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与中国地理试题

合集下载

古诗词遇见中 国地理介绍

古诗词遇见中 国地理介绍

古诗词遇见中国地理介绍《古诗词遇见中国地理介绍》中国,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承载着千年的文明与历史。

在岁月的长河中,古诗词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它们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国地理的生动写照。

当古诗词与中国地理相遇,便勾勒出了一幅幅壮丽的山河画卷。

诗词中的山川,雄伟而壮丽。

李白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天姥山高耸入云、横亘天际的磅礴气势,以及其超越五岳、遮掩赤城山的雄伟身姿。

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把泰山的巍峨高耸展现得淋漓尽致,站在泰山之巅,俯瞰众山皆小的豪迈之情油然而生。

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用朴素的语言道出了庐山的神秘和变幻莫测,让人对这座名山充满了向往。

江河在古诗词中奔腾流淌,流淌着诗人的情思。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黄河的汹涌澎湃,一泻千里,其气势之宏大令人震撼。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孟浩然的诗句中,长江水浩浩荡荡,那远去的孤帆消失在碧空尽头,唯有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还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笔下的春江,潮水涌动,与大海连成一片,明月伴随着潮水升起,营造出一幅壮阔而又优美的江景图。

古诗词中的边塞风光,充满了苍凉与豪迈。

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让我们看到了古老的边关在明月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孤寂和冷峻,那些出征的战士们至今未归,让人感慨战争的残酷和戍边的艰辛。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了广袤无垠的沙漠中,一缕孤烟直直升起,黄河边上落日浑圆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边塞的辽阔和雄浑。

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则写出了边塞地区气候的恶劣和环境的艰苦。

江南水乡在诗词中尽显柔美与温婉。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春天,江边的花朵比火还要红艳,江水绿得胜过蓝草,色彩鲜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023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地理试题(A)(含答案)

2023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地理试题(A)(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23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全卷共6页,总分6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西安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学习《地图》后,以小组合作项目的方式完成绘制校园平面图,下图是小萱所在小组完成的最后报告。

读图完成1~3题。

1.小萱所在学校()A.校门朝向南面B.操场位于广场的东北方向C.教学楼Ⅰ位于教学楼Ⅱ的北面D.从广场向西走可直达校门2.学校操场的长度约为()A.50mB.100mC.150mD.200m3.同学们听取汇报后,指出这幅图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是()A.缺少比例尺B.缺少经纬度C.缺少指向标D.缺少图例和注记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是世界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

读巴拿马运河示意图,完成4~5题。

4.巴拿马运河是两大洲的分界线。

两大洲是()A.欧洲、非洲B.亚洲、非洲C.北美洲、南美洲D.欧洲、亚洲5.巴拿马运河联结的两大洋是()A.太平洋、大西洋B.北冰洋、太平洋C.大西洋、北冰洋D.大西洋、印度洋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城市通常由乡村演变而来。

读乡村演变为一般城市的过程图,图示河流可通航,完成6~7题。

6.乡村演变为一般城市的过程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②→①7.图示区域的聚落或沿河分布,或沿公路分布的优势是()A.土壤肥沃B.交通便利C.取水方便D.地势低平葡萄性喜光、喜温暖、喜干燥而忌湿。

古诗词中的天气与气候试题

古诗词中的天气与气候试题

古诗词中的天气与气候试题中华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颗非常耀眼的明珠,很多古诗词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与现象。

所以,在如今的各类考试中以古诗句来考查地理的试题也备受出题者的青眯。

古诗词中描写气候的句子很多: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降雨类型是( ) [单选题]A、对流雨(正确答案)B、地形雨C、台风雨D、锋而雨2.“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单选题] *A.气温(正确答案)B.降水C.地形D.风力3.唐朝诗人王之涣有诗云:“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白却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影响玉门关地区的风是() [单选题]A、夏季的东南风B、夏季的东北风C、冬季的西北风(正确答案)D、冬季的西南风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 [单选题] *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正确答案)B、藏北高原的高山气候C、三江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D、滇南谷地的垂直地带性气候5.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实际上描述的是一个有趣的自然现象,影响山中桃花迟开的主要原因是( )。

[单选题]A、光照B、降水C、气温(正确答案)D、土壤6.2018年4月4日晚,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决赛落下帷幕。

诗歌和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对诗歌和谚语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反映了非季风区不受夏季风的影响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了内蒙古高原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的特点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正确答案)7.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分别描写哪两大区域的景观( ) [单选题] *A、西北地区青藏地区B、南方地区西北地区(正确答案)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D、北方地区青藏地区8.对下列诗句和谚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单选题]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学期_金榜-单元测评卷(第七章)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学期_金榜-单元测评卷(第七章)

单元测评卷(二)(第七章)(40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2019年2月5日,《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在CCTV -1开播。

诗词大会高举文化自信的旗帜,以诗词为媒,为时代而歌。

结合右图,完成1、2题。

1.诗词大会中,选手展示了非常多的优美诗词,在这些诗词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

你认为下列诗句中描述的不是南方地区景观的是(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2.下列有关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冬季,河流有结冰期,且越往北结冰期越长B.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小麦、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C.作物熟制一般是一年两熟或三熟D.主要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2020·巴中学业考)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武汉成为全国的焦点。

2月21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表了题为《武汉的自述火了:很抱歉以这种方式“出名”》的漫画,让全国人民重新认识了武汉,结合相关知识,完成3~9题。

3.湖北武汉是此次疫情的重灾区,下列表示湖北省的是( )A.①B.②C.③D.④4.武汉所在的湖北省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这里的“米”是指湖北盛产( )A.玉米B.小米C.稻米D.花生米5.截止到2月14日,海南向湖北捐送六批共计1 800多吨新鲜瓜果蔬菜,以保障疫情期间湖北省瓜果蔬菜的供应。

海南省冬季仍然保持瓜果蔬菜正常生产的原因主要是( )A.土壤肥沃B.交通便利C.热量充足D.气温日较差大6.海南省农作物的熟制为( )A.一年一熟B.两年三熟C.一年两熟D.一年三熟7.有两箱急需的治疗新型冠状肺炎的急救药品从上海运往武汉,应采取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B.公路C.海运D.航空8.从武汉坐高铁出发,不出5小时,就可以东到上海,西到成都,南到广州,北到北京。

从武汉坐高铁到北京,乘坐的高铁线路是 ( )A.京广高铁B.京沪高铁C.沪昆高铁D.哈大高铁9.长江和汉水从武汉穿城而过,下列关于长江、汉水对武汉发展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航运价值高,水路运输便利B.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和饮用水C.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D.易引发洪涝灾害10.2019年暑假,张静和家人一起到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阅读检测题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阅读检测题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阅读检测题【导读】★本书看点◎首套与地图相结合的古诗词图书。

◎将每一首诗词所描写的地点及周边环境,通过地图进行准确地描绘。

◎诗歌与创作地都会有故事,本套书会从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等各个角度讲给你听。

◎在感受文字、音韵、文化的美好之外,精心绘制的美好图片也能给小读者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曾经去过哪里,在哪里创作过什么名篇,《名人足迹图》都会告诉你。

◎附赠一张大尺寸的《中国古诗词地图》,让小读者能从一张完整的中国地图里找到全套书辑录的近一百首诗词,并准确定位。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读书节目主持人、阅读推广人贺超配音并推荐。

★本书亮点◎定位古诗词将每一首古诗词的创作源头在地图上准确定位,让孩子因好奇而探索,因探索而领会。

再跟着爸爸妈妈去旅行,将会变得更有意义!◎描绘古诗词用美好的语言、诗意的图片将古诗词的意境淋漓尽致的展现,让古典文化与艺术的双重之美对小朋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讲述古诗词古诗词与创作地都会有它们特有的历史、故事、传说、名人、风俗与文化,今天就由这套书来讲给小朋友听。

★内容简介你会背诵100首古诗词,却不知道这首诗创作的源头在哪里?你曾去过100个地方,却不知道这里曾经留下过谁的足迹?你知道100个地方的风景名胜,却不知道有谁留下过怎样的诗篇?你不知道它们的故事,它们的传说,它们的历史......如果把李白杜甫等古代诗人一生的足迹做成地图,会不会发现其实每一位诗人,都是资深的旅行家?从烟波浩渺的东海,到白雪皑皑的天山,从繁华喧嚣的长安城,到杳无人烟的西疆大漠……每一处地方,是否都有诗词留下?《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首套和中国地图相结合的古诗词图书。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全套书共四册,以地图为点,以时间为线,带着小朋友乘坐时光列车,穿梭在古诗词的时光地图上。

这套书将带你去88个地方,拜访40位诗词名人,吟咏180首诗篇,聆听200段历史过往。

八年级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 第一课时 季风气候显著试题(有答案)

八年级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  第一课时 季风气候显著试题(有答案)

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第一课时季风气候显著知能提升1.下面的四幅图中,表示降水年际变化的是()A.①B.②C.③D.④2.下图是北京、广州、哈尔滨、武汉四城市年降水量变化柱状图,从左至右依次是()A.哈尔滨、北京、广州、武汉B.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C.北京、哈尔滨、武汉、广州D.北京、哈尔滨、广州、武汉3.以下关于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特点是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B.我国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C.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地震灾害D.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从陆地吹向海洋4.下列地区中,夏季风对其影响较小的是()A.东北平原B.东南丘陵C.黄土高原D.塔里木盆地5.读图判断,在①②③④四城市中,降水量按由多到少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④③②①6.“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歌词中“西北风”和“东南风”反映了我国哪一种气候特征? ()A.季风气候显著B.大陆性特征显著C.海洋性特征显著D.气候复杂多样7.对于我国旱涝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夏季风势力强,我国南涝北旱B.夏季风势力弱,我国北南皆旱C.夏季风势力强,我国南旱北涝D.夏季风势力弱,我国南旱北涝读图,完成第8~9题。

8.下面哪项名称比较适合本图?()A.三级阶梯分布图B.我国地形分布图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D.我国人口分布图9.有关图中的地理事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A是季风区,主要受冬季风的影响B. B是非季风区,深受夏季风的影响C.②是阴山,为东西向的山脉D.①是大兴安岭,为辽宁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界山10.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代表季风区和非季风区,表示季风区的是,表示非季风区的是。

(填字母)(2)读图分析,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海洋”或“陆地”),盛行的是偏(“南”或“北”)风,下列符合夏季风的描述的是(填下列选项字母)。

诗词中的地理中国

诗词中的地理中国

诗词中的地理中国
一、山水风光
1、九江东望秦塞西,洛神楼台花开时。

天汉三峡千重境,鸣王楼台水拍微。

2、金沙江水天色晚,九重洞庭日月新。

银汉澄清四海平,水光潋滟金沙春。

3、商河归去不见处,汉宫柳色见朝人。

南山碧云今古在,北道风物几时新?
4、张家界天姿特别,茂林秀披绿鬓风。

黄山高耸千仞内,叠翠峰顶万壑中。

5、大树底下古老陌,盘门青山雪容深。

苍山楼台钓翁游,回首归路三江阴。

二、古迹热土
1、西湖波涛来激浪,雁门关头多士兵。

洛阳古城若昔日,今朝城上几座堡?
2、故国东江漫漫游,庙前牡丹映秋风。

汉家荆山高万丈,沙中驿站彩旗飘。

3、青楼南望哪里可,千峰插空勾苍穹。

莲花池畔芙蓉娇,六合之地日初冷。

4、长安街上几棵松,峨眉峰前泉水通。

杨家洲头枕头沙,元-和年间新流放。

5、花院香雾春梦易,楼台月华夜深深。

洞庭湖岸风濛濛,桂林山水色正深。

大美古诗词中与地理知识

大美古诗词中与地理知识

大美古诗词中与地理知识古诗描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地理现象:描述了黄河的源头和流向。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多个省份,最终汇入渤海。

详细说明:这首诗反映了河流的起源和流向。

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河,其源头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冰雪融水形成河流,经过长途奔流,最终汇入海洋。

古诗描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地理现象:描述了从山顶俯瞰周围山脉的景象。

详细说明:这首诗体现了地势的相对高度。

站在山顶,由于周围的山峰都比自己低,所以能够一览众山小。

古诗描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地理现象:描述了锋面雨带的移动。

详细说明:这首诗反映了天气系统的移动。

当锋面雨带从东向西移动时,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象。

古诗描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地理现象: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详细说明:这首诗表达了即使距离遥远,但只要有知己,就像在身边一样。

这体现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尽管距离遥远,但在地球表面,人们仍然可以相互沟通和交流。

古诗描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地理现象:描述了长江的流速和水流的方向。

详细说明:这首诗反映了长江的流速之快,使得船只可以在一天之内从江陵返回白帝城。

古诗描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白《蜀道难》地理现象:描述了四川地区的地形和地势。

详细说明:这首诗体现了四川地区地势的险峻和复杂,使得道路难以通行,反映了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古诗描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地理现象:描述了山脉、河流和船只的景观。

详细说明:这首诗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描述了山脉的景观,而“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描述了河流和船只的景观,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古诗描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地理现象:描述了观察点的不同对景观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与中国地理试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50分)
1.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
A.塔里木盆地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D.准葛尔盆地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
A.冷锋天气B.暧锋天气
C.地形雨D.对流雨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
A.极地地区B.赤道地区
C.回归线D.极圈附近
4.“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A.源头B.上游C.中游D.下游
5.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应当指()
A.地球的大气圈B.地球的对流层
C.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D.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是我国的春末夏初。

这种锋面雨属于()
A.冷锋B.暧锋
C.准静止锋D.对流雨
7.“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
A.路南石林B.桂林山水
C.杭州西湖D.云南滇池
8.“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
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藏北高原的高山气候
C.三江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
D.滇南谷地的垂直地带性气候
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描述过去的()
A.宁夏平原B.河套平原
C.江汉平原D.黄淮平原
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
A.东风B.西风C.冬季风D.夏季风
1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A.降水垂直变化B.热量垂直变化
C.光照垂直变化D.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
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
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B.江淮地区
C.南岭一带D.华北平原
1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是()A.黄山B.庐山C.泰山D.华山
1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16.“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何处过去交通的困难()
A.四川B.青藏高原
C.福建D.云贵高原
1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A.黄果树瀑布B.庐山瀑布
C.壶口瀑布D.吊水楼瀑布
18.“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
A.山西省B.北京市
C.江苏省D.浙江省
19.“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哪个城市的气候特征()
A.台北B.南宁C.贵阳D.昆明
20.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述的是()A.黄山B.庐山C.泰山D.华山
二、综合题(50分)
(一)(12分)阅读毛泽东同志写于1935年10月的一首七律并回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诗中的“远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工农红军的远征历尽了千难万险,既要战胜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还要逾越前进途中的"万水千山"。

列出其中著名的高山大川。

3.金沙江、大渡河地势险要,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4.岷山位于秦岭以南,为什么会出现“千里雪”的景观?
(二)(28分)阅读毛泽东写于1956年6月的《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回答问题:1.“一桥飞架南北”是指当时正在兴建中的_______,时值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在执行当中。

该桥的建成连接了京汉、粤汉两条铁路,使得北京到广州的铁路运输变得畅通无阻。

2.“万里长江”全长_______千米,为我国最长的河流,在世界大河中长度居第三位。

毛泽东同志所畅游的江段位于长江_____游的
_______(城市)地区。

该城市位于长江与_______交汇处,为_______省的省会。

3.毛泽东同志笔下的“高峡”指的是举世闻名的_______,它自上而下依次为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

其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高峡出平湖”的设想如今已经变为现实,长江干流葛洲坝和_______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先后建成并发挥巨大效益。

5.试分析“高峡”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作者是在黄河游的一个地方登高远望的。

(鹳雀楼: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县)
2、前两句道出的两个方位名词是、。

3、“白日依山尽”是地球的结果。

4、“黄河入海流”指黄河注入渤海,其发源于是我国第二长河。

5、最后两句揭示的生活哲理是什么?
诗词与中国地理试题
一、参考答案:1.C2.B3.B4.C5.D6.C7.B8.A9.B10.D11.D12.D13.C14.B15.C16.C17.B18.C19.D20.C
二(一)(12分)参考答案:1.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或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2.①横亘于赣湘粤桂四省区之间的五岭(南岭)、大娄山、岷山、大雪山等。

②湘江、乌江、赤水、金沙江、大渡河等。

(山川各举两例即可);3.金沙江、大渡河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过渡地带,地壳运动剧烈,河流下切,降水丰沛,因此水力资源丰富。

4.岷山海拔高,气温低,山顶终年积雪。

(二)(28分)参考答案:1.武汉长江大桥2.6300中武汉汉江湖北3.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峡谷两岸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水能极其丰富4.三峡5.地壳上升,河流下切(三) (10分)答案:1、中游2、西、东3、自转4、巴颜喀拉山5、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