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同步练习2(川教版七上)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5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川教版习题精选第二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川教版习题精选第二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地图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民族融合B、丰富发展了中华文明C、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D、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水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获得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战乱相对较少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南方生产工具比北方先进【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
”《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
”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B、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C、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D、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在我国古代,很多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源于战役。
下列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与战役的搭配中不正确的是( )A、破釜沉舟——巨鹿之战B、草船借箭——赤壁之战C、风声鹤唳——官渡之战D、草木皆兵——淝水之战【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东晋时期,南方城市繁荣。
其中人口达到百万,经济最活跃的城市是( )A、洛阳B、长安C、成都D、建康【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生产工具先进C、南方社会安定D、北方农民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川教版习题精选第三篇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川教版习题精选第三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D、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骄傲使人失败【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方多战乱,人口大量南迁B、江南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有利于开发C、江南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D、江南战乱少,社会秩序比北方安定【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不包括( )A、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B、江南种植水稻,稻田使用绿肥C、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D、福建、广东等地还未得到开发【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A、温暖湿润B、种植水稻C、北人南迁D、土地肥沃【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A、统治者的重视B、北方农民大批南迁C、军事上的需要D、北方自然环境恶化【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穿越时空,你对西晋后期大量人口南迁的原因做一次现场采访。
在采访的四个人中,回答不符合史实的是( )A、王某:北方社会动荡不安B、李某:南方比较安定C、张某:为了躲避战乱D、赵某:经济重心在南方【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
”《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
”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B、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C、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D、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东晋南朝时期,南方海外贸易的中心是( )A、建康B、番禺C、扬州D、江州【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清朝末年民国初期,山西祁县大户田家因为家庭变故和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走西口”的传奇故事。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学生___________学习目标1、分析归纳: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吴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方面的成就(表现)有哪些?3、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方面的成就(表现)有哪些?重点南方初步开发的原因和突出表现(尤其是农业的发展)难点1、史实较多,容易混淆。
2、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新”发展。
学习方法学习“经济发展”,1、基本思路是“经济发展的原因是?——经济发展的表现是?”2、“经济发展”一般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3方面。
预习展示阅读课文,把下列知识要点在书上找到并做上记号。
写上考点提示词知识链接:1、三国以前,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黄河流域。
南方地区则是地广人稀,生产落后,少数民族众多,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河湖众多,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落后原因是:缺乏劳动力。
2、自三国时期开始,南方经济开始发展起来。
这在经济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自此,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由北方向南方转移,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到两宋时期,南方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示意图北朝魏十六国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东汉→→西晋→→→→→隋220)蜀吴(280)东晋→宋→齐→梁→陈(589)南朝特别注意:由此产生的一些“时间名词”。
注意它们所在的朝代的时间位置和地理位置。
如:三国时期、吴蜀时期、东晋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以来、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大融合。
六朝古都的“六朝”时期。
预习课本1、孙吴政权重视生产,表现⑴军民屯田;⑵推广牛耕。
(勾画书上!)成就:⑴水稻种植;⑵手工业:①纺织:“越布”出产于“会稽”;②瓷器技术;③三大造船中心是:、、。
(大陆与台湾的最早联系是?)2、蜀国开发西南⑴主要开发平原和地区。
⑵南中地区开发成功,最主要是实行“”策略,妥善地处理了关系。
(勾书!)3、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发展成就:农业(农作物、土地开垦、兴修水利、农业技术)手工业:4个部门;炼钢采用“法”。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学习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5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课后辅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课后辅导练习三十八第1题【单选题】“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
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 )A、长安B、临安C、建康D、汴京【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起到促进作用B、江南人民开始重视农业生产C、.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技术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造成西晋统治短暂的直接原因是( )A、少数民族大量内迁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C、统治集体内部争权夺利D、士族势力削弱中央集权【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有( )①中原汉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②自然条件优越③战乱少,社会稳定④国家的统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借助年代尺我们可以清晰梳理历史发展脉络,认识某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仔细阅读年代尺,下列对①②③④时代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②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③繁荣、开放与革新④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危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关于东晋南朝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稻田里开始使用粪肥②水稻是主要的作物,小麦的种植得到推广③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④发明了灌钢法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北方种麦,南方种稻;北方人吃面食,南方人吃米饭”一直以来是我国古代人民生产生活的传统面貌,可是在东晋南朝时期,这种局面发生了改变,主要是因为( )A、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B、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C、诸葛亮的治蜀D、孙吴政权的屯田【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①大量田地被开垦②织锦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迅速发展③灌钢法的发明④商品经济得到发展⑤出现了城市的繁荣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是( )A、揭竿而起B、破釜沉舟C、约法三章D、风声鹤唳【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东汉末年,北方人民为了______,开始南迁。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南方的初步开发(1课时)【学习目标】识记与理解了解孙吴时期江南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突出成就;记住吴国卫温等人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知道诸葛亮治理蜀国,使西南地区得到一定开发;简要了解三国到南朝政权更替的基本情况;了解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记住建康(今南京)是南朝发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
理解南方初步开发的含义以及开发的原因和条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南方初步开发原因的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南方开发表现发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吴蜀时期和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认识社会安定、地区之间的交流和民族团结对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维护社会安定、加强各民族团结的观念;初步总结南方开发的经验与教训,认识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南方初步开发的原因及突出表现。
难点:南方开发的原因和突出表现的史实较多,易混淆;理解东晋南朝时期经济的发展。
【学法指导】独立、仔细阅读教材,尽可能课前完成识记;主动对探究性问题认真思考并形成初步答案,课堂上找准疑惑,讨论解决,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导学过程方法导引【自主学习,基础过关】一、自主检测: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三国(___、___、___)两晋(___、___)南朝(___、___、___、___)北朝(___、____、____、____)。
2、三国时期,____________,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他们和当地民族艰辛开发和利用江南_______和_______;孙吴政权组织军队和百姓____、____、____。
3、江南农业发展:粮食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会稽出产的是著名特产,丝织业有一定发展;瓷器制作技术提高,能生产各种精致的;造船业发达,出现了、、三大造船中心。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5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练习题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练习题第七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史记?货殖列传》曾这样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江南地区这种现象在什么时候逐渐得以改观( )A、西汉B、魏晋南北朝C、唐朝D、北宋【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k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到东北“闯关东”的故事。
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结果是(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B、使北方趋于平静C、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D、平衡了南北经济的发展【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其中人口达百万,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都市的是。
( )A、洛阳B、官渡C、成都D、建康【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而北方经济日益落后.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 )A、江南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比北方强B、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C、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D、先秦以来,南方的自然条件优于北方【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三国后,江南地区的开发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B、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C、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D、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下列政权中,都城不在南京的是( )A、西晋B、东晋C、孙吴D、刘宋【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穿越时空,你对西晋后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做一次现场采访。
在采访的四个人中,回答不符合史实的是( )A、赵某:南方生产技术先进B、李某:南方比较安定C、张某:为了躲避战乱D、王某:北方社会动荡不安【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西晋统一全国是在( )A、263年B、266年C、280年D、316年【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东晋时期,南方城市繁荣。
2019-2020年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5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课后练习第

2019-2020年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课后练习第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永嘉衣冠南渡诗》:“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
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
”诗中提到了西晋永嘉五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北人南迁主要是因为( )A、北方战乱频繁B、北方少数民族内迁C、经济重心南移D、北方自然条件恶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东晋南朝时期,南方海外贸易的中心是( )A、建康B、番禺C、扬州D、江州【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客观原因包括( )①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②江南经济的发展③佛教的传入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史书所载的“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现象以及“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经济景象出现在( )A、西晋B、东晋C、南朝D、北魏【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西晋得以统一全国的根本原因是( )A、司马炎英明果断B、吴、蜀弱小C、北方经济的发展D、吴、蜀统治腐败【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
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 )A、秦朝末年B、西汉末年C、东汉末年D、西晋末年【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宋书·州郡志》所载,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约占北方总人数的1/8还要多。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北方人口锐减B、政权分立C、经济重心南移D、江南得到开发【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穿越时空,你对西晋后期大量人口南迁的原因做一次现场采访。
【川教版】七年级上: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课时训练(含答案)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一、选择题1.(2018·广东佛山)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境况。
他的积极影响是()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南北人口结构基本平衡C.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右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3.下列关于吴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吴政权组织屯田,开垦荒地,推广牛耕B.会稽一带出产的越布是著名特产C.侯官、临海、建康是吴国三大造船中心D.诸葛亮采取措施恢复和发展了成都平原的经济4.祖国大陆与台湾友好交往是从下列哪个时代开始的( )A.春秋B.战国C.汉朝D.三国5.“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天下的是( )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D.西晋6.公元198年洛阳郊外的几户农家,相约迁往江南,下列有关他们南迁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为躲避南迁少数民族的侵扰B.战乱使他们无法正常生产和生活C.江南相对稳定D.江南还没得到开发,荒地多,有发展空间7.(2018·苏州模拟)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人口增多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8.“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下列哪一城市的变化可以看作是南朝江南开发的一个缩影( )A.成都B.广州C.建康D.洛阳9.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民国时期,大量山西人为了生计而“走西口”的故事,引起了一股收视旋风。
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南迁,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B.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促使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使北方趋于平静D.平衡了南北经济的发展10.(2018·福建泉州)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晋书·地理志》记载,由于南迁人口实在太多,东晋设置了许多州、郡、县,有些地区的南迁人口甚至超过了当地人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夯实基础典型题1、三国时期,控制南方的政权有()①洛阳②魏③蜀④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我国古代北方农民南迁,其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优于北方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C.北方统治者实行移民政策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3、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表现的是()A.长江沿岸和太湖周围的稻田产量提高B.江南的手工业,最重要的是制瓷业C.瓷器制作技术有了提高,能大量生产青瓷D.造船业发达4、三国时期,吴国的造船业发达。
当时的造船中心是()①侯官(今福建福州)②番禺(今广东广州)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建康(今江苏南京)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三国时期,台湾和大陆就有联系。
那时,台湾称为()A.夷洲B.流求C.琉求D.澎瑚6、三国时期的“南中”是()A.今台湾地区B.今广东、广西一带C.今海南岛D.今四川南部、云南、贵州一带7、下列属于三国时期诸葛亮治蜀的内容的是()①设置堰官管理都江堰②稳妥地处理民族关系③设置锦官管理蜀锦生产④派卫温到达夷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下列政权中,曾实现过短暂统一的是()A.东晋B.西晋C.北魏D.前秦9、从4世纪初到6世纪末,下列政权中,曾先后统一过南方的有()①三国中的吴国②西晋③东晋④南朝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0、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A.司马昭、司马炎B.司马炎、司马睿C.司马懿、司马炎D.司马昭、司马睿11、下列朝代都曾以建康为都城的是()①东晋②西晋③西汉④南朝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2、我国是大豆的故乡。
大豆在我国的传播方向是()A.由南向北B. 由北向南C. 由东向西D. 由西向东13、南朝时,南方的造纸业迅速发展。
成都是两大造纸中心之一,它主要出产的是()A.藤纸B.宣纸C.蜀笺D.蔡侯纸14、下列哪一个城市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它的变化可以说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缩影()A. 建康B. 成都C.洛阳D.广州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15、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
”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北方战乱频繁C.北方统治者残暴D.南方经济发达16、西安、洛阳、南京和北京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古都,其中哪一个作为都城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间最长?()A. 西安B. 洛阳C. 南京D. 北京17、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促进江南开发的重要原因有()①北方少数民族内迁②北方人口南迁避乱③江南战争相对较少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18、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A.春秋、战国B.三国、南朝C.三国、两晋、南朝D.春秋、战国、魏晋19、自三国时期,伴随着北方农民的大批南迁()A.封建国家陷入分裂状态B.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开始转移C.南北朝之间民族矛盾尖锐D.对外贸易起步,与欧洲开始直接交往创新题20、右图为风光秀美的会稽山风景区,你知道,三国时期,这里也曾因一项手工业而著名,请你猜一猜当时当地的特产是()A.蜀锦B.藤纸C.越布D.青瓷21、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后部分。
我国早在三国时期就与台湾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时在台湾与内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A.曹操B.刘备C.卫温D.诸葛亮22、“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是武侯祠对联中的下联,“定南蛮”指的是安抚下面哪一地区的少数民族()A.今福州一带B.今浙江宁波一带C.今四川南部、云南和贵州一带D.今广州和汕头一带23、宋、齐、梁、陈,因为都城都在一个地方,都偏安于江南,帮统称为南朝,南朝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在()A.建业B.建康C.临安D.宁波拓展探究典型题综合题24、魏蜀吴三国统治者都积极恢复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A.改变东汉后期经济状况B.加强同少数民族的经济交往C.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D.保持三国之间的经济平衡25、“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宋代著名政治家司马光的这两句诗,概括了洛阳作为举世闻名的古都,在华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下列哪些王朝的都城()①东周②西汉③三国时的魏④东晋⑤西晋⑥东汉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⑥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⑥26、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因为它曾做过六个朝代的都城,下列以它为都城的六个朝代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三国中的吴②宋③齐④梁⑤陈⑥东晋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⑥②③④⑤C.①②④③⑤⑥D.⑥①②③④⑤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请回答:(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2)请你说出出现这样不同的原因有哪些?(3)三国吴蜀时期,哪些人为江南的初步开发做出了贡献?探究题28、阅读材料:农民在湖沼边筑起堤坝,进行围垦,开辟出一片片湖田。
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周围湖田很多,这三个地区便成为江南的粮仓。
五岭以南,种植双季稻,一年收获两次,粮食自给自足。
成都平原的农业也有新的发展。
——七上《南方的初步开发》请回答:(1)材料中描述了东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状况。
你能具体说一说当时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吗?(2)当时南方种植的农作物除了水稻,还有哪些?(3)有人说,开发也给江南的生态环境带来了重大的破坏,这种开发是应该得到禁止的。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你如何看待经济开发与环境破坏之间的关系?聚焦中考典型题29、(2006年泉州市)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30、(2006年湘潭市)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
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31、(2005年玉林市)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宋书》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意思是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出自宋朝谚语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时期江南的经济状况?(2)除了材料二反映的农业方面外,宋朝的经济发展还在其他方面体现出来。
请各举一例说明。
(3)从古到今,发展经济,富民强国都是一项重要国策。
请你对当今我国的经济建设提出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不要求作答。
开放研究典型题32、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
汉语的成语一般都有出处。
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
如A.破釜沉舟、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C.围魏救赵、D.七擒七纵等。
(1)请你再写出一个给你印象最深的历史成语,填在下面空白E.处。
历史成语:E.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将上述成语A--E按其所反映历史的先后顺序排列,在下面示意图中写上其英文字母代号。
如F.退避三舍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F参考答案夯实基础典型题1、C2、B3、B4、A5、A6、D7、A8、B9、B 10、B 11、D 12、B 13、A 14、A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15、B 16、C 17、D 18、C 19、B创新题20、C 21、C 22、C 23、B拓展探究典型题综合题24、C 25、B 26、B27、(1)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
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
《宋书》所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
(2)这是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得到开发,魏晋以来,逐渐得到了开发。
(3)三国吴蜀时期,为江南的初步开发做出了贡献的是:南迁的北方人民;吴境内当地的山越、南越等少数民族;南中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
探究题28、(1)原因: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南方的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南方气候温暖、雨量充足、土地肥沃。
(2)还有北方的麦、豆等作物也广泛种植。
(3)这种说法不对,虽然经济的开发会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影响,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我认为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聚焦中考典型题29、A 30、C31、(1)东晋南朝(或写东晋、南朝)(2)手工业:南方的丝织业超过北方;棉纺织业迅速兴起,;制瓷业发达,景德镇成为瓷都;煤开采量居世界第一;造船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泉州、广州、明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东京、临安商业繁荣;四川出现了纸币—交子。
海外贸易:海外贸易广泛政府设有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3)要求:紧扣“当今我国的经济建设”主题,情感、态度、价值观须正确;言之有理,符合事实均可。
开放研究典型题32、(1)答案不唯一,是自写的成语即可。
(2)ABCDF的排序为 F---C ---A---B---D,加入学生自写的成语后,答案不唯一。
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F C A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