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隧洞出口围堰施工及水流控制
导流及围堰施工方案

导流及围堰施工方案1. 引言导流及围堰施工是在水利工程、港口工程等领域中常见的施工方式。
通过合理的导流方案和围堰施工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水流,保证施工工地安全,并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效率。
本文将介绍导流及围堰施工的基本原理,以及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
2. 导流施工方案导流施工是指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通过导流设施将水流引导到指定的位置,以便进行后续的施工工作。
导流施工方案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2.1 导流设施的选择在选择导流设施时,需要考虑水流的流量、流速、水位等参数。
常见的导流设施包括导流管、导流井、水泵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流设施。
2.2 导流路线的规划导流路线的规划应考虑施工工地的地形、水源位置、施工区域等因素。
合理规划导流路线可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保证导流效果。
2.3 导流施工的监测与调整在导流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水流进行监测,并及时调整导流设施,以保证导流效果的稳定。
监测可以通过水位测量、流量测量等方式进行。
3. 围堰施工方案围堰施工是指在水中进行的堤坝建设工程。
围堰施工方案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1 围堰的选择围堰的选择应根据施工区域的水深、水流情况、土质等因素进行。
常见的围堰方式包括围堰墙、围堰闸门等。
3.2 围堰的施工方法围堰的施工方法包括沉箱法、膨润土法等。
根据施工区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3.3 围堰施工过程的监测与调整在围堰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围堰的稳定性进行监测,并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工程的安全。
监测可以通过地质勘探、沉降观测等方式进行。
4.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导流及围堰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安全事项:•施工人员应遵守安全操作规范,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施工安全;•导流设施和围堰设施应符合相应的标准与规范;•定期对导流设施和围堰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处理水位变化、水流变化等问题,确保施工工地的安全。
5. 结论导流及围堰施工是水利工程等领域中常见的施工方式。
施工导流及水流控制措施

第1节施工导流及水流控制5.1 导流建筑物施工该工程导流建筑物主要由上、下游围堰和导流明渠构成,已由其它承包商承建完毕并投入正常使用。
5.2 基坑经常性排水本项目是指施工期基坑的经常性排水,排水时段为2002 年4 月至2003 年11 月15 日河床电站下闸。
5.2.1 排水强度计算基坑施工期的经常性排水,积水来源主要有上、下游围堰渗水,施工期弃水,雨季地表汇流水和基坑开挖渗水,分别计算如下:1. 围堰渗水围堰渗水根据技术规范要求,上游围堰总渗水不大于300 m3/h,下游围堰总渗水不大于100 /h。
截流龙口位置在左岸,C1 标上游围堰渗水按上游围堰总渗水量的2/3 考虑,下游围堰渗水按下游围堰渗水总量的1/2 考虑,上、下游围堰渗水分别取200/h 和50/h,则Q1=250 /h。
2. 降雨根据坝区多年降水资料,日降雨量最大值为q=68.3 mm,基坑汇水面积F 约为8.6 万,取φ=0.9,日最大降雨排水量为:Q2=F. q.φ/(1000.H)=86000×68.3×0.9÷1000÷20=265 /h3. 施工弃水施工弃水主要是砼养护弃水,砼浇筑高峰期月强度N 为31000,每方砼冲洗及养护用水q 按1.0 估算,汇水强度计算如下:Q3=N. q.K1.K2/(K.H)=31000×1.0×1.2×1.5÷30÷20=93 /h4. 基坑开挖渗水参考我局中标承建的导流明渠Ⅰ标开挖施工渗水,初定为Q4=40 m3/h,综合以上四项计算成果,总计经常性排水强度为Q= Q1+Q2+Q3+Q4=648 m3/h5.2.2 排水设施布置为施工方便,考虑布设二个排水系统,分别设在上、下游围堰坡底处。
基坑上游排水总强度约为240m3/h,基坑下游排水总强度约为408m3/h。
在上、下游围堰内坡底处附近各挖一条截水槽,根据地形在最低处挖集水池,布设泵站,集中排水,将水抽到黄河。
施工导流和水流控制

2施工导流和水流控制2.1说明2.1.1范围本章规定適用于本合同施工图纸所示的施工导流和水流控制工程(以下简称导流工程).其工程项目包括(1)坝址区的导流和截流;(2)坝址区上下游横向围堰;表1.2-2。
(3)坝址区安全度汛和防护工程。
上述工程项目的工作内容包括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材料.射备的供应以及本合同规定的质量检查和验收等工作。
2.1.2 发包人负责的工作内容本章由发包人或由发包人委托其他人负责的部分导流建筑物设计,并提供施工图纸的工程项目有:回龙湾出口.1.1 范围本章规定适用于本合同施工图纸所示的施工导流和水流控制堵口坝;东简湾出口堵口坝;牛旦湾出口堵口坝;河湾出口堵口坝。
上述工程项目由本合同承包人承担建筑物的施工.材料和设备的提供,以及质量检查和验收等工作。
2.1.3 承包人的责任(1)承包人应按本技术条款的要求,负责排干基坑和其它建筑物部位的积水,保证主体工程在旱地施工;负责提供其所需要的人工.材料和设备,以及质量检查和捡验等工作。
(2)除本章第2.1.2条规定外,承包人应负责复核合同图纸提供的施工导流布置,向监理人提交本合同承包的导流工程建筑物详细设计和施工文件,其中包括导流布置图.导流建筑物的结构计算和有关图纸.截流设计和截流施工措施.基坑排水措施.防护措施和安全渡汛等。
上述文件均应经承包人项目经理签字后,报送监理人审批。
监理人的批准,并不免除承包人应对上述导流和截流工程及其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应负的责任。
(3)当河流通过天然流量小于或等于本合同规定的导流工程设计洪水标准时,因承包人原因造成永久建筑物或临时建筑物的损失或损怀,应由承包人承担修复及应急枪救的费用。
(4)施工期内遭遇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或发生超标准洪水时,承包人应按监理人的指示,采取紧急措施,进行防洪防灾的抢救工作。
由于自然灾害或超标准洪水造成永久建筑物和导流建筑物的损失和损坏,应按本合同《通用合同条款》第47.1款和第48.2款的规定办理。
第七章 施工导流及水流控制

第七章施工导流及水流控制7.1 导流时段及导流标准根据本工程的等级划分,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其对应的临时导流建筑物级别为5级。
根据工程施工特性和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安排,导流时段的划分和导流标准确定如下:⑴ xx年3月1日~xx年9月15日,导流标准按全年1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设计,对应的洪峰流量Q=1470m3/s;⑵xx年10月1日~xx年4月30日,导流标准按枯水期(10月~翌年4月)5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设计,对应的洪峰流量Q=352m3/s;⑶xx年5月1日~xx年6月30日,导流标准按5月~6月的2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设计,对应的洪峰流量Q=1520m3/s;⑷ xx年7月1日~xx年4月30日,导流标准按全年2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设计,对应的洪峰流量Q=2280m3/s;⑸xx年5月1日~xx年10月31日,导流标准按全年5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设计,对应的洪峰流量Q=2910m3/s;⑹xx年11月1日~xx年12月31日,导流标准按11月~12月的5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设计,对应的洪峰流量Q=76.1m3/s,进行导流底孔的封堵;⑺ xx年3月31日,导流洞下闸,然后进行导流洞的堵头施工。
7.2 导流方案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和施工导流时段的划分,确定本工程导流方案如下:⑴xx年3月1日~xx年9月15日,修建导流洞进出口临时围堰挡水,原河床泄流,围堰挡水标准为全年1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⑵xx年9月16日~xx年12月31日,导流洞进出口临时围堰拆除、修建上游围堰和下游子围堰挡水,导流洞泄流,围堰挡水标准为枯水期(10月~翌年4月)5年一遇的洪水标准;⑶ xx年1月1日~xx年4月30日,利用已浇筑至244m高程的二道坝和上游围堰挡水,导流洞泄流,挡水标准为枯水期(10月~翌年4月)5年一遇的洪水标准;⑷ xx年5月1日~xx年6月30日,利用已浇筑至263m高程的坝体挡水,导流洞和导流底孔联合泄流,坝体挡水标准为5月~6月的2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⑸xx年7月1日~xx年4月30日,坝体挡水,导流洞和导流底孔联合泄流,坝体挡水标准为全年2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⑹ xx年5月1日~xx年10月31日,坝体挡水,导流洞和导流底孔联合泄流,坝体挡水标准为全年5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⑺ xx年11月1日~xx年12月31日,坝体挡水,导流洞泄流,导流洞过流能力按11月~12月的5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进行导流底孔的封堵施工;⑻ xx年3月31日,导流洞下闸,然后进行导流洞的堵头施工。
专项 方案 措施---施工导流及水流控制

第四章施工导流及水流控制4.1概况4.1.1主要项目及施工方案说明施工导截流及水流控制的主要施工项目为:主河床截流工程;上、下游围堰填筑、维护、基坑内排水和施工期水流控制及度汛。
首先,在截流前完成截流备料的转运与制作、围堰两端水上部分覆盖层及石渣的清理和截流施工Ⅰ期道路填筑;其次在2007年3月20日至3月31日完成截流戗堤施工合龙;再进行截流戗堤闭气、戗堤加高至1802.0m高程及以下的防渗与护坡。
在上游围堰加高的同时进行下游围堰施工,下游围堰分两期施工,Ⅰ期填筑至1786.5m高程后进行高压旋喷防渗处理,高压旋喷完成后进行下游围堰Ⅱ期(1786.5m~1790.0m)填筑;完成上游围堰1802.m以下的闭气处理和下游围堰防渗墙施工后,进行基坑排水;基坑初期抽水完成后立即进行上游围堰防渗体和Ⅲ期填筑;最后在2007年6月30日前完成上游围堰Ⅲ期(1802m~1815m)填筑。
4.1.2上、下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4.1.2.1上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上游围堰位于面板堆石坝坝轴线上游约267m左右处,左岸岸坡陡立,右岸为Ⅱ级阶地平台,两岸极不对称。
河床覆盖层较薄,厚约1~5m,为砂卵砾石夹块石组成。
围堰左岸接头处岩性为中细砂岩、砾岩,上覆第四系坡积物,厚约3~5m。
围堰右岸接头处为Ⅱ级阶地平台,上部堆积层厚5~10m,基座岩性为弱风化泥质粉砂岩、中细砂岩、砾岩。
上围堰处总体地质条件较好,断层不发育,岩体透水性较弱,河床覆盖层薄,易于防渗处理,可满足围堰基础要求。
4.1.2.2下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下游围堰位于坝轴线下游585m,坝址下游吊桥上游210m处。
该处平水期河水位高程1779.65m,河面宽60m左右,水深10m。
河床呈宽缓的“U”字型,河床覆盖层薄,厚0~2.5m。
3-2砾岩,属弱风化岩体,其上部均被较薄的第四系松围堰左右岸接头处岩性为K1散堆积物覆盖。
下游围堰处岩体中断裂不发育,基岩透水性较强,需做防渗处理,岩体较完整,可满足基础要求。
导流及围堰施工方案

导流及围堰施工方案1. 导流施工方案1.1 方案背景在水利工程中,导流施工是一项重要工作,它主要是为了将水流引导到某一特定区域,以便进行后续施工工作。
导流施工的设计方案应该满足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要求。
1.2 导流施工方案1.确定导流区域:在施工前,应根据工程要求确定导流区域。
导流区域应具有良好的导流条件,水流应能顺利流入导流工程中。
2.架设导流设施:根据水流特点和施工需求,选择合适的导流设施,如水管、导流槽等。
搭建导流设施时应保证其稳定性和密封性,以免水流漏出导流区域。
3.导流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导流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操作,确保施工安全。
同时,应及时清理导流区域的泥沙和杂物,以保证导流通畅。
4.导流完成后的工作:导流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检查导流设施的使用情况,必要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导流区域应进行清理,以便后续施工工作的进行。
1.3 实施方案导流施工的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施工人员组织和分工:明确施工人员的职责和分工,确保施工工作的有序进行。
2.导流设施的选择和搭建:根据水流特点和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导流设施,并确保其稳定性和密封性。
3.安全措施:制定导流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如佩戴安全帽、穿戴救生衣等。
4.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制定施工进度计划,并对施工质量进行监控和检查。
5.环境保护措施:制定导流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如防止水污染、减少噪音和震动等。
2. 围堰施工方案2.1 方案背景围堰施工是在水利工程中用于围封施工区域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可以阻止水流进入施工区域,创造一个干燥的施工环境,有利于施工工作的进行。
2.2 围堰施工方案1.确定围堰范围:在施工前,应根据工程要求确定围堰范围。
围堰范围应覆盖所有需要施工的区域,并且应考虑到施工期间可能发生的水位变化。
2.架设围堰设施:根据施工区域的特点和施工需求,选择合适的围堰设施,如沉箱、挡水板等。
围堰设施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防止水流冲破围堰。
导流及围堰施工方案

导流及围堰施工方案导流及围堰施工方案一、导流施工方案导流施工是在河道或河水流动方向上,通过建设导流通道或设置临时导流设施,将河水引导至临时水槽或既有河槽之外,以便在施工区域内进行其他工程施工。
导流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导流通道: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特点和河道条件,选择合适的导流通道,通常可以选择一侧河岸、搭建临时堤坝或直接挖掘导流水槽等方式。
2. 构建导流通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导流通道的建设。
如果选择一侧河岸作为导流通道,可以利用挡土墙或板桩等结构进行加固。
如果选择临时堤坝,可以使用填土或临时护岸材料进行构筑。
如果选择挖掘导流水槽,可以使用挖掘机等机械设备进行作业。
3. 安装导流设施:根据导流通道的形式,安装相应的导流设施,如导流闸门、导流管道等。
确保导流设施的密封性和稳定性,以防止水流溢出或泄漏。
4. 调整导流流量:在导流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调整导流设施的开启程度或设置流量控制设备,控制导流流量,保证施工区域内的水位和流速在可控范围之内。
二、围堰施工方案围堰施工是在河道或水体中,通过设置围堰或建设临时水槽,将施工区域划定出来,以便进行其他工程施工。
围堰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围堰形式: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特点和水体条件,选择合适的围堰形式。
可以选择围堰脚手架、板桩围堰、挡土墙围堰等方式。
2. 设计围堰结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围堰结构的设计。
包括确定围堰的高度、宽度、长度等参数,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施工方法,确保围堰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3. 施工围堰: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围堰的施工。
可以使用挖掘机、起重机等机械设备,进行挖土、抓取或临时支撑等工作。
同时,对围堰进行检查和修整,确保围堰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检验围堰:在围堰施工完成后,进行围堰的检验。
检查围堰的整体情况,排查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行必要的修补和加固工作。
确保围堰的密封性和承载力。
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

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一种利用水资源进行发电或灌溉的工程,通常需要在河流或湖泊中修建水工建筑物,如坝、闸、渠等。
为了保证水工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和安全,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导流和围堰技术,将水流引向预定的泄水建筑物,使基坑保持在干地上施工。
导流和围堰技术是水利水电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工期、造价、防洪和通航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需要进行周密的设计和施工。
本文中笔者分析了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和围堰的技术方法,并列举应用实例,根据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施工的要点内容,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导流;施工围堰1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的技术方法施工导流是指在施工区域上游设置导流设施,将水流引入其他渠道或河道,从而减少或切断施工区域的水流。
施工导流的设施有导流堰、导流隧洞、导流管道等。
施工导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全断面导流:即将整个河道的水流全部引入其他渠道或河道,使施工区域完全干燥。
这种方法适用于水量较小、河床较平坦、河岸较高的河道,或者有现成的旁通渠道或河道可供利用的情况。
半断面导流:即将河道的一半或部分水流引入其他渠道或河道,使施工区域部分干燥。
这种方法适用于水量较大、河床较陡峭、河岸较低的河道,或者没有现成的旁通渠道或河道可供利用的情况。
分段导流:即将河道分成若干段,每段设置一个导流设施,依次进行导流和施工。
这种方法适用于河道较长、水量较大、地形复杂的情况[1]。
2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围堰的技术方法围堰技术是指在施工区域周围设置围堰,将水流隔离在围堰内,从而保证施工区域的安全和干燥。
围堰技术的设施有钢板桩围堰、混凝土围堰、土石坝围堰等。
围堰技术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固定式围堰:即在施工前就设置好围堰,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保持不变。
这种方法适用于水位变化不大、地质条件稳定、施工时间较短的情况。
可移动式围堰:即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水位变化和施工进度调整围堰的位置和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导流隧洞出口围堰施工及水流控制1、概述4.1.1 工作内容本合同段的施工导流及水流控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导流隧洞出口围堰设计、施工。
(2)为保证本标段内各项工程顺利施工所必须设置的所有各等级控制导引和排干水流的设施。
(3)出口围堰的防汛、度汛工作。
(4)导流洞出口围堰的拆除。
4.1.2 施工导流本工程导流洞出口围堰按全年挡水围堰设计,设计标准按全年五年一遇洪水标准。
挡水时段为2003 年5 月~2004 年5 月,在此时段内在出口围堰的防护下,进行导流洞出口明挖、1#隧洞出口段洞挖及出口砼浇筑等工作,2004 年6 月30 日完成拆除围堰。
2、出口围堰设计4.2.1 堰顶高程计算依据招标文件,导流隧洞为IV 级水工建筑物,出口围堰按照五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P=20%时最大洪峰流量为11100m3/s,所对应的洪水水位464.08m,考虑施工现场不确定因素,堰顶设计高程为465.5m。
4.2.2 围堰堰型设计考虑到现场地形、地质条件和进围堰施工道路布置,出口围堰设计为土石围堰。
围堰防渗采用高压旋喷墙上接土工膜的形式,其中高程445m 以下采用高喷墙防渗,高压旋喷墙灌浆孔设一排,孔距1m,最大深度20m。
高程445m 以上采用土工膜防渗,土工膜呈“之”字形布置,折皱高度80cm,水平宽度2.0m,随堰体填筑逐层加高。
堰顶高程465.5m,堰底高程在430.0m 左右,堰体迎水坡坡比为1:1.5,背水坡坡比为1:1.8,围堰顶宽8m,泥结碎石路面宽7.5m,两侧设置浆砌石防撞墩。
堰体填料采用就地利用河床砂卵石及出口开挖石碴。
出口围堰平面布置及断面设计详见附图GPT/C02-T-03、GPT/C02-T-04。
4.2.3 出口围堰主要工程量出口围堰工程量见表4-1。
表4-1 出口围堰工程量表3、出口围堰施工4.3.1 高喷防渗墙施工下游围堰2#导流洞下部河床覆盖层厚10~20m,为崩塌、崩积、坡积块石、碎石、粘土及冲洪积的砂砾石混杂,碎块石含量较高,透水性较强。
根据本工程特点,拟采用三管高压旋喷法进行施工,选用XY-2PC 地质钻机造孔,BZK-3A 步履式喷灌机作业,并设置质量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
4.3.1.1 施工布置(1)施工平台:在防渗墙轴线两侧各2m 范围,堰体填筑严格控制块石用量,尽量使用含泥量较高的碎渣填筑。
碎块块径控制在10cm 以内。
在形成的高喷作业平台上,防渗墙轴线两侧布置高喷机械和钻机作业平台、机械行走道路、排水沟、排浆沟和冒浆回收池、废浆沉淀池、水泥浆制浆平台、高压水泵泵房、供水管, 空压机供风系统等。
(2)机具布置:根据现场实际,考虑钻孔、旋喷、废浆排放的安全与方便,将高喷机械设备布置在防渗轴线的一侧平台上,钻具、喷管等机具均摆放在防渗轴线的另一侧平台上。
(3)水泥浆系统的布置:水泥浆制浆平台按喷机配套设置,布置在防渗墙轴线一侧。
制浆平台为木结构形式,平台面积10×12m2,安装1 台NJ—600 型高速浆液搅拌机和一台1m3低速浆液搅拌桶。
新鲜的水泥浆由1 台2SNS 柱塞式灌浆泵泵送至高喷作业部位进行灌浆。
(4)在制浆站附近布置高压水泵泵房,安装2 台3D2 SZ75/50 高压水泵和1 个1 m3水箱,水源采用系统供应。
(5)每个供风站安装1 台 VY9/7 空压机。
(6)其他布置:供电线路用电缆就近搭火,顺轴线方向架设一趟照明线,安装碘钨灯照明。
4.3.1.2 施工程序(1)开工前先根据本工程特点、设计要求和我公司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确定工艺、参数、浆液配比等,并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随机进行调整。
(2)高喷防渗墙施工拟分段(部位)作业,依次成墙。
(3)高喷防渗墙各旋喷孔分序施工,间隔成墙,然后连接成整墙。
即按旋喷孔编号划分为一序孔和二序孔,先完成一序孔(奇数孔)的造孔与喷射灌浆后,再钻进二序孔(偶数孔),并完成旋喷灌浆。
(4)高压旋喷灌浆的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1。
(4)施工方法及主要技术措施高喷防渗墙采用旋喷形式,成墙有效厚度为50cm,防渗能力满足围堰防渗要求。
根据地层情况和设计要求,拟采用的施工参数为:孔距 1.0m 水量 70-75L/min 浆压 2MPa进浆流量 80L/min 提升速度 8-10cm/min 浆液比重≥1.6g/cm3旋转速度 7~8r/min 水压 35~38MPa 风压 0.5-0.7MPa①测量放样:在防渗墙施工平台形成后,由测量人员准确放出防渗墙轴线和旋喷孔的孔位,在孔位打上木桩作为标记,确保孔位准确,并在适当位置布置控制点,进行施工期的检测和校核。
②钻孔:根据工程的特点,采用“三重管钻孔喷射法”进行施工,即选用BZK-3A步履式高喷机喷灌,XY—2PC 型地质钻机进行旋喷孔钻孔作业,孔径φ130mm,用SM或NG 植物胶泥浆固壁。
钻进过程中要记录完整,终孔要经值班技术员签字认可,不得擅自终孔。
为了确保墙体的连续性,采取切实可行的钻进措施,控制孔位偏差不大于5cm;每钻进5~10m 孔深,用KXP—1 型测斜仪检测一次孔斜,发现超斜,及时纠偏,确保钻孔偏斜率控制在1.5% 以内。
钻孔孔深深入基岩面以下0.5m。
③下喷射管:将喷射管下放到孔底,为防止喷嘴堵塞,可采用边低压送水、气、浆,边下管的方法。
下放喷射管之前,进行全面试压,一切正常后下放入孔;喷管下到孔底时,通知质检人员到场检查,确认具备灌浆条件后方开喷。
④喷射灌浆:当喷射管下放到设计深度后,送入合乎要求的水、气、浆,孔底驻喷3min,待注入的浆液冒出地面后,按预定的提升速度、旋喷速度,自下而上边喷射、边转动、边提升,直到设计高度。
喷射灌浆开始后,现场工程师、质检员经常检测和监测高喷的流量、气量、压力、浆液密度以及转动速度、提升速度等各项施工技术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且随时做好记录。
喷射结束后,随即在喷射孔内进行静压充填灌浆,且在邻孔喷射时利用孔口冒浆反复回灌(在粘土层中或淤泥层中喷射时的冒浆不能回灌),直至孔口浆液面不再下沉为止。
⑤冒浆回收和处理:施工过程中,对于孔口冒浆通过排浆沟引流到现场回收池内,用污水泵抽回制浆站进行再生处理;对于不能利用的废浆则导入废浆沉淀池,按规定进行处理,避免废浆乱排乱流,搞好文明施工。
⑥清洗:当喷射到设计高程,喷射完毕后,及时将各管路冲洗干净。
4.3.1.3 高喷灌浆的过程质量控制(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为42.5 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有出厂合格证和材质证明单),进场水泥必须进行抽检。
(2)钻孔的成孔率是决定高喷成败的关键,在堰体抛填松散体中造孔,尤其是在河床块石和砂卵石层中造孔,成孔比较困难,通常的做法是跟管钻进,但此方法不仅成本高,而且工效低,不能满足进度要求,故拟采用SM 或NG 植物胶低固泥浆固壁钻进。
通过三峡工程的运用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3)高喷水泥浆液的质量好坏是决定高喷防渗墙质量的关键,设专人把关控制,高速搅拌机制浆时间不少于1min,制好的浆液用滤网过滤,并进行浆液密度检测,合格后才送入孔内使用。
(4)高喷过程中的其他各项参数也是影响高喷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施工过程中也派专人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高喷施工正常进行。
(5)工程施工前,由总工程师负责主持,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施工技术交底,编制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或作业指导书,向施工、技术人员交待工程特点、施工工艺、技术方案、技术组织措施、规范标准、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安全措施等,使现场施工的技术人员做到情况了解,心中有数,掌握关键,避免失误。
(6)严格认真地进行技术复核,对复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解决,避免发生错误造成返工而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
(7)建立健全质量检测和检验制度,坚持对施工过程主要因素实行质量控制点管理;严格执行“三检制”,把一切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对旋喷的过程作重点控制,设专职质检员对高喷机的旋转速度、提升速度、喷浆量、进浆比重(γ≥1.6g/cm3)、冒浆量和(回浆比重(γ≥1.3g/cm3)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测。
严格过程记录,并采用自动记录仪进行记录与控制。
4.3.1.4 特殊情况的处理与技术措施(1)在喷射过程中,因停电、喷嘴堵塞等原因造成喷灌中断时,尽快排除故障,并复喷0.5~1.0m;否则考虑补孔重喷。
(2)喷射过程中如遇漏失地层,孔口不返浆,则增大泵浆量,或注入混合浆液(如水泥粘土浆,其粘滞力强,流动性弱)和加入速凝剂,或者掺加堵漏材料,如堵漏剂、特种快凝水泥等,或者采用填砂处理等措施,直到回填至孔口翻浆正常时才开始喷射,否则不得提升高喷管。
如果上述办法无效,则报告监理人采用间歇处理。
(3)在喷射中,喷射流遇大块石层或大卵石层或球状风化体时,在正常旋喷情况下,并在块体另一端的两侧(或一侧,依钻孔情况而定)增补喷灌孔,以确保搭接;或配用斜向喷嘴,增大喷射压力;或者调整邻孔孔间距及相关参数进行处理。
(4)在高喷施工过程中,如果遇断层、溶洞时,我们将及时将情况作好记录和上报监理人,并负责按照监理人的指令组织设备和人力作出切合实际的措施和方案,进行负责任的处理,确保满足设计要求和工程运行安全的要求。
4.3.2 土石围堰堰体施工出口围堰为土石围堰,高喷墙上接土工膜防渗。
土石围堰采用分层填筑的方法施工,围堰土工膜与堰体填筑同步上升。
土工膜防渗体的填料采用全强风化的风化石料或砂卵石,防渗体外的填料采用导流洞出口开挖石碴料和石碴混合料直接上堰填筑。
分层填筑厚度为0cm,采用15~17t 振动碾压实6~8 遍。
填筑用土石料不允许夹杂腐植土、草木等有害物质,装卸时注意避免分离,不允许从高坡向下卸料。
靠近岸边地带以较细石料填筑,严防架空现象,对于振动碾难以碾及的部位及土工膜附近应用小型振动碾或振动夯等碾压,保证无漏压、少压。
为了满足堰体边坡处的压实度,迎水、背水面边坡均超填30~50cm。
土石围堰内外侧边坡随着堰体填筑上升,采用1.0m3液压反铲辅以人工削坡。
4.3.3 复合土工膜铺盖施工(1)施工程序复合土工膜作为进口围堰防渗结构,其施工程序如下:土工合成材料进货检验→拼接工艺试验→围堰填筑前基底清理和土工膜防渗体基础锚固槽开挖与验收→迎水侧第一层土石料填筑、碾压、压实检验、折皱坡削坡→现场粘接第一层土工膜、并浇砼使土工膜一端固定在基础锚固槽内→取样验收合格后进行翻膜、塑料薄膜覆盖接头、及时回填细料覆盖→背水侧第一层土石料填筑、碾压、压实检验、折皱坡削坡→取样验收合格后进行翻膜、塑料薄膜覆盖接头、及时回填细料覆盖→循环作业、复合土工膜“之”字型与堰体同步上升。
土工膜防渗体布置,见图GPT/C02-T-07。
(2)土工膜粘接工艺①整形及粘合面制作:在备料棚内将土工膜展开进行全面检查、修补剪除不合格部分,裁边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