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讲山地的形成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讲山地的形成课件

2020版高考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讲山地的形成课件

(1)导致该区域分异为 X 区和 Y 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2)X 区和 Y 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断层是 X 区和 Y 区的界线, 两区存在的主要差异是 X 区各个岩层的海拔整体低于 Y 区, 但 X 区和 Y 区地下岩层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 却高度一致,可推知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也高度一 致。后来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表层的玄武岩层,再后来在 内力作用下岩层整体出现断裂,同时 X 区岩层整体相对下沉 而 Y 区岩层整体相对上升,从而导致图示区域出现分异,故 D 选项正确。第(2)题,依据上题推理过程,X 区和 Y 区地表的 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理应厚度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 最可能原因是 Y 区海拔高于 X 区,再加上 Y 区地表起伏大于 X 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故 C 选项正确。
读某地岩层与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 3~4 题。
3.图中所画的甲—丁四条河流中,正确的是
A.甲
B.乙
()
C.丙
D.丁
4.该河
()
A.发育于断层处,岩层破碎,侵蚀成河
B.发育于地堑处,地势低,汇水成河
C.发育于向斜处,地势低,汇水成河
D.发育于背斜处,岩层破碎,易侵蚀成河
解析:第 3 题,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图中所画的甲—丁四条河 流中,甲、丙、丁都位于向斜构造部分,向斜槽部比较坚硬, 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不易形成河流,A、C、D 错误。 乙位于背斜顶部,易侵蚀成谷地,出现河流,B 正确。第 4 题, 该河发育于背斜处,岩层破碎,易侵蚀成河,C 错,D 对。图 示岩层没有错动,没有断层形成,A、B 错。 答案:3.B 4.D

高中地理课件: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共14张PPT)

高中地理课件: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共14张PPT)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192021/11/192021/11/1911/19/2021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 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1/11/192021/11/19November 19, 2021
庐山
三叠泉
泰山 南天门十八盘
汾河谷地 地堑地形 渭河平原
火山的结构
火山口
活火山:富士山(正在喷发或周期性、间隙性喷发 的,叫活火山,全球约有500座左右;)
休眠火山:乞力马扎罗山(有可能复 活恢复喷发活动的,叫休眠火山)
死火山:阿根廷的阿空加瓜山(早已停止喷发, 近代又没有任何要喷发的迹象,仅有火山遗迹的, 叫死火山)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第一课时
-、板块运动(复习)
火山
山 地 褶皱山
褶曲
断块山
判断方法
岩层中老侧新 岩层凸
背斜 形成地貌 背斜成山
背斜成谷
利用方向 储油气
钻隧道

利用方向 储水
形成地貌
向斜
向斜成山
向斜成谷
地垒 地堑 断裂线
判断方法
地下水出露、滑坡、地震、工程建设要避开等
岩层中新侧老 岩层凹
向斜成山




断块山:华山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讲 山地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讲 山地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

考点演练
1.(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期末试题)川藏铁路是“天路”即“进藏路线”中五 条铁路之一,起于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南站,经成都市双流区抵达西藏自治区拉萨, 全长1 629千米,计划2026年全线通车。川藏铁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 发。下图为川藏铁路沿线区域简图。读图,回答(1)~(2)题:
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 行理解。
考点演练
1.(2019·浙江台州9月选考)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1)~ (2)题:
(1)甲岩石可能为( ) A.大理岩 B.片麻岩 C.石英岩 D.板岩 (2)岩层乙、丙和断层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乙、丙、丁 B.丙、乙、丁 C.丁、丙、乙
D.丁、乙、丙
解析:(1)C (2)D 第(1)题,根据图例,丙为花岗岩,属于侵入岩;乙为砂岩,甲处 位于丙、乙之间,岩浆活动为其提供高温、高压的条件,使砂岩发生变质作用 形成石英岩,故C项正确。第(2)题,读图断层丁位于乙岩层以下,说明断层丁比 乙形成早;丙侵入乙岩层,说明丙比乙形成晚。因此,其先后顺序为丁、乙、丙, 选D项。
中心部分较 新 , 两翼较 老 .
地貌
发育成 山岭 ,但顶 部受到张力常被侵 蚀成谷地 发育成谷 地,但槽 部受挤压,不易被侵 蚀反而形成 山岭 .
2.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 就会 破裂 ,如果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2)断层的位移类型
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 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 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讲 山地的形成课件(必修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讲 山地的形成课件(必修1)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 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 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 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 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海底岩石离海岭 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 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 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 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海沟。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
[思路引导]
获取信息
推断结论
由表中观测点的坐标
可判断出观测路径为西北—东 南方向
题干中“构造线与观 可判断构造线的方向为东北—
测方向垂直”
西南方向
由表中观测点坐标
可知各点排列为C—D—S—S— D—C
②标志:两侧岩体沿 断裂面 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 位移类型
表现
水平方向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 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 地貌
垂直 方向
相对下降 相对上升
形成__谷__地__或__低__地___ 发育成__山__岭__或__高__地_____
3.火山
成因
构造
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 包括 火山口和 着地壳的 中央喷口 或管道喷出 火山锥两部分
褶皱和断层
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 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 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 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石总 比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课件(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堂总结+课堂检测)(共36张PPT)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课件(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堂总结+课堂检测)(共36张PPT)

13
课本活动:假设在上图中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 下隧道,应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 乙地 因为:1、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崩塌。 2、背斜顶部容易排水,开挖隧道后不易渗水。 3、受张力,岩层较疏松,易开挖。
(3)背斜与向斜对地貌的影响
形成地貌 内力 背 斜 向 斜 外力
山岭 谷地
谷地
山岭
(4) 实践运用
有利:可能带来丰 富的地热、温泉、肥沃 的火山灰土和硫磺等资 源,许多火山地区已成 为旅游和疗养胜地。
四、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运输方式
2.线路分布
3.线路延伸特点
1、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以公路为主,其次是铁路
中国国道网分布图
中国铁路网分布图
2、影响分布:山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
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1、乙处是背斜,甲是向斜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 碎,易受侵蚀成为谷地
向斜槽部受压力岩石坚硬, 不易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如何在示意图中判读出背斜和向斜? 方法一:根据岩石的新老关系 中间新、两翼老 为向斜
中间老、两翼新 为背斜
新 老 新 老


方法二:根据还原后的岩石结构 复原后,乙处向上拱起,是背斜, 甲处向下弯曲,是向斜。
岛弧 (消亡边界)
板块张裂
形成裂谷、海洋、海岭
(生长边界)
喜马拉雅山脉
落基山脉 海沟--岛弧链 大西洋
阿尔卑斯山脉
东 非 大 裂 谷
安第斯山脉
世界主要褶皱山系: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落基 山脉;安第斯山脉 (两侧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
二、断块山和断层
华山
泰山
21
(1) 断层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 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优质公开课获奖课件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优质公开课获奖课件
断块山(图 中甲处),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
[妙学妙记] “两看法”判断断层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层是 不是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只有 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
3.火山 (1)形成:地下深处的 岩浆 ,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在地 壳的薄弱地带处,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 地;河谷发育
铁路、公路、桥 梁、水库等的回 避处
原因或依据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 水压力
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 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 表水汇集
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 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我国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图,完成 1~2 题。
1.Ⅳ单元地貌是
地质构造
背斜
褶曲
向斜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判断
方法 从岩层的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老关系上 两翼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地质构造
背斜
褶曲
向斜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构造
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 侵蚀后地貌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
常被侵蚀成谷地 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知识点二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情景导入先思考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这句歌词 形象地描写了山区的盘山公路,它们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 层层叠起,直冲云霄,这样的景观在平原地区很难见到。
在山区为什么要修建盘山公路? 提示:减小坡度,降低施工难度,提高行车安全。
核心要点掌握好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共45张ppt)

因为背斜岩层的走向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 且不易储存地下水,便于施工
4、背斜顶部地带岩石破碎,易开采,适宜建采石 场
活动
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背斜
向斜
背张比因层斜力较为的顶作疏背走部用松因,,斜向受岩易岩呈到性被
侵天蚀然成拱谷地形。,向
B
A
CD
E 斜结槽构部稳因受定到,挤
压且力不作易用,储岩存性
2)有良好的储油结构的是:_D___;
容易储水的是:__C__; 容易形成泉水的是:_A__与_B__之间
3)渭河平原属于上面那种地质构造:_B__ 返回
(三)火山
火山是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火山口
火山示意
富士山 典型的火山(3776m)
长白山天池
返回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 择
(一)褶皱山
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强大挤压作用下,岩 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 做褶皱。
褶皱的基本 单位——褶

背斜和向斜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一、褶皱山
2、褶曲
背斜 ②形态
向斜
新 老 新老 新 老
A 背斜
B 向斜
地形倒置 向斜成山
A 背斜
背 斜 B 向斜成 谷
比地较下坚水硬不,容便易
被外于力施侵蚀工,反
而成为山岭。
2、解释甲地成为山岭的、乙地成为谷底的原因?
3、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甲
地还是乙地?
返回
(二)断块山
1、断层的形成: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 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 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1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① 挤压 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 列的波状弯曲。
(2)形态分类与形成的地貌
褶皱 类型
岩层形态
岩层年龄
最初形成 的地貌
侵蚀后可能 形成的地貌
背斜
一般岩层向上拱 起
中心部分岩层较 ② 山岭 老,两翼岩层较新
谷地
向斜
度小
难度,节约成本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背斜部分受挤压,岩石坚硬,容易形成山地。 ( ) 提示: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并不坚硬。 2.背斜谷和向斜山是由内力作用(水平挤压)形成的。 ( ) 提示:背斜谷和向斜山都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 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变成山岭。 3.判断背斜和向斜最可靠的依据是岩层的新老关系。 ( ) 4.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位于亚欧板块。 ( ) 提示: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尽管位于亚欧大陆,但属于印度洋板块。
一般岩层向③下 弯曲
中心部分岩层较 谷地 新,两翼岩层较老
山岭
(3)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运 动形式
背离运动
边界类型 ④ 生长 边界
相对运动
⑥海洋
东非大裂谷、大西 洋、红海等
在陆地上相撞,会形成 巨大的⑦ 褶皱 山系,
在海洋中相撞,会形成 岛弧或⑧海沟
喜马拉雅山、日本群 岛、日本海沟等
5.在向斜处适合挖隧道。 ( ) 提示:挖隧道应该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处为拱形构造,结构稳定且无地下水聚 集,较为安全。 6.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 ) 7.山区修公路在陡坡处多呈“之”字形弯曲。 ( ) 8.因为铁路运输量比公路大,运输成本比公路低,所以,在山区应优先修建铁路,其 次才是公路。 ( )

142地表形态的塑造之山地的形成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教学目的:了解并识记褶皱山的形成、基本形态、板块学说的含义了解断块山、火山的形态形成,了解并识记山地对交通的影响教学重点:向斜与背斜;板块构造学说;山地对交通的影响一,褶皱山:1,褶皱的含义: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形变,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2,对褶皱含义的理解:1)褶皱必须是地壳运动产生的,而其它运动引起的形变不是褶皱2)褶皱必须是塑性形变,即岩层必须保持其连续性和完整性3)褶皱必须是一系列的波状弯曲,而单一的弯曲叫做褶曲3,褶曲的含义及形态:1)褶曲的含义:褶皱的一个弯曲叫做褶曲,褶曲是褶皱的组成部分2)褶曲的两种形态:背斜与向斜(1)背斜:在形态上,背斜一般是岩石向上拱起(背斜成山),背斜的岩层中,中心岩石比较老,两侧岩石比较新(2)向斜:在形态上,向斜一般是岩石向下弯曲(向斜成谷),向斜的岩层中,中心岩石比较新,两侧岩石比较老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略4)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一般发生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初期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一般发生在地表形态变化的末期4,背斜与向斜在地质上的应用:1)寻找石油、天然气等要在背斜地区,寻找水源和打井在向斜地区2)修路一般选择在向斜地区,而隧道一般修在背斜地区#,完成地理书必修一第74页活动5,地壳发生褶皱的原因:板块运动学说二,板块运动学说1,板块运动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形成的一种全球构造理论,其基本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岩石圈是由板块组成的:(1)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例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部分,每一个部分叫做板块(2)全球可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大板块还可以划分出许多的小板块2)板块是不断运动的(1)各个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2)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主要的火山、地震与造山带分布于此。

优选教育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共张)PPT课件

五岳寻仙不辞远, 一生好入名山游。
——
九仙山
安第斯山脉
一、山地的基本类型:
(一)褶皱山 ——由背斜和向斜发育而成的
(二)断块山 ——由断层发育而成的
(三)火山
——由岩浆喷出地表堆积而形成。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一)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二)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 (三)影响交通运输线路延伸的方向
(一)褶皱山
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强大挤压作用下,岩 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 做褶皱。
褶皱的基本 单位——褶

背斜和向斜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一、褶皱山
2、褶曲
背斜 ②形态
向斜
新 老 新老 新 老
A 背斜
B 向斜
地形倒置 向斜成山
A 背斜
背 斜 B 向斜成 谷
2)有良好的储油结构的是:_D___;
容易储水的是:__C__; 容易形成泉水的是:_A__与_B__之间
3)渭河平原属于上面那种地质构造:_B__ 返回
(三)火山
火山是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火山口
火山示意
富士山 典型的火山(3776m)
长白山天池
返回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 择
1.褶皱形成初期的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
1 2 3
褶皱形成初
期 ,由于岩层
向斜
受侵蚀很小,
背斜形成山,
向斜形成谷。
2.褶皱构造经受外力的侵蚀
背斜
1 2 3
向斜
在受外力侵 蚀的过程 中, 背斜顶部因受 到张力,易被 侵蚀,而向斜 槽部因受挤压 力,不易被侵 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