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赏析(最新整理)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讲练测专题21 分析人物形象(讲义)

专题三现代文阅读第21讲分析人物形象考情分析【课标要求】2022版课标中关于“形象”的相关阐释,有如下几点。
课程目标部分“核心素养内涵”之“思维能力”提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与鉴赏”部分:“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程内容部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第四学段(7-9年级)“教学提示”中强调:“侧重考察学生对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程度和体验,评价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表达能力。
”学业质量部分第四学段(7~9年级)中提出:“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
”【考查重点】1.人物形象概括。
2.次要人物作用。
3.人物形象的塑造。
【命题趋势】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记叙文阅读的命题有三个重要走向:一是从选文范围看,阅读材料由课内继续向课外延伸拓展,大多出自文摘类杂志(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特别关注》《微型小说选刊》)等精美时文,作者一般集中于当代热点作家(如张丽钧、张抗抗、毕淑敏、刘亮程、周国平、李丹崖、周海亮、马德、丁立梅等)。
二是从选文内容看,更加贴近《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要求,更加注重对文化内涵、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挖掘,十分重视选文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写青少年成长历程的文章占较大比例。
三是从命题方向看,分值比重仍会不断加大,主观试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受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有所体现。
试题重点考査考生的知识与能力,关注考生对阅读材料的体验和感悟能力,体现阅读个性。
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考查学习方法、表述阅读心得的创新型试题将增多,且更具开放性。
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精讲——分析人物形象(部编版、有解析)

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精讲——分析人物形象(部编版、有解析)【考点解读】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描写手法、环境描写和情节发展三个方面来进行。
1、从人物描写手法上分析形象通过分析作家笔下的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神态等各方面的描写,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赏读环境描写、侧面描写,明晰人物形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活动的。
这里说的环境,既是指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
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
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一环。
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答题技巧】★阅读全文,请概括某人的性格特点(特征)。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答题模式: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
【真题精析】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有一种爱叫九小时李静①有一次要送父母回家,却无意中听到他们的对话,那情真意切的话语瞬间抚平了我埋藏在内心多年的不解与积怨。
②小时候,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姐姐和我送出那个泅渡他们一生的小镇,他们要终其所有的力量,让我们过上他们曾经无数次梦想的生活。
③为了父母的愿望,我和姐姐都很努力,也终于在高考后陆续接到让他们一次又一次为之流下热泪的录取通知书。
姐姐离开了小镇,可大学毕业后又因没找到理想的工作而返回。
(完整版)初中阅读理解人物形象赏析专题

初中阅读理解人物形象赏析专题一、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形象是记叙文的主要目的之一,所以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就成为记叙文阅读最重要的考核点之一。
人物形象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事迹,获得对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倾向、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准确认识。
二、刻画人物形象的常见手法:(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细节等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的描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
三、怎样分析人物的形象:步骤一:画出描写或评价人物的语句。
步骤二:概括文章人物形象特点。
步骤三:品味相关语句的艺术手法(修辞或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及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
步骤四:表述出来。
专题训练一】滴水之恩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
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
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
”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
“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
”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
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
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
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环境的烘托、 其他人物的对比衬托、他人的描述、作 者的议论等。
分析示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
“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
参考答案:表现了胡屠户爱财如命的性格特点。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 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 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二步:答题的语言组织
第一步:仔细审题,分清类型。
第二步:划句分析,讲求方法。
第三步:归类合并,准确表达。
第三步:答题词语储备 【人物形象分析的高频词】
善良、平凡、朴实、纯真、可爱、沉着、冷静、乐 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狡猾、豪放、 泼辣、热心、胆小、老实、圆滑、暴躁、勇敢、从 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执著、 势利、洒脱、公正、宽容、大度、真诚、乐于助人、 刚正无私、忍辱负重、严于律已、志向高远、深谋 远虑、寡言少语、郁郁寡欢、循规蹈矩 ……
• ⑮再说孙接骨,听说赵家招牌被砸,高兴得又是放鞭炮 又是换匾,发誓要研制一种骨伤新药,盖过赵三贴。 • ⑯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孙接骨带着徒弟,去城西六十 里的龙山采药。孙接骨从崖上摔下,竟硬生生把脊椎骨给 摔折了。其徒弟再三施救,也没能将他的断骨续上。正当 孙家人哭天抢地、一筹莫展时,赵三贴竟背着药箱,上门 治伤来了。 • ⑰经此一事,孙接骨是又惭愧又感激。伤愈后,在芍香 楼订一桌酒席,答谢赵三贴。席间,孙接骨说起当年马三 找碴闹事,砸赵家的招牌,皆是他花钱收买,幕后指使的。
• ③有一年,镖局的杨镖头外出护镖,路遇悍匪,被打得四 肢齐断、奄奄一息。看了几个大夫,均是摇头叹息。后来 找到赵三贴,接上断骨,贴了膏药,到了一个月头上,就 能打拳练棒了。杨镖头很是感激,花重金为赵家正骨堂做 一牌匾,并请书法名家题写了“赵三贴”三个大字。自此, 赵三贴名声更盛。 • ④自古道:同行是冤家。在城北也有一家治骨伤的老字号, 主家姓孙,人称“孙接骨”。自从赵三贴名声大盛后,这 孙家的生意就日渐冷清。孙接骨就恨上了赵三贴,逢人便 讲赵三贴是江湖野医,根本不懂接骨续骨之正法。赵三贴 听到传言也不生气,依然乐呵呵地配药接骨。
人物形象分析(合集5篇)

人物形象分析(合集5篇)第一篇:人物形象分析λ諶容《人到中年》--------陆文婷1,陆文婷身上凝聚着作者的满腔同情与挚爱,熠熠闪光,栩栩如生。
她身兼三职:医生、母亲、妻子。
2,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她所从事的医疗事业,毫无怨言,全身奉献,把精力投入病人身上,即使是力所难及的,也自觉竭尽全力。
3,她顾大局,识大体,自愿的克己奉公,承受着无法忍受的牺牲,是表现知识分子悲欢离合的“中年问题”的代表。
4,秦波------“马列主义老太太”,打官腔、拉关系、走后门、破坏社会风气的高干夫人的代名词,和陆文婷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更加衬托出陆文婷的形象。
λ莫言《红高粱系列》------我奶奶1.是未经雕琢的定型民族文化心理的原型。
2.是充满张力的,非“贤妻良母”式的中国妇女形象。
3.打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充满情欲与野性,体现朴素的自由和解放的本能,体现回归自然的人类本性。
4.对封建礼教的亵渎,是中华民族生命意识的自我反抗,反抗精神重新诠释了对民族生命意识的理解,体现了她“火红般高粱的性格”----我爷爷,余占鳌1.是未经雕琢的定型民族文化心理的原型。
2.性格粗犷、豪放、善良、正直、敢爱敢恨、敢作敢当、怒则大吼、痛则大叫的英雄气概,是那个年代的硬汉形象。
3.为了得到心爱的女人,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为了民族仇恨,他与工人们一起作战抗击日本人侵略,同时他鲁莽、争强好胜、性格棱角分明。
λ柳青《创业史》-----梁生宝1.50年代农村社会主义创业者的英雄形象,小说轴心人物。
2.强烈进取精神,与党的教育紧密联合,对社会主义有坚定信念。
“他是党的忠实儿子”,作为创业者,坚忍不拔、顽强拼搏;作为劳动者,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务实作风;作为为人处事,他忠厚善良、淳朴真诚、谋求共同富裕,全体幸福。
3.他完全摆脱小生产者私有观念,体现了作家政治理想和美学观念,带有明显英雄化、理想化局限。
-------梁三老汉1.塑造的最精彩的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形象2.明显的两重性:一,背负着几千年小生产者私有观念,倾向于个人发家致富,带有自私、狭隘、落后、保守的小生产者意识;二,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精神和感情上接近梁生宝。
现代文阅读之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2011年江西卷《晚秋》 《平凡的世界》中,少平去田润叶家
1、交代时节季候、地域风貌, 展示时代背景
2、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铺垫 3、渲染气氛、环境,
交代人物身份 烘托人物心情 突出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 4、推动(预示)故事情节发展 5、酝酿情境,揭示主题、主旨 6、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从行动、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中 感受人物独特而鲜明的个性。
例如,《祝福》中,祥林嫂重复叙说“狼吃 阿毛”的故事,读者会从中感受到祥林嫂失去爱 子的悲痛;祥林嫂的眼神变化更让人感受到她生 活境况和精神状态的变化。
张翼德大闹长坂坡 守财奴葛朗台 《祝福》里的圆规 《孔乙己》里的孔乙己 《阿Q正传》里的阿Q
有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 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 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小说中的“我”
小说中的“我”不同于散文中的“我”, 一般而言,是小说中的人物,而不是作者自己。
如果是主角,则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如果不是主角,“我”是第一人称,作用 比较复杂,因文本而异。可能作为见证人 (《孔乙己》)、旁观者,增强小说真实性的 作用。 也可能是线索人物,贯穿全文充当线索; 可能是陪衬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同主要 人物一起揭示主题,或者推动情节发展。
指向环境本身 指向人物 指向情节 指向主题
5、鉴赏人物形象,还要注意正面(直接)描
写和侧面(间接)描写的结合。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 像、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侧面描写,是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 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药》:华老栓、茶客、夏四奶奶——夏瑜 《范进中举》:胡屠夫、邻居——范进
高考小说阅读鉴赏人物形象分析

高考小说阅读鉴赏人物形象分析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详细环境是小说必需具备的三要素。
高考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概括型提问形式小说中的某某有哪些特点,简要说明。
某某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某某具有那些优秀品质,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文中某某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
规范答题步骤人物形象型答题步骤:对于第一种提问形式的回答,要先从总体上对人物形象进行定性概括,即用一个长单句的形式表述该形象的共性特征(肖像、性格、精神、品质、思想等)和身份地位特征等;再结合详细文本分条分点作详细的分析,即这些共性特征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第一步:总结某某是一个共性特征(A、B、C……)+身份地位特征的形象。
其次步:①分析共性特征A;②分析共性特征B;③分析共性特征C……。
性格特点型答题步骤:概括:①分析共性特征A;②分析共性特征B;③分析共性特征C……概括并分析:①共性特征A+分析;②共性特征B+分析;③共性特征C+分析……。
总结解题方法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五方面揣摩:(扣住文体特征)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受、教养、气质等,由于它们直接打算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正面描写)其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正面描写)第三,环境描写。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肯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肯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自然环境对人物也有烘托陪衬作用。
(环境描写)第四,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点。
(故事情节)第五,留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以及其他人物的评价。
(感情倾向)人物形象作用题补充学问:人物形象作用可以分为两类:仆人公的作用、次要人物的作用。
从往年的考题中可以看出考次要人物作用的居多。
现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学生版)

2023年秋期九年级语文现代文专题之人物形象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命题人:陈红班级姓名等级人物形象分析一、聚焦中考1.2020年重庆A卷《赔偿》阅读全文,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2.2018年绍兴卷《飘逝的风筝》读完本文,你觉得文中的鹞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3.2019年滨州卷《老杨树下》第⑦—⑨段多方面表现了老邵的优秀品质。
请结合其中的细节描写分析老邵这一人物形象。
4.2020年襄阳卷《田垄深处》结合上下文,认真阅读第③段中描写外貌的句子,简要概括“老孔”的形象特点。
二、分析角度性格特点: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热情爽朗、坚韧顽强、临危不乱……精神品质:无私奉献、舍己为人、尽职尽责、大公无私、勇敢坚强……思想感情:热爱祖国、眷恋故土、关爱孩子、疾恶如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技能特点:医术精湛、武艺高超、技艺高超、教导有方、心灵手巧……外貌气质和处境遭遇:相貌丑陋、气质脱俗、家境贫困、饱经风霜、备受压迫……三、方法分析1.方法一:从原文中提炼词语直接概括(作者或他人对人物评价性的句子)2.方法二:结合人物的事迹分析形象(包括人物的行为表现、习惯爱好等)方法三:.结合具体的描写分析形象(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重点关注细节描写)四、做题步骤1.概括事迹,根据事迹分析人物形象2.在原文中勾画能概括人物形象的词语3.勾画(细节)描写的句子,从描写中分析人物形象五、特别提醒1.同时关注人物的优缺点2.注意人物形象前后的变化3.注意人物不同身份的形象特点4.认真审题(1)根据全文内容或部分内容,简要概括人物形象【答题方法】按照分析人物形象的步骤,直接写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或XXX是一个……的人。
(2)结合全文内容或部分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方法】形象特点 + 内容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一、提问方式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3.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二、解题技巧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从理解标题关键的本义、字面义入手(文章具体只带内容)2.深层含义:(1)修辞义、象征义、双关义等;(2)把握语境义:a.分析概括内容:根据标题找到相关段落,概括主要内容;b.体会人物精神:联系人物形象,体会表现出的精神品质;c.明确文章主旨: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情感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赏析
【常考题型】
1.试分析文中X X的人物形象。
2.画线句子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3.X X是怎样的一个人?
4.读完全文,你最敬?、佩哪个人物?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5.谁是文中的主人公?请分析他的人物形象。
【答题模板】:
XX是一个XXXX的人物形象,他做的什么事(或者说的什么话)表现了他的XX性格(品质)。
【方法点拨】
人物形象分析可以从塑造人物形象和人物思想性格分析两个方面着手。
(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语句用词。
1、正面描写
包括人物肖像、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
①肖像、外貌、神态描写作用: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容等,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侧面描写
也叫间接描写,以环境描写和他人反应来烘托表现人物形象。
3、细节描写
即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或环境场面等的细枝末节所作的描写。
4、环境描写: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心情。
5、语句用词:通过用词的感情色彩来赞扬或贬斥某一人物。
(2)人物思想性格分析方法
1、典型事例分析法
在生活中或作品中,典型事件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情趣、性格以及思想品质。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或小说,作者往往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
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搞清文章中的人物
做了什么事情、是怎么做的,这些事例反映了他有怎样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例如:《孔乙己》这一文中通过酒店小伙计的回忆,将小说的主要片段集
中在镇口酒店这个典型环境中。
利用情节的巧妙裁取,逐步完成了对孔乙己这个典型人物的塑造。
比如,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排出九文大钱”时的神气,最后一次盘着被打残的腿,喝完最后一碗酒的凄惨。
一个迂腐穷酸、潦倒落迫的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又如,通过对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这一事例的分析,又可以看出他心底善良。
2、故事情节梳理法
在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安排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因此,对小说故事
情节的梳理、分析有利于我们感受和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3、环境描写分析法
分析环境描写的句子,也有利于分析人物性格,因为环境描写往往起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性格的作用。
例如:《故乡》开篇写到:“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的环境描写,这句话写出了故乡的萧瑟与凄凉,反映出了当时统治下社会的黑暗与人民困苦的生活,也为下文写闰土脸上那凄凉的神情而做铺垫。
(三)、客观公正的评价人物
评价人物形象要注意作者塑造人物的感情倾向,明确文中人物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正面人物一般用褒义词评价,反面人物一般用贬义词评价,如果人物有优点又有缺点,则在评价优点的基础上还要适当点出其不足。
(4)主人公的判定
小说中有主要人物(主人公、主角)和次要人物之分。
对于文章主人公的判定,不能完全靠文字的多少来判断,关键要看这一人物形象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5)练一练
总得有人为弱者转身
①窗外,乌云布满了天空,天气变得闷闷的。
办公室里也昏暗了起来。
②陶安说,我爸爸说了,他不来。
③陶安的父亲是个酒鬼,陶安打电话的时候,他正在一家狗肉馆喝酒,从中午一直喝到晚上,嘴里骂骂咧咧的,说,别说是你们老师,就是市长见我,我也不见。
陶安有爹有娘,却比孤儿还孤单。
他上学,一直是姐姐在供着,姐姐一个人漂在北京,很不容易。
④崔老师泡了两袋方便面,汤水足足地,端到陶安面前说:“赶紧吃了,你饿了吧!”陶安端起泡面的缸子,还是不敢看老师,蹲下来,吸溜着吃了起来。
吃着吃着,两颗很大的眼泪落在了缸子里。
⑤下午,宿舍里,一个学生丢了钱。
满宿舍的人,都认为是陶安偷的。
原因是,下午就他一个人回过宿舍。
陶安说,我没拿,我真的没拿过钱。
其中一个不由分说,一下子扑上去打了陶安,还说,不是你偷的,谁会偷?你说还会有谁偷?陶安站在那里,一下手也没还,任由那个学生拳打脚踢了半天,只是不停地说,这钱不是我拿的,这钱不是我拿的。
⑥拿,拿,拿,你连个偷都不想说。
另一个学生恶狠狠地一脚飞踹过来,陶安“咕咚”一下子就被踹倒了。
倒了的陶安,愤怒地盯着对方,眼里像要着了火,但没有站起来反抗,在地上坐了好半天。
⑦班主任崔老师很快知道了这件事,他把陶安领到办公室,问他情况。
“老师我没拿,我真的没拿别人的钱。
”陶安深深地埋着头,不敢看崔老师的眼睛。
崔老师“嗯”了一声,然后,轻轻为他拍去裤子上的脚印。
⑧“老师也知道你没拿,你不会拿别人的东西,你也不是那样的孩子。
”崔老师故意在最后一句话上加重语气。
望着一脸无助的陶安,崔老师不由自主
地“唉”了一声。
⑨陶安突然抬起了头,盯着老师看。
刚才老师的一叹,像针一样,扎在了
他的心上。
⑩几天后,崔老师在班里开了个主题班会。
主讲人是请来的,陶安看了一眼,心里就“咚咚”地跳,他知道这一定是崔老师故意安排的。
同学们很兴奋,因为主讲人有在那所著名大学就读的资历,实在是让他们仰慕。
那天,请来的人滔滔不绝,讲了很多学习方法,以及为人处世之道。
最后,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11“我在学业之余,常在外面打零工。
有一次,在一家餐馆帮忙,不知道
是谁碰倒了一摞餐盘,碎了一地。
收工的时候,老板问是谁打掉的,开始大家都说不知道,后来,却都指向了一个人。
这个人是个孤儿,一只眼睛先天弱视,仿佛他打碎餐盘,是天经地义的。
谁知老板一笑,说:‘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在外面被人打了,回家后还要被妈妈打一顿。
然后,还要等着打我的孩子来,妈妈抱着我,让那个孩子打,打够了才走。
这件事,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当人穷了,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有一种天理,叫蛮不讲理;有一种公道,叫惨无人道。
而且,在这样的公道和天理面前,你还得装聋作哑。
仿佛,所有这一切,都是你应该承受的。
因为,没有人愿意听弱者申辩理由。
但我相信,这个尘世,一定会有人为弱者转身。
因为,永不泯灭的良知,就像太阳一样在头顶照耀,也总有人会因为良知,而为弱者转身。
’老板的话结束后,那个碰摔了盘子的人主动站了出来。
果然,不是那个孤儿!”
12同学们中间随即响起了一片掌声。
陶安也坐在下面鼓掌,黑黑瘦瘦的身子,颤抖着,已经抑制不住自己。
瞬间,他泪雨滂沱,哭成了泪人。
看着主讲人,他嘴里不停地喃喃着两个字:姐姐……
(选自2014年1期《今日文摘》,有改动)
1.选文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结合选文第⑧段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描绘一下崔老师“唉”时的所思所想。
3.选文中有两处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请找出来并简析其作用。
4.崔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5.有读者认为陶安偷了钱,也有读者认为他没偷。
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选文加以说明。
作业
《床头捉刀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②,使崔季珪代③,帝自捉刀立床头④。
既毕⑤,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⑥?”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⑦,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导读]: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曹操是假的,但慧眼识英雄,决非平凡之才。
曹操当机立断派人追杀他,也是防患于未然。
[注释]:①魏武将见匈奴使: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
魏武,即魏武帝曹操。
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
②雄远国:威震远国。
③崔季珪:崔季珪,名琰,字季珪,据说长得很有威仪。
④帝自捉刀立床头: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
⑤既毕:指接见完毕。
⑥雅望非常: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
2、使崔季珪代()
3、帝自捉刀立床头( )
4、魏王何如()
5、然床头捉刀人 ( )
6、魏武闻之()(二)填空
“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词性为,解释为;“使崔季珪代”中的“使”,词性为,解释为________ 。
(三)翻译句子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