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发展的途径
1704全国政治学概论

解析:
19.中国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是()
A.官僚等级制
B.分权制
C.帝国制
D.分封制
主知识点:3.3.2、二、封建制国家
答案:A
解析:在权力结构方面,中国是官僚等级制,西方是地产权力等级制。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主制经济关系决定了它不可能形成土地所有制的等级结构,在此基础上,地主阶级在政治、法律上的等级划分也很不严格。
3.英国的政党制度属于()
A.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B.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C.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
D.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主知识点:9.2.3.1、两党制
答案:C
解析:在目前实行两党制的国家中,有两种典型的两党制模式。第一种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第二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16.保障国际关系有序存在和发展的制度条件是()
A.国际政治
B.国际法
C.国际格局
D.主权国家
主知识点:12.3.2.3、国际法的作用
答案:B
解析:国际法是保障国际关系有序存在和发展的法律条件。广义的政治制度包含法律。
17.“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所体现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A.地主占有制
B.领主占有制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南海问题
主知识点:6.3.2.2、我国单一制的两大特色
答案:C
解析:1982年制定的中国宪法第31条规定,为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设想提供了宪法保证。最初这一规定主要是针对台湾问题做出的,但在后来的实践中,发展为处理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的共同方针和制度,并首先在香港、澳门付诸实施。
4.我国实行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陕西师范大学高起专政治学概论考试及答案

政治学概论-高起专一单选题1. 国家机构的阶级性集中体现在()A.机构体系结构B.国家统治集团C.国家政治体制D.国家经济形式2. 产生民族压迫的根源是()A.民族差异B.民族运动C.政治仇恨D.剥削制度3. 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分子所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是()A.政党B.利益集团C.压力集团D.社会团体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5.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A.民族问题的性质B.历史文化传统C.自然环境D.经济结构6. 中国的宪法解释权属于()A.最高人民法院B.全国人大常委会C.最高人民检察院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7. 美国的政治体制属于下列哪种形式()A.民主集中制B.严格三权分立制C.混合权力体制D.以行政权为重点的分权制8.最典型的“三权分立”制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9. 按社会成员的参政倾向,西方学者将政治文化划分为()A.服从型政治文化与冲突型政治文化B.协调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C.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D.参与型政治文化与协调型政治文化10. 在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最重要手段是()A.直接利用宗教B.间接利用宗教C.政治思想宗教D.直接利用封建迷信11. 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中国封建社会实行()A.中央集权制B.三权分立制C.等级制D.官僚制12. 第一次系统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A.《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B.《国家与革命》C.《论列宁主义基础》D.《共产党宣言》13. 民族问题的实质是()A.阶级问题B.权力问题C.经济问题D.文化问题14. “国家是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是社会在一个有形的组织中的集中表现”,这句话表明:()A.国家本质上代表整个社会成员利益B.国家在形式上代表整个社会C.国家代表所有阶级利益D.国家代表所有社会组织15. 美国的政党制度属于()A.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B.多元并存的多党制C.议会内阁制的两党制D.总统制下的两党制16. 国际组织的存在和活动的基本形式是()A.国际会议B.国际条约C.国际贸易D.国际交往17. 西方学者按社会成员的参政倾向,将政治文化划分为()A.参与型政治文化与协调型政治文化B.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C.协调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D.服从型政治文化与冲突型政治文化18. 实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基本保证是()A.工农联盟B.多党合作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 最直观反映一个国家统治形式和权力结构特征的是()A.国体B.政体C.政党制度D.国家结构20. 议会君主制国家的权力中心是()A.首相B.议会C.君主D.内阁21. 判断一个政党的阶级属性和本质的最重要依据是()A.政党的决策B.群众基础C.政党的政治纲领D.政党的党员构成22. 国际政治关系中,行为主体的诸多力量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政治力B.军事力C.经济力D.文化力23. 首次提出“政治文化”一词的是()A.韦伯B.鲍威尔C.阿尔蒙德D.塞缪尔·比尔和亚当·乌赫姆24.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政治行为主体是( )A.国际组织B.国家C.政党D.政治团体25. 体现资本主义政治自由和民主的最集中、最典型的制度是()A.集权制B.总统制C.代议制D.福利制26. 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认为,政治发展的动力在于()A.广大群众B.先进政党C.中产阶级D.杰出领袖27. 在英国议会选举中取得次多席位数的政党称为()A.参政党B.执政党C.在朝党D.反对党28. 实行一党制的国家是()A.意大利B.德国C.中国D.法西斯国家29.民族联合就是()A 民族团结B民族合作 C 民族发展 D 民族同化3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二多选题1. 政党的主要功能有()A.争取群众B.教育群众C.集中阶级意志D.掌握政权E.充任国家官员2. 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是()A.大力发展生产力B.防御侵略,保证国家安全C.推动社会全面进步D.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E.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 国际法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A.平时法B.国际经济法C.战争法D.中立法E.私法4. 实行多元并存多党制的国家有()A.意大利B.英国C.瑞士D.美国E.芬兰5.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国家的本质是专政B.国家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C.国家的产生是战争征服的结果D.国家是统治机器E.国家是被人为废除的6. 民族问题()A.与阶级问题的范围相同B.是社会政治总问题的一部分C.与国际政治问题密切相关D.实质是阶级问题E.与阶级一起消亡7. 公民享有监督权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政治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B.政治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C.政治的活动是一门艺术D.政治的基础是暴力E.政治是利用法律强制性手段调节利益分配8.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A.剥夺农民土地B.鸦片贸易C.奴隶贸易D.征服和掠夺殖民地E.现代化大工业生产9. 在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权限包括()A.制定自治条例B.地方财政管理权C.制定单行条例D.使用当地语言E.安排地方经济建设10.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认为,政治发展的途径包括()A.权力神化B.政治文化世俗化C.政治制度化D.政治结构与功能的分化E.政治参与的扩大化三判断题1.在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利益集团。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动力和途径

C l r n i oyVs n T er ) ut eA dH s r i o ( h o u t i y
Ma. 0 0 v 2 1
社会 主 义 民主政 治 发展 的 动 力和 途 径
张 互 桂
[ 摘 要] 社会主 义民主政 治发展 的 内在 动力是 : 民主 的社会价值 、 中国价值、 和个人 价值 , 外在力量主要是 市场 经济、 国家权
民主 政治 发 展 的动 力
要仍 是一个 明显的事实。理论研究的明显 薄弱和滞后 已 构成 了制约民主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
在 现 有 的研 究 中 ,人 们 一 般 把 发 展社 会 主义 民主 政
治的内在依据和根本动力放在 了民主所具有的 “ 社会价
值” 尤其是 “ 中国价值” , 上 而忽略 了其最根本的价值——
失败 的厄运 。
赶快补课” 的重要指示下 , 治学科才得到应有 的恢复 , 政 民主政治问题的研究也开始起步。 然而 , 由于各种因素 的 影响 ,民主 问题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 政治发展实践 的需
新中国成立后 , 我们 创立 了社会主义这一全新制度 , 制定 了一系列的基本 的、 具体的政 治制度 , 初步形成 了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体系 , 6 但 0年的历史表 明 , 我们 的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依然异常艰难 曲折。本文拟就 民主 政治发展的动力及其途径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
力、 社会精英的作用。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的途径 : 一是解放思想 , 二是 完成文化民主化 、 主体 民主化 、 体制 民主化 、 政党民主化 、
生活 民主化 五 大任 务 。
[ 关键词 ] 社会 主义民主政 治; 民主政 治发展动力 ; 民主政 治发展途径
公众参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

党 的 十 七 大 报 告 中 。胡 锦 涛 同 志 描 绘 了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主 政 治 建 设 和 执 政党 建 设 进 行 了全 面 而 具 体 的 部 署 。 告 指 出 : 报 “ 民 民 主 是 社 会 主 义 的 生 命 , 展 社 会 主 义 民 主 政 治 是 我 人 发 们 党 始 终 不 渝 的 奋 斗 目标 ”、 坚 持 国 家 一 切 权 利 属 于人 “ 民 , 各 个 层 次 , 个 领 域 扩 大 公 民 有 序 政 治参 与 。 ”0 9 从 各 20 年 出 版 的 《 论 热 点 面 对 面 》 提 到 : 越 来 越 多 的 普 通 公 民 理 中 “ 通 过 各 种 合 法 途 径影 响公 共 决 策 与 公 共 管 理 ,表 达 民 主 要 求 , 张 民 主 权 利 。 也 正 是 在 这 种 参 与 中 。 国 民 主 政 治 的 主 中 内涵 不 断 丰 富 ,价值 和意 义不 断 实 现 ,魅 力 得 到 更 充 分 展
近 年 来 , 着 我 国 经 济 实 力 的 增 强 、 民 意 识 的 提 高 和 随 公 网 络 媒 体 的 发 展 。社 会 公 众 对 国 家 政 治 生 活 和 政 府 行 为 投 入 了 越 来 越 多 的 的 关 注 6 社 会 公 众 在 国 家 和 政 府 决 策 过 程 中 的影 响力 已不 容 忽 视 .如 何 构 建 一 个 运 行 顺 畅 的公 众 参 与 机 制 .推 动 民 主 行 政 和 法 治 行 政 进 程 成 为 国 家 和 社 会 各
现 。”
一
治 生活 和公 共 决 策 , 自己 的 政 治 权 利 得 以 实 现 , 法 权 益 使 合 得 到维 护 。改革 开 放 以来 , 公众 参 与 不 仅 使 整个 国家 的政 治 面 貌 发 生 了 新 的 变 化 ,而 且 对 社 会 生 活 各 个 方 面 产 生 了 深 刻 的影 响 。 因此 , 推 进 国 家 现 代 化 的 过 程 中 。 其 是 在 推 在 尤 进 民 主政 治 建 设 的过 程 中 , 须 承 认 公 众 参 与 的 意 义 . 视 必 重
政治学原理 第六章 政治发展

政治革命是一种短暂而急促的变革
三、政治革命发生的条件
列宁分析了革命的主客观条件是: (1)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2)统治阶级不能再照旧 维持自己的统治 (3)被统治阶级不愿再以旧有方式生 活下去 (4)被统治阶级形成革命的意识。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爆发政治革命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只有在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形势下,革命的发生才成为可 能,当革命阶级意识到革命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形成了 革命的决心和勇气,并通过有组织的活动把群众发动起来, 革命才能从可能变成现实。 由此可见,政治革命既是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又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手段。
二、政治改革的特征
1.政治改革基于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 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变革。 3.政治改革是一个渐进而缓慢的进程。 4.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5.政治改革是对于政治权力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 调整。 6.政治改革由政治权力主体发起和领导。
三、政治改革的目标
政治改革目标就是改革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达 到的目的。 政治改革目标的确定和实施必须贯彻三项基 本原则: 合理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
四、政治改革的方式
1.综合性改革方式。就是制定全面的改革 计划,在改革的最初阶段就全面加以推开的方式, 又称为“闪击式方式”。 2.多项分进式改革方式。在确定最终和总 体目标后,将改革内容分成相对独立的若干项, 分期分批加以实施的方式,又被称为“费边渐进 方式”。
亨廷顿(1927~ ) Huntington,Samuel P.
人物 介绍
美国政治学家。早年就读于耶鲁大学,后在芝加哥 大学与哈佛大学获硕士与博士学位。历任哈佛大学政府 学讲座教授、国际事务中心主任、 政府学系主任,曾参与创办《外 交政策》杂志,担任过美国国防 部等部门的顾问, 1977~1978年 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安全计划 小组的负责人。1987年因在比较 政治学领域中的贡献当选为美国 政治学会主席。
第八章 政治发展 (《政治学概论》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
第一,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 第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制度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根本原则
第二,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这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政治发展有两条基本途径,即政治革命 和政治改革
第一,政治革命
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以夺 取国家政权为目标,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 政治统治,并以新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和 政治秩序取代旧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和政 治秩序的激烈的政治变革
政治发展的途径
第一,政治革命
政治革命是政治制度的质变,是原有政 治体系的全面变革
政治学概论
第八章 政治发展
第一节 政治发展的涵义与理论 第二节 政治发展的动力与途径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四节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发展的涵义与理论
一、政治发展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
政治发展的涵义
政治发展,是指国家政权体系在与经济 和社会发展相互作用中进行的,以完善和巩 固国家政权为核心,以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 为使命的政治建设
政治体制改革的涵义和性质
政治体制改革是政治制度完善和发 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 的必然要求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政治制 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就
1.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 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正式提上日程,并逐步 全面展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涉及的问题很多,包括内涵、外延、特点、地位、作用、形成、实现、措施等。
其中的内涵、外延、特点可以称为基本内容。
这里我们对它做些专门探讨,因为这是基础和核心。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应该从四个层次去把握。
首先,是道路。
“道路”是现当代中国人民喜欢使用的概念,它指的是包括目的、目标、内容、途径等活动因素在内的综合体系。
道路,也可以理解为模式,是各种因素的统一。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涉及的不是政治的某些方面,而是政治的全部内容,包括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政治行为。
此外,这里的政治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广义的,不仅包括政治体系本身,而且包括政治体系对政治环境的治理,这里涉及到政治发展的目的和政治发展的绩效。
其次,是政治发展。
政治发展,可以宽泛地理解为政治体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和变化,但是它最主要是指一个民族国家的政治体系要在经济社会现代化、主权国家普遍化的过程中发生相应的进步性变化,包括变化的目的、目标、内容、主体、根据、途径、过程等。
政治发展既可以指这种变化的过程,也可以指这种变化的结果。
政治发展既可以是政治环境(包括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变化的结果,也可以是政治环境变化的原因,还可以与政治环境同步变化,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本组成部分。
再次,是社会主义。
这里的社会主义是指科学社会主义。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非常丰富,但最主要的是以劳动人民为核心的全体人民的幸福,是马列主义的指导,是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与这些特征相联系甚至把它们内化的政治发展就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
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并不仅仅是理论探讨中的概念,而是客观存在的实践,苏联的苏维埃制度、南斯拉夫的自治制度、古巴的参与制民主、越南的党内民主等,就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一些具体形式。
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政治发展与政府发展

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政治发展与政府发展第⼗章政治发展与政府发展⼀、当代中国政治发展1.政治发展的内涵政治发展是指在民族独⽴国家形成和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体系的合法化、民主化与现代化的过程。
具体包括以下⼋个⽅⾯:(1)政治发展是进步性的潮流,是伴随社会转型的政治进步;(2)政治发展是世界性的潮流,世界各国都存在⼀个政治发展的问题;(3)政治发展是⼀个过程,⽽且是⼀个渐进的过程,是⼀个不间断的漫长的过程;(4)政治发展是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展开的;(5)在社会处于良性发展的前提下,政治发展的途径是改⾰;(6)政治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体系发展、政治⽂化更新、意识形态变化、政治结构分化、公民组织化程度提⾼与民众,⼴泛的政治参与等;(7)政治发展的模式是多样化的,绝不是完全的“西化”;(8)政治发展的⽬标是政治体系的合法化、民主化和现代化。
2.当代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民主是政治发展的核⼼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核⼼内涵。
改⾰开放以来,在⾃上⽽下和⾃下⽽上双重⼒量的推动下,中国特⾊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形成诸多民主实践形式。
(1)公推直选公推直选实现了公共权⼒授予与运⾏的民主化,强化了选民对新当选者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为更⼴范畴和更⾼层次上的民主实践积累了经验。
(2)精英吸纳改⾰开放以来,公民的维权意识和法治观念不断提⾼,公民(特别是社会精英)逐渐形成相对独⽴的政治⼈格,开始对⾃⼰政治权利的⾃觉维护和对公共事务的⼴泛参与。
精英偏好和⾏为倾向成为政府体制稳定性的重要外部变量。
(3)“决策吸纳”与民主咨询与“精英吸纳”相⽐,“决策吸纳”的范围更⼴、民众表达与政府回应功能更强,它在决策的⾏政功能中融⼊了利益表达功能,决策咨询的制度设计使政府⼴泛、经常地接触社会利益诉求,从⽽对社会意向有更敏锐的回应,实现了体制吸纳与公民参与的双向互动。
(4)“组织吸纳”与有序参政“组织吸纳”是对雏型化民间组织的体制吸纳,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体制化途径来吸纳公民的政治参与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 革 命 阶 级 为 主 体
政 治 革 命 的 特 征
政治革命的条件
客观的革命形势条件 阶级矛盾和社会冲突极端尖锐化,各种因素 汇合起来形成全国性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的 结果 主观的革命思想觉悟条件 被统治阶级只有在形成革命意识、提高革命 觉悟、从自在阶级上升为自为阶级的时候才 能凝聚为摧毁反动政权的革命力量
政治革命:以阶级为主体, 以夺 取政权为首要目标, 以政治制度的新旧更替 为基本内容的激烈的政 治大变革,是政治发展过 程中质的飞跃.
与 暴 力 相 联 系
一 种 短 暂 急 剧 的 变 革
拥 有 广 泛 的 群 众 基 础
以 政 治 体 制 的 变 革 为 内 容
以 夺 取 政 权 为 主 要 标 志
政治改革对政治发展的作用
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维护政治统治,提高政治效率 有助于克服政治弊端
科技进步与政治发展
科技进步推动政治发展 科技进步推动政治发展的表现
科技进步推动政治发展
教育普及:参政能力普及和增强 现代信息系统:推动间接民主走向直接民主; 增强参政地位,提高参与质量
忽然,“哒、哒、哒”一阵枪响,公安局前的人群有数人饮 弹身亡。几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冲到民警面前,向民警要枪。不知 所措的民警竟将枪交给了工人。拿到武器的工人向公安局射出了 一串串仇恨的子弹,公安局里也不断向外射击。
事件震憾了最高当局,约14万全副武装的军人浩浩荡荡开进 波兹南,坦克在大街上巡逻,飞机在低空盘旋。一时间,这里好 似进入了战争。 持续两天的冲突造成53人死亡,300多人受伤,323人被捕。
政治革命对政治发展的作用
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更新政治体系、改变政治环境 变革政治文化
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
政治改革的含义 政治改革的特征 政治改革的方式 政治改革对政治发展的作用
政治改革的含义
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矛 盾状况,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依靠现有社会 制度的力量所进行的改进政治体制,调节调 节政治关系,完善政治职能,以巩固和加强 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以维护现有政治制度为前提的自我调整和自 我完善.
以30日围攻布达佩斯市委大楼、杀害市委书记伊姆雷为标志,事件进入第二阶段。 匈牙利各地出现了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白色恐怖。11月1日,纳吉宣布废除华约、 匈牙利中立并呼吁联合国保卫匈牙利中立。卡达尔等人退出纳吉政府成立工农革命政 府,并请求苏联出兵“镇压反革命”。暴乱被镇压。 这次事件中共有2500--2700人丧生,近2万人受伤,15万人出逃。
政治发展的途径
新闻与传播学院07级4班 夏依依 张菲菲 郑羽
第一节 政治革命与政治发展
政治革命的含义 政治革命的特征 政治革命的条件 政治革命的形式 政治革命对政治发展的作用
政治革命的含义
列宁:革命就是用暴力 打碎陈旧的政治上层 建筑. 马克思:每一次革命都 破坏旧社会,所以它是 社会的.每一次革命都 推翻旧政权,所以它具 有政治性.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 乎人”
政治革命的形势
暴力革命 暴力革命是政治革命的 基本形式
和平过渡 即在革命形势的逼迫下, 统治阶级不得不出让政 权,从而实现政治权力 的新旧更替
英国光荣革命
1689年2月6日英王詹姆士 被宣布“自行退位”,立威 廉和玛丽为国王和女王,这 就是英国历史上所谓的“光 荣革命”事件。 “光荣革命”实际上就 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所 发动的一次政变,目的就是 为了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巩固资产阶级政权。
政治改革的特征
目以 的维 护 政 治 统 治 为
以 保以 以 有 体以 和 障稳 经 计 政 平 治 定 济 划 方 领 政 改 , 式 导 治 革 有 进 层 环 为 步 行 为 境 先 骤 主 为 导
波兹南事件
1956年6月28日,一个令波兰波滋南居民刻骨铭心的日子。这天, 斯大林机车厂和重型机械厂的工人派出8名代表到省委请愿,要 求提高工资,但是遭到扣压。 被激怒的工人们走出工厂,举行示威。很快,游行人数便增 加到数万人。他们打出了“提高工资”、“打倒共产主义”、 “与苏联断交”、“要民主要自由”等标语。游行的人群冲击省 委、省政府、市法院、检察院和监狱。他们解除门警的武装,焚 烧法院档案,释放罪犯。
匈牙利悲剧
“波兹南事件”波及匈牙利。反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约20万人走上街头,声援波兰人民,要求让纳吉回到 党政领导岗位,苏联从匈牙利撤军,调整匈苏关系。游行队伍焚烧红旗、摘下红星和 国徽。一些人乘机挑起了暴动。
当晚,匈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恢复了纳吉的政治局委员和总理职务。纳吉复职 后,暴动者仍不肯停火和交出武器,并不断提出新要求。
科技进步推动政治发展的表现
互联网等高科技媒体普及使公众信息共享 网络化使公众参与能力有所提高 政府上网最终能推
1968年春,以杜布切克为首的捷共中央在捷克斯洛伐 克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广泛的改革运动:“社会主义复兴 运动”。运动受到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普遍的支持和国际社 会瞩目,被称作“布拉格之春”。 但来自克里姆林宫的严寒驱散了布拉格浓浓的改革春 意。1968年8月20日深夜,苏联纠集波、民德、匈、保四 国,以“应捷党和国家活动家的请求”为由,悍然出动25 万大军一夜之间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苏联的飞机和坦克不仅粉碎了“布拉格之春”,而且 扼杀了当时东欧国家,甚至也包括苏联自己在内的改革和 探索,窒息了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为20年后的东欧剧变 和苏联解体播下了悲剧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