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剂量学中临床处方剂量的计算资料

合集下载

临床常用计算公式,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临床常用计算公式,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临床常用计算公式,看这篇文章就够了儿科工作中在临床药物治疗方面,常遇到有关药物学方面的计算问题,对于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是极为重要的。

儿童剂量的估算1. 按年龄估算儿童用药剂量折算表年龄剂量初生~1 个月成人剂量的 1/18~1/141~6 个月成人剂量的 1/14~1/76~12 个月成人剂量的 1/7~1/51~2 岁成人剂量的 1/5~1/42~4 岁成人剂量的 1/4~1/34~6 岁成人剂量的 1/3~2/56~9 岁成人剂量的 2/5~1/29~14 岁成人剂量的 1/2~2/314~18 岁成人剂量的 2/3~全量注:该表仅供参考,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及药理作用的强弱和不良反应的轻重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斟酌决定。

2. 按儿童体重计算(2)部分药物在药物说明书中已按体重(kg)注明儿童用药剂量,故只需将每次或每日的千克剂量乘以儿童体重的千克数,即可得出儿童的每次或每日剂量。

每次(d)剂量 = 每次(d)药量/kg×儿童体重(kg)(3)儿童体重计算法1~6 个月儿童体重(kg)= 3kg(初生时体重)月龄× 0.67~12 个月儿童体重(kg)= 3kg(初生时体重)月龄× 0.51 岁以上儿童体重(kg)= 2×年龄 7~83. 按儿童体表面积(m2)计算注:用体表面积计算法,儿童用药剂量比较准确,但较麻烦,可用下面简易计算法算出体表面积,或经查表得知。

(2)体表面积(m2)计算法体表面积(m2)= 0.0128×体重(kg)0.0061×身长(cm)-0.1529体表面积(m2)= 0.035(m2/kg)×体重(kg) 0.1(m2)注:此公式限于体重在 30 kg 以下儿童。

体表面积(m2)=(年龄 5)×0.074. 儿科静脉注射溶液例:18 个月的幼儿,头孢唑林钠 450 mg q4h IVPB 持续 15 min。

临床药剂学课件-药物剂量计算的基本方法

临床药剂学课件-药物剂量计算的基本方法
临床药剂学课件——药物 剂量计算的基本方法
药物剂量的准确计算非常重要,本课程将介绍基本概念、常见错误及其避免 方法以及药物治疗中药物剂量个体化的意义及其发展方向。
药物剂量计算的重要性及基本概念
药物剂量的准确计算对于药物的疗效、毒副作用及药物费用的管理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将介绍药物 剂量计算的基本概念、单位及其转换的方法。
药物剂型的种类繁多,根据用药目的、用药途径、 患者生理和病理特点等原则进行个体化选择。
药物剂量选择时要综合考虑患者自身特征、药物 特性、病情、用药途径等多种因素。
用药途径的选择应综合考虑非生理性因素,如个 体化需求、药物吸收情况、不良反应风险和预期 的治疗效果等。
药物剂量个体化的法律、伦理及安全问题
常用公式
如心排出量法计算药物的速率、下路引流法计算胃 肠道吸收药物的速度、靶剂量法计算负荷量、斯文 森法等。
计算方法范例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化用药需求,计算出患者的 最小有效剂量、最大耐受量,制定用药方案,防止 使用药物出现不良反应。
针对特殊人群的药物剂量计算
本节将介绍在儿童、孕妇、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等不同情况下的药物剂量计算方速率 及浓度为重点,涉及到各种单位之间 的转换,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及其合理 性。
2 常见错误
药物剂量计算中常出现的错误有单位 转换错误、小数点计算错误、用药途 径错误、计算器的误差、剂量的预估 及名称混淆等。
临床实践中常用公式及计算方法
熟练掌握常用公式及具体计算方法是药学学习的基础,本节将举例介绍有关剂量计算的常用公式、值、标准 等。
药物剂量概念
药物剂量是指单位时间或单位体积内时药物在人体 内的作用量,通常表示为药物在人体内的浓度和剂 量的乘积。

常用药品剂量计算及配制

常用药品剂量计算及配制
ml0.5mg=500ug • ⑤皮内注射0.1ml,即含50ug.
h
13
• 药品规格 1.5g • 配制过程: • 第一种 1 ml含0.5mg=500 ug • ①加生理盐水6ml,即1 ml含250mg • (1.5g÷6ml=0.25g=250mg/ml) • ②取上液0.2 ml加生理盐水至1ml,即1 ml 含50mg。 • (0.2 ml ×250mg/ml=50mg/ml) • ③取上液0.1 ml加生理盐水至1ml,即1 ml含5mg • (0.1ml ×50mg/ml=5mg/ml) • ④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即1ml含500ug • (0.1ml ×5mg/ml=500ug/ml)
h
10
• 2)头孢类:要求配制液1mL含头孢500ug,皮内 注射含头孢50ug.
• 便捷公式:需加生理盐水=剂量÷0.25g
• 药品规格 0.5g
• 配制过程:
• ①加生理盐水2ml,即1 ml含250mg( 0.5g÷2ml=0.25g=250mg/ml)
• ②取0.2 ml加生理盐水至1ml,即1 ml 含50mg
(1g÷4ml=0.25g=250mg/ml) • ②取0.2 ml加生理盐水至1ml,即1 ml 含50mg • (0.2 ml ×250mg/ml=50mg) • ③取0.1 ml加生理盐水至1ml,即1 ml含5mg • ④取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即1ml0.5mg=500ug • ⑤皮内注射0.1ml,即含50ug.
• ⑤皮内注射0.1ml,即含50ug.
• (0.1ml ×500ug/ml=50ug)
h
14
• 配制过程: • 第二种 100ml含50 mg • ①加生理盐水6ml,即1 ml含250mg • (1.5g÷6ml=0.25g=250mg)

药剂师的药品配方与剂量计算

药剂师的药品配方与剂量计算

药剂师的药品配方与剂量计算药剂师在医药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需要了解药物的性质和用途,还需要掌握药品配方和剂量计算的技巧。

本文将介绍药剂师在药品配方和剂量计算方面的工作,包括常用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药品配方的要求药剂师在进行药品配方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

首先,他们需要准确地理解医生的处方内容,包括药物名称、剂量和给药途径等信息。

其次,药剂师需要根据处方要求,选择合适的药品并计算剂量。

最后,药剂师还需确保配方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使用可能产生严重副作用的药物组合。

二、常用的剂量计算方法1. 单剂量计算单剂量计算主要用于确定单次给药所需的准确剂量。

它适用于液体药物和注射药物的计算。

在进行单剂量计算时,药剂师需要根据药物的浓度、容量和所需剂量,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所需量 = 浓度 ×容量2. 总剂量计算总剂量计算用于确定治疗周期内所需的总剂量。

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口服药物和持续静脉输液。

药剂师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所需总量 = 每次剂量 ×给药次数3. 儿童剂量计算儿童剂量计算相较于成人剂量计算更具挑战性。

药剂师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身体表面积等因素,参考专业的儿科剂量计算表格进行计算。

此外,药剂师还需要考虑到儿童的生理特征和代谢情况,进行剂量的个体化调整。

三、剂量计算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剂量计算时,药剂师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1. 单位换算在使用不同单位的药物进行计算时,药剂师需要进行单位的换算。

特别是从公制单位(如毫克)转换为英制单位(如盎司)时,需要小心计算并避免单位混淆。

2. 药物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在联合应用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剂量需要相应调整。

药剂师应该对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有所了解,并在计算剂量时予以考虑。

3. 特殊人群需求不同人群在药物代谢和吸收方面存在差异。

药剂师在进行剂量计算时,需要考虑年龄、性别、肝肾功能、孕妇等特殊人群的需求,并遵循相关的指引进行剂量调整。

药师的药物剂量计算与调整

药师的药物剂量计算与调整

药师的药物剂量计算与调整在医疗行业中,药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了解药物的性质、剂量计算和调整等工作。

药师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正确计算和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药师的药物剂量计算与调整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药物剂量计算药物剂量计算是药师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正确计算药物剂量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和有效的基础。

以下是常见的药物剂量计算方法:1.体表面积法体表面积法常用于化疗药物等需要个体化剂量计算的情况。

计算公式为:BSA = 0.0061 ×(身高cm)^0.725 ×(体重kg)^0.425。

通过计算患者的体表面积,可以确定合适的剂量。

2.体重法体重法适用于大部分常规药物的剂量计算。

该方法较为简单,计算公式为:剂量 = 体重 ×给药倍数。

药师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情况和给药倍数,计算出合适的剂量。

3.生理剂量法生理剂量法主要用于某些特殊情况下的药物剂量计算,如肝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等。

通过考虑患者的生理状态,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二、药物剂量调整在实际用药过程中,药师有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剂量调整情况:1.肝肾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因此需要调整药物的剂量。

药师需要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合理调整药物的使用和剂量。

2.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会相互影响,导致药物代谢和效果发生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药师需要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并相应调整药物剂量,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

3.特殊人群药师在处理老年患者、儿童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时,需特别小心药物的剂量调整。

这些人群对药物的代谢和响应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药师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

三、注意事项在药物剂量计算和调整过程中,药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准确记录患者的信息,包括年龄、身高、体重以及肝肾功能等。

医药学中的药物剂量计算

医药学中的药物剂量计算

医药学中的药物剂量计算药物剂量计算是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药物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正确计算药物剂量可以保证药物在患者体内达到理想的浓度,从而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医药学中的药物剂量计算。

一、药物剂量计算的重要性药物剂量计算是医药学中的基础知识,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过高的药物剂量可能导致药物中毒,而过低的剂量则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因此,正确计算药物剂量是医生、药师和护士等医疗人员必备的技能。

二、药物剂量计算的方法1.体表面积法体表面积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药物剂量的方法,它适用于药物的剂量与患者的体表面积成正比的情况,如化疗药物的剂量计算。

体表面积法的计算公式为:BSA=√[(身高cm×体重kg)/3600],其中BSA为体表面积。

2.体重法体重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计算药物剂量的方法,适用于大部分情况下。

根据患者的体重,通过药物的剂量与体重的比例关系计算药物的剂量。

例如,常用的抗生素阿莫西林的剂量为20-40mg/kg,可以根据患者的体重计算出具体的剂量。

3.年龄法年龄法适用于儿童患者,因为儿童的体重与年龄的关系较为密切。

根据患者的年龄,通过药物的剂量与年龄的比例关系计算药物的剂量。

例如,儿童退热药物布洛芬的剂量为10mg/kg,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计算出具体的剂量。

三、药物剂量计算的注意事项1.药物的理论剂量与实际剂量药物的理论剂量是指根据药物的药理学性质和治疗目标计算出的理想剂量,而实际剂量则受到患者的个体差异、疾病状态和药物代谢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计算药物剂量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2.药物剂量的单位和换算在药物剂量计算中,不同药物可能采用不同的单位,如毫克、微克、国际单位等。

此外,不同剂型的药物也可能存在单位的换算问题,如口服药物与静脉注射药物的单位换算。

因此,医疗人员在计算药物剂量时,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换算。

3.药物剂量计算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药物剂量计算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临床常用计算公式

临床常用计算公式

临床常用计算公式临床常用的计算公式在医学领域中经常用于评估患者的疾病状态、确定药物剂量、计算生理参数等等。

下面是一些临床中常用的计算公式:1.体重计算公式:- 标准体重(kg)= (身高(cm)- 100) × 0.9- 体重指数(BMI)= 体重(kg)/ 身高(m)^22.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药物剂量(mg)= 患者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治疗持续时间(天)= 治疗总剂量(mg)/ 给药剂量(mg/天)3.空气中氢离子浓度(pH)计算公式:- pH = -log10[H+]4.心脏产量计算公式:-心脏产量(CO)=心搏量(SV)×心率(HR)5.白细胞计数计算公式:-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总数×1000/血液容积6.肾小球滤过率(GFR)计算公式:- GFR = (140 - 年龄) × 体重(kg) / 血清肌酐水平(μmol/L)× 0.814(男性)或 0.742(女性)7.A-a氧分压梯度计算公式:-A-a氧分压梯度=氧气分压(PaO2)-氧化物饱和度(SaO2)×氧气吸入指数(FiO2)8.尿素氮计算公式:- 尿素氮(BUN)= 尿素浓度(mg/dL)/ 2.89.处方剂量计算公式:- 处方剂量(mg)= 患者体表面积(m^2)× 给药剂量(mg/ m^2)10.滴定计算公式:-C1V1=C2V2以上所列举的公式只是临床中的一部分,医学领域的计算公式非常广泛。

医生和医学生在日常临床实践中经常使用这些公式来帮助诊断、治疗和监测患者的病情。

这些公式的准确使用对于正确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同时,需要注意公式中可能存在的限制和误差,合理选择合适的公式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使用。

处方剂量计算汇总

处方剂量计算汇总

托架因子 ft: 水模内线束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处加
托架与不加托架的剂量率的比值。
楔形板的应用有三种方式:
1. 固定角度的楔形板(机械楔形板)
2. 电动楔形板(一楔多用)
3. 动态楔形板(独立准直器)
由固定源皮距 SSD 改为等中心 SAD 照射病人时, 则须进行SAD因子的修正. SAD因子=(SSD+dmax)2/SAD2 SAD因子=(100+1.5)2/1002
峰值吸收剂量深度,do=dm处。
根据患者体内任一深度 d 处的百分深度 剂量PDD和应给予该深度处肿瘤照射的剂量 DT ,可以计算出医生开出的处方剂量 Dm 即:
Dm=DT/PDD
例如:一患者的肿瘤中心位于其体内 6cm深度 处,其照射野 FSZ=4cm×4cm ; PDD ( 6cm ) =86.2% , 若肿瘤剂量 (DT) 需 300cGy/ 次,则医生开出的处方 剂量(Dm)应为:
Dm=DT/ PDD(6cm)
Dm=300/ 86.2% Dm=348(cGy/次)
影响PDD值大小的因素
1.射线能量↑,PPD↑ 2.体模深度↑,PPD↓ 3.射野面积↑,PPD↑ 4.源-体表距(SSD)↑,PDD↑
放射治疗通常使用射野分析仪即三维水箱对 各种尺寸的方野进行PDD曲线的测绘和TMR数据 的测量,有的三维水箱虽不能直接测量TMR数据,
电子束百分深度剂量曲线示意图
例如:假设加速器的 6MV X 射线是在体模内 1.5cm (最大剂量点)和 SSD=100cm ,水模表面照 射 野 为 10cm×10cm 条 件 下 刻 度 的 , 肿 瘤 深 度 为 10cm,肿瘤剂量DT=200 cGy,问医生给出的处方剂 量是多少? 若 PDD(10cm)=67% 则:Dm(MU)=DT/PDD(10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SAD
( SCD )2 SAD
常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一般均在SSD=100,SCD=100+dmax及 参考射野10×10 cm2条件下刻度,所以:
f SAD
(100 dmax 100
)2
独立准直器和非对称野
忽略准直器位置的改变引起散射成份的微小变 化,以及非对称野引起的体模散射的改变;此 外,还忽略非对称野中心轴原射线剂量分布 (TMR和PDD)因射线质的微小变化而引起的 变动,只考虑原射线强度的离轴变化。即用 OAR(离轴比)做校正,保持计算公式其它部 分不变。
临床处方剂量计算
通常加速器都是在标准条件下刻度的,即 SSD=100cm,参考射野10×10 cm2,参考深 度d0=dmax (即最大剂量深度)的条件下, 将输出量刻度成1MU=1cGy,也就是调节剂 量的阈值电位器,使积累1cGy对应的电荷 后检测器(Monitor Unit)做一次计数。
固定SSD照射
将有效长方形野再转化成等效方形野,再将上 述参数代入到相应的公式中计算即可。
若 PDD(10cm)=67% 则:Dmu=DT÷PDD(10cm) Dmu=200÷67% Dmu=299(cGy)
等中心(SAD)照射
采用TMR概念计算剂量,摆位时通过升降、平移
治疗床而把肿瘤中心置于机架旋转等中心处,与
肿瘤剂量Dd对应的机器记数为:
MU
Dd 100
TMR(d , rd ) Sc (rc ) S p (rd ) fSAD
其中OAR(x)是深度d处的离轴比,它定义为离 轴距x处离轴点的剂量与同一深度射野充分开 启式中心轴对应点剂量之比。
独立准直器和非对称野
在SSD照射方式中:
MU
Dd 100
PDD(r, d , SSD) Sc (rc ) S p (r) OARd (x) fSSD
在SAD照射方式中
在SSD治疗方式中,射野(r×r cm2)定义在任 意源皮距SSD条件下的体模表面,Sc中的射野 (rc)定义在SAD。
源到剂量刻度点的距离为SCD,当深度d处的肿 瘤所需吸收剂量为Dd时,它对应的机器跳数应 为:
MU
Dd 100
PDD(r, d , SSD) Sc (rc ) S p (r) Kc fSSD
等中心(SAD)照射
MU
Dd 100
TMR(d , rd ) Sc (rc ) S p (rd ) fSAD
其中,⑴rd是肿瘤中心位置即SAD=100cm时 的照射野等效边长,对于Open野(无挡铅 时)rd=rc;当野内有挡铅屏蔽时,rd<rc;
⑵fSAD用于校正TMR的归一参考点与线束刻 度位置的不同输出量的影响,且:
MU
Dd 100
TMR(d , rd ) Sc (rc ) S p (rd ) OARd (x) fSAD
不规则野简化为有效长方形野
临床剂量计算表明当射野足够大时,其中心轴 PDD(或TMR)随射野尺寸变化影响很小,因 此可把不规则野近似成包括计算点在内的长方 形野,该野包含大部分不规则野区域,而仅仅 舍去远离计算点的区域,故称有效野,而准直 器野确定的范围仍称做准直器野,计算时用有 效野决定PDD、Sp和TMR,用准直器野决定Sc。
临床剂量学中临床 处方剂量的计算
放疗中心
体模和人体模型
通常采用人体组织等效材料制做的体模 (Phantom)或人形体模(Anthropomorphic Phantom)做间接测量,等效性体现在这些 材料具有与人体组织相似的有效原子序数、 电子质量密度和质量密度。
固体水材料
在环氧树脂中加入各种填充剂,目的是使 材料的质量衰减系数、质能吸收系数、电 子阻止本领率和散射角分布等参数与肌肉 和水介质接近。
准直器散射因子Sc
又称输出因子,定义为空气中给定射野的 输出量与参考射野(10×10cm2)的输出量 之比。
体模散射因子Sp
描述在参考深度(通常为dmax深处,且 SCD=SAD=100cm)来自体模内的散射线份 额随射野大小而变化。
定义为参考深度处,给定射野条件下的吸 收剂量率与同一深度参考射野(10×10cm2) 在相同准直器设置下的吸收量率之比。
固定SSD照射
MU
Dd 100
PDD(r, d , SSD) Sc (rc ) S p (r) Kc fSSD
显然当SSD为标称源皮距100cm时, SSD因数fSSD=1.000 。Sp(r)与照射到体 模表面的实际射野大小有关,Kc是对 所有影响束流强度的因素的校正。
例如:
假设加速器的6MV X射线是在体模内1.5cm (最大剂量点)和SSD=100cm,水模表面照 射野为10cm×10cm条件下刻度的,肿瘤深度 为 的1处0方cm剂,量肿是瘤多剂少量?DT=200 cGy,问医生给出
百分深度剂量PDD
PDD定义为沿射线中心轴、深度d 处的吸收剂量与束轴上参考深度d0 出的吸收剂量比。
PDD Dd 100 D0
如图
S
所示
中心轴
PDD Dd 100 D0 体膜表面
d0
d
D0
Dd
体模
百分深度剂量( PDD )表
为满足临床中放疗 剂量计算的实际需 要,常用射线束规 则方形野的PDD值 已经制作成数据表 格,以供放疗医师 计算处方剂量时进 行查询。
组织体模比TPR
TPR定义为体模中射线中心轴某一深度的吸 收剂量Dd与空间同一位置校准深度d0处的吸 收剂量D0之比。
TPR Dd D0
组织最大剂量比TMR
TMR是TPR的特例,即 体模内特定点剂量Dd 与最大电离深度dm处 的剂量Dm之比。
TMR Dd Dm
为满足临床剂量计算计算处方剂量时进行查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