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新版)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高压电力装置的防雷技术范文(二篇)

电力系统高压电力装置的防雷技术范文(二篇)

电力系统高压电力装置的防雷技术范文电力系统的高压电力装置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设备。

在安装和运行过程中,其防雷保护技术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高压电力装置的防雷技术,涵盖防雷设备的选择、接地系统的设计、绝缘保护措施以及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

1.防雷设备的选择在高压电力装置的防雷技术中,选择适当的防雷设备是至关重要的。

防雷设备主要包括避雷针、避雷器、避雷网等。

在选择避雷针时,应考虑其高度和布置位置。

避雷针应尽可能高于设备,并且应在高压电力装置上方合适的位置进行布置,以最大限度地提供保护。

此外,选择合适的避雷器也是必不可少的。

避雷器应能够承受高压电力装置的工作电压,并能够在遭受雷击时提供可靠的保护。

避雷网也应根据高压电力装置的布置和周围环境的特点进行选择,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保护系统。

2.接地系统的设计接地系统是高压电力装置防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接地系统可以将雷电能量有效地引散到地下,从而减轻电力装置所承受的雷击压力。

在接地系统的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2.1 接地电阻的控制:接地电阻应尽量保持低阻值,以确保接地系统能够有效引散雷电能量。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增大接地体的面积、增加接地材料的导电性以及加深接地体的埋深等方式来降低接地电阻。

2.2 接地体的布置:接地体的布置应根据高压电力装置的型号和布置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接地体应均匀地分布在高压电力装置周围,并与装置的金属外壳连接。

此外,如果设备周围环境较复杂或地质条件较差,还可以采用井式接地体或混合接地体以增加接地效果。

2.3 地网的设计:地网是指将接地体通过地线相互连接起来的网状结构。

地网的设计应考虑高压电力装置的外壳和其他金属部件,以确保它们与接地系统之间有良好的联系。

地网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进行必要的接地电阻测试,以确保其性能。

3.绝缘保护措施除了防雷设备和接地系统外,绝缘保护措施也是高压电力装置防雷的重要环节。

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

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

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依赖电力的程度越来越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变得至关重要。

雷电是一种自然灾害,会给电力系统带来严重的破坏和危险。

因此,进行安全防雷工作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供电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介绍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

一、了解雷电特点和危害雷电是一种极为强大且危险的自然现象。

雷电产生的电流强度很大,具有高电压、高电流和高频率的特点。

当雷电直接击中或靠近电力系统设备时,会导致设备的损坏甚至完全瘫痪,给正常的供电带来严重影响。

此外,雷电还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合理布设避雷装置避雷装置是保护电力系统设备免受雷电攻击的关键措施之一。

合理布设避雷装置可以有效地引导和分散雷电的能量,保护设备免受雷电攻击。

在电力系统中,常用的避雷装置包括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垂线等。

1.避雷针:避雷针是避雷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将雷电引到地面上,并通过大地的导电性将其分散。

避雷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形状进行合理布设,以确保雷电能够有效地被引导到地面。

2.避雷线:避雷线通常安装在建筑物的顶部,它能够将雷电引导到地面,减少建筑物内部电器设备受到雷电攻击的风险。

避雷线需要连接到地下的接地系统,以确保雷电能够安全地分散到地面。

3.避雷垂线:避雷垂线主要用于大型的发电厂、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等电力系统设施上。

避雷垂线通过合理布设,能够将雷电引导到地面,保护设备免受雷电攻击。

三、加强接地系统建设接地系统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它能够保证电力系统设备的安全运行。

合理建设和维护接地系统可以减少雷电造成的危害。

1.合理选择接地电阻:接地电阻是接地系统的重要参数之一,它能够影响雷电引导的效果。

通常情况下,接地电阻越小,雷电引导的效果越好。

因此,在设计和建设接地系统时,应合理选择接地电阻,以提高接地效果。

2.确保接地系统的导电性:接地系统的导电性是保障其正常运行的关键。

接地系统应采用导电性能好的材料,并保持其良好的接触和连接。

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

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

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引言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进程的推进,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求也日益增长。

其中,雷电是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常见天气现象,但同时也是造成电力系统设备损坏和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各国都十分重视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工作。

本文将对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进行详细探讨,以提供有关的技术和指导。

一、雷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雷电是指一种天气现象,通常伴随着闪电、雷声和电场强烈变化。

雷电对电力系统造成的主要影响包括:设备损坏、线路故障、电力中断以及人员伤亡等。

设备损坏:雷电会通过接触或感应作用,对电力系统中的设备造成直接击中或间接伤害。

例如,变压器、避雷器、断路器等设备受到雷击后,可能发生断裂、烧毁、内部故障等问题。

线路故障:雷电还会对电力系统的输电线路造成损害。

例如,由于雷电击中导线或塔杆,会导致线路短路、接地故障等,进而影响供电能力。

电力中断:雷电击中电力系统的设备或线路,可能导致系统的电力中断,进而影响用户的正常用电和生活。

人员伤亡:在雷电天气下,电力系统设备和金属物体会成为电场的集中区域,当人员触碰到这些物体时,有可能引起触电事故,进而造成人员伤亡。

二、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技术为了有效防止雷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各国电力系统普遍采用了一系列的安全防雷技术。

以下将介绍常用的几种技术措施。

避雷器:避雷器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主要防雷设备之一。

它可以根据其特殊结构和材料,在雷电击中时将产生的过电压迅速导入地面,起到保护设备和线路免受雷击的作用。

接地系统:良好的接地系统不仅可以保护设备和线路免受雷击,还可以降低接地电阻,提高系统的防雷能力。

在电力系统中,通过合理设计和施工接地系统,可以有效分散雷电的能量,减少雷电对设备的损害。

防护罩:在电力系统的高压设备和敏感设备上设置合适的防护罩,可以起到防止雷电直接击中设备的作用。

光纤接地电阻器:光纤接地电阻器是一种新型的防雷设备,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范文

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范文

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范文一、概述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其中包括雷电和大风雷暴,而电力系统是雷击的主要目标之一。

雷电有很强的破坏力,能够对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坏甚至导致火灾和人员伤亡。

因此,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雷措施。

二、雷电的危害雷电对电力系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损坏电力设备:雷击会产生巨大的电流和电压冲击,直接损坏变压器、开关设备、线缆等重要设备。

2. 引发火灾:雷电击中电力系统后,可引发火灾,对电力设备和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

3. 导致停电:雷电击中电力系统会导致系统短路,造成供电中断,对用户造成不便甚至经济损失。

4. 危及人身安全:雷电击中电力系统的建筑物或设备附近时,会产生强大的电磁场,对人员造成伤害甚至死亡。

三、电力系统的防雷措施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防雷措施:1. 地面防雷:地面防雷是电力系统防雷的基础。

通过合理布置接地装置,将雷电引入大地,减少对电力设备的损害。

2. 雷电防护系统:电力系统应建立完善的雷电防护系统,包括防雷针、避雷网、避雷线等。

防雷针用于吸引雷电,避雷网和避雷线用于引导雷电流向大地。

3. 隔离防雷:在电力系统的各个重要装置和设备之间设置雷电隔离装置,减少雷电传递的可能性。

例如,在变压器和开关设备之间设置隔离装置,避免雷电直接冲击设备。

4. 防雷保护器件:在电力系统的关键部位安装防雷保护器件,如避雷器、局放传感器等,能够有效降低雷击引起的电压冲击,保护设备。

5. 周期检测维护:定期对防雷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测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像防雷针、避雷线等防雷装置,要经常清理和修复,保持良好的导电性能。

6. 安全意识教育:加强电力系统运维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使其了解雷电的危害和防护方法,掌握正确的应对措施。

四、电力系统的防雷技术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防雷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技术手段:1. 弱点分析: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弱点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受到雷击的关键部位,针对性地加强防护措施。

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

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

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是指在电力系统设计、建设、运行、维护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雷击对电力设备和供电系统造成的破坏和故障,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雷击是由大气中产生的雷电放电引起的一种自然灾害,具有高能量和高压力的特点,对电力设备和供电系统造成的危害性非常大。

因此,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措施至关重要,下面就对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进行详细介绍。

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设计: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首先要从设计阶段开始,合理设计电力系统的结构和布置。

在选址时要避免选择雷电频繁发生的区域,特别是沿海地区和山区;在设计输电线路时要合理选择导线类型和高度,减少雷击可能性;在变电站和配电箱等设备的布置上要考虑雷电传递路径,避免强电磁场的存在。

2. 防雷装置的设置:安全防雷的关键是设置合理的防雷装置。

防雷装置主要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它们能够将雷电放电引导到地下或地面,减少对建筑物和设备的损害。

在电力系统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类型的防雷装置,如在变电站和配电箱等设备上设置避雷带,以提高设备的防雷能力;在输电线路上设置避雷针,以增加线路的耐雷能力。

3. 接地系统的建设:接地是电力系统安全防雷的重要环节。

合理建设接地系统能够使电力系统与地之间形成良好的导电通道,将雷电放电引导到地下。

接地系统主要包括接地网、接地体和接地线,它们应具备良好的导电能力和抗雷击能力。

在接地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接地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设备维护和巡检: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巡检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至关重要。

设备维护包括设备的清洁、绝缘性能测试、连接螺丝的紧固等,以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巡检包括定期巡视设备、检查接地体的状态、观察设备周围是否有雷击痕迹等,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设备维护和巡检的频率和方式应根据设备的重要程度和环境条件确定。

5. 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还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

电气工程中的电力安全和防雷技术

电气工程中的电力安全和防雷技术

电气工程中的电力安全和防雷技术电力安全和防雷技术在电气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使用范围的拓展,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成为了一项修炼。

本文将重点介绍电气工程中电力安全和防雷技术的应用和重要性。

1. 电力安全的重要性电力安全是电气工程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因为任何一个失误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是电力系统设计的首要任务。

常见的电力安全问题包括电击、设备短路、绝缘破损等。

2. 电力安全的措施电力系统设计师采用了多种措施来保障电力安全。

首先是设备的绝缘性能,绝缘材料的选择和绝缘层的设计都对电力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接地系统的设计,良好的接地系统可以有效地消除静电和漏电现象。

此外,电力系统还采用了过载保护装置和断路器等设备来及时切断电流,防止设备过载和火灾。

3. 防雷技术的重要性防雷技术是电气工程中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闪电击中电力设备会对设备和人员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导致火灾和爆炸。

因此,防雷技术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

4. 防雷技术的措施为了保障电力设备免受雷击,电气工程师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是安装避雷针和避雷接地装置,避雷针能吸引闪电,避免闪电直接击中设备,避雷接地装置能有效将电流导入地下。

同时,电气工程师还会布置避雷网和防雷减压线,以提供额外的保护。

此外,还可以采用避雷容量器和避雷器等设备来吸收雷电冲击,减少雷电产生的损害。

结论电气工程中的电力安全和防雷技术是保障设备和人员安全的重要手段。

电力安全需要采取绝缘措施、良好的接地系统和过载保护装置等措施。

而防雷技术则包括避雷针、避雷接地装置和避雷网等设备的应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电气事故和雷击造成的损害,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可靠运行。

总结电气工程中的电力安全和防雷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电力安全措施包括绝缘性能、接地系统和过载保护装置等。

防雷技术包括避雷针、避雷接地装置和避雷网的应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措施,我们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

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

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是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用户用电安全的重要措施。

雷电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天气现象,其强烈的电磁辐射和电流冲击波对电力系统设备和用户用电产生很大影响,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线路故障、电能质量问题甚至引发火灾事故,因此,针对雷电的威胁,合理佈雷电保护系统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从电力系统的防雷概述、防雷系统设计原则、防雷器件选择、接地系统设计、设备保护和维护等方面对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电力系统的雷电保护提供可行可靠的解决方案。

一、电力系统的防雷概述雷电是由大气层中云与地之间产生的巨大电荷分布引起的。

当云层内部电荷分布不均匀时,就会形成雷云,产生雷电现象。

雷电不仅具有强大的电流和电磁辐射,还会引发大型的电压冲击波,对电力系统设备和用户用电构成威胁。

电力系统的防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保护:1. 接地保护:通过合理设计接地系统,将雷电击中的电荷迅速导入地下,降低雷电伤害。

2. 避雷器保护:通过安装避雷器,将雷电引入地下,保护设备和线路免受雷电冲击。

3. 屏蔽保护:通过设计合理的屏蔽和防护措施,降低雷电对电力设备的干扰。

4. 保护设备安装:合理选择并正确安装各类防雷设备,提高设备的抗雷能力。

5. 线路保护:通过设置保护装置和合理规划线路结构,提高线路的耐雷能力。

二、防雷系统设计原则电力系统的防雷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全面性原则:应对电力系统各个环节和设备进行全面防护,包括配电线路、变电站、变压器、电缆等。

2. 经济性原则:设计合理的防雷方案,既能确保系统的安全,又能尽量节约成本。

3. 可靠性原则: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雷电保护设备,保证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4. 可维护性原则:设备安装位置合理,易于检修和维护,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5. 灵活性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雷电保护设备和方案,能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设备的需求。

三、防雷器件选择1. 避雷器选择:避雷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防雷设备,可将雷电引入地下,保护设备和线路免受雷电冲击。

电力线路的防雷措施的分析

电力线路的防雷措施的分析

电力线路的防雷措施的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线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力线路在遭遇雷暴天气时往往面临较大的风险,因此实施防雷措施是十分关键的。

本文将对电力线路的防雷措施进行深入分析,以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地确保电力线路的安全可靠性。

1. 雷击危害雷击是电力线路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雷电活动产生的大气电场和电子云层的摩擦会导致静电荷的分离,从而形成雷暴。

一旦雷暴产生,雷电活动就会引发雷击。

电力线路一旦受到雷击,就可能导致设备受损,甚至发生火灾事故,严重威胁到人身财产安全。

2. 防雷措施的必要性鉴于雷击对电力线路的危害,我们迫切需要实施有效的防雷措施来保护电力线路不受雷击损害。

具体而言,防雷措施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保护设备安全:电力线路中包括了各种设备和电器设施,这些设备一旦受到雷击就会受损,影响正常使用,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2)确保供电可靠性:雷击损坏电力线路设备会导致供电中断,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以及经济损失。

(3)保护环境安全:电力线路受损导致设备损坏,还有可能引发火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考虑到以上因素,防雷措施的实施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 防雷措施分析(1)接地系统接地系统是电力线路防雷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良好的接地系统可以将雷击产生的电荷散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雷击对设备的影响。

良好的接地系统应具备大面积、深埋、低电阻和低感抗的特点,从而能够有效地将雷击带走。

(2)避雷针对于高耸的电力线路设施,安装避雷针也是一种有效的防雷措施。

避雷针通过尖端的设计,能够吸引周围的电场,从而减少雷击对电力线路的危害。

避雷针也能够将静电释放到大气中,减少静电场的积累,从而降低雷击的概率。

(3)浪涌保护装置雷击产生的电涌会对电力线路的设备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安装浪涌保护装置是一种有效的防雷措施。

浪涌保护装置可以在雷击发生时迅速接地,将电涌流引导到接地系统中,从而减少雷击对设备的影响,并防止设备受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浅谈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新版)浅谈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

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控制系统在电力生产各个方面的使用越来越广,电力职工在受益于微电子技术的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受到其一旦损坏就损失巨大的困扰。

实际上,在电力系统增加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候,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安全防雷意识相对淡薄,一旦有雷电波侵入,设备损坏一般是巨大的,有的甚至使整个系统瘫痪,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1雷击产生的原因雷击是一种自然现象,它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具有极强大的破坏能力。

一直以来,致力于电力生产和电力设备研究的人员通过对雷击破坏性的研究、探索,对雷电的危害采取了一定的预防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雷害。

当雷电放电路径不经过防雷保护装置时,放电过程中产生强大的瞬变电磁场在附近的导体中感应到强大的电磁脉冲,称感应雷。

感应雷可通过两种不同的感应方式侵入导体。

一种是在雷云中电荷积聚时,附近导体会感应相反的电荷,当雷击放电时,雷云中电荷迅速释放,而导体中的静电荷在失去雷云电场束缚后也会沿导体流动寻找释放通道,就会在电路中形成静电感应,其次是在雷云放电时,迅速变化的雷电流在其周围产生强大的瞬变电磁场,附近的导体中就会产生很高的感生电动势,在电路中形成电磁感应,感应雷沿导体传播,损坏电路中的设备或设备中的器件。

信息系统中系统接口多,线路长,给感应雷的产生、耦合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环境,而信息系统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集成度越来越高,抗过电压能力越来越差,极易受感应雷的袭击,并且损害的往往是集成度较高的系统核心器件,所以更不能掉以轻心,感应雷可以来自云中放电,也可以来自对地雷击。

而信息系统与外界连接有各种长距离电缆可在更大范围内产生感应雷,并沿电缆传入信息系统。

所以防感应雷是电力系统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应用比较广泛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因而信息系统防雷是电力系统保证安全的重点。

2、电力系统高压电力装置防雷技术2.1原始的高压防雷技术电力装置在其发展使用初期大都是通过裸导线架空线路输电,架空导线一般在离地面6~18m的空间,通过雷电入侵波产生的雷电过电压使线路或设备绝缘击穿而损坏。

当时人们通过在线路或设备上人为地制造绝缘薄弱点即间隙装置,间隙的击穿电压比线路或设备的雷电冲击绝缘水平低,在正常运行电压下间隙处于隔离绝缘状态,当雷电发生时强大的过电压使间隙击穿,从而产生接地保护,起到保护线路或设备绝缘的作用。

2.2间隙保护技术:间隙保护就是线路大体的两极由角形棒组成,一极固定在绝缘件上连接带电导线,而另一极接地,间隙击穿后电弧在角形棒间上升拉长,当电弧电流变小时可以自行熄弧,间隙保护技术的缺点是当电弧电流大到几十安以上时就没法自行熄弧,雷电过电压时,单相、两相或三相间隙都可能击穿接地,造成接地故障、两相或三相间短路故障,以致线路电源断路器保护动作分闸。

2.3管型避雷器技术:管型避雷器技术是利用一种具有喷气熄弧功能的间隙装置,此装置有内外两个间隙,外间隙类似保护间隙,两极均固定在绝缘件上,内间隙置于避雷器管内,当雷电过电压内外间隙击穿时,雷电流和工频短路电流经管内壁接地,管壁物质受热气化,有较大压力气体经内间隙喷出管外,强制间隙熄弧。

管型避雷器技术也存在很多的缺点:此装置的的选用受安装地点的限制,其次还受线路最大、最小短路电流的制约,最大短路电流大于避雷器的断流上限时避雷器会爆炸;短路电流小于避雷器的断流下限时就不能熄弧,避雷器可能烧坏。

另外管型避雷器多次动作后,管内径会逐渐增大,熄弧能力会下降甚致消失。

3.新型防雷技术的应用间隙保护技术和管型避雷器技术都是靠间隙击穿接地放电降压来起到保护的作用,以上两种防雷技术往往会造成接地故障或相间短路故障,不能达到科学合理的保护作用。

目前在电力系统中防雷保护仅将它们用于输电线路防雷,同时为了尽量减少线路停电事故,与自动重合闸装置配合使用。

更为科学合理的防雷措施是阀型避雷器技术,是目前电力高压防雷最为普遍的电气设备防雷技术。

其原理是在过电压下自动开闸泄流降压,恢复运行电压时闭闸断流,这种保护作用是靠避雷器内电阻元件的限流限压作用实现的,过电压下电阻元件可将雷电流限制在5kA内,残压限制在设备的雷电冲击绝缘水平以下;有些电阻元件在运行电压下仍有续流通过,长时间续流会使管型避雷器损坏,故一般需加串联间隙隔离运行电压,并靠间隙灭弧和切断续流。

阀型避雷器突出优点是避雷器的电阻元件可避免电力系统直接接地或相间短路故障,其保护作用不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

3.1碳化硅避雷器技术:碳化硅避雷器结构为将间隙和若干片SiC阀片压紧密封在避雷器瓷套内,保护作用是利用SiC阀片的非线性特性,在过电压下电阻变得很小,可大量泄放雷电流限制残压,而在雷电压过去后电阻自动增大,限制续流在几十安内,使间隙能灭弧和断流。

碳化硅避雷器技术是现行防雷技术中主要的防雷电器。

3.2氧化锌避雷器:氧化锌避雷器简称MOA,与传统的碳化硅避雷器相比,MOA具有保护特性好,通流能力大,耐污能力强,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特点,能对输变电设备提供最佳保护。

碳化硅避雷器技术在防雷性能上有其突出的优点被电力系统高压设备广泛采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一是只有雷电最大幅值限压保护功能,而无雷电陡波保护功能,防雷保护功能不完全;二是没有连续雷电冲击保护能力;三是动作特性稳定性差可能遭受暂态过电压危害;四是动作负载重使用寿命短等。

这些潜在的缺点已暴露出碳化硅避雷器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存在影响电力安全的隐患性且其产品技术也比较落后。

氧化锌避雷器按外壳材料分为瓷套式、罐式、复合外套式三大类;按使用场所分配电、电站、线路、并联补偿电容器、变压器和电机中性点、发电机和电动机保护用六大类,氧化锌避雷器技术在继承了碳化硅避雷器技术的基础上,无论是在设计的思想上,还是在产品功能的完善上都是世界公认的当代最为先进防雷电器。

氧化锌避雷器的结构为将若干片ZnO阀片压紧密封在避雷器瓷套内。

ZnO阀片具有非常优异的非线性特性,在较高电压下电阻很小,可以泄放大量雷电流,残压很低,在电网运行电压下电阻很大很大,泄漏电流只有50~150μA,电流很小可视为无工频续流,这就是作成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的原因,其突出优点是它对雷电陡波和雷电幅值同样有限压作用,防雷保护功能完全。

我国最先生产使用的是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经过长期的运行实践,发现它有损坏爆炸率高,使用寿命短等缺点,原因是暂态过电压承受能力差是其致命弱点。

而串联间隙氧化锌避雷器仍有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的保护性能优点,同时有暂态过电压承受能力强的特点,是一种理想地扬长避短产品,结合国情在3~35kV系统串联间隙氧化锌避雷器才是当代最先进防雷电器。

4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4.1雷击的形成及入侵途径4.1.1雷击形成主要有两种形式: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直接雷击是指雷电直接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电能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等对物体造成危害。

感应雷击是指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效应和电磁感应,由此产生的放电效应使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称之为感应雷击。

4.1.2感应雷击的入侵途径有以下几种变电站的避雷针的二次感应产生的雷击效应,产生的雷电电流经过避雷针导地时感应到市内的传输线上。

对于老式的通讯设备来讲,它们的构造大都是由电子管、晶体管向集成电路过渡的。

由于电子管、晶体管等相对对立,因而耐冲击能力较强,因此二次雷击效应对电子管、晶体管通讯设备不会造成太大损害。

对于集成化程度较高的微电子设备,其耐冲击能力差,受雷击更易使微电子设备受到损坏。

通过电源线、信号线或天线馈线引入的感应雷击通过电磁感应耦合到各类传输线而破坏设备。

电源线引入感应雷击。

变电站内设置的微波通信基站的供电线路大多采用架空明线。

试验表明,雷电频谱在几十MHz以下频域,主要能量集中分布在工频附近。

因此,雷电与市电相耦合的概率很高,容易造成通信线路及通信串口烧坏。

为了扩大信号覆盖范围,就要尽可能地增加天线架设高度(65m以上的铁塔约占50%)。

但是,在提高信号覆盖范围的同时,也增加了铁塔引雷的概率。

4.2外部防护:外部防护是指对安装弱电设备的建筑物本体的安全防护,可采用避雷针、分流、屏蔽网、均衡电位、接地等措施,这种防护措施比较常见,相对来说比较完善弱电设备的外部防护首先是使用建筑物的避雷针将主要的雷电流引人大地;其次是在将雷电流引人大地的时候尽量将雷电流分流,避免造成过电压危害设备;第三是利用建筑物中的金属部件以及钢筋可以作为不规则的法拉第笼,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如果建筑物中的设备是低压电子逻辑系统、遥控、小功率信号电路的电器,则需要加装专门的屏蔽网,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5m-5m,6m-4m的网格,所有均压环采用避雷带等电位连接;第四是建筑物各点的电位均衡,避免由于电位差危害设备;第五是保障建筑物有良好的接地,降低雷击建筑物时接点电位损坏设备。

4.2.1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局域网的安全防雷保护从机房到各保护装置的通信线,如果采用架空线路,则易受到雷击,应在进机房前改为埋地电缆,电缆长度应大于50m,其金属外护层应在两端分别与机房地网连接,采用非金属护套电缆时,应穿金属管埋地,至少金属管两端同样应接地,金属管全长应保持电气连接。

4.2.2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监控机房及通信机房的安全屏蔽措施屏蔽是利用各种金属屏蔽体来阻挡和衰减施加在计算机等设备上的电磁干扰或过电压所产生的巨大能量。

对计算机系统来说具体可分为建筑物屏蔽、设备屏蔽和各种线缆包含管道的屏蔽。

建筑物的屏蔽可利用建筑物钢筋、金属构架、金属门窗、地板等均相互焊接或可靠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法拉第笼保护,并通过接地网可靠的电气连结,形成初级屏蔽网。

设备的屏蔽应该对计算机设备耐电压能力进行严格且严密的调查,按IEC划分的防雷区(LPZ)施行多级屏蔽。

屏蔽的效果首先取决于初级屏蔽网的衰减程度,其次取决于屏蔽层厚度,厚度最科学的标准为接近电磁波的波长,使电磁波在到达机房内部时消减到最小程度,材料为密度大而且可靠程度高的网孔密度屏蔽材料,但以上必须按信号频率而定,低频时采用高导磁材料,高频时采用铜材,铅材为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