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的几个重点图
环境工程学的几个重点图

为受影响的人提供耳塞、耳罩、 隔音室等防护用品,减少噪声对 听力的影响。
总结词:通过为受噪声影响的人 或物提供防护措施,降低或避免 噪声对人和物的损害。
THANKS
垃圾焚烧是一种高温处理垃圾的方法,通过将垃圾在高温 下燃烧,将其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气体和残渣,以达到减 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
垃圾焚烧工艺流程图通常包括垃圾的来源、收集、运输、 储存、进料、燃烧、余热利用和烟气处理等环节,以及各 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操作流程。
垃圾堆肥工艺流程
垃圾堆肥工艺流程图展示了垃圾堆肥处理的全过程, 包括垃圾的收集、运输、预处理、堆肥、翻堆和覆盖
控制噪声污染。
01
02
03
优化机械设备的设计和制造, 降低运转时的噪声。
采用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 替换高噪声的设备和工艺。
04
05
对高噪声的机械设备进行减 振、消声等降噪处理。
传播途径控制工艺流程
总结词:通过阻隔或减少噪声传播途径 中的噪声,达到控制噪声污染的目的。
在建筑物内采用吸声、隔声、减振等措 施,减少室内噪声的传播。
社会福祉
环境工程学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安 全,促进社会福祉。
环境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环境监测与评价
对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质进行监 测和评价,了解环境状况和污染
程度。
污染控制技术
研究和开发各种污染控制技术, 包括污水处理、大气治理、固体
废物处理等。
生态修复与重建
研究和应用生态修复与重建技术 ,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提高生
环境工程学的几个重点图
$number {01}
目 录
• 环境工程学概述图 • 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 空气污染控制工艺流程图 • 固体废物处理工艺流程图 • 噪声污染控制工艺流程图
环境工程学复习要点.doc

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第一节水的循环与污染1.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特性改变,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2.水污染分类:A按来源:工业、农业、生活、矿山废水B按性质: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第二节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1.水质指标: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
2.水质指标分类:(※不定项选择题)(1)物理性水质指标:A感官: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B其他:总固体、悬浮固体、溶解固体、可沉固体、电导率;(2)化学性水质指标:A 一般化学性:pH、碱度、硬度、阳离子、阴离子、总含盐量、一般有机物;B有毒化学性: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农药;C氧平衡:DO、COD、BOD、TOD;(3)生物学水质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杆菌数。
①浑浊度:不溶性物体对光线透过时所产生的阻碍程度;②水中固体(蒸发残渣):一定温度下将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总量;103~105℃时蒸发称“总固体”溶解固体:过滤后,取滤液103~105 ℃烘干后质量悬浮固体:过滤后,取滤渣103~105 ℃烘干后质量固定性固体:灼烧后残余物质的质量。
挥发性固体(灼烧减重):600 ℃蒸发干燥后固体失去的重量;总固体=固定性固体+挥发性固体总固体=溶解固体+悬浮固体< 例题1-1(P20) >③总含盐量:水体中所含各种溶解性矿物盐类的总量。
④碱度:水接受质子的能力。
引起碱度的离子:HCO3-、CO32-、OH-(最主要)HSiO3-、H2BO3-、HPO42-等测定方法:中和滴定法指示剂:酚酞(变色范围pH8.3);甲基橙(变色范围pH4.4)酚酞碱度(P):酚酞作指示剂,总碱度的一部分;甲基橙碱度(T):总碱度;碱度计算表1-3(P23);注意:水样先加酚酞酸液滴定到变色(P)后加甲基橙继续滴定到变色时所用H+物质的量为M非T,T=P+M;⑤硬度:由于能与肥皂作用生成沉淀和与水中某些阴离子化合生成水垢的二价金属离子(钙和镁离子)的存在而产生的。
环境工程ppt课件

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气候变 化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大气污染物扩散与传
气象条件、地形地貌、污 染源排放特性等
水平传输、垂直传
分子扩散、湍流扩散
扩散方式
传输方式
影响因素
典型大气治理技术及应用
除尘技术
机械除尘、电除尘、湿式除尘等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技术
烟气脱硫脱硝技术、VOCs治理技术等
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
应用实例,如城市交通干道隔声 屏障、工厂车间吸声处理、空调
机组消声器安装等。
06
CATALOGUE
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原则 、目的和意义,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制 度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详细阐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流程, 包括前期准备、现状调查、影响预测 、评价结论和后续跟踪等各个阶段的 主要任务和要求。
环境工程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环境工程概述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 • 噪声污染控制工程 • 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管理
01
CATALOGUE
环境工程概述
环境工程定义与分类
定义
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门跨学科 的综合性科学。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方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分析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生态、水、气、声、固废等各个方面,以及环境风险和环境容量的评 估。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介绍常用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如矩阵法、网络法、叠图法、专家咨询法等,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 范围。
《环境工程学原理》课件

02
该原理是环境工程学的基础,用于指导如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合理利用资源。
03
物质平衡原理的应用包括物料平衡计算、污染物排放控制和废物资源化等方面。
04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不同物质特性和系统边界条件,以确,指导如何合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降低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挥发性有机物控制
通过吸附、冷凝、燃烧等技术处理挥发性有机物,以减少其对空气的污染。
颗粒物控制
通过过滤、吸附、静电除尘等技术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如PM2.5和PM10。
填埋法
将固体废物填入地下进行处置,需选择合适的场地和防渗措施。
焚烧法
通过高温焚烧将固体废物转化为灰烬和气体,可回收热能和减少体积。
堆肥法
《环境工程学原理》ppt课件
目录
环境工程学概述环境工程学原理环境工程学技术与方法环境工程学实践与应用环境工程学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CHAPTER
环境工程学概述
总结词
基本定义与特性
详细描述
环境工程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学科,它涉及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工程技术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环境工程学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
03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
采用资源化利用、压缩减量、填埋等方式,对工业固体废物进行合理处置。
01
工业废水处理
针对不同工业废水的特点,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处理,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02
工业废气处理
通过除尘、脱硫、脱硝等技术,对工业废气进行治理,减少废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通过水体保护、水域生态修复等措施,保护流域水资源的安全与可持续利用。
资源化原则的应用包括废物回收、废物再利用和废物转化为能源等方面。
环境工程学第3章 第4节

。
2020/4/20
8
2020/4/20
9
2020/4/3、营养与C/N比
※一般要求C/N比达到(10~20):1为宜。
C/N比太高,氮量不足,消化液缓冲能力低,pH容易降 低;C/N太低,氮量过多,铵盐容易积累,pH过高,会影响 消化进程。
就污泥消化而言:初沉池污泥C/N为10:1;二沉池活性 污泥C/N为5:1(太低),需投加高C/N的原料,如粪便、植 物茎干等。
2020/4/20
14
厌氧工艺和设备的分类
按微生物生长状态分为厌氧活性污泥法(anaerobic activated sludge)和厌氧生物膜法(anaerobic slime);
按投料、出料及运行方式分为分批式(batch)、连续式 (continuous)和半连续式(semi-continuous);
2020/4/20
18
常规厌氧消化池
1、传统低负荷厌氧消化池 缺点:分层明显,消化时间长(30~90d)、负荷低、产
气量小;容易形成浮渣层,池的有效容积减少,而且造成操 作上的困难。
2020/4/20
传统低负荷厌氧消化池
19
常规厌氧消化池
构造
2、高速厌氧消化池:池顶为圆拱形顶盖,分固定盖和浮 动盖,池顶一般还兼做集气罩;常用搅拌方式有池内机械搅 拌、沼气搅拌和循环消化液搅拌(※搅拌的作用?) ;消化 时间缩短(10~20d),产气率提高。
2020/4/20
11
2020/4/20
12
二、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
5、有毒物质
包括有毒有机物、重金属离子、H2S、氨等。 有毒有机物:带醛基、双键、氯取代基、苯环等结构,
往往具有抑制性。 重金属离子:破坏酶的活性,对甲烷消化产生抑制作用
环境工程PPT课件

通过适当的控制,可完全去除水中的氨氮。
为减少氯的投加量,常与生物硝化联用,先硝
化再除微量的残留氨氮。 .
6
.
7
(3) 离子交换法:
常用天然的离子交换剂,如沸石等。
与合成树脂相比,天然离子交换剂价格便宜且 可用石灰再生。
会以O2为电子受体进行呼吸;在无氧而有NO3-或NO2-
存在时,则以NO3-或NO2-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碳为电
子供体和营养源进行反硝化. 反应。
15
在反硝化菌代谢活动的同时,伴随着反硝化菌 的生长繁殖,即菌体合成过程,反应如下:
3 N 3 1 C O 3 4 O H C H 2 3 H O 3 C 5 H 7 O 2 N 12 O 9H
污水中的有机物在厌氧发酵产酸菌的作用下转化 为乙酸苷;而活性污泥中的聚磷菌在厌氧的不利状态 下,将体内积聚的聚磷分解,分解产生的能量一部分 供聚磷菌生存,另一部分能量供聚磷菌主动吸收乙酸 苷转化为PHB(聚β-羟基丁酸)的形态储藏于体内。
聚磷分解形成的无机磷释放回污水中,这就是厌
氧释磷。
.
27
好氧环境中:
.
16
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a)碳源:能为反硝化菌所利用的碳源较多,从 污水生物脱氮考虑,可有下列三类:一是原污水中所 含碳源,对于城市污水,当原污水BOD5/TKN>3~5 时,即可认为碳源充足;二是外加碳源,多采用甲醇 (CH3OH),因为甲醇被分解后的产物为CO2和 H2O,不留任何难降解的中间产物;三是利用微生物 组织进行内源反硝化。
缺氧-好氧生物. 脱氮工艺
23
二、污水中磷的去除
磷也是有机物中的一种主要元素,是仅次于氮的微生物生 长的重要元素。
环境工程原理PPT课件

环境破坏的原因:
人类不但在环境中生存,还同时利用和改造着环境。 近百年来,人类这种利用和改造环境的活动是巨大的:
氯
,而
O
会产生激发态氧原子
3
(O) ,如果 (O) 遇到具有催化活性的基
团、原子或分子,就会 发生化学反应而被消耗掉 。因而 減少了臭氧
量,形成「臭氧洞」。
这种反应活化能很小,反应快速,可循环反应多次, 一个氯原子
可以破坏 10万个O3 。
Cl+O →ClO+O , ClO+O→Cl+O
3
2
2
臭氧 減少後, 紫外 線照射到地表的量 會增加 ,危及地表生物的生存。
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的环境 条件。如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教育、文 化艺术。
自然环境——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即自然界。 包括:空气、水、土壤、动植物等。各组成不同,又 可分为不同的地理环境: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 石圈、生物圈、地质和宇宙环境。
我们这里所说的环境主要是人类生存环境,主要指自然环 境,尤其是生物圈。
近100年来,中国平均地表气温明显升高,升温幅度约为 0.5-0.8℃;
近50年中国增暖尤其明显,我国 平均地表气温增加 1.1℃,增温速率
为0.22
℃/10
年,明显高于全球或北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
自
(
1905
年以来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明显增暖 ,升高幅度约为 0.79 ℃,增温速率约为
《环境工程学》课件

水质监测
水资源管理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使用先进的监测技术,确保水
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策略,
将污水处理为可安全排放或回
体质量符合规定标准,并采取
确保公众和工业活动有足够的
收利用的水源。
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可靠水源。
噪声和空气污染治理工程
1
噪声控制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音对人类健康和环
空气污染治理
废物处理
采用合理的处理方法,确保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降到最低。
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评估计划、项目或政策对生态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的方法。
我们要考虑物种多样性、土地利用、空气质量等因素。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
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未来环境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2
境的影响,例如隔音材料和城市规划。
开发和应用技术,减少工业和交通产生
的有害气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3
环境影响评估
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并提
出适当的环保对策。
固体废弃物管理工程
废物分类
将废物进行分类处理,以便进行回收、处理或处置。
资源回收
通过回收再利用,将废物转化为可再生资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量
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减少对化
利用物联网和智能技术,提高城
推动废物减量和资源回收,减少
石燃料的依赖。
市的环境管理效率。
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环境工程学》PPT课件
欢迎来到《环境工程学》PPT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介绍环境工程学的
基本概念,解释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并探讨水污染控制工程、噪声和空气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水的类型——生活污水
• 来源:居住区、商业区、公用设施等;
• 特性: a.具有明显的日周期和季节性变化;
b.随地区和生活习惯不同而异;
c.与生活水平有关(供、排水设施等)
• 居住区生活污水量的确定
平均日生活污水量=污水量标准×设计人口数
废水的类型——生活污水
通常情况下,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指
平均日流量,设计流量指最大流量。
活性污泥:悬浮生长系统的净化过程和机理
絮凝体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有机物种类、无机胶体、盐浓度、搅拌(水力条件)、pH、原生动物等。 污泥膨胀 由于污泥沉淀性能不好而使微生物随出水流失,造成水质恶化的现 象。可分为:
——丝状菌膨胀:丝状菌占优势
——非丝状菌膨胀:因粘性物质大量产生与积累导致的膨胀
活性污泥的特点 生物活性──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细菌、原生、后生动物) 絮状,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细菌在一定生长条件下 的细胞分解物(菌胶团)形成 易于凝聚沉降 一般为黄、褐色,依废水特性和培养条件而异
净化过程和机理
悬浮生长系统中的净化作用是生物氧化、生物絮体的形成与吸附 作用以及有效的固液分离等作用的综合结果。
排 泥:控制泥龄、污泥浓度(生物量)及某活性。 每日增长的污泥称为剩余污泥。 曝 气:供氧、混合、保持污泥呈悬浮状态
净化过程:凝聚、吸附截留、生物氧化、沉淀分离 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活性污泥的净化原理
1、吸附阶段 2、氧化阶段
3、泥水分离阶段
影响活性污泥增长的因素
活性污泥法属于水体自净的人工强化,影响 其生长的因素主要有: 1、溶解氧 2、营养物质 3、pH和温度 4、有毒有害物质
积分: L L0e
K1' t
L010
K1t
' K1 0.434K1
(1-2)
式中:L 0——废水中BOD浓度,mg/L K1——耗氧常数,20℃时 K1 = 0.1d-1
T ——测定时间,d
生化反应动力学
则经过t时间反应消耗的溶解氧量(BODt)为:
BOD L L L 10 1
t 0 0 K1t
(1-3) (1-4)
若在20℃、t = 5d时,则 BOD5 L0 L 0.68L0
式(1-4)表明5日生化需氧量占第一阶段生 化需氧量的68%。
生化反应动力学
为何常用BOD5
废水中有机物氧化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碳化阶段需氧量,即第一阶段需氧量, 即BOD; 二是氮氧化的需氧量,为硝化阶段需氧量, 又称第二阶段需氧量。
对分流制系统应考虑雨水渗入,一般可 达25~30%,少时约10~15%。 常用的污水量标准和总变化系数见表
水体自净
水体自净——定义
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 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 水体部分的或完全的恢复原状的现象。
水体自净——原理 1.物理作用:稀释(对流、扩散)、混合、沉淀与挥发 2.化学作用: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吸附凝聚 3. 生物化学净化:分解、转化
单位反应器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的有机物量, 实质上反映了处理设备(构筑物)的效率和处理能 力。
曝气池:生物反应器,种类、运行方式繁多, 构造特点各不相同,但作用相同,均为废水与 微生物混合接触、进行生物反应、供氧的场所。 二沉池:固液分离,澄清出水;污泥浓缩,保 证污泥回流,污泥贮存、调节(动态控制)
流程简介
回 流:向曝气池提供大量污泥,满足生物反应之 需 ∵废水在曝气池内停留期间,废物的去除所导 致的污泥增长量很小,要保证曝气池内有足够的生 物量 SRT>HRT。通过回流污泥实现。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污泥指数:曝气池混合液经30分钟沉降后, 一克干污泥所占体积,以ml计(ml/g)
10SV (%) SVI MLSS( g / L)
SV30和SVI都表示污泥的松散程度和絮凝沉 降性能,后者受到污泥量的影响, 对于城市 生活污水,SVI=50~150之间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SVI过低,污泥颗粒细小,紧密,无机成 分多,缺乏活性和吸附能力
F/M(食料比)对生物处理的效果、出水水质和污泥絮 凝沉降有重要影响。实际中,F/M用污泥负荷表示:
’ Fw
Q(S 0 S e ) VX QS 0 Fw VX
以去除率为基础: 以进水为基础:
实质上反映了微生物的生活条件、能量水平、工 作负荷和营养水平。
活性污泥法的工艺参数
3、容积负荷Fr(Volumetric loading)
SVI过高,污泥难以沉降分离,即将膨胀或 已经膨胀 曝气池污泥浓度与SVI的关系(Xa的估算)
活性污泥法的工艺参数
1、水力停留时间HRT
一般采用HRT = V/Q计算
当有污泥回流时有无影响:HRT = V/(1+R)Q, 实际HRT与出水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性有关。
活性污泥法的工艺参数
2、污泥负荷Fw
固体
例1-1 p20
根据其挥发性能,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 (FS)
挥发性固体: 600℃时,将蒸发干燥后的固体灼烧而失去的质量, 代表有机物的含量
废水中固体污染物的多少用单位体积的水中所含质量表示,即质 量浓度,单位一般为mg/L。使用中需要指明是哪一种固体。
固体
固体污染物是指废水中在 103 ℃ ~105 ℃时不能蒸发的所有物质, 称为总固体: 溶解性固体(DS); 悬浮性固体(SS) 二者区分是用特制的微孔滤膜(孔径0.45 μm)来过滤,能透过 的为溶解性固体,被膜截留的为悬浮性固体。 悬浮固体: 可沉降固体:能在1小时内靠重力沉降的固体 难沉降固体:1小时内不能沉降的称难沉降固体
生物净化的作用
• 水体中溶解氧的来源
1、原本含有的
2、大气复氧
3、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产生
第五节 水处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 给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常规工艺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其目的是经过处理后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 变革水中溶解物质,使水源水的水质达到饮 用水标准。整个系统为: 取水(送水)构筑物 输水管 用户 净化厂(设备)
影响活性污泥增长的因素
3、pH和温度
pH考虑微生物的最适范围为6.5~9.0; 温度为20~35℃
影响活性污泥增长的因素
4、有毒有害物质
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减少冲击负荷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污泥沉降比—SV30:
取曝气池混合液于1L量筒内静置沉淀30分 钟后,沉淀污泥体积与原混合液体积之比, 以%表示。测定简便易行,常测项目, 15~30%左右较好。 可以反映污泥膨胀性能
需氧量
总需氧量(TOD): 在900℃下,以铂为催化剂,使水样汽化燃烧,然后测定气 体载体中氧的减少量,作为有机物完全氧化所需的氧量, 称为总需氧量;
BOD与TOD的关系:生化反应动力学
P29
• BOD动力学:用来描述BOD与时间关系的数学 公式为BOD动力学。可表达如下: dL ' (1-1) K1L dt
附着生长系统的净化过程和机理
生物膜的净化过程和机理
生物膜的传质过程
包括底物、空气和代谢产物在水 流与生物膜之间的传递过程
①空气 透入深度的影响因素:O2在膜中 的扩散系数;固液界面的O2浓度; 生物膜内O2的利用速率。因此,当 有机物浓度、流量一定,好氧层厚 度就基本一定。
附着生长系统的净化过程和机理
废水处理的基本原则
改革工艺、减少废物排放量,如:清洁生产
重复利用废水,如:中水回用;
回收有用物质;变废为宝 对废水进行妥善处理:达标排放 废水处理的经济性,技术先进性
好氧生物处理与厌氧生物处理的比较:
好氧生物处理的反应速度较快,所需的反应时间较短,故处理构筑物容积较小,且处理 过程中散发的臭气较少。所以,目前对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水,或者说BOD5小于 500mg/L的有机废水,基本采用好氧生物处理。
生物膜的生长与脱落
①生物膜的生长 通过同化作用生长,膜成熟的 标志为: ——生物膜沿水流方向垂直分 布; ——生物膜内的生态系统及去 除有机物的功能稳定 对城市污水,15~20℃时约需 培养50天左右
基本流程
一、流程简介
二、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流程简介
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包括曝气池、二沉池、 污泥回流系统和剩余污泥排除系统。
两阶段需氧量曲线
废水的类型——生活污水
• 生活污水:有色、浑浊、具恶臭、呈微碱性,有机杂质 占60%以上,干固体约0.1~0.2%,有些含致病菌。 • 城市污水:同生活污水,但有工业废水排入。 • 水质的确定:采用污染物人口负荷数进行估算 污染负荷 = NF(设计人口数×单位污染物负荷系数) 单位污染物负荷系数指每人每日排放某种污染物的重 量(g/人.日)
由于厌氧生物处理不需曝气,故运行费用低,且剩余污泥量少,可回收能量(CH4) 等优点。其主要缺点是反应速度较慢,反应时间较长,处理构筑物容积大等。此外,需 维持较高的反应温度,就要消耗能源。对于有机污泥和高浓度有机废水(一般 BOD5≥2000mg/L)可采用厌氧处理法。
活性污泥:悬浮生长系统的净化过程和机理
活性污泥:悬浮生长系统的净化过程和机理
微生物的代谢作用(生物氧化作用)
微生物的代谢
有机物的去除过程:污泥增长、有机物利用、氧的消耗
活性污泥:悬浮生长系统的净化过程和机理
生物絮凝体的形成与凝聚沉降性能
生物絮体的形成关系到:生物吸附作用的好坏、细菌(微生物)与污 水的分离效果 生物絮凝体形成机理 ——粘液说,细菌聚合物说 活性污泥生物种群中有些微生物能分泌粘性的胶状物质,促进絮体 的形成。可解释极低负荷时出水中悬浮物含量增加的原因。 ——含能说(动电势说) 活性污泥絮凝体的形成,可能与能的含量和菌体间动电势作用的结 果。(类似于胶体的凝聚作用)可解释高负荷时污泥较难凝聚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