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团稿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团稿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团稿近年来,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文化自信也成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指引。
坚定文化自信,意味着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深入的认知和理解,自信地将其推向世界;建设文化强国,则要求我们在文化产业、文化教育、文化创新等方面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首先,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我们加强文化传统的研究与传承。
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方面的众多杰作和贡献。
我们应该深入研究这些文化瑰宝,挖掘其内涵和智慧,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
同时,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让年轻一代了解和领悟中国传统价值观,树立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
其次,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一种融合了创意、科技和商业化的产业形态,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前景。
我们要培育和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品的创新和升级,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影响力。
同时,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第三,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注重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文化教育是培养人们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加强学校的文化教育,推动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
同时,要鼓励社会各界开展文化教育活动,提供更多的文化交流和体验机会,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后,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注重文化创新的推动。
文化创新是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我们要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新的活动,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
同时,要加强文化创新的研究和培训,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推动文化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
总之,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是我们当前和未来的任务。
我们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注重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提倡文化创新的推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实现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的目标。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精选7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 1在当今世界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建设文化强国显得尤为重要。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坚定文化自信是至关重要的前提。
从我个人的体会来看,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我们不断增强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要积极吸纳其他优秀的文化元素,使我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影响力。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国家,我们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要重视保护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让年轻一代人深入了解和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增强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只有深入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播和展示给世界。
要积极吸纳其他优秀的文化元素。
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
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理念和经验,从中吸取精华,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加深了解和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有利于拓宽视野,提升国家文化的软实力。
同时,我们也要通过自己的文化输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增加对外影响力。
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我们应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培育和壮大国内的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够创造经济效益,还能够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文化产业的创作和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要积极吸纳其他优秀的文化元素;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专题学习研讨材料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专题学习研讨材料一、引言文化自信是坚定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核心理念。
文化自信意味着对本民族、本国家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不排斥借鉴吸收其他文化成果。
建设文化强国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本文将探讨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二、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1.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
保持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本国家、本民族的认同感,增强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形成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2.推动国家繁荣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可以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而推动国家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3.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形象。
强国必须有强大的文化底蕴。
坚定文化自信可以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维护国家形象和民族尊严,增强国际交往的软实力。
三、加强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1.广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提供优质文化产品,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
2.创新传统文化展示形式。
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展传统文化的创新展示形式,使传统文化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3.激发民众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展文化教育等方式,激发民众热爱、参与传统文化的热情,让传统文化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四、推动多元文化交流与合作1.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通过举办国际文化艺术节、文化论坛等活动,邀请国际艺术家、学者等参与交流,增进国际间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拓展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加强对外文化传播。
通过媒体、互联网等渠道,积极宣传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和理解。
3.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合作,通过交流互鉴,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与时俱进。
五、加强文化产业发展1.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
坚持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感想和体会

坚持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感想和体会一、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坚定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豪感,增强自主文化创造力和文化影响力的信心。
在当今世界,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其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相信自己的文化价值,相信自己的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这是我国走向世界的“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作为一个我国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化自信带来的力量。
在海外留学期间,身处他乡,对我国文化的自信和骄傲更加深刻。
二、建设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让国家的文化实力与国家的综合国力相匹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坚持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只有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才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更好地彰显我国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力,使我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梦的必由之路。
三、中华文化的魅力与影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对世界文明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我国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戏曲舞蹈、传统医药、建筑艺术等无不展现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也深刻地影响着东亚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人们。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我国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文化节日,正逐渐成为世界性的文化节日。
我国的文字、传统服饰、茶道、太极拳等,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关注和喜爱。
四、我对坚持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体会在我看来,坚持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好地认识我国,让我国在世界舞台上更加自信和坚定。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通过学习汉语、传统文化知识、参加文化活动等方式,来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3篇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精选3篇(一)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推进这一任务过程中,我有以下的心得体会:首先,要加强文化自信。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文化有足够的自信。
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文化特点,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同时又要大胆创新,才能不断推动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国。
其次,要加强文化创新。
文化是一个活的、不断变化的东西。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推动文化创新。
这包括在文艺创作中表达新的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使用新的技术手段来丰富文化产品等。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我们的文化更有活力,更具竞争力。
再次,要加强文化自觉。
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同时,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从业者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文化创造和传播的工作中。
最后,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文化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各国之间应该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对话,我们可以吸取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同时也可以向其他国家展示我们的文化魅力。
这种文化交流和合作不仅可以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也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友谊和理解。
总之,建设文化强国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觉,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就一定能够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精选3篇(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感我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西方文化的影响逐渐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
因此,坚定文化自信成为了我们共同的任务。
首先,坚定文化自信可以使我们更加自信地面对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材料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材料1. 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在当今世界,文化的竞争愈发激烈。
坚定文化自信意味着对本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对外来文化保持开放的姿态。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传播和碰撞无处不在,因此坚定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深刻理解和积极传承本国文化传统,才能确保文化的多样性和充分发展。
2. 建设文化强国的实践意义建设文化强国是指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国家在文化领域具有更大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个文化强国不仅在经济、科技等方面有竞争力,更在文化领域有话语权和引领力。
通过建设文化强国,可以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同时也可以为国家发展提供不竭的文化动力。
3. 坚定文化自信与建设文化强国的关系坚定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基础。
只有在对自身文化有自信和认同的基础上,才能有更大的传播力和感染力,从而推动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
建设文化强国也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人们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4.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我认为坚定文化自信和建设文化强国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只有在保持自信的同时积极对外交流,才能更好地输出本国的文化价值观念,也更能吸引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我坚信通过坚定文化自信和建设文化强国,能够为我国在全球舞台上赢得更多尊重和认可。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深刻理解了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与关系,并认识到这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内在要求。
只有不断强化文化自信,才能够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推动本国文化走向世界,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希望每一位国人都能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撰写的有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材料,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
在当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状态下,坚定文化自信和建设文化强国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交流与碰撞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秉持“文以载道”的精神与“文化自信”的理念,建设文化强国已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是我国在全球文化竞争中取得新胜利的重要标志。
现今社会,文化自信已成为一种共识,而建设文化强国正是我们锲而不舍、不断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基础。
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的自身价值和文化发展的信心,是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弘扬中华文化的必需品。
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推动中华文化在更广泛的殿堂中得以展示;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引领文化走向全球化舞台。
只有将文化自信融入到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文化强国的建设。
其次,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与资源。
文化是一个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柱,也需要多方合作共同推进。
政府和社会机构应积极发挥其资源优势,推动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
此外,广大民众也应该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参与文化活动,助力文化强国的建设。
最后,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开疆拓土、深化改革。
文化活力的不断提升,离不开制度保障和体制创新。
要在传统文化保护和创新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加强文化的自主创新,并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这需要我们要有全局观念,有战略眼光,不断探索新的路径,寻求新的突破。
总之,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努力推进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进一步丰富和发掘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强国。
让我们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共同为建设强大文化国家贡献力量。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其中文化创新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文化创新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
在当前的时代,文化的发展速度加快,我们需要不断创新以迎合新时代的需要。
文化创新是指在传承和借鉴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要求,推出具有时代感的文化产品。
2024年精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发言稿

2024年精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发言稿尊敬的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同胞们:大家好!时光荏苒,2024年已经悄然而至。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迎来了更加伟大的历史使命,那就是精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国家强盛的重要保证。
当前,我们正处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需要坚守文化自信,汇聚力量建设文化强国,让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更加强大的力量和魅力。
一、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
历经沧桑和变迁,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果,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我们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儒家思想、佛教禅学、道家哲学等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形成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包括世界级的自然景观、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技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二、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内在动力和坚实基础。
建设文化强国,首先需要树立自主自信的文化审美标准。
我们不能沉迷于西方的审美倾向,而要弘扬中华民族的审美精神,发扬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优良传统。
其次,我们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研发与创新,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影响力,让中华文化在国内外发光发亮。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加强青少年的文化熏陶,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和愿景。
三、精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为了精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我们还需要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
首先,我们要加强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保护传统文化、优秀作品和传统技艺的独特性,推动其传承和创新。
其次,我们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养和吸引更多的文化创意人才。
再次,我们要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为中华民族树立更为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10
世纪桥B R I D G E O F C E N T U R Y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梁贞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坚
定文化自信有利于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力量,有利于阐释好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文化强国。
【关键词】文化;文化自信;中华文化【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0-0043-02
【收稿日期】2017-06-28
【作者简介】梁贞(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与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
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文化自信是提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一、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一)有利于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础是文化,文化不自信就不会有价值观的自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但当前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纷杂,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思潮不断渗透,扰乱人们的视听,十分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如果我们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就会导致个人方向迷失、产生自我怀疑,继续发展会导致国民精神信仰坍塌。
(二)有利于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文化具有凝心聚力的强大作用,是人们增进思想认同的基础。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没有一帆风顺,更是经历了战争的洗礼,遇到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但中华儿女都坚强的挺过来了,因为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当今社会文化思潮纷杂多元,外来文化思潮冲击搅扰
人们的思想,迫切需要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统一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和行动,凝聚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力量。
(三)有利于阐释好中国特色冯友兰先生曾说过:“盖举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
”翻开世界文明史,唯独中华文化是没有中断的文明,我们有必要去传承去发展。
另外,我国的快速发展与变化情况和国外对我国的认知还存在极大差距,很多人对我国的认知还停留在文明古国上,认为我国没有吸引人的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
”我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但一些国家对我们还不够了解,对我国的认知存在偏颇,甚至妖魔化我国,这就需要我们积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真正了解高速发展中的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良好形象就必须坚定好文化自信这个关键基础。
二、坚定文化自信面临的挑战(一)扭曲的价值观在我国社会中,扭曲的价值观自古以来就有,从我们常见的成语中,便可知一二,如“升官发财”“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
我国是人情社会,国人讲究的是情义,遇到事情喜欢找个熟人,可谓是熟门熟路好办事,过去是有理走遍天下,现在更多表现为有理也到处找人,不找个熟人,不通融一下就办不成事。
社会上种种“不打点就办不成事”的乱象背后,扭曲的价值观正是幕后推手。
我们两千多年封建史,使得“官本位”“笑贫不笑贪”诸如此类的封建思想文化仍然左右着一些人的观念,形成彼此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这种“潜规则”的盛行,就会引起价值观扭曲,影响我国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43
世纪桥
2017·10
文化建设。
(二)“去中国化”的西方文化观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多元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冲突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随着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互联互通加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也随之增多,国人有了更多的比较,出现了“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之类的声音,久而久之形成“国民经济越来越强,文化自信却越来越弱”的怪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指出,把中国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西方东西的“去中国化”现象是很悲哀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用了“去中国化”这一重要判断,其实这些“去中国化”的现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洋”为优,一切向西方看齐,实质上这是一种西化思维定势,认为西方模式是好的,中国社会应该向西方靠拢。
比如某些地方热衷于复制洋文化,建成的小区和建筑物都喜欢用“洋名”,如普罗旺斯、香榭丽舍、维也纳、曼哈顿等等层出不穷,这些不知所谓的“洋名”和当地文化丝毫不沾边,既没有历史韵味,更谈不上文化传承,这种“以洋为尊”“以洋为美”甚至“唯洋是从”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缺乏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只有坚定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些现象。
(三)否定、歪曲党史国史的言行龚自珍曾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想要颠覆一个国家,一定要先去解构这个国家的历史,毁灭支撑这个国家历史的英雄人物。
西方分化瓦解苏联,就是从否定他们的英雄人物开始的。
苏联人民心中的英雄被一个接着一个的抹黑,列宁也被恶毒攻击谩骂,致使前苏联的英雄一个个地倒下,国民精神信仰随之坍塌,最后是整个国家的分裂。
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言论自由和学术研究的幌子,否定我国的革命、否定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歪曲我国的党史,想以此来颠覆我们对党史国史的认知,此种现象需要我们高度警惕。
三、坚定文化自信的对策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阐明了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来源。
(一)汲取传统文化智慧,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被誉为“文明的摇篮”,有着延绵不断的五千年文明史。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也不断创造并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铸就了历史的辉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
养。
”文化自信不可能在茫然无知的文化荒漠中形成,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文化,了解后才能产生认同,认同了才能树立自信。
举办社会大众容易接受且喜爱参与的文化活动,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通过电视节目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智慧,极大地满足了当下社会大众传统文化的渴求心理,更是掀起了学诗词学成语的热潮。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对历史文化特别是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应取精去糟、古为今用,有扬弃的继承,用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化人、育人。
(二)传承革命文化精神,继承红色文化基因我们经历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在艰苦卓绝的长期革命斗争过程中培育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等一系列宝贵的革命精神财富,也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革命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是党和人民自身奋斗的真实记录。
正是革命文化精神为我们渡过难关取得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应发扬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挖掘整合红色资源,加强对革命遗址和老一代革命家故居的开发,建造成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根据新方法、新手段、新科技开发创新传播途径,让群众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知识、学习革命精神,让革命文化入脑入心,让红色基因传承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歪曲党史,抹黑丑化英雄人物的言行时,自觉进行抵制。
(三)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做到知行合一,首先要做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这是基础更是前提,只有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才能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通过大众媒体传播价值观,用讲故事等简单易懂生动的方式传播正能量,坚持正确道德舆论导向,引导人们自觉参与到社会文明进步的进程中来。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青少年时期价值观尚未形成,这个阶段可塑性最强,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通过多方式引导,形成课堂教育、社会实践等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
参考文献:
[1]薛秀军等.文化自信: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精神引擎[J].理论探讨,2015,(15).[2]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4,(4).
[3]陈先达.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7.
[4]曾仕强.中华文化自信[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2016,(7).
[责任编辑:秦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