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2009年高考试题解析版

[高考真题]2009年高考试题解析版
[高考真题]2009年高考试题解析版

2009年全国卷Ⅱ理科数学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 解:原式10i(2+i)

24(2-i)(2+i)

i ==-+.故选A.

2. 解:{}{}1|

0|(1)(4)0|144x B x x x x x x x -??

=<=--<=<

?

.(3,4)A B ∴=I .选B. 3.

解:已知ABC ?中,12cot 5A =-

,(,)2

A π

π∴∈

. 12

cos 13

A ===-

故选D. 4. 解:11122

2121

||[]|1(21)(21)

x x x x x y x x ===--'=

=-=---, 故切线方程为1(1)y x -=--,即20x y +-= 故选B. 5.

解:令1AB =则12AA =,连1A B 1C D Q ∥1A B ∴异面直线BE 与1CD 所成的角即1A B

与BE 所成的角.在1A BE ?

中由余弦定理易得1cos A BE ∠=.故选C 6.

解:222250||||2||520||a b a a b b b =+=++=++r r r r r r r Q g ||5b ∴=r

.故选C

7.

解:322log 2log 2log 3b c <<∴>Q

2233log 3log 2log 3log a b a b c π<=<∴>∴>> .故选A. 8.

解:6tan tan[(]ta )6446n y x y x x π

ππππωωω???

?=+??????→=-=+ ?+? ????

向右平移个单位

1

64

()6

62k k k Z π

π

ωπωπ

+=

∴=+∈∴

-

, 又min 1

02

ωω>∴=Q .故选D 9.

解:设抛物线2:8C y x =的准线为:2l x =-直线

()()20y k x k =+>恒过定点P ()2,0- .如图过A B 、分 别作AM l ⊥于M ,BN l ⊥于N , 由

||2||FA FB =,则||2||AM BN =,点B 为AP 的中

点.连结OB ,则1||||2

OB AF =, ||||OB BF ∴= 点B 的横坐标为1, 故点

B 的坐标为22022

(1,22)1(2)3

k -∴=

=

--, 故选D 10.

解:用间接法即可.22244430C C C ?-=种. 故选C 11.

解:设双曲线22

221x y C a b

-=:的右准线为l ,过

A B 、分 别作AM l ⊥于M ,BN l ⊥于N ,

BD AM D ⊥于,由直线AB 的斜率为3,知直线AB 的倾斜角为

1

6060,||||2

BAD AD AB ?∴∠=?=

, 由双曲线的第二定义有

1||||||(||||)AM BN AD AF FB e -==-u u u r u u u r 11||(||||)22

AB AF FB ==+u u u

r u u u r .

又156

43||||25

AF FB FB FB e e =∴?=∴=u u u r u u u r Q 故选A

12.

解:展、折问题.易判断选B

第II 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13.

解:()4

224()x y y x x y x y -=-,只需求4()x y -展开式中的含xy 项的

系数:246C = 14. 解:{}n a Q 为等差数列,95

53

995S a S a ∴== 15.

解:设球半径为R ,圆C 的半径为r ,2277

.44

4r r ππ==,得由 因为22224R OC R =

=.由2222217()484

R R r R =+=+得22R =.故球O 的表面积等于8π. 16.

解:设圆心O 到AC BD 、的距离分别为12d d 、,则222123d d OM ==+. 四边形ABCD 的面积222212121

||||2(4)8()52

S AB CD d d d d =?=-≤-+=)(4- 三、解答题

17.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

c ,3cos()cos 2

A C

B -+=

,2

b a

c =,求B . 分析:由3

cos()cos 2

A C

B -+=,易想到先将()B A

C π=-+代入

3cos()cos 2A C B -+=

得3

cos()cos()2A C A C --+=.

然后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展开得3

sin sin 4

A C =;又由2b ac =,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

得2sin sin sin B A C =,进而得sin B =.故233

B ππ

=或.大部分考生做到这里忽略了检验,事实上,当23B π=

时,由1

cos cos()2

B A

C =-+=-,进而得3

cos()cos()212

A C A C -=++

=>,矛盾,应舍去. 也可利用若2b ac =则b a b c ≤≤或从而舍去23

B π

=.不过这种方法学生不易想到.

评析:本小题考生得分易,但得满分难. 18

(I )分析一:连结BE,111ABC A B C -Q 为直三棱柱, 190,B BC ∴∠=?

E Q 为1B C 的中点,BE EC ∴=.又DE ⊥平面1BCC ,

BD DC ∴=(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而DA ⊥平面ABC , AB AC ∴=(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

分析二:取BC 的中点F ,证四边形AFED 为平行四边形,进而证AF

∥DE ,AF BC ⊥,得AB AC =也可.

分析三:利用空间向量的方法.具体解法略.

(II )分析一:求1B C 与平面BCD 所成的线面角,只需求点1B 到面BDC 的

距离即可.

作AG BD ⊥于G ,连GC ,则GC BD ⊥,AGC ∠为二面角A BD C --的平面角,60AGC ∠=?.不妨设23AC =,则

2,4AG GC ==.在RT ABD ?中,由

AD AB BD AG ?=?,易得6AD =.

设点1B 到面BDC 的距离为h ,1B C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为α.利用

111

33

B B

C BC

D S D

E S h ???=?,可求得h =23,又

可求得

143B C =

11

sin 30.2

h B C αα=

=∴=? 即1B C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为30.?

分析二:作出1B C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再行求解.如图可证得

BC AFED ⊥面,所以面AFED BDC ⊥面.由分析一易知:四边形AFED

为正方形,连AE DF 、,并设交点为O ,则EO BDC ⊥面,OC ∴为EC 在面BDC 内的射影.ECO ∴∠即为所求.以下略.

分析三:利用空间向量的方法求出面BDC 的法向量n r

,则1B C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即为1B C u u u r

与法向量n r 的夹角的余角.具体解法详见高

考试题参考答案.

总之在目前,立体几何中的两种主要的处理方法:传统方法与向量的方法仍处于各自半壁江山的状况.命题人在这里一定会兼顾双方的利益. 19

解:(I )由11,a =及142n n S a +=+,有

12142,a a a +=+21121325,23a a b a a =+=∴=-=

由142n n S a +=+,...① 则当2n ≥时,有142n n S a -=+.....② ②-①得111144,22(2)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

又12n n n b a a +=-Q ,12n n b b -∴={}n b ∴是首项13b =,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II )由(I )可得1

1232

n n n n b a a -+=-=?,113

224

n n n n a a ++∴

-= ∴数列{}2

n n a

是首项为12

,公差为34

的等比数列. ∴

1331(1)22444

n n

a n n =+-=-,2

(31)2n n a n -=-? 评析:第(I )问思路明确,只需利用已知条件寻找1n n b b -与的关系即可. 第(II )问中由(I )易得11232n n n a a -+-=?,这个递推式明显是一个构造新数列的模型:1(,n n n a pa q p q +=+为常数),主要的处理手段是两边除以1n q +.

总体来说,09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I 、Ⅱ这两套试题都将数列题前置,主要考查构造新数列(全国I 还考查了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前n 项和的方法),一改往年的将数列结合不等式放缩法问题作为押轴题的命题模式.具有让考生和一线教师重视教材和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重视两纲的导向作用.也可看出命题人在有意识降低难度和求变的良苦用心. 20

分析:(I )这一问较简单,关键是把握题意,理解分层抽样的原理即可.

另外要注意此分层抽样与性别无关.

(II )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这一问处理起来也并不困难.

从甲组抽取的工人中恰有1名女工人的概率11462108

15

C C P C ?==

(III )ξ的可能取值为0,1,2,3

1234211056(0)75C C P C C ξ==?=,11121

46342212110510528

(1)75

C C C C C P C C C C ξ==?+?=

, 21622110510

(3)75

C C P C C ξ==?=

,31(2)1(0)(1)(3)75P P P P ξξξξ==-=-=-== 分布列及期望略.

评析:本题较常规,比08年的概率统计题要容易.在计算(2)P ξ=时,采

用分类的方法,用直接法也可,但较繁琐,考生应增强灵活变通的能力.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解:(I )设(,0)F c ,直线:0l x y c --=,由坐标原点O 到l 的距离为2

2

2

22

=

,解得 1c =.又3,3,2c e a b a ==∴==. (II )由(I )知椭圆的方程为22

:132

x y C +=.设11(,)A x y 、B 22(,)x y

由题意知l 的斜率为一定不为0,故不妨设 :1l x my =+ 代入椭圆的方程中整理得22(23)440m y my ++-=,显然0?>.

由韦达定理有:1224,23m y y m +=-

+12

24

,23

y y m =-+........① .假设存在点P,使OP OA 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成立,则其充要条件为:

点1212P (,)x x y y ++的坐标为,点P 在椭圆上,即22

1212()()132

x x y y +++=. 整理得2222112212122323466x y x y x x y y +++++=.w.w.w.k.s.5.u.c.o.m

又A B 、在椭圆上,即22221122236,236x y x y +=+=.

故12122330x x y y ++=................................② 将212121212(1)(1)()1x x my my m y y m y y =++=+++及①代入②解得21

2

m =

1222y y ∴+=-,12x x +=22432232

m m -+=+,即3(,22P ±.

当3,(,:12222m P l x y =

-=+;

当3,(:12m P l x y ==+. 评析:处理解析几何题,学生主要是在“算”上的功夫不够.所谓“算”,

主要讲的是算理和算法.算法是解决问题采用的计算的方法,而算理是采用这种算法的依据和原因,一个是表,一个是里,一个是现象,一个是本质.有时候算理和算法并不是截然区分的.例如:三角形的面积是用底乘高的一半还是用两边与夹角的正弦的一半,还是分割成几部分来算?在具体处理的时候,要根据具体问题及题意边做边调整,寻找合适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22.

解: (I )()2222(1)11a x x a

f x x x x x

++'=+=>-++ 令2()22g x x x a =++,其对称轴为1

2

x =-.由题意知12x x 、是方程

()0g x =的两个均大于1-的不相等的实根,其充要条件为

480(1)0a g a ?=->??

-=>?

,得1

02a << ⑴当1(1,)x x ∈-时,()0,()f x f x '>∴在1(1,)x -内为增函数; ⑵当12(,)x x x ∈时,()0,()f x f x '<∴在12(,)x x 内为减函数;

⑶当2,()x x ∈+∞时,()0,()f x f x '>∴在2,()x +∞内为增函数; (II )由(I )21(0)0,02

g a x =>∴-<<,222(2)a x x =-+2

()()()22222222221(2)1f x x aln x x x x ln x ∴=++=-++2

设()()221(22)1()2

h x x x x ln x x =-++>-,

则()()()22(21)122(21)1h x x x ln x x x ln x '=-++-=-++ ⑴当1(,0)2

x ∈-时,()0,()h x h x '>∴在1[,0)2

-单调递增; ⑵当(0,)x ∈+∞时,()0h x '<,()h x 在(0,)+∞单调递减.

()1112ln 2

(,0),()224

x h x h -∴∈->-=

当时 故()22122

()4

In f x h x -=>.

2018高考试题及解析 (理) (2).doc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 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 {-2,-1,0,1,2},}0)2)(1(|{<+-=x x x B ,则=?B A A. {-1,0} B. {0,1} C. {-1,0,1} D. {0,1,2} 2.若a 为实数,且i i a ai 4)2)(2(-=-+,则a = A. -1 B. 0 C. 1 D. 2 3.根据下面给出的2018年至2013年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单位:万吨)柱形图,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逐年比较,2018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效果最显著 B. 2007年我国治理二氧化硫排放显现成效 C. 2018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呈减少趋势 D. 2018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与年份正相关

4.已知等比数列}{n a 满足31=a ,21531=++a a a ,则=++753a a a A. 21 B. 42 C. 63 D. 84 5.设函数?? ?≥<-+=-, 1,2 ,1),2(log 1)(1 2x x x x f x 则=+-)12(log )2(2f f A. 3 B. 6 C. 9 D. 12 6.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 右图,则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A .81 B . 71 C .6 1 D .5 1 7.过三点)3,1(A ,)2,4(B ,)7,1(-C 的圆交y 轴于M 、N 两点,则=||MN A. 62 B. 8 C. 64 D. 10 8.右边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 ,b 分别为14, 18,则输出的a = A .0 B .2 C .4 D .14 9.已知A ,B 是球O 的球面上两点,0 90=∠AOB ,C 为该球面上的动点. 若三棱锥 ABC O -体积的最大值为36,则球O 的表面积为 A .π36 B .π64 C .π144 D .π256 10.如图,长方形ABCD 的边2=AB ,1=BC ,O 是AB 的 中点. 点P 沿着边BC ,CD 与DA 运动,记x BOP =∠. 将动点P 到A ,B 两点距离之和表示为x 函数)(x f ,则 )(x f y =的图像大致为

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详细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浙江卷] 【名师简评】相较于2016年,2017年的浙江卷在考点设置上,变化明显。第一板块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考查了标点符号的运用,而未单独考常考题型-----成语的运用;后两题一道是句子仿写,难度不大;一道是扩展语句,综合性较强,考查了考生理解分析、想象、语言组织等能力。论述类所选的文本层次清晰,试题难度较小。文学类文本选的是巩高峰的小说《一种美味》,难度较大,争议性也很强。尤其是后两道主观题,极能考察考生的思维能力。文言文部分的题型和考查的知识点都没有变化。诗词鉴赏考查的是唐代白居易的《采地黄者》,分值增加1分,题型依旧是主观题。只是第一题由去年的简答题变成了填空。文化经典选的是《论语》中的两个片段,仍旧注重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以及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分值也增加了1分。作文题依旧是材料作文,核心话题是“人生与书”。其中的“书”,虚实结合。作文立足生活,考查考生思考人生。立意难度不大,但对考生的想象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写好也不简单。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解析】A项“风靡”的“靡”应该读“mǐ”;B项“蚁穴”的“穴”应该读 “xuè”;C项“不禁”的“禁”应该读“jīn”。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解析】“付与”,拿出,交给。其后所接的对象比较具体,如付与某人等。此处应该用“赋予”一词。赋予:给予,交给,寄托。其对象多为抽象的,或精神层面的。如赋予某某意义,赋予某某使命。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解析】乙处“达到临界值”和“超过人类智能总和”均作“奇点时刻”的定语,属于并列成分,不能用逗号,应改为顿号。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解析】A项搭配不当,“客大型机”和“标志性工程”不搭配,可将“工程”改为“品牌”;B项逻辑关系有误,“留学生吟诵社”属于组织,不属于“朗诵爱好者”;D项成分残缺,“按照”缺少宾语中心语,应该在“生态乡”后面加上“的标准”。 5.【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句子仿写能力。 【解析】句子仿写最忌“形似神不似”。要在了解句式特点、修辞等要求的基础上,仔细分析所提供例句的逻辑关系,才能领会其精髓。本题题干已经就归谬法做了详细的解释,且有例句辅助理解,因而难度不大。 【参考示例】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 6.【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解析】题目已经明确要求描写一个“场景”,根据提供的诗句,构成“场景”的要素是小路、我、台阶、月光和蚂蚁。而“童年”则是心理描写的重要提示,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这类题对语言组织能力要求较高,扩写之后的语段往往富有浓厚的散文色彩,要注意语句的连贯、准确和生动。

2015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理科)【解析版】

2015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 1.(5分)(2015?江苏)已知集合A={1,2,3},B={2,4,5},则集合A∪B中元素的个数为5. 考点:并集及其运算. 专题:集合. 分析:求出A∪B,再明确元素个数 解答:解:集合A={1,2,3},B={2,4,5},则A∪B={1,2,3,4,5}; 所以A∪B中元素的个数为5; 故答案为:5 点评:题考查了集合的并集的运算,根据定义解答,注意元素不重复即可,属于基础题 2.(5分)(2015?江苏)已知一组数据4,6,5,8,7,6,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6. 考点: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专题:概率与统计. 分析:直接求解数据的平均数即可. 解答:解:数据4,6,5,8,7,6, 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6. 故答案为:6. 点评:本题考查数据的均值的求法,基本知识的考查. 3.(5分)(2015?江苏)设复数z满足z2=3+4i(i是虚数单位),则z的模为. 考点:复数求模. 专题:数系的扩充和复数. 分析:直接利用复数的模的求解法则,化简求解即可. 解答:解:复数z满足z2=3+4i, 可得|z||z|=|3+4i|==5, ∴|z|=.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模的求法,注意复数的模的运算法则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 4.(5分)(2015?江苏)根据如图所示的伪代码,可知输出的结果S为7.

考点:伪代码. 专题:图表型;算法和程序框图. 分析:模拟执行程序框图,依次写出每次循环得到的I,S的值,当I=10时不满足条件I<8,退出循环,输出S的值为7. 解答:解:模拟执行程序,可得 S=1,I=1 满足条件I<8,S=3,I=4 满足条件I<8,S=5,I=7 满足条件I<8,S=7,I=10 不满足条件I<8,退出循环,输出S的值为7. 故答案为:7.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循环结构的程序,正确判断退出循环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5.(5分)(2015?江苏)袋中有形状、大小都相同的4只球,其中1只白球、1只红球、2 只黄球,从中一次随机摸出2只球,则这2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为. 考点: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专题:概率与统计. 分析:根据题意,把4个小球分别编号,用列举法求出基本事件数,计算对应的概率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记白球为A,红球为B,黄球为C1、C2,则 一次取出2只球,基本事件为AB、AC1、AC2、BC1、BC2、C1C2共6种, 其中2只球的颜色不同的是AB、AC1、AC2、BC1、BC2共5种; 所以所求的概率是P=.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列举法求古典概型的概率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目. 6.(5分)(2015?江苏)已知向量=(2,1),=(1,﹣2),若m+n=(9,﹣8)(m, n∈R),则m﹣n的值为﹣3. 考点: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专题:平面向量及应用.

2009年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1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7页。第II卷8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题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题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 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 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 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 成1—2题 1.甲市可能是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 广州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图2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 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2,完成3—5题。

3. N地风向为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4. 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 M地 B. N地 C. P地 D. Q地 5. 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 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 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6. 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A. 80M B. 110M C. 170M D. 220M 7.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道路重合 8.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2011年高考试题(全国卷文)解析版

2011年高考题全国卷II数学试题·文科全解全析 科目:数学试卷名称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I(文科) U D){} 1,4【思路点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集合交并补的计算方法,易求M U (0) x≥的反函数为 )(B) 2 x y= b 【思路点拨】本题要把充要条件的概念搞清,注意寻找的是通过选项能推出 第 1 页共 13 页

第 2 页共 13 页

第 3 页 共 13 页 【思路点拨】此题理解好三角函数周期的概念至关重要,将()y f x =的图像向右平 移 3π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图像与原图像重合,说明了3 π是此函数周期的整数倍。 【精讲精析】选C . 由题2()3k k Z ππω=?∈,解得6k ω=,令1k =,即得min 6ω=. 40 (8) 已知直二面角l αβ--,点A ∈α,AC l ⊥,C 为垂足,点B ∈β,BD l ⊥,D 为垂足.若AB =2,AC =BD =1,则CD = (A ) 2 (B )3 (C )2 (D )1 【思路点拨】解决本题关键是找出此二面角的平面角,然后把要求的线段放在三角形 中求解即可。 【精讲精析】选C. 在平面内过C 作//CM BD ,连接BM ,则四边形CMBD 是平行四边形,因为BD l ⊥,所以CM l ⊥,又AC l ⊥,ACM ∴∠就是二面角 l αβ--的平面角。90ACM ∴∠=. 所以222222,AB AM MB AC BD CD =+=++代入后不难求出2CD =。 45 (9)4位同学每人从甲、乙、丙3门课程中选修1门,则恰有2人选修课程甲的不同选法共有 (A) 12种 (B) 24种 (C) 30种 (D)36种 【思路点拨】解本题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选出2人选修课程甲,第二步再把剩余两 人分别选乙、丙. 【精讲精析】选A.第一步选出2人选修课程甲有246C =种方法,第二步安排剩余两 人从乙、丙中各选1门课程有222A =种选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有6212?=种选 法。 6 (10)设()f x 是周期为2的奇函数,当0≤x ≤1时,()f x =2(1)x x -,则5()2f -= (A) - 12 (B)1 4- (C)14 (D)12 【思路点拨】解本题的关键是把通过周期性和奇偶性把自变量52 - 转化到区间[0,1]上进行求值。

名词高考真题解析

名词高考真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名词 1.He proved himself a true gentleman and the beauty of his ___ was seen at its best when he worked with others. A.aspect B.appearance C.talent D.character 【答案】D 【解析】 【详解】 考查名词辨析。句意:他证明了自己是一个真正的绅士,当他和别人一起工作时,他的性格之美达到了极致。A. aspect方面;B. appearance外貌;C. talent才华,天才;D. character 性格,品质。根据句中a true gentleman 和when he worked with others.可判断绅士在工作时表现出的是性格品质,而不是外表或才华,故选D。 2.Because of the heavy snow, the researchers failed to reach their ________ on time as expected. A.stage B.agreement C.kingdom D.destination 【答案】D 【解析】 【详解】 考查名词辨析。句意:由于大雪,研究人员未能如期到达目的地。A. stage阶段;B. agreement协议;C. kingdom王国;D. destination目的地,根据题意,故选D。 3.When people need information, from the news and weather forecasts to travel packages and academic research, the Internet is now the first______ they turn to. A.privilege B.source C.assistance D.outcome 【答案】B 【解析】 【详解】 考查名词。A. privilege特权; B. source来源; C. assistance帮助,援助; D. outcome 结果。句意:当人们需要信息时,从新闻和天气预报到旅游套餐和学术研究,互联网现在是他们求助的第一个来源。结合句意可知答案为B。 4.The success of her book has given her high social . A.status B.sculpture C.approval D.figure 【答案】A 【解析】 【详解】

2015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2015年上海语文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地图与理论模型 ①工程师在设计汽车时会按比例制作汽车模型,这种实物模型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汽车的构造,而且可以让一些实验更加便捷。举办一场宴会前,我们会思考应该邀请谁参加、需要准备哪些食物等,这时我们其实也构建了一个模型。这种模型与汽车模型不同,它不是一种实物,而是一种“理论”。科学家的工作与此相似,也是构建某种理论模型,只是这类模型的特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②地图也是一种模型。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有助于我们了解理论模型的特点。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请看一张某大学校园的局部地图: ③这张地图的右边画有一个箭头。请问:箭头指示的东西足什么? ④人们通常会回答:箭头指示的是一幢建筑。如果我说这答案不仅是错的,而且根本不着边,你会怎样想?你肯定会怀疑这是个把戏。没错,你的怀疑是正确的,但这个把戏的背后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 ⑤正确的答案是,箭头指示的是一个矩形图框。这就是真正为箭头所指的东西。人们会回答箭头指向了一幢建筑物,是因为根据地图和与之对应的实际环境,矩形图框显然表示一幢建筑物。但建筑物只是矩形图框所表示的物体,而不是矩形图框本身。 ⑥这个练习的目的是指出地图与其所表示的对象不是一码事。当然,这只是一个把戏, ,你可以将一张街道生活中没有人会混淆地图上的一个矩形图框和现实中的一幢建筑。毕竟 .. 地图折起来放进你的口袋,却不可能把一个街道折起来放进口袋。而理论模型与客观对象间的差别却容易被人忽略,这需要我们格外注意。 ⑦我们都知道地图和它所表示的对象是不同的,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重要的联系。那么,地图是如何与一个特定空间发生联系的呢? ⑧第一,地图与它所表示的对象在结构上具有特定相似性。就地图而言,结构的特定相似性是空间上的。例如,地图中的线条的空间关系,与地图所表示的街道的空间关系相对应。 ⑨第二,我们拥有一套社会约定来绘制和阅读地图。没有这些约定,地图只是绘有不同线条的纸。这套约定十分浅显,并为人们熟知,所以大多数人在看地图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使用了这些约定。 ⑩理论模型也离不开约定,只是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没有几个人知道用来解释宇宙大爆炸这一理论模型的约定。人们需要了解更多的学科专业知识,才能“绘制”和“阅读”理论模型。 ?通过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我们还发现了值得进一步追问的有趣的问题:存在完美的地图吗?答案依赖于什么是“完美的地图”。如果“完美的地图”是指对一个地方的所有特

历年江苏卷数学 2004年高考.江苏卷.数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小时)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江苏卷) 一、选择题(5分×12=60分) 1.设集合P={1,2,3,4},Q={R x x x ∈≤,2},则P ∩Q 等于( ) (A){1,2} (B) {3,4} (C) {1} (D) {-2,-1,0,1,2} 2.函数y=2cos 2x+1(x ∈R )的最小正周期为( ) (A)2 π (B)π (C)π2 (D)π4 3.从4名男生和3名女生中选出4人参加某个座谈会,若这4人中必须既有男生又有女生,则不同的选法共有 ( ) (A)140种 (B)120种 (C)35种 (D)34种 4.一平面截一球得到直径是6cm 的圆面,球心到这个平面的距离是4cm ,则该球的体积是 ( ) (A)33π100cm (B) 33π208cm (C) 33π500cm (D) 33 π3416cm 5.若双曲线1822 2=-b y x 的一条准线与抛物线x y 82=的准线重合,则双曲线离心率为 ( ) (A)2 (B)22 (C) 4 (D)24 6.某校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得到他们在某一天各自课外阅读所用时间的数据,结果用右侧的条形图表示. 根据条形图可得这50名学生这一天平均每人的课外阅读时间为 ( ) (A)0.6小时 (B)0.9小时 (C)1.0小时 (D)1.5小时 7.4 )2(x x +的展开式中x 3的系数是 ( ) (A)6 (B)12 (C)24 (D)48 8.若函数)1,0)((log ≠>+=a a b x y a 的图象过两点(-1,0)和(0,1),则 ( ) (A)a=2,b=2 (B)a= 2 ,b=2 (C)a=2,b=1 (D)a= 2 ,b= 2 9.将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它是一种各面上分别标有点数1,2,3,4,5,6的正方体玩具)

2009年全国高考成语试题汇编及详解答案

2009年高考词语试题汇编——成语详解 1、(09年江西卷)3.下列名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B.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C.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D.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 答案:B 【解析】A.不假思索——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说话迅速。B.拍案叫绝——形容非常赞赏。句中夸赞作品,合适。C.死得其所——所:处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感情色彩不对。D.居高临下——居:站在,处于;临:面对。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句子是指演讲者思想的高度,不是“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2、(09年北京卷)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马金凤幼年从艺时嗓音毫无优势,后来却以清亮驰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高亢悦耳,她81年的舞台生涯中有多少值得探寻的奥秘啊! B“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百年孤独》,一度在国内各大书店杳无踪迹,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 C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D.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五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答案】D【解析】D项望文生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思路分析】对于成语,要用文言文的知识来识记和理解,其中的典故成语如“世外桃源”、“目无全牛”、“五风十雨”等需要整体把握,切不可肢解、曲解。 3、(09年全国卷Ⅰ)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深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答案:B 【答案解析】A.寻根究底: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与语境义相符合。B.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应用对象应该是人,不能用于修饰“时代”等,使用对象错误。(成语出处:汉·贾谊《新书·宗首》:“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C.崇论宏议:崇,高;宏,大。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与语境义相符合。(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传》:“必将崇论宏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 用法示例鲁迅《彷徨·高老夫子》:“但高老夫子却不很能发表什么~。”)D.明日黄花: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4、(09年全国卷Ⅱ)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当的一项是 A.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孤独紧张、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50﹪。

2011年高考英语全国卷1:真题及答案(打印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选填空(共15 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例: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unwise to give a child be or she wants. A .however B .whatever C.whichever D.whenever 21.—We could invite John and Barbara to the Friday night party. —Yes, ?I’ll give them a call right now. A. why not B. What for C. why D. what 22. Try she might, Sue couldn’t get the door open. A. if B. when C. since D. as 23. Planing so far ahead no sense-so many thing will have changed by next year. A.made B.is making C.makes D.has made 24. I wasn’t sure if he was really interested or if he polite. A.was just being B.will just be C.had just been D.would just be 25.—Someone wants you on the phone. — nobody knows I am here. A.Although B.And C.But D.So 26. I can the house being untidy,but I hate it if it’s not clean. https://www.360docs.net/doc/5c3573312.html,e up with B.put up with C. turn to D.stick to 27. The next thing he saw was smoke _______ from behind the house. A. rose B. rising C. to rise D. risen 28. Only when he reached the tea-house __________ it was the same place he’d been in last year. A. he realized B. he did realize C. realized he D. did he realized 29. When Alice came to, she did not know how long she ________ there. A. had been lying B. has been lying C. was lying D. has lain 30. The form cannot be signed by anyone _______ yourself. A. rather than B. other than C. more than D. better than 31. The prize will go to the writer ____________ story shows the most imagination. A. that B. which C. whose D. what 32. They____ have arrived at lunchtime but their fight was delayed. A. will B. can C. must D. should 33.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____ boy must learn to stand up and fight like____. A. a; a B. a; the C. the; the D. a; 不填 34. William found it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read, for his eyesight was beginning to ____. A. disappear B .fall C. fail D. damage 35. —Artistic people can be very difficult sometimes. —Well, you married one. ____. A. You name it. B. I’ve got it. C. I can’t agree more. D. You should know.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In our discussion with people on how education can help them succed in life,a woman remembered the first meeting of an introductory 36 course about 20 years ago. The professor 37 the lecture hall ,placed upon his desk a large jar filled with dried beans(豆),and invited the student to 38 how many beans the jar contained .After39 shout of wildly wrong guesses the professor smiled a thin, dry smile, announced the 40 answer,and went on saying ,“you have just 41 an important lesson about science. That is:Never 42 your own senses.”

2013高考试题解析

2013全国新课标II卷——文综政治38题解析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畜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问上泉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 材料一 2004年,某县在R镇征地近2000亩(1公顷=15亩)建立了一个工业园,在一家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后.150多家配套企业相继入园,2012年该因区实现产值120亿元。在园区周围,校、医院、银行等纷纷出现.2012年,该镇人口由2.3万增加到3.5万,新增人口中有7000多人足脱离土地的农民,他们在接受培训后成为园区的产业工人。务工农民留下的土地由一些经管大户集中起来、统一经管,建立了一批质稻米、蔬菜和水果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镇90%的劳动力实现当地就业,人均收入明显 材料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被征地农民的许多现实问题受到广泛关泣.M省2010年对1460户被征地农民进行了入户调查.调查显示,被征地农民户均失地2.1亩,99%的家庭得到各种形式的补偿,每户平均获得政府货币补偿76271元;与土地被征前相比,34%的家 庭收入增加,户均增加7125元,37%的家庭年收入下降,户均减少10409元,其余家庭收入变化不明显;69%的农民拥有固定职业,31%的农民没有固定职业;在有固定职业的农 民中,10%的农民是通过政府、社区介绍就业的;70%的农民拥有医疗保险,17%的农民拥 有养老保险,3%的农民拥有失业保险。 1. 结合材料一和所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R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4分) 2.假设你是M省人大代表,请结合材料二向政府部门提出解决被征地农民问题的政策建议。(12分) 命题立意:本题借助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经济角度综合考查城镇化发展和保障农村劳动者权益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整合知识和运用知识解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解析:本题以城镇化发展为背景,一分为二地考查城镇化的积极作用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本题第一问属于“原因类”试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结合设问回答问题的能力。因此解答本题的第一步是认真研讨材料,从中获取能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即制造企业与配套企业的入园、人口的增加,特点是农民的入城(劳动力转移)、土地的集中与统一经营(产业化经营)、人均收入的明显增加等等;第二步分析这些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即提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发展等;第三步将第一、二步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也是组织答案的过程,要注意不能脱离材料。第二问从人大角度考查,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此类试坚持“措施”从问题中来的原则“。首先从材料二中寻找被征地的农民面临哪些问题,即补偿标准低、就业困难、收入减少、保障不健全、合法权益无法保障等问题;其次上述问题采取解决办法,同时强调主体是人大代表,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即要从政策局面上提出建设,而不是具体措施,最后组织答案,坚持一个措施解决一个问题的模式。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必修一经济生活中关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生产发展的有关考点。 答案1.企业的聚集发挥了规模经济优势,带动了产业发展,促进了产值增加;(4分)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为园区和该镇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3分)土地的统一集中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3分)居民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费,带动了服务业

2017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试题解析

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语文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

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9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

2016年江苏数学高考试题 数学Ⅰ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已知集合{1,2,3,6},{|23},A B x x =-=-<<则=A B ________________. 2.复数(12i)(3i),z =+-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z 的实部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双曲线22173 x y -=的焦距是________________. 4.已知一组数据,,,,,则该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_________. 5.函数y =232x x --的定义域是________ 6.如图是一个算法的流程图,则输出的a 的值是________ 7.将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一种各个面上分别标有1,2,3,4,5,6个点的正方体玩具)先后抛掷2次,则出现向上的点数之和小于10的概率是________

8.已知{a n}是等差数列,S n是其前n项和.若a1+a22=-3,S5=10,则a9的值是________ 9.定义在区间[0,3π]上的函数y=sin 2x的图象与y=cos x的图象的交点个数是________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F 是椭圆 22 22 1( ) x y a b a b +=>>0的右焦点,直线 2 b y=与椭圆交于B,C两点,且90 BFC ∠=,则该椭圆的离心率是________ 11.设f(x)是定义在R上且周期为2的函数,在区间[ ?1,1)上, ,10, ()2 ,01, 5 x a x f x x x +-≤< ? ? =? -≤< ? ? 其中. a∈R若 59 ()() 22 f f -=,则f(5a)的值是________ 12. 已知实数x,y满足 240 220 330 x y x y x y -+≥ ? ? +-≥ ? ?--≤ ? ,则x2+y2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3.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E,F是AD上的两个三等分点,4 BC CA ?=,1 BF CF ?=-,则BE CE ?的值是________ 14.在锐角三角形ABC中,若sin A=2sin B sin C,则tan A tan B tan C的最小值是________

09年高考试题精选2009年高考试题——(湖北卷)精析版

09年高考试题精选2009年高考试题--(湖北卷)精析版 测试题 2019.9 1,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4.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三月晦日偶题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青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5分) 答:秦词的理趣: 元词的情趣: (2)分析《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2分) 2,15.古诗文默写。(6分) (1)古文默写。(必须默写)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节选)》)(2)古诗默写。(任选一首默写) ①,。,。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杜甫《客至》) ②,。,。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3,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云南看云沈从文 (1)云南是因云而得名的,可是外省人到了云南一年半载后,一定会和本地人差不多,对于云南的云,除了只能从它变化上得到一点晴雨知识,就再也不会单纯的来欣赏它的美丽了。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

(2)战争给了许多人一种有关生活的教育,走了许多路,过了许多桥,睡了许多床,此外还必然吃了许多想象不到的苦头。然而真正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说不定倒是明白许多地方各有各的天气,天气不同还多少影响到一点人事。云有云的地方性:中国北部的云厚重,人也同样那么厚重。南部的云活泼,人也同样那么活泼。海边的云幻异,渤海和南海云又各不相同,正如两处海边的人性情不同。河南河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以作窝窝头,云粗中有细,人亦粗中有细。湖湘的云一片灰,长年挂在天空一片灰,无性格可言,然而桔子辣子就在这种地方大量产生,在这种天气下成熟,却给湖南人增加了生命的发展性和进取精神。四川的云与湖南云虽相似而不尽相同,巫峡峨眉夹天耸立,高峰把云分割又加浓,云有了生命,人也有了生命。 (3)云南的云给人的印象大不相同,它的特点是素朴,影响到人的性情,也应当是挚厚而单纯。它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长年的热浪,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色调出奇的单纯。唯其单纯反而见出伟大。尤以天时晴明的黄昏前后,光景异常动人。而在这美丽天空下,人事方面,我们每天所能看到的,除了官方报纸虚虚实实的消息,物价的变化,空洞的论文,小巧的杂感,此外似乎到处就只碰到“法币”。大官小官商人和银行办事人直接为法币而忙,教授学生也间接

2011年全国高考2卷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I) 数学 本试卷共4页,三大题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 填空题和解答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满足题目要求的。 1.复数1z i =+,z 为z 的共轭复数,则1zz z --= (A) -2i (B) -i (C) i (D) 2i 2. 函数()20y x x =≥的反函数为 (A)()24x y x R =∈ (B) ()2 04 x y x =≥ (C)()24y x x R =∈ (D) ()240y x x =≥ 3.下面四个条件中,使a b >成立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是 (A) 1a b >+ (B) 1a b >- (C)22a b > (D) 33 a b > 4.设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11a =,公差22,24k k d S S +=-=,则k= (A) 8 (B) 7 (C) 6 (D) 5 5.设函数()()cos 0f x x ωω=>,将()y f x =的图像向右平移3 π 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图像与原图像重合,则ω的最小值等于 (A) 1 3 (B) 3 (C) 6 (D) 9 6.已知直二面角l αβ--,点,,A AC l C α∈⊥为垂足,,,B BD l D β∈⊥为垂足,若 2,1AB AC BD ===,则D 到平面ABC 的距离等于 (A) 22 (B) 33 (C) 63 (D)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