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穴位名称解释

合集下载

经络养生脚底穴位图解大全

经络养生脚底穴位图解大全

【经络养生】脚底穴位图解大全脚底穴位图脚底穴位反射图高清脚底穴位按摩位置图高清点击下载更多高清脚底穴位图解大全:人们的身体籍由新陈代谢的作用,在到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的目的,包括五藏六腑、淋巴系统、大小肠和皮肤组织都是排毒的重要器官。

如果说这些器官功能失常或减弱,平常是看不出,甚至于感觉不到。

由于人体特殊构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经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经区块,就是所谓的反射区。

临床实验证明,人的双脚合并正是人体器官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

当体内器官或腺体异常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而成为(痛点),每个痛点触觉反应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颗粒,有些只有肿胀的感觉。

当刺激,自然也会加快排除沉积在组织周围的毒素和废物,因而达到疗效的效果,这就是现在医学所称的(第三医学),利用刺激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让器官自我恢复并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疗法。

(一般打针吃药称为第一医学,物理治疗或超音波、远红外线照射等为第二医学)。

人体脚底集合了身体的全部器官,我们将此称为反射区。

但反射区并不仅存于脚底,在手、耳、颜面中也有存在。

最近,已开始研究一种并不直接治疗身体生病部分,而是治疗对应部分的反射区,令其产生疗效的方法,这就是所谓反射区治疗法。

当然,除了脚之外,手和耳的反射区亦能治疗,但是直到现在全世界的研究仍指出,脚具有压倒性的效果。

身体的整个部分在脚上均有反射区在此所说的足底反射区,即为身体整个的构造被反射投影,缩小至某一部分。

也就是说头、内脏、肌肉等,身体的全部器官均和脚有密切的关系,而在左右脚的某部位均有反射(对应)的部分。

因此,身体某些部位发生病变时,其脚的对应部分也呈现症状。

所以,一般皆认为经由刺激脚的某些部分,即能治疗身体的一些疾病。

按压脚底痛的地方其功能应较差若身体的某部位功能差时,则必定影响至足底反射区。

换句话说,你若试着按压脚底,应该可以知道身体不适之处。

此足部反射区并非仅能探知穴道似的狭小一点,即连达到某种程度的某些范围亦为其对象,故外行人也能轻易的判断。

8 种名穴解读

8 种名穴解读

8 种名穴解读:
以下是8种名穴的解读:
1.涌泉穴:为肾经的井穴,比喻脉气从足底出来的情况。

取穴方法有两种:一是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联机的
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二是卷足,在足前部凹陷处取穴。

主治休克、高血压、精神分裂症、晕厥、下肢瘫痪等病症。

2.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的原穴,经气从涌泉出来后,到这里已汇聚成大溪,所以称此名。

取穴时,足内侧,内踝后方,
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取穴。

此穴位慢性咽喉炎、足底痛、眩晕、失眠、牙痛等病症。

3.章门穴:为足厥阴肝经经穴,乃脾募穴;八会穴(脏会),足厥阴、少阳经交会穴。

4.巨阙穴:心经募穴,调节心脏功能找巨阙。

属任脉,心之募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5.京门穴:别名气府、气俞。

属足少阳胆经,肾之募穴。

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穴为肾之募穴,主治水道不利,为益肾利水之要穴,水液出入之门户,故名。

6.日月穴:胆经募穴:胆囊守护神为日月。

日月穴位于乳头直下,前正中线旁开4寸,第7肋间隙中。

现代常用于治
疗胆囊炎、肝炎、肋间神经痛等病症。

7.期门穴:属足厥阴肝经。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四寸。

8.丘墟穴:属足少阳胆经。

在足外侧部,当外踝前下缘的凹陷处取穴。

足部穴位图解-经外奇穴图解

足部穴位图解-经外奇穴图解

足部穴位图解-经外奇穴图解足部穴位营池穴、外踝尖穴、内踝尖穴。

补充:京骨穴、至阴穴、金门穴、照海穴、然谷穴、大钟穴、昆仑穴、仆参穴、束骨穴、足通谷穴、太溪穴、水泉穴、商丘穴、公孙穴、太白穴、大都穴、隐白穴。

(返回目录)。

经典穴位推荐营池穴位置:位于足部,内踝下缘前、后之凹陷处。

每足两穴,左右共4穴。

作用:调经止带,理血和营。

主治疾病:赤白带下、月经过多、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肠出血、大小便不利、足跗关节炎。

外踝尖穴位置:位于足外侧面,外踝的凸起处。

作用:清热解毒,舒筋活络。

主治疾病:牙痛、扁桃腺炎、腓肠肌痉挛、小腿外侧肌群痉挛、脚外廉转筋、十趾拘挛、脚气、小便淋沥、小儿重舌、白虎历节风。

内踝尖穴位置:位于足内侧面,当内踝的凸起处。

作用:舒筋活络,清热解毒。

主治疾病:牙痛、扁桃体炎(乳蛾)、伤寒发热、脚气、小腿内侧肌肉群痉挛、腓肠肌痉挛、白虎历节风痛、小儿不语、霍乱转筋。

太溪穴取法: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取穴窍门若找到人体穴位图解中所提及的穴道,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

若出现压痛/硬结/感觉敏感/色素沉淀/温度变化等反应,即可判断有穴道在。

请细节参阅“寻找穴道的诀窍”。

另外,本站在穴道的找法中,频频出现“两指宽”、“三指宽”等字眼,这是计算穴道位置时的基准,有“同身尺寸”之说。

例如,“一指宽”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宽度;“两指宽”则是指食指与中指并列,第二关节(指尖算起的第二个关节)部分所量的宽度。

手指的大小、宽度,依年龄、体格、性别而有极大的不同。

以此法确定人体穴位图解中所提及的穴道时,请以患者的指宽度来找。

(另注:拇指同身寸:即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纹作为1寸。

)。

【经络穴位】脚底穴位图高清足底按摩穴位图课件

【经络穴位】脚底穴位图高清足底按摩穴位图课件

【经络穴位】脚底穴位图高清足底按摩穴位图足底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而民间也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的说法。

“脚是第二个心脏”,脚底按摩是人人皆宜的一种自我保健方法!早在《内经》里就有足部经络学说和足底按摩的详细记载。

几千年来,这种简便、安全的保健方法一直为人们所钟爱。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又发现了人体各器官在足部的反射区,这些反射区可预测全身疾病。

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使用足部按摩的方法来达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

足底按摩是对足部表面施加压力使它影响全身,调节身体各器官的功能。

足部与全身脏腑经络关系密切,承担身体全部重量,故有人称足是人类的“第二心脏”。

有人观察到足与整体的关系类似个胎儿平卧在足掌面。

头部向着足跟,臀部朝着足趾,脏腑即分布在跖面中部。

根据以上原理和规律,刺激足穴可以调整人体全身功能,治疗脏腑病变。

人体解剖学也表明脚上的血管和神经比其它部位多,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头、手、身体内部各组织器官有着特殊的联系。

所以,单纯对足部加以手法按摩,就能治疗许多疾病。

足部按摩的常用手法之一叫做单食扣拳法,用食指的关节部刺激有关部位。

它主要用于脚底部,因为按照足部反射区分布,有很多内脏反射区全在脚底,必须力度比较大,才能起到有效刺激作用。

脚内侧、脚面是骨膜,所以要柔和地刺激,不能刺激力太大,容易把骨膜伤着。

按摩双足治疗疾病和保健五个必须选择的反射区:第一个反射区就是腹腔神经丛;第二个反射区是脾脏;第三个反射区是肾脏;第四个反射区是输尿管;第五个反射区是膀胱。

这五个反射区是在按摩的开始或结束时,都必须加强的五个反射区。

在进行足底按摩时,要因人而异,手法灵活运用,按压区位时,要进行适度持续性的刺激,有正常的压痛感最好,应以反射区内压痛最敏感部位为重点,当体内器官发生病变时,双足相应的反射区会有针刺感。

另外,进行足部按摩时应保持室内清静、整洁、通风,按摩前用温水洗净足部,全身放松。

足底按摩部分穴位

足底按摩部分穴位

足底部分足部穴位和反射区(时间每只脚20分钟,每个穴位按3到5遍),首先要把两只脚进行放松,放上按摩油在两只脚上,用双掌贴紧皮肤进行揉擦、敲、拍,直到整个脚擦热为止,再进行顺序按摩。

1、心脏:操作手法:首先要用拇指按压,看看心脏有没有什么反映,在不够力的情况下可选择用食指扣压法,按压法。

主治:心脏功能衰竭、心痛、心肌,更塞等。

2、肾上腺:操作手法:用食指关节、点、按、刮压法。

主治:肾功能衰退,增强肾功能。

3、腹腔神经丛:操作手法:食指关节点、按、刮压法。

主治:腹痛、腰痛、胃痛、降血压。

4、肾:操作手法:食指扣压法。

主治:腹肿、肾功能衰退、肾结石。

5、输尿管:操作手法:食指关节刮压法。

主治:尿结石、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

6、膀胱:操作手法:食指关节点按法。

主治:膀胱炎。

7、五个脚指头是额头反射区:操作手法:食指关节刮法。

主治:失眠、头痛。

8、三叉神经:操作手法:拇指推压法。

主治:偏头痛,牙痛,眼、耳痛。

9、大脑和小脑:操作手法:食指关节刮压法。

主治:半身不遂,四肢活动不方便的患者,10、鼻子:操作手法:拇指推压。

主治:鼻炎等疾病。

11、脑垂体:操作手法:食指关节刮压。

主治:人体内分泌的主要器官,减肥或增肥。

12、颈项:操作手法:拇指推压法。

主治:落枕、颈椎劳损。

13、颈椎:操作手法:拇指和食指扣法。

主治:颈椎劳损、肩颈疼痛。

14、副甲状腺:操作手法:食指关节点按。

主治:人体缺丐,抽筋。

15>甲状腺:操作手法:食指刮压。

主治:心脏病,甲状腺炎。

16、眼:操作手法:食指关节点压或拇指推压。

主治:眼睛近视等疾病。

17、耳朵:操作手法:食指刮压或拇指推压。

主治:聪耳明目,耳膜炎。

18、斜方肌:操作手法:食指关节刮压。

主治:呼吸等疾病。

19、肺和支气管:食指关节刮压。

主治:感冒、发烧、肺炎、气管炎等。

20、脾脏:操作手法:食指关节刮压,主治:增强免役细胞。

21、胃、姨、十二直肠:操作手法:食指关节刮压,从上到下。

女性足底按摩穴位图

女性足底按摩穴位图

⼥性⾜底按摩⽳位图⼥性⾜底按摩⽳位;头⾜部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医学典籍记载;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使⽤⾜部按摩的⽅法来达到治;⾜部与全⾝脏腑经络关系密切,承担⾝体全部重量,故;⾜部按摩的常⽤⼿法之⼀叫做单⾷扣拳法,⽤⾷指的关;在进⾏⾜部按摩时,要因⼈⽽异,⼿法灵活运⽤,按压;的放⽮;(⼤脑):位于两⾜⾜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脑(脑⼲):位于⼤脑反射区的后外⼥性⾜底按摩⽳位头⾜部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医学典籍记载,“⼈之有脚,犹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脚先衰”。

⽽民间也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的说法。

“脚是第⼆个⼼脏”,⾜部按摩是⼈⼈皆宜的⼀种⾃我保健⽅法!早在《内经》⾥就有⾜部经络学说和⾜部按摩的详细记载。

⼏千年来,这种简便、安全的保健⽅法⼀直为⼈们所钟爱。

随着医学的发展,⼈们⼜发现了⼈体各器官在⾜部的反射区,这些反射区可预测全⾝疾病。

⾯施加压⼒使它影响全⾝,调节⾝体各器官的功能。

到⾜与整体的关系类似个胎⼉平卧在⾜掌⾯。

头部向着⾜跟,臀部朝着⾜趾,脏腑即分布在跖⾯中部。

根据以上原理和规律,刺激⾜⽳可以调整⼈体全⾝功能,治疗脏腑病变。

⼈体解剖学也表明脚上的⾎管和神经⽐其它部位多,⽆数的神经末梢与头、⼿、⾝体内部各组织器官有着特殊的联系。

所以,单纯对⾜部加以⼿法按摩,就能治疗许多疾病。

⾜部按摩的常⽤⼿法之⼀叫做单⾷扣拳法,⽤⾷指的关节部刺激有关部位。

它主要⽤于脚底部,因为按照⾜部反射区分布,有很多内脏反射区全在脚底,必须⼒度⽐较⼤,才能起到有效刺激作⽤。

脚内侧、脚⾯是⾻膜,所以要柔和地刺激,不能刺激⼒太⼤,容易把⾻膜伤着。

按摩双⾜治疗疾病和保健五个必须选择的反射区:第⼀个反射区就是腹腔神经丛;第⼆个反射区是脾脏;第三个反射区是肾脏;第四个反射区是输尿管;第五个反射区是膀胱。

这五个反射区是在按摩的开始或结束时,都必须加强的五个反射区。

(⼤脑):位于两⾜⾜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脑的反射区在⾜部呈交叉反射。

足部常用穴位

足部常用穴位

平民要诊病,平民不可能个个有大得医疗设备,平民自有平民得办法。

诊病技术在人人都可以学会得。

人就是全息得。

透过现象瞧本质,什么问题都可解决。

这就是普适得。

过去叫颠扑不破。

足部常用腧穴足部常用腧穴,也叫穴位,就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得部位,不就是孤立在体表上得点,而就是与内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得一些特殊部位,就是某些深部结构在体表得投影。

一、解溪(足阳明胃经)。

[定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得横纹中央凹陷处,当蹐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ﻫ[主治]头痛、眩晕、癲狂、腹胀、便秘、下肢瘦搏等。

二、内庭(足阳明胃经)。

ﻫ[定位]在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得地方。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口歪、鼻衄、热病、胃痛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足背肿痛。

三、厉兑(足阳明胃经)。

ﻫ[定位]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离趾甲角0、1寸。

[主治]鼻衄、齿痛、咽喉肿痛、腹胀、热病、多梦、癫狂等。

四、隐白(足太阴脾经)。

ﻫ[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离趾甲角0、 1寸。

ﻫ[主治]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等。

五、公孙(足太阴脾经)。

[定位]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部得前下方。

ﻫ[主治]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等。

六、商丘(足太阴脾经)。

ﻫ[定位]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中点得地方。

[主治]腹胀、泄泻、便秘、黄疽、足踝痛。

七、昆仑(足太阳膀胱经)。

ﻫ [定位]在足部外棵后方,外裸尖与跟腱之间得凹陷处。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癲痫、难产、腰骶疼痛、足痛等。

八、至阴(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离趾甲角0、1寸。

[主治]头痛、鼻塞、鼻衄、目痛、胎位不正、难产等。

ﻫ九、涌泉(足少阴肾经)。

ﻫ[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在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得前1/3与后2/3交点上。

[主治]头痛头晕、咽喉痛、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等。

【穴位诀窍】常按足底三穴位,头发乌黑永茂盛

【穴位诀窍】常按足底三穴位,头发乌黑永茂盛

【穴位诀窍】常按足底三穴位,头发乌黑永茂盛
【穴位诀窍】常按足底三穴位,头发乌黑永茂盛脚底的乌发三穴区:一、双脚脚底,大脚趾趾腹正中央,凸起点之“脑下垂体”反射区,让相关激素再次分泌旺
盛,延缓老化的速度,促使头发再次乌黑茂盛。

二、位于双脚脚底正中央,凹洞中之“肾上腺”反射区。

使血管扩张不再萎缩,使头皮及头发能得到
氧气和血液的滋养,辅助毛发的再生。

三、双脚脚底,脚跟跟骨正中央的“卵巢、睾丸”反射区。

经常、刺激此反射区,能使性激素分泌旺盛,能促
进头发再生。

(源自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底穴位名称解释
1、额窦:主治脑中风、头痛、头晕、失眠等。

2、脑垂体:主治内分泌失调、肥胖、更年期综合症。

3、脑:主治高血压、中风、头痛、失眠等。

4、颈:主治颈部酸痛、颈部僵硬、失枕。

5、三叉神经:主治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失眠。

6、脑干:主治脑震荡、高血压、失眠、头痛。

7、鼻:主治鼻塞、流鼻涕、急慢性鼻炎。

8、口腔:主治口腔疼痛。

9、牙齿:主治牙齿痛。

8血压点:主治高血压、低血压。

10、眼睛:主治结膜炎、近视、花眼、青光、白内障等。

11、耳朵:主治各种耳病。

12、食道:主治食道疾病。

13、甲状腺:主治甲状腺分泌不足、甲状腺肿大。

14、支气管和肺:主治肺部炎症、肺气肿、气短、急慢性支气管炎症。

15、斜方肌:主治颈肩酸痛、落枕、四肢无力等。

16、胃:主治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

17、胰腺:主治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胰腺炎等。

18、十二指肠:主治十二指肠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19、输尿管:主治泌尿系统感染、尿频、尿痛。

20、膀胱:主治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肥大。

21、肾上腺:主治失眠、神经衰弱、虚脱等。

22、肾:主治各种肾脏疾病昂、急慢性肾炎。

23、横结肠: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如腹痛、腹泻、肠炎等。

24、小肠:主治急慢性肠炎。

25、心脏(左脚):主治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不齐。

26、脾脏(左脚):主治贫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27、胆(右脚):主治胆囊炎、消化不良。

28、降结肠(左脚):主治便秘、腹泻、腹痛、肠炎等。

29、开结肠:(右脚):主治消化系统疾病。

30、生殖腺:主治性功能低下、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

31、胸椎:主治肩脊酸痛、胸椎骨刺、椎间盘凸出。

32、腰椎:主治腰酸背痛、腰椎骨质增生。

33、骶骨:主治骶骨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

34、前列腺子宫:主治男性-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等。

女性-子宫肌瘤、子宫下垂、子
宫内膜炎等。

35、商丘:主治腹胀、恶心、呕吐、便秘、多梦。

36、照海:主治咽喉肿痛、月经不调、足跟痛、失眠。

37、肩关节:主治肩周炎、手臂无力、肩酸痛、手麻等。

38、肘关节:主治肘关节受伤、酸痛、周关节炎等。

39、膝关节:主治膝关节炎、膝关节痛。

40、申脉:主治偏正头痛、寒热、眼目昏花。

41、丘墟:主治颈项疼、中风偏酸、髋关节疼痛。

42、解溪:主治头痛、眩晕、胃热、便秘、急性扁桃体炎。

43、太溪:主治咽喉炎、齿痛、肺气肿、神经痛。

44、昆仑:主治头痛、腰痛、坐骨神经痛。

45、内庭:主治牙疼、咽喉肿痛、头痛、胃疼。

46、太冲:主治头痛、失眠、肋痛、腹痛、高血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