升%:
本月重点改进项目——护理风险评估表落实不到位
检查项目:护理风险评估表的落实情况检查Leabharlann 果:6月3日6月14日
7月9日
7月19日
%
80%
87%
%
问题叙述:护理风险评估表的落实不到位,有不良事件的安全隐患。
原因分析:1、护士长督导不够;2、个别护士对风险评估重视不够,对高危患者
的安全意识不够;3、个别护士休假,护士长未及时安排其他护士完
PDCA案例模板---护理部应用PDCA降低给药错误发生率

护理部应用PDCA降低给药错误发生率一、立项背景“查对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防止差错事故的一项核心制度。
为了提高医疗技术工作质量,确保病人安全,防止医疗事故、差错的发生,所以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岗位查对制度并落实,在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中更是一项核心条款。
2016年第二季度我院各临床科室共计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203例,给药类不良事件53例,占比26%,用药错误发生率高说明我院在核心制度的落实和监管存在问题,护理安全存在风险,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如何提高查对制度的落实?如何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率?围绕这些问题,护理部启动“降低给药错误发生率”的质量改进项目。
二、计划阶段(一)现状调查1.我院2016年第二季度全院各临床科室共上报给药类不良事件53例,其中遗漏差错10例,占18.9%;身份识别错误9例,占17.0%;液体渗漏9例,占17.0%;配制差错7例,占15.1%;未遵医嘱用药6例,占11.3%;给药剂量差错4例,占7.5%;给药速率差错2例,占3.8%;处方差错2例,占3.8%;给药途径差错2例,占3.8%;抄写差错1例,占1.9%。
具体分析见下图:结论:由上图可以看出,给药错误发生的时间大多是在白天治疗集中时或中夜间护理人员较少时;给药错误发生率高的科室为普通外科、呼吸科、儿科门诊。
2.根据各科给药错误发生的时间、科室进行分析,查找导致发生给药错误的环节。
具体见下图:3.根据查检表,绘制出柏拉图,找出主要问题,见下图:4.针对主要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见下图总结:由此图可以看出:制度流程执行不到位,培训带教未落实、信息系统不完善为主要因素。
(二)目标值设定给药错误发生率下降至0.2%(三)计划1.制度①全院统一规范住院患者与门诊患者身份识别的两种方式和方法。
②制定识别患者身份查检表。
③全院统一规范各病区药品标签。
2.培训①各科室加强培训与考核,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掌握患者身份识别的正确方法。
pdca在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实施PDCA循环后,护理人员的参与度和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通过参与循环过程,护理人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质 量改进的重要性,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患者满意度和医疗安全性的改善
通过PDCA循环的持续改进,患者满意度和医疗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更加积极, 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由于护理工作繁忙且多变,一些改进措施可能难以持续实施,导致质量改进效果不稳定。
针对性解决方案设计
பைடு நூலகம்
加强PDCA循环理论培训
通过组织培训、学习交流等活动,提高护理人员对PDCA循 环理论和方法的认识和理解,确保其在实践中正确应用。
完善数据收集与分析体系
建立科学、系统的数据收集与分析体系,明确数据收集标 准和分析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质量改进 提供有力支持。
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患者安全意识不强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部分医疗机构尚未建立完善的 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缺乏有效 的护理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 导致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难 以及时发现和解决。
我国护理人员队伍庞大,但专 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 实践经验,难以满足患者的多 样化需求。
护理质量得到提升
pdca循环强调持续质量改进,护理人员在日常 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护理质量得到 持续提升。
患者满意度提高
pdca循环注重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需求和 感受。通过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技能等措施 ,患者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
PART 06
pdca在护理持续质量改 进中挑战与对策
• 深化对PDCA循环的理论研究:虽然PDCA循环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 对其理论层面的研究仍显不足。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PDCA循环的理论基 础、运行机制以及与其他质量管理理论的关系等。
PDCA项目-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持续改进

. . .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持续改进(PDCA)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又称意外拔管(Accidental Extubation, AE),指任何意外发生的或被患者有意造成的拔管。
其实质是指医护人员非计划范畴内的拔管,通常包含以下情况: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的导管;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因导管质量问题及导管堵塞等情况需要提前的拔管。
2019年1月份我院不良事件上报的导管滑脱事件有3例,占不良事件的42.86%,而导管重置给患者带来了痛苦,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花费增加,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降低了患者满意度,导管滑脱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导致死亡。
为了保证患者安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护理部针对1月份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分析。
(见图1)图1 2019年1月份护理不良事件分类二、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一)通过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查看病例,找出引起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常见高危因素(见图2)。
. . . .w. . .v图2 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二)护理部根据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制定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各科室护士长、临床科室质控护士,共70人。
通过问卷收集,结果见表1。
1、调查问卷结果:表1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2、通过频数概率统计方法,显示结果如下(见图3):编号对应:1. 患者年龄≥70岁;2. 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3. 患者难以耐受、自行拔管;4. 患者翻身时外力拔出;5. 陪人看护不到位;6. 患者、陪人对预防管路滑脱措施依从性差;7. 医护沟通不到位;8. 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9. 护理评估不到位;10. 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差;11. 护士巡视观察不到位;12. 导管固定不规范;13. 质控督导不到位;14. 培训落实不到位;图3 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高风险因素数据统计分析3、结论:高风险原因比例曲线显示:高风险原因比例>80%的有1、2、3、8、12,“患者年龄偏大”占81.42%,“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占98.57%,“患者难以耐受、自行拔管”占91.42%,“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导管固定不规范”均占80%,根据“频数概率统计法”将这五项定为改善重点。
护理院不良事件PDCA分析PPT

PLAN DO CHECK ACTION
目 录 那唠叨的声音每时每刻在我的耳边响起。每一次,只要
考试考得不好,妈妈知道后,总要唠叨一阵子,才肯罢 休。一次,数学测验,考得十分差。回到家,我从书包 里慢慢地拿出试卷来,仿佛手里握着重重的铅块。我低 下头,慢慢地走到妈妈的面前,不敢抬起头,生怕看到
PDCA的循环过程
A 阶段
即确认实施方案是否达到了目标。
标准化,固定成绩;标准化是维持企业治理现状不下滑, 积累、沉淀经验的最好方法,也是企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的基础。可以这样说,标准化是企业治理系统的动力,没 有标准化,企业就不会进步,甚至下滑。
继续循环至
P阶段
问题总结,处理遗留问题。所有问题不可能在一个 PDCA循环中全部解决,遗留的问题会自动转进下一个 PDCA循环,如此,周而复始,螺旋上升。
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区分主因和次因是最有效解决问题 的关键
制定对策、制定计划
有了好的方案,其中的细节 也不能忽视,计划的内容如 何完成好,需要将方案步骤 具体化
PDCA的循环过程
D阶段
即按照预定的计划、标准,根据已知 的内外部信息,设计出具体的行动方 法、方案,进行布局。再根据设计方 案和布局,进行具体操作,努力实现 预期目标的过程。
Please replace text, click add relevant headline, modify the text
什么是PDCA?
1 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 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构想,后来 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 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 善产品质量的过程。
PDCA降低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

降低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一)一、事情经过:第二季度发生10例用药错误不良事件,为正确给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确保病人用药与治疗安全,护理部制定了针对给药错误的整改计划。
二、制定计划1.整理第二季度给药错误不良事件资料,查找原因,进行分析讨论。
——完成时间:07月2.组织护理人员经行医嘱核对与处理流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培训,并在实际工作加以落实。
——完成时间:08月3.汇总统计第三季度给药错误不良事件数,进行效果评价。
——完成时间:09月三、实施计划1.收集资料,对实际工作流程进行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
2.加强对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对护理人员进行给药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
3.组织护理人员培训相关流程、制度,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互相监督执行情况,护士长定期检查工作质量。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必须使用腕带识别身份。
5.输液单尽量电脑打印,加药前必须双人核对。
6.加强护患沟通,用药宣教落实到位。
四、检查阶段1.护理部、护士长下病房,检查护士医嘱核对与处理流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落实情况。
2.统计第三季度给药错误共6例。
五、处理阶段1.护士给药正确率提高。
2.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给药流程和规范。
3.继续做好给药错误不良事件的上报,汇总与分析。
六、效果评价1.降低因给药错误造成的护理不良事件,进一步确保了患者安全。
2.切实落实了医嘱核对与处理流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规范了护理行为。
护理不良事件持续改进记录表2.加强对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对护理人员进行给药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
3.组织护理人员培训相关流程、制度,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互相监督执行情况,护士长定期检查工作质量。
4.规范护理书写、剂量书写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必须使用腕带识别身份。
6.输液单电脑打印,加药前必须双人核对。
7.加强护患沟通,用药宣教落实到位。
五、改进后效果六、49月用药差错在不良事件中的比例(%)0.050.10.150.20.250.30.35第二季度第三季度七、结论1.住院病人给药错误由原来3.03%降低至2.08%。
PDCA模板(针对2011年10月份1例坠床不良事件报告)

xxxxxx医院质量管理记录表一、项目:保障科内坠床发生率为0%二、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患者,女性,79岁,梁永弟,于2011年10月6日4:30患者躺床上转身至床头柜中拿裤子时,不慎从床上摔下,致左侧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三、成立改进小组大组长:叶爱华组长:吴茜茜组员:王海英、郑旭朗、吴茜茜、庄素媚、陈露露、孙朝霞、陈海松职责:1.每月监督护理安全制定的落实2.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3.汇总记录,将结果反馈给科室大组长。
四、改进前调研结果1、对2011年10月6日发生坠床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如下五、改进方案①科内针对该起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分析②加大管理力度,进行护理人员思想教育。
③针对该不良事件进行科内有关高危/跌倒病人的管理方面知识培训学习④加强宣教告知,要求每班责任护士加强病房巡视,及时做好床栏保护。
六、改进措施1、立即组织科内护士展开讨论,针对该起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
2、建立完整安全管理体系,设立质量监控人员,每月两次不定时对患者安全管理方面进行检查,提出问题,并记录,护士长在护士会议上报告并提出整改措施。
3、加强安全护理意识,提高思想上的重视度。
4、制定跌倒/坠床标识,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宣教牌5、加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告知及宣教。
6、护士长定期检查,进行资料分析并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和沟通。
七、2012年1月1日至5月30日再次进行资料收集及分析原因坠床例数八、结论1、有形成果:目前科内坠床发生率为0%,还需要进一步监控及数据收集,再分析。
2、无形成果:PDCA方法的运用;科室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提高。
导管PDCA、持续质量改进

பைடு நூலகம்骨伤医院质量改进实施单
2014年度科室三病区项目:降低意外拔管率
1.项目监测:意外拔管率
2.预期目标:意外拔管率发生率为0
3.监测结果
2014年1月至3月
2、不定期进行督察和培训
3、对导管标识的黏贴的重要性重复强调.
检查(Check)
1、不定期对导管患者进行督察.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同时给予必要处罚..
2、通过督察力度的加强和导管安全制度的培训
第二季度意外拔管率没有发生.
4-6月
意外拔管2起
意外拔管0起
4.问题叙述:导尿管.留置针.深静脉置管存在计划外拔管
5.原因分析
1.护理部没有统一的制度规定、各类导管没有明显标识.
2.护士长对意外拔管疏于管理.
2 .护士自身对拔管意外事件不够重视.
3.护士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不到位.
6.是否开展调查与改进:√开展PDCA调查及改进偶发事件,不需调查
计划(Plan)
1、改进方案:
a、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各类护理缺陷的管理制度.出现此类事件需上报.
b、加强对护士的督查,提高护士对护理缺陷的重视.
c、d、平时加强检查和督查频率
2、时间:2014年1月15日到6月30日
实施(Do)
1、对护理不良事件范围进行学习
2、科室列会上明确指出意外拔管属于护理不良事件.需上报.
3、严格按照《导管安全护理制度》执行.
4、全科护士学习培训各类护理缺陷的管理制度.
5、纳入基础护理质量检查和危重护理质量检查检查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
1.组织学习查对制度,并人人掌握,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2.双人核对,送药到口。
3.学习相关用药知识。
4.对于字迹难辨认的药,必须核查清楚才能发药,必要时请求药房
重新配药。
5.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上班时间,适当休息。
6.护士长或组长定期检查,确保用药安全。
检查
评估
(Check)
护士掌握查对制度,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增强了安全意识。
护理不良事件持续改进表PDCA
护理不良事件持续改进PDCA
2015年4月
存在问题
错将29床口服药发给26床病人。
计划(Plan)
问
题
原
因
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未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2.核对程序过于简单,小于3种识别方法;
3.护理人员发药时未执行服药到口制度;
4.理人员缺乏用药相关知识;
5.药袋字迹难辨认;
总结
持续改进
(Action)
1.经采取以上措施,护士掌握查对制度,并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增强了安全意。
2.护理工作持续改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记录
周敏
日期
2015年4月25日
审阅
胡荣
日期
2015年4月25日
6.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工作繁忙,护士疲劳;
7.对护理人员给药风险管理培训不足。
确定目标
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规范操作,双人核对,正确发药,保证用药安全。
改
进
措
施
1.进一步规范细节管理工作。
2.加强对护士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流程。
3.合理安排上班时间和内容。
4.护士长或组长加强督查,确保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