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0以内的数的认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0以内的数的认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0以内的数的认识

第9单元总复习

第1课时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及进一步巩固“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

2.培养学生数数、读数、写数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20以内数的序数含义、数的顺序及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20以内加法(进位加)能脱口而出,熟练应用2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20

1. 0 →20 2 →16 20 →0

2.完成教材第105页的第1题的第(1)~(5)小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复习基数与序数。

1.

2.学生举例说明,如:教室里有4个小组,××在第4

三、复习数的组成及读写

1.

5个一是(),写作(

2个十是(),写作(

14里面有()个十和()

2.

3.

四、复习加减法

1.

(1)

(2)

2.加减法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

3.

(1

(2)师生共同回顾,加法怎样想得数能又准又快?减法呢?4.

五、

1.

(1)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

(2)个位上是6,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3)十四写作(),16读作(

(4)与15和17都相邻的数是(

(5)比19多1的数是(),比19少1的数是(

(6)18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2.

(1)11是由1个一和1个十组成。(

(2)把9根小棒分成两堆,只有3种分法。(

(3)11后面的第四个数是15。(

(4)十八写作108。(

(5)个位上是3,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31。(

1.

+ 8 = 10 12 - = 2

+ 7 = 14 + 4 = 6

8 - = 0 9 +=15

2.完成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五第4

3.完成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五第5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梯子图,梯子的每一个格子都写一个算式,算对了,小熊就往上爬一格。5

4.完成教材第108页练习二十五第6

六、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数以及20以内数的加减法。谁愿意来

(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导说出本节课所复习的内容。)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数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二. 汇报。 1. 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垃圾箱、国旗护栏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高楼、 个数是6的有……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小鸟、

个数是8的有……小树 个数是9的有……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板书设计;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后录:这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上下来之后感觉基本学生对这一知识都掌握得较好,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大量的说1——10在身边的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 第二课时:比一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南乐县韩张镇五联小学教师郑志祥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课程标准教科书第一册第79页例6及练习十八的第5-7题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了解解决两数中间间隔几个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解决两数中间间隔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小圆片等 教学方法 看情景图的方法、探究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复习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0+6= 15-10= 15-5= 10+8= 18-8= 18-10= 出示情境图 图中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排队给熊猫照相)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图中小丽排第几?(10)小宇排第几?(15) 怎么来解决呢? 学生动脑思考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第10 第15 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学生利用手中的圆片,动手操作来确定小丽和小宇间有4人 2、利用刚才的知识解答问题 出示教材79页做一做的情境图 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玲玲排第几?(4)东东排第几?(8)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玲玲和东东之间有几人?(3人) 师生一起从4开始数:4,5,6,7,8.得出东东和玲玲之间有3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在数学王国里到处都有挑战,你们想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迎接挑战吗? 1、练习十八的第5题。 2、20个小朋友排成一队参观了科技馆,小明排第3,小军排第9,小明和小军之间有几人?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设计意图:上完一堂课,学生到底学得怎么样,通过学生的小结,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个认识。)

最新20以内的数的认识练习题

20以内的数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填空: 1、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是()。 2、7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个位上的数是(),表示()个(), 十位上的数是(),表示()个()。 3、18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4、()个一是1个十,10个一就是()。 5、20里面有()个十,20里面有()个一。 6、5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和他相邻的数是()和()。 7、和16相邻的两个数是()和(),和7相邻的两个数是() ()。 8、11后面的第4个数是(),17前面的第三个数是()。 9、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0、13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11、9加()得16,18里面去掉()还剩10。 12、比17少3的数是(),比12多4的数是()。 13、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8,这个数是( )。 14、19的个位上是(),表示()个一,十位上是()表示1个()。 15、()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5。 16、被减数和减数都是10,差是()。 17、两个加数都是7,和是(),它是()在()这两个数中间。 18、写出1-20中的单数: 19、写出1-20中的双数: 20、17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 22、写出下面各数: 十三()十七()九()二

十() 23、一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是1,个位上的数字是4,这个数是()。 24、一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是1,个位上的数字是7,这个数是()。 25、16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26、在5,0,8,12,17,20,15,1,9,14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从左边数20是第()个数,20的右边有()个数。 27、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写出比10大比20小的5个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写出比15小比7大的5个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从小到大排列下面各数: 5 8 2 12 0 15 11 7 18 7 20 30、从大到小排列下面各数: 12 7 11 19 3 13 6 1 20 8 15 二、按顺序填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72-74“连加、连减” 【教材分析】《连加连减》是第六单元的又一难点内容。之前我们的学习只需一步就可完成计算,而在此课,要分为两步进行计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要用第一步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并克服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的计算障碍,使课堂更生动,学生积极性更高,教材编排上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在连加、连减计算前各安排了一幅生动的插图,利用小鸡走来和离去的过程,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二是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注目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以此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从而让学生克服因记不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无法连续计算的障碍。 【学情分析】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连加、连减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师生基本关系的最新论述。反复单一的练习形成计算技能,往往忽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使计算的学习变得乏味无趣,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我在教学连加连减这一课时进行了这样的思考:首先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已对连加连减有了一定的认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的系统化;另外,一年级的孩子仍然以游戏玩耍为精神食粮,孩子需要通过半游戏半学习的过程进行学习;而且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一般只能稳定持续15到20分钟。因此,教学时我设计小青蛙回家的故事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把枯燥无味的计算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具

20以内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复习课 教学目标: 1、复习数位,能对11-20各数进行正确的排列,正确的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2、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能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熟练口算; 2、学会复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对第五单元的知识进行一下复习整理,老师希望复习完了大家都能掌握数位;11-20各数加减的口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提出要求 老师希望小朋友们都能有出色的表现,不但要认真听讲,还要动脑思考,更重要的是能大胆的和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二、回忆梳理,形成网络 (一)第五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1、自己回忆 2、小组讨论 师生共建知识网: 数数数位 组成加减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几方面的内容来复习这一单元的知识。(二)对照复习网络分头复习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1、按顺序写数。 谁能帮老师把11-20这些数写在黑板上。(指生写数) 师:读一读这些数吧。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读出来的? 师:你能换种方式读吗?

做法:让学生顺着数,也可以让学生倒着数,还可以让学生跳着数,可以是数单数,也可以数双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小大 小大 师总结:小朋友们表现的非常棒,小小的数字里面蕴藏着无限的奥秘,值得我们探讨。 2、数位和数的组成 (1)、拨数说组成 出示计数器,学生说说数位的顺序。 你能迅速准确地拨出上面这些数吗? 拨数并说出数的组成。 师说数,学生拨数,并说说十位上是几,表示什么,个位上是几,表示什么。“11”两个数位上的1意义一样吗?分别表示什么?20里面有几个十? (2)、看图说数、写数 如:出示1捆加3根的小棒图,让学生说出1捆加3根,让学生说出几个十和几个一,用十几来表示。 (3)、猜数游戏 游戏一:猜数游戏 ●1个十和9个一是()。 ●6个一和1个十是()。 ●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3,这个数是()。 ●2个十是()。 ●比14大,比16小得数是()。 谁能像老师这样也说一句话,让我们大家猜?(抽生说,大家一起来猜。)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出色的表现,很多可爱的动物朋友们也忍不住赶来和我们一起猜数,欢迎他们吗,看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问题。猜猜我坐在几号位子。 出示动物图片: ●猴子:我的座号是1个十和8个一。 ●大象:我的座号是4个一和1个十。

一年级数学-20以内数的认识专项练习

《20以内各数的认识》专项练习 姓名: 一、数一数 1、 ( )、( )、10、( )、12、( )、( )、( )、16 2、 ( )、19、18、( )、( )、15、( )、( )、12 3、 4、( )、8、10、( )、( )、16、( )、( ) 4、 20、18、( )、( )、( )、10、( )、( )、( ) 5、(1) 0、5、( )、( )、( ) (2) 3、6、( )、( )、( ) 6、 二、我会填 1、计数器从右边数,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 2、一个十是( ),2个十是( )。 3、一个十,3个一组成( )。5个一,1个十组成( )。 4、个位上是7,十位上是 1,这个数是( )。 5、十位上是1,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多5,这个数是( )。 6、十六写作( ),它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7、16的前面是( ),后面是( )。 8、和15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9、16在( )和( )的中间。

10、9和11中间的数是()。 11、比19大1的是(),比17小1的是()。 12、()比15大2,18比()少2. 13、比14大,比18小的数有()个,分别是()。 14、12后面的3个数是()。14后面第3个数是()。 15、15前面第2个数是()。 16、17-2=(),被减数是(),减数是(),差是()。 17、比12大3的数是()。比19小3的数是()。 18、16连续减3,分别得到()()()()()。 19、13和15中间的数是( )。 20、和18相邻的数是( )和( )。 21、15在( )和( )中间。 22、比12多1的数是( ),比( )少1的数是13。 23、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都是1,这个数是()。 24、0-20各数中最大的( ),最小的数是(),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 25、7+8=(),加数分别是()(),和是()。 26、20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是( )。 27、11中左边的“1”在()位上,表示()个()。

2020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 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前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认识钟表(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92页,练习十六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 过程与方法 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认识钟面,学会认识整时。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钟面、小钟面、钟面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刘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看看吗?(出示课件)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钟表)小雪人告诉我们答对了。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吗?(学生自由回答)嗯,钟表的作用这么大,想不想和它成为好朋友呀?那咱们先看看它长什么样吧!(出示课题)…评析:抓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认识钟面 1.认识钟面。

a.在你们的桌上有一个漂亮的钟面,拿起来仔细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说给小伙伴听听。(学生玩学具,教师指导。) b.你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请小朋友们放下手中的小钟面,来看看我的超级大钟面。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钟面) * 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 * 还有12个数,我们数一数。 * 数字的旁边还有什么?再来数一数有多少格? (课件中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分别闪动。) (教师小结)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它们组成了一个漂亮的钟面。 …评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说钟面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解决第一个知识点。? 三、认识整时 1.认识。 (放铃声)听,谁家的钟表响了?(演示晶晶家)原来是晶晶的钟表响了。还不起床快告诉她现在几时了?(出示放大的钟表)你是怎么知道是7时的? * 长长的分针指着几? * 短短的时针指着几? * 教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7就7时。(学生跟着说,教师演示课件) 2.巩固。 a.抢答: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是几时?指着4呢? b.真不错,欢迎小朋友们到智慧屋来做客,看看谁最聪明,能发

20以内的数的认识练习题

学习-----好资料 20以内的数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填空: 1、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是()。 2、7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个位上的数是(),表示()个(), 十位上的数是(),表示()个()。 3、18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4、()个一是1个十,10个一就是()。 5、20里面有()个十,20里面有()个一。 6、5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和他相邻的数是()和()。 7、和16相邻的两个数是()和(),和7相邻的两个数是()()。 8、11后面的第4个数是(),17前面的第三个数是()。 9、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0、13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11、9加()得16,18里面去掉()还剩10。 12、比17少3的数是(),比12多4的数是()。 13、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8,这个数是( )。 14、19的个位上是(),表示()个一,十位上是()表示1个()。 15、()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5。 16、被减数和减数都是10,差是()。 17、两个加数都是7,和是(),它是()在()这两个数中间。 18、写出1-20中的单数: 19、写出1-20中的双数: 20、17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 22、写出下面各数: 十三()十七()九()二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十() 23、一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是1,个位上的数字是4,这个数是()。 24、一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是1,个位上的数字是7,这个数是()。 25、16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26、在5,0,8,12,17,20,15,1,9,14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从左边数20是第()个数,20的右边有()个数。27、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写出比10大比20小的5个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写出比15小比7大的5个数: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83页)-人教版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会学生数数的方法,学会按顺序数数。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二、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 五、巩固练习 让小朋友把书翻到2---3页,圈出2个小朋友,1位老师,5朵花,7只鸟……板书设计: 数一数 1、2、3、4、5、6、7、8、9、10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比一比 第一课时:比多少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20以内的数的认识

第9单元总复习 第1课时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及进一步巩固“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 2.培养学生数数、读数、写数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20以内数的序数含义、数的顺序及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20以内加法(进位加)能脱口而出,熟练应用2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20 1. 0 →20 2 →16 20 →0 2.完成教材第105页的第1题的第(1)~(5)小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复习基数与序数。 1. 2.学生举例说明,如:教室里有4个小组,××在第4

三、复习数的组成及读写 1. 5个一是(),写作( 2个十是(),写作( 14里面有()个十和() 2. 3. 四、复习加减法 1. (1) (2) 2.加减法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 3. (1 (2)师生共同回顾,加法怎样想得数能又准又快?减法呢?4. 五、 1. (1)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

(2)个位上是6,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3)十四写作(),16读作( (4)与15和17都相邻的数是( (5)比19多1的数是(),比19少1的数是( (6)18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2. (1)11是由1个一和1个十组成。( (2)把9根小棒分成两堆,只有3种分法。( (3)11后面的第四个数是15。( (4)十八写作108。( (5)个位上是3,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31。( 1. + 8 = 10 12 - = 2 + 7 = 14 + 4 = 6 8 - = 0 9 +=15 2.完成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五第4 3.完成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五第5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梯子图,梯子的每一个格子都写一个算式,算对了,小熊就往上爬一格。5 4.完成教材第108页练习二十五第6 六、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数以及20以内数的加减法。谁愿意来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第七教时 总编号:03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5—5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 题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类似的问题。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 图上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图上告诉我们一共有28个桃,被 小猴吃掉一些后还剩下6个,问吃掉了多少个桃。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怎样求出吃掉了多少个桃?把你的想法和 同桌说一说。 同桌学生交流。 全班交流。提问:谁来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引导学生说出:从28个桃里去掉剩下的6个桃, 就可求出吃掉的桃的个数。 谈话:如果有的同学还想不通,我们一起画图研 究。 题目中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 呈现图形: 这28个桃吃完了吗?还剩几个? 现在知道怎样计算了吗?谁能说出算式? 板书:28-6=22(个) 谁能回答题目中的问题? 指名回答:吃掉了22个桃。 三.反思引申解释课题。 谈话:结合题目的意思想一想,算式中的28表示 什么?(板书:总个数)6表示什么?(板书:剩下的 个数)22表示什么??(板书:去掉的个数) 四.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已4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 1.指定4名同学学生把这4道题分别说一说,图上 告诉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使全班学生对这4题都 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2.组内分工,每人负责一道题独立思考如何计算。 3.组内交流,要求人人说出自己负责的那道题是怎 样想的。其余的同学注意听他说的对不对,有错及时 纠正。

20以内的数的认识练习题

启四数学练习9.30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复习题姓名 一、填空 (1)这里有()个十和()个一,写作(),读作()。 (2)18 里有()个十和()个一。 (3)5个一和1个十是(),这个数在()和()的中间。(4)15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5)10个一是()。 (6)20里面有()个十,()个一。 (7)13的个位上是(),十位上是(),它是()位数。 (8)有()个十和()个一。写作(),读作()。 (9)19的“1”在()位上,表示()个(),“9”在()位上,表示()个()。 (10)一个数比12大,比15小,这个数可能是()。(11)一个数比20小,比16大,这个数可能是()。(12)2个十是()。 (13)按规律填数0、5、()、15 、()。

(14)给下列数排排队:13、6、4、8、11、18、20 从大到小排队 从小到大排列 (15)按规律填数2、4、()、8、()。这些数都是(双数)。(16)8和12的中间有()。 (17)与14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18)按规律填数1、4、()、10、() 二、、比一比,谁大谁小 16比10 (大)19比20()8比13少()17比12 () 1 5比11()20比16 ()6比17()15比1 2 () 三、六、看珠写数。 四、分别找出下列数中的单数、双数。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单数: 双数: 五、找规律填数。 ①()、19、()、17、16、()、() ②10、12、()、()、18、() 六、写相邻数。 ()5()()8()()6() ()12()()11()()19()

2017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人教版2017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准备课 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有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分析: 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的主题图,帮助学生了解校园生活,使学生感到自己已是一名小学生了,同时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可供学生数数的内容,这些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的各数。通过数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数数,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的教与学做初步准备。 教科书第2--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教师了解一下学生的认数、读数的情况。 教学策略: 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策略。 教学重点: 会数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能用数字说一句流利的话。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幻灯机。

学具准备:练习本、学具袋。 课时安排: 1课时。 单元结构图: (第一周) 准备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2—4页新学年开学第一天,分类,练习一第1题。 教材分析: 人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往往要数一数有多少个。“数一数”也是认数和计数的基本方法。在学生对某些物体个数数一数的过程中,也使教师了解学生对数数的已有基础,便于确定数学教学的起点。教材选择儿童乐园场景图,图中物体或人的数量分别可以用1-10各数表示。从儿童喜欢的场景入手,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感到数学不是枯燥的,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场景图下面的10幅小图,是以1-10各数的顺序出现的儿童乐园里的人或物,并用点子图表示出数量,这样有利于学生感受分类数数的方法,逐步培养数数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学习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观察并数出图中的人和物的个数,或按方位数出周围物体。

2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

20 以内数的认识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2 页期末复习第1—5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数、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能熟练地 数、读、写20以内的数,进一步理解20 以内数的意义 和数的组成,掌握2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2、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等活动,加深对数的组成,数的意义 理解。 3、使学生体验数的不同表示方法,了解数与数之间的联系, 初步发展数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和用数。 教学重点:数的读写与组成。 教学难点: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 1.揭示课题: 谈话引入:孩子们这学期,我们已经认识了0-20 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整理。(出课题) 师:你会用20 以内的一个数说一句话吗?评语:你用上了数字几。还有谁用上更大的数来说一说(最多指名5 人) 2.数的顺序整理 1)嗯,都不错,你能按顺序说出我们认识的这些数吗? 预设1:0-20。你是按什么顺序说的?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板

书:小到大)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说法?预设2:20-0。这又是按什么顺序说的?(按从大到小的顺序。)那我们一起来把这些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板书出示0-20) 3.课件出示直尺图 师导入:瞧,我们的直尺上就有这些数呢! 问:1)上面一共有几个数?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几? 2)上面的数中,一位数有几个?追问:是哪几个呢?(学生指,说,一起读) 两位数有几个?追问哪些? 3)你知道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几? 4.数的组成整理 1)小棒 师:最大的一位数是9,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到前面来一边数一边摆,从1数到9。(指名学生黑板上演示) 问:现在是——9,9 添上1 是多少?(9 添上1 是10。)师演示添上1 根。 问:怎么办?(生:捆成1 捆。)师演示捆成1捆。 问:这一捆表示几个十? 师:10个一就是——(1个十)贴出:10个一是1个十。(生 读一读)教师摆出11,问:这是几?(11。)为什么?(1 捆加1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初稿) 高级指导教师:侯雅芳

二、10以内数的加减法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10以内数的分与合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单元名称: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通过合并、添加等具体实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能说出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初步感知“两个加数位置交换,结果不变。” 3、结合“求剩余”、“求部分”的具体实例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能说出减法算式各 部分名称。 4、在实际情节以及数射线上探究与体会加与减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探索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 6、会根据实例列出形如()+a=10的式子,并会求加数;会根据实例列出形如a-() =b的式子,并会求缺少的减数。 7、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合并、添加等具体实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结合“求剩余”、“求部分”的具 体实例初步认识减法的含义。 2、通过自己掷双色片,探究10以内各部分数分拆的各种结果,积累数学探究活动经 验。 3、经历将生活情景上升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得出结果,再回到显示情景中去的“数 学化”的过程。 4、在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预算的过程中,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兴趣的和有用的,初步了解数 学的价值。 2、在数学学习中和数学应用中,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对日常 生活的周围环境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初步学会口头表达有关加减法的实际应用情节。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这学期,任一年级数学课程。本班共有24人,其中男生有11人,女生有13人。虽然大部分学生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73至74页例1、例2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的起始课,主题图提供了多种数量不等的学具,旨在让学生通过数出数量超过10个的学具,得到11~20的某个数据,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话题,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数数之后进行练习,培养数感提供了素材。在使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图中有什么,再数一数,进而利用这些素材进行本节课的导入,也可以将主题图作为练习的一部分,在学习新知之后,让学生看一看,数一数,引导学生学会不重复、不遗漏地数数,从而积累数数的经验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借助实物、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的组成、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3.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一个十和几个一),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感知十进制。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将数学与生活进行联系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 1.学生数出自己开学以来获得“学习星”的数量。 2.指名汇报,教师利用板书简单记录学生汇报的数(8,17,11,20……)。 3.揭示课题。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10大的数,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数。 二、利用小棒,经历学习过程。 1.对比中初步感知数的组成。 (1)请学生数出1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想办法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 (2)出示各种摆法。(预设)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上下》教学设计

《上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58、59页。 教材分析:“上下”这个教学内容属于《位置与顺序》这个单元中第二节的内容,这个单元内容是“图形与位置”的启蒙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本知识。上下的位置关系是学生接触较多的确定物体位置的概念,为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教材通过叙述“小动物的位置”,引出“上下”的概念。为了让学生理解两个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教材创设了同一物体可能产生不同位置的情境,即物体摆放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三件物品按从上到下摆放,让学生体会到这种位置的相对性,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分析: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易接受新鲜、有趣的事物。在他们的头脑中已存有浮浅的上下概念,但是体会物体的相对性,准确表述三个或三个以上物体间的相对 关系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难点。

设计思路:首先通过对口令的形式,引出主题,然后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桌上摆放的学习用品)引入,让学生在观察、思维、交流、汇报叙述中初步感知上下的位置关系,通过“我说你摆”的游戏(先摆数学书和文具盒,让学生弄清两个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后面再加上水彩笔让学生弄清三个物体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然后出示主题图,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并汇报,再通过从身上找上下的位置关系,加深对上下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并感知这种位置的相对性,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最后通过“寻找宝物”的游戏,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游戏、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简单的空间推理的能力,合作交流、应用数学以及评价意识。 3.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事物之间相对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上下的体验及其相对性,能用语言描述物体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在描述物体位置前,必须先确定参照物,从而体验“上下”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先来对口令。(师:我说大。生:我说小。师:我说长。生:我说短。师:我说前。生:我说后。师:我说上。生:我说下。)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