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及转运

院前急救及转运
院前急救及转运

院前急救及转运

课题:院前急救及转运

教学目标:掌握出诊及转运流程,能够正确的用物准备,确保安全转运

重点:出诊及转运流程,如何确保安全转运

教学内容:

院前急救

一、定义:(意外创伤或急性疾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急救是否准确、及时直接

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和预后,此时院前急救就显得格外重要。院前急救

不仅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组织管理、医

疗水平及公共福利的综合能力)

指对遭受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病人在到达

医院之前进行的紧急救护,包括现场紧急处理和监护转运至医院的过

程。

二、目的:挽救病人的生命和减少伤残

三、主要任务:1、院外呼救病人的急救

2、大型公共事件院外急救

3、特殊任务备勤

*注:院前急救不承担住院病人未经联系转院的工作

四、抢救原则:先救命后治病

先重伤后轻伤

先救治后运送

五、现场伤员分级:第一急救区:红:病情重,有生命危险

第二急救区:黄:病情较重,暂时没有生命危险

第三急救区:绿:病情轻

第四急救区:黑:死亡

▲六、主要流程:

1.出诊前:

a.接通知:(1)准确记录时间、病人基本信息、发病情况、家庭住址、联系电话

(2)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医生、护士、司机

b.再次联系家属(医生):了解详细情况,保持通讯畅通

c.用物准备(护士):心电监护仪、氧气钢瓶、吸氧管、急救包、气管插管包、

皮囊、敷料、绷带、夹板、颈托、动脉止血带、负压吸引

*确保物品完好率100%,5分钟之内出发

2.出诊中:

a.到达现场前:(1)准确记录时间,途中情况,如堵车等。避免加重医患矛盾

(2)遇特殊情况:执行任务途中遇需抢救患者,医务人员下车查

看并向总台备案

b.现场评估:病情评估,判断病情严重性,是否需要转运

c.现场处理:(1)心肺停止:再次判断是否已停止,估计死亡时间,交代病情,

询问是否需要抢救,心肺复苏,死亡心电图

(2)外伤、骨折:止血、包扎、固定

需特别注意:①控制活动性出血:加压出血处,压住伤口或肢

体断端主要大血管,抬高肢体,然后加压包扎伤口处,止血带

一般用于大动脉破裂出血

②外露的骨折断端、内脏用无菌敷料覆盖,严禁回纳,对骨折

畸形不要复位,对伤口内的异物严禁拔出

③肢体断端用无菌纱布包好放于塑料袋中,塑料袋周围放冰块

或冰水保持低温

④夹板的长度应超过骨折部的上、下两个关节

⑤四肢骨折固定时,要露出指(趾)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

d.(1)交代风险、家属签字:了解风险,要求转运!名字、关系

(2)提醒家属带上医保卡、以往病历资料等

e.搬运:(1)根据病情决定方法和体位

(2)一般平卧位,心肺疾病病人半卧或坐位,CVD,颅脑外伤,昏迷、酒精过量、呕吐病人头偏向一侧位等,

(3)注意舒适度,担架上垫棉被,头下垫枕

(4)怀疑脊柱骨折的搬运:注意轴线搬运

(5)搬运时脚在前头在后,医务人员在病人头侧便于观察病情

(6)上车时头在前脚在后

(7)担架平车的正确使用

f.转运过程:心电监护:生命体征不稳定者,虚弱者

氧气钢瓶、吸氧管:心衰、呼衰、氧和较差、情绪紧张、孕妇、老

年人

气管插管包、皮囊:氧和差,病情更重者、心肺复苏

负压吸引器:痰多、误吸、窒息

血糖仪:有糖尿病史、昏迷、腹痛、怀疑低血糖高血糖发作

建立静脉通道:(一般选用留置针),休克、出血需补液者,生命体

征不稳(脑血管意外、心梗、心衰、低血糖、高血糖、高血压等)

需用药者

心电图:心悸胸痛胸闷、怀疑心脏病、心电监护明显异常

*注意:(1)转运过程中家属坐前排副驾

(2)准确记录病情变化

(3)对路程较远,病情紧急者,且周边有医院可征得家属同意运送至最近医院实施抢救

(4)非自然死亡,车祸等涉及法律纠纷、刑事及民事案件等应通知公安部门,尽量不要破坏现场

(5)遇到三无病人需通知公安部门,按正规程序转运。

3、出诊后:

a.完善记录

b.收费

c.补充物品

院间转诊(由我院转入其他医院)

一、金山医院转运流程:门诊患者需用120车护送至本院者,由门诊医生自己联

系,急诊科只负责护送。VIP 住院患者,由VIP 自行联系并护送,急诊科只需派120车和司机。急诊患者由急诊科医生联系后护送。

二、确认转运,联系相关医院,明确留床、转急诊科或是直接到科室

三、通知相关出诊人员

四、交代风险,家属签字

收费:到院本部车费240(到其他医院收费问司机),出诊费60(如二线医

生出诊则为200),担架费20

五、转运前充分观察病情,用药、吸痰等

六、其余流程同院前出诊

七、做好交接工作:病情、药物、管道交接

院内出诊

一、接通知:(1)准确记录时间、地点、病人基本信息、发病情况

(2)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医生、护士

二、用物准备(急救包,插管包,血压计、吸氧管、氧气钢瓶、推床)

三、现场处理

四、运送回抢救室

五、急诊处理

六、VIP 部通知插管流程:

院内护送(检查或入院):

一、确定转运

二、联系相关科室、电梯

三、评估病情:轻:护工,家属

中:护工,医生,护士,物品:心电监护仪、急救包

重:护工,有经验的医生护士,物品: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皮

囊、急救包、转运呼吸机

四、护送途中:观察病情,应对突发情况,

五、交接、物品收回

记录书写

详见120出诊本

院间院内登记表 接电话:

记录时间、地点 通知二线医生 准备插管用物 拿到留察室电

口给医生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天门市第三人民医院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一、目的 完善院前急救设施配备,加强人员配备管理,利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不包括大型灾害事故急救)。 三、职责 (一)、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督促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及药品。 (二)、由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生、护士、司机。 (三)、由护士长、护理责任护士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并经常保持救护车箱内的卫生。 (四)、由出诊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工作,并做好记录。 (五)、救护车司机要熟悉本区交通情况,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 四、工作程序: (一)、救护车设施策划及配置:由急诊科主任负责救护车设施策划和配置,所需设施及通讯器材,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申请、领用。

(二)、值班人员准时接班,熟悉了解上一班的救护情况,坚守岗位,认真作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 (三)、值班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详细记录时间、地点、行车路线、病情或受伤情况,要求呼救者提供联系电话(且不要随意使用该电话)以便随时联系,并立即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和司机在5分钟内出诊。不得拒绝出车。 院前急救内容: 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时,对患者应有高度负责精神,应立即检查患者,动作迅速,处理果断,根据病人情况可就地或就近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回医院进一步抢救,转送过程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3个以上的重伤者,应迅速报告科主任是否增援。 1、现场急救:目的在于挽救和维持基本生命,减轻途中痛苦和并发症,强调对症治疗。 ①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包括吸氧、吸除痰及分泌物,呼吸兴奋剂,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 ②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有生命危险的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等)。 ③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急性脑血管病的处理,预防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治疗、控制癫痫等)。 ④急性中毒、意外事故处理。 ⑤脑、胸、腹、脊柱、四肢以及其他部位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⑥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

院前急救中患者的转运程序及护理

院前急救中患者的转运程序及护理 一、院外转运 (一)转运联络当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通知出诊人员,并简单询问病情,告知家属简要的急救方法,如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有条件的给予吸氧。 (二)转运前的准备医护人员接到出诊信息后,要求5 min 到位并立即出车,出车前应检查急救药品、器械设备,针对病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途中能正常使用。携带物品包括: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简易呼吸囊、便携式简易呼吸机、喉镜、气管导管、负压吸引器、便携式氧气瓶。 (三)稳定病情出诊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畅通气道,吸氧,同时详细询问病史,做全面体检,并采取各种治疗措施,使患者病情达到相对稳定再考虑转运。救护人员应向患者、家属或与患者有关的人员做好转运解释工作,说明病情、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发生意外的危险,取得患者、家属及有关人员的同意、理解与合作,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 (四)转运中的护理 1、维持呼吸道通畅。在转运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保证足够通气量的先决条件,指导患者有效的呼吸技巧,如:膈式呼吸、缩唇呼吸,刺激或有意识地咳嗽,通过体位引流、背部叩击和振动等促进痰液排出,每1~2 h变换1次体位,有助

于改善通气和血流灌注,促进某些肺段的痰液引流。必要时予以吸痰。在吸痰前后各给2 min高流量吸氧,否则不仅会引起低氧血症,还可导致组织严重缺氧。吸痰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手法采用旋转提拉。 2、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对于转运的呼吸衰竭患者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十分重要。为了便于转运途中补液及使用急救药物,应选择外周静脉套管针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做到方便、快捷、牢固、准确。另外在途中由于颠簸的原因可能会出现针头移位或其他一些输液故障,转运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穿刺技术。 3、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转运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昏迷患者要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肌张力、腱反射及病理征。途中予以心电、血压监护,观察心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呼吸困难可选用茶碱类或β2受体兴奋剂,有助于缓解小气道平滑肌痉挛。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同时做好抢救、观察、监护记录。 4、心理护理呼吸衰竭患者往往焦虑不安,易激动,定向力障碍和精神错乱。在转运途中要注意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积极采用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方式,耐心地安慰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并使家属能适应疾病所带来的压力,能支持、理解患者,缓和紧张情绪,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

_院前急救管理规定

2011年改善医疗服务具体措施 一、改善门诊服务 1、规范窗口服务。落实《江苏省医疗机构主要窗口服务规范》,三级和县级综合医院以及门诊量较大的专科医院实行挂号、检验、“一站式”服务台等窗口工作人员提前30分钟以上挂牌上岗。挂号、取药等候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改善服务态度,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 2、改革服务流程。实行首问、首接负责制。优化门诊“一站式”服务和导医服务。开设简易门诊。门诊服务窗口和诊室弹性排班、分层分科分区挂号、收费、候诊。三级医院和县级综合医院要全面实行电子排队、叫号。注意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实时传输门诊和入院患者相关信息,提前做好服务,缩短患者门诊检查、缴费、取药和办理住院手续时间。鼓励开展门诊适宜手术、开设日间病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3、推进预约诊疗。建设省、市级区域预约诊疗服务信息平台。各医院积极推进窗口、诊间、出院、电话、短信、网络、社区等多种预约方式,方便患者预约。2011年,二、三级医院专家门诊预约率分别达20%、50%以上。其他医院也要积极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加强预约诊疗管理,确保预约成功率。 4、方便患者检查。合理安排检验检查设备和人力资源,进一步减少预约检查,力争做到随到随查。对需要空腹检查等特殊项目,在人员和时间上要尽可能从患者角度考虑,努力节省患者等候时间。全面推行检验检查报告及时发放制度,能即时出结果的,即时发放;能当天出结果的,当天发放。继续完善检验检查结果查询方式,在确保患者隐私的前提下,通过自助打印、手机短信、电话或网络查询等多种形式方便患者。

5、实行专家门诊“全日制”。方便农村和外地患者就医,合理安排专家门诊,积极推行专家门诊“全日制”和专家门诊“中心制”。专家门诊要确保诊疗时间,确保诊疗质量,对疑难杂症要以专家诊疗中心为平台,及时组织相关专科的专家会诊,让患者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加强紧缺专家门诊号的管理,想方设法杜绝“炒号”牟利行为。 6、安排好节假日服务。认真执行我厅下发的《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全省公立医疗机构节假日正常开诊的通知》(苏卫办医…2008?11号)和《省卫生厅关于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取消“黄金周”休假方式的通知》(…2007?14号),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资源,安排好节假日门急诊和住院医疗服务,满足患者需求,确保医疗安全。 7、改善服务设施和环境。坚持一切从方便患者出发,完善医院标识和就诊流程引导系统。门诊实行分科候诊,并保证各医疗区域有足够的候诊空间,保持安静、舒适。有条件的医院要开设自动取款机、小卖部、休闲区等服务设施。加强医院安全保卫工作,为患者创造安静、有序、安全的诊疗环境。 8、强化患者身份识别。运用信息手段,加强对患者的身份识别。对首次就诊患者,建立规范的电子档案。对重复就诊的患者,及时查阅相关门诊或住院病历资料,及时识别患者,以便于及时、详细了解病史和治疗情况,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之间建立患者就诊信息交流机制,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费用。 二、改善急救医疗服务 9、强化院前急救服务。完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加强调度指挥,接到呼救信息后,无特殊情况下,农村30分钟内、城市(含县城区)10—15分钟内救护车赶到现场规范开展救治、转运。加强院前、院内急救医疗服务的协调配合,确保急救医疗服务的

院前急救自查自纠报告

深泽交通医院院前急救自查自纠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石家庄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管理工作的精神,我院非常重视,分管院长立即组织进行全院检查,特别是对急救工作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督导和自查,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力求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和服务水平,规范,高效地开展院前急救服务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落实,措施到位 由于刘院长高度重视,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急救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织安排知识培训,定期考核全院急救医疗工作,发现问题,要求立即报告,有分管领导给于应急处理措施。全院的急救工作在院急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有序不乱进行工作。 二在急救工作中,要求做到三个严格和三个确保。 (一)要严格要求急救人员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急救工作落实到位。在全院的急救工作管理中,要求相关急救人员及时增添急救药品,定时检查急救设备,做到人员,药品,设备通讯,车辆“五落实。特别要求急救工作中要专人管理,有制度,有排班,有登记。急救人员做到熟悉地理环境,证件齐全,急救技术水平较高。做到五分钟出诊,服从统一指挥,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出诊或拖延出诊时间,对急,危重病人坚持先抢救后办手续的原则,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任何医护人员不得推诿,对一完成抢救需要转急诊的病人,要严格执行医院转诊制度。违者医院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二)要严格急救工作规范和流程,确保急救工作及时准确,规范高效。若遇到异地报警,跨县派车,重大急救及突发事件,三无患者,精神病患者急救,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等情况时,分管领导要高度重视,切记发生规范不妥,流程无序,态度粗暴,使用忌语,职责推诿等情形,此外,要做好院前急救出车的催督,全程跟踪,协调联系以及信息收集等工作,及时掌握各急救值班车辆,待命人员动态变化情况、 (三)要严格急救人员考核,确保急救工作纪律和规范落到实处。要求对急救人员治理“庸(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懒(事不关己,高低不就)散(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进一步加强强调工作日常管理,细节管理和质控制度。 三认真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提高应急能力 通过学习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对急救工作重要的认识,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认真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做到“一切着眼于急救病人”,“一切为了急救病人”,“一切服务于急救病人”。 四今后急救工作 在刘院长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工作管理,严格执行急救工作相关制度和程序。不断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强化“三基”训练,熟练掌握急救技术,进一步提高急救能力,把急救医疗工作切实做到优质,高效,及时,以精湛的技术为急救病人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 深泽交通 医院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交接工作制度守则

精心整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交接工作制度 为保障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的“绿色通道”有效衔接,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订本规定。 , 2: 3:,协同抢救 二: 1: 2: 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接诊护士,有关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救护车返回院内。做到抢救室的抢救设备已开启,需要会诊的相关医生已到位。医院各相关部门做好必要准备,基层医疗机构向我院转运急危重症患者时,应提前与急诊科联系并通过120急救中心转运患者,急诊科在初步了解患者病情,相关

专业床位情况确定允许接收后,立即通知120急救中心进行患者转运工作。急诊科在接受此类患者时应与转运者进行当面交接,如目前病情与转运患者途中的车内监护,急救,处理措施等情况,同时做好登记。 3:院内通道的通畅保证:包括急诊科的急救绿色通道,必要的备用特别通道,电梯等设备通畅。以便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用于病人的院内转送 三: 1: 2: 四: 1:急诊科设有24小时导诊(分诊)人员,随时到急诊科大门前迎接急危重病人入急诊抢救室抢救。当值班医、护人员接到急、危重病人入院通知时,应立即做好抢救准备,检查好所需抢救设备和备用抢救药品。

2:为了保证、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及时、准确、有效地进行,对“急救绿色通道”急、危重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原则,再补办医疗相关手续。 3:遇重大抢救必须报告科主任,白天同时报告医务科,夜间报告行政总值班组织医院抢救小组成员进行抢救会诊,也可以有急诊科主任直接请相关专业的抢救组成员会诊抢救。急诊科主任和护士长随叫随到,组织协调抢救工作。急诊抢救呼叫院内抢救会诊 10 4: 5:, 6: 操作 7: 8: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医院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一、出车前: (1)救护车为医疗救护专用,实行24小时院内值班,由院办公室统一安排(夜间由行政值班,特殊情况下医务科可直接调用)。 (2)救护车司机必须保持车况良好、车容车貌整洁,保持车辆处于随时待命状态。接到电话10分钟内必须出车。并填写有出车登记,记录出车时间、地点、到达时间、随车人员等。 (3)急救车应按规定停放在指定位置,定人、定车、责任到人。车上的设备、附件不得私自拆卸,如需变动,需经院办公室批准后由专业人员拆卸。 (4)急诊护士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班班交接。当日出诊前必须对照《救护车物品配备清单》对抢救物资进行检查。护士长每周一次检查药品、器材、物品,护理部每月检查一次。 二、出车中: (1)院办公室或行班值班接到120电话,并简单询问病情及联系方式后,立即通知驾驶员及值班医生、护士,告之简要病情和联系方式,医务人员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10分钟内出发(用物见《救护车物品配备清单》)。出发前出诊医生必须与报警人取得联系,再次询问病情。 (2)当班驾驶员严禁饮酒,不得酒后驾车。驾驶车辆时不得抽烟,不得与人闲谈,驾驶室内不得私自带人,病人及陪护人员上车后应关好车门后再启动车辆。 (3)救护车司机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认真执行操作规范。确保行车安全。完成救护任务后及时返回医院,不得路途中办私事和单独出车,私自出车。 (4)医护人员、救护车司机在出车救护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佩戴工作

牌,对病人及家属在态度热诚,文明礼貌。 (5)出诊人员对病人应有高度负责的精神,进入现场应立即检查病人情况,对危重病人必须向病人家属交待病情并签署《120出诊、转诊、转院知情同意书》,取得家属签字。 (6)抢救病人要严格遵守医疗急救工作程序及急救原则,按急救医疗规范及服务标准对待病人,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 (7)使用担架搬运病人时,必须使用安全带将病人固定于担架上。 (8)接送过程中医护人员至少应有一人在病人身旁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系危急重症病菌,医护人员均须在病人身旁密切病人生命体征变化,便于及时处理,严禁医护人员坐在驾驶室内。如遇危急情况,可第一时间报告院办公室或行政值班,取得院办公室或行政值班的同意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就近医院抢救,杜绝责任事故发生。 (9)加强查对制度,不管是在现场还是在路途中救护,护士所执行的口头医嘱及所有操作,包括时间、药名、剂量、给药方法,要及时记入抢救记录,所有药品安瓿及包装均要核对后带回医院。 (10)接诊病人返回医院后,出诊医师要立即对接诊医师交接出诊情况。如系危急重症患者或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须提前向行政值班或院办公室汇报,告之相关科室提前做好准备。 (11)车辆在外出执行急救任务时发生交通事故或机械事故,驾驶员应第一时间及时报告院办公室,等候院办公室的指示和安排。 三、出车后 (1)为防止传染病交叉感染,救护车用后要及时清洗消毒。一般情况下每周清洗消毒一次,如遇外伤血液、呕吐物污染等需及时清洗消毒。车辆清洗消毒由救护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目的 院前急救设施齐全,人员配备管理,利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适用范围 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不包括灾害事故急救)职责 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督促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及药品。 由医务科,护理部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生,护士,司机。 由护士长,护理责任护士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并经常保持救护车箱内的卫生。 由出诊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工作,并做好记录 救护车司机要熟悉本区交通情况,并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 四工作程序: 救护车设施策划及配置: 按(基本医疗管理制度)的救护车设施要求配置所需设施及通讯器材,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申请,领用。 值班人员准时接班,熟悉了解上一班的救护情况,坚守岗位,认

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 值班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详细记录时间,地点,求救大致原因,并立即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和司机(必要时派出护工)在5分钟内出诊,不得拒绝出车。有关救护车的工作程序详见(救护车的管理制度)院前急救内容: 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时,对患者应由高度负责精神,应立即检查患者,动作迅速,处理果断,根据病人情况可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回医院进一步抢救,转送过程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3个以上的重伤者,应迅速报告科主任是否增援。 现场急救:目的在于挽救和维持基本生命,减轻途中痛苦和并发症。 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包括吸氧,吸痰及分泌物,呼吸兴奋剂,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 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体外起博器的使用,有生命危险的心率失常的药物治疗等) 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急性脑血管病的处理。预防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治疗,控制癫痫等) 急性中毒,意外事故处理。 脑,肺,腹,脊柱,四肢以及其他部位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止痛,止吐,止咳,止血等对症处理。 途中救护: 合理转运分流患者,但对转运伤病员要求快速安全。

院前急救及转运

院前急救及转运 课题:院前急救及转运 教学目标:掌握出诊及转运流程,能够正确的用物准备,确保安全转运 重点:出诊及转运流程,如何确保安全转运 教学内容: 院前急救 一、定义:(意外创伤或急性疾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急救是否准确、及时直接 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和预后,此时院前急救就显得格外重要。院前急救 不仅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组织管理、医 疗水平及公共福利的综合能力) 指对遭受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病人在到达 医院之前进行的紧急救护,包括现场紧急处理和监护转运至医院的过 程。 二、目的:挽救病人的生命和减少伤残 三、主要任务:1、院外呼救病人的急救 2、大型公共事件院外急救 3、特殊任务备勤 *注:院前急救不承担住院病人未经联系转院的工作 四、抢救原则:先救命后治病 先重伤后轻伤 先救治后运送 五、现场伤员分级:第一急救区:红:病情重,有生命危险 第二急救区:黄:病情较重,暂时没有生命危险 第三急救区:绿:病情轻 第四急救区:黑:死亡 ▲六、主要流程: 1.出诊前: a.接通知:(1)准确记录时间、病人基本信息、发病情况、家庭住址、联系电话 (2)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医生、护士、司机 b.再次联系家属(医生):了解详细情况,保持通讯畅通 c.用物准备(护士):心电监护仪、氧气钢瓶、吸氧管、急救包、气管插管包、 皮囊、敷料、绷带、夹板、颈托、动脉止血带、负压吸引 *确保物品完好率100%,5分钟之内出发 2.出诊中:

a.到达现场前:(1)准确记录时间,途中情况,如堵车等。避免加重医患矛盾 (2)遇特殊情况:执行任务途中遇需抢救患者,医务人员下车查 看并向总台备案 b.现场评估:病情评估,判断病情严重性,是否需要转运 c.现场处理:(1)心肺停止:再次判断是否已停止,估计死亡时间,交代病情, 询问是否需要抢救,心肺复苏,死亡心电图 (2)外伤、骨折:止血、包扎、固定 需特别注意:①控制活动性出血:加压出血处,压住伤口或肢 体断端主要大血管,抬高肢体,然后加压包扎伤口处,止血带 一般用于大动脉破裂出血 ②外露的骨折断端、内脏用无菌敷料覆盖,严禁回纳,对骨折 畸形不要复位,对伤口内的异物严禁拔出 ③肢体断端用无菌纱布包好放于塑料袋中,塑料袋周围放冰块 或冰水保持低温 ④夹板的长度应超过骨折部的上、下两个关节 ⑤四肢骨折固定时,要露出指(趾)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 d.(1)交代风险、家属签字:了解风险,要求转运!名字、关系 (2)提醒家属带上医保卡、以往病历资料等 e.搬运:(1)根据病情决定方法和体位 (2)一般平卧位,心肺疾病病人半卧或坐位,CVD,颅脑外伤,昏迷、酒精过量、呕吐病人头偏向一侧位等, (3)注意舒适度,担架上垫棉被,头下垫枕 (4)怀疑脊柱骨折的搬运:注意轴线搬运 (5)搬运时脚在前头在后,医务人员在病人头侧便于观察病情 (6)上车时头在前脚在后 (7)担架平车的正确使用 f.转运过程:心电监护:生命体征不稳定者,虚弱者 氧气钢瓶、吸氧管:心衰、呼衰、氧和较差、情绪紧张、孕妇、老 年人 气管插管包、皮囊:氧和差,病情更重者、心肺复苏 负压吸引器:痰多、误吸、窒息 血糖仪:有糖尿病史、昏迷、腹痛、怀疑低血糖高血糖发作 建立静脉通道:(一般选用留置针),休克、出血需补液者,生命体 征不稳(脑血管意外、心梗、心衰、低血糖、高血糖、高血压等) 需用药者 心电图:心悸胸痛胸闷、怀疑心脏病、心电监护明显异常 *注意:(1)转运过程中家属坐前排副驾 (2)准确记录病情变化 (3)对路程较远,病情紧急者,且周边有医院可征得家属同意运送至最近医院实施抢救 (4)非自然死亡,车祸等涉及法律纠纷、刑事及民事案件等应通知公安部门,尽量不要破坏现场 (5)遇到三无病人需通知公安部门,按正规程序转运。 3、出诊后:

院前急救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汇总)

院前急救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急救站主任职责 1.在中心领导的带领下,负责急救站的全面工作。 2.负责急救站人员的工作安排,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急救站急救质量。 3.认真贯彻执行中心制订的工作计划,定期组织检查,及时向中心领导汇报。 4.认真执行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和急救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对差错事故提出处理意见及时上报中心。 5.遇有重大灾害、事故,必须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亲临现场参与指挥抢救。 6.教育职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护士长职责 1.在急救站主任的领导下,指导本科护理业务技术、科研、教学和排班工作。 2.负责急救站护理人员工作排班,制定护理工作计划,检查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及时总结经验。 3.督促检查护理人员配合医师做好院前抢救工作及医嘱执行情况。

4.督促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5.驾驶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训练,提高院前急救的技术水平。 6.督促检查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应定量、定点、定位放置,并及时补充、更换。 7.督促医、护、驾做好救护车内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保持车内外清洁、整齐和有效的工作环境。 急救站医师岗位职责 1.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抢救成功率。 2.在急救单元中实行医师负责制,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以患者为中心,做好院前急救工作。 3.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操作常规,积极妥善处理好院前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医师要将病情、治疗方案、转送医院及时告知病家,请患者或家属签字。转送中做好途中监护工作。 4.患者转送至医院急诊科后泌须与当班医务人员交代患者病情和用药情况写好院前急救病历,严格遵守病案管理。 5.遇重大抢救和灾难事件应及时向中心(站)领导报告。 6.保障设备完好,提高使用率,及时补充药品和器材,保证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按常规进行器械与车厢消毒。

急性创伤性休克病人院前急救与转运

急性创伤性休克病人院前急救与转运 摘要:目的:对急性创伤休克病人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提高院前急救能力,有效降低死亡发生率。方法:随机对48例急性创伤性休克的病人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情况进行分析,在现场对48例患者的伤情及时评估并实施有效及时的救治方案,在转运病人的途中,做好病人的护理工作,对病人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监测,经过一系列院前急救措施后,对到达医院前病人具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院前及时急救和转运,48例病人中有41例被安全的送进医院治疗,43例脱险,其中7例发生死亡,2例在赶达现场前已经死亡,2例因在转运中循环衰竭死亡,3例因现场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于急性创伤休克病人而言,有效及时的急救、转运过程中病情的监测和对病人合理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合理及时的院前急救和转运可以使抢救急性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成功率大大提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关键词】急性创伤休克;院前急救;转运 最近这些年来,我国的意外事故发生率在不断提高,意外性创伤问题也愈来愈严重,创伤的原因复杂,除了传统的意外事故外,爆炸、中毒、战争等都会造成突发性损伤[1]。创伤性休克是各种创伤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它的病情变化迅速,其伤情复杂、复合伤多、伤势急重、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导致创伤性休克的原

因是因人体遭受重创而产生剧烈的疼痛,人自身的微动脉就会收缩,受伤部位失血外渗,造成有效循环的血量发生锐减,使细胞发生急性缺氧和代谢紊乱,各脏器功能随之发生障碍。在救援者到达现场并采取必要措施开始到将病人转运到医院期间的院前急救非常重要,这些措施可以让病人保持稳定的状态到达医院。有统计显示,病人休克 1 h 以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死亡率不超过10%,若大于8 h,那死亡率就会上升到 70%以上[2]。因此,对急性创伤休克病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是抢救他们生命重要一环,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48例急性创伤性休克的病人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情况进行分析, 以期提高院前急救能力,有效降低死亡发生率,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48例急性创伤性休克病人,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9例;年龄8~62岁,平均年龄35.8岁。受创伤原因:道路交通损伤26例,钝锐器损伤9例,砸伤8例,其他创伤5例。损伤部位:颅脑受到损伤的18例,胸部受到损伤的14例,腹部受到损伤11例,多发伤的15例。本组病人全部处于休克期,中重度休克的有12例。 1.2 方法随机对48例急性创伤性休克的病人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情况进行分析,在现场对48例患者的伤情及时评估并实施有效及时的救治方案,在转运病人的途中,做好病人的护理工作,对病人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监测,经过一系列院前急救措施后,对到达医院前病人具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院前抢救和转运

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1、服从120指挥大厅的指挥调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2、急救站工作人员按分工严格执行各项交接班制度; 3、实行24小时值班制,急救站按要求安排充足的值班急救人员和急救车辆,不得出现因人员、车辆、急救设备物品等空缺而影响院前出诊工作。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4、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车辆、车载急救单元的急救设施、物品和药品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经常保持急救车辆整洁、卫生,符合感染质控要求,时刻处于待命出发状态; 5、接到出诊指令后,出诊医生、护士、急救员和司机必须在3分钟内出诊; 6、出诊途中必须与报诊方取得联系,进一步确定接车地址,急救医师给出进一步的现场自救、互救指导; 7、到达现场,以出诊医师为组长的急救医疗小组应立即展开救治,动作迅速,处理果断。严格执行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对病人及家属态度适度,文明礼貌,用语规范; 8、出诊医生到达现场后,对病人的生命指征立即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如病人确已救治前死亡,应详细询问病人家属或在

场人员,了解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明确告知其家属或在场人员,留取证据。未经抢救者,不能出具死亡证明。疑似非正常死亡的经抢救患者,迅速报警110,由公安部门出具验尸证明后,方能出具死亡证明; 9、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下达要求准确、清楚,护士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重复无误方可执行,并及时记录。凡经抢救的病人,应有详细病案及抢救记录。 10、现场救治结束,急救人员必须将各种抢救药品及器材等认真检查核对,整理归位带回,将所有的医用废弃物(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用过药物空安瓿、液体空瓶、消毒用的敷料等)要集中带回进行处理,不得遗留救治现场; 10、病情紧急时应就地抢救,病情允许后方可搬运。若病情许可应尽快将病人安全转送院内进行救治,转送途中医护人员必须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随时采取救治措施; 11、对出诊不需要来院或拒绝来院的伤(病)者,要求有完整的签字凭证,现场将院前急救病历患者持有联交付对方并有记录凭证; 12、出诊现场与出诊命令单内容有出入时(地址、伤病情、人数等),应及时向120指挥中心反馈,不得隐瞒或擅自处理; 13、急救出诊途中不准擅自改变救护对象,若有新出现的救护对象病情确实危急,须经120指挥中心同意后,方可改变。遇

最新院前急救工作总结

铜川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工作总结 三年来在上级部门领导下、市120指挥中心的指导下及各兄弟急救站的的协助支持下,我院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时刻牢记“时间就是生命,呼救就是命令”的急救原则,较好地完成了院前急救任务及上级交付的临时指令性紧急救援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基础建设,加快发展院前急救事业 加强院前急救队伍,更好的满足社会对急救服务的需求。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急救医疗工作,建立适合社会需求比较完善的急救服务体系,更好地应对日常急救任务和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此,院领导高度重视并实行业务院长亲自主管,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建设,及时更新救护车车辆及车载设备,2011年医院投资170万元购置两辆救护车及相关设备,急救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和首诊医师负责制,每班保持足够的人员和救护车值班,每车单元保证一医一护一司一担架工四名人员,做到急救药品及装备齐全,时刻处于应急状态。急救队伍的加强,对加快院前急救反应速度,提高危急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注重制度建设,规范急救行为,狠抓安全管理。 科室积极制定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流程、应急预案及特重大

突发事故流程,并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急救的各项工作制度:如急救管理制度、出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重大事件现场救护报告制度、病人家属签字制度、驾驶员工作制度等,在完善制度的同时,加强监督力度,进行专项检查,逐步规范急救工作流程。院前急救是医院医疗工作的前沿阵地,所面对的人群社会背景复杂,患者病情来势凶险,进展快,是高风险的地方,故此,要求我们时刻绷紧安全医疗这根弦,提高全体人员的法律意识,做好全体人员的医疗安全教育,减少医疗差错,避免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 三、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急救水平。 为不断提高急救医生的业务水平,结合本地区疾病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急救业务知识学习,让大家熟练掌握急救理论与技术,通过这些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同时,积极参加省内及国内各项急救会议,了解相关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还注重对急救人员的技术操练,科室要求急救人员经常就心肺复苏术等十项院前急救常用技术进行演练操作。并进行逐个考核,做到“技能操作人人练,人人操作规范化,规范操作熟练化”,力争为急救患者提供更加快捷、畅通、专业的生命绿色通道。在医院进行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中现场徒手心肺复苏医疗和护理分别取得了第一名。 四、加强宣传工作,普及急救知识,提升我院整体形象 科室积极组织义诊,深入到基层医院、厂矿、企业单位、学校、

急性心梗院前急救及转运的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c16564093.html, 急性心梗院前急救及转运的护理 作者:农艳萍 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12期 摘要:院前急救面对的就是突发急症,需要急救人员做出快速的反应,制定有效的急救方案,进而挽救患者生命。本文主要对50例急性心梗患者的院前急救与转运护理进行分析,通过正确急救措施的实施,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使患者病情趋于稳定,进而有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急性心梗;院前急救;转运;护理 急性心梗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在急救措施逐渐完善的形势下,其死亡率依然有10%。因此,一旦确诊,就要及时抢救。但是在院前急救中,因为会受到环境、药物、抢救器械等因素的限制,所以,一定要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正确的急救,在转运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0例,男患者30例,女患者20例,年龄在44~71岁,伴有心前区疼痛症状的患者40例,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5例,胸闷伴有呼吸困难的患者5例,并发室性早搏的患者3例。发病时间在5~180 min,转运时间10~120 min,经过积极的院前急救与严密观察,50例患者都安全转运到了医院。 2院前急救护理 2.1急救准备科室出诊之前需要准备相应的抢救药物、心电图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并且做好随时出诊的准备。在接到急救电话之后,需要马上出车,并且嘱咐患者与家属要冷静,尽可能保证患者平躺,不要慌忙送往医院,禁止剧烈搬动,以免增加患者心肌耗氧量,出现心肌缺血的情况[1]。假如患者身边有相应的急救药物,可以嘱咐患者舌下含服0.5 mg硝酸甘油片或者10粒速效救心丸。 2.2现场急救 2.2.1评估病情①最先出现的症状就是疼痛,主要表现就是突然发病,心前区疼痛或者活放射性其它位置疼痛,也有着不明显的痛觉,非常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一定要进行心电图检查,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18导联检查。②检查患者呼吸情况。③对患者血压与休克情况予以检查。当患者血压下降的时候,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躁动不安、尿量减少、昏迷甚至休克等症状,针对此类患者而言,需要静脉注射硝酸甘油,并且对患者血压进行监测。

危重病人在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注意事项

危重病人在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注意事项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院前转运时的措施、途径、时间、环境等注意事项,为最大程度降低患者转运途中的风险,提高危重患者救治存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该市120急救中心近三年来转送的62名危重病人,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对危重患者转运时的抢救措施、时间等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该组62例病例在指挥中心接到求救电话后均立刻于附近站点派车前往,最长30 min到达事发地,最快10 min到达转运目的医院,其中30 min内到达转运目的医院10例,所有患者均成功转运至目的医院。所有复合伤病人均根据伤情妥善固定和转运,未发生1例二次损伤。结论及时的转运、正确的抢救措施、完善的设施、充分的预案和评估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标签:危重病人;院前急救;转运;注意事项 Notes in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and Transport for Critical Patients FANG Yuan,XU Jie Yangzhou Emergency Center,Yangzhou,Jiangsu Province,225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otes including measures,ways,time and environment in the transport for critical patients before admission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reducing the risks of patients in the transport way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survival rate of critical patients. Methods The general data of 62 cases of critical patients transported to our emergency center in recent three year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 key links of emergency measures and time of critical patients at the time of transport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Results The command center immediately sent a car to pick up patients after a call for help,and it took half an hour to reach the scene at most,and 10 min to the targeted hospital at least,10 cases reached the targeted hospital within 30 min,and all patients with combined injury were properly transported according to their wounds,and the secondary injury did not occur to anyone. Conclusion Timely transport,accurate rescue measures,perfect facilities and adequate plans and evaluation are the key to success. [Key words] Critical patient;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ansport; Note 急危重症病人转运是指急救中心在接到紧急呼救后,由专业经验丰富的专职接诊医生、护士到达现场紧急救治并转送回院治疗的过程[1]。危重患者的转运一直是院前急救的重点、难点之一。由于危重患者在转运前本身就存在一些紊乱,病情危急复杂,发展快,需要进行有效监测与器官支持,但转运途中条件有限,无法得到援助,影响医护人员的积极治疗[2]。虽然院前转运时间短暂,但转运途中的风险始终存在,因此,积极开展快速而有效的院前转运工作,保证患者在

怎样做好院前急救的搬运及转运工作

怎样做好院前急救的搬运及转运工作 本文概述了正确急救搬运的重要性及不同伤势的正确搬运的技巧,也提出了搬运后转运的注意事项,同时阐述了提高转运技术和减少搬运意外的思路和方法。 标签:院前急救;搬运;转运 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患者进入医院急诊室以前,在事发现场和转运途中的紧急医疗救护即在最短的时间内要把最确切有效的医疗救治带到危重患者身边,现场实施干预,然后直接转入相关科室或重症监护病房。 院前急救转运方法是否正确,对患者病情的转归伤残及生命都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1]伤病员在现场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和随后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搬运这一重要环节。搬运是急救医疗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搬运术对伤病员的抢救、治疗和预后都至关重要。仅仅把搬运看成简单体力劳动的观念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搬运转送不当,轻者,延误了对患者及时的检查治疗;重者,在这个过程中,是伤情、病情恶化甚至造成死亡,使现场抢救工作前功尽弃。所以,决不能轻视了搬运转送的意义。 资料显示,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发生意外明显高于其他科[2]。是因在没有掌握搬运的适应症,缺乏仔细、认真体检及初步处理的情况下,急于将患者向车上搬运,在搬运过程中缺乏急救措施,途中患者出现病情恶化,失去抢救时机[3]。更有甚者,甚至在搬运环节没有医务人员的陪伴下,盲目匆忙搬运及转运,致使患者在辅助检查时或返回急诊科的途中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等险情,严重时使患者失去急救机会。有可能增加转运危重患者死亡率和伤残率。 到达现场后救护人员需要首先确认并立即处理威胁生命的情况,医护人员要依照患者的意识状态、气道、呼吸、循环体征等生命体征等情况判断伤情。同时进行有效合理的抢救[4]创伤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遇到出血、骨折的患者,救护人员首先要保持镇静,做好自我保护,迅速检查伤情,快速处理患者。 1止血技术 1.1出血的种类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 1.1.1外出血的止血方法①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它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通过用手指压迫血管,使血管闭合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然后再选择其他的止血方法。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颈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 ②加压包扎止血法。方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手帕、毛巾、衣物等敷于伤

院前急救病历管理规定

院前急救病历管理规定 第一条急救中心(站)院前急救病历的管理,保证病历资料客观、真实、完整,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病例管理规定》等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院前急救病历是医务人员在院前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等资料的记录。 第三条急救中心(站)应当建立院前急救病历管理制度,在急救中心(站)设置专门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本机构急救病历的保存与管理。 第四条急救中心(站)严格管理院前急救病历,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窃取、抢夺病历。 第五条除涉及对患者实施医疗法定的医务人员及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人员外,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该患者的病历。 如科研、教学需要查阅院前急救病历的,须经患者就诊的医疗机构有关部门同意后方可查阅。阅后应当立即归还。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第六条院前急救病历应进行编号管理,标记页码。 第七条急救医生必须在每班次结束时向急救中心(站)和医疗服务质量管理部门上交本班次全部院前急救病历。 第八条院前急救病历因医疗活动或复印、复制等需要时,应由急

救中心(站)指定人员负责携带和保管。 第九条急救中心(站)应当受理下列人员和机构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申请: (一)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 (二)死亡患者近亲属或其代理人; (三)保险机构; 第十条急救中心(站)应当由负责医疗质量监控的部门或专(兼)职人员负责受理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申请。受理申请时,应当要求申请人按照下列要求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一)为患者本人的,应当由提供其有效身份证明; (二)为患者代理人的,应当提供患者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申请人与患者代理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 (三)申请人为死亡患者近亲属的应当提供患者死亡证明,及其近亲属的有效身份证明、申请人是死亡患者近亲属的法定证明材料; (四)申请人为死亡患者近亲属代理人的,应当提供患者死亡证明、死亡患者近亲属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死亡患者与其近亲属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申请人与死亡患者亲属代理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 (五)申请人为保险机构的,应当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承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患者本人或者其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患者死亡的,应当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承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死亡患者

颅脑损伤院前急救和转运

颅脑损伤院前急救和转运 对于广大的乡村医生,处理颅脑损伤主要是给予患者规范的院前急救,减少续发性脑损害,并迅速将患者转运至具有相应医疗技术条件的医疗单位。 注意:低氧血症、缺血、高热是引起徐发性脑损害的主要全身性原因。 (一)院前急救 1.CPR 如患者出现心脏、呼吸骤停,立即进行CPR。 2.保持呼吸道畅通颅脑损伤患者多有意识障碍,吞咽反射减 弱或消失,此时呕吐物、分泌物、血液及舌后坠均可造成呼吸道阻塞而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因而,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整个急救过程中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此时,应迅速清理呼吸道内的血块、分泌物、污物及义齿,舌后坠者用舌钳外拉舌体,安置口咽管确保气道通畅,并给予氧气吸入,可采取鼻导管、面罩、建议呼吸器等反方式。 3.止血包扎颅脑损伤多并发开放出血,应根据病情给予包 扎,对裂伤或挫伤的伤口盖消毒敷料,做加压包扎止血,有活动型出血,应用止血钳给扎止血。有脑组织膨出者需用无菌碗敷盖或纱布卷保护包扎。有脑脊液耳漏、鼻漏者,应保持清洁,严禁堵塞。可疑颈椎损伤,用颈托固定。搬运时,注意保持头部与身体在同一轴线。 4.建立有效地静脉通道为了便于转运途中补液及使用急救

药物,使用静脉留置针,可快素树叶补充血容量。 5.其它如对于开放性颅脑损伤,应用抗生素。 (二)转运 1.体位采取仰卧位,头偏向一边。头部抬高15°--30°预防脑水肿,避免分泌物误吸,躁动者加用约束带。 2.严密观察病情在转运途中,应密切注意患者意识、瞳孔、面色、呼吸深浅、均匀度、呕吐物和分泌物颜色等。 3.保持各管道畅通要固定好各种管道,防止扭曲、滑脱、阻塞、受压、液外渗压,静脉通畅。 4.心理护理颅脑损伤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紧张、恐惧心理,医务人员应沉着冷静,以高超的技能,娴熟的操作、和蔼的态度去的患者信任,配合治疗。 5.转送后交接工作转送到医院后,认真详细交代患者的并情及用药情况,做好院前急救工作的完善交接。 颈椎损伤的急救 颈椎损伤容易造成颈髓损伤以致高位截瘫,高位颈椎损伤甚至可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因此,抢救患者生命,尽可能减少神经功能丧失,预防及治疗并发症是颈椎损伤患者院前急救的关键。急救阶段的处理正确与否对颈椎损伤换着来说至关重要。如果急救及搬运不当,就会加重脊椎损伤,造成难以逆转的瘫痪甚至死亡。因此,乡村医生应对此类损伤有正确、充分的认识,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和搬运方法,减少颈椎损伤患者的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