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安徽贵池铜山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 徐峰

合集下载

铜矿资源的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

铜矿资源的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

感谢观看
汇报人:
铜矿资源分布规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铜矿资源的分布对工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如电子、机械、建筑等行业都需要铜作为 原材料。
铜矿资源的分布不均会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如某些地区铜矿资源丰富,经济 发展较快,而其他地区则可能因为缺乏铜矿资源而发展缓慢。
铜矿资源的分布规律也会影响国际贸易,如某些国家铜矿资源丰富,可能会成为铜 矿出口国,而其他国家则需要进口铜矿以满足国内需求。
湖北铜矿资源丰富,主 要分布在大冶、黄石、 十堰等地
铜矿资源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地质构造:地 壳运动、板块 碰撞等形成的 地质构造对铜 矿的形成和分 布有重要影响
岩浆活动:岩 浆活动可以形 成铜矿床,岩 浆的性质和活 动方式对铜矿 的分布有影响
地下水:地下 水可以溶解和 搬运铜元素, 形成铜矿床
气候条件:气 候条件可以影 响铜矿的氧化 和侵蚀,从而 影响铜矿的分 布
加强铜矿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防止非法开 采和盗采
推广绿色采矿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加强铜矿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加强铜矿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降低资源 浪费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铜矿资源可持续 发展的挑战
铜矿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展望
铜矿资源的重要性:铜矿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铜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实现铜矿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铜矿资源的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铜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铜矿资源的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铜矿资源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铜矿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铜矿资源的类型:硫化物 型、氧化物型、碳酸盐型 等
氧化物型铜矿的特点:品 位低、难选、储量小

安徽铜山铜矿三维模拟及构造成矿动力学的开题报告

安徽铜山铜矿三维模拟及构造成矿动力学的开题报告

安徽铜山铜矿三维模拟及构造成矿动力学的开题报告题目:安徽铜山铜矿三维模拟及构造成矿动力学的研究一、研究背景安徽铜山铜矿位于安徽省铜陵市郊区,是中国著名的铜矿之一。

该矿床产出的铜矿石品质优良,熔点低,易于提炼,因此在国内外市场上备受青睐。

然而,由于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成矿机制繁杂,因此对该矿床的研究与开发一直备受关注。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运用构造成矿动力学的理论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安徽铜山铜矿的构造特征、成矿机制以及铜矿石的分布进行深入研究,为该矿床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1.地质调查:对安徽铜山铜矿区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与调查,获取地质样本并进行野外地质勘查。

2.野外测量:借助现代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取样技术,对安徽铜山铜矿区域的地质构造、矿体规模和物质性质进行详细的测量。

3.三维地质建模:通过三维数字地质建模技术,对安徽铜山铜矿的地质结构、岩性分布、矿体组构等参数进行建模。

4.构造成矿动力学分析:通过结合地质学、岩石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运用构造成矿动力学模型对安徽铜山铜矿的成矿机制进行分析。

5.矿区可持续性评价:综合考虑资源利用效益、环境保护、社会效益等方面因素,对安徽铜山铜矿进行全面的可持续性评价。

四、预期成果1.对安徽铜山铜矿的地质构造、岩性分布和矿体组构等基本信息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

2.通过构造成矿动力学模型,揭示该矿床的成矿机制和矿体形成过程,为后续开发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3.对安徽铜山铜矿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提出科学的建议与方案,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

五、研究意义安徽铜山铜矿是中国重要的铜矿之一,本研究对于该矿床成矿机理的深入了解,对于优化矿床的开发设计,提高铜矿的提取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此外,本研究建立的三维模型及可持续性评价模型,对于保护该矿区的生态环境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铜山矿区北段铜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成因分析

铜山矿区北段铜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成因分析

性 英 安斑岩 体 , 赋矿岩 石 为蚀 变 英安斑岩 及蚀变 粉砂 状 黄铁矿 , 偶见 闪锌 矿 。该 矿石 品位 较低 。 岩, 具备 火 山一 沉 积 型矿 床 特 征 , F 一 及英 安 斑 岩 体 ( 浸染 状 一网 脉状铜 多 金属 矿石 。主要 分 布于 2 ) 控 制 着矿 体 的 分 布 , 地表 形 成 一 长 约 1 9k 宽 第二 类型矿 体及 部分 第一类 型 矿体 中 , 黄铜矿 +磁 在 . m, 为
维普资讯
20 0 8矩






3 5
铜 山矿 区北 段 铜 多 金 属矿 床特 征 及 成 因分 析
康 峰 张 家新
( 疆 维吾 尔 自治 区有 色地质勘 查 局 7 4队 新 0
哈 密 890 ) 3 0 0
摘 要 铜 山矿I:段铜 多金 属矿床 以火 山、  ̄i t 次火 山成矿作用为主, 矿体受控于次级层间断裂及次级火 山通道 . 与次火 山岩关系密切 。
维普资讯
3 6


张 家新 : 山矿 区北 段铜 多金 属矿床 特征 及成 因分 析 铜
第 6期
级层 间断裂 F一 控 制 , 该 断 裂 发 育 有大 量 的 中酸 型矿 体 中 , 沿 矿石 矿物 以黄铜 矿 为主 , 次为 星点状 、 细脉
3 为 黄铁 矿 +方铅矿 +闪 锌矿 +黄 铁 矿 的共 生 组 合 。矿 0 0m
特征 , 岩石 多呈 碎 裂块 状 、 粉沫 状 。矿体 在 其 中大 多 石 结 构多呈 它形 晶粒 结构 、 固溶 体 分 离 结构 , 造 以 构 呈断 续脉状 、 透镜 状分 布 , 体总 体沿 1 0 左 右走 向 块 状 、 矿 3。 细脉 浸染 状为 主 , 是北 段 主要矿 石类 型 。 延伸 , 与地层 走 向近 于一致 。 ( 稠密 一细 脉浸 染状 铜多 金 属矿 石 。主要分 布 3 ) 目前该 类 型矿 体 在地 表 共 圈 出I ~I O 1 在 第 3类 型 的矿 体 中 , 一1 一1 号 O 以均匀 的 C , b Z , u P , n Ag矿 化 个含 铜矿 ( ) , 化 体 矿体 在地 表露 头一般 长 3  ̄8 为特 征 , 石矿 物可 见 有 稠密 浸 染 状 分 布 的黄 铜矿 、 0 0m, 矿 厚 0 9 5 3m, . ~1 . 矿体 多倾 向北 东 , 角 6 。 7 。地 磁 黄铁矿 、 倾 O~ O , 方铅矿 和 斑点状 的 闪锌矿 等 , 品位 较高 , 但

安徽铜官山铜矿床实习报告

安徽铜官山铜矿床实习报告

`安徽铜官山铜矿床实习报告一、区域地质简介安徽铜官山铜矿是中国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著名的矽卡岩型矿床,前人在该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在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和成矿流体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常印佛等,1991;翟裕生等,1992)。

铜陵地区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成矿流体以高盐度为特征已被许多学者证实(黄许陈等,1994;凌其聪等,2002;陈邦国等,2002;顾连兴等,2002)。

流体包裹体是研究成矿流体的直接样本,其物质组成和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反映了成岩、成矿时介质的环境特征。

确定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压力和成分对研究矿床成因、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和激光拉曼显微探针(LRM)技术在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对包裹体的研究程度日渐深入。

SEM/EDS不仅可以对打开的包裹体及其中的子矿物进行形貌分析,同时还可以直接分析打开包裹体中固相的成分特征,在流体包裹体子矿物的成分分析和熔体包裹体成分分析中取得较好的效果(范宏瑞等,1998;谢玉玲等,2000;单强等,2002)。

LEM在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正日渐成熟,它可以在不破坏包裹体的前提下对单个包裹体中的气相、液相成分进行分析,同时在子矿物的成分分析中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特别是对碳酸盐、硫化物和硅酸盐等子矿物。

子矿物相是流体包裹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包裹体成分研究的重要内容。

由于子矿物相在包裹体打开后易于保存,因此可以直接通过电子探针(EPMA)和SEM/EDS 进行分析。

铜官山铜矿矽卡岩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以富含子矿物的高盐度流体包裹体为特征,前人曾通过包裹体岩相学、包裹体测温等方法在石榴石中发现了石盐、钾石盐和硫化物子矿物,但对子矿物类型及子矿物的. SEM/EDS.和LRM分析仍未见报道。

本次通过对石榴石、透辉石中子矿物的岩相学、. SEM/EDS.和LRM 分析,发现多相流体包裹体中透明子矿物以钾石盐为主,且含量丰富,表明流体高度富钾,石盐子矿物也有发现,但相对较少。

安徽贵池铜山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

安徽贵池铜山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

安徽贵池铜山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赵晓霞;戴塔根;张宇;李品杰;刘忠法【摘要】The analysis of geological conditions was researched based 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eralization and strata, structure, magmatite rock of Tongshan copper diposi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2h+3c, limestone lithology which is beneficial to form contact metasomatic deposit and weak structure plane, Ca-Si interface, which is favorable forore-forming fluid migration and ore-forming materials precipitation, is the main stratum containing orebody. The quartz sandstone in D3W is shielding for orebody location, the fault Fl is the key factor of ore fluid migration and orebody location, the magma activity of Yanshanian is the first factor for offering material source, ore-forming fluid and heat energy. On this basis, the genesis of deposit was researched combining with the ore-forming material, formation conditions, ore-controlling factors, metallization form and mineralizing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ngshan copper deposit includes variety metallization genesis types, including Yanshanian magmatic hydrothermal copper and iron sulfide gold mineralization series controlled by skarn type minerogenesis on the whole.%从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入手,对本区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指出石炭系中上统黄龙组和船山组为矿区最主要的赋矿层位,其灰岩岩性是形成接触交代矿床的最有利的岩性,且与泥盆系上统五通组和二叠系上统砂页岩构成了构造薄弱面——钙硅界面,有利于矿液的运移和矿质的沉淀;五通组石英砂岩为矿体定位起隔挡屏蔽作用:断裂构造F1为矿液运移、矿体定位的关键因素;燕山期的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成矿流体和热能,是成矿的第一要素.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区成矿物质来源、形成条件、控矿因素、矿化形式以及成矿作用等方面的特征,对铜山铜矿的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铜山铜矿包括多种矿化成因类型,整体上属以矽卡岩型成矿作用为主的燕山期岩浆热液铜铁金硫成矿系列.【期刊名称】《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年(卷),期】2012(022)003【总页数】10页(P827-836)【关键词】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过程;矿床成因;铜山铜矿【作者】赵晓霞;戴塔根;张宇;李品杰;刘忠法【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3;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长沙410083;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3;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长沙410083;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3;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长沙410083;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铜山铜矿,铜陵247127;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3;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长沙41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1.1贵池铜山铜矿属于长江中下游铁铜金成矿带中的安庆−贵池矿化集中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中地洼区北东向展布的铜陵—贵池断褶束贵池背向斜的西端[1−4]。

安徽贵池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蚀变矿化分带特征及其成因

安徽贵池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蚀变矿化分带特征及其成因

安徽贵池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蚀变矿化分带特征及其成因张智宇;杜杨松;张静;庞振山;李大鹏;贾鹏飞【摘要】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产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的安庆-贵池矿集区.研究区矽卡岩化与矿化发生于碳酸盐岩地层与花岗闪长斑岩间的接触带中,蚀变及矿化具有水平与垂向分带特征.水平方向上,靠近岩体的矽卡岩中石榴子石含量较高,远离岩体的矽卡岩中透辉石含量较高;靠近大理岩带发育钙铁辉石矽卡岩,远离大理岩带的灰岩硅化较强.垂向上,从上到下依次为角岩带、钙质矽卡岩带和镁质矽卡岩带.矿物成分研究表明,靠近岩体处氧化性较强,石榴子石的钙铁榴石端员含量高;铜多富集于含石英脉的岩体、距岩体略远的矽卡岩、角岩或大理岩中,而锌多富集于硅化灰岩及远离岩体的矽卡岩中.研究表明,该矿床中蚀变矿化经历了进变期和退变期,包括接触热变质阶段、进化交代阶段和早退化蚀变阶段、晚退化蚀变阶段.其中,大规模的黄铜矿化主要发生于早退化蚀变阶段,且在岩浆演化晚期进一步富集于斑岩石英脉中.【期刊名称】《矿床地质》【年(卷),期】2010(029)006【总页数】18页(P999-1016)【关键词】地质学;矽卡岩;蚀变矿化分带;流体;交代;铜山铜矿【作者】张智宇;杜杨松;张静;庞振山;李大鹏;贾鹏飞【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矽卡岩矿床是具有重要工业意义的矿床类型,与之相关的矿产有铁、钨、铜、铅、锌、钼、银、金、铀、稀土元素、氟、硼和锡 (Meinert et al.,2005)。

安徽铜陵铜官山铜矿床分析

安徽铜陵铜官山铜矿床分析

安徽铜陵铜官山铜矿床分析一.区域地质背景铜陵地区位于贵池-马鞍山窿起带(印支期窿起带)的中部,西以郯庐断裂为界分别与华北地块和大别地块毗邻,南东与江南台隆相连。

南、北两侧分别被两条东西向的隐伏基底断裂所围限,与贵池、繁昌两个北东向的S状窿褶带相隔;东西两侧分别为北东向大型断裂带为界,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菱形窿起地块(图1-1)。

图1-1 下扬子地区构造简图(据刘文灿等,1996)1.沉降带;2.隆起带;3.背斜轴;4.向斜轴;5.断层;6.郯庐断裂带;7.构造单元边界安徽铜官山地区矽卡岩型铜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钢金铁硫成矿带的中段,铜官山“S”状背斜的北西翼。

东西长约15km,南北宽约10km,铜官山、东狮子山、金口岭、鸡冠石等近10个大中型矿床密集分布于此。

矿床沿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铜官山岩体,呈NE向展布,与铜山背斜一致。

该区地层出露为志留-第三系。

与成矿有关的层位主要是在石炭系底部与泥盆系顶部接触界面上, 区内现已查明的几个大型矿床。

区内与成矿有关的岩浆活动主要为燕山期, 该期一般分为早晚两期。

燕山早期, 岩性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偏中性岩类;燕山晚期岩性为偏酸性的石英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等。

这两期岩浆活动在该区是相互重叠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对成矿都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

矿床所处的铜陵地区是沉降带中的相对隆起区, 主要矿产有铜、铁、硫、铅、锌、金、钼等。

其中以铜为主, 与邻区宁芜) 庐纵火山岩盆地中的铁矿构成著名的铁铜成矿带。

二.矿区地质铜官山铜矿床位于铜陵-戴家汇东西向基底断裂带的西端,铜官山“S”状背斜的北西翼。

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了铜官山岩体,呈NE向展布,与铜山背斜一致。

沿接触带由南向北分布有白家山、宝山、老山、小铜官山、老庙基山、招树山、笔山、罗家村等8个矿段(图2-1)(—)地层1.地层:该区地层出露为志留-第三系,志留-泥盆系主要为碎屑岩;石炭-三叠系以海相碳酸岩为主,夹海陆交互相的煤及页岩;侏罗系主要为火山岩;白垩系、第三系多为陆相堆积。

安徽铜官山矿田矿床成因再认识与找矿靶区预测

安徽铜官山矿田矿床成因再认识与找矿靶区预测

安徽铜官山矿田矿床成因再认识与找矿靶区预测摘要:铜官山矿田位于铜陵矿集区西端,主要矿床类型为热液叠加改造型和风化淋滤型,矿床主要分布在铜官山背斜北东倾伏端,受褶皱构造控制明显,强调了褶皱作用在成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总结了区内矿床(点)空间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找矿靶区。

关键词:铜官山矿田;矿床成因;找矿靶区1 地质概况铜官山矿田位于铜陵矿集区西端,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内地层齐全,以一套以浅海-滨海相沉积建造为主,其中石炭系黄龙船山组是最重要的赋矿层位。

褶皱构造以铜官山背斜为主,并发育一系列纵断层和横断层。

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强烈,主要有铜官山、马山、虎山岩体。

2 矿床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2.1 矿床成因类型铜官山矿田内分布有铜官山、马山、黄狮涝山及代家冲等多个规模以上的铜、金矿床,以及虎山、上徐等一系列矿点,根据以往研究,对这些矿床的成因类型主要有热液叠加改造型和风化淋滤型,其次为接触交代型。

热液叠加改造型根据改造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铜官山式层状矽卡岩矿床和马山式热液矿床。

前者受岩浆热液改造强烈,矽卡岩发育,以铜官山铜矿为代表,该矿床位于铜官山背斜倾伏端北西翼,主要矿体赋存在C层位中,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与地层产状一致,2+3矿石一般呈块状、浸染状、条带状构造,矿化组合为Cu-Fe-S。

后者也受到岩浆热液改造,但矽卡岩不发育,这种类型以马山金矿为代表,该矿床位于铜官山背地层中,呈似层状、透镜状,产状与地层同斜倾伏端南东翼,矿体均赋存在C2+3步变化,矿石多呈块状、条带状、层纹状构造,矿化组合为Au-S。

风化淋滤型矿床是在前期成矿作用的基础上,经后期氧化淋滤形成。

以黄狮涝山金矿为例,该矿床位于铜官山背斜北东段南东翼,区内无岩体出露,矿体赋存C地层中,呈层状、透镜状,矿床上部为氧化带,矿化组合为Au-Fe。

下部为2+3原生带,矿化组合S-Au。

接触交代型矿床规模较小,矿体赋存在岩体接触,呈透镜状,矿化组合为Cu-Fe,如白家山铜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安徽贵池铜山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徐峰
发表时间:2017-11-08T09:35:03.3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作者:徐峰[导读] 摘要:本文针对安徽贵池铜山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研究,将从安徽贵池铜山铜矿矿床介绍入手,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对成矿地质条件进行说明。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地质研究所天津 300170 摘要:本文针对安徽贵池铜山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研究,将从安徽贵池铜山铜矿矿床介绍入手,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对成矿地质条件进行说明。

最后,本文对矿床成因及其成矿具体过程展开论述。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成矿区域系统的一体化模式发展及矿床成因研究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安徽贵池;铜山铜矿;地质条件;矿床成因前言
安徽贵池铜山铜矿的成矿地质,其最主要的赋矿层位,为石炭系中上统黄龙组。

其灰岩岩性是形成接触交代矿床的有利言行,与二叠系上统砂页构成薄弱面,有利于矿液和矿物质的运移和沉淀。

为了明确成矿物质来源、能量等要素,加强其铜山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贵池铜山铜矿矿床介绍
贵池铜山铜矿,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金成矿带中的安庆-贵池矿化集中区,贵池构造位置处于背向斜西端,具有悠久的冶炼历史[1]。

近年来,许多矿床研究者在该区进行地球化学、成矿物质来源、成矿年龄、关键控矿因素等研究。

研究表明,铜山铜矿为燕山期形成的矽卡岩型铜矿床,控矿因素与成矿过程复杂,成矿物质呈现多源性。

然而,铜山铜矿资源却面临着资源枯竭的现状。

为了明确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必须从地层、构造等角度对其地质进行分析,建立铜山铜矿床的成矿模式,为找矿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成矿地质背景
矿区内地层分布包括两个部分。

其中,志留系与泥盆系以砂岩为主,石灰系与三叠系,以碳酸盐岩类为主。

石炭系和二叠系是主要空旷层位置。

褶皱位置以铜山向斜为主,轴向由东西方向,逐渐转为北东向[2]。

岩浆岩均为中酸性小侵入体,主要是燕山期同源演化而来,由此形成高钾钙碱性花岗闪长斑岩。

地表呈岩脉状产出,主要侵入体为长斑岩岩体。

岩体周围分布大理岩化,岩体中后期有绿泥石化等。

铜山铜矿矿体产于有利围岩的接触及花岗闪长斑岩体中。

矿体产状倾斜角度变化大,形态上以透镜为主。

局部富集部位呈扁豆状,集中于铜山的前山与后山。

矿石类型包括含铜磁铁矿、含铜黄铁矿等。

矿石结构以交代结构与胶状架构为主,以网状结构为辅。

其构造主要为块状、条带状构造等。

三、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一)地质与成矿的关系
该区铜的赋矿地层,为二叠系下统、三叠系下统、石炭系中上统。

从岩石性质角度分析,三种地层均以灰岩为主。

其下的泥盆系上统五通组,以及二叠系上统均为砂页岩,赋矿层位于钙硅岩性突变附近[3]。

从物理化学的性质看,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性脆,化学性质不稳定。

在构造活动中容易产生层间破碎,这为矿业运移提供了空间。

因此,从石炭系中上统黄龙组等灰岩中,黄铁矿为成矿提供了部分矿院,其余层位与矿床之间无成因联系。

地层对成矿的作用,表现为岩性突变面、隔挡屏蔽效应、有利岩性等,这对成矿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二)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容矿构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岩体侵入接触构造。

当接触面倾向岩体,会形成岩体超覆接触构造,便于含矿热液充分聚集,促使矿体良好发育。

当接触面背向岩体时,围岩产状一致,也会形成较好矿体。

第二,层间滑脱构造。

此构造是矿液与岩浆运移的通道,是矿区内重要储矿结构[4]。

第三,角砾岩筒构造。

使岩体呈盆形透镜体群,与隐爆矽卡岩质熔流体固结板层密切相关。

第四,层间破碎带。

其差异较大的机械性质,会受构造变动影响产生,是矿溶液运移的良好场所。

泥盆系袋中会产出层状韩通黄铁矿型矿体。

复合接触带控矿构造。

包括层间滑脱构造、断裂带构造等因素。

但多种因素叠加时,会自然形成有利的容矿构造,是富矿体产出的重主要场所。

(三)岩体特征及与成矿关系
岩体特征及与成矿关系分析。

从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特征上看,矿区的岩体化学特征为岩体SiO2含量为62.90%-65.05%,其平均值为64.22%,略低于我国花岩闪长斑岩的平均值,属于中酸性侵入岩。

铜山花岗长斑岩的里特曼指数值为2.17-3.91,平均值为2.33,岩石属于钙碱性岩石系列。

K2O与Na2O的平均值为7%,二者比值小于1,具有富碱高纳质特点[5]。

AL2O3的平均值为1.46,说明了岩浆铝过饱和演变时,大量铝会转入到氧的六次配位位置,进而阻止铜元素在镁、铁硅酸盐中分散,并在岩浆晚期向流体中聚集,对铜的矿化具有有利影响。

从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上看,矿物质来源于岩浆热液,成矿是在成岩过程之后,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地质事件。

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热液,岩体与成矿关系密切,是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成矿母岩。

四、矿床成因分析
从成矿物质来源上看,岩体中富集形成矿元素铜,地层成矿的铜元素含量低,主要来源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

根据成矿带中的岩浆侵入活动的相关研究,该活动是成矿所需能量的主要提供者,是矿区范围内成矿的第一要素。

从形成条件上看,矿区范围内,沿岩体与碳酸盐接触带有叠加有张性断裂带、硅化等腐蚀变化。

地表附近具有黄铜矿化等铁帽发育,处于铜铁金硫成矿带中段,其成矿条件优越,具备形成大型矿床的有利条件。

从控矿因素看,主要控矿构造为复合接触带,包括层间破碎带等。

从矿化形式上看,含铜斑岩型矿化主要位于近地表浅部,以网状形式分布在岩体边缘,使矿体不均匀。

从成矿作用上看,成矿作用与中酸性岩浆活动引发的矿流体活动相关,在不同围岩下具有不同表现。

因此,整体上看,铜山铜矿包括多种矿化成因类型。

其中,矽卡岩发挥主要作用。

五、成矿过程探讨
徽贵池铜山铜矿成矿时代为142-137Ma,在太平洋板块俯冲过程中,俯冲板片撕裂,导致软流圈沿着裂开处上涌,进而发生壳幔现象。

北东向和东西向基底断裂处,长岩岩浆上升浸位,二叠系数碳酸盐的岩性呈现薄弱。

当岩浆在上侵过程中,成矿物质积聚在岩浆热液中。

随着基层断裂活动增强,源岩浆进一步酸性演化。

大量铜铁等矿物质向流体富集,不断接触矽卡岩等典型矿体,使地层中的成矿物质活化,进而形成多个阶段叠加的富矿体。

结论
地质条件与矿床成因的分析,为找矿工作提供了指示信息。

本文针对安徽贵池铜山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研究,是从安徽贵池铜山铜矿矿床介绍入手,结合了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对成矿地质条件进行说明。

具体包括地质与成矿的关系、构造与成矿的关系、岩体特征及与成矿关系等重要内容。

最后,本文针对矿床成因及其成矿具体过程展开了论述。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成矿区域系统的一体化模式发展及矿床成因研究提供一份借鉴,进而扭转铜山铜矿资源枯竭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向君峰,叶会寿,陈小丹,等.豫西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的成因——来自纹层状矿石中硫化物LA-ICP-MS微量元素证据[J].矿床地质,2017,01:83-106.
[3]曹双林,杨春鹏,陈方楠,等.格陵兰东部JamesonLand盆地QuenselBjerg矿区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因探讨[J].地球化学,2017,02:123-136.
[4]郭晓昱,周永章,虞鹏鹏,等.钦杭成矿带南段云浮硫铁矿黄铁矿微组构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启示[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3:148-157+164.
[5]韩润生,邱文龙,王旭东,等.闪锌矿流体包裹体显微红外测温及其矿床成因意义——以云南会泽超大型富锗银铅锌矿床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6,01:91-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