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个文化典故,课外知识拓展必备!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中国历史悠久,充满了许多有趣的典故,这些典故往往与历史人物、文化传统或重要事件相关。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百个中国历史典故,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
1. 高山流水:出自唐代音乐家董庭谐的名篇,讲述了两位音乐家在高山流水之间的对话和较量,成为形容音乐技艺高超的典故。
2. 桃李满天下:出自《诗经·邶风·击鼓》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形容门徒出类拔萃,为人称道。
3. 刻舟求剑:出自《庄子·外物》篇,讲述了一个人在划船时,剑滑入水中,他却错误地认为剑仍在船上,一再寻找的故事。
4. 鸿毛泰山: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句话:“鸿毛泰山,不足与偕也。
”形容不相配的事物之间的差距。
5. 闭月羞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6. 纸上谈兵:形容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经验,做事不切实际的人。
7. 杯弓蛇影:出自晋代张华的《酉阳杂俎》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指因胆小而被自己的影子吓到。
8. 守株待兔:出自《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则寓言故事,以形容人仍然沉迷于过去的经验,不愿去发展自己。
9. 刮骨疗毒:出自《庄子·外篇·大宗师》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比喻治疗疾病必须除掉病根。
10. 志同道合:指志趣相投、追求相同目标的人们。
11. 瓜田李下:比喻做事不慎重,给人以可疑之处。
12. 悬梁刺股:指为学习刻苦努力,不辞辛劳。
13. 三顾茅庐:形容对人才的重视和坚持,来源于三国时期刘备拜访诸葛亮三次的典故。
14. 卧薪尝胆:形容坚决报复敌人,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15. 妄自菲薄:形容自卑、自贱。
16.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不恰当,反而弄巧成拙。
17. 刍荛之见:指零碎的见解,不能全面把握事物本质。
18. 金口木舌:形容口才极好、能言善辩。
优秀传统文化 典故

优秀传统文化典故1. 神农尝百草:传说中的神农氏尝百草,发现了中药的奇效,为后世研究和利用草药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 简朴生活:孔子的弟子曾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回答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道理,提倡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
3. 愚公移山:传说中的愚公为了给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决心移山。
尽管受到了很多人的嘲笑和阻挠,但他坚持不懈,最终感动了神仙,使得山移动了。
这个典故寓意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4. 三人成虎: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一位聪明人看到有人散布谣言说看到了虎,他说:“三人成虎”。
这个故事用来形容谣言的力量,警示人们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传言。
5. 青蛇吃白蛇:白蛇化身为人类,与青蛇成为好友。
但因为误会,青蛇误以为白蛇背叛了他,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这个故事讲述了友谊的珍贵和误解的危害。
6. 曹操与诸葛亮: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权臣,诸葛亮是刘备的谋士。
曹操深知诸葛亮的才华,多次派使者前往邀请他,但诸葛亮始终不为所动。
这个故事传达了诸葛亮忠于自己的事业、不为权力所动的精神。
7. 李白醉酒: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以饮酒为乐,他的醉态和豪情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成就了许多优秀的诗作。
这个典故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志向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8. 孟母三迁: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三次迁居,以求找到一个更好的老师。
这个故事强调了母亲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以及追求知识的决心。
9. 负荆请罪:西汉时期,范增因为建议刘邦负荆请罪,使得刘邦重用了他。
这个典故表达了谦虚、诚实和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
10. 岳飞守桂州:北宋时期,岳飞带领军队守卫桂州,坚守不降。
虽然最终因为政治斗争而被杀,但他的忠诚和勇敢精神深深打动了人们。
这个典故强调了忠诚、爱国和为民请命的精神。
80个文化典故

80个文化典故1. 众口难调:指众多人的口味和意见不容易统一。
2. 守株待兔:比喻不努力主动去争取,而只是等待机会自己送上门来。
3. 掩耳盗铃:比喻明知不可能成功,却还抱有幻想。
4. 杞人忧天:比喻无事自扰,杞国有个人,他时常担心天塌下来,为此整日忧心忡忡。
5.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或不恰当的事情。
6. 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7. 鸡犬不留:形容战乱时,人们被迫离开家园,一切都被毁灭。
8. 江洋大盗:指水贼或海盗。
9.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形容极尽全力,不知疲倦地为人民服务。
10. 画龙点睛:比喻在文章或事物中加上一点点关键的东西,使其完美。
11. 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2. 杀鸡取卵:比喻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毁掉长远的希望。
13. 望梅止渴:比喻通过想象得到的暂时的快乐,来解除痛苦。
14. 刻舟求剑:比喻坚持不改变的错误行为。
15. 无中生有:指凭空捏造事实,编造谎言。
16. 亡羊补牢:比喻事情发生了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17. 杯弓蛇影:比喻因为心虚,疑神疑鬼。
18. 守株待兔:比喻不努力主动去争取,而只是等待机会自己送上门来。
19.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或不恰当的事情。
20. 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21. 鸡犬不留:形容战乱时,人们被迫离开家园,一切都被毁灭。
22. 江洋大盗:指水贼或海盗。
23.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形容极尽全力,不知疲倦地为人民服务。
24. 画龙点睛:比喻在文章或事物中加上一点点关键的东西,使其完美。
25. 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26. 杀鸡取卵:比喻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毁掉长远的希望。
27. 望梅止渴:比喻通过想象得到的暂时的快乐,来解除痛苦。
28. 刻舟求剑:比喻坚持不改变的错误行为。
29. 无中生有:指凭空捏造事实,编造谎言。
30. 亡羊补牢:比喻事情发生了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31. 杯弓蛇影:比喻因为心虚,疑神疑鬼。
历史文化100条历史典故,学生必备,帮孩子读懂中国历史

历史文化100条历史典故,学生必备,帮孩子读懂中国历史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而精深的文化也跟着历史流传至今。
在这几千年的发展中,发生了很多在历史上、在文学上让后人印象深刻的典故。
这些典故既是历史典故,也有很多文学中著名的典故。
所谓“文史不分家”,也就是说,学文学的往往很多东西都和历史有关,比如文学上某个作家的著作你要欣赏,往往要联系到他那个时候的历史背景等等综合来考虑。
所以,读懂了历史典故,不仅学会了历史,还理解了文学。
学典故有什么作用?以前有很多学生问我,他们说知道历史和文学直接翻历史书和语文书不就好了。
他们这样的理解也没什么错。
在历史里,一个典故便是一段历史,他用故事记录了一段历史,简单明了,让后人一读到这个典故、这个词就能想到这段历史,清晰深刻。
在文学上,典故里面包含了很多的含义,直接用典故,而又有与自己相似的经历或者说情感,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内涵,而且在原来的基础上还有可能得到更深层的感悟。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也就说,学典故是一种知识的积累,也是一种文化底蕴的积累。
学习就要学精髓,所以遇到这样的典故就也学习吧,不要错过。
我为大家准备了100个历史典故,读懂了,中国历史一大半也了解了,顺带还补了补文学知识。
中华典故500则

中华典故500则本文将精选500则中华典故,从历史传说到名人故事,从寓言故事到成语引用。
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些中国传统典故的魅力。
一、历史传说1. 大禹治水在古代,《大禹治水》是中国四大文化神话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缩影。
传说大禹治水耗时九年,劝农耕田,引河直道,最终战胜洪灾,天下太平。
大禹治水成为了中国改革传统的代表,并且大禹治水也是大禹学堂的教育理念的来源。
2. 妲己在《山海经》中,妲己是商纣王的美女宠妃,她曾经勾结率领各部落反叛,最终被周武王所灭。
3. 吕布与貂蝉《三国演义》中,吕布是曹操手下的大将,貂蝉是国色天香的绝世美女,两人之间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
4. 西施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因为长得太漂亮,被迫牵延千里。
5. 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是一个很感人的古代故事,她丈夫被强迫劳作,她在长城旁召集村民,想重新寻找丈夫的尸体。
6. 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爱情传说,故事主要讲述了荆宁和白素贞之间的爱情故事。
7. 梁山泊《水浒传》中的梁山泊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宋江和他的几百兄弟反抗腐败官员的故事。
8.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三国时期的群雄争霸和英雄豪杰之间的恩怨情仇。
9.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个故事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
10. 燕郊说葛《燕郊说葛》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主要讲述了齐国人葛文的故事,作为后人向往和学习的榜样。
二、名人故事11. 孔子的言行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成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12. 孟子说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言行对后人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13. 关公关公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他的忠诚和义气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14. 范蠡的为山移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贤臣,他通过为山而移水的举动,成就了岳州。
15. 诸葛亮的隆中对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他的用兵谋略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100条历史典故让你读懂古中国!

100条历史典故让你读懂古中国!古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流传下来的众多历史典故是了解中国文化、古代社会风貌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100个代表性的历史典故,帮助你更好地读懂古中国。
1.卧薪尝胆:出自《史记》,形容燕国太子丹反秦的事迹,用来比喻决心和坚持到底的精神。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比喻没有必要的条件和资源,再有智谋也办不到。
3.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努力,只等待外来的机会和收获。
4.无米之炊:比喻某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实现。
5.刻舟求剑:比喻固守旧观念,不及时调整和发展。
6.望梅止渴:比喻用遥远、不切实际的事物来安慰自己。
7.杞人忧天:比喻无事生非,杞人忧天指的是一个人羡慕别人的结婚处理能力,一直形容极度敏感多虑或多余焦虑。
8.坐井观天:比喻思想狭隘,眼界小,缺乏远见和广阔的视野。
9.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眼界狭窄的人。
10.掩耳盗铃:比喻自以为蒙蔽了别人,实际上蒙蔽了自己。
11.以毒攻毒:用同样或更厉害的方法对付敌人。
12.推波助澜:帮助加大某种势力或风潮的发展。
13.捧心有愧:形容内心深感有愧的表情或心情。
14.画饼充饥:比喻用美好的东西来安慰心灵,而实际却得不到满足。
15.噤若寒蝉:形容因害怕或羞愧而不敢出声。
16.掉以轻心:轻忽对待,不加重视。
17.刀山火海:比喻危险或困境重重的环境。
18.凤毛麟角:比喻极其少见的事物或人才。
19.黔驴技穷:比喻才能、智谋已经用尽,没有更多的办法了。
20.眉目如画:形容人的相貌清秀美丽。
21.强弩之末:比喻力量已经消耗殆尽。
22.鸠占鹊巢:比喻乘他人之便,据为己有。
23.富贵险中求:比喻追求富贵时可能面临的风险与危险。
24.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喻不能只给予物资上的援助,而应该让人自己掌握获得物资的方法。
25. 悬崖勒马:比喻在即将陷入危险之际及时止损。
26. 桃李满天下:比喻学生或徒弟有成就是老师的光荣。
27. 望尘莫及:比喻追求的目标或水平太高,达不到。
中国一百个常见的历史典故

中国一百个常见的历史典故导读: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常见的历史典故吗,下面为你介绍一百个常见的历史典故,仅供参考!1、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7、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9、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10、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11、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
12、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
13、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
14、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
15、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16、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17、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18、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
19、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20、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21、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22、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
2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24、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25、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
26、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27、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28、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29、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中国文化之历史典故大全_历史典故大全带解释

中国文化之历史典故大全_历史典故大全带解释历史是过去,也是我们借鉴的方向。
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历史文化典故?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中国文化之历史典故大全_历史典故大全带解释,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1】负米养亲【出处】《孔子家语・致思》。
【释义】借米以赡养父母,形容人非常孝顺。
【历史典故】子路,春秋末年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一性一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父母去世以后,于路南游到楚国。
楚王非常敬佩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
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石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子路常常怀念双亲,感叹说:“真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
”孔子赞扬他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2】乘兴而来“乘兴而来”这则成语的乘兴一时的高兴。
趁着兴趣浓厚的时候到来。
比喻高高兴兴地到来。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王徽之传》,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耶?”王徽之是东晋时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三儿子,生性高傲,不愿受人约束,行为豪放不拘。
虽说在朝做官,却常常到处闲逛,不处理官衙内的日常事务。
后来,他干脆辞去官职,隐居在山阴(今绍兴),天天游山玩水,饮酒吟诗,倒也落得个自由自在。
有一年冬天,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接连下了几天,到了一天夜晚,雪停了。
天空中出现了一轮明月,皎洁的月光照在白雪上,好像到处盛开着晶莹耀眼的花朵,洁白可爱。
王徽之推开窗户,见到四周白雪皑皑,真是美极了,顿时兴致勃勃地叫家人搬出桌椅,取来酒菜,独自一人坐在庭院里慢斟细酌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个文化典故,课外知识拓展必备!如果说,诗文是一匹锦缎,那么典故就是华美的刺绣,一道水波,一片禽羽,都有很深的“讲究”。
精致的文笔,可寻诗文的来路;恰到好处的典故,可寻诗文的归处。
全都记住之后,纵使不能“赌书泼茶”,也可更深层次地了解“诗书中华”。
今天小编就整理了80个文化典故,快让孩子记忆背诵吧!1、斑竹湘妃竹。
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上生了斑痕。
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比翼鸟、连理枝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
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如恩爱夫妻。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破镜重圆乐昌公主与丈夫失散后凭借每人一半的镜子重聚,喻夫妻失散后重新相会。
唐罗虬《比红儿诗》之五十八:“红儿若向隋朝见,破镜无因更重寻。
”4、烂柯任昉《述异记》讲述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
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
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5、长城南朝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
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6、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7、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
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8、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9、登高重阳有登高习俗。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
后指隐居。
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11、杜康传说杜康发明了酒。
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2、东篱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3、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该节由此而来。
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4、汗青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
后指书稿、史书。
宋文天样《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红豆南方的一种植物,又叫“相思子”。
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唐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之二:“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16、画眉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
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
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17、金乌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
后以“金乌”作为太阳的代称。
唐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18、劳歌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唐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9、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
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唐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0、梦蝶、化蝶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自己变成了蝴蝶。
后比喻做梦、梦幻。
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唐李商隐《无题》:“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1、青鸟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永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
后以此为传信的使者。
唐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2、三径西汉末,王莽专权,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园里竹阴下“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
后以此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23、桑榆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
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
唐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逝,桑榆非晚。
”24、射天狼天狼,星名。
古人以为主侵掠。
后以“射天狼”比喻打击入侵的异族。
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5、双鲤、双鱼古人寄信,将信结成双鲤形状。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后因此将其比作书信。
26、黍离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
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唐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27、商女语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即歌女。
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宋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8、投笔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
后指弃文从武。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9、阳关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西南。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谱成送别之曲,名《阳关曲》。
唐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30、折柳汉代京城习俗,凡送远客,都要送到长安东面的霸桥,并折柳枝相赠。
后指送别。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1、折腰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遂辞官归隐,后喻指屈身事人。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2、哀鸿比喻悲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33、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
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辞。
唐李群玉《自泮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
”元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
”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34、白云苍狗亦叫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苍狗。
35、献芹也说“芹献”。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
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36、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比喻坚守信约。
唐李白《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37、冰心、冰雪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②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
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38、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伤。
宋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39、婵娟原指姿态美好,多用来形容女子。
因人们常以美女喻月,故也称月亮为婵。
宋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0、柳营指军营,《史记》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
周亚夫细柳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方可入营。
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唐鲍溶《赠李黯将军》:“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41、楚帐、楚歌《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间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喻孤军被围或处境窘迫。
唐李商隐《泪》:“人去紫台秋人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42、雕虫语出汉代扬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
”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唐李贺的《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43、豆蔻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44、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45、古乐曲①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②梅花落——曲调名。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由《落梅花》的笛声想像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有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
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了冷落的感受。
③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变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
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颦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④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靡靡之音。
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⑤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主。
唐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李白《塞下曲》:“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⑥行路难——古曲,多言世路艰辛及离别伤悲之情。
唐李益《从军北正》:“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⑦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
相传春秋时期,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
每当伯牙弹到关于高山、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感知乐曲的高妙。
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
”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