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痛风的临床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痛风病的基本知识

痛风病的基本知识

痛风病的基本知识其实痛风在古代就已经开始流传了,一直到现在,而且不止是中国人会得痛风病,世界其他的地方都有这种病的,痛风怎么来的呢?小编为大家讲解下痛风病的基本知识,如今现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增加,大家也都喜欢在炎热的夏季下班后,吃着虾喝着酒来放松自己,但是痛风患者就不能这样享受。

痛风(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典藉里,因其疼痛来得快如一阵风,故由此命名。

)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但发病有明显的异质性,除高尿酸血症外可表现为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尿路结石。

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多由先天性嘌呤代谢异常引起,常与肥胖、糖类脂类代谢紊乱、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聚集发生,继发性痛风则由某些系统性疾病或者药物引起。

痛风古称“王者之疾”、“帝王病”、“富贵病”,因为此症好发在达官贵人的身上,如元世祖忽必烈晚年就因饮酒过量而饱受痛风之苦,使他无法走路和骑马领兵上阵。

痛风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

本病以关节液和痛风石中可找到有双折光性的单水尿酸钠结晶为其特点。

多见于体形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绝经期后妇女。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其患病率逐渐上升。

多发人体各部位,关节剧烈疼痛,痛不欲生的“痛”,很快1-7天痛像“风”一样吹过去了,所以叫“痛风”。

40+男性多发(95%),女性一般在绝经后常见,因为雌激素对尿酸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是在更年期后会增加发作比率。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生无直接关系,只是高尿酸有更高发生痛风的可能,一些人高尿酸血症一生都不会引发痛风,而一些人在发现高尿酸血症一周或者一个月之内会发生第一次痛风。

第一次痛风后,一般会有1-2年的间歇期,也有10年间歇期(5%),期间需积极治疗,预防痛风石的形成。

诊断鉴别(一) 辅助检查1.血尿酸测定:男性血尿酸值超过7mg/dl,女性超过6mg/dl为高尿酸血症。

试析中青年男性痛风患者疾病特征及危险因素

试析中青年男性痛风患者疾病特征及危险因素

试析中青年男性痛风患者疾病特征及危险因素作者:何晓芳陈霞韦尼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21年第12期【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及生活饮食结构的变化,痛风患病率成倍数上升,呈现出广流行、年轻化且病情反复的发病特征,中青年男性逐渐成为了痛风群体的主力军。

受基因遗传易感性、疾病认知度低、依从性差、社会心理因素等危险因素影响,中青年与老年痛风患者在男女比例、疾病诱因、实验室指标及首发关节、病情控制与生活质量等方面呈现明显差异。

通过分析中青年男性痛风患者疾病特征及危险因素,以期为中青年痛风患者的临床早诊断、早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新思路,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痛风;中青年男性;疾病特征;危险因素痛风(gout)是一种复杂、多基因遗传性自身炎症性疾病,临床多表现为急性或间歇性刀割样疼痛,关节尿酸盐结晶沉积,严重者甚至出现关节侵蚀样改变,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不仅增加国家医疗负担,还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近些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痛风患者呈现逐渐年轻化且疾病反复发作的特征。

临床表现上中青年男性痛风群体有着该年龄段鲜明的疾病特征,现对中青年男性痛风患者疾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有助于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从而控制病情及防止关节畸形变,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及减轻疾病负担。

1 病因病机痛风属中医学“痹病”“历节风”“痛风”等范畴。

“痛风”一名由朱丹溪首创,其在《格致余论·痛风论》曰:“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

寒凉外搏,热血得寒,痰浊凝涩,所以作痛。

”《景岳全书》指出:“历节风痛是气血本虚,或因饮酒……,或因劳倦调护不谨,以致三气之邪遍历关节,与气血相搏……,或如虎之咬,故又有白虎历节之名。

”《类证治裁》有言:“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其痛有常处。

掣者为寒,肿者为湿,汗者为风,三气入于经络,营卫不行,正邪交战,故痛不止。

青年痛风临床特点分析

青年痛风临床特点分析
P O 0 为 差异 有统计学 意义 。 < .5
选择 2 0 0 3年 4月至 2 1 0 0年 1 月上 海市 长宁 区 虹桥 街道社 区卫生 服务 中心及武 警上海 总 队医院风 湿科诊 断为痛 风 的患 者 2 9例 , 符合 ( 9 7年 ) 0 均 17 美
2 结 果
2 1 一 般 情 况 .
青 年组 平均 年龄 (8 9 . ) , 2 . ±4 5 岁 中老年 组平均
年龄 ( 6 6 4 6 岁 ; 年 组女 性 1 ( . ) 中 5 . ±2 . ) 青 例 32 , 老年组 女性 7例 ( . ) 2组 性别 构 成差 异 无统 计 39 ,
国风湿 病学会 关 于痛 风 诊 断标 准 。其 中男 2 1例 , 0
有更强 的表达 。
并 发高 血压 病 : 年组 6例 ( 9 3 ) 中老 年 青 1.5 ,
组 3 8例 ( 1 3 ) 2组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2. 5 ,
( > o 0 )并 发糖 尿病 : 年 组 4例 ( 9 ) 中 P .5 ; 青 1. 0 , 2
13 统 计 学 方 法 .
等 , 为一些疾 病 如 肾功 能 不全 继 发 。痛 风为 中老 可 年 人多发 , 而青 年人 痛 风 临床 也 不少 见 。为 探讨 然 青 年人 痛风的 临床 特点 , 者 以门诊 问诊 、 笔 体检 、 化 验、 特殊 检查 以及调查 表方式 , 通过 与 中老年痛风 作
尿剂 、 手术 、 外伤及 劳 累等。2组患者 因饮 酒 、 大量 进 高嘌 呤饮食诱发及 利尿剂诱发痛风人次 比较 见表 2 。
表 2 2组患 者 痛 风 诱 发 因 素 比 较
疾病 、 糖尿 病等 , 这些疾 病与 饮食结 构密 切相关 。此

痛风症状及治疗方法

痛风症状及治疗方法

痛风症状及治疗方法痛风是一种由尿酸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和尿酸结晶沉积。

患者常常在夜间突然发作剧烈的关节疼痛,特别是大脚趾关节,伴随红肿、发热等症状。

除了关节炎外,痛风还可能引起尿路结石、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因此,及时了解痛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对于患者非常重要。

痛风的症状主要包括急性关节炎、慢性关节炎和尿路结石。

急性关节炎表现为突发性的剧烈疼痛,常常在夜间发作,患者无法忍受。

慢性关节炎则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关节炎,疼痛持续时间较长。

尿路结石则可能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影响肾功能。

针对痛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利尿剂、尿酸降低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疼痛、减轻关节炎症状,降低血尿酸水平,预防尿酸结晶沉积。

生活方式调整方面,患者需要避免高嘌呤食物,控制体重,限制酒精摄入,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保持适当的运动等。

除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外,痛风患者还需要定期复诊,密切监测尿酸水平、肾功能等指标。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避免受凉、避免剧烈运动、避免酗酒等诱发因素,以减少痛风的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痛风是一种由尿酸代谢紊乱引起的关节疾病,其症状主要包括急性关节炎、慢性关节炎和尿路结石。

针对痛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需要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定期复诊,以减少痛风的发作和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痛风患者更好地了解痛风症状及治疗方法,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痛风

痛风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2.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形成-机制
(1)尿酸生成增多:酶的缺陷或者功能异常时, 嘌呤合成增多,尿酸增多。 (2)肾脏尿酸排泄减少:肾小球滤过减少、肾 小管对尿酸的从吸收增加或者排泄减少。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3.痛风的发生
尿酸水平与痛风发生率的关系 尿酸水平 (umol/L) 痛风的发生率
1.下列哪项不是痛风的特点: A.痛风石 B.高尿酸血症 C.急性关节痛 D.关节化脓 E.尿路结石
课间测试
2.下列哪项不符合原发性痛风的发病机理: A.多基因遗传病 B单基因遗传病 C.肾小球尿酸滤过减少 D.肾小管重吸收增多 E.肾小管尿酸分泌减少
课间测试
3.下列哪项不符合痛风急性关节痛的特点: A.突然发病疼痛 B.常因疼痛而夜间惊醒 C.多有诱因 D.初次发病有自限性 E.一般没有发热
三、临床表现
2.急性关节炎:
(1)常见诱因:饮酒、过度疲劳、关节受伤、寒冷、 进食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感染或手术均可诱发。 (2)常于午夜突然和清晨,多累及下肢远端单一关 节,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最易累及的部 位是拇趾与第一跖趾关节,其次,依次为踝、膝、指、 肘关节等。 (3)常伴发热、WBC增多。 (4)初次发作常呈自限性,自然缓解后局部可有脱 屑和瘙痒。
课间测试
4.痛风石的特点哪项不符合: A.可发生任何关节 B.多见于耳轮、跖趾或指间 C.可有局部瘘管形成 D.瘘管外易继发感染 E.有持续性高尿酸血症
课间测试
5.痛风急性发作特效药是: A.激素 B.秋水仙碱 C.别嘌呤醇 D.丙磺舒 E.布洛芬
课间测试
6.痛风间歇期和慢性期治疗不当的药是: A.溴马隆 B.秋水仙碱 C.别嘌呤醇 D.丙磺舒 E.磺吡酮

痛风疾病研究报告

痛风疾病研究报告

痛风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高尿酸血症所属部位:头部就诊科室:风湿科病症体征:痛风结节,疲乏,肾损害疾病介绍:痛风是什么?痛风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嘌呤代谢障碍和血清尿酸持续升高所引起的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逐渐增多,在高原游牧地区和青海和西藏更为多见症状体征:痛风有哪些症状?由于尿酸在人体血液中浓度过高,在软组织如关节膜或肌腱里形成针状结晶,导致身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敏感)而造成痛苦的炎症。

一般发作部位为大拇指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

长期痛风患者有发作于手指关节,甚至耳廓含软组织部分的病例。

急性痛风发作部位出现红、肿、热、剧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发作,可使人从睡眠中惊醒。

痛风初期,发作多见于下肢。

痛风可引起肾脏损害:痛风可以出现肾脏损害。

据统计,痛风病人20 % 25 %有尿酸性肾病,而经尸检证实,有肾脏病变者几乎为100 %。

它包括痛风性肾病、急性梗阻性肾病和尿路结石。

化验检查:痛风要做什么检查?实验室检查,对于痛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尿酸盐的发现,是确诊的依据。

一、血、尿常规和血沉1、血常规和血沉检查急性发作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通常为(10~20)109/L,很少超过20109/L。

中性白细胞相应升高。

肾功能下降者,可有轻、中度贫血。

血沉增快,通常小于60MM/H。

2、尿常规检查病程早期一般无改变,累及肾脏者,可有蛋白尿、血尿、脓尿,偶见管型尿;并发肾结石者,可见明显血尿,亦可见酸性尿石排出。

二、血尿酸测定急性发作期绝大多数病人血清尿酸含量升高。

一般认为采用尿酸酶法测定,男性416MOL/L(7MG/DL),女性>357MOL/L(6MG/DL),具有诊断价值。

若已用排尿酸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则血清尿酸含量可以不高。

缓解期间可以正常。

有2%~3%病人呈典型痛风发作而血清尿酸含量小于上述水平。

有三种解释:①中心体温和外周关节温度梯度差较大;②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分泌较多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血清尿酸排泄,而远端关节内尿酸钠含量仍相对较高;③已用排尿酸药或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

痛风 病情说明指导书

痛风 病情说明指导书

痛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痛风概述痛风(gout)是体内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一种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

其临床特征为血清尿酸升高,患者可表现为发热、乏力、关节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等情况。

本病是一种慢性病,病情可逐渐加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及减少预期寿命,但可被有效治疗。

英文名称:gout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痹病、湿热痹、历节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部分类型可遗传发病部位:其他常见症状:关节红肿、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痛风结节或痛风石、痛风性肾病主要病因:嘌呤吸收过多或尿酸排泄障碍检查项目:尿酸测定、关节滑液检查、X 线、CT、超声重要提醒:本病为慢性疾病,应及时进行治疗,可控制症状和改善预后。

临床分类: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二、痛风的发病特点三、痛风的病因病因总述:尿酸是嘌呤的代谢产物,随尿液排出体外。

正常情况下,尿酸的生成和排出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保持着体内尿酸含量的正常。

如由于一些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导致尿酸的生成与排泄之间出现不平衡,即可导致痛风的发生。

饮食、作息不规律、吸烟等是痛风的危险因素,饮酒、受凉、剧烈运动等情况可诱发痛风的发作。

基本病因:1、原发性(1)酶及代谢缺陷:见于 PRPP 合成酶活性增加或 HGPRT 部分或全部缺乏,均使尿酸产生过多,为性连锁遗传,不足1%。

(2)原因不明:主要指原因不明的肾脏排泄减少和原因不明的尿酸产生过多,为多基因遗传。

2、继发性(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使尿酸产生增加,如糖原贮积症Ⅰ型等。

(2)核酸转换增加,常见于外科手术后,放、化疗后,危重病人,慢性溶血,红细胞增多症,恶性肿瘤,骨髓或淋巴增生病等。

(3)嘌呤摄入增加:饮酒及食用高嘌呤食物。

老年人痛风如何鉴别诊断?

老年人痛风如何鉴别诊断?

老年人痛风如何鉴别诊断?1.急性关节炎需与下述各病相鉴别:①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青少年女性,有咽痛等链球菌感染病史,呈大关节游走性疼痛为主,常伴有心脏炎及关节畸形、环形红斑等。

②急性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受累关节以手指小关节为多见,关节肿胀呈梭形,有对称性与多发性之特点,伴明显晨僵,血尿酸不高,而类风湿因子及其他免疫学检查可呈阳性,秋水仙碱治疗无明显疗效。

在鉴别诊断时应注意原发性痛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存的可能性。

③创伤性关节炎:因痛风常在创伤后发作,故易误诊,重要的是无突发的夜间剧痛和结节。

④化脓性关节炎:多见于大关节如膝、髋、踝及肘,手足小关节较少见,多为单关节受累,伴有较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往往可找到原发感染灶。

滑膜液呈脓性,无尿酸盐结晶。

⑤假性痛风性关节炎:好发于老年患者,但以侵犯髋、膝及脊椎间和耻骨等大关节为常见,其结节及关节滑液中有焦磷酸结晶,在显微镜下为棒状结晶,患者血尿酸正常,秋水碱治疗无效。

X线可见软骨钙化。

2.慢性痛风性关节炎(1)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呈慢性僵直畸形,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血尿酸不高,受累关节X线片早期仅有软组织肿胀和骨质疏松,以后关节面可狭窄不平,出现骨侵蚀;晚期有骨性强直等症,但关节边缘的穿凿样骨质缺损较痛风为小。

(2)银屑病关节炎:见于中青年起病,虽有10%~20%的患者有高尿酸血症,其手指受累部位为远端指间关节,多并有指甲改变,皮损是鉴别的重要条件。

X线末节趾(指)呈笔帽状。

(3)骨肿瘤:多处穿凿样破坏以致骨折,畸形而误诊为骨肿瘤,但无急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病史,困难者活组织检查。

3.尿路结石和其他成分如草酸钙、磷酸钙和碳酸钙结石一样X线也可显影,混合型尿酸结石伴有高尿酸血症及相应痛风表现是其特点。

胱氨酸结石X线也不显影,但血尿酸不高。

4.痛风石应与类风湿性结节,黄色瘤结节炎及风湿性皮下小结鉴别,结节活检是最可靠的鉴别手段。

5.继发性痛风与原发性痛风鉴别继发性痛风都有引起血尿酸增高的病因,结合原发性痛风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一般不难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痛风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青年痛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方法选取100例青年痛风患者及100例中老年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从而分析和总结出青年痛风的临床特点。

结果青年大多由于剧烈运动以及大量饮酒而导致痛风,中老年大多由于感冒、天气剧烈变化、利尿剂应用而导致痛风;青年痛风患者在临床症状发作次数、每次发作累及关节数、多次发作共累计关节数方面明显超过中老年痛风患者(P<0.05);在伴发病方面,青年伴发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的概率相对较小。

结论相较中老年痛风患者,青年痛风患者具有一定的自身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应予以有效区分,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标签:青年痛风;临床特点;中老年痛风
所谓痛风指的是由于尿酸钠晶体作用而造成的关节以及人体某些脏器损害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痛风患者往往合并多种疾病,常见的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肥胖症等。

痛风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

现阶段,痛风发病率呈现出连年增长的趋势,患者年龄结构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即青年痛风患者比例正在上升。

在临床表现上,青年痛风和中老年痛风存在许多不同,所以,应针对青年痛风的临床特点进行相应分析。

有鉴于此,本研究选取青年痛风患者和中老年痛风患者各1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分析和总结出青年痛风的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200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青年(20~44岁,平均35.5岁)组、中老年(45岁以上,平均54.3岁)组各100例,均为男性患者,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痛风。

在尿酸平均水平上,青年组和中老年组分别为(515.3±71.8)μmol/L、(547.8±51.3)μmol/L。

1.2 方法
设计统一制式的统计表格对青年组和中老年组相关临床信息进行收集,主要包括:(1)饮食习惯。

(2)发病诱因。

(3)首发关节。

(4)临床症状。

(5)相关检测指标。

(6)伴发病等。

待收集完成之后,进行更加细化的归类分析。

1.3 诊断标准
痛风诊断标准: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提供的痛风诊断标准[1];高血压诊断标准:采用2000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的标准[2],即没有接受抗高血压药治疗的条件下,收缩压在140mm Hg以上,或舒张压在90mm Hg以上;嗜酒判断标准:采用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的第十版酒依赖的诊断标准[3],即
饮酒频率超过3次/7d,白酒超过100mL/次,或啤酒超过500mL/次;大量饮水的判断标准:采用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的第10版大量饮水的诊断标准,即饮水量超过2000mL/d。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饮食习惯的比较
调查统计发现,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嘌呤食物爱好。

中青年患者中嗜酒者占有较大比例,在该方面和中老年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

饮水量低于正常人水平是两组患者的一个共同特点,在该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饮食习惯见表1。

2.2 两组患者发病诱因比较
对于青年痛风患者而言,大量饮酒及剧烈运动是主要诱发因素;对于中老年痛风患者而言,感冒、天气变化、利尿剂的服用是主要诱发因素。

见表2。

2.3 两组患者首发关节比较
两组患者的通风大多数发作于夜间,均存在明显的红肿热痛表现,遇冷则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缓解。

对于青年痛风患者而言,其痛风绝大多数以第一跖趾关节为主,大部分累及1个关节;对于老年痛风患者而言,其痛风绝大多数以膝关节为主,排在第二位的是踝关节,大部分累及2~3个关节。

不管是青年痛风患者,又或者是中老年痛风患者,其痛风发作过程中将会累及的关节大多不会超过3个,且普遍以寡关节为主。

两组患者的首发关节信息如下。

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表4)
2.5 两组患者相关检测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BMI指数以及血脂水平不存在明显差异,然而在血糖水平上,中老年组明显超过青年组(P<0.05)。

详见表5。

2.6 两组患者伴发病的比较(表6)
3 讨论
所谓痛风指的是由于尿酸钠晶体作用而造成的关节以及人体某些脏器损害
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有以下表现:(1)高尿酸症;(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痛风石形成;(4)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5)痛风性肾病等。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饮食结构发生了一定改变,如肉类的大量食用,导致原本并不常见的痛风发展成为一种常见病。

在痛风患者中,男性患者比例远远大于女性患者,老年人群更容易患上该病,然而现阶段,该病的患病人群表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目前已知,过多的高嘌呤高蛋白饮食及过度饮酒是导致高尿酸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本研究发现,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患者均有进食高嘌呤食物的习惯和爱好,如酒、海鲜以及肉汤等。

相较中老年组而言,青年组更容易受到大量饮酒的困扰,其原因可能是青年正处于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应酬[4]。

基于痛风发病诱因角度分析,青年痛风患者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剧烈运动以及大量饮酒者这两大方面。

以剧烈运动为例,其诱发该病的机理在于:青年运动量相对较多,且普遍激烈,高强度运动将刺激体内乳酸大量产生,对肾脏排泄尿酸功能形成一定抑制,造成血尿酸升高,导致痛风;高强度运动造成尿液浓缩,同时刺激嘌呤核苷酸更快分解,造成尿酸升高。

中老年痛风患者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感冒、天气变化以及利尿剂的服用等[5]。

在伴发病方面,中老年痛风患者更容易伴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且明显高于青年痛风患者[6],然而在高脂血症方面,青年组和中老年组不存在明显差异,提示在痛风患者中,高脂血症发病率和年龄没有相关性[7]。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主要累及肢体远端关节,尤其是足第一跖趾关节被影响几率最大,这一点在青年组痛风患者中的表现尤为明显,通常累及单关节,而中老年痛风发作一般常见于膝、踝两关节,通常累及2~3个关节[8],其原因可能是,中老年痛风患者膝、踝等关节往往伴有骨质增生或者软骨劳损,为尿酸结晶沉积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所以,有更大的几率导致急性关节炎症。

相关资料显示,尿酸结晶能够直接沉积于动脉壁,从而损伤动脉内膜,进而诱发动脉硬化,最终导致冠心病。

李东晓等[9]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将会对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负面影响,使其机体代谢发生紊乱,所以,尿酸升高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合并糖尿病。

而在高血脂症方面,青年组和中老年组不存在明显差异,该情况表明在所有的通风患者中,无论年龄多少,均存在患有高脂血症的可能[10]。

两组患者在疾病诱因以及临床症状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均有可能发生合并高血压的问题,而老年痛风患者并青年痛风患者更容易合并冠心病、高血压以及糖尿病[11]。

基于以上特点,对于那些日常应酬较多的青年人群而言,无论是否存患有关节炎,均应定期接受血尿酸的常规检测,以便痛风的尽快发现和有效治疗[12]。

对于青年痛风患者而言,应控制酒精饮用,最好禁酒,同时不要剧烈运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痛风复发。

对于老年痛风患者而言,应对合并症(如冠心病等)等予以积极治疗[13],与此同时,还应采取相关措施以避免风湿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

总之,通过合理饮食、科学运动、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减少利尿剂的使用能够在痛风防治工作中发挥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薛川松,崔小红,吴宇,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3,10:1577-1579.
[2] 袁红宇,何苗,欧宁.中药治疗痛风临床疗效Meta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3:666-670.
[3] 王兰.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11,8:997-998.
[4] 王腾蛟,李海霞,左力,等.青年痛风性肾病1例[J].临床检验杂志,2012,4:320.
[5] 梁曼.21例青年痛风性关节炎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4,1:39.
[6] 于舒雁,苗明三.防治痛风药物筛选方法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J].中医学报,2013,12:1875-1878.
[7] 卢洪敏,叶美君,林玉辉.痛风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0,16:1527-1528.
[8] 施于兴,杨君.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7:130-131.
[9] 郑卫武.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糖、脂肪代谢紊乱的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5:106-107.
[10] 石白.慢性痛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初步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43-48.
[11] 逄文泉.青岛市男性痛风患者膳食摄入及饮食习惯调查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1:36-40.
[12] 麦联任.412例原发性痛风患者的证候分布及用药特点探讨[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41-43.
[13] 阮氏惠.越南河内市291例原发性痛风患者的证候分布及用药特点探讨
[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51-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