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土地资源概况(优.选)
福建导游基础知识福建概貌

[单选题]1.福建省的最东端位于()境(江南博哥)内。
A.东山县B.浦城县C.武平县D.福鼎市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陆地界最南端在东山县境内(北纬23°33′);最北端在浦城县内(北纬28°20′);最西点在武平县境内(东经115°50′);最东点在福鼎市境内(东经120°40′)。
[单选题]2.福建的沿海石蛋地貌中,最有名的是()。
A.“猴子观海”B.“司春女神”C.“天涯海角”D.“半洋石帆”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福建省的沿海地域有许多岩礁,大多都由花岗岩组成,到处可见“沿海石蛋地貌”。
其中,最有名的是平潭县被称为“半洋石帆”的两块巨大“石蛋”。
ABC三项,黄山的“猴子观海”、三清山的“司春女神”和海南“天涯海角”均不位于福建省境内。
[单选题]3.闽江的正源是()。
A.沙溪B.东溪C.西溪D.交溪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的独流入海(东海)河流,发源于福建、江西交界的建宁县均口镇,以沙溪为正源,向东北于琅岐岛注入东海,全长562千米。
[单选题]4.闽东最大的河流是()。
A.晋江B.交溪C.闽江D.九龙江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交溪,全长433千米,是福建省东部独流入海河流,也是闽东最大河流。
上源东溪和西溪均发源于浙江,汇合于福安市城阳镇湖塘坂,始称交溪,最后注入三都澳,流向东海。
[单选题]5.()的海岸线曲折度居全国第一。
A.浙江B.山东C.辽宁D.福建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海岸线直线距离535千米,海岸线长3752千米,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省,而海岸线曲折度居全国第一。
[单选题]6.福建的海洋()居全国第一。
A.生物资源B.矿产资源C.能源资源D.旅游资源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福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其中,福建可用于潮汐发电的海水面积达3000平方千米,装机容量103万千瓦,居全国第一。
[单选题]7.全国唯一所有设区市均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省份是()。
福建省土地资源概况

福建省土地资源概况土地资源·福建是全国土地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土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全省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居全国第23位。
福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省海拔80米以上的丘陵和山地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9.3%,海拔80米以下的平原台地占总面积的10%强。
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较大的有福州、漳州、泉州和兴化等四大平原。
1998年底,全省有耕地1178.18千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0.036公顷。
粮食作物主要是稻谷,其次为甘薯。
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柑桔、烟草、油菜、花生、茶叶。
福建是中国主要产茶省之一,武夷岩茶是中国名茶,兼有绿茶清韵和红茶浓郁的特点,安溪铁观音、闽北水仙、福州茉莉花茶等名牌产品享誉海内外。
福建省还盛产龙眼、柑桔、荔枝、枇杷、柚子、菠萝、香蕉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全省土地资源呈现以下特点:(1)绝对量少,人均占有量低。
全省土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29%;人均土地面积3.38公顷,不到全国人均土地面积的一半,是最少的省份之一。
(2)宜林地多,宜耕地少。
全省山地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地形坡度较大,灌溉条件差,不利于开垦为耕地而适宜林木生长。
全省宜林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4%,宜耕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1%。
(3)耕地中高产田少,中低产田多。
根据农业部门的调查,全省高、中、低产田占现有耕地的比例分别为17%、38%和45%,中低产田合计占全省耕地的83%。
(4)沿海港湾众多、滩涂广阔,开发利用潜力大。
福建海域宽阔,海岸线长,沿海港湾有125个,港湾内侧大多分布着浅海滩涂,主要分布在三都澳、兴化湾、罗源湾等18个港湾,据适宜性评价,可围垦滩涂资源约有4.27万公顷。
(5)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的地域差异显著。
闽东南地区(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五市)土地总面积约占全省的34%,而耕地面积占全省的47.06%;闽西北地区土地总面积约占全省的66%,而林地面积占全省的76.1%。
福建省主要矿产资源分布

矿产资源·福建省属于环太平洋成矿带中的重要成矿区之一,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截至2001年底,福建省已发现矿种118种,主要矿产有铁、锰、铜、铅锌、钨、钼、铌钽、金、银、无烟煤、石灰岩、萤石、叶蜡石、石英砂、高岭土、饰面用花岗岩等。
其中已探明储量75种,能源3种、金属34种,非金属36种,水气2种。
探明各类矿床近1000个,其中中型矿床100个,大型矿床60个,矿产潜在价值2400亿元以上。
2001年投入地质勘查工作的总人数989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项目252项,投入勘查资金5641万元,完成钻探工作量15974米,坑深7072米,勘查工作面积1600平方公里,提交矿产勘查报告33份,新发现矿产地,探明新增储量金8623公斤、银580吨、铅锌54万吨、钼7912吨、石灰岩4500万吨,紫砂陶矿500万吨。
·动植物资源·福建山地多林,是中国主要林区之一。
1994年森林覆盖率为52.4%,次于台湾省,居全国第二位。
林木以用材林为主,其次为毛竹。
福建省植物种类繁多,总数达5000多种。
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红栲、栲树、格氏栲、苦槠、大叶槠、甜槠、青冈栎、石栎、厚壳桂、肉桂、黄楠、紫楠、香叶树、红桂木、白桂木、榕树、阿丁枫、蚊母树、木荷、黄杞、石楠等几十种。
杉木是福建优良树种之一,材质好,生长快,在建筑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
藤木植物也很丰富,主要种类有密花豆藤、花皮胶藤、倪藤、金缨子等。
竹类有毛竹、麻竹、苦竹、芦竹、绿竹、黄竹、青竹、刚竹、方竹等。
此外,还保存有许多白垩纪和第三纪遗留下来的古老植物,如银杏、金钱松、罗汉松、三尖杉、红豆杉、建柏、鹅掌楸、长叶榧、钟萼木等。
为了保护珍稀树种,福建已先后建立建瓯万木林保护区、南靖和溪季雨林保护区、三明莘口格氏栲保护区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福建省野生动物主要属于东洋界动物区系,但由于高海拔的地方存在着跨地带性气候,所以一些古北界的动物也可以在福建省栖存。
福建省地理高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福建省地理高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福建省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当地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地形B. 气候C. 水源D. 土壤答案:B解析: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且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因此,当地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是为了便于排水,防止雨水积聚导致房屋受损;墙体厚则是为了保温隔热,适应夏季高温和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
所以,当地民居的屋顶坡度和墙体厚度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选项B 正确。
而地形、水源、土壤等因素虽然对民居的建造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
2、福建某沿海地区,近年来风力发电蓬勃发展。
当地利用的风能为()A. 生物质能B. 海洋能C. 太阳能D. 地热能答案:B解析:福建某沿海地区近年来风力发电蓬勃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当地丰富的风能资源。
根据题干的描述和选项内容,我们可以逐一分析:A项生物质能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而风力发电与生物质能无关,故A错误;B项海洋能是蕴藏在海水中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度差能等,其中波浪能就是海洋能的一种重要形式,而风力发电主要利用的就是风力(即波浪能)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C项太阳能是太阳以电磁辐射形式传递的能量,虽然风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但风力发电并不直接利用太阳能,故C 错误;D项地热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与风力发电无关,故D错误。
3、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下列关于福建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形以平原为主B. 气候冬冷夏热C. 河流流程短,水能资源贫乏D. 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答案:D解析: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故A错误;福建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并非冬冷夏热,故B错误;福建省降水丰富,地势起伏大,河流流程虽短但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故C错误;福建省位于亚热带地区,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三熟,故D正确。
福 建 省 基 本 省 情

福建省基本省情一、自然地理:山多海阔,区位独特。
福建地处祖国东南沿海,面对台湾,邻近港澳。
全省人口3330万,现辖福州、厦门、三明、泉州、漳州、南平、龙岩8个地级市和宁德1个行政公署,下设84个县(市)区。
土地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东西宽约540公里,南北长约50公里,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素有摪松揭凰 环痔飻之称。
福建地外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林果竹茶和食用菌的栽培,山地综合开发潜力大。
福建又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全省森林面积1亿多亩,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树木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57.3%,居全国首位。
全省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比陆地面积还大;海岸线长达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
分布大小岛屿1202个,港湾125个,拥有福州、厦门、湄洲湾、宁德三都澳等许多天然良港。
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有浅海619万亩,滩涂299万亩,近海分布着五大渔场,有海洋生物3000余种,其中鱼类750多种,占全国海洋鱼类种数的一半。
尤其是水产品资源种类繁多,现有品种占世界50%以上,水产品总量居全国第二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一位。
境内山峦起伏,河流密布,水利资源丰富。
全省拥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00多条,大多流程短、水量大、水流湍急,水力理论蕴藏量1046万千瓦,可装机容量705万千瓦,居华东之首。
还拥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名胜古迹多,武夷山和湄洲岛已列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福建又是著名的老区,闽西、闽东等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
二、对外开放:优势明显,起步较早。
福建海外乡亲多,是全国第二大侨乡和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总数有800万人,其中90%聚居在东南亚国家。
港澳闽籍同胞80万人,台湾同胞中祖籍福建的占80%。
侨港澳台是福建发展对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福建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接轨。
1998年全省外贸进出口192.2亿美元,占全省GDP的47.8%;其中出口120.73亿美元,占全省GDP的30.3%左右,利用外资42.12亿美元。
(2020年编辑)最新最全福建省情资料

省花——水仙花
水仙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素有“凌波仙子”美誉,漳州盛产水仙花,水仙花也是漳州市花。
省树——榕树
福建自古以来就是榕树的主要栽培地,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省会福州有“榕城”之美称。
省石——寿山石
寿山石矿分布于福川北郊寿山村,寿山石雕斑斓晶莹,是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闽菜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它由福州。闽南、闽西三路不同风格的地方菜组合而成。
长泰县云霄县南靖县平和县诏安县
泉州市
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区南安县
石狮市惠安县安溪县德化县永春县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金门县)
三明市
三元区梅列县永安市清流县宁化县建宁县
泰宁县明溪县将乐县沙县尤溪县大田县
莆田市
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莆田县秀屿区仙游县
“八闽”的四大古都
福州、泉州、漳州、长汀
福建文化
福建方言
福建境内主要有闽语和客语两种方言,其中以闽语最响最大。
按语言特点,闽方言分为五种:
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是闽方言中使用人中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种超省界的方言。它通行于闽南、粤东地区和台湾省。
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通行行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各县市和以福安为主的山区各县。
福建省情资料
福建地理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处东经115°50’~120°44’,北纬23°31’~28°19’。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间距约480公里,南北纬度最大间距约530公里。东北邻浙江省,西北接江西省,西南连广东省,东临东海,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海省相望。全省地跨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两个自然地理带,其中大部分属中亚热带。闽侯白沙,福州新店和连江黄岐半岛以南,戴云山和博平岭以东为南亚热带。全省土地面积为12.1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海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公里。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上报土地利用现状和城市基准地价数据资料的紧急通知-闽国土资文[2001]68号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上报土地利用现状和城市基准地价数据资料的紧急通知-闽国土资文[2001]68号](https://img.taocdn.com/s3/m/a12d3b0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0.png)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上报土地利用现状和城市基准地价数据资料的紧急通知正文:----------------------------------------------------------------------------------------------------------------------------------------------------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上报土地利用现状和城市基准地价数据资料的紧急通知(闽国土资文[2001]68号)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土地管理局):国土资源信息是“数字福建”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资源信息源改造是今年“数字福建”首批6个工程项目之一,为了贯彻、落实“数字福建”工作会议的精神,完成好国土资源专题信息源改造工程,经研究决定,在全省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和城市基准地价成果的收集工作,具体要求如下:一、土地利用现状库成果的收集工作:(一)厦门市12月3日前,长乐市、罗源县、龙海市、霞浦县、建瓯市、永安市、武夷山市、城厢区、涵江区、肖厝管委会、上杭县、焦城区、福安市等13个单位国土资源局(土地局)于今年12月12日前上报全套土地利用现状图形数据库,未建库但已矢量化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单位上报全套矢量化电子图。
(二)其他正在开展但尚未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建库或数字化的单位,应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在2002年2月15日之前完成建库或数字化工作,并于2002年3月1日之前完成成果上报。
(三)上述每个县级单位同时选送2-3幅最近更新的薄膜图或纸质分幅图,同时上报全套技术文档资料。
(四)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资料收集,由各设区的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局)地籍部门或相关部门统一负责收集,各单位必须指定资料收集负责人和经办人,妥善办好数据、资料交接登记手续,填写好附件一(表1)所示表格,并于12月3日之前将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格报地籍处和技术组。
(五)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尚未验收,数据仍存放在开发公司的单位,应通知公司负责人,直接将数据、资料送往省厅地籍处,省厅收到数据、资料后由“数字福建”技术组传真通知市局补办登记手续。
福建地质参考资料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濒临西太平洋,属于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是环太平洋成矿带中的重要的矿区之一。
区内底层发育较齐全,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重晶石、叶腊石、萤石等矿产在国内占有重要的地位。
(此处衔接似乎不顺畅?)东南沿海中生代变质带,闽东中生代火山岩,尤其是粒状碎斑熔岩,燕山期花岗岩以及地质构造特征等基础地质问题,亦为国内外地质界所注目。
福建省简称闽,北接浙江,西邻江西,南界广东,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陆地面积121300平方公里,人口2590余万,有汉、畲、回、满、高山等民族。
(此段应放在上一段之前较为合理)1.自然地理全(福建)省属多山地区,境内峰峦叠嶂,山岭耸峙,丘陵起伏,河谷与盆地错落相间,大致可划为闽北山地、闽西南山地、闽东山地和闽东南丘陵、沿海平原等四个地区。
境内山脉多沿北北东-南南西走向延伸,与海岸线大致平行,亦与全省主要构造线一致。
自西向东主要山脉有武夷山脉、杉岭、鹫峰山脉、戴云山脉、博平岭和太姥山脉。
太姥山脉是闽东沿海主要山脉,自浙江入境,经福鼎至霞浦,海拔400-700米,长约50公里。
省内河流多发源于西部、中部和北部。
自成系统,独流入海。
主要有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木兰溪、岱溪、交溪、霍童溪等。
本(福建)省海岸线曲折,多由岩岸构成,另有沙岸、泥岸和红树林岸,海岸线总长3324公里,直距535公里,多港湾,较大者有22个,以兴化湾、三都澳为最。
本(福建)省邻近北回归线,西北有山岭阻隔南下冷空气,东南有太平洋海洋气团的调节,形成了本省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济建设的发展,交通状况大为改观,铁路、公路、航空、内河、外海航运等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2.地层福建省地层发育,自上元古界至第四系多有出露。
岩石类型复杂,沉积岩和变质岩地层的综合与火山岩地层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大地构造位置居华南褶皱系东部。
邵武,长汀,龙岩,青田-漳州和东山六个地层小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土地资源概况土地资源·福建是全国土地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土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全省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居全国第23位。
福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省海拔80米以上的丘陵和山地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9.3%,海拔80米以下的平原台地占总面积的10%强。
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较大的有福州、漳州、泉州和兴化等四大平原。
1998年底,全省有耕地1178.18千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0.036公顷。
粮食作物主要是稻谷,其次为甘薯。
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柑桔、烟草、油菜、花生、茶叶。
福建是中国主要产茶省之一,武夷岩茶是中国名茶,兼有绿茶清韵和红茶浓郁的特点,安溪铁观音、闽北水仙、福州茉莉花茶等名牌产品享誉海内外。
福建省还盛产龙眼、柑桔、荔枝、枇杷、柚子、菠萝、香蕉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全省土地资源呈现以下特点:(1)绝对量少,人均占有量低。
全省土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29%;人均土地面积3.38公顷,不到全国人均土地面积的一半,是最少的省份之一。
(2)宜林地多,宜耕地少。
全省山地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地形坡度较大,灌溉条件差,不利于开垦为耕地而适宜林木生长。
全省宜林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4%,宜耕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1%。
(3)耕地中高产田少,中低产田多。
根据农业部门的调查,全省高、中、低产田占现有耕地的比例分别为17%、38%和45%,中低产田合计占全省耕地的83%。
(4)沿海港湾众多、滩涂广阔,开发利用潜力大。
福建海域宽阔,海岸线长,沿海港湾有125个,港湾内侧大多分布着浅海滩涂,主要分布在三都澳、兴化湾、罗源湾等18个港湾,据适宜性评价,可围垦滩涂资源约有4.27万公顷。
(5)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的地域差异显著。
闽东南地区(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五市)土地总面积约占全省的34%,而耕地面积占全省的47.06%;闽西北地区土地总面积约占全省的66%,而林地面积占全省的76.1%。
福建省土地资源概况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地丘陵占了全省土地面积80%以上。
福建耕地类型比较复杂,有水田与旱田之分,水田又有洋地、山垄田和山排田之分,旱地有坡耕地、梯地之分。
耕地大部分以水田为主,占80.8%,旱地仅占19.2%,且主要是种植粮食作物和大田经济作物。
福建耕地面积变化幅度较大,建国以来逐年减少,并有继续减少的趋势。
1952年全省耕地面积1468.13千公顷,人均耕地1.75亩,而到2005年末,全省耕地面积为1129.02千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48亩,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3]。
而作为成沿海经济圈的重要增长极,并且拥有水陆两利的交通优势,加之矿产丰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水利资源充足,使得福建省优势更为突出,在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对自身的生态环境及资源合理利用提出更高的要求。
3 福建省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3.1 土地人均占有量低。
耕地质量差。
2005年福建省拥有人口3535万人,全省人均耕地面积0.048hm2,低于0.075hm2/人的全国平均水平。
而重福建省地貌类型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山地占幅员面积的75.8%,坡耕地也占有较大比例,由于坡耕地具有地块零碎的特点,在其上进行农业耕作活动加重了耕地的土壤侵蚀过程,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特殊的地形条件使得福建省的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相对全国而言并不占优势,由于自身城市化的要求,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的新增建设用地,城市周围的农用地往往成为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
今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全市的建设用地数量还会不断地增加,必须制定相关措施,有力保障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实现自身的粮食安全,从而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博弈中实现双赢。
3.2 地质灾害多发,制约当地土地资源安全。
福建省是地质灾害多发频繁的省份城市。
由于地质面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更处在沿海的多雨区,使得山地洪涝灾害、泥石流、地震灾害严重。
了自身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容易因不合理的盘山引水及坡改梯、梯改水田工程引起崩塌、滑坡等工程地质灾害。
脆弱的生态系统会加大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本,并且增加自身发展的不稳定性,地质灾害也会给社会造成严重损失,不利于福建省的可持续发展。
3.3 用地布局不合理,用地效益低。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市辖区绿地面积及建成区面积都稳步提高,但是耕地面积在不断地减少。
福建省人均耕地面积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必须认识到保护耕地的紧迫性。
不但如此,福建省建成区绿化率以及工业产值密度均低于全国水平,更低于许多发达地区,这说明福建省公共绿地面积过少,而且土地产出效益低,从某种程度而言,是因为大量工业用地挤占城市用地,使得用地效益高的第三产业用地无法进入造成的。
如何合理布局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产业布局,为福建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应达到的目标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4 保障福建省土地资源安全的措施4.1 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综合性、长期性、战略性、强制性特征,是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管理的“龙头”,在我国土地管理事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保障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的首要关键因素。
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资源安全中的指导作用,就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的过程中,科学制定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等各项规划强制性指标,实行自上而下逐级控制,从而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
并且运用先进技术,如GIS,对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的全部空间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同时运用计算机量算面积和制图,简化规划过程的复杂性,提高规划的效率,缩短编制规划的时间,减少规划的被动性,而且应建立对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系统,为实现土地利用的动态规划提供实时依据。
应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而为合理布局城市用地,优化产业布局提供有力依据[4]。
4.2 进行土地整理,走外延扩展与内涵挖潜并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福建省由于自身的特殊地形,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应结合自身实际,有效实施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土地产出率,以2OO4年为例,土地整理增加的耕地面积794hm2,占耕地增加总量的19.55%。
在农地整理中通过实行沟、渠、林、田、路、村的综合规划和治理,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减少因陡坡耕种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增加农产品产量,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城市土地整理也有利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价格,增加土地收益。
实施土地整理是实现福建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外延扩展和内涵挖潜作为增加土土地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而土地整理兼有上述两条途径所获得效益的有效措施,尤其在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施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平衡制度和保证粮食国家安全供应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土地整理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作为增加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一种满足当代人对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和区位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发展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利用,其关键在于土地利用的持续性[7]。
土地整理的诸多功能均聚焦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及动力机制。
4.3 科学治理地质灾害,为自身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
对福建省的地质灾害,尤其是山地灾害,应该认真研究其形成机理与特点,做好山地灾害普查工作,完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并且应该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提高全民的整体防灾意识;并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治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应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提高绿化覆盖率,在陡坡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并且实行坡改梯的耕种制度,减少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对于生态脆弱的三峡库区,鉴于库区人口压力和土地资源承载压力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负担,应对其实施一定的生态补偿机制,并且对库区建立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实时监控库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和变化趋势,为库区的土地资源安全提供保障机制[5]。
在三峡库区提倡高效绿色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移民,加强三峡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生态安全性薄弱的地区实施生态的恢复每重建。
避免对当地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注意地表植被的保护,避免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避免诱发重大的生态灾难,有效保障土地资源安全[6]。
4.4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有序的土地要素市场。
土地要素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遵循市场规律配置土地资源,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保护耕地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福建省委、市政府按照建立和完善土地要素市场的要求,着眼于保护耕地、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利用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使土地市场从隐形到有形,土地出让从暗箱操作到阳光交易,建立起规范、有序、公平、公正、透明的土地市场秩序,推动了土地要素市场的健康发育,进步加强了土地管理,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看到土地作为城市产业载体的价值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土地不仅单纯作为一种资源而存在,它还是城市国有资产中最大的存量资产,土地使用权物权化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助于增加政府部门收入,利于城市建设发展,并且理顺土地的产权关系,在制度上加以保障,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