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作用机理概述

合集下载

简述消毒剂的作用机理、类型及其影响

简述消毒剂的作用机理、类型及其影响

截止2020年3月13日24时,中国已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81021例,累计死亡病例3194例[1];在联合国3月13日统计的数据中,除中国外共有122个国家和地区确诊51767例,死亡1775例。

WHO 就COVID-19对公众的建议中有勤洗手,经常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清洗或肥皂和清水洗手。

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中提到,病毒在56℃30min、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被有效灭活病毒[2]。

消毒剂的使用历史已逾百年,在日常生活及医院的疾病防控上起着重要作用;即使在医疗发展水平及条件愈加完善的今天,仍需要用消毒产品进行全方面的防控和预防[3]。

对物体及皮肤表面等进行有效清洁消毒在消除细菌病毒、减少交叉污染和控制感染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4]。

在2002年版的《消毒安全规范》中,消毒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是指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的微生物;抗菌是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细胞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抑菌是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5],其对微生物影响力从大到小为灭菌、消毒、抗菌和抑菌。

杀菌的概念行业标准中并未提及,杀菌是消灭物体中有害致病菌体,杀菌剂能杀灭或抑制微生物滋生,其中的杀菌并不一定是将微生物杀死,很多时候只是对其生殖有抑制效果[6]。

1 消毒剂作用机理消毒剂对细菌等微生物有消杀作用,根据细菌的结构及化学物质可对其作用机理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作用细胞壁或细胞膜结构。

细菌的细胞最外层通常带有负电,与镁离子或钙离子作用可保持其稳定,阳离子消毒剂(如季铵盐类消毒剂)带有一个强的正电荷和一个疏水区域,可取代细胞壁及细胞膜上的二价阳离子,破坏脂质双分子层,影响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功能最终导致细菌死亡[7],氯己定可能通过作用细胞壁/细胞膜上的脂质,在大肠杆菌和枯何陵玲 张 毅 王 耀(广东嘉丹婷日用品有限公司, 广东肇庆, 526238)摘 要:简述了消毒剂的三种主要作用机理,根据不同依据分类,并简单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消毒剂类型,另外还描述了消毒剂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包括饮用水污染和耐药性产生等,因此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进行合理的消毒杀菌很重要。

氯化消毒的原理

氯化消毒的原理

氯化消毒的原理一、氯化消毒的概述氯化消毒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氯化物在水中释放出活性氯离子,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保证水质安全。

氯化消毒广泛应用于饮用水、游泳池、医疗设施等领域。

二、氯离子的杀菌机理1. 氯离子与细胞膜的作用氯离子可以穿透细胞膜并进入细胞内部,破坏细胞膜上的脂质双层结构,导致细胞内部物质外泄和死亡。

2. 氯离子与DNA的作用氯离子可以与DNA分子反应,产生DNA链断裂或交联反应,影响DNA复制和转录过程,导致细胞死亡。

3. 氯离子与酶系统的作用氯离子可以与酶结合并改变其构象和活性,影响代谢过程和能量产生,导致细胞死亡。

三、氯化消毒剂种类及其作用机理1. 次氯酸钠次氯酸钠是一种有效的消毒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次氯酸分子释放出活性氯离子,与细胞膜、DNA和酶系统发生反应,杀灭细菌和病毒。

2. 氯化钠氯化钠是常见的消毒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活性氯离子,与细菌和病毒发生反应,破坏其结构和代谢过程。

3. 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效的消毒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释放出活性氯离子、臭氧和自由基等物质,与细胞膜、DNA和酶系统发生反应,杀灭各种微生物。

四、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1. pH值pH值对于次氯酸钠等消毒剂的杀菌效果有很大影响。

在中性pH条件下,次氯酸钠杀菌效果最好。

2. 温度温度可以影响消毒剂的活性和微生物代谢速率。

一般来说,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消毒可以提高杀菌效果。

3. 水质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数量会影响消毒剂的活性和杀菌效果。

高浊度的水质需要更多的消毒剂来达到相同的杀菌效果。

五、氯化消毒的优缺点1. 优点氯化消毒是一种成本低、操作简单、杀菌效果好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 缺点氯化消毒会产生臭味和味道,对于某些人群可能有刺激作用。

此外,过量使用氯化消毒剂可能会产生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

六、总结氯化消毒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方法,其作用机理是通过释放出活性氯离子与细胞膜、DNA和酶系统等发生反应,杀灭细菌和病毒。

水产消毒剂的种类及机理和作用

水产消毒剂的种类及机理和作用

水产消毒剂的种类及机理和作用1. 水产消毒剂的种类和作用机理1.1. 卤素类消毒剂1.1.1. 含氯消毒剂:主要是指溶于水中能产生次氯酸的一大类消毒剂。

目前常用的含氯消毒剂主要有次氯酸钠、漂白粉、二氧化氯、氯胺一T、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氯溴三聚异氰酸等。

该类消毒剂主要通过在水中形成次氯酸作用于菌体蛋白质,破坏其磷酸脱氢酶或与蛋白质发生氧化反应,致使细菌死亡。

次氯酸分解形成新生态氧,将菌体蛋白氧化或氯直接作用于菌体蛋白,形成氮一氯复合物,干扰细胞代谢,引起细菌死亡。

含氯消毒剂易受水中有机物和酸碱度变化的影响,且对器具有腐蚀作用,对鱼体毒性也较大:氯制剂中含有的有效氯与水体作用生成各种卤化物,产生多种不易挥发的卤化有机物(如三卤甲烷等),同时氯制剂与水中氨作用,生成氯胺。

对水中病原体不但没有灭活作用,且达到一定浓度后,对水生生物还有毒副作用。

该类消毒剂的优点是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和抗力较强的芽孢;缺点是无机氯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易丧失其有效成分。

有机氯虽相对稳定,但溶于水之后也不稳定。

1.1.2. 含溴消毒剂:典型代表物为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

该系列消毒剂主要通过在水中形成次溴酸,降低微生物的表面张力,破坏有机物保护膜,促进卤素与病原菌蛋白质分子的亲和力,使细菌蛋白变性,提高杀菌活性与传统的氯制剂相比,该类消毒剂具有杀菌效力高、广谱、药效更持久、不易挥发、对金属腐蚀性小等优点。

1.1.3. 含碘消毒剂:水产上常用碘、碘伏和聚乙烯酮碘(PVP—I)。

碘可氧化病原体胞浆蛋白的活性基团,并能与蛋白质结合,使巯基化合物、肽、蛋白质、酶、脂质等氧化或碘化,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该类消毒剂亦为广谱消毒剂,对大部分细菌、真菌和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

碘制剂虽杀菌效果好,但易受光线、温度的影响,易蒸发失效。

1.2. 酚、醛、醇类消毒剂1.2.1. 酚类:如来苏儿、苯酚、复合酚可使菌体蛋白变性、沉淀或使一些氧化酶等失去活性,对细菌、真菌和大部分病毒有效,对芽孢无效。

次氯酸消毒原理

次氯酸消毒原理

次氯酸消毒原理
次氯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具有广泛的杀菌和消毒作用。

它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在水中可以快速分解,释放出活性氯,从而起到消毒的作用。

次氯酸消毒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次氯酸的杀菌作用。

次氯酸可以破坏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进而破坏其细胞内的蛋白质和核酸,从而导致细菌、病毒和真菌的死亡。

此外,次氯酸还可以氧化细菌和病毒的细胞内酶,破坏其代谢功能,使其失去生存能力。

2. 次氯酸的氧化作用。

次氯酸可以通过氧化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使水质得到改善。

它可以氧化分解水中的有机废物和有机物,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净化水质。

3. 次氯酸的消毒机理。

次氯酸在水中能够释放活性氯,活性氯具有强氧化性和杀菌作用,可以迅速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藻类。

此外,次氯酸还可以与水中的氨、硫化物等有机物发生反应,从而去除水中的异味和污染物。

4. 次氯酸的应用范围。

次氯酸广泛应用于饮用水消毒、游泳池水处理、医疗卫生、食品加工、环境卫生等领域。

它在消毒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毒的副产物,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消毒剂。

总结,次氯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消毒剂,具有杀菌、氧化和消毒的作用,可以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医疗卫生和食品加工等领域。

它的消毒原理主要包括杀菌作用、
氧化作用和消毒机理。

次氯酸的应用范围广泛,并且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消毒剂。

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消毒机理

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消毒机理

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消毒机理
过硫酸氢钾复合盐(Potassium Persulfate)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机理如下:
1. 氧化作用:过硫酸氢钾在水中溶解后会分解产生强氧化剂自由基,如硫酸根自由基(Sulfate Radical)和氢氧根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

这些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以直接氧化病原体的细胞组分,破坏其生理功能,达到消毒杀菌的效果。

2. 蛋白质破坏:过硫酸氢钾的氧化作用可以导致蛋白质的氧化破坏,使其失去生物活性。

病原体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通过破坏这些蛋白质可以导致细胞的死亡。

3. DNA破坏:过硫酸氢钾的氧化能力可以导致DNA的氧化破坏,从而影响细胞的遗传信息传递和复制过程。

这样可以阻断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达到消毒杀菌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过硫酸氢钾的使用应该按照正确的浓度和使用方法进行,以避免对人体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消毒剂原理

消毒剂原理

消毒剂原理消毒剂是一种能够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它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消毒剂的原理是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或代谢功能,从而达到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目的。

本文将从消毒剂的分类、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消毒剂根据其化学性质和杀菌机理可以分为氧化性消毒剂、还原性消毒剂、表面活性剂和其他类型。

氧化性消毒剂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通过释放活性氧来氧化微生物细胞内的重要物质,破坏细胞结构。

还原性消毒剂如次氯酸盐、臭氧等,能够氧化微生物细胞内的重要物质,导致细胞死亡。

表面活性剂则是通过改变微生物细胞膜的表面张力,破坏细胞膜结构,从而杀灭微生物。

其他类型的消毒剂还包括酸性消毒剂、碱性消毒剂等,它们通过改变微生物生长环境的pH值来杀灭微生物。

其次,消毒剂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破坏细胞膜、破坏核酸和蛋白质等。

细菌的细胞膜是细菌生存的重要保护屏障,消毒剂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导致细菌死亡。

此外,消毒剂还可以破坏细菌的核酸和蛋白质,影响细菌的代谢和生长,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不同类型的消毒剂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有所不同,但最终都是通过破坏微生物的重要结构或代谢功能来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最后,消毒剂在医疗卫生、食品加工、日常清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疗卫生领域,消毒剂被用于消毒手术器械、医疗设备、病房和手术室等场所,以预防医院感染和交叉感染。

在食品加工领域,消毒剂被用于食品的消毒和防腐,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在日常清洁领域,消毒剂被用于家庭清洁、公共场所清洁等,以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综上所述,消毒剂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或代谢功能来达到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目的。

不同类型的消毒剂有着不同的作用机理,但最终都是通过破坏微生物的重要结构或代谢功能来实现消毒的效果。

消毒剂在医疗卫生、食品加工、日常清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消毒剂的原理和应用。

消毒剂原理

消毒剂原理

(一)、液氯消毒氯气加入水中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

不同的水质其化学反应的过程也不一样,但最终起消毒作用的产物为次氯酸和次氯酸根离子。

1. 当水中无氨氮存在时CL2+HO2→HOCL+H++CL– (1)次氯酸是一种弱电介质HOCL→H++OCL– (2)次氯酸与次氯酸根在水里所占的比例主要取决于水的pH值,HOCL和OCL–都具有氧化能力,但HOCL是中性分子,可以扩散到带负电荷细菌的表面,并渗入细菌体内,氯原子氧化作用破坏细菌体内的酶,使细菌死亡;而OCL–带负电,难于靠近带负电荷的细菌,所以虽有氧化能力也难起消毒作用。

从图Ⅰ可以看出,在pH值5.6-9.5范围内,水的pH值越低,HOCL的百分含量越大,因而消毒效果越好。

2. 当水中存在氨氮时,(1)式产生的HOCL就会和氨化合,产生一类叫胺的化合物,其成份视水的pH值及CL2和NH3含量的比值而定。

NH3+HOCL →NH2CL+H2O (3)NH3+2HOCL→NHCL2+2H2O (4)NH3+3HOCL →NCL3+3H2O (5)当水的PH值在5-8.5之间时,NH2CL和NHCL2同时存在,但PH值低时,NHCL2较多,NHCL2的杀菌能力NH2CL强,所以水的PH值低一些,也是有利于消毒作用的。

NCL3要在PH值低于4.4时才产生,在一般的饮用水中不大可能形成。

所以,无论水中是否存在氨氮,在使用液氯消毒时,在pH值6.8-8.5范围内,pH值越低,消毒效果比PH值高的消毒效果好。

(二)、二氧化氯消毒二氧化氯化学性质活泼,易溶于水,在20℃下溶解度为107.98g/L,是氯气的溶解度的5倍。

氧化能力为氯气的2倍。

CLO2是中性分子,在水中几乎100%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极易穿透细胞膜,渗入细菌细胞内,将其核酸(DNA或RNA)氧化后,从而阻止细菌的合成代谢,并使细菌死亡。

在饮用水中CLO2灭菌反应如下式.(6)、(7)所示。

CLO2+ e→CLO2– (6)CLO2+2H2O+4e→CL–+4OH– (7)实验测知,式(6)式的电极电位0.95V ,式(7) 式的电极电位0.78V。

奶牛场环境卫管理和消毒技术措施

奶牛场环境卫管理和消毒技术措施

奶牛场环境卫生管理和消毒技术措施2010-06-10 13:44:42 作者:来源:浏览次数:115一、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理1、使蛋白/核酸变性、发生沉淀。

大部分消毒剂的作用机理,其特点是无选择性,可损害一切活性物质,属于原浆毒。

如酚类、醇类、醛类等,主要用于环境消毒。

2、干扰酶系统。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损害酶的活性基因,或因化学结构与代谢物相似,竞争或非竞争地同酶结合,抑制酶的活性。

如重金属盐类、氧化剂和卤素类。

3、增加膜的通透性。

降低表面张力,增加膜的通透性,引起酶和营养物质漏失及水的渗入,使病原体破裂或溶解。

如季铵盐类。

表1. 常用消毒剂的作用机制类别作用机制常用种类酚类蛋白变性,细胞膜损伤石炭酸醇类蛋白变性乙醇醛类蛋白变性甲醛、戊二醛酸、碱类蛋白变性盐酸、火碱卤素类氧化、蛋白变性强氯精、漂白粉氧化剂氧化、蛋白沉淀高锰酸钾重金属盐类氧化、蛋白酶变性红汞、硫柳汞表面活性剂类蛋白变性,细胞膜损伤新洁而灭染料干扰氧化、抑制繁殖龙胆紫二、消毒剂的使用剂量(一)、酚类1、苯酚:2%-5%的水溶液用于消毒车辆及畜舍。

2、煤酚:器械消毒浓度3%-5%,畜舍、排泄物消毒浓度5%-10%。

3、复合酚:浓度为%-l%。

(二)、醇类加水稀释成70%(重量)或77%(体积)。

(三)、醛类1、甲醛:40%的水溶液称福尔马林。

2%福尔马林用于器械消毒,10%甲醛溶液消毒圈舍、器械等。

房舍消毒每立方米需15-20ml福尔马林,加等量水,加热蒸发。

2、戊二醛:2%碱性戊二醛溶液在10min内可杀死多种病毒和结核杆菌。

(四)、酸类1.无机酸: mol/l的盐酸或/L的硫酸40min内杀死大肠杆菌。

2.有机酸:微弱的杀菌和抑菌作用,毒性低。

(五)、碱类氢氧化钠:%溶液用于病毒感染;10%溶液24 h才能杀死结核秆菌。

(六)、卤素类1.氯与含氯化合物:二氯异腈脲酸钠:%-1%溶液杀灭细菌和病毒;5%-10%的溶液杀灭芽孢。

消毒圈合每平方米10-20毫克,2-4小时;以下按0℃50毫克/平方米,作用16-24小时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剂作用机理概述
随着养殖业日益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消毒已成为殖场重要且必需的环节,消毒方法的正确与否是预防养殖场疫病感染和控制疫病暴发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养殖场高效发展的重要保证。

养殖场户消毒意识日益增强,此项工作也成为常态化。

但真正能够进行科学消毒的并不是很多,一部分养殖场户对消毒的基本常识不是很清楚,导致消毒的效果不理想。

为此,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常用消毒剂的作用机理。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受到周围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消毒的原理就是改变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微生物的内外结构发生改变,主要代谢机能出现障碍,生长发育受阻,从而丧失活性,失去致病力。

酚类这类消毒剂能使病原微生物的蛋白变性,沉淀而起到杀菌作用,能杀死一般细菌。

复合酚能杀灭芽孢、病毒和真菌。

主要有苯酚、复合酚、煤酚等。

醛类醛类消毒剂可损害一切细胞的活物质,破坏动物组织细胞,杀菌作用较强,其中以甲醛的效果较好,也最常用。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养殖业的需求,戊二醛、邻苯二甲醛等高效消毒剂也被广泛应用。

酸类酸类消毒剂的杀菌原理是高浓度的氢离子能使菌体蛋白变性和水解,而低浓度的氢离子可以改变细菌体表蛋白两性物质的离解度,抑制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细菌的吸收、排泄、代谢和
生长。

氢离子还可与其他阳离子在菌体表面竞争性吸附,妨碍细菌的正常活动。

碱类碱类消毒作用的机理是阴性氢氧根离子,能水解蛋白质和核酸,使细菌酶系统和细胞结构受损害,同时碱还能抑制细菌的正常代谢机能,分解菌体中的糖类,使菌体复活。

它对病毒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可用于许多病毒性传染病的消毒,高浓度碱液亦可杀灭芽孢。

碱类消毒剂主要包括氢氧化钠、生石灰等,最常用于畜禽饲养过程中场区及圈舍地面、污染设备(防腐)及各种物品以及含有病原体的排泄物、废弃物的消毒。

表面活性剂类这类消毒药可降低菌体的表面张力,增高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引起重要的酶和营养物质漏失,使菌体内的酶、辅酶和中间代谢产物选出,阻碍细菌的呼吸和糖酵解的过程,使菌体蛋白变性,而出现杀菌作用。

另外,这一类消毒剂有利于油的乳化而除去油污,可产生一定的清洁作用。

常用的有新洁尔灭、消毒净、杜灭芬,一般适于皮肤、黏膜、手术器械、污染的工作服的消毒。

氧化剂类这是一类含不稳定结合态氧的化合物,遇到有机物或酶即可放出初生态氧,而后破坏菌体的活性基因,发挥消毒作用。

主要有双氧水、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卤素类卤素(包括氯、碘等)因化学结构与代谢相似,对细菌原生质及其他结构成分有高度的亲和力,易渗入细胞,之后和菌体原浆蛋白的氨基或其他基因相结合,使其菌体有机物分解或丧失功能呈现杀菌作用。

主要有碘酊、碘甘油、漂白粉、碘酊、氯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