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
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概述

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议程》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与政策。 第二部分,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四部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
《中国21世纪议程》共24章、78个方案领域,20余万字 。
人类住区工作目标:
(1) 向所有的人提供适当的住房; (2) 改善人类住区管理; (3) 促进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 (4) 促进综合提供环境基础设施:水,卫生,排水和固体废弃物管
理; (5) 促进人类住区可持续的能源和运输系统; (6) 促进灾害发生地区的人类住区规划和管理; (7) 促进可持续的建筑业活动; (8) 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以促进人类住区的发展。
中国的状况
世界人口数据
1999年60亿: 1999年10月12日,被联合国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
2006年65亿: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最新预测,全球人口至2006年2月25日突 破65亿。
2025年80亿: 据有关权威机构预测,2025年将增加到80亿;
2050年93亿: 2050年将达到93亿。
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根据世界能源理事会(World Energy Council) 1995年的数据:
全球石油、天然气、煤探明的储量分别为: 2.4E+14、1.3 E+14、3.0 E+15(kg), 按照目前消耗速度,它们分别还能够维持使用75、66、
666年。
为了便于计算,一般将全部能源折合为标准煤来进行评价。
十六、崩溃声隆隆
人居环境本土建筑

人居环境本土建筑人居环境本土建筑是指依照当地的风土人情、气候特点、地域文化以及历史传承等因素来建造的一种建筑形式。
在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中,本土建筑的价值不断被认识和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它所带来的多元文化特色和人文气息。
一、本土建筑的文化魅力本土建筑是一件文化的载体,它代表了一个区域的文化,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比如,中国传统的四合院、院落建筑、藏族的藏房建筑、江南水乡的园林建筑等,都是中国本土建筑的代表。
这些建筑依靠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风貌,表达了属于这个地区的特有文化价值。
二、本土建筑的环保特色本土建筑更贴近自然,能够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有更好的环保特色。
它们通常采用本土材料和当地传统的建筑技法,与自然融为一体。
例如,以土墙材料建造的房屋,在夏季能够有效地抵御酷热,分散地燃气,减轻燃气负荷,节能环保。
三、本土建筑的历史价值本土建筑不仅是全球文化遗产,也是民族历史的重要见证。
它们凝聚着古老的历史记忆,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
例如,中国的传统四合院,不仅美观大方,遵循了宗法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尊老敬贤的文化精神,更是镶嵌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的珍贵文化瑰宝。
四、本土建筑的艺术价值本土建筑是一种艺术,是民族艺术的重要分支,它具有天然的艺术美感和审美价值。
本土建筑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利用当地环境和材料特点,塑造出热情豪迈、朴实无华、大方得体、充满艺术气息的建筑风格。
比如,壮族的吊脚楼、蒙古族的包子窝、岭南水乡的小洋楼,都是各自民族艺术的杰作。
这些本土建筑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其被视为国家级的文化产业。
总之,人居环境本土建筑人文气息浓厚,能够反映当地文化特色,是人们表达自我、记录历史和吸取灵感的源泉。
加强本土建筑的保护和发展,不仅是文化的重要使命,也是代代相传的无价财富和珍稀遗产。
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的发展历史与未来

4、近代建筑材料与建设水平的提高
钢铁登上了建筑材料的舞台 铁路建设推动了钢材的开发和应用,
人们在经历了惨痛的教训后,抛弃了铸 铁,开发了钢材。
1890年forth湾大桥的建设人类首次 使用钢材这种材料。从此钢材作为主要 的结构材料登上建筑历史的舞台
4、近代建筑材料与建设水平的提高
水泥的出现是近代建筑材料历史上新的里程碑 1824年英国人Joseph Aspding将石灰石与
2.4.2各种新型建筑材料使建筑物形式更加丰富
★以塑料和合成树脂为代表的高分子有机材料 是二十世纪具有代表性的新型材料,品种繁 多的有机建筑材料作为装饰材料、防水材料、 保温隔热材料、管线材料在建筑物中发挥作 用。
★铝合金、不锈钢等新型金属材料是现代建筑 理想的门窗及住宅设备材料,在建筑物开口 部以及厨房、卫浴设备上的应用极大的改善 了建筑物的密封性、美观性、清洁性,提高 了居住质量。
3、烧土制品与居住环境的改善
玻璃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它是将高温下的
熔融提快速冷却,固化形成的非晶体析出物。 玻璃的最大特点是具有透明性,强度高、坚 硬,抗压强度大约在600—1200Mpa 是石材的是10—20倍。玻璃的致命弱点是抗 冲击性差。最早作为装饰品使用用于教堂建 筑内墙壁画。由于建筑门窗的采光玻璃,最 早是1640年首先在俄国生产的。
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 ——发展历史与未来
14材料王永强
一、建筑材料的进步与人居环境的变化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社会的发展往 往伴随着材料的进步,历史上许多 时期或时代就是用材料命名的,可 以说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里程碑!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建筑材料的进步与人居环境的变化
从原始社会至今日,人类利用材料 的方式大概有两种。
建筑知识:如何利用建筑科学技术改善居住环境

建筑知识:如何利用建筑科学技术改善居住环境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为居住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巨大的助力,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效、舒适度、安全性和可持续性,还可以创造出更加人性化、健康、安全、美观的居住环境。
本文将重点探讨建筑科学技术在居住环境改善方面的应用。
一、隔热保温技术建筑的隔热保温是节能的重要措施,利用隔热保温技术可以避免冬季的热量流失和夏季的热量输入,从而提高建筑的能效。
同时,隔热保温也可以减少气候变化对建筑的影响,使建筑更加耐久。
目前,常见的隔热保温技术包括墙体保温、屋面保温、地面保温等。
其中,外墙保温采用的材料有挤塑板、聚苯颗粒、玻璃棉等,屋面保温采用的材料有保温砖、保温卷材、保温板等。
同时,墙体、屋面和地面保温之间需要合理协调,以避免建筑内外温差过大,影响室内舒适度。
二、自然通风和采光设计自然通风和采光是改善居住环境的重要手段,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舒适度和能效。
同时,自然通风和采光也可以改善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的美观性。
建筑的自然通风和采光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的朝向、周围环境、建筑类型等因素。
等影响自然通风和采光效果。
例如,南向的建筑可以采用高窗户和百叶窗等设施,以便于利用太阳能进一步提高室内温度和舒适度。
三、智能化控制系统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利用传感器、自适应算法以及信息互联等技术,实现建筑的高效、智能化控制。
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尽可能地匹配人们在建筑内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达到节能、舒适度和安全性的最佳平衡。
智能化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照明系统、空调系统、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
其中,照明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光线和人员行进情况进行智能分配,从而达到最佳照明。
空调系统可以根据室内温度、湿度等因素自动调节空调功率,实现最佳节能效果。
门禁系统可以通过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提高建筑安全性。
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对建筑内部和周围环境进行全方位监控,保护住户的安全。
四、水循环利用技术建筑的水循环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利用水循环利用技术可以利用建筑内部的雨水、废水等资源,从而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 课件-智能建筑物与智能化材料(PPT 36页)

第8章 智能建筑物与智能化材料
主讲:
智能建筑物与智能化材料
8.1 8.2
智能建筑物 智能化材料
一、智能建筑物
1 2 3 4
―智能建筑物”的由来及其概念 智能建筑物产生的背景 智能建筑物与工作环境 智能建筑物对城市与社会的影响
―智能建筑物” (Intelligent Building)
在这个“快乐小屋最 终都连接在西蒙精美的插座上。 在计算机房内部,超5类线缆被安装在西 蒙公司的S110型端接插座上。而6类线则 被安装在西蒙公司的48孔6类插座上。
二、智能化材料
1 智能化材料的定义 2 具有自我诊断、预告破坏功能的材料 3 具有自我调整功能的材料
Intelligent Building
智能建筑物的初衷:提高办公效率,改善办公环 境,同时还具有节省资源、降低办公费用的意义。 要实现这些目的,就要创造一个高度自动化、舒 适、方便、安全的工作环境。 智能建筑物的出现使得人类的传统工作环境得到 了根本性的改善。它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建立有 效的信息交流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设备自动 化系统和防灾、防范、安全系统。
通讯基础设施:
– 一套先进的冷暖系统; – 一个计算机中心机房; – 一套完整的TBIC集成布线系统。
―快乐小屋” 的应用前景模式:
◆设计一个全方位的局域网服务支持“快乐小屋” 的内部数据传输、因特网访问以及智能化厨房等解决 方案; ◆设计一个控制温度、灯光照度和空气流速等环 境集成化,以及监控管理系统等的集成化的楼宇控制 系统; ◆设计一个集成化的保安门禁,可视对讲系统; ◆设计一个集成化的内部DVD配线系统等。
Intelligent Building
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

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建筑材料也在不断的变革。
从最初的土、木、石,到后来的水泥、钢筋、玻璃,再到现在的各种新型材料,建筑材料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和文明进步。
然而,在建筑材料不断升级换代的我们也需要它们对我们人居环境的影响。
建筑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人居环境的品质。
例如,传统的砖石材料在制造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同时产生大量的污染。
而新型的绿色建筑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再生塑料等,则可以在保证使用性能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选择环保、可持续的建筑材料对于创造宜居的环境至关重要。
建筑材料对于室内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些材料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而一些新型的绿色建筑材料,如生态木、竹材等,则具有环保、无污染的特点,能够为室内环境提供良好的保障。
建筑材料的变革也影响着城市环境。
传统的建筑材料往往难以回收利用,而新型的绿色建筑材料则具有可循环使用的特性。
因此,使用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可以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追求建筑材料的升级换代的我们不能忘记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
我们应该选择环保、可持续的建筑材料,以创造宜居的环境,保障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美好的人居环境。
绿色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追求不断提高。
特别是在建筑领域,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推广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绿色建筑材料以其独特的环保特性和对人体健康的积极影响,正在逐步改变我们对人居环境质量的认知。
首先,绿色建筑材料的主要特性是其环保性。
与传统建材相比,绿色建材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它们通常使用可再生或回收的原材料,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许多绿色建筑材料还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隔音性能,这使得在建筑过程中能够大大减少能源的消耗。
其次,绿色建筑材料对改善人居环境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谈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的关系

谈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建筑材料在人居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影响着建筑物的外观和质量,还对我们的居住体验、生活质量和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探讨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对居住环境的影响。
首先,建筑材料影响着建筑物的外观和质量。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如钢材、砖块、木材、玻璃等。
这些材料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美观性和持久性。
例如,在高层建筑中使用的钢材具有高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而在装饰性建筑中,我们通常使用玻璃材料来增加透明度和光照度,使建筑物更加明亮和开放。
因此,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建筑物的外观和质量至关重要。
其次,建筑材料对居住体验和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各种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如隔热性能、隔音性能、防火性能等。
这些性能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在建筑物中的舒适程度和生活品质。
例如,隔热性能好的材料能够有效地阻止热量的传递,使室内温度更加宜人;而隔音性能好的材料能够减少外界噪音的干扰,提供更加宁静的生活环境。
此外,当我们选择环保材料时,它们通常不会释放有害物质,对于我们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好处。
因此,合适的建筑材料能够提高我们的居住舒适度和生活品质。
此外,建筑材料还对室内空气质量和环境保护产生影响。
一些建筑材料可能会释放有害物质,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甲醛等。
长期暴露在这些有害物质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过敏反应、呼吸系统疾病等。
因此,在选择建筑材料时,我们应该尽量选择环保、无毒的材料,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建筑材料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也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大量的能源消耗、废弃物排放等问题都与建筑材料有关。
因此,选择可持续和环保的建筑材料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我们的生态系统。
总而言之,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它们不仅影响着建筑物的外观和质量,还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居住体验、生活质量和健康。
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 —绿色建材

•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 0年10 月22日 星期四3 时45分 49秒T hursday , October 22, 2020
•
相信相信得力量。20.10.222020年10月 22日星 期四3 时45分4 9秒20. 10.22
谢谢大家!
绿色建材
• 1988年第一届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上, 首次提出了“绿色材料”的概念,绿色 已成为人类环保愿望的标志。
绿色建筑对建筑材料的要求1
• 材料资源消耗要求: (1) 尽可能地少用材料; (2) 使用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 (3) 尽量使用占用较少不可再生资源生
产的建筑材料; (4) 使用可再生利用、可降解的建筑材
•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 020年1 0月22 日星期 四3时45 分49秒 15:45:4 922 October 2020
•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3时45 分49秒 下午3 时45分1 5:45:49 20.10.2 2
•
专注今天,好好努力,剩下的交给时 间。20. 10.2220 .10.221 5:4515:45:491 5:45:49 Oct-20
•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 020年1 0月22 日星期 四下午3 时45分 49秒15 :45:492 0.10.22
•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 年10月 下午3时 45分20 .10.221 5:45Oc tober 22, 2020
德 国 节 能 住 宅
日本多层太阳能住宅
德 国 爱 森
R
W
E 办 公 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
摘要该文论述了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的关系。
从建筑材料的进步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阐述了建筑材料的生产制造、性能和质量对于保护地球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性。
从节省地球资源和能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寻求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改善人居环境等多个角度,论述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方向和重要性。
关键字建筑材料环境人类
当前我国人居环境发展现状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中的用能大户。
据统计,每年建筑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总量的27.6%。
全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20亿平方米,85%以上为高能耗建筑;在441亿平方米存量建筑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
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二至三倍。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每年约有1000万以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
照此计算,未来15—20年我国将有几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不仅是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资源能源消耗量成倍增长的过程。
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乡房屋建筑面积还将新增约300亿平方米,如果不采取有力的节能措施,每年建筑用能将消耗1.2万亿度电和4.1亿吨标准煤,几乎是目前全国建筑能耗的3倍。
然而,我国的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又严重短缺。
从能源供求看,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气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5%。
从土地、水资源方面来看,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
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绿色建筑势在必行。
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的关系
建筑是人用建筑材料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一种人造空间,最早的建筑雏形是原始部落的窝棚,安全成了第一需求,只要能躲避风雨虫兽的袭击,能“庇天下寒士”就足够了。
可是在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建筑本身的要求越来越多。
现代人似乎更注重建筑的精神性,更迫切地需求一种“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的精神性物质载体。
当前,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成为当下建筑界讨论的焦点。
现代社会的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与理想生活状态应该来源于能够给人以精神安慰和精神享受的外在环境,但是现代建筑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因此,建筑规划除了要如实地反映它的内在功能和结构造型外,更重要的是它必须与其所处的总体环境相协调、相适应。
在现代社会,人类不但讲究住的舒服,还有住的健康。
所谓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又不能损害后代的利益。
建筑材料是建筑业的基础,是建筑师得以发挥创造才能的物质条件。
在历史的长河中,建筑技术的进步向建筑材料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建筑材料的发展有反过来影响和推动建筑体系及建筑形式的变化。
建筑和建筑材料的关系是密切不可分的。
新型建筑材料、绿的材料与人居环境
新型建筑材料是区别于传统的砖瓦、灰砂石等建材的建筑材料新品种,包括的品种和门类很多。
从功能上分,有墙体材料、装饰材料、门窗材料、保温材料、防水材料、粘结和密封材料,以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五金件、塑料件及各种辅助材料等。
从材质上分,不但有天然材料,还有化学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等。
新型建材具有轻质、高强度、保温、节能、节土、装饰等优良特性。
采用新型建材不但使房屋功能大大改善,还可以使建筑物内外更具现代气息,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有的新型建材可以显著减轻建筑物自重,为推广轻型建筑结构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建筑施工技术现代化,大大加快了建房速度。
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建筑规则和建筑环境性能的衡量标准,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也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
智能化材料与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最早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1983年,在美国的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建成了一座名为“城市空间大厦”(City Place Building)的建筑物。
“智能建筑物”是指具备通信、办公和建筑设备的自动化,并通过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进行优化的组合和集成化管理,提供高效、舒适、便利和安全环境的建筑物或建筑群。
通常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 楼内配备自动化的电梯、照明、空调、排烟、防灾等建筑物运营管理系统;2 配备完善的办公设备,实现办公自动化;3 拥有完善的通讯系统,包括电话线路、光缆、数字通讯交换机、卫星通讯等设备,实现高度信息化。
除了以上三点之外,还有:1 高科技设备资源共享:2 节省设备投资3 降低办公费用
.智能建筑物对城市与社会的影响在于 1.促进整个社会的智能化发展 2.在宅勤务的实现 3.电子化办公带来的诸问题(1)身体健康问题(2)脆弱性(3)人际关系日益冷淡
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注重色彩的民族,纵览灿烂的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及其相关的历史资料,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建筑从来都是以色彩丰富、设计大胆、着色鲜明、对比强烈而立于世界城市建筑文化之林,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沿街设计的彩色风景画,将自己的秀丽山川,将灯城的壮观场面和多姿多彩的灯景,展示在人们的视野之内。
一幅幅优雅的画卷,一条条城市景观长廊,赋予自贡最独特的个性塑造。
由此可见,具有景观价值的城市环境色彩是城市形象最具感染力的视觉信号。
当然,环境绿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优良的人居环境,应该也是一个优良的生态平衡环境。
按照生态学的观点,在一定时空的生态环境中,存在着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生物从环境中获取营养,再被人类重复利用,最后复归于环境。
良好的绿化对人类,对城市建设,对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对搞好旅游业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优良的人居环境必然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势必促进人居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如此良性循环必将为人们表现自我,施展才华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文化、风水与人居环境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逐渐对居住的建筑寓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对寓所建筑的实用性、安全性要求之外,还增加了美观性、私密性、健康性的需求,并希望其寓所与周
围环境协调,有利居住者身心健康。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想在洛邑建造都城,就召请周公“相宅”(即勘察建筑风水),便将人对建筑与环境的需求上升到了对风水需求的层面。
民房建筑与官邸建筑,寺庙建筑与宫庭建筑对于生态环境的关系和要求各有不同。
这些建筑所处不同的地理位置,建筑材料不同,建造形态、规模、风格、方位与色彩等等,这种因素对于不同身份职业、不同生命信息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力、作用力,并产生不同的正反效应。
现代风水学的内涵与使命之一,就是要将传统风水学的合理内涵与当代生态建筑学相融合,即研究建筑的方位、形态、材料色彩等等对于不同人的身心健康与事业发展的正负效应,也研究建筑的种种要素组合格局面对于大自然生态的正反影响,掌握对建筑要素及其格局的调整、优化,使之与人体生命信息和整个自然生态更协调、更同步,以更有利的科学方法,探索人、建筑物、自然生态三位一体和谐共生的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