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发布时间:2022-11-27T08:43:29.19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1期作者:贾桂华[导读] 目的:对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贾桂华顺义天竺卫生院摘要:目的:对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
方法:选取7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
实验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的相关指标。
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高于对照组的20.51%(P<0.05);实验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应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氨氯地平;替米沙坦;高血压引言:高血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于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1]。
临床上对于高血压患者没有较为有效的根治方法,主要通过药物治疗维持血压稳定,这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式。
根据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的血压水平不仅会受到降压药物影响,同时还受到血压波动的节律性和降压药物的药动力学变化影响[2]。
本次研究对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时间为2021年3月~2022年5月,选取7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39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46~71岁,平均年龄(54.52±6.68)岁;病程5~16年,平均病程(12.14±4.27)年。
对照组39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3.58±6.57)岁;病程4~17年,平均病程(13.14±4.41)年;对比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

于海勇: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慢性肾病伴高脂血症的效果2301年第31卷第1期266,27(5):332O34.15(1):122O2Z.J]吴桂萍,车晓文,长变花,等•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317,本文编辑:王霞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程浩浩(汝州市人民医院,河南平顶山467599)[摘要]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
对照组治疗药物为氨氯地平,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DBP、SBP、02-MG、mAL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45);两组治疗后SCr和BU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可有效治疗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使患者的血压和肾损害得以有效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氨氯地平;替米沙坦[中图分类号]R69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7O57X(2041)01007303随着高血压病程的不断延长,病情的逐渐加重,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的发生机率将明显提高J1o通常情况下,当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程达到5~10年后,将会伴随轻度至中度的肾小动脉硬化出现,同时会导致肾小管功能发生改变,由此产生肾单位萎缩、肾小动脉硬化等症状,致使患者的肾功能出现衰竭[3]o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自身机体常合并较多的基础疾病,加之多数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血管硬化症状,若无法对其血压进行有效控制,则将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即肾损害[3]o所以通过有效的手段,使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并对其出现的早期肾损害症状进行缓解或逆转,可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疾病预后得以有效改善J]o本次研究选取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88例,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
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联用治疗高血压

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联用治疗高血压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给予临床治疗的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3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用药方式的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给予临床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给予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着更加明显的下降,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差别(P>0.05)。
结论高血压患者采用氨氯地平、替米沙坦联合进行治疗,获得较为理想的降压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高血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治疗效果心血管常见疾病中高血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临床表现以突然增高体循环动脉压等综合征为主,高血压以继发性高血压以及原发性高血压区分[1]。
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疾病占据超过95%的概率,不仅是高血压疾病造成的临床症状,倘若高血压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控制,会直接引起其他心血管病变,对患者的肾、脑、心等重要脏器的功能产生影响,直接造成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症状。
现今,我国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单种药物进行临床治疗,获得不明显的治疗效果。
最近几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药、钙离子拮抗药联合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为明显的降低效果,控制患者的血压在稳定的范围内,使不良反应明显降低[2]。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用药方式的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3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舒张压在95~100mmHg或者平均坐位状态下收缩压在145~179mmHg的范围内。
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对象为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
通过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且安全性较好,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和轻度消化道不适。
结论显示该联合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可望成为高血压治疗的有效选择。
进一步的研究可探讨更详细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氨氯地平、替米沙坦、高血压、联合治疗、临床疗效、安全性分析、研究对象、研究设计、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结果分析、治疗安全性评价、展望和建议。
1. 引言1.1 背景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有效控制高血压及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医生通常会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
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是常用的降压药物,二者分别属于钙通道阻滞剂和An giotensin Ⅱ受体拮抗剂,其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降低血压,具有互补作用。
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于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的研究仍较少,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本研究旨在对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1.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不治疗可能导致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是两种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
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可能具有互补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血管风险。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探讨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是否优于单药治疗,是否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对研究背景、目的和研究对象的介绍,说明本研究的重要性和目的所在。
药物介绍部分将阐述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的特点及作用机制。
在疗效观察和安全性观察中,将详细记录患者服用药物后血压的变化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分析将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解读,突出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评价。
讨论部分将探讨疗效和安全性观察结果的意义和局限性,并提出可能的解释和建议。
在结论部分将给出高血压治疗的建议,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进展。
通过本研究的展示,将为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氨氯地平、替米沙坦、高血压、疗效、安全性、结果分析、讨论、治疗建议、进一步研究。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0亿的人口患有高血压。
高血压不仅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会导致肾脏功能受损、视力下降等并发症。
及时有效地治疗高血压对于降低患者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
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二者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压,具有互补的作用。
氨氯地平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替米沙坦是一种Angiotensin Ⅱ受体拮抗剂,能够阻断Angiotensin Ⅱ对血管的收缩作用,有助于降低血压。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被认为具有很好的效果。
本研究旨在观察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在治疗高血压患者时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通过系统观察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揭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实践中寻找最佳治疗方案。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长期不得有效治疗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并发症。
缬沙坦或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缬沙坦或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观察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0亿的人口患有高血压。
高血压不仅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且还会导致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对高血压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高血压的治疗方案中,常用的药物包括缬沙坦和替米沙坦,以及氨氯地平。
缬沙坦和替米沙坦都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以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受体结合,降低血压。
氨氯地平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细胞内钙离子通道的通透性,从而放松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降低血压。
缬沙坦或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备受关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开始关注缬沙坦或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
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对这一治疗方案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以期能够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总结,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开始观察和研究缬沙坦或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
其中一些研究结果显示,缬沙坦或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脏负担,降低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某些研究观察了缬沙坦或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的长期疗效,发现联合用药组在血压控制和心脏功能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组。
还有一些研究观察了缬沙坦或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不仅能降低血压,而且还能改善心肌功能,减轻心脏负担。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缬沙坦或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对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和心脏功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基于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的积极结果,缬沙坦或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国内外各大医学中心已开始在临床实践中推广这一治疗方案,以期为更多的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氨氯地平(Amlodipine)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替米沙坦(Telmisartan)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两者常被联合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
本观察研究旨在评估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选取了100名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范围在40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55岁。
这些患者基线的平均动脉收缩压(SBP)为150mmHg,平均舒张压(DBP)为95mmHg。
本观察研究采用开放性单臂设计,所有患者均接受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
药物初始剂量为氨氯地平5mg/天和替米沙坦40mg/天,根据血压反应逐渐调整剂量。
观察期为6个月,每个月复查血压和记录不良事件。
在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平均SBP降至125mmHg,平均DBP降至80mmHg。
治疗后的血压控制率在90%以上,仅有少数患者需要调整剂量或添加其他降压药物。
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如低血压、心律失常或药物过敏反应。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显著且安全。
与单一应用药物相比,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联合应用还可以减少单个药物的剂量,降低患者遭受不良反应的风险。
虽然本观察研究结果积极,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研究设计为单臂观察,没有采用随机对照组设计,可能存在选择偏倚。
样本量相对较小,研究结果的推广性有限。
需进一步开展随机对照研究以验证本观察研究的结果。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
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加强对该联合治疗方案的应用,以更好地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预防心血管事件。
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不得到有效控制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是两种常用的降压药物,分别属于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药效特点。
临床上有研究表明,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明显,且安全性较高。
本文将对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
一、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的药理特点1. 氨氯地平氨氯地平是一种非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断细胞内钙离子通道,减少钙离子的内流,抑制平滑肌细胞的收缩,从而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前负荷,降低血压。
氨氯地平还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和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对心肌缺血和心绞痛具有良好的疗效。
2. 替米沙坦替米沙坦是一种非肽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通过选择性拮抗AT1受体,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效应,使血管舒张,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从而降低血压。
替米沙坦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增生等多种降压降脂作用,对心脏、肾脏和血管有保护作用。
1. 降压效果显著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分别属于不同的降压药物类别,联合应用可通过多个通路,对高血压产生协同的降压作用。
研究表明,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提高降压效果。
2. 减少靶器官损害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不得到有效控制会导致靶器官的损害,如心脏、脑血管、肾脏等。
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具有保护心脏、肾脏和血管的作用,联合应用可显著减少靶器官的损害,改善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功能。
3. 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还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减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证据表明,联合应用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8-12-04T17:14:21.7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9期作者:朱怀柱
[导读] 高血压属于心脑血管常见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但是长时间高血压状态容易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目的:观察对高血压患者行以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择取2017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9例患者行以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49例患者行以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行以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压水平,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氨氯地平;替米沙坦;高血压;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9-0150-01
高血压属于心脑血管常见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但是长时间高血压状态容易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
临床中,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均为高血压治疗的主要药物,但单药治疗效果一般,而联合应用效果显著[2]。
基于此,本文择取2017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高血压患者,观察对高血压患者行以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报告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7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高血压患者,所选患者均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排除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患者、药物过敏史患者、精神障碍患者等。
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9例患者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最大为89岁,最小为61岁,年龄均值为(65.3±5.1)岁,病程最长为5年,最短为1年,病程均值为(3.3±0.4)年;研究组49例患者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最大为88岁,最小为62岁,年龄均值为(65.4±5.2)岁,病程最长为5年,最短为1.5年,病程均值为(3.4±0.5)年;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以氨氯地平治疗,选用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氨氯地平片(国药准字H10950224)治疗,口服,每次5~10mg,每天1次,持续用药1个月;研究组行以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氨氯地平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同时选用勃林格殷格翰(德国)生产的替米沙坦(国药准字J20090089)治疗,口服,初始用药剂量为40mg,之后每次60mg,每天1次,持续用药1个月。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进行分别测定。
根据血压控制效果评估两组临床效果:血压得到控制,恢复至正常范围为显效;血压下降,趋于正常为有效;血压无改善,甚至升高为无效,显效+有效=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研究组22例治疗效果为显效、20例为有效、7例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12例治疗效果为显效、10例为有效、27例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44.90%,检验值:卡方=18.045,P=0.000,可见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对比
治疗前研究组收缩压为(142.2±10.3)mmHg、舒张压为(95.3±7.5)mmHg,对照组收缩压为(143.0±10.2)mmHg、舒张压为(96.1±7.7)mmHg,检验值:t=0.386、0.521,P=0.700、0.604,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收缩压为(119.4±8.2)mmHg、舒张压为(82.6±4.3)mmHg,对照组收缩压为(136.8±9.4)mmHg、舒张压为(91.7±6.4)mmHg,检验值:t=9.764、8.262,P=0.000、0.000,可见治疗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高血压属于全身性疾病之一,主要特征为体循环动脉压增高,这一疾病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但伴随病情进一步发展,将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使患者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3]。
现阶段,针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仍在深入,多数学者认为与年龄、肥胖、遗传、肥胖等因素相关。
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均为常用药物。
其中,氨氯地平属于长效二氢吡啶类降压药物,其不仅作用时间长,而且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对钙离子内流有抑制作用,可以使血管平滑肌张力降低,实现降低血压的目的。
同时该药物对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也有一定效果[4]。
替米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以将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之间的结合阻断,实现拮抗血管收缩的效果,进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这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起到显著效果[5]。
本次研究中,采用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而单独应用氨氯地平治疗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44.90%,由此可见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更佳。
同时在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比较上,发现联合用药可以使患者血压水平控制至正常范围内,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4.结语
对高血压患者行以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压水平,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俊茂,张伶俐.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疗效[J].医药前沿,2016,06(31):158-159.
[2]邬莹.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06):252-253.
[3]张正伟.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0(14):168-
168.
[4]赵立军.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1):77-78.
[5]张文,林小林,杨慧.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02(22):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