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景写哀情

合集下载

乐景衬哀情的古诗例子

乐景衬哀情的古诗例子

乐景衬哀情的古诗例子
《长恨歌》
苏轼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什么是“以乐景衬哀情”和“以哀景衬乐情”?

什么是“以乐景衬哀情”和“以哀景衬乐情”?

什么是“以乐景衬哀情”和“以哀景衬乐情”?以“乐景衬哀、哀景写乐”,这是清末学者王夫之提出的理论。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他引⽤的例⼦是《诗经·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雪霏霏。

”这种艺术⼿法的本质是,描绘出⼀副与内⼼真实感受,或与所要表达的情感不同或相反的景象,形成⼀种⽭盾对⽴的氛围,借此来突出⼈物的⼼理感受。

我们要掌握这种艺术⼿法,就要明⽩什么是“乐景”,什么是“哀景”,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陆机《⽂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草⽊摇落,菡萏⾹销,⼤雁悲鸣,潇潇秋⾬,这就是哀景。

所谓物⾊摇动,⼼亦摇焉。

柔条芳春,红杏闹春,蜂飞蝶舞,歌尽桃花,这就是乐景。

(以上,仅为例⼦,包括但不限于此。

)明⽩了什么是哀乐之景,在创作的时候,加以运⽤即可。

譬如:我今天⼼情很好,为了表达内⼼的喜悦,我在诗歌或⽂章的前⾯,铺叙了⼀段萧瑟凄凉,或者衰败的景象,然后再笔势⼀转,表露出内⼼的开⼼,达到⼀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譬如:为了表达内⼼的难过,可以先铺叙⼀段充满⽣机,或者欢快明丽的景象,然后再拖出内⼼的真实感受。

但需要说明的是,《诗经·⼩雅》这句诗⾥,只有以乐衬哀,并⽆以哀衬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中主⼈公去参军打战时,春柳依依,⼀派⽣机,是乐景。

你去参军打战,远离⽗母妻⼉,内⼼肯定是不开⼼的,所以杨柳似乎也懂⼈⼼,变得依依深情,要挽留⼈⼀样。

这就是以乐衬哀。

“今我来思,⾬雪霏霏。

”今天归来时,却⾬雪纷纷,凄凉彻⾻,是哀景。

但并⽆“以哀衬乐”,只是直描景物,今昔对⽐,哀乐之景互相映照。

因为主⼈公的内⼼,并⽆归家的喜悦,所以后⾯才说“⾏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伤悲,莫知我哀。

”举例:⼀、以乐情衬哀情韦庄的《菩萨蛮》:⼈⼈尽说江南好,游⼈只合江南⽼。

春⽔碧于天,画船听⾬眠。

垆边⼈似⽉,皓腕凝霜雪。

以乐景写哀情的诗句初中

以乐景写哀情的诗句初中

以乐景写哀情的诗句初中
哎呀呀,说起以乐景写哀情的诗句,那可真是不少呢!就像“感时
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你看,花开得那么灿烂,鸟儿叫得那么欢快,
可在诗人杜甫心里却是满满的哀愁啊!这就好比你正开心地吃着冰淇淋,突然想起了一件难过的事,那嘴里的甜也瞬间变得苦涩了。

还有“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景色多美呀,江水碧绿,鸟儿
洁白,山青,花红得像要燃烧起来一样。

但诗人却可能正经历着悲伤,眼前的美景反而更衬托出他内心的愁苦。

就好像你在一个热闹的聚会上,周围的人都在欢笑,而你却因为一些心事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多么美好的画面呀,美丽的
女子和娇艳的桃花相互映衬。

可是再美的景色也掩盖不了物是人非的
悲哀。

这就如同你回到曾经充满快乐回忆的地方,一切看似没变,但
那种失去的感觉却如影随形。

这些诗句都用欢乐的场景来凸显内心的哀伤,真的太妙了!它们让
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就好像生活中,我们也会在开心的时
刻突然涌起一丝忧伤,或是在悲伤的时候看到一些美好的事物反而更
觉得难过。

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让诗歌更有韵味,更能打动我
们的心。

我觉得呀,以乐景写哀情的诗句真的是诗歌中的瑰宝,它们让我们
看到了情感的多面性,也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美好的瞬间,同时也能
理解和感受他人的痛苦与哀愁。

它们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难道不是吗?。

乐景衬哀情的典型例子

乐景衬哀情的典型例子

乐景衬哀情的典型例子以下是 8 条“乐景衬哀情”的典型例子:1. 你看那春天里五彩斑斓的花朵绽放在公园中,孩子们在花丛间嬉笑玩耍,多么美好的场景啊,可这却让孤单的老人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和家人一起的快乐时光,心中涌起一股浓浓的悲伤。

好比那断了线的风筝,再美的天空又与它何干呢。

2. 过年时,家家张灯结彩,鞭炮声此起彼伏,欢乐的气氛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但对于刚刚经历失恋的人来说,这热闹的场景却像是在嘲笑他的孤单,难道不是如同在伤口上撒盐一般残忍吗?3. 夏日的海边,阳光热烈地洒在沙滩上,人们尽情地享受着日光浴和冲浪的乐趣。

然而,那个失去了挚友的人,望着这片欢乐的海洋,眼泪却止不住地流,为什么快乐的场景却让他更加难过了呢?4. 校园里运动会正在热烈地进行着,同学们的加油声一浪高过一浪,那是青春的活力啊!可那个考试失利的学生,只能默默地坐在角落里,心中满是失落,这就像是把他丢进了冰窖里啊。

5. 国庆假期,旅游景点人潮涌动,大家都开心地拍照留念。

但那个远在他乡的打工人,看着这一切,思念起家乡的亲人,心里的哀愁又有谁能懂呢,这场景不是像一把刀扎在他心上吗?6. 繁华的商业街上灯火辉煌,人们兴致勃勃地购物、聚餐。

然而有个刚失业的人走过,这热闹仿佛与他无关,只让他更觉得自己的处境凄凉,这不是很可悲吗?7. 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欢声笑语不断。

但那个因为工作不能回家的人,在寂静的宿舍里听着外面的喧闹,心中满是苦涩,这快乐的氛围对他来说竟是一种折磨啊。

8. 婚礼的现场,到处是幸福甜蜜的气息,新人笑得格外灿烂。

可此时,那个刚刚经历婚姻破裂的人,却只能默默地转身离去,心中的悲伤被无限放大,这么幸福的场景怎么就衬托出了他的哀伤呢?我觉得乐景衬哀情这种手法真的能让情感更深刻更强烈,让人更能感受到那种复杂的情绪。

以乐景衬哀情作文500字

以乐景衬哀情作文500字

范文一:难忘金宵曾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说的是,一位来自山里的老汉,进城探望上学的女儿。

当他千打听万摸索着找到女儿时,已是傍晚时分,他匆匆吃了女儿打给他的饭,他仅仅吃了个半饱,随后便拉着女儿来到了洗手间,他解开棉裤腰,剪开棉裤腰内的一个裤兜,掏出了一沓沓带着体温的钞票,又一五一十点数完毕,千嘱咐万叮咛,然后郑重交与女儿。

做完这些后,老汉已是疲惫万分,他困乏不堪地打了个哈欠,捡起地上的破包,起身嚅嗫着,意欲离去。

此时已是寒冬的晚上9点时分,室外寒风劲厉,夜幕深垂,点点星光,闪烁着清泠的寒意。

女儿泪花点点地问道,爹呀,天都黑透了,这一黑夜,你上那搭啊。

老汉也很茫然,随口说道,爹就去车站凑合一宿吧。

女儿心疼地抹着泪水说,爹呀,天这么黑,又这么冷,你人生地不熟的,咋行啊。

于是,女儿安顿下父亲,便东奔西跑,哀哀求告,但是直到10点钟,也没找着空床位。

正当女儿束手无措,眼泪汪汪地欲送走老父亲时,同舍大姐说话了,她说叔啊,让小妹和我睡,你睡小妹的床,咱就将就一宿吧。

老汉听罢,忙不迭地摆手道,这咋行,这咋行,叔一个老爷们家,咋能和女娃娃们同睡一个屋子里。

同舍大姐说,叔呀,你是小妹的爹,就是我们的爹,爹和自家女儿睡一个屋子里,有啥不行的。

于是,同舍的其他姐妹也都七嘴八舌地劝慰,大叔,你就在这儿凑合一宿吧,说着便热心地为之叠被铺床。

老汉看看天色已晚,也没别的办法,只好很为难很尴尬地同意了。

此时此刻,寝室里那盏橘红色的灯正散发出暖意融融的光芒,洒落在这八位女儿身上,也散发在这位千里迢迢来自大山深处的老父亲身上。

于是,这位老父亲就和他的八位女儿挤在一个屋檐下,度过了感人肺腑的一宵。

哦,这圣洁不染的一宵啊,这发乎人情、止乎礼义的一宵啊,这义薄云天、感动天帝的一宵啊,让老汉和他的女儿们终生难忘啊。

这个故事是我一个学生讲给我听的,那位老父亲就是她的父亲。

当她眼含热泪地讲完故事时,我已是热泪盈眶,情不可抑了。

【范文点评】文章描述了一位来自大山深处的老父亲,到大学探望女儿。

乐景衬哀情的古诗例子

乐景衬哀情的古诗例子

乐景衬哀情的古诗例子一种特别的感情把诗人和他们的诗引入艺术的界限,这种感情,我们称之为衬哀情。

衬哀情,有时称为“抒情”,是以哀伤、悲怆、悲恸为主旨的文学形式,它以愁绪的情调,勾勒出一幅幅伤感的画卷。

衬哀情的古诗,是一种文学的绝妙表现方式,让人放大情绪,描绘一段段苦涩、柔情的历史,也让人重新思考自身的情感。

以《杨柳枝词》为例,诗人以自然美景抒发对故乡的深情和思念之情,将清新的绿色以柔婉的语调记录:“把酒问青天,何日相忆,莫道乡音无处闻”,诗人的深切思念,在思绪中流弊,将乡情盛宴尽收眼底,情动岁月,营造出一派柔情的景象。

此外,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也是一首充满乐景的衬哀情诗,他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样的环境描写把诗人与两位喝酒,以及月亮形成悬疑的环节,令人有一种看似隔空交谈,其实是一种幻想的景象,将诗人幽怨的心情表现淋漓尽致。

除此之外,南宋诗人陆游的《示子聿》也是一首令人称道的衬哀情古诗。

他用愁绪的情调,勾勒出自己对友谊的思念之情:“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诗人的哀伤、孤独,在心灵的深处蔓延开来,勾起无尽的思念和懊悔,抚慰灵魂深处的落寞。

有句话说:“美景可以衬哀情,但哀情不能衬美景。

”乐景衬哀情的古诗,打破了这种认知,用自然之美抚慰诗人的苦涩情感,满载着诗人哀怨的心绪,缥缈又深情。

诗人用诗篇勾勒出心中的痛苦,同时也勾勒出伤感之美,以自然美景衬托诗人伤感的心境。

乐景衬哀情的古诗,将两种对立的情绪穿插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止境,那是一种由悲伤和喜悦相结合的完美状态。

抒情古诗中,愁思和畅快,痛苦和欢乐,不断交织,大大增强了古诗所表达的意境,令人着迷,也令人充满思索。

衬哀情的古诗,将表达出人生的悲恸、无奈及对生命的孤寂,使之不再抽象神秘,而是真切感受到古诗中的感情色彩。

诗人用语言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读者拥有一种感同身受的体会,甚至可以被古诗中的感情所深深感动,以致心灵的碰撞,这有赖于乐景跟哀情的高度融合。

以乐景衬哀情的佳句

以乐景衬哀情的佳句

以乐景衬哀情的佳句1. “阳光那么灿烂,可我的心却像被乌云笼罩,就好像白天不懂夜的黑,这强烈的对比真让人心酸啊。

”例如:看着外面明媚的阳光,大家都欢声笑语的,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心里想着那无法解决的难题,哎,好难受啊。

2. “那花园里的花儿开得娇艳欲滴,而我却在这里独自悲伤,这是多么鲜明的反差呀,老天为啥这么捉弄我呀。

”比如:我站在美丽的花园中,五彩缤纷的花朵在风中摇曳,而泪水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怎么这么可怜。

3. “街上热闹非凡,人人都那么快乐,我却如孤魂般游荡,好悲哀啊,这不就像是在热闹中的寂寞嘛。

”就像那次,我走在繁华的街道上,周围的人嘻嘻哈哈,而我却满心忧愁,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4. “春天的景色美不胜收,到处都生机勃勃,而我却处在伤感的深渊,这算怎么回事啊,难道我就这么倒霉?”记得有一年春天,看着满眼的翠绿和缤纷的花朵,我却因为失恋而痛苦万分。

5. “孩子们在公园里尽情玩耍,笑声传得老远,我却只能在角落里默默哭泣,这难道是命运的玩笑吗?”比如在那个午后,公园里的孩子们那么开心,我却因为工作的不顺而烦恼不已。

6. “节日的氛围欢乐浓烈,烟花绚烂多彩,可我怎么就高兴不起来呢,这也太让我郁闷了吧。

”像那次过年,外面热闹非凡,烟花照亮了天空,我却因为和家人的争吵而难过。

7. “大海边阳光明媚,人们都在享受悠闲时光,而我却满是哀愁,哎呀,这感觉咋这么怪呢。

”记得那次去海边,别人都在开心地玩,我却因为思念远方的亲人而心里沉甸甸的。

8. “那片森林郁郁葱葱,充满生机,而我却处在深深的痛苦之中,这真的太让人心塞了。

”就如同那次走进森林,看着美好的景色,我却因为生活的压力而无法放松心情。

我的观点结论是:以乐景衬哀情可以更强烈地烘托出那种悲伤的情绪,让人更能感同身受。

这种反差往往会带来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以乐景写哀情的作用

以乐景写哀情的作用

以乐景写哀情的作用引言文学作品中,描写哀情的手法屡见不鲜。

然而,在某些情境下,以乐景写哀情也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这种表达方式通过对乐景的描绘和与哀情相结合,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以乐景写哀情的作用,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1. 突出反差以乐景写哀情可以通过突出反差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当读者预期会看到悲伤或悲惨的场景时,突然出现一个充满快乐和美好的乐景,会让读者感到意外和震撼。

这种反差可以更加深刻地触动读者的内心,使得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例如,在一篇描述战争场景的故事中,作者可以在最激烈的战斗之后,描绘一个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田野。

这样一来,读者在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痛苦和伤害后,突然被美好与希望所打动。

这种反差不仅可以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也能够在悲伤中找到一丝希望。

2. 增加情感层次以乐景写哀情还可以增加作品的情感层次。

在作品中,人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情绪和体验。

有时候,即使面对悲伤和痛苦,人们仍然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快乐或欢乐的瞬间。

这些乐景可以成为作品中的亮点,为读者带来一丝温暖和安慰。

通过描绘乐景,作品不再是单调的悲伤和哀怨,而是多元化的情感呈现。

这种多元化的情感层次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和生动,同时也更符合真实生活中复杂多变的情感状态。

3. 引发共鸣以乐景写哀情还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每个人都会经历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但同时也会有快乐和美好的时刻。

当读者在作品中看到自己曾经或正在经历过的乐景时,会产生一种共鸣和情感上的连接。

这种共鸣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中所描绘的哀情。

读者可能会因为与作品中的乐景产生共鸣而感到自己并不孤单,或者从中找到一丝希望和勇气。

这种共鸣可以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并且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一种心灵上的满足。

4. 提供反思空间以乐景写哀情还可以给予读者一种反思的空间。

当人们面对快乐和美好的时刻,往往更容易忽视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痛苦。

然而,在以乐景写哀情的作品中,人们被提醒着:即使在最美好的时刻,也可能隐藏着悲伤和哀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乐景写哀情
红楼梦》中的场面有不少,最典型的例子是:
元春省亲(书中第17、18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书中第76回)
这两个场面是最具代表性的。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多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谢亭送别
作者:【徐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

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这就是所谓“情景交融”。

一般情况下,诗歌中运用的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现在探讨一下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

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表达心中难言之哀,难传之痛,如柳永的《雨霖铃》的结尾“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虽说是“虚设”,但终是美景,但诗人心中却蕴涵着难以排解的愁苦。

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描写了花儿含露欲放,鸟儿林间鸣叫,本是赏心悦目的美景,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诗人以含情之目视物,物也就生情了。

花儿露珠晶莹,就好象花儿泪聚眼角,飞鸟啭鸣,也好似鸟在惊啼。

这就突出了诗人悲痛的深切。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展现了一片温暖清新的春天景色,诗人却因送故人远别以及故人的遭遇而不安惆怅。

可见,乐景写哀情,更能突出诗人送别朋友的悲伤和对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后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白居易《长恨歌》中在写安史之乱起,唐玄宗逃入蜀后对杨贵妃的怀念以及回宫后对贵妃的入骨相思时,就运用了“乐景写哀情“的写法。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在寂寞悲凉的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若人伤心。

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

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比如何不泪垂”,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物是人非,更让唐玄宗禁不住潸shan然泪下。

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杨贵妃的容貌,这就突出了唐玄宗由于苦苦相思而产生幻觉的哀痛,这就像柳永所说那样“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唐玄宗即使满对良辰美景,那也只是“虚设”,心中却是难以排解的相思之苦。

王夫之的《羌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倍增其哀乐。

”从上述分析的几首唐诗看,“乐景写哀情”使人物的感伤之情倍感沉郁,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感受到诗中难言之哀、难传之痛,为其伤心,替其感叹。

以景衬情
诗歌鉴赏2009-08-29 14:36 阅读1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言情之词,必借景色映衬,乃具深婉流美之致。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我国古代诗人深谙此道,在古典诗词中,渲染景物以衬托所抒之情的例子很多。

以景衬情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1.正衬
以哀景写哀情
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诗句以天地愁惨之状,衬托壮士赴死如归的诀别之情。

白居易《琵琶行》一开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句中萧瑟的秋景,是用来增添离别哀愁的。

李商隐《无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句,选择一个百花凋零的末春景色作为分离的背景,必然倍增离恨,所以“别亦难”。

这些诗句从不同的方面,摄取了凄迷的风景,作为分别的衬托,更加重了别离的愁苦。

以乐景写乐情
李白《夜下征虏亭》:“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江上的渔火和水中倒映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像无数的萤火虫飞来飞去
,这些景物衬托出了诗人出游的喜悦之情。

2. 反衬
以乐景写哀情
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融融怡人的春光越发衬出诗人归心的殷切。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之句,写扬子江边,春光正好,杨柳依依,杨花点点,但因为“君向潇湘我向秦”的离别,故景色虽好,却使人愁杀。

作者迁情于景,景随情变了。

美好的景物与人物内心的哀怨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以哀景写乐情
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一二两句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迹的凋零空寂的气氛,反衬出三四句诗人对幽竹“不改清阴待我归”的欣喜之情。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可见,反衬手法用得好,效果更为强烈。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