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金缕曲·咏白海棠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咏白海棠薛宝钗赏析

咏白海棠薛宝钗赏析

咏白海棠薛宝钗赏析
《咏白海棠薛宝钗赏析》是一篇描写白海棠和薛宝钗的诗歌作品,作者通过对白海棠和薛宝钗的描写,表达了对她们的赞美和崇敬。

首先,诗歌以“春风万里送牡丹,也把江南送白海棠”开篇,运用了春风送花的意象,将白海棠与牡丹相提并论,彰显其高雅脱俗的品质。

接着,作者又用“贵妃醉酒嫁春风,宝钗含笑泪千行”来形容薛宝钗,表达了她的美丽和感性。

诗歌中的“泪千行”更是表现了薛宝钗的柔情和内心的丰富。

最后,诗歌以“望玉宫飞来琼瑰,声断衡阳雁塔愁”结束,用琼瑰和雁塔,将白海棠和薛宝钗与传统的文化和历史联系起来,传达了对她们的崇高评价和深深敬意。

总之,《咏白海棠薛宝钗赏析》以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白海
棠和薛宝钗的形象,表达了对她们的美好赞美和敬慕之情。

- 1 -。

咏白海棠原文、翻译、赏析4篇

咏白海棠原文、翻译、赏析4篇

咏白海棠原文、翻译、赏析咏白海棠原文、翻译、赏析4篇咏白海棠原文、翻译、赏析1原文:咏白海棠清代:曹雪芹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译文: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夕阳照着秋草连接着层层的院门,苔藓青翠长满了雨水淋过的花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白玉的品格难比海棠的纯洁,那雪般的肌骨更能陶情醉人。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点点花蕊芳香娇嫩好似不胜风力,夜深明月下还留着她俏丽的影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不要说白衣仙女会升天飞去,她正多情地伴我在黄昏中吟咏呢。

注释:斜阳寒草带重(chóng)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寒草:秋草。

带:连接。

重门:重重院门,指深宅大院。

苔翠:青翠的苔色。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销魂:使人迷恋陶醉。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倩影:美好的身姿。

月有痕:月有影。

莫谓缟(gǎo)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缟:古时一种白色的丝织品。

这里指白衣。

以“缟仙”说花,承前“雪为肌骨”来,道家称成仙或飞升叫“羽化”,意思是如同化为飞鸟,可以上天。

赏析:这首诗首联交待了季节、场景;颔联写海棠之白;颈联写海棠之柔;尾联写海棠与诗人融为一体。

贾探春以白海棠自喻,既描绘了白海棠的仙姿,又抒写出自己的超凡脱俗的风范,同时也表达出对于无力扭转家族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全诗节奏明快,气韵生动,感情较为直白,充斥着萧瑟之感。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交待了季节、场景。

开头的“斜阳”二字,与诗尾的“黄昏”二字遥相呼应,定下了全篇萧瑟、感伤的基调。

“寒草”点明季节是在秋天。

“苔翠盈铺”形容年深月久,生长海棠的花盆表面已经布满了青苔。

而一番新雨的洗刷,使景色在焕然一新的同时,又多了几分凄凉,为写海棠之“白”作了铺垫。

总的来看,这一联描写由远及近,由大到小,从“斜阳寒草”写到“重门”,再对生长海棠的花盆加以细致描写,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海棠,但海棠已经呼之欲出了。

林黛玉《咏白海棠》赏析

林黛玉《咏白海棠》赏析

林黛玉《咏白海棠》赏析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释】1、“半卷”句:这句说看花人。

“半卷”、“半掩”,与末联花的娇羞倦态相呼应。

湘帘,湘竹制成的门帘。

2、“碾冰”句:因花的高洁白净而想像到栽培它的也不该是一般的泥土和瓦盆,所以用冰清玉洁来侧面烘染。

3、“偷来”二句:意即如梨花白净,似梅花风骨,集两者优点于一身。

宋代卢梅坡《雪梅》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又曹雪芹之祖曹寅有“轻含豆蔻三分露,微漏莲花线香”的诗句,可能都为这一联所借鉴。

4、“月窟”二句:谓白海棠如月中仙子穿着自己缝制的素衣,又如闺中少女秋日里心含怨苦,在抹拭着眼泪。

月窟,月中仙境。

因仙人多居洞窟之中,故名。

缟袂(mèi),指白绢做成的衣服。

苏轼曾用“缟袂”喻花,有《梅花》诗说:“月黑林间逢缟袂。

”这里借喻白海棠,并改“逢”为“缝”亦甚巧妙。

袂,衣袖,亦指代衣服。

【白话译文】半卷湘妃竹帘半掩着门,啊,白海棠,你高洁白净,该是碾冰为土,以玉为盆来栽培你。

你偷来梨花蕊的三分洁白,又借得傲雪梅花一缕香魂。

你像月宫中仙女缝制的白色舞衣,又像秋闺中哀怨的少女在擦试泪痕。

娇羞怯怯,默默无言,衷肠无处诉,我倦倦倚在西风窗下,不觉日已昏。

【赏析】林黛玉这首《咏白海棠》与薛宝钗淡而不露的风格不同,淡化了现实的外部环境,突出了诗人的主体形象,写出了一个热恋中的少女的心声。

首联交待了海棠花生长的环境。

首句写看花人。

“半卷湘帘半掩门”,看花人与花保持着一段距离,这就为下文写看花人的想象提供了条件。

看花人从房内望去,看到白海棠,得到最强烈的感受就是白海棠的高洁白净,由此想象到,栽培它的该不是一般的泥土和瓦盆,“碾冰为土玉为盆”,从侧面烘染白海棠的冰清玉洁,想象别致。

无怪乎此句一出,宝玉便先喝起彩来:“从何处想来!”颔联直写白海棠,写来对仗严谨,而又天然工巧。

薛宝钗咏白海棠(曹雪芹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薛宝钗咏白海棠(曹雪芹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薛宝钗咏白海棠清代:曹雪芹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标签咏物、写花、寓人译文注释珍重:珍视,看重。

芳姿:美好的姿态,指花容。

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胭脂:即胭脂红色。

洗出:洗掉所涂抹的而想出本色。

秋阶:秋天的台阶。

影:指海棠花姿。

冰雪:比喻刚洗过的白海棠凝聚着露水像白雪一样。

露砌:洒满露珠的石砌台阶。

魂:指海棠花的品格。

玉:指白玉一般的海棠。

痕:就玉说,“痕”是瘢痕;以人拟,“痕”是泪痕;其实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样子。

此句的意思是花儿愁多怎么没有泪痕。

白帝:即西方白帝白招拒。

是神化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

凭:程乙本作“宜”,不及“凭”字能传达出矜持的神气。

婷婷:挺拔舒展、苗条秀丽的姿态。

赏析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

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

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

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

“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

“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

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

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

“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

薛宝钗咏白海棠原文及赏析

薛宝钗咏白海棠原文及赏析

薛宝钗咏白海棠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薛宝钗咏白海棠原文及赏析薛宝钗咏白海棠原文及赏析原文:薛宝钗咏白海棠[清代]曹雪芹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清代-曹雪芹《咏白海棠诗 其二》原文、译文及注释

清代-曹雪芹《咏白海棠诗 其二》原文、译文及注释

清代-曹雪芹《咏白海棠诗其二》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咏白海棠诗·其二清代-曹雪芹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译文:珍视花容在白天也将远门关上,提着盛水的陶器亲自浇洒长满青苔的花盆。

刚浇上水的海棠就像洗去胭脂的美人,在秋日的台阶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又好像在那洒满露水的台阶上招来洁白晶莹的冰雪做她的精魂。

清淡到极点才显出海棠花格外鲜艳,愁思太多怎能使花朵没有露珠泪痕。

为报答秋神化育之恩全凭自身纯洁,婷婷玉立默默无语地又到了黄昏。

注释:1.珍重:珍视,看重。

芳姿:美好的姿态,指花容。

2.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3.胭脂:即胭脂红色。

4.洗出:洗掉所涂抹的而想出本色。

北宋诗人梅尧臣《蜀州海棠》诗:“醉看春雨洗胭脂。

”5.秋阶:秋天的台阶。

影:指海棠花姿。

6.冰雪:比喻刚洗过的白海棠凝聚着露水像白雪一样。

7.露砌:洒满露珠的石砌台阶。

8.魂:指海棠花的品格。

9.玉:指白玉一般的海棠。

痕:就玉说,“痕”是瘢痕;以人拟,“痕”是泪痕;其实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样子。

10.白帝:即西方白帝白招拒。

是神话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

《晋书·天文志》:“西方白帝,白招矩(矩亦作拒)之神也。

”秋天叫素秋、清秋,因为它天高气清,明净无垢,所以说花儿报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全凭自身保持清洁,亦就海棠色白而言。

凭:程乙本作“宜”,不及“凭”字能传达出矜持的神气。

11.婷婷:挺拔舒展、苗条秀丽的姿态。

《咏海棠》苏轼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咏海棠》苏轼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咏海棠》苏轼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咏海棠》苏轼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咏海棠》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被选入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六年级教科书。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

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

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

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极富浪漫色彩。

作品原文咏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⑴,香雾空蒙月转廊⑵。

只恐夜深花睡去⑶,故烧高烛照红妆⑷。

作品注释⑴东风:春风。

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一作“渺渺”。

泛:摇动。

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⑵空蒙:一作“霏霏”。

⑶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

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⑷故:于是。

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作品译文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

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创作背景这首绝句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时作者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已经五个年头。

作品鉴赏此诗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面描写。

首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

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

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从中还可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这两句把读者带入一个空濛迷幻的境界,十分艳丽,然而略显幽寂。

红楼诗词《咏白海棠四首 其一(探春)》原文及鉴赏

红楼诗词《咏白海棠四首 其一(探春)》原文及鉴赏

红楼诗词《咏白海棠四首其一(探春)》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楼诗词《咏白海棠四首其一(探春)》原文及鉴赏【导语】:《一、咏白海棠四首(限门盆魂痕昏韵) 其一(探春)》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金缕曲·咏白海棠翻译赏析
《金缕曲·咏白海棠》作者为清朝文学家顾太清。

其古诗全文如下:
洞户深深掩。

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

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

偏触动、词人系念。

昨日微阴今日雨,好春光有限无馀欠。

肯为我,一时暂。

冰绡雾縠谁烘染?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

墙角绿阴栏外影,印上芸窗冰簟。

隔一片、清阴暗澹。

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

春欲暮,易生感。

【前言】
《金缕曲·咏白海棠》是清代女词人顾太清的作品。

词作于1836年(道光十六年),作者通过描写暮春将谢的白海棠,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惜春的愁绪。

【注释】
飐:吹动。

系念:挂念。

好春光有限无馀欠:意思OrG是春光虽是有限的,但现在,它却
尽情表现出来了。

暂:停下脚步。

冰绡:透明如冰的绡纱。

绡,生丝织成的薄纱。

雾縠,阵阵的雾气。

縠是一种纱皱形状,此处形容雾。

爱依依:依依可爱。

柔条:嫩枝,柔软的枝条。

靓妆:秀丽的装扮,光彩照人。

芸窗:即窗子。

芸是形容它有香气。

冰簟:竹席。

澹:同“淡”。

封姨: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盈盈:满。

魂难忏:魂系梦绕地留恋春光。

忏,悔。

【赏析】
上片开首,作者采用用对比的手法说:“洞户深深掩。

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

”描写那白海棠的可爱,说它素洁的淡妆,是不以浓妆艳抹为美的。

此处特点是词人用了拟人化的口吻,同时这里也映射、批评了世俗的审美。

随即词人又赞美白海棠“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

说它不欲白日中在东风拨动下搔首弄姿,招惹狂蜂浪蝶。

在朦胧明月下,尤其展示了它的美。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它“偏触动、词人系念”。

词中对白海棠的赞美,表现了词人与世俗的审美倾向的不同。

词人又感叹如观赏到白海棠的开放一样,“好春
光”是不多的。

而“昨日微阴今日雨”,是词人希望天公能够为自己多留一些明媚的时光,哪怕是仅如片刻的“一时暂”,这是词人对春的留恋。

下片,词境又进一步扩展,而以“冰绡雾縠”句为过渡。

这里词人用丝绸织品的美丽,来比喻白海棠开放时的美丽春光,衬托白海棠。

问“谁烘染”,实际是用疑问来赞叹花被烘染得更美。

这春光如一副画一般。

下面就是这画面的描述:“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

”水边的柳条,依依映照,一片光彩美丽。

还有“墙角绿阴栏外影”,这影子照射在芸窗上,照射到床席上。

中间,还有被什么隔开的一片“清阴暗澹”,等等。

这里词人解答了自己过片所提出的“谁烘染”的疑问。

词人对于“烘染”着白海棠的一片春花,作了尽情的渲染。

当然,这些都是词人审美欣赏的表现。

作为同时也擅长绘画的词人,在整首作品中,也表现着词中有画的特点。

最后,词人又未免感伤地说:“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

”白海棠开在晚春,这时,树木已盈盈茂盛,花魂却难以挽留了,而不能怪是封姨鼓风,吹折了它。

对于词主人公来说,也触景生情,故发出了“春欲暮,易生感”的喟叹。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