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人类学:人体骨骼测量纲要
体质人类学:人体骨骼测量纲要

骨盆的各项性别特征
项
目
骨盆整体
骨盆入口(上口)
骨盆出口(下口) 骨盆腔 耻骨结节 耻骨弓
坐骨耻骨支
男
性
粗壮、肌嵴明显、较重
纵径大于横径,呈心脏形
狭小、坐骨棘发达
高而窄,呈漏斗形
钝圆,靠近耻骨联合 呈V字形,夹角较小,约 70-75,相当于食指于中指 所形成的角
外翻不明显
女性
较细致,肌嵴不发达, 较轻
横径大于纵径,呈椭圆 形
宽阔,坐骨棘不发达
浅而宽,呈圆柱形
锐利,距耻骨联合较远
呈U字形,夹角较大, 约90-110°,相当于拇 指与食指所形成的角
明显外翻
耻骨联合
高
低
闭孔 髋臼
大,较近卵圆形,内角较钝, 较小,近三角形,内角
约100-110°
较锐,约70°
较大,略向外侧方
较小,略向前方
坐骨大切迹
窄而深
一、根据牙齿的萌出时间推断年龄
颅骨和下颌骨测量的标准平面
在进行颅骨和下颌骨的某些项目,尤其是角度项 目的测量时,必须首先将被测标本置于一个特定 的位置上,这个特定的位置即称为标准层面。
1.法兰克福平面(Frankfurt horizontal plane)
是颅骨测量时的标准平面,于1884年在德国法 兰克福召开的测定方法协定会议上确定,而后为 各国人类学家所采纳,故而得名。此平面由三点 组成,即由两侧外耳门上缘点(po)和左侧眶下 缘点(or)所决定。如果左侧眶下缘点处颅骨破 损,则可以右侧眶下缘点取代。因此,该平面又 称眼耳平面(Ohr-Augen-ebene )。
关节面
1/2
其它特征:
1)耻骨下支的下缘(内侧缘):男性外凸, 而女性凹入。从耻骨下支的背侧面观察, 该项特征更为明显。
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

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一、概念题:1.体质人类学:是将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种,研究其体质形态、身体结构及其生物学的变异和进化,以阐述人类的起源、人种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2.布鲁门巴赫:德国人类学家,他创立了颅骨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被称为“体质人类学之父”。
3.林耐:瑞典人类学家,他建立了生物的分类系统,把人与蝙蝠、狐猴、猿猴都归为一类,称之为灵长目;同时,他还在灵长目中划分出了智人属,而其中又再分为四个人种。
4.人体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下肢伸直,两足并立。
5.法兰克福平面/耳眼平面:是由左右侧耳门上点和左侧眶下点位于一个水平面所决定的。
6.能人:今大约250万年前,人类进入了“能人阶段”.生活在大约160-250万年前的能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简单的石器。
在埃塞俄比亚古纳(Gona)地点已发现250万年前的石器,是迄今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工具。
到目前为止,可靠的化石证据显示能人之前的人类化石仅发现于非洲7.尼安德特人:距今大约20-3万年生活在欧洲和近东地区的古人类。
尼安德特人已经能够制造使用复杂的工具、具有狩猎、丧葬等习俗。
也有学者将尼安德特人归入古老型智人。
二、思考题:1、体质人类学的定义?体质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体质人类学是将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种,研究其体质形态、身体结构及其生物学的变异和进化,以阐述人类的起源、人种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体质人类学是兼跨自然和历史科学的学科。
它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体形态学、生物进化论、灵长类学、古人类学、人种学。
2.什么是人?人与猿的界限,60年代以前,古人类学界一般以能否制造工具作为划分人与古猿的界限;研究发现:制造工具不是人类独有的能力,黑猩猩也会制造工具;古人类学界逐渐放弃以能否制造工具来区分古猿与最早的人,改而采用另外的标志作为划分人与猿的界限:习惯性两腿直立行走。
人的骨骼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人的骨骼实验实验日期:2022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2. 观察人体骨骼的各个部分,掌握骨骼的解剖结构。
3. 通过实验,提高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材料1. 人体骨骼模型2. 解剖图谱3. 实验记录本4. 骨骼解剖图谱三、实验方法1. 观察人体骨骼模型,了解骨骼的组成和形态。
2. 按照解剖图谱,逐一观察骨骼的各个部分,记录观察结果。
3. 通过实验,掌握骨骼的解剖结构。
四、实验步骤1. 观察骨骼模型,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包括骨、骨连接和骨膜。
2. 观察脊柱,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了解脊柱的形态和功能。
3. 观察骨盆,包括髂骨、耻骨和坐骨,了解骨盆的形态和功能。
4. 观察上肢骨,包括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了解上肢骨的形态和功能。
5. 观察下肢骨,包括股骨、胫骨、腓骨、跖骨和趾骨,了解下肢骨的形态和功能。
6. 观察颅骨,包括额骨、顶骨、颞骨、蝶骨、筛骨和枕骨,了解颅骨的形态和功能。
7. 观察关节,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了解关节的形态和功能。
五、实验结果1. 人体骨骼由206块骨头组成,分为中轴骨和四肢骨两部分。
2. 脊柱是人体的重要支撑结构,具有保护脊髓、支持体重和维持身体平衡等功能。
3. 骨盆是连接躯干和下肢的重要骨连接,具有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和产生运动等功能。
4. 上肢骨和下肢骨分别具有支撑、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5. 颅骨具有保护脑部和面部器官的功能。
6. 关节是人体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连接骨骼、传递力和产生运动等功能。
六、实验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人体骨骼的组成、形态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骨骼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运动、支持和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护骨骼,预防骨骼疾病的发生。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人体骨骼模型,掌握了骨骼的解剖结构,了解了骨骼的形态和功能。
骨骼体态评估

骨骼体态评估骨骼体态评估是指通过对个体骨骼的评估,分析其姿势和体态,判断是否存在姿势异常或骨骼畸形的专业技术。
本文将介绍骨骼体态评估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目的骨骼体态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判断个体的骨骼姿势和体态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骨骼畸形或者其他问题。
通过评估,可以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骨骼问题,以保持或改善个体的健康状况。
二、方法1. 定位测量:评估者通过观察个体的静止姿势和动态动作,详细记录下来。
包括观察个体身体前后左右的倾斜情况,骨盆的水平状态,脊柱的曲度,肩膀的高低等。
2. 镜面检视:让个体站在镜子前,全面观察自己的身体姿势和体态,注意是否存在不协调的地方。
3. 便捷测试:通过一些简单的测试方法,如前屈测试、仰卧起坐测试、翻转前屈测试等,评估个体的柔韧性和关节活动度。
4. 以往病史和家族病史:了解个体的以往病史和家族病史,对于评估个体的骨骼体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注意事项1. 评估者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个体的骨骼姿势和体态。
2. 评估者应注意保护个体的隐私,尊重个体的自尊心和隐私权。
3. 评估者要与个体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不要对个体进行刻意的抨击和指责,要以积极的态度进行评估和指导。
4. 评估结果需要及时记录和总结,制订相应的改善计划和措施,同时需要与个体进行沟通和反馈。
5. 骨骼体态评估不能单一依靠观察外貌,还需要结合个体的相关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评估分析。
综上所述,骨骼体态评估是一项重要的专业技术,通过评估个体的骨骼姿势和体态,可以发现骨骼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评估者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注意保护个体的隐私和尊重个体的权益。
评估结果需要及时记录和总结,制定相应的改善计划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健康。
体质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

《体质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一、课号:01102511二、总学时:32学时三、适用专业:高等工程专科三年制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四、选用教材:人体测量与评价,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人体测量与评价编写组,ISBN编号:704003106X五、本课程的作用和任务人体测量与评价介绍了同人体测量与评价有关的主要理论知识和形态、机能、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测量与评价方法,以及身体组成成分、营养状况、疲劳程度的评定方法。
理论知识的主要内容有:测量的可靠性,有效性及客观性的概念及其检验,评价的概念及分类,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动态评价方法的应用,人体生长发育的评价与预测,成套测验的项目分析,以及人体测量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等,并附有国内外各种评价标准。
六、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一、人体测量与评价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二、人体测量与评价的内容三、人体测量发展概况重点:人体测量与评价的内容。
建议学时:1学时第一章测量与评价概说内容:第一节测量的期望一、可靠性二、有效性三、客观性第二节身体发育的评价与预测一、评价的概念及评价标准二、形态发育的评价三、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评价四、身体发育的预测第三节测试工作计划的制定及项目分析一、测试工作计划的制定二、项目分析(成套测验)重点:评价的概念及评价标准、形态发育的评价、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评价。
难点:项目分析(成套测验)建议学时:3学时第二章人体形态测量第一节形态测量的基本知识一、形态发育特点二、常用人体解剖学术语三、体表划线四、测量的基本姿势及测点第二节姿势的检查与评价一、姿势的概念及完美姿势的条件二、姿势的一般检查与评价三、脊柱弯曲度的检查四、胸廓形状检查五、腿的形状检查六、足的形状检查第三节身体测量一、身体测量的意义二、测量内容及方法第四节体型一、测量体型的意义二、体型的概念及分类三、体型的测量方法第五节骨髂年龄一、骨骼年龄的概念二、骨骼年龄与成熟度三、儿童少年时期的骨骼X线解剖特点四、骨骼年龄的测定第六节生长发育的评价一、对个体的评价二、对集体(群体)的评价重点:姿势的检查与评价、生长发育的评价。
体质人类学

(3)人类种族变异问题的研究
• 有关人类种族变异的研究内容又被称为人种学。与古人类 学研究不同,人种学研究主要着眼于人类的体质特征和类 型在空间上的差异,即对分布于地球表面不同区域内的各 人群之间体质特征方面的异同进行探讨。同时,也并不排 斥对时间问题的考虑。 • 当今世界各色人种的分类和分布进行研究; • 现代各人种的历史渊源研究。即探索人种起源和形成的时 间、原因和过程。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和 自然条件,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的各个人类群体或群体成员, 他们在流动迁徙和交错混杂中会出现许多错综复杂的血缘 交流和基因重组合现象,从而导致某些新的种族类型不断 涌现;
(3)统计学分析
• 体质人类学着眼于人类群体体质的研究,因此其 考察的对象,除了那些稀少的化石材料之外,其 余各类样本的例数一般都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就必须首先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所获得的数 据、资料进行处理。 • 在研究过程中,通常还需要在各种人类学标本之 间进行归类、对比和判别,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经 常使用的方法为多元分析法。统计学软件常用的 有SAS、SPSS。
(2)人类起源问题的研究
体质人类学也是一门历史科学,我们不仅要研究世界各地现 在生存着人们的体质现状,而且还要探讨他们的历史发展 过程。对人类起源问题的研究,也就是对人类及其近亲— —高等灵长类动物的体质特征和类型在时间上的变化的研 究。这部分内容通常又被称做古人类学,化石人类、化石 灵长类动物和现代灵长类动物是其主要的研究对象。 • 由于人类与其近亲——高等灵长类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因此我们还需要研究灵长类动物的历史; • 探讨进化机制和进化动力方面的重大理论问题。诸如“劳 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一系列 问题。
3、体质人类学与生态学之间的关系
中央民族大学:体质人类学教学大纲

体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一、基本情况基本情况::课程编号:1026030016课程名称: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学时学分:36学时 2学分开课对象:民族学专业本科生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必修二、课程目的与任务课程目的与任务中国当前的发展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的内涵有四个维度:一是人与自然生态和谐,二是中国与世界和谐,三是社会阶层即贫富和谐,四是多元文化即民族宗教和谐。
人类学是通过研究文化理解人性,促进跨文化理解,追求人类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体质人类学》是人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一起构成整体的人类学学科。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对人的体质特征,人类和生物共同进化的机制,人类体质与文化相互影响有系统的了解,为学生今后从事民族学、人类学和博物馆学研究打下一个生物—文化整体论的基础。
同时,通过对生物进化论、人体形态学、人种学、古人类学和灵长类学的阐述,学生将认识到体质人类学是社会文化研究联系自然科学的重要纽带,是文化相对论的生物学基础,同时也是生物文化整体论的完整呈现。
本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对人性与文化互动关系的理解,要求学生在充分认识人类的能力、潜力与局限的基础上,养成在观察、理解、管理和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角度。
学科范式上,本课程强调学生把观察多元民族文化的范式从社会发展史转向文化生态学。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程掌握体质人类学的认知柜架、研究方法和生物进化机制,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当前的毕业论文和今后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本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用以人为本,综合平衡和可持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研究人类的起源、进化、适应与变异,人类体质多样性的形成,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关系等问题。
人体形态学部分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人体形态,把握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域性特征及其标志。
【最新】骨龄如何测

【最新】骨龄如何测骨龄评估(测试)与成年身高预测全网发布:____-04-14 21:31 发表者:潘嘉严 (访问人次:25427)个人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一、骨龄(bone age,skeletal age)的正式名称是:骨骼测定年龄。
1、什么是骨龄:人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龄”来表示,即生活年龄(日历年龄)和生物年龄(骨龄)。
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借助于骨骼在_光摄像中的特定图像来确定。
在了解人的骨龄情况时,通常要拍摄人左手手腕部的_光片,医生通过_光片观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来确定骨龄。
它是通过测定骨骼的大小、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的变化反映体格发育程度,并通过统计处理,以年龄的形式,以岁为单位进行表达的生物学年龄。
2、标准骨龄片拍摄方法:标准骨龄片,只需要拍一张左手正位片。
拍摄时,左手五指自然张开,手心向下,中指与前臂保持中一条直线(尽量不要左右偏,手臂放平不要上抬),_线球管对准第三掌骨头,球管与_光片距离在80CM左右。
3、影响骨骼发育的因素:很多疾病都影响骨骼发育,使其入提前或落后,如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或肿瘤、性早熟、甲亢、单纯性肥胖伴身材增长过快、卵巢颗粒细胞瘤等将导致骨龄提前;而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征)、软骨发育不全、垂体性侏儒(生长激素缺乏症)、甲低等将导致骨龄明显落后。
最重要的因素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生长激素、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对骨骼发育起调节和控制作用,其中性激素在青春期骨骼发育中起主导作用。
二、骨龄评估临床意义人类骨骼发育的变化基本相似,每一根骨头的发育过程都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不同阶段的骨头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因此,目前经常需要使用骨龄评价生长发育的方面有:①骨龄评估能较准确地反映个体的生长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②它不仅可以确定儿童的生物学年龄,而且还可以通过骨龄及早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潜力以及性成熟的趋势;③通过骨龄还可预测儿童的成年身高,可用于对身高有不同要求的运动人才,艺术人才和其他方面特殊人才的选拔;④骨龄的测定还对一些儿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⑤指导内分泌临床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同时又是研究人类在 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 体质变化的最基本的方法,是通过对人体 进行整体和局部的观察与测量来探讨人体 的特征、类型、变异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人体测量 学目前已跨出人类学的传统范围而成为人 体工程学、法医人类学等学科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因而在法医鉴定、医疗器械的设 计、轻工业的国防工业产品的设计以及卫 生保健、体育运动和美术雕塑等方面均具 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我国,对人体进行测量的工作早在两千多 年以前便已开始,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公 元前5-3世纪)的我国最早的经典医学著作 《黄帝内经》中的《灵枢·骨度篇》里就记 录了许多有关活体测量的比较详细而科学的 内容。
用岐伯与黄帝对话方式表达医药理论。其中有 很多记载关于人类体质描述和测量数据。如《灵 枢·骨度篇》讲到测量骨骼大小,体形长短数据: “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胸围四尺五寸,腰围四尺 二寸”,“两颧之间相去七寸,两乳之间广九寸 半,……足长一尺二寸,广四寸,肩至肘长一尺七 寸,肘至腕长一尺三寸半,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 本节至其末端长四寸半”,《灵枢·肠胃篇》又讲 胃的大小,长短,受谷多少,也有测量数据:“舌 至齿长九分、口宽二分半,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 舌重十两,长七寸,宽二寸半,……胃长二尺六寸, 大一尺五寸,经五寸而有小肠、回肠、广肠之分, 回环叠转、胃肠所入至所出,长六丈四尺四分。回 曲环返三十二曲”。其精细程度,并不亚于近代体 质人类学测量软体部分的研究。
系统的人体测量方法则是从18世纪末开始由 西欧某些国家的学者所创立。最早从事人体 测量学研究的科学家有法国的道本顿,荷兰的 凯伯和德国的布鲁门巴赫。稍后有瑞典的莱 茨,法国的白洛嘉及其门生弼纳等,德国的施 密特、韦尔克尔、兰克、微耳和和马丁,瑞 士的科尔曼,英国的皮尔逊和费劳尔,美国的 摩尔顿,俄国的阿努钦和意大利的塞奇等学者。 这些人体测量学的先驱们或者创立测量方法, 或者设计制造测量仪器,为该学科的建立和 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齿槽平面(Alveolar plane)
齿槽平面是下颌骨上的下齿槽点(id)与左 右两侧第二下臼齿和第三臼齿之间齿槽横隔 向上最突出点所构成的平面。在仅有下颌骨 的情况下,一般采用该平面作为下颌骨的标 准平面。
3.基底平面(Basilar plane ,basal plane)
将下颌骨基底缘向下平置于桌面玻璃板代表 下颌骨的基底平面。由于下颌骨基底缘的形 态常有变异,故该平面的确定会受到诸多其 它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以使用齿槽平面 为宜。
《灵枢.经脉篇》“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 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 皮肤坚而毛发长。”人初生的时候,由受精 卵而逐渐生长发育,形成脑髓、骨骼、血脉、 筋膜、皮肤、毛发。脑髓在胚胎时期就开始 生长发育了,这一观点说明中医对脑的认识, 符合人的生长发育过程。
东方文明虽早,但科技萌芽历来被视为雕虫 小技、江湖幻术。成熟的学科,往往在异域 兴起。
德国的人类学家马丁对人体测量学的发展 所做的卓越贡献。他所编著的《人类学教 科书》对人体测量方法做出系统、详细的 阐述,至今仍被各国人类学界奉为人体测 量学的经典著作,在统一人体测量准标方 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1906年召开的摩纳哥第十三届国际 史前人类学规定了32项颅骨测量和19项活 体头面部测量的统一方法。1912年在日内 瓦第十四届国际史前人类学与考古学会议 上又通过了《统一活体测量的国际协定》, 补充了49项活体测量项目的方法和从长骨 推算身高的长骨测量方法等内容。从那时 起,世界各国人类学界所采用的人体测量 方法逐渐趋于一致。
在人类学研究中也是这样,如果在所测量的标本中 不能正确区分出男女两性个体,自然难以计算出可 靠的男女两性形态特征的变异范围的各自的平均值。 而法医对刑事案件中的人骨所做出的性别鉴定的正 确与否,毫无疑问将严重影响到对案情的分析。
人体测量包括骨骼测量和活体(包括尸体) 测量两部门。骨骼测量根据所研究部分的不 同又分为颅骨测量和体骨测量:前者描述颅 骨的测量与观察方法;后者描述体骨的测量 与观察方法。活体测量根据人体的部位,又 分为头面部测量和体测量:前者描述头面部 的测量与观察方法;后者描述体部的测量与 观察方法。
发展简史
测量选择样本应注意的事项:
在进行人体测量时,必须根据研究目的认真选择 测量的对象,必须保证被测的样本在种族地区等 方面具有一致性。要注意排除其他种族、地区的 材料,必要时,尚需了解被测者所属的社会经济 阶层、职业等情况以保证在这些方面的一致性。 从理论上来讲,测量对象应该包括所测人群的整 个变异范围,故大样本的资料常常可以得出比较 可靠的结论。在一般情况下,同一人群,性别、 年龄组的样本数若能在20或30个以上便可以期望 得到比较肯定的结果,数目如能达到50-200个当 然更为理想。
颅骨和下颌骨测量的标准平面
在进行颅骨和下颌骨的某些项目,尤其是角度项 目的测量时,必须首先将被测标本置于一个特定 的位置上,这个特定的位置即称为标准层面。
1.法兰克福平面(Frankfurt horizontal plane)
是颅骨测量时的标准平面,于1884年在德国法 兰克福召开的测定方法协定会议上确定,而后为 各国人类学家所采纳,故而得名。此平面由三点 组成,即由两侧外耳门上缘点(po)和左侧眶下 缘点(or)所决定。如果左侧眶下缘点处颅骨破 损,则可以右侧眶下缘点取代。因此,该平面又 称眼耳平面(Ohr-Augen-ebene )。
第一章 骨骼的性别和年龄鉴定
对古代人类进行性别和年龄鉴定的意 义何在?
在田野中发掘采集人骨标本的注意事项
一般标本,耐心细致 特殊标本,特殊处理
第一节 性别鉴定
直接影响到研究结论的正确性。例如,在史前考古 学资料中,不同种类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常常在 墓葬中分别与男性或女性个体的骨骼并存,这种情 况通常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阶段是属于 母系氏族社会还是父系氏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