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峰副教授简介

合集下载

近代汉语比况框式介词及其概念叠加

近代汉语比况框式介词及其概念叠加

基 金 项 目 :教 育部人 文社科研 究青年基金项 目 ( 1 1 Y『 C 7 4 0 1 5 1 ): 近代 汉语框 式介词研 究。
作 者 介 绍 :张云峰 ( 1 9 7 2 一 ) ,女 ,阜 阳师 范学院文学院副教 授 ,文学博士 。
诸如 “ 像……一样 / 一般 / 似的”之类具有 比喻、比较等意义的框式介词 ,我们称为比况框式介词, 比起现代汉语 ,近代汉语 比况框式介词更为复杂丰富,多姿多彩。本文拟 以此为对象进行研究,并对其显
37
银人 【 也一般l 。 (《 金瓶梅 词话 )① ( 5 )这 麻 从吾 倒 也 【 即如l那五 星 内的天毛 刑切 【 一般 l, 入了 垣, 也便 不 甚作 祟 。( 《 醒世 姻 缘 传 ) ②
2 .“ 似 ”类 ……一般 ( 般 )/也似 /一样 ( 样 )/相似 /也似 /似 /也 一般 /来 /价 这类框 式介词前 置词主 要是“ 似” 以及 由其 为 中心而构 成的复合 词 , 与其他 类型相 较 , 形式 更加全 面多样 , 不仅 有单音 节 、双 音节 ,还 有三音 节 ,具体表现 为 :似 ( 是 )、一似 、恰似 、也似 、 比似 、好似 、象 ( 像) 似 、通似 、恰便似 ( 是 )、好便 似 、恰 象似 ( 是 )、好一似 等 。 ( 6 )师 云 : “ 天 堂地狱 有 一坐具 分。 【 似 】 落坑 鼓 【 相似 l 。不鼓 而 自鸣 。堪作 什 么?” (《 古》) ( 7 )寻 前程 ,觅 下稍 , 【 恰 便是】 黑 海 【 也似 】 难寻 觅。料 的来人 心不 问,天理难 欺。③
① 潘重规 : 《 敦煌变文集新 书》 ,台北 :文津 出版社 ,1 9 9 4年新 1 版 。以下简写为 《 敦》 。 ②【 宋】 赜藏主编 ,萧楚 父等 点校 : < < - g - 尊宿语录》 ,北京 :中华 书局 ,1 9 9 4年 。以下简写为 《 古》 。 ③ 佚名撰 ,鲍 思陶点校 : 元朝秘 史》 ,济 南:齐鲁 书社 ,2 0 0 5年 第 1 版。 以下简写 为 《 朝》 。

试论如何合理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环节

试论如何合理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环节

热 与功的转换 的设备及系统 ,如给 集中供热、供暖提 供热源的 既有严格 的理 论证 明,又具有很 强的工程 应用背景 ,在授课过 热电联产系统 ,给空调 提供冷源 的制冷装 置及系统 ;而另一方 程 中,应不 断渗透 和强调知 识的承上 启下性 和开拓性 。所 以,
面则涉及一些实 际工质的热力性 质,如湿空气、燃气 、制冷剂、 在教学方 法设计上 , 要从学生发展 的需要 考虑 ,认识到基础课

条教学主线 ,让学生们始 终感觉到他们是在拿 着热力学第一定 律和第二定律这两把尺子来分析和计算具体的热力循环和过程,
工程热力学教学 内容的设计应具有如下特点 :理论分析要

明确教学定位
目前,虽然全国约有 3 0多个专业开设该 工程 热力学 课程 , 避免了对各知识点的孤立讲授 ,也避免了学生孤立地接受知识 。 但是 同类 型专业所开设 工程热力学课程 的目的是一致的 : 即 l 1 应用热力学基本理论来对各种热 工设备及 热力系统 进行分析 和 严密 ,实验研 究要 密切结合工程实 际,推 理结果 要高度可靠 , 计算,以寻求提高能量转换 的效率 ,增大节 能的潜力。而不 同 分析条理性 强,还应贯 穿能源科 学领域中的开发新能源与研究
可穿插一 些本领域 著名科学 家的逸闻趣 事,激 发学生的科学兴
工程 热力学 的几个 基本定律主要是采用宏 观的研究方法来 趣 ,活跃学生 的思维。通过绪论 课的讲解 ,使学生不但对本课 研 究宏观 的热现象 ,它们都是 从无数客观实 际中归纳总结出来 程具 有一个全面的、感 观的认识 ,而且具有一定要学好本课程
1讲 好 绪 论 课 ,激 发学习兴趣 .
因此,在确定本课程 教学定位的过程中,必须考虑 :既要 和一定的创 新能力。要讲 好此课,应该重视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介绍本课程研究 内容的全貌,强调学 习本课程对 解决 既要能增强学生的专业 兴趣 ,又要能帮助学生明确本课程 的学 能源 问题 所具有 的意义 及其在 人才 培养 中所 处的地位和作用。

《传热学》课程教学分析与改革

《传热学》课程教学分析与改革

drcin w i ut aig tea i t frs a h b s d lann ,ta c o eain a d d c me tlann ste k y t i t hl c l v t h bl y o e er - a e e r ig e m o p r t n o u n e rig i h e .I e o e i n i c o
( ) 合具 体问题 讲学 生应 有 的学 习态度 与方 法 。 5结
《 传热学》 门课程 , 这 在每学期 的第一堂课就可 向学生声
明, 期末实行开卷考试。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经常给合开卷考 试的特点向学生宣传正确 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 即要把全 部 学 习时间花在对内容抠深 、 抠细 上 : 要把工夫花在对知识 真正 的理解上。要有实事求是 的态度 , 对需要掌握的重点要达到真
《 传热学》 课程教学分析与改革
王 新 华 焦玉琳 ’ 冯喜 忠 张 云峰 : ,
f。商 丘职业 技 术 学 院 ,河 南 商 丘 1 4 6 0 ;2 7 0 0 .长沙 理 工 大 学 ,湖 南 长 沙 4 0 7 2 1 06 )
摘 要 : 传 热 学》 学和 考 核 方 法亟 需 改 革 。 《 教 明确 授 课 目的 , 新授 课 内容 是 前提 ; 更 融合 多样 化 、 代 化 的教 学方 法 是 方 向 ; 现 培 养 学 生 的研 究型 学 习能 力 、 队合 作 学 习 能 力 、 团 文献 学 习能力 是 关键 。 面试 答 辩 、 小论 文 评 审 、 笔试 和 平 时 成 绩相 结 合 .
面 研 究
・6 ・ 0 来自2 1 年第6 月 第1 01 0卷 2期
王 新 华 等 :传 热 学 》 程教 学分 析 与 改革 《 课

大庆石油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部分主讲教师及其学术研究方向简介z

大庆石油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部分主讲教师及其学术研究方向简介z
王德民(院士博导)
吴文祥(博导教授)
康万利(博士教授)
化学驱油技术研究
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泡沫复合驱、微生物采油原理与应用技术等;各种化学驱油方法的注入剂的研制。
刘永健(博导教授)
陈涛平(博士教授)
范洪富(博士教授)
稠油热采及物理法采油技术
稠油水热裂解降粘提高采收率技术,稠油裂解催化剂研究;利用震动、电磁场、加热等方法,对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技术。
栾庆德(教授)
刘树林(博导教授)
崔旭明(副教授)
钻采机械设计及理论
地面机械设计及理论(抽油机、钻机等)、井下机械设计及理论(抽油泵、抽油杆与螺纹、定向井工具等)、机械装备失效与可靠性设计分析技术。
张永弘(教授)
任福山(教授)
李其(副教授)
实验力学及应用技术
断裂力学与疲劳分析技术、光弹力学及应用技术
郝文森(教授)
吕延防(博导教授)
付广(博导教授)
张云峰(博士副教授)
天然气地质学与油气保存条件研究
主要开展天然气运移路径及效率的物理模拟、盖层封油气机理、盖层封闭性及其演化、断层封闭机理及其评价、油气成藏系统及其演化、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及油气富集区预测与评价的研究。
马世忠(博导教授)
刘吉余(博士教授)
柳成志(博士教授)
蒋明虎(博导教授)
王尊策(教授)
赵立新(博士)
旋流分离理论与应用技术
地面油水分离技术与应用、工业污水分离技术、井下油水分离技术。
刘巨保(教授)
李国义(副教授)
李崇志(副教授)
计算力学及应用技术
井下管柱力学与数值仿真、石油设备有限元分析
朱军(博士教授)
姜民政(副教授)
系统工程理论及节能技术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程硕士导师信息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程硕士导师信息
李斗
副教授
通信网中的资源管理,业务流模型,信道纠错编码
1
曾参加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研制,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评估,基于通用小卫星平台的高中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的研究,以及国家863计划卫星移动通信方案和设计等项目。研究兴趣包括卫星与地面无线通信中的资源管理,通信网中的业务流模型,以及信息论与编码理论。承担本科生“电子线路实验”和“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的教学任务。目前指导研究生5人。
62765830
wmwang@
陈景标
62756853
jbchen@
王建民
62762772
jmwang@
周小计
62755834
xjzhou@
李正斌
62754815
lizhb@
副教授
量子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
光电子技术与
生物医学光学
2
主要从事物理与生物医学的交叉学科研究。主要研究:激光生物技术(激光光镊、激光微束、激光微区光谱)、核磁共振成像以及与新型原子钟相关的原子物理研究。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和国防863等科研项目。
王为民
博士
副教授
核磁共振与成像技术
3-5
从事核磁共振及成像技术在医疗和石油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工作,特别是在医疗磁共振成像系统研制、工业核磁共振分析仪器开发、核磁共振技术的可视化石油应用等方面开展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王志军
62757494
wangzj@
高繁民
62763330-3
gaofm@
毛新宇
62763330-3
maoxy@
张云峰
62754253
yfzhang@
杨延军
62752140

中外顶石课程教学模式比较与探讨

中外顶石课程教学模式比较与探讨

中外顶石课程教学模式比较与探讨*周泳,张云峰,杨诗源,曹满(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福建泉州362000)一、概述顶石课程是在美国高校本科教育改革中发展起来的一门课程,其以体验式教学、团队协作式课程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多元化考核评估的课程实施方式,在整合学生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及促进学校教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

早在上世纪70年代,顶石课程的理念和实践在美国的本科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已有零星展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欧美高校开始出现较多的倡议、探索和实践。

21世纪以来,顶石课程在欧美高校得到普遍采纳和认可,越来越多的欧美知名高校在触类旁通的专业为本科生开设了顶石课程[2]。

同时,各国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对顶石课程的定义、课程设计、授课计划与方式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并对顶石课程的重要性及课程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研讨,如:美国学者罗伯特·杜勒尔曾提到“顶石课程是处于大学本科课程终端,以将片段化知识整合成一个整体为目标的‘皇冠式’课程或学习经历,为本科生提供一种过程:回顾和理解本科期间的课程学习经历,并在这种经历上向前展望生活”[3]。

英国肯特大学学者Fincher等人2001年提出顶石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使用,整合和巩固前期已获得的概念和技能,并将其应用到具体项目工作中”[4]。

众多国内外学者认为:“顶点课程”旨在让学生有机会将他们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以解决现实世界客观存在的不足,同时帮助学生再一次提炼、提高其专业所学习知识与技能。

无论是何种描述和定义,可以肯定顶石课程已经被广泛的推荐并应用于国际各专业教学领域。

本文将以综合分析国内外顶石课程教学模式为基础,深入探讨顶石课程教学过程中各类教学模式的适用摘要:顶石课程是近年来国内外高校本科教育改革重要转变之一,其核心以学生为本,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帮助学生总结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深入开展专业实践活动,衔接学生的教育经历与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推动产业与技术发展。

培育石化企业人才与构建和谐社会

培育石化企业人才与构建和谐社会

培育石化企业人才与构建和谐社会
张云峰
【期刊名称】《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12)003
【摘要】人才是企业发展最宝贵的资源.石化企业必须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对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党政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改制后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合理使用人才,做到任人唯贤,人尽其才,这也是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方面.
【总页数】2页(P83-84)
【作者】张云峰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山东,东营,25706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40
【相关文献】
1.高校应为构建和谐社会培育高素养人才
2.推行"八常"规范培育质检人才——福建省质检院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服务发展纪实
3.石化企业电气专业人才培养策略——评《石化企业现场实习教程》
4.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育路径
——基于山东省"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工程的探索5.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人才培育的理论依据研究——评《都市型现代农业创业人才培育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成词库理论视角下的苗语词汇研究

生成词库理论视角下的苗语词汇研究

第37卷第2期2019年4月凯里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li UniversityVol.37No.2Apr.2019生成词库理论视角下的苗语词汇研究张云峰(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阜阳236000)摘要:物性结构与多义词、兼类词、词义理据等诸多词汇现象密切相关。

掌握物性结构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对词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有助于深入词汇研究,发现词汇规律,促进语言间的联系和沟通。

关键词:生成词库理论;苗语;多义词;兼类词;词义理据论文编码:Doi:10.3969/j.issn.1673-9329.2019.02.02一、生成词库理论生成词库理论由美国著名计算语言学家Pustejovesky于1991年提出,因其全新的理念和形式化操作方式而备受学界关注,近些年发展尤为迅速。

该理论指出词项的词汇语义表达涵盖论元结构、事件结构、物性结构、词汇承继结构四个层面。

物性结构是其核心內容,包括:1.构成角色:描写对象与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包括材质、重量、部分和构成成分2形式角色:描写对象在更大的认知域內区别于其他对象的属性,包括形貌、性状、方位、维度等;3.施成角色:描写对象是怎样形成或产生的,如因果、创造、制作等关系;4.功用角色:描写对象的作用和功能,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功用角色,人可以与某物发生直接联系,另一种是间接功用角色,即某个事物可以用来协助完成某个活动。

目前物性结构已被英语、法语、意大利语、韩语和日语等许多语言理论框架所吸收(参见Godard and Jayez1993;Johnston and Busa1999;Im and Lee 2002;Nishiguchi2009等)⑴。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物性结构在汉语研究中的运用,如黄居仁⑵对汉字的研究,袁毓林㈤、李强⑷等对汉语名词词义及句法语义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袁毓林把汉语名词的物性结构扩展为10种,对汉语研究具有更切实的指导意义;宋作艳对汉语名词构建的论述,提出:“’功用+名’是汉语中很常见的复合式构造方式,很能产,说明功用义是重要的分类参项,在以复合词为主的汉语中尤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云峰副教授简介1、个人简介张云峰,1972年1月生,河南民权人,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社会任职有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特约审稿人,省综合评标专家,省科技厅科技项目评审专家,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专家库专家,长沙市科技局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主要学习和工作经历:199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动力系工程热物理专业,1995年至1999年期间工作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1999年在东南大学动力系攻读研究生学位,2004年12月毕业于东南大学动力系热能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自2004年至今,在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

曾获长沙理工大学优秀教师,长沙理工大学教学优秀奖,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负责人),长沙理工大学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已主持和参与的主要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0176009),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30286006),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项目编号:G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支撑项目(项目编号:2008-k1-24),省教育厅项目(项目编号:06C161),省建设厅科技项目两项(项目1编号:KY201005;项目2编号:KY2012012),省科技厅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1GK3091),长沙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等。

近年,主要承担了工程热力学、传热传质、热工理论基础、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环境学和锅炉及锅炉房设备等本科课程教学工作,同时承担高等工程热力学,热力循环理论及应用等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

指导研究生获2013年度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指导研究生获省研究生创新基金3项,指导本科生获国家创新实验项目1项,指导本科生获省级挑战杯三等奖1项,全国节能减排大赛三等奖1项。

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三大检索SCI、EI和ISTP收录,累计申请专利10余项,出版专著1部。

2、主要研究方向(1) 燃烧理论与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主要研究化石燃料的高效低污染燃烧理论与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各类工业锅炉与燃烧装置的节能改造与运行优化;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高效除尘新方法与新技术(如磁流化床脱硫脱硝及除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

(2) 传热传质强化理论与应用技术主要研究高效传热传质的方法、理论,尤其是微通道、超低压等条件下的相变换热技术的理论及应用,如磁场作用下撞击流干燥和吸收过程中的传热传质机制,磁性纳米流体强化热管相变换热的机理及工业应用等。

(3)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理论与新的节能技术主要开展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多种自然能源的节能理论与节能技术开发,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复合利用理论与技术开发,如废气、污水等余热回收、太阳能光热利用和光伏利用过程中的智能化控制技术及设备的研发等节能新技术,尤其是太阳能水源热泵技术、太阳能空气能联合供热技术,带地热平衡的太阳能地热能联合供冷供热技术的开发与利用。

目前在此技术领域已取得多项专利成果。

3、申请的部分专利[1] 磁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 (ZL 03158284归柯庭,张云峰)[2] 催化脱硫用磁流化床 (ZL 03279410归柯庭,张云峰)[3] 磁场作用下纳米流体真空热管传热特性的实验装置(ZL 200910303789.7,张云峰,王新华,张英才)[4] 磁纳米流体真空热管换热装置(ZL 200920305241.1,张云峰,王新华,张英才)[5] 一种太阳能水源热泵联合供热制冷装置(ZL 201110124052.6,张云峰,张英才,许本亮)[6] 一种太阳能与热泵联合供热制冷装置(ZL 201120152991.7,张云峰,张英才,许本亮)[7] 智能型太阳能广告牌的电源切换控制装置(ZL 201120316995.4,张云峰,李昌,常峥嵘)[8] 智能型太阳能广告牌(ZL 201110249357.X,张云峰,常峥嵘,李昌)[9] 利用太阳能空气能地热的空调装置(ZL 201120338471.5,张云峰,许本亮)[10] 带地热平衡及储能装置的太阳能空气能地源空调装置(ZL 201110267183.x,张云峰,许本亮)[11]一种基于纳米流体热管散热的太阳能半导体制冷装置 (ZL 201310031756.8,张云峰,安建军)[12]用于冻土低温环境下的纳米流体热管均热装置 (ZL 201310031779.9,张云峰,韩凯)4、获奖及荣誉[1] 2008-2009学年度长沙理工大学优秀教师[2] 2008年度长沙理工大学教学优秀奖[3] 2009年度长沙理工大学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4] 2008年度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5] 2008年湖南省高校中南杯比赛二等奖“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6] 2009年“第八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新型纳米磁流体热管换热装置的研制”指导老师张云峰)[7] 第二届全国节能减排大赛三等奖(磁纳米流体真空热管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指导老师张云峰)[8] 指导研究生获2013年度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5、相关科研项目[1]1999.1-2003.1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燃煤污染防治的基础研究”(参加,项目编号:G1*******)[2]2002.1-2004.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磁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的机理研究”(参加,项目编号:50176009)[3]2003.1-2006.12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磁流化床烟气脱硝的研究”(参加,项目编号:20030286006)[4]2005.6-2008.6 长沙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磁场强化富铁基脱硫剂催化氧化的机理研究”(主持)[5]2006.1-2008.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磁场强化流化床脱硝的机理研究”(参与,项目编号:50576013)[6]2007.1-2009.12 湖南省教育厅项目“磁场协同撞击流强化富铁基脱除剂活性的机理研究”(主持,项目编号06C161)[7]2010.1-2011.12 高等学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磁场强化撞击流反应器内烟气脱硫脱氮传热传质的研究”(主持,项目编号:09K070)[8]2011.12-2014.12湖南省科技厅计划项目“地源热泵系统能效快速预测模型测评方法及其工程质量评估软件开发与应用”(主持,项目编号:2011GK3091)[9]2008-200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太阳能地热能联合驱动绿色空调系统的研究”(主持,项目编号:2008-k1-24)[10]2010-2012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计划项目“太阳能水源热泵的研究”(主持,项目编号:KY201005)[11]2012-2014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计划项目“湖南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寄宿制中小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机制调研”(主持,项目编号:KY2012012)6、发表的部分论文[1]Zhang yingcai zhang yunfeng. Simul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Lithium Bromide Absorption-Refrigeration System using Heat Pipe Exchangers.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Guilin, China October 16-October 18,Page(s): 321 - 324 ISBN: 978-0-7695-3819-8(EI、ISTP检索)[2]Yunfeng Zhang, Kai Han, Benliang Xu, Zhengrong Cha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the Solar Collector with an Inserted Heat Pipe Using Magnetic Nano-fluids as the Wo rking Fluid[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 ols.209-211(2012) pp 279-283. ISBN: 978-3-0378 5-485-3(被EI、ISTP检索)[3]Yunfeng Zhang, Kai Han, Benliang Xu, Zhengrong Cha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Temperature Evenness of Heat Pipe Using Magnetic Nano-fluids as the Working Medium in Permafrost Regions. [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2.6.7 (被EI、ISTP检索)[4]Yunfeng Zhang, Jianjun An, Zhengrong Chang.Experiment and Micro-Mechanism Research ofFe2O3 Catalysis in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 in Magnetically Fluidized Bed.[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2.8.12(被EI、ISTP检索)[5]张云峰,王之肖,马宇洁,归柯庭,虞维平.磁流化床烟气脱硫反应特性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26-129页[EI收录][6]张云峰,归柯庭.磁场协同流化床脱硫模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4)94-99页[EI收录][7]王之肖,张云峰. 磁流化床强化烟气脱硫的机理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15)68-72页[EI收录][8]李立,张云峰.同轴对置撞击流吸收器流场特性的三维数值模拟[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70-73页[9]张云峰,刘正强,邹新元. 磁场强化池内水和油沸腾换热过程的实验与机理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2(136)[10]张云峰,王新华. 跨临界CO2制冷系统的Matlab仿真实验. 食品与机械,2008.5,73-77页[11]张云峰,刘正强,邹新元. 磁场强化池内油和水的加热过程的实验.热科学与技术.2008.1,37-40页[12]张云峰磁场作用下水和油的导热特性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ISSN :1000-1832(2009)03-0136-05,136-140页[13]梁龙,张云峰,张英才,爨璋瑜.磁场对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机理[J],动力工程学报,ISSN1674-7607,CN31-2041 2010.11,866-869页[14]张云峰张英才王新华爨璋瑜. 磁场作用下纳米磁流体热管传热速率的研究. 动力工程学报 2011年第07期,530-533页7、编写的相关教材[1] 《磁流化床烟气脱硫的原理》学术专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3.8(张云峰著)[2] 《工程热力学》高等院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规划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978-7-122-08416-3 2010.6(张云峰参编)[3] 《制冷技术与装置》高等院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规划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978-7-122-08205-3 2010.6(张云峰参编)E-mail:5499046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