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选2课文翻译

合集下载

周予同_中国历史文选译文整理版.doc

周予同_中国历史文选译文整理版.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中国历史文选》教案一、甲骨文2、翻译选文:第一则:癸巳这一天进行占卜,由殼卜问:后十天内有没有灾祸?商王观察卜兆判断吉凶说:有灾祸,灾祸马上就要降临。

到了第五天丁酉这一天,果真有祸事从西传来,沚国诸侯派人禀报说:土方在我邦东部边境骚扰,使两座城邑受到损害。

邛方也践踏我邦西部边境的农田。

第二则:乙巳这一天进行占卜,由殼卜问:国王命令众人合力耕田,来年会获得好年景吗?十一月。

二、金文3、翻译全文周历九月,周康王在鎬京训诫大臣盂。

康王说:盂呀!我们显赫的文王获得了上天授付的统治天下的伟大使命。

到武王又继承文王的事业,建立了周朝,翦除了那个万恶的商纣王,拥有天下四方,派各级官吏治理黎民百姓。

武王把精力全部集中在处理国家事务上,酒一点也不敢多喝,就连碰到举行柴祭蒸祀这些祭天大礼时,都不敢喝醉。

所以感动了上天,上天给予我们庇佑,降给我们恩惠,大力保护成王,继续掌有天下。

我听说殷失去天命,就是因为各地诸侯和朝中大臣都沉湎于酒,故而丧失掉军队和政权。

盂呀,你们卫邦担负着重要职责,我只让你接受我的教导,你也能够身当重任,我是你唯一的君王啊!现在我就以文王纯正的治国方式为榜样,像文王策命两三名头号长官那样,委派你辅助荣,恭敬谦和地执行德治的方针。

你要不分早晚及时纳谏,为祭祀和各种奉献事宜到处奔走,时刻警惕上天的惩罚。

康王又说:哦!我命令你盂呀,要向你的祖父南公看齐。

康王接着说:盂呀,你去协助夹,主持军务,敏捷快速地处理诉讼案件,朝夕辅佐我君临天下。

我要遵循先王制定的成规惯例,向你封赏庶民和领地。

特意赐给你香酒一卣,礼冠礼服一套,护膝和双底鞋一副,车马一驾,并允许你在祖父南公的旗帜上描绘你们家族的族徽。

赐给你邦司四名,本朝奴隶从车夫到种田人六百五十九个,赐给你夷司王臣十三名,东南夷奴隶一千零五十个,赐给你封地。

康王最后说:盂呀,你要谨慎郑重地料理你所承担的政务,不要辜负和耽误我对你的任命。

历史文选翻译

历史文选翻译

历史文选翻译《史通·六家》译文自古以来称帝称王的人编辑著述文章典籍的情况,在《史通·外篇·古今正史篇》中已经详细地介绍它们了。

从古到今,实质内容与外在形式交替变化;各种史书的创作,不拘泥在同一种史书体上。

加以探讨以后做出结论,这些史书的流派有六种:第一叫做《尚书》流派,第二叫做《春秋》流派,第三叫做《左传》流派,第四叫做《国语》流派,第五叫做《史记》流派,第六叫做《汉书》流派。

现在就简略地陈述一下六大流派的旨义,在后面将它们列举出来。

《尚书》流派的史书,它的诞生产生于远古。

《易经》上说:“黄河出现背上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背上有图形的神,圣人仿照它制作八卦、文字。

”所以知道《书》的起源由来已久了。

到孔子时在周王室观看《书》,得到虞(舜)、夏、商、周四代的典籍,于是删取其中较好的部分,确定为《尚书》一百篇。

汉代孔安国说:“因为它是上古时期的书籍,所以叫它《尚书》。

”《尚书璇玑钤》说:“尚是上的意思。

上天降下日月星变化的迹象,显示节令的顺序季节变化的度数,如同天体的运行一样。

”三国王肃说:“君上所说的话,在下面被史官记载下来,所以叫做《尚书》。

”这三种说法,它们的意义各不相同。

大概《书》的主要旨义,本始于发号令;是用来宣扬以仁义治理天下的正当道理,向臣子属下发布言论。

所以《尚书》所记载的,都是典章、谋议、训诫、诰令、誓词、册命等六方面的文字。

至于《尧典》、《舜典》这二种典章,径直叙述人事;《禹贡》这一篇,记载的都是地理知识;《洪范》篇是概括叙述灾害祥瑞;《顾命》篇陈述的全都是丧葬礼仪:这五篇也都是作为记言史书体例不纯粹的部分。

又有一部《周书》,和《尚书》的体裁相类似,也就是孔子删削一百篇以外的周朝典籍,总共是七十一章。

上起自周文王,周武王,下终于周灵王、周景王。

大多都严明恰当、切实忠诚,言辞庄重高雅拥有正大的道理;有时也有肤浅的平庸之言,污浊不堪的东西相列参错,大概好象后来喜欢多事的人所增添的。

文选翻译

文选翻译

牧誓1. 在甲子日的黎明时刻,周武王率领军队来到商国都城郊外的牧野,于是誓师。

武王左手拿着黄色大斧,右手拿着军旗指挥,说:“远劳了,西方的人们!”武王说:“啊!我们友邦的国君和办事的大臣,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以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的人们,举起你们的戈,排列好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我要宣誓了。

”2.武王说:“古人有话说:‘母鸡没有早晨啼叫的;如果母鸡在早晨啼叫,这个人家就会衰落。

’现在商王纣只是听信妇人的话,轻视对祖宗的祭祀不问,轻视并遗弃他的同祖的兄弟不用,竟然只对四方重罪逃亡的人,这样推崇,这样尊敬,这样信任,这样使用,用他们做大夫、卿士的官。

使他们残暴对待老百姓,在商国作乱。

现在,我姬发奉行老天的惩罚。

今天的战事,行军时,不超过六步、七步,就要停下来整齐一下。

将士们,要努力啊!刺击时,不超过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就要停下来整齐一下。

努力吧,将士们!希望你们威武雄壮,象虎、貔、熊、罴一样,前往商都的郊外。

不要禁止能够跑来投降的人,以便帮助我们周国。

努力吧,将士们!你们如果不努力,就会对你们自身有所惩罚!”城濮之战夏天四月初三,晋文公、宋成公、齐国大夫国归父、崔夭、秦国公子小子懿带领军队进驻城濮。

楚军背靠着险要的名叫郄的丘陵扎营,晋文公对此很忧虑。

他听到士兵们唱的歌辞说:“原野上青草多茂盛,除掉旧根播新种。

”晋文公心中疑虑。

狐偃说:“打吧!打了胜仗,一定会得到诸侯拥戴。

如果打不胜,晋国外有黄河,内有太行,也必定不会受什么损害。

”晋文公说:“楚国从前对我们的恩惠怎么办呢?”栾枝说:“汉水北面那些姬姓的诸侯国,全被楚国吞并了。

想着过去的小恩小惠,会忘记这个奇耻大辱,不如同楚国打一仗。

”晋大公夜里梦见同楚成王格斗,楚成王把他打倒,趴在他身上吸他的脑汁,因此有些害怕。

狐偃说:“这是吉利的征兆。

我们得到天助,楚王面向地伏罪,我们会使他驯服的。

”子玉派斗勃来挑战,对晋文公说:“我请求同您的士兵们较量一番,您可以扶着车前的横木观看,我子玉也要奉陪观看。

高中历史文言文材料翻译

高中历史文言文材料翻译

高中历史文言文材料翻译篇一:高中古文翻译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译文】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占领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相所有的)珍珠宝器都归为自己所有。

”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

九篇古文翻译 第二版 简体版

九篇古文翻译   第二版   简体版

1、《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译文】课本上册126页1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于是就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太子,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2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

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违反了制度,您将会忍受不了的。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么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给他安排个地方,别让他的势力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想办法对付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您姑且等着瞧吧。

”3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同时臣属于自己。

公子吕说:“国家受不了两属的情况,现在您对此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人民(由于有两个君主)而产生二心。

”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将要自己赶上(灾祸而灭亡)的。

”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领地扩大)到了廪延。

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4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

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

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

中国历史文选上2

中国历史文选上2

四、《诗经》重点:1、《诗》的内容及源流,2、选文翻译难点:选文的翻译解题:一、《诗经》的编订及主要内容西周有采诗和献诗的制度。

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当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历时500年的时间内,王室乐官积累的古诗达二千多首。

春秋末叶,相传由孔子进行删订,取其约数称《诗三百》,简称《诗》。

汉武帝立五经后,才称《诗经》。

成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计305篇,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地域涵盖今天的陕、晋、豫、冀、鲁及甘南,这些地域属于当时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

《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1、《风》又称《国风》,大部分是各地民间歌谣,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郐、曹、豳15国国风,共160篇。

相传由周政府派专人游行四方,采集而得,故后人称之为采风。

2、《雅》是宫廷和京畿一带所演唱的乐歌,大部分是贵族们的作品。

在当时统治者看来,西周的京畿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程度最高,故将这一带地方的乐歌通称为雅乐,也就是所谓的“正乐”“正声”,以与南方的“蛮夷”俗乐相区别。

后来由于时代的不同和音调的变化,又有大雅、小雅之分。

《大雅》全部产生于西周,音调较沉厚,计31篇。

《小雅》则产生于西周末期和东周,音调较轻快,计74篇。

3、《颂》是宗庙祭祀时所演唱的乐歌,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属贵族们的作品,辞句虽典雅,但音调节奏迟缓板滞。

二、《诗经》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诗经》虽是诗歌的汇编,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是其所包含的丰富的社会历史资料,很多为其它记录所没有的,因此完全有理由把它称作一部古代优秀的历史作品。

具体言之:《国风》中对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以及劳动人民所受的痛苦都有一定程度的反映,对于农业生产、社会生活、恋爱、婚姻以及各地民情风俗也有许多描写:《大雅》较集中地搜录了周王朝东迁以前各历史阶段的史诗,所反映的多是西周王朝兴起的事迹和西周盛时的农业生产情况;《小雅》反映了西周末期政治废弛以及东周社会的混乱状况;《颂》的内容虽是歌颂祖先神灵之辞,但其中不少篇章也都属于史诗性的作品。

《文选》文选卷第二

《文选》文选卷第二

《文选》文选卷第二京都上西京赋张平子善曰:范晔后汉书曰: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少善属文。

时天下太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十年乃成。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出为河间相。

乞骸骨,征拜尚书,卒。

杨泉物理论曰:平子二京,文章卓然。

薛综注善曰:旧注是者,因而留之,并于篇首题其姓名。

其有乖缪,臣乃具释,并称臣善以别之。

他皆类此。

有凭虚公子者,凭,依讬也。

虚,无也。

言无有此公子也。

善曰:博物志曰:王孙公子,皆古人相推敬之辞。

凭,皮兵切心奓体□奓、□,言公子生于贵戚,心志奓溢,体安骄泰也。

泰或谓□习之□,言习于丽好也。

善曰:声类曰:奓,侈字也,昌氏切。

小雅曰:狃,□也。

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言公子雅性好博知古事,故学于旧史。

旧史,太史掌图典者也。

是以多识前代之载。

善曰:刘向七言曰:博学多识与凡殊。

小雅曰:载,事也。

言于安处先生公子为先生言也。

安处,犹乌处,若言何处,亦谓无此先生也。

郑玄礼记注曰:先生,老人教学者。

曰:“ 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

阳谓春夏,阴谓秋冬。

牵,犹系也。

善曰:春秋繁露曰:春之言犹偆也,偆者,喜乐之貌也。

秋之言犹湫也,湫者,忧悲之状也。

偆,充尹切。

湫,子由切。

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此系乎地者也。

善曰:国语,公甫文伯之母曰:沃土之人不材,淫也;瘠土之人莫不向义,劳也。

韦昭曰:硗埆为瘠。

沃,肥美也。

惨则□于欢,劳则褊于惠,能违之者寡矣。

违,犹易也。

言人惨戚则不能以欢逸,劳苦则不能以施惠,少有能易此者。

善曰:□,少也,与鲜通也。

广雅曰:褊,狭也,卑缅切。

小必有之,大亦宜然。

小,谓庶人。

大,谓王者。

善曰:庶人因沃瘠而劳逸殊,王者亦因险易而彊弱异也。

故帝者因天地以致化,兆人承上教以成俗。

言帝王必欲顺阳时,居沃土,欢逸其人,使下承而化之,以成奢泰之俗。

善曰:管子曰:君据法而出令,百姓顺上而成俗。

化俗之本,有与推移。

言化之本,还与沃瘠相随逐推移也。

大学历史文选译文和史籍介绍

大学历史文选译文和史籍介绍

党锢列传前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言嗜恶之本同,而迁染之涂[2]异也。

夫刻意则行不肆,牵物则其志流[3]。

是以圣人导人理性,裁抑宕佚[4];慎其所与,节其所偏;虽情品万区,质文异数[5],至于陶物振俗[6],其道一也。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语出《论语·阳货》。

意谓: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各人的习气却相差很远。

[2]迁染之涂:指为世俗所浸染的习气。

[3]刻意则行不肆,牵物则其志流:刻意,克制己意,即严格要求自己。

肆,放纵。

牵物,为外物所牵制和诱惑。

流,流宕忘返。

意谓:严格要求自己,则行为就不会放纵;为外物所诱惑,则志气就会流宕变坏。

[4]裁抑宕佚:裁抑,削除和抑制。

宕佚,放荡淫逸。

[5]情品万区,质文异数:情品,情趣。

万区,万种。

质文,本指内容和形式,这里引申为行为表现。

异数,不同、各种各样。

[6]陶物振俗:陶冶性情,整顿风俗。

孔子说“人性本来都相接近,习染不同才渐渐区别。

”说的是人的好恶本来相同,只是变化的途径不同罢了。

约束意念行为就不放纵,玩物成癖志向就会丧失。

因此圣人引导人修养性情,控制约束人的放纵,谨慎选择他结交的人物,节制他的偏爱。

虽然人情事物有种种区别,内容形式也不相同,但是说到陶冶性情匡正风俗,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叔末浇讹,王道陵缺[1],而犹假仁以效己,凭义以济功。

举中于理,则强梁褫气[2];片言违正,则厮台解情[3]。

盖前哲之遗尘有足求者。

霸德既衰[4],狙诈萌起,强者以决胜为雄,弱者以诈劣受屈。

至有画半策而绾万金,开一说而锡琛瑞[5]。

或起徒步而仕执珪,解草衣以升卿相[6]。

士之饰巧驰辩,以要能钓利者,不期而景从[7]矣。

自是爱尚相夺,与时回变;其风不可留,其敝不能反[8]。

[1]叔末浇讹,王道陵缺:叔末,本为长幼次序,这里借喻为叔世、末期,指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

浇讹,指社会风气浅薄伪劣。

王道,古代儒家主张的仁义之道。

陵缺,衰败。

[2]强梁褫气:强梁,强暴之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长江水又向东流,经过巫峡,这是传说蜀王杜宇开凿来通行江水的。

长江在巫峡流淌,向东流过新崩滩。

滩旁的山是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塌的。

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又再次崩塌。

山崩塌的当天,长江水向上逆流一百多里,涌起几十丈高。

现在滩里有些石头,形状或圆得像箪,或方得像房屋,数量不少,这都是当初山崩后掉下来的。

由于掉下的石头阻碍水流,江水湍急,所以叫“新崩滩”。

而山崩后留下的断岩残壁和其他山岭相比,仍然显得高耸特立。

新崩滩往下行十多里,有座山叫大巫山,不仅仅是三峡独一无二的,可以和岷山、峨眉山、衡山、九嶷山相媲美,它的气势好像要庇护众山,削平天上的云朵,直上霄汉与天公比高。

这一段首尾长一百六十里,被称为巫峡。

(实际的巫峡长度仅为42公里,此处不准确)大概是因山而得名。

三峡七百里的范围中(不准确,实际测量仅204公里),两岸山峰不断。

三峡沿岸的山峰高耸连绵,把阳光和天空都遮挡了,如果不是正午或者夜半,就见不到日月。

而夏季江水涨漫上山坡,不能行船。

有时有紧急公务,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到江陵,路途一千二百多里,就算乘奔马、驾疾风,也没有那样快。

而春季和冬季,却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清澈的深潭,江水回映清光,山峦倒映水中,在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柽柳和柏树,悬空流淌的泉水和瀑布飞溅冲刷,泉水清澈、树木繁密、山高岭峻、草木茂盛,种种美景,真是绝妙。

每每到天气初晴的清晨,山林清寒,山涧冷寂,经常有猿猴在山中长声啸叫,经常引颈哀歌,鸣叫声在山谷中回荡,久久不停。

所以长江上的打鱼人渔歌唱道:“长江三峡巫峡最长,听到猿鸣,就会让人忍不住落泪。

”永宁寺永宁寺是熙平元年是由灵太后创立的。

寺的位置在阊阖门南面一里、御道的西面。

永宁寺东面有太尉府,西和永康里相对,南边挨着昭玄曹,北方靠近御史台。

阊阖门前面御道以东是左卫府,左卫府南面是司徒府。

司徒府南是国子学,国子学殿堂内有孔子的塑像,两旁分别有颜渊向孔子请教“仁”以及子路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的塑像。

国子学南为宗正寺,宗正寺南是太庙,太庙南是护军府,护军府南为衣冠里。

御道西面是右卫府,右卫府南面是太尉府,太尉府南是将作曹,将作曹南是九级府,九级府南是太社,太社南有凌阴里,就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的藏冰地。

译文:永宁寺里有一座九层佛塔,是用木头架成,整个高度为九十丈。

加上塔顶十丈金刹,整个塔尖到地面高度为一千尺。

(这里是夸饰之语,见周国林编《中国历史文选》)就算在距离京师百里远的地方,也能见到其雄姿。

原来修塔挖掘地基到地下水下的土层,挖出三十尊金像。

灵太后认为这是信奉佛教教义的征兆,所以修建时过于奢侈。

金刹顶上立有金质宝瓶,容量有二十五斛大。

宝瓶下面有十一重承接雨露的金盘,金盘周围悬挂金属大铃。

又有四根金属锁链连接塔的四个角度。

锁链上也挂着金属大铃。

铃铛大小如同大酒瓮。

佛塔一共有九级,每级的角落都挂着金属大铃,上下一共有一百三十个。

佛塔有四面,每面有三扇门六个窗,门都用朱漆漆过。

窗面上各有五行金属大铃,十二扇门二十四个窗户共计5400枚(共计九层)。

又有金属制作的拉环和鐶钮。

永宁寺的修筑可以说用尽了最好的技术,达到了最好的效果,到了让人不可思议的程度。

彩色图绘的柱子和贴金的门铺首,简直让人惊奇。

而到了清风吹拂的晴朗夜晚,铃铛齐鸣,发出的铿锵声响可以在十多里外听到。

译文:佛塔北面有一所佛殿,形状像太极殿。

佛殿里有一尊一丈八高的金质佛像,有十尊真人大小的金质佛像,有三尊彩丝织绣编缀着珍珠的佛像,有五尊用金丝编织而成的佛像,有两尊玉质佛像。

这些佛像统统制作精妙,举世无双。

共有一千多间房屋,都认真修饰房梁、墙壁、门窗,简直难以用语言描述,其中门上镂刻着青色连锁图纹,窗户上也雕刻着花纹。

佛殿外种栽栝树、柏树、松树、椿树,树木枝叶繁茂,盖住了屋檐。

竹子和香草,布满了空地。

因此常景撰写的永宁寺碑说:“就连须弥山和兜率的佛殿庙宇,也比不上永宁寺。

”译文:外国所进献的佛经、佛像,都藏在永宁寺。

永宁寺的院墙都加上短的椽子,将瓦放在椽子上,就像现今的宫墙一样。

永宁寺的东南西北方向各开一道门。

南门的楼有三层,用三条阁道相通,高度距离地面二十丈,形制和端门相似。

楼画上云气和仙灵,用列钱和青色连锁文装饰,光鲜华丽,威严庄重。

拱门绘有四大金刚和四只狮子,用金银和珠玉装饰,装饰美盛,气势宏大,世间少有。

东西两道门的情况也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楼只有两层。

北门没有房屋(楼),像乌头门。

四道门外面,都种着槐树,绿水环绕,行人常常在此乘凉歇息。

路上尘土绝迹,并不是下雨湿润导致:凉风习习,难道是团扇带来的吗?译文:寺院修建好之后,北魏孝明帝与太后一块登上佛塔。

从佛塔看皇宫,像在自己的手掌心;俯视京城,就像是家中的庭院。

因为从佛塔可以看到皇宫的情况,所以禁止人随意登塔。

我曾经与河南尹胡孝世一块登上佛塔,可感受到云层和水汽,真是一点不假。

译文:有来自西域的僧徒菩提达摩,是波斯国人。

他从八荒边远之地到中原来游历。

到洛阳以后,看到永宁寺佛塔的承露金盘光芒好像日光一样耀眼,照射四方;铃铛在风中发出的声响响彻宇宙。

达摩不禁赞叹歌咏,以为寺实在是神功所建。

达摩自叙说:“我现在一百五十岁,历游了世界上各个国家,而永宁寺的精巧壮丽,是连印度佛寺也比不上的。

就算佛寺到了极致境界,也到不到永宁寺这样。

”达摩口中唱念南无阿弥陀佛,整日双手和掌以译文: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大风好像要吹倒寺院房屋,拔掉寺院树木。

佛塔金刹上的宝瓶被风吹掉,落到地上,入地一丈多。

朝廷又命令工匠,重新铸造新的宝瓶。

译文:永熙三年(公元534年)二月,佛塔(木结构,易着火)被火烧毁,孝武帝登上凌云台观望火势,派遣南阳王元宝炬、录尚书长孙稚率领羽林军救火。

孝武帝以下没有不悲伤惋惜的,都落泪离开凌云台。

大火最初从第八层发生,天刚亮时突然转猛。

当时雷雨交加,杂着小雪。

佛教僧众和世俗人士都来观看火势,悲苦哀痛的哭声,震天动地,充斥京城。

有三名男僧奔入大火殉难。

大火持续三个月不灭,……一年了还有余烬。

……七月,平阳王被侍中斛斯椿唆使,到长安投奔宇文泰。

(此后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

十月,东魏的京城由洛阳迁到京兆府序译文:京兆府的地盘,是《禹贡》记载中的雍州,舜当初设置十二牧,其中就有分掌雍州。

周武王将丰京和镐京作为都城,周平王东迁,把岐山和丰京之间的土地赏赐给秦襄公,秦孝公时期才将咸阳作为都城。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设置内史统治关中地区。

项羽灭掉秦,把关中(内史)分成三部分,封章邯为雍王,治废邱;封司马欣为塞王,治栎阳;封董翳为翟王,治高奴,称为三秦。

汉高祖入关平定三秦,又把三秦恢复为内史。

汉景帝时期将内史分为左内史、右内史。

汉武帝太初元年把右内史改名为京兆尹(右内史官名保留),后来和左冯翊、右扶风一块合称三辅。

“三辅”的治所都在长安城中,又设置司隶校尉统管三辅。

东汉光武帝建都洛阳,在关中地区设置雍州,很快又改为三辅。

译文:曹魏从河西分出凉州,从陇右分出秦州,原来东汉时的三辅仍照旧为司隶校尉统辖。

西晋初年取消司隶校尉,又重新设置雍州。

晋愍帝以后,刘聪、石勒、苻建。

姚苌等相继占领雍州,苌孙泓被刘裕打败后,雍州归东晋。

东晋再次设置雍州和京兆郡,但很快被赫连勃勃攻占。

赫连勃勃又派自己的儿子赫连璝镇守,改名为“南台”。

后来北魏太武帝打败赫连昌,又在长安设置雍州。

孝武帝从洛阳逃到长安后,改名为京兆尹。

译文:隋代开皇三年,从长安的旧城迁都到龙首原的新都城(即新建的大兴城),就是现在的都城。

隋文帝废除北魏末年设置的京兆尹,改为雍州。

隋炀帝又改为京兆郡。

武德元年,恢复为雍州。

开元元年,又改名为京兆府。

西汉建立第五年(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6年灭秦建汉),汉高祖在洛阳,娄敬劝说他:“陛下您想建都洛阳,难道是想和周王朝一比高下吗?周王朝建都洛阳(周平王迁都洛阳),是因为天下的中心,四方向天子进献,路程平均,如果天子有德行,就会凭借这里统御天下;如果天子没有德行,就会灭亡。

凡是在洛阳建都的帝王,都想依靠德行来让天下归心,不想凭借险要地形,使得后代娇纵奢靡。

现今陛下打算和成康之治相提并论,是不合适的。

何况秦地为群山护卫,黄河环绕,地势险要,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作为屏障,突然有危难,马上可以聚集百万大军。

沿袭秦朝旧业,依凭非常肥美的土地,这就好比天然的府库。

陛下您如果入关建都,就算崤山以东不太平,秦朝旧地,可以保全。

假如和人打架,不掐其咽喉,按住其背后,就不能彻底打赢。

现在陛下您假如建都关中,控制秦朝故地,这也是战略上控制了要害。

”汉高祖向其他大臣征求意见,那些大臣们家乡都在崤山以东,极力说周朝存在几百年,秦朝只有两代,在关中建都不如在洛阳建都。

汉高祖心中疑惑,不能决断。

等听到张良陈述建都关中的好处后,立即起驾西进,建都关中。

第二年,汉高祖擒获韩信,田肯向汉高祖祝贺说:“太好了,陛下您擒获韩信,又在关中建都。

秦地地势险要,是可以胜敌的地方,以黄河为护卫,以群山为险阻,能以一当百,以少胜多。

在这里向敌人发动进攻,就好比在高屋之上倾倒瓶子里的水,不可阻挡。

”从西汉到现在(唐),关中一直是重要的战略要地。

二体译文:三皇五帝时代,史书有《三坟》和《五典》,由于年代久远,不能得知(知晓)详情。

《古文尚书》记载的内容,从唐、虞一直到周。

然而世风质朴,文风崇尚简略,要想要求史籍有完备的体例,一定是空缺不完备的。

接下来左丘明为解释《春秋》作《春秋左氏传》,司马迁写《史记》,史籍体例于是完备。

后来的史学著作,都是继承这两种体例,即使有所变化,程度终究有限,谁能超越呢!荀悦、张璠是左丘明一派的,班固、华峤,是司马迁的同类。

编年体和纪传体两家,互相夸耀。

一定要分辨清楚事实,才能评判二者的优劣。

译文﹕编年体,按年代时间先后顺序来撰写。

无论是华夏,还是蛮夷,只要是处于相同的年代,必定会把发生的事情都记载下来。

编年体的优点在于,史实没有重复。

那些贤明出色的人物,贞洁自好的女性,以及事关执政的重要史实,一定会详察毕录。

而事迹不彰显的人物,就不会记录下来。

例如绛县老人、杞梁妻子,都是因为分别同赵武和齐庄公相应对而被记载。

至于贤德的柳下惠、德行卓著的颜回,却都没有被《春秋》、《左传》记录下来。

因此,编年体的不足在于详细的时候连小事都不会放过,粗略的时候连大事都会遗漏(因为按时间先后顺序记事,就不能以人物、事件为中心来编排,必定有所译文﹕纪传体,本纪提纲挈领,列传记载详细内容,表综合记录,志分门别类记载。

无论天文、地理、国家大事,不管明显、隐晦,事大事小,都不会错过。

这就是纪传体的优点。

而同样一件史事,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篇目,没有连续记载,不断零星出现,像《史记》将项羽列入《本纪》,《汉书》将项羽列入《列传》。

而且在编排同类史实和人物的时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年代晚的人反而居于卷首,年代早的人却被记录到后面(有悖于传统的史学时间观念,先发生应先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