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

合集下载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篇1《涉江采芙蓉》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翻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人。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涉江采芙蓉》注释⑴芙蓉:荷花的别名。

⑵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芳草:这里指兰草。

⑶遗(wèi):赠予。

⑷所思:所思念的人。

远道:犹言“远方”,遥远的地方。

⑸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⑹漫浩浩:犹“漫漫浩浩”,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阔无边。

漫,路长貌。

浩浩,水流貌。

⑺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感情的融洽。

⑻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采芙蓉》赏析此诗开篇之“涉江采芙蓉”的人,有人认为是离乡的游子(即思妇的丈夫);但有人反对这种观点,理由是游子求宦在外,或者因别的原因,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

因此,有人认为“涉江采芙蓉”者是在江南家乡的思妇(即妻子)。

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诗歌中的“芙蓉”(荷花)往往谐“夫容”之音,即丈夫的面容。

所以,“涉江采芙蓉”的人当为思妇。

“兰泽多芳草”,是说湖岸泽畔,还有很多的兰、蕙草,发出阵阵幽香。

这里是以花喻人,因此,除了说兰泽多芳草外,也暗示了说兰泽有很多美女。

这与《乐府诗集·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景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译文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译文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译文《涉江采芙蓉》原文及译文《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涉江采芙蓉》原文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涉江采芙蓉》原文:佚名〔两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涉江采芙蓉》赏析:《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长期被截断。

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

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这两句是说,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

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

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的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遗:赠送,远道:远方。

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

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遭到兜头一盆冷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

这是一句深沉的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还顾:回顾,回转头看。

《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及注释

《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及注释

《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两汉时期,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

但大多无处施展才华,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

本诗即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

东汉中后期,游宦游学之风盛行,大批士子远离故乡。

作为文人五言诗滥觞的《古诗十九首》反映的就是这一现实,诗中充满了羁旅怀乡的思绪。

这首诗的主人公采撷美草香花要送给“同心”的人,但他思念的人还在“旧乡”,长路漫漫,欲赠不能,只能让忧伤陪伴自己终老。

全诗字里行间流露着漂泊他乡和分隔两地的无奈。

诵读这首诗,体会其“浅而能深近而能远”(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的特色。

原文:涉江采芙蓉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对照翻译: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注释:选自《文选》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芙蓉〕,荷花。

〔兰泽〕长着兰草的低湿之地。

〔遗(wèi)〕赠送。

〔以〕连词,表示结果。

〔远道〕犹言“远方”。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采芙蓉》鉴赏《涉江采芙蓉》译文及赏析

《涉江采芙蓉》鉴赏《涉江采芙蓉》译文及赏析

《涉江采芙蓉》鉴赏《涉江采芙蓉》译文及赏析《涉江采芙蓉》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写的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痛苦忧伤。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涉江采芙蓉》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涉江采芙蓉》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涉江采芙蓉》注释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遗(wèi):赠。

远道:犹言“远方”。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采芙蓉》赏析《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长期被截断。

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

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这两句是说,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

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

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的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遗:赠送,远道:远方。

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

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遭到兜头一盆冷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

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及注释

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及注释

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两汉时期,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

但大多无处施展才华,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

本诗即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

东汉中后期,游宦游学之风盛行,大批士子远离故乡。

作为文人五言诗滥觞的《古诗十九首》反映的就是这一现实,诗中充满了羁旅怀乡的思绪。

这首诗的主人公采撷美草香花要送给“同心”的人,但他思念的人还在“旧乡”,长路漫漫,欲赠不能,只能让忧伤陪伴自己终老。

全诗字里行间流露着漂泊他乡和分隔两地的无奈。

诵读这首诗,体会其“浅而能深近而能远”(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的特色。

原文:涉江采芙蓉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翻译: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采之欲遗谁?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所思在远道。

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注释:选自《文选》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芙蓉〕,荷花。

〔兰泽〕长着兰草的低湿之地。

〔遗(wèi)〕赠送。

〔以〕连词,表示结果。

〔远道〕犹言“远方”。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采芙蓉》全文及赏析

《涉江采芙蓉》全文及赏析

《涉江采芙蓉》全文及赏析
11 《涉江采芙蓉》全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11 赏析
这是一首出自《古诗十九首》的五言诗,作者不详。

诗的开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身处长满芳草的水泽之中。

芙蓉的美丽与兰泽的
清幽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清新、浪漫的氛围。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采下芙蓉却不知送给谁,因为思念的人在远方。

这两句由景入情,自然地引出了相思的主题。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回头眺望故乡,路途遥远,这一“还顾”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对故乡的眷恋和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心相爱却不能相聚,只能在忧伤中度过一生。

此句直抒胸臆,将相思之苦和忧伤之情推向了高潮。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游子思乡、思亲的情感,其意
境深远,情感真挚,令人回味无穷。

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方式,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同时,通过对动作和
心理的细腻描写,如“采之”“还顾”等,让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情感更加动人。

此外,诗歌在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

“涉江采芙蓉”这一行为的描写,既为下文的抒情埋下伏笔,又使全诗
在开头就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而“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的结尾,
给人以无尽的怅惘和感慨,让人对这种相思之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赏析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赏析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赏析《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7、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8、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这是一首游子怀念家乡妻子的诗。

诗中运用《诗经》、《楚辞》采香草赠美人的传统比兴手法,表达了诗人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语言质朴自然,感情曲折缠绵。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作品开篇描述了一幅采莲摘兰的生动画面,莲和兰自古以来就象征男女爱慕之情,象征美好,显然,游子采莲摘兰是为了心中最美的人。

这一场面充满了愉悦轻快甜蜜的情调,但诗人却在这愉悦轻快之中感情突然一转,心中骤然生出一抹淡淡的.哀伤,“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把这些美艳芳香的花草送给谁呢?当然是心爱的人,可眼下自己的结发妻子却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

由眼前的花草触发思年故乡亲人之情,心中淡淡的哀愁油然而生。

“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

”回头眺望故乡,故乡却在千里迢迢之外,路程遥远,没有尽头。

“还顾”这一动作性的画面,充满了诗人对故乡亲人思念的情感,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主人公的动作和那充满渴望的情思,而“漫浩浩”又极写了路途的遥远和无尽,哀愁又加深了一层。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心意相同的结发夫妻却要远远地分居两地,是何等痛苦难耐的事呀!不但如此,而且相聚之日还遥遥无期,甚至一直要忧伤到“终老”,感情发展到极致,最后只有痛苦和无奈了,令人心如刀绞,随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作品构思巧妙,语言精炼,感情含蓄,给读者留下的空间想象很大,让人觉有很多种答案,却又难说那个是完美的。

意韵深厚,余味无穷。

上文已经说到,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一、原文汉古诗一首·涉江采芙蓉涉江改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慕名。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二、译者撑船渡江水去采撷那莲花,涉入沼泽去采摘兰。

采了它们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回首眺望故乡,迢迢长路却是无尽的遥远。

如今飘流异乡,虽然心意相同却分居两地,恐怕只能这样一直忧伤到老了。

三、注解1、汉古诗:在汉代流传的一些无名氏的五言诗,后被称为“汉古诗”。

2、涉江:渡河江水。

又,《涉江》为屈原《九章》中的篇名,这里可能将就是用以表明自己的流浪他乡。

3、芙蓉:荷花的别名。

4、兰泽:生长兰草的沼泽地。

《楚辞·招魂》:“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王逸备注:“言泽中香草茂密,覆被径路。

”这里就是用的这个意思。

5、遗(w&egra一ve;i):赠,赠给。

6、所思在慕名:所思念的人在荒凉的地方。

所思,思念的人,只在家乡的妻子。

7、还顾望旧乡:回头眺望故乡。

还顾,回头眺望。

旧乡,故乡。

8、长路那哥浩浩:迢迢长路荒凉无尽。

长路,指居无定所的路程。

那哥浩浩,荒凉无尽的样子。

9、同心而离居:心意相同却分别居住两地。

同心,指夫妻同心,用《诗经·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之意。

离居,分别居住两地。

10、伤感至终老:就是说道夫妻二人恐怕就可以这样一直伤感至旧了。

四、赏析这就是一首游子想念家乡妻子的诗。

诗中运用《诗经》、《楚辞》改采香草追赠美人的传统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语言质朴自然,感情坎坷绑一绵。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作品开篇描述了一幅采莲摘兰的生动画面,莲和兰自古以来就象征男一女爱慕之情,象征美好,显然,游子采莲摘兰是为了心中最美的人。

这一场面充满了愉悦轻快甜蜜的情调,但诗人却在这愉悦轻快之中感情突然一转,心中骤然生出一抹淡淡的哀伤,“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把这些美艳芳一香的花草送给谁呢?当然是心爱的人,可眼下自己的结发妻子却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自古至今,诗论家对《古诗十九首》赞誉不 断,钟嵘评其“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 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透过《涉江采芙蓉》我们 可略窥《古诗十九首》的精妙。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三四两句,明人陆时雍《诗坛总论》云:“代为 之思,其情更远”,请做具体分析。
①运用了对面落笔的手法。②诗人宕开一笔,不 写自己的思念,转而由“忆君”引起,描写友人 离别之后的种种愁绪,一个想像中的情境展现在 读者面前:朋友远在异乡,夜泊潇湘,清凉的月 色下,梦里充斥着凄冷的猿猴哀鸣。③由眼前情 景转为设想友人抵达后的凄凉清冷处境和孤寂愁 苦之情,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 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3.“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 用?
“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 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 “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 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 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给读者留 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分析: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 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
这首诗怎样诵读更有情味?试着读一读。
●女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合读: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涉江采芙蓉
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
时间:东汉末年 作者:无名氏 最早记载:梁代萧统所编《文选》
《古诗十九首》主要的思想内容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 生新故之感。”
东汉宦官外戚专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 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 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 母,留下妻儿,然而往往一事无成,只落得满 腹牢骚和乡愁。因此,《古诗十九首》主要抒 写离愁别绪,或游子思归,或闺房怀远,其次 是人生易逝的感叹,或及时)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语 ( 女子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分析: 1.采莲是江南的旧俗,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中就有这样的描绘“采莲的是年少的女子,她们 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男子一般在京都 洛阳求取前程,不太可能回到江南去采莲。 2.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 往往暗关着“夫荣”,“莲子”即“怜子”。 3.所思在"远道",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大半 是男子,那我们就可以由此推想说话人应是女子。
1、一二句选取了哪些意象?意象构成了怎样的 意境?
通过兰泽、芳草、芙蓉等意象,营造了清幽、 高洁的意境。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2、这一问一答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
欢快
失望
以乐景写哀情
诗歌1、2句通过兰泽、芳草、芙蓉等意象,描 绘了一幅夏日采莲图,表现主人公情怀的高雅, 感情的纯洁、美好和内心的欢快之情。3、4句 笔锋一转,转喜为悲,用夏季美景烘托出内心 的孤寂,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伤。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最后的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主人公有怎样的 “情”? 主人公痛苦、忧伤的心情;两个彼此相爱的 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 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探究:有人认为这首诗歌主人公是男子, 也有人认为是女子,你怎么看?
?( 女子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思妇怀远
一个借采莲来表达思念的女子,想象自己 的爱人也在远方回望故乡,思念自己,前 4句为实写,5、6句为虚写。
对面落笔
所谓“落笔对面”,就是在表现怀远、思归 之情时,作者不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而是反 弹琵琶,从对方着笔,简单说就是不写自己如何 思念对方,而是着力描绘对方如何思念自己的一 种手法。这样,就使得作者的怀远或思归之情, 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既深化感情,又强化 主题。形式上,常用“忆”、“想得”、“遥 知”、“遥怜”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
遗(wèi):赠。以义定音。 谁(shuí):口语与书面语区分开。 还(huán)顾:回头看。
读懂大意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泽地长着 很多香草。
采摘荷花想要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 的地方。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 老。
鉴赏品味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评价
•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 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 艺术风格,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 “惊心动魄,几乎可谓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
读准字音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对面落笔”的写法又有两种表现形式: 1.将写自己与写对方相结合,相互生发,相互
映衬。2.通篇纯从设想对方来展开艺术构思,宛 转曲达。
阅读杜甫的《月夜》回答下面问题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结合全诗,体会诗歌在情感抒发上的特点。
结合全诗,体会诗歌在情感抒发上的特点。
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由自己 的独看想到妻子的独看。诗歌的内容从单一 转向多视角。 “闺中只独看”,表现了妻子 对我担忧,其实我也担忧妻子。但是诗人不
直接说出,却借妻子的心表现出来,把深挚 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
拓展阅读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